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海朋副主任醫(yī)師 深圳市兒童醫(yī)院 中醫(yī)科 1. 及時和家長溝通,了解情況抽動障礙的患兒大部分為中小學生,當在學校出現(xiàn)抽動癥狀時,教師對此不認識,對患兒進行批評、指責等從而使癥狀加重。特別是某些抽動障礙患兒伴發(fā)學習困難時,教師對其誤解,對患兒進行不恰當?shù)闹肛?,而越責怪、越強制他就越感到緊張,不自主動作亦就越頻繁,而且孩子會漸漸變得膽小、自卑。家長應和患兒的教師、學校等有關人員及時溝通,讓教師正確認識抽動癥,對患兒的行為有正確的認識,并對出現(xiàn)的癥狀給予容忍、淡漠。避免教師對孩子過多責怪。2. 提醒家長及時到醫(yī)院就診老師大部分時間直接面對學生,加之老師的職業(yè)特長更善于觀察學生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上課時,患兒擠眉弄眼,咧嘴聳鼻,或有不該有的肢體動作時,先不要批評,應認真觀察,如頻繁交替進行(無規(guī)律性),或有異常喉音時,要考慮到孩子可能是病態(tài),提醒家長及時到醫(yī)院就診。3.老師和家長、孩子一起面對當確診為本病后,老師要獻出愛心,對患兒更加愛護,并提醒同學們不要因患兒的怪異動作而哄笑、譏諷、嘲弄。要主動與患兒接觸,幫助其解決由于疾病帶來的生活和學習上的不便。當患兒在學習上有所進步時,要及時鼓勵。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溫馨對患兒心理康復有很大幫助。2019年04月19日
2717
0
1
-
李海朋副主任醫(yī)師 深圳市兒童醫(yī)院 中醫(yī)科 本病可在學齡前起病,但確診多在學齡期,這時的兒童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思考判斷能力,家長要把此病以適當?shù)姆绞礁嬖V孩子。當患兒知道自己的疾病后,建立良好的心態(tài)來對待,對疾病的康復是很有好處的。為此,建議兒童在以下幾個方面要努力:1.積極配合家長和醫(yī)生的治療,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確信疾病是可以治好的。2.了解自己的不可控制的癥狀是因疾病而導致的,就像頭痛時捂頭一樣自然,同學們是可以理解的,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主動和同學交往,以增進友誼。3.當影響學習使成績下降時,要知道是暫時的,通過加倍努力后會趕上來,能夠和其他同學一起學習、畢業(yè)就證明自己是有毅力、有能力的。4.避免情緒波動。平時不要看電視,不玩游戲機,不看恐怖影視劇,不玩極限刺激性運動。5.和同學和善相處,不打架斗毆,盡量控制自己的不良沖動行為。6.在公共場所,別人用不同的眼光看你時,你只管用天真的眼光看著他。7.要合理安排日常的作息時間和學習活動,避免過度疲勞、情緒緊張及各種心理刺激。8.早睡早起,鍛煉身體,養(yǎng)成按時睡眠的良好習慣,避免過度疲勞。9.及時增減衣服,預防感冒,鼻炎、眼結膜炎等感染疾病造成病情加重。2019年04月19日
3882
0
3
-
盧大力副主任醫(yī)師 廈門市第五醫(yī)院 精神心理科 抽動癥是一個很常見的疾病,主要是發(fā)生在三到八歲的孩子里面,那么初中政與初中證有關的這種發(fā)病最主要原因,一個是遺傳,第二個就是跟情緒有關系,很多出重癥孩子的時候有很強的情緒問題,而他的這些抽動癥狀,比如說反復眨眼睛,聳眉毛等。 或者是嘴巴發(fā)出干咳聲清嗓子聲音等抽動癥狀的時候明顯的時候跟情緒有關系,也就是患者在情緒緊張的時候。 煩躁不安的時候,或者是擔驚受怕的時候或者受到驚嚇的時候感覺到壓力的時候受到批評的時候,他的情情緒不好的時候,他的抽動癥狀會加重。 那么。 如果去愈合抽動癥的復發(fā),最主要就是要去管控,孩子的情緒問題,讓他情緒比較平和,那么它的初衷就會減。2019年04月12日
