傳統(tǒng)中藥煎服方法
傳統(tǒng)中藥煎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煎藥前準備選擇合適的器具:以砂鍋、瓦罐為佳,也可用不銹鋼鍋,避免使用鐵鍋、銅鍋等金屬器具,防止藥物與金屬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而影響藥效。清洗藥材:一般不需要清洗,若藥材有泥沙等雜質(zhì),可快速沖洗。浸泡藥材:將藥材放入煎藥器具中,加適量水浸泡,一般浸泡30分鐘至1小時,以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煎藥過程加水量:一般以超過藥物表面2-3厘米為宜。質(zhì)地輕松、體積較大的藥物,可適當多加水;質(zhì)地堅硬、體積較小的藥物,可少加些水。火候控制:先以武火(大火)將藥液煮沸,再改用文火(小火)慢煎。煎煮時間:一般藥物頭煎需20-30分鐘,二煎需15-20分鐘。解表藥頭煎15-20分鐘,二煎10-15分鐘。滋補藥頭煎30-40分鐘,二煎20-30分鐘。特殊藥物的煎法:如先煎的藥物,如礦物、貝殼類藥物,需先煎30分鐘左右;后下的藥物,如氣味芳香的藥物,在煎藥結(jié)束前5-10分鐘放入;包煎的藥物,如粉末狀、有絨毛的藥物,要用紗布包好再煎;烊化的藥物,如阿膠等,應(yīng)在藥液煎好后,趁熱加入并攪拌至完全溶解。服藥方法服藥時間:一般藥物在飯前30-60分鐘服用;對胃腸有刺激的藥物在飯后15-30分鐘服用;滋補藥宜空腹服用;安神藥在睡前30分鐘至1小時服用。服藥劑量:一般每日一劑,分2-3次服用。病情較重者,可一日服用2劑或遵醫(yī)囑。服藥溫度:一般藥物宜溫服。治療寒證用熱藥,宜熱服;治療熱證用寒藥,宜冷服。具體的煎服方法還需根據(jù)醫(yī)生的醫(yī)囑和藥物的特性進行適當調(diào)整。(小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