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偉華主任醫(yī)師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小兒泌尿外科 嗯,大家好,我是勞醫(yī)生呃,經常有家長會問,呃,孩子的復工那里還有一男的也會變大變小,是不是得了喪氣呢,那其實很簡單,我們來看一看這個小孩子的情況來簡單的說一下怎么去判斷這個喪氣,那這個孩子兩邊的難度很大,然后呢,我們平時可以擠一擠,它可以看到很明顯呢就會縮小了,跟這邊對比很明顯這邊會縮小,然后呢,再放開一擠它就變大了,然后這邊也是這種情況呢,我們就可以考慮它是一個喪氣,然后呢,在腔鏡下呢,在腹腔鏡下面可以看到左邊有個很大的洞,這就是一個三環(huán)上南上南景上氣動,然后呢,我們看右邊可以看到也是一個很大動那產子呢,可以從那個口子里面跑下去是為什么叫小腸氣。2019年10月10日
14397
1
17
-
2019年10月01日
1469
0
0
-
2019年09月02日
11439
0
1
-
2019年08月08日
8860
0
0
-
2019年04月15日
3860
0
9
-
牛之彬主任醫(yī)師 盛京醫(yī)院 小兒泌尿外科 (本文為原創(chuàng),歡迎轉載,請注明出處)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及坎貝爾泌尿外科學(COMPELL UROLOGY), 特此說明一直活蹦亂跳的孩子在腹股溝區(qū)(男孩可能也在陰囊里)出現(xiàn)了一個包,這個包還時大時小,有時候還突然沒有了,當帶孩子到醫(yī)院去看時,醫(yī)生說孩子得了腹股溝疝(或者鞘膜積液),而且說需要手術,一聽手術我就頭大,醫(yī)生說的那些術語我也聽不明白啊,究竟孩子的這個病是怎么回事,手術是怎么做的呢?其實兒童的腹股溝疝(或者鞘膜積液)的病因與一個叫“鞘狀突”的結構有關,以男孩為例,孩子在胎兒期發(fā)育過程中,下腹部腹膜向腹股溝方向形成一突起,并沿腹股溝管延伸至陰囊底部,這就是鞘狀突。在鞘狀突形成時,睪丸也緊貼鞘狀突背側,經腹股溝管進入陰囊,鞘狀突就像是滑梯,睪丸就順著它滑進了陰囊。鞘狀突的背側覆蓋精索及睪丸的大部分。正常情況下,鞘狀突管在胎兒出生前先從腹股溝內環(huán)處閉塞,然后,近睪丸端的鞘狀突管也開始閉塞。閉塞過程由兩端向中間延續(xù),使精索部鞘狀突管完全閉塞,形成纖維索,僅睪丸部留有間隙,成為睪丸固有鞘膜腔。正常情況下睪丸鞘膜腔與腹腔之間是互不相通的。如果鞘狀突管的閉塞過程出現(xiàn)異常,使睪丸鞘膜腔與腹腔之間在某個水平上有溝通,而有腹腔液體積聚,即為鞘膜積液,如鞘狀突管較粗,可容納腸管啦、大網膜啦,女孩的卵巢啦進入鞘狀突管,即稱腹股溝斜疝。(還是很讓人糊涂吧,但醫(yī)學的東西基本上都是這種讓人迷糊的貨色)仔細看一下面的圖2,也許您會對這個病的原因有個大致的了解。圖1 鞘突管結構與其周圍毗鄰關系(引自《COMPELL UROLOGY》圖片加以處理)圖2 正常孩子和鞘突未閉孩子的腹腔鏡所見(引自《COMPELL UROLOGY》圖片加以處理)因此得了鞘膜積液是沒有生命危險的,畢竟這個鞘突管里只是液體,但請看一下圖1,鞘突管的鄰居有精索血管、輸精管和睪丸這些重要角色,如果積液比較大,張力大,且不說下面墜個“水球”舒不舒服,這個水球還會影響到周圍鄰居們的“小日子”,尤其可能壓迫精索血管兒影響睪丸的血運,對重要的“蛋蛋”造成損害。