24673
0
44
-
陳靜靜主治醫(yī)師 河南省兒童醫(yī)院 兒童保健科 抽動障礙首先由J.M.G.hard(1825)和Georges Gillesde la Tourette(1885)描述。起病于兒童時期,主要表現(xiàn)為身體某一部位或多部位肌肉群的抽動,具有突發(fā)性、無先兆、不隨意、無節(jié)律的特點。臨床上有運動性抽動、發(fā)聲性抽動和感覺性抽動,以前兩種為多。一、走出誤區(qū),重新認識抽動障礙6O年代以前一直視為原因不明、罕見、可自愈性疾病。我國曾有“多動穢語綜合征、習慣性痙攣”等描述。然而,近3O余年來。抽動障礙的認識發(fā)生了戲劇性變化,特別是9O年代以來。普遍認為抽動障礙非常多見。是一種由遺傳缺陷和不良環(huán)境因素所致的神經(jīng)精神發(fā)育障礙。癥狀從輕至重,復雜多變,不僅表現(xiàn)為抽動。而有多種情緒和行為異常。但我國醫(yī)學界對此病認識仍很混亂。把這些兒童的表現(xiàn)當成“壞毛病”、“沙眼”、“結膜炎”、“咽炎”等現(xiàn)象極為普遍;即使能識別者也常因持有“可自愈性”的觀點而延誤治療。據(jù)調查,治療延誤或診療混亂者占75%,診斷延誤時間平均為3年。不但延誤了治療。還給兒童心身帶來嚴重傷害。所以。更新觀念是當務之急。1.抽動障礙并不少見有研究表明。抽動障礙實際上非常多見。其患病率達0.05%~3%。據(jù)北京安定醫(yī)院兒科門診統(tǒng)計。1997年共有抽動障礙患兒556人次就診。其中初診101人,占全年兒科門診總數(shù)25.5%,較1O年前8.4%增加3倍。已成為兒童精神科和兒科的一種較常見病。2.自愈傾向減低多年來,許多醫(yī)生認為抽動障礙是一種可自愈性疾病,不必采用特殊治療。然而,事實并非如此。許多病人癥狀遷延。治療困難。甚至導致為終身疾患。一項由22個國家參加的3500名抽動穢語綜合征(Ts)病人的綜合研究中。在接受治療的情況下,19.4%病人16歲以后仍然癥狀明顯。沒有自愈性的報道。據(jù)分析,自愈性的概念主要是以偏蓋全所致。許多人將暫時性抽動障礙(病程不超過1年)與慢性抽動障礙和抽動穢語綜合征混為一談,所以得出錯誤結論。因此。掌握最新診斷和分類標準至關重要。二、心理治療是抽動障礙綜合治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防止疾病的復發(fā)和減少并發(fā)癥的主要手段。對于本病的治療在開始時主要是支持指導及對患兒家庭、學校等有關人員的教育,藥物治療絕不可代替這些工作。其中對于具有良好社會適應能力的輕癥抽動障礙患兒,只需要進行心理治療即可,主要是予以心理調適,進行心理疏導。三、飲食調整和環(huán)境治療除藥物和心理治療外,還應注意妥善安排日常作息時間,避免過度緊張疲勞,適當參加一定的體育和文娛活動,使其盡量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之中。食物添加劑等可促使這類兒童行為問題的發(fā)生,包括活動過度和學習困難。含咖啡因的飲料可加重抽動癥狀。為此,對這些兒童的食物應避免應用食物添加劑、色素、咖啡因和水楊酸等。四、干預措施1.對家庭的干預 許多TD對家庭成員的困擾遠比疾病對患兒自身造成的損害嚴重。受個別媒體不當宣傳的影響,部分家長將TD視為不治之癥,以致患兒玩耍、學習時本身并無不適,但家長卻過度關注:“他眨下眼睛,我的心抽一下”,由此患兒以為自己得了重病,無形中把自己視為“病人”而變得任性、易激惹、難于管理。因此,家庭干預尤為重要,首先要提高家長對TD特征和預后的認識,正確對待患兒,既不視其為故意搗蛋、出洋相而加以訓斥、批評、懲罰,也不以“患病”為借口而過分遷就。家長應充分認識抽動癥狀的自然病程、波動性及可能出現(xiàn)的戲劇性變化,采用行為弱化治療可取得較好療效。應避免“巧合性”的治療效果,如抽動癥狀的自然消失恰巧發(fā)生在某種“特效”治療時,由此誤認為該治療方案有效;而癥狀的自然惡化可能會造成治療藥物不必要加量,從而引起藥物副反應風險。生活方式調節(jié),密切觀察和耐心等待抽動癥狀消失,通常是首選的正確手段。對家長本身的焦慮、緊張等心理變化也應予以干預。2.學校干預 應向學校老師及同學宣傳TD基本知識,倡導像關心軀體疾病兒童一樣關心、包容TD患兒對因癥狀或藥物副反應影響學習的TD患兒,應予減輕學業(yè)負擔,制定因人而異的課程計劃,鼓勵患兒參加正常學校學習和課外活動,幫助其改善伙伴關系;提高自尊心,像正常學生一樣學習、生活。五、TD的預防1.減少外界致病因素或誘發(fā)因素 TD病因不明,目前研究認為,TD與遺傳、免疫、神經(jīng)遞質異常及心理社會因素等多種因素相關。減少母孕期和出生時不利因素,做到優(yōu)生優(yōu)育,減少出生后不良的社會心理因素,以預防疾病發(fā)生。感染和免疫學說認為,繼發(fā)于鏈球菌感染的自身免疫過程是導致Tourette綜合征(TS)發(fā)生的潛在因素,因此,應積極提高嬰幼兒和兒童期免疫力,減少感染性疾病發(fā)生。另外,應減少抽動癥狀發(fā)生的誘發(fā)因素,一些飲食如海鮮、食用色素和添加劑、富含色氨酸等食品可誘發(fā)抽動或使原有抽動癥狀加重,提示這些可能是TD發(fā)生的風險因素。但目前仍缺乏循證醫(yī)學證據(jù)證實。誘發(fā)抽動的環(huán)境因素主要是:(1)長時間看電視,玩游戲機或迷戀于電腦中的游戲軟件;(2)家庭不和睦,特別是父母吵架以及打麻將牌等賭博不順時向患兒謾罵發(fā)泄,有些患兒告訴我:“每當爸媽吵架我心里就哆嗦,接著就犯病”;(3)最突出的則是學習壓力和各種心理壓力。可見家庭、教育和社會環(huán)境對TS的重要意義。還應當特別指出的是:當前不少醫(yī)生只知道看孩子的病,不重視家長、學校、社會環(huán)境對孩子的影響和態(tài)度,這將導致孩子的病情進入惡性循環(huán)。連續(xù)抽動時心率可增快,反映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此時家長越加關注或制止,則抽動發(fā)作越頻繁越劇烈,反之越不刻意理睬,抽動發(fā)作越易緩解。2.積極治療抽動癥狀 要認識到TD是可治療的,經(jīng)過治療后的TD患兒可正常生活和學習。藥物治療是基礎治療手段,在藥物治療基礎上進行心理和行為干預是最合適的治療方案。TD常伴發(fā)情緒焦慮抑郁、強迫行為、對立違抗、沖動攻擊行為等,父母面對患兒這些伴發(fā)問題應采用行為管理的辦法來處理,并須積極配合相應的藥物治療,不要一味認為患兒不聽話,企圖使用單純教育或粗暴教育方式令其改掉伴發(fā)的“壞毛病”。家長不能在患兒面前表現(xiàn)出焦躁、憤怒的情緒。父母對抽動不恐懼、不過度擔心、不手足無措,患兒也能從父母身上得到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應使家長認識到目前對于TD的治療主要是對癥治療,即通過藥物、行為治療、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對抽動癥狀進行控制和引導。而藥物治療聯(lián)合行為治療對于TD的療效肯定。部分家長擔心藥物會影響患兒“大腦發(fā)育”,藥物副反應會影響學習,從而自行終止藥物治療,使疾病反復發(fā)作而影響預后。因此,須進行藥物治療相關信息的教育工作,糾正家長對藥物治療的偏見,提高治療依從性。使家長認識到部分TD如TS需要藥物治療,作為慢性疾病必須堅持長期及規(guī)范化治療,遵從醫(yī)囑定期復診,癥狀消失時須繼續(xù)堅持用藥。3.改善家庭環(huán)境和促進心理應對能力 社會心理因素在TD的發(fā)生中具有重要地位。兒童在家庭、學校及社會中遇到各種心理事件或引起兒童緊張、焦慮情緒因素均可誘發(fā)抽動癥狀。