難道腹股溝疝會有生命危險嗎,您說對了。肚子里什么最多?(什么,肥油,那是有將軍肚的你好嗎)當然是腸管,因此腸管是最容易進入鞘突管的(這時鞘突管就有了個馬甲叫“疝囊”),如果腸管在腹腔和疝囊里來去自由當然還好,可是有時腸管們在腹內壓的鼓動下都要到疝囊內觀觀光,一下超過了“觀光限額”,疝囊的大門被熱情的腸子緊緊擠住,疝囊內的游客腸子們根本回不了腹腔,時間一長,它們被擠得面紅面紅耳赤,紫了嚎青,血運不暢(這就叫嵌頓疝了),進一步就會壞死而穿孔危及生命。女孩腹股溝疝發(fā)生率低于男孩,但女孩盆腔有卵巢或輸卵管,屬于“大腦袋小細脖”的結構,更容易發(fā)生嵌頓,因此對于女孩疝,更應該積極治療。(本圖片來源于網絡)下面就向您介紹一下腹股溝疝(鞘膜積液)的微創(chuàng)治療吧,以下圖片為我科術中拍攝,多年來我們小兒泌尿外科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驗,保證了術中重要結構的確切保護及零損傷,手術效果確切,術后疤痕微小美觀。2017年06月23日
19255
17
84
-
龍飛伍主任醫(yī)師 華西第四醫(yī)院 減重代謝外科中心 腹股溝疝俗稱“小腸氣”、“疝氣”,中醫(yī)又稱為“狐疝”。是指發(fā)生在腹股溝區(qū)域(腹壁下方、大腿根部)的腹外疝,即腹腔內的器官或組織,如小腸、盲腸、大網膜、甚至膀胱、卵巢、輸卵管等臟器,通過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損進入腹股溝管甚至是陰囊/大陰唇。常表現(xiàn)為隆起于皮下的局部包塊,易見又可觸及??煞譃楦构蓽闲别藓透构蓽现别迌煞N。 腹股溝疝是人類特有的常見和多發(fā)疾病,在我們的周圍并不少見,英國查爾斯王子,伊拉克前總統(tǒng)薩達姆,臺灣作家李敖,著名足球運動員卡卡、杰拉德、蘭帕德、歐文等,都曾遭遇疝氣纏身。據不完全統(tǒng)計,全世界每年所進行的腹股溝疝修補術超過2000萬例。而根據國內流行病學調查,中國每年大約有200萬新增腹股溝疝病例,總體發(fā)病率為0.3%-0.6%,隨著社會老齡化進程的加速,該病的發(fā)病率仍在不斷升高,60歲以上者的發(fā)病率>1%。發(fā)生于男性者占大多數,男女發(fā)病率之比約為15:1,右側比左側多見。小兒的腹股溝疝均為斜疝,是一種先天性疾病,新生兒的發(fā)病率約為2%~4%,多數在2歲以內發(fā)病,一般在生后數月出現(xiàn),1周歲后發(fā)病率有所下降,18-45歲較少發(fā)病,65歲以后發(fā)病又明顯增加。 腹股溝疝是一個普遍而難纏的疾病,目前,我國疝病的治療仍有較大的誤區(qū)。不少人認為疝病不是什么大病,得了疝病不當回事,還有患者得病之后病急亂投醫(yī),偏信小廣告上的“不打針,不吃藥,不開刀,不復發(fā)”,到一些不規(guī)范的醫(yī)療場所治療,引發(fā)一系列并發(fā)癥和副作用。為此,本章節(jié)內容將為你揭示腹股溝疝的前因后果,并針對大眾對本疾病的常見誤區(qū)進行解讀。在此之前,你需要了解以下幾個問題。 人為什么會出現(xiàn)腹股溝疝? 迄今腹股溝疝確切的發(fā)病機制仍未完全清楚。一方面是人的解剖和生理因素即先天因素,另一方面是后天誘發(fā)因素。 