而且各種類型TD在應激或焦慮情況下均可能加重,如家庭氣氛壓抑、刻板,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對兒童管教過于嚴厲和刻薄,采用打罵、體罰等管教方式;熱衷于搞與兒童年齡和資質天賦不相稱的高強度、高要求“智力開發(fā)”或能力訓練等。學校對學生要求過嚴、學業(yè)負擔重等亦會使患兒感到生活在緊張與恐懼環(huán)境中,情緒不得放松,沒有獲得所需溫暖,心理承受能力降低。(1)加強對父母的心理健康教育 應改善TD患兒父母教養(yǎng)方式和兒童生活家庭環(huán)境,降低TD發(fā)生風險。有研究發(fā)現(xiàn),TD患兒父母教養(yǎng)方式不良、對患兒高懲罰、過于嚴厲、過分干涉和保護等教養(yǎng)方式均可能促進TD發(fā)生。對TD患兒家庭環(huán)境因素研究發(fā)現(xiàn),TD患兒家庭反映良好家庭結構因素如親密度、情感表達、娛樂性、組織性評分明顯低于正常對照組,而反映不良家庭結構因素如矛盾性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共患ADHD和非共患ADHD的TD家庭均存在家庭功能缺陷。對已明確診斷為TD的患兒,父母應接受其存在疾病這一事實,調整心態(tài)、積極面對、正確認識疾病性質、積極配合醫(yī)生,幫助患兒減輕癥狀。部分家長存在錯誤認識及作法,如常對患兒表現(xiàn)行為不理解,認為其故意與家長作對,對抽動癥狀及伴發(fā)多動沖動或強迫癥狀采取懲罰、責罵和威脅的處理方法。研究發(fā)現(xiàn),73.9%的TD患兒父母曾采取責備懲罰方式干預患兒不自主抽動行為。因此,應加強對父母的心理健康教育,避免解決問題的方法。 (2)減輕學習壓力、改善生活方式、避免癥狀加重 心理壓力或緊張的學習和生活方式往往導致誘發(fā)抽動癥狀出現(xiàn)或使原有癥狀加重。研究認為,患兒如果長時間學習任務過重、學習壓力過大,或長時間接觸電視、沉酒于電腦游戲等低頻輻射電器及觀看驚險恐怖電視或刺激性強的動畫片,均可導致精神過度緊張而誘發(fā)抽動或癥狀加重。因此,父母要合理安排患兒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勞逸結合,鼓勵和引導其參加各種有興趣的游戲和活動以轉移注意力,同時應避免過度興奮激動和緊張疲勞?;純阂虺霈F(xiàn)抽動癥狀而常被同學嘲笑,表現(xiàn)出在同學面前自卑、自信心不足,這時需要學校老師的心理支持。應向學校老師講解與抽動相關的健康知識,使其認識到TD是一種需其配合治療的神經(jīng)精神疾病,而不是一種故意搗亂的行為。同時,還應讓老師了解,TD癥狀在心理壓力下會加重或復現(xiàn),須適時給予患兒安慰、疏導,改善不良清緒、鼓勵患兒建立學習的信心、幫助患兒逐漸改善癥狀。同時,還應通過老師教育其他同學,避免取笑或歧視患兒,為患兒身心均營造一種被接納的環(huán)境。 (3)提高患兒應對應激的能力 來自兒童的不良心理因素主要有內向不穩(wěn)定個性,常表現(xiàn)為孤僻、被動、要求完美卻缺乏信心、過分敏感、情緒控制差等個性特征。若此類個性特征的患兒遇到社會不良心理因素超出神經(jīng)系統(tǒng)耐受能力時,心理應激易出現(xiàn)TD等。因此,應加強患兒個性塑造,父母、老師與患兒多溝通交流,積極疏導不良情緒,培養(yǎng)樂觀向上的性格,提高其應對應激的能力。4.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防止癥狀加重或復發(fā)(1)鼓勵患兒建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抽動癥狀可隨年齡增長和大腦發(fā)育逐漸完善而減輕或緩解,大多數(shù)患兒成年后能像正常人一樣工作和生活,對家庭生活無影響。但也有一部分患兒癥狀遷延,或因TD伴發(fā)其他心理障礙而影響到正常生活。因此,應鼓勵患兒樹立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適應患病后的生活方式,積極配合治療,爭取癥狀早日緩解或部分緩解。(2)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 因運動性抽動和或不自主發(fā)聲癥狀均會影響患兒上課,注意力容易分散,學習成績因此不佳;同時,癥狀表現(xiàn)遭受同學嘲笑、譏諷會使患兒產(chǎn)生焦慮與抑郁情緒,繼而影響其學習動力。有研究發(fā)現(xiàn),TD患兒智力基本正?;蜻_到正常水平,其智力與年齡長幼、病程長短關系不大。因此,TD患兒的學習問題是繼發(fā)問題,而非因疾病導致智力水平低下影響學習能力所致因此,應教育患兒對自己的學習能力保持充分自信,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而不是選擇放棄。(3)加強社會交往,促進社會功能康復 TD患兒往往因為抽動癥狀而產(chǎn)生自卑感、社會退縮、行為不成熟、社交障礙、口吃及品行紀律問題,嚴重影響社會交往和人際關系。因此,患兒在接受治療同時,應自覺培養(yǎng)班級榮譽感和團隊精神、融入班級、加強交往,多參與同學集體活動或游戲,在游戲與玩耍中提高自己社交能力、改善同學關系。六、TD的預后TD預后相對樂觀,大部分TD患兒到了成年期后可正常生活,也可勝任所從事的任何工作。來自于臨床和人口學研究表明,80%起病于10歲前的TD患兒在青春期癥狀會明顯減少或減輕;至18歲時,50%的TD患兒抽動可停止,延續(xù)至成年的TD嚴重性可明顯減輕;盡管可能殘留輕微抽動癥狀,但18歲后人群抽動強度和頻度多數(shù)會降至不影響患者社會功能程度。當然,也有部分難治性病例,尤其是伴行為障礙和精神障礙的TD患兒,治療仍存在不少困難,如約20%TD患兒抽動強度不會減弱,仍存在中等程度總體功能損害,甚至部分患兒成年期癥狀加重進而可能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有學者總結TD患兒成年期的3種結局:1/3患兒抽動癥狀緩解;1/3患兒抽動癥狀減輕;1/3患兒抽動癥狀一直遷延至成年或終生,可因抽動癥狀或伴發(fā)的心理行為障礙而影響患兒生活質量。抽動障礙大多數(shù)可緩解,少數(shù)癥狀遷延,但積極治療,對學習生活影響不大;其中抽動穢語綜合征是慢性過程。需長期服藥以控制癥狀。有些發(fā)病年齡較早的抽動障礙患兒預后較差,可導致行為問題和人格缺陷,需特別注意加強教育和心理指導??傊?,關鍵是要更新觀念,增強心理衛(wèi)生知識。正確認識兒童時期的心理活動特點,發(fā)現(xiàn)問題不要簡單歸結為“壞毛病”。要正確診斷,及時采取積極的綜合治療措施。兒童抽動障礙非藥物治療兒童抽動障礙除了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現(xiàn)將兒童抽動障礙非藥物治療方法介紹如下:一、心理行為治療:心理行為治療是改善抽動障礙患兒抽動癥狀、干預共患病和改善社會功能的非常重要手段。輕癥兒童抽動障礙患兒多數(shù)通過采用單純心理行為治療即可獲得滿意效果。通過采取對患兒及家長的心理咨詢,調適其心理狀態(tài),消除病恥感,采用健康教育方式指導患兒、家長、老師正確認識本病,淡化患兒的抽動癥狀。同時可給予行為治療,行為治療包括習慣逆轉訓練、效應預防暴露、放松訓練、陽性強化、自我監(jiān)察、消退練習、認知行為治療等。其中習慣逆轉訓練和效應預防暴露是一線行為治療。二、教育干預在對兒童抽動障礙進行積極藥物治療的同時,積極對患兒的學習問題、社會適應能力和自尊心等方面予以教育干預。策略的實施涉及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多方參與。1、鼓勵患兒多參加文體活動等放松訓練,避免接觸不良刺激,如打電玩游戲、看驚險恐怖片、吃辛辣刺激食物等。2、家長可以將患兒的發(fā)作表現(xiàn)攝錄下來,就診時帶給醫(yī)師觀看,以便于病情的判別。3、家長應與學校老師多溝通交流,并通過老師引導同學不要嘲笑或歧視患兒。鼓勵患兒大膽與同學及周圍人交往,增進社會適應能力等技能。2018年04月06日