1、鞘狀突未閉 鞘狀突未閉是先天性腹股溝斜疝發(fā)生的解剖基礎之一。胚胎期在發(fā)育過程中睪丸自腹腔內經過腹股溝管下降到陰囊內,隨睪丸下移的腹膜形成鞘狀突起,鞘狀突下段在嬰兒出生后不久成為睪丸鞘膜并閉鎖。如鞘突完全或部分未閉,腹腔內容物由此進入腹股溝管和陰囊,形成腹股溝斜疝。女性沒有睪丸下降的過程,也就沒有鞘突,其腹股溝管內口只有子宮圓韌帶通過,較男性更小,因而腹股溝疝的發(fā)病率大大降低。 2、腹壁薄弱或功能不全 腹股溝區(qū)是人體唯一沒有肌肉組織覆蓋的區(qū)域,只有一層比較薄的腹橫筋膜,人類直立行走后導致腹股溝區(qū)承受著腹腔內的壓力增加三倍。各種引起組織膠原代謝及成份改變所致的腹壁薄弱,如老年人腹壁肌肉萎縮,肌腱退變,強度減低,加上肥胖或長期患病臥床等因素,極易導致腹壁肌肉萎縮,腹壁功能不全而患腹股溝疝。 3、腹內壓力增高 腹內壓和瞬間的腹內壓變化是產生腹外疝的動力。老年人?;加新灾夤苎?、前列腺增生肥大、習慣性便秘等疾病,長期的慢性咳嗽、排尿困難、排便費力,致使腹腔內壓力增高,排擠、壓迫腹內臟器向腹壁薄弱的區(qū)域移位。此外,長期重體力活動、婦女妊娠、肝硬化腹水等也會緩慢引起腹壓升高,與腹股溝疝的發(fā)生有關。 4、其它 遺傳因素,吸煙,肥胖等可能與腹股溝疝發(fā)生有關。 如何知道我患了腹股溝疝? 如前所述,腹股溝疝是由于腹股溝區(qū)域的腹壁上有一個缺損,也就是在腹壁里面有“窟窿”,腹腔內的臟器由正常位置經腹壁上的“窟窿”突出。其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是腹股溝區(qū)出現(xiàn)柔軟的包塊,剛起病時包塊較小,僅在腹壓增高的時候如用力大便、咳嗽、活動、嬰兒啼哭的時候出現(xiàn),輕輕按壓可回納,仰臥時會變小或消失。初期多數的腹股溝疝患者并無特殊不適,或偶爾伴局部脹痛和牽涉痛。典型的腹股溝疝可依據病史,癥狀和體格檢查即可確立診斷。癥狀不典型時可通過B超或MRI/CT等影像學檢查,幫助建立診斷。 隨著病程增加,包塊可逐漸增大,甚至自腹股溝區(qū)逐步下降至陰囊內或大陰唇,隨著疝出的內容物增多,局部脹痛加重,伴下墜感,行走不便和影響勞動,平臥后或手托可使包塊向腹腔回納而消失。如果疝內容物被卡壓住不能回納,則為嵌頓性疝,如果嵌頓的是腸管,不但局部疼痛明顯,還可伴有陣發(fā)性腹部絞痛、腹脹、惡心、嘔吐、便秘等腸梗阻表現(xiàn)。若不及時治療,多數患者的癥狀逐步加重,終將發(fā)展為絞窄性疝,出現(xiàn)腸壞死、腸穿孔、膿毒敗血癥、休克,嚴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此外,若嬰兒無故出現(xiàn)哭鬧、拒食等異常表現(xiàn)時,家長應注意檢查一下有無疝氣發(fā)生嵌頓情況。 得了腹股溝疝怎么辦? 很多人都認為不痛不癢的病不需要治療,腹股溝疝潛在的巨大危害往往被人們所忽視,直到包塊引起的疼痛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才想到要去醫(yī)院看醫(yī)生。事實上,腹股溝疝的疝塊可隨病程持續(xù)而逐漸增大,不斷加重腹壁的損害增加患者的痛苦,加大治療的難度,甚至影響患者的泌尿、生殖系統(tǒng)功能。