5179
3
11
-
2018年04月05日
9496
17
21
-
余平波主治醫(yī)師 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 中醫(yī)科 小兒抽動癥,是一種近年來發(fā)病率日趨增高的復雜性神經(jīng)精神疾病,和孩子的心理生理關系密切。那么如果孩子一旦得了抽動癥,或者有這方面懷疑,家長改如何干預呢,如何護理呢? 1.重視孩子的心理建設。當孩子做出抽動癥行為時,家長朋友不要對孩子厲聲呵斥,強制孩子克制減少動作。這樣反而會使孩子病情進一步惡化。對孩子的努力多鼓勵和表揚,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2.不給孩子過分的壓力。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的環(huán)境,應避免直接用敏感語言明示患兒癥狀。應與學校老師溝通,即使是需要給予孩子批評的時候盡量避免使用敏感性的詞語;3.幫助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不可過度勞累,要保持足夠的睡眠;4.春、秋季為感冒高發(fā)期,應注意抽動癥患兒的脫、穿衣,謹防感冒,因為感冒極易引起患兒復發(fā)或癥狀復發(fā)、加重。5.多注意孩子的飲食,不要給孩子食用過多的含鉛量較高的食物,也不要吃太多的零食。注意抽動癥治療期的飲食,不吃油膩、生冷、含鉛量高的食物,服藥期間不吃辛辣、海鮮、方便面、膨化食品,應以清淡佳肴為宜。6.每天看電視時間不可超過半小時,且不可看過于激烈、刺激畫面,對于重癥者應避免看電視、電腦或玩電子游戲。 以上介紹的就是小兒抽動癥患者的護理措施,當孩子得了抽動癥后,家長也不要過于慌張,應該盡快帶孩子去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幫助抽動癥孩子做好各方面的護理工作。2017年12月21日
8432
0
4
-
王蘇弘主任醫(yī)師 常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心理門診 抽動障礙(tic disorders,TD)是一種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的常見疾,主要表現(xiàn)為不自主的、反復的、快速的一個部位或多個部位肌肉運動性抽動和發(fā)聲抽動。目前藥物和心理行為干預是治療抽動障礙的主要手段。在常見的抽動癥行為治療中,有一種被稱為習慣反轉訓練(habit reversal training),在國外的很多循證醫(yī)學研究中被確定是比較安全和有效的治療方法,這種方法主要有四個部分組成。一、察覺的訓練覺察訓練是讓孩子更多的關注到自己的抽動和其他行為,使得他們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動作和行為,覺察的訓練主要包括一系列的小步驟:1、觀察鏡子中的自己,詳細描述每一次他的動作和當時狀況的所有細節(jié),如擠眼睛,吸鼻子,清嗓子等。2、治療師(可以是家長)重復地向孩子指出他的動作和沖動行為,直到孩子能夠自己注意到自己的行為。3、患者學會辨識出抽動或沖動行為發(fā)生的預兆或示警信號,這些預兆或示警信號可能是沖動、感覺或想法。4、患者辨識出所有與抽動和沖動發(fā)生相關的所有情況。二、發(fā)展競爭性反應一旦患者對自己的抽動或沖動行為有了很好的認識,下一步就是發(fā)展一種競爭性的反應,即取代原有的抽動或沖動行為。通常,競爭性反應要與抽動行為相反,是一種可以持續(xù)幾分鐘以上的反應。舉例來說,伸舌頭(抽動行為)可以用撅嘴來對抗,拔頭發(fā)可以讓患者緊握拳頭抓住自己身體來對抗。在設計競爭性反應時,要考慮到這種反應不大會被其他人關注到。三、激發(fā)動機為了防止抽動和沖動行為的再次發(fā)生,要鼓勵那些習慣反轉訓練的患者列一個由他們行為引起的問題清單,父母和朋友也需要表揚他們取得的成就(不再抽動或沖動)。此外,激發(fā)動機也可以幫助患者在別人面前表現(xiàn)出對抽動癥狀或沖動行為的壓制。四、發(fā)展新的技能在這個治療階段,鼓勵患者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練習他們的新技能,而不是僅僅那些他們已經(jīng)掌握的技能。在心理治療室里能夠抑制自己的抽動和沖動是相對容易的,而在現(xiàn)實世界——家、工作、學校和其他公眾場所做到這些相對較難,所以要鼓勵孩子們接受這些挑戰(zhàn)。本文是作者原創(chuàng)內容,轉載請標注出處。本文系王蘇弘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bdsjw.cn)發(fā)布,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2017年11月21日
16247
1
6
-
陳玉燕主任醫(yī)師 浙江省中醫(yī)院 兒科 放暑假啦!放暑假啦!熬過了緊張的期末考試,孩子們開心得像一只只出籠的小鳥,N多的暑假活動開始啦。。。然而家有抽動癥孩子的家長們又犯愁了,雖然沒有了緊張的學業(yè)的壓力,但新的難題又出來了,孩子暑假在家,玩電腦游戲、手機,沒了沒完看電視。。。怎么辦?確實,在閑適懶散的暑假中,有不少孩子反而出現(xiàn)了抽動癥的復發(fā)和加重。近幾天的門診有不少家長也在詢問暑假的注意事項,所以在這里給抽動癥的孩子一些小建議:小貼士1:作息規(guī)律,勞逸結合由于不用上學,孩子們往往會瘋玩,睡的晚,早上又起不來,作息時間變得混亂,玩過頭了常常會由于疲勞導致抽動加重;另外,如果外出旅游玩耍,生物鐘也有可能被打亂,所以更要注意勞逸結合,作息規(guī)律,早睡早起身體好!小貼士2:按時定量完成作業(yè)也很重要有些孩子為了玩耍會把作業(yè)壓縮在幾天完成,這是不對的喲,不僅達不到老師布置作業(yè)的目的,也會因此增加心理壓力,特別是在暑假的尾巴惡補作業(yè),常常由于過于緊張而導致抽動癥增加。所以要按照老師的要求,把作業(yè)平均分到每一天完成哦!小貼士3:不玩電腦游戲,少看電視在假期中,由于家長監(jiān)督難度大,孩子在家經(jīng)常會花大把時間在電腦、手機游戲和電視上,這不止會損害孩子的視力,更可能會因此誘發(fā)抽動癥。因此少看電視,不宜看驚險刺激血腥暴力的節(jié)目,不玩驚險緊張刺激的電腦手機游戲。家長們也要加強監(jiān)督和引導。小貼士4:關于游泳這件事游泳有可能會加重抽動癥狀,所以抽動癥的孩子如果暑假要游泳,特別注意以下幾點(1)防止冷水刺激,盡量挑選水溫適宜的泳池,最好是下午太陽曬過的室外游泳池。如果天氣轉涼,不建議去游。(2)游泳前要進行適量熱身運動。(3)游泳時注意戴好泳帽和泳鏡,也可以戴上鼻塞,以防眼睛、鼻子進水。(4)根據(jù)自己孩子的身體、心理、體力情況量力而行,不要游得太累,也不要在水里泡得太久,建議以半小時以內為宜。(5)在抽動癥狀頻繁發(fā)作時不要去游泳,如果游泳后抽動癥狀加重,建議暫停。小貼士5:少吃冷飲炎炎夏日,又冰又甜的冰淇淋雪糕是孩子們的最愛,這些冷飲對于敏感的抽動癥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刺激,所以要注意盡量少吃,另外孩子脾胃稚嫩,不適宜多食寒涼之物以免損傷脾胃。抽動癥的孩子也不適宜喝功能性的飲料和碳酸飲料。小貼士6:小心感冒!酷暑炎熱,有些孩子因為貪涼把空調溫度開得過低,忽冷忽熱容易感冒,若是不幸感冒,需要積極治療以盡快控制流涕咳嗽等感冒癥狀,以免由于感冒而引發(fā)頻繁吸鼻子、清嗓子等抽動癥狀。祝愿每個小朋友都擁有一個愜意輕松,健康安心的暑假!2017年07月10日
13745
7
16
-
孫克興主任醫(yī)師 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 中醫(yī)科 首先,家長們要知曉,抽動癥絕大多數(shù)都是可以得到有效管控的。即便是病程長,反復發(fā)作的患者,采用行為管理方法也可以將癥狀控制到較輕微的程度。對未來的學習、生活多數(shù)不會有太大影響。 家長的焦慮、過度關注、行為舉動會影響孩子心理,并可對病情產(chǎn)生影響。因此要盡量保持自然生活,少去關注,少議論,尤其不能大人之間交頭接耳地嘀咕病情。 控制家長焦慮的有效措施是生活上與孩子保持適度距離。 學習上適度陪伴孩子,幫助化解部分課業(yè)壓力,是行之有效的。 每天適度點按風池、風府等穴位5-10分鐘,不僅可以起到輔助治療效果,還是跟孩子交流感情的良好途徑。 如果能安排固定時間,陪伴孩子一起有規(guī)律地游泳、跑步、跳繩等鍛煉,那就更好了。2016年10月05日
20528
19
64
-
宋文輝主任醫(yī)師 銅陵市人民醫(yī)院 兒科 一、非藥物治療方面:1、營造一個較為寬松的家庭環(huán)境:首先家長要清楚地知道,孩子的抽動表現(xiàn)并非其故意而為之,而是不由自主的,其實孩子自身的焦 慮或自責更應該得到家長的理解,要求別人特別是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們做到能寬容善等自己的孩子,首先作為自己家人要做到“熟視 無睹”,時爾可采用打岔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其他時候最好都能視而不見,這樣才會給孩子有一個非常寬松的家庭環(huán)境,才會更有 利于自己的孩子能更好更快地康復。2、只要有可能時,應該多和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多溝通,要告訴老師,孩子不是故意的,是患了抽動癥,請老師們能理解并認識 此病的相關知識,對孩子以更多的關心和愛護,而不是質疑、責怪或是歧視, 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對孩子的心理造成陰影或傷害, 當有同學或他人議論或嘲笑孩子時,請老師能及時出面制止并給予幫助和解釋等,從而在學校也能擁有一個寬松的好環(huán)境。3、在飲食方面:忌辛辣刺激的食物和含碳酸的飲料如可樂、雪碧等。4、在生活上,忌在電腦、手機上玩任何游戲類,并盡量少看電視且每次不超過20分鐘。二、藥物治療方面:1、營養(yǎng)類藥物:肌苷片、賴氨酸肌醇B12合劑等。2、抗精神類藥物:病情嚴重或病程長者,選用氟呱啶醇、硫必利、可樂定、利培酮(維思通)等。需關注此類藥物的一些副作用。如發(fā) 現(xiàn)有什么特別的癥狀,需及時就診或和診治醫(yī)師聯(lián)系詢問。3、其他有特定誘因需要使用的對因治療的藥物。如有鏈球菌感染時應用青霉素治療,伴有過敏性鼻炎或結膜炎時予以及時而適當?shù)闹? 療等。本文系宋文輝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bdsjw.cn)發(fā)布,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2016年05月08日
15360
2
5
抽動癥相關科普號

陳靜靜醫(yī)生的科普號
陳靜靜 主治醫(yī)師
河南省兒童醫(yī)院
兒童保健科
1431粉絲25.9萬閱讀

薛厚軍醫(yī)生的科普號
薛厚軍 主任醫(yī)師
佛山市三水區(qū)人民醫(yī)院
脊柱關節(jié)外科
236粉絲193閱讀

周光華醫(yī)生的科普號
周光華 副主任醫(yī)師
聊城市人民醫(yī)院
神經(jīng)外科
75粉絲7.1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