疝塊一旦發(fā)生不能回納的情況時,應迅速到醫(yī)院處理,出現(xiàn)絞窄時可直接威脅生命安全。因此,患了疝病千萬不可小視,應及早接受診治。除少數特殊情況以外,均應接受外科手術治療。 1、 非手術治療 從理論上講,嬰兒的腹股溝疝可因腹肌隨軀體發(fā)育逐步強壯,有自愈的可能。因此,通常主張六個月以內的嬰兒若不出現(xiàn)嵌頓或絞窄可選擇保守治療,主要是避免大哭大鬧,便秘,及劇烈咳嗽等腹內壓增大的情況,注意觀察。必要時可使用小兒疝氣帶,但如果腹股溝疝很大,或反復突出還納失敗,嵌頓時間過長,應盡快手術治療。六個月以上的嬰兒疝自愈機會明顯減少。一歲以上的幼兒自愈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主張明確診斷后即行手術治療。一般而言,疝的手術是安全可靠的,不會發(fā)生任何后遺癥。 男性無癥狀或輕微癥狀的腹股溝疝,可以選擇密切觀察,也可擇期手術治療。年老體弱或其它原因有手術禁忌者,可選擇醫(yī)用疝氣帶,起到暫時緩解癥狀的作用。但長期使用疝氣帶可引起腹壁的疝囊頸與疝內容物(腸管)發(fā)生粘連,增加以后手術的難度,佩戴不當還可引起腸管嵌頓、壞死,故應慎用。 2、手術治療 外科手術是治療腹股溝疝的唯一可靠方法。應根據病人的情況以及醫(yī)療技術條件的不同選擇個體化的手術方式。手術前準備包括血液檢查、醫(yī)學評估、胸部X線檢查和心電圖檢查。術前應戒煙,對于有便秘、慢性咳嗽、排尿困難等腹壓增高的情況者,應在術前先行處理。伴有慢性內科疾病的老年患者,應該在手術前對其危險性加以評估,尤其對心、肺疾病患者,需治療和處理后再進行手術。 絕大多數小兒腹股溝疝患者的腹壁薄弱不明顯,只需單純的結扎腹壁上的“窟窿”(即疝囊高位結扎),就能達到滿意的效果。目前認為腹腔鏡下小兒疝微創(chuàng)手術正逐步替代傳統(tǒng)手術而成為主要的術式。腹腔鏡手術時間短,安全有效,小兒疝氣只需要在肚子上開1-2個約5毫米的小孔,術后一天就能下地活動、辦理出院。 成人的腹股溝疝手術治療可分為傳統(tǒng)手術和現(xiàn)代的無張力修補手術,手術的目的是堵塞腹壁上的“窟窿”和加強薄弱腹壁的強度。傳統(tǒng)手術即組織對組織的直接縫合,強調的是“縫”,就像衣服口袋破了,拿粗絲線把窟窿直接縫上,而無張力修補術強調“補”,就是用各種各樣的補丁把窟窿補上。傳統(tǒng)的修補手術已有百余年的歷史,曾做出過巨大貢獻,但由于將組織和組織強行拉起來縫合后的張力過大,術后局部疼痛、復發(fā)率高(約10%)等缺點一直難以克服。隨著醫(yī)學的進步,近二十年來逐步發(fā)展起來的無張力修補手術已成為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主流術式,該術式利用各種修補材料(人工合成補片)植入腹股溝區(qū)缺損部位以修補“漏洞”,植入體內的補片成為一個架構,就像建造房屋需要扎好鋼筋一樣,隨后通過人體自身的組織向內生長,局部組織疤痕形成而達到修補目的,大約3個月補片和人體組織完全融為一體,不必取出,對人體幾乎無影響。其特點是無張力,疼痛輕,恢復快,部分患者可在局麻下門診手術完成,復發(fā)率低(約1-3%),但腹壁將留有一約4—5厘米的切口疤痕。 隨著腹腔鏡微創(chuàng)技術的日趨成熟,在外科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腹腔鏡疝修補術就是在腹腔鏡下進行的無張力疝修補術,通常在腹壁上打三個5-10毫米的孔,加上補片和其它器械,就可完成整個手術。腹腔鏡手術美容效果好,創(chuàng)傷小,術后疼痛輕,恢復快,復發(fā)率更低。尤其是對復發(fā)性疝、雙側疝療效更加確切。但其缺點是手術時間和費用方面較開放手術高,學習曲線相對較長,對醫(yī)生的技術要求較高。只有少數接受過正規(guī)腔鏡技能培訓的外科醫(yī)生才能開展。 應該強調的是,目前的證據不能說明開放手術或腹腔鏡手術哪一種應作為常規(guī)手術,應根據手術醫(yī)師的經驗和患者具體情況而定。但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fā)展、手術器械的改進、疝修補材料的進步,腹腔鏡疝修補術將有良好的發(fā)展和應用前景 手術后應注意哪些問題? 接受局部麻醉手術后的患者無需禁食水,術后即可進食。全麻術后的患者在手術當日麻醉清醒后6小時,若無嘔吐或其它不適,即可進食易消化食物, 術后第1日可緩慢下床活動, 術后2-3日出院。無基礎內科疾病的年輕患者術后即可下床活動,甚至24小時內即可康復出院。術后一般不用抗生素,除非患者屬高危感染人群,如高齡、肥胖、糖尿病、合并免疫功能低下狀況等。 傷口保持清潔干燥。保持大、小便通暢,因傷口疼痛影響排便者,可遵醫(yī)囑口服止痛藥。便秘患者可服用通便藥物或使用開塞露治療。術后注意保暖,預防感冒,避免咳嗽,若無法避免時,應用手按住傷口再咳。積極正確治療前列腺增生。糖尿病患者應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內。按醫(yī)囑定期返院復診。若傷口出現(xiàn)紅、腫、熱、痛或出血,陰囊腫脹等現(xiàn)象,請隨時回院處理。通常情況下術后1-2周即可恢復日常工作。手術后3個月內應避免引起腹壓升高的活動,如提重物、跑步、登山、長時間上下樓梯等劇烈運動。 由于不少患者對本病缺乏了解,長期以來不能得到及時規(guī)范的診治。我們把臨床所遇的許多患者對于本病存在的最常見的誤區(qū)加以總結,以幫助患者提高對于本疾病的認識,消除顧慮。 1、腹股溝有包塊就是腹股溝疝嗎? 腹股溝區(qū)包塊是外科最常見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按發(fā)病率高低,大體可分為腹股溝疝、慢性淋巴結炎、淋巴結轉移癌、淋巴瘤、腹股溝區(qū)軟組織結節(jié)(如脂肪瘤、纖維瘤等)、睪丸鞘膜積液、隱睪、結核等。這些疾病的主要共同表現(xiàn)是腹股溝區(qū)出現(xiàn)包塊,診斷上有時混淆。一般應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xiàn)加以判斷,必要時要進行相關輔助檢查進行鑒別。 2、認為不會危及生命,所以可治可不治 我國的腹股溝疝患者發(fā)病人群甚為龐大,但目前的實際就診率仍舊很低,接受手術治療的比例更低。究其原因除了錯誤的認為腹股溝疝雖然是個“小病”不會危及生命外;發(fā)病的部位位于外生殖器旁,使有些病人羞于去醫(yī)院就診;還有些患者對手術存在恐懼,寄希望于通過保守治療的辦法解決。 腹股溝疝無法自愈,長期忽視治療會導致病情的加重。一旦疝不能回納形成嵌頓疝,可導致劇烈疼痛,腸梗阻,腸壞死、穿孔,膿毒敗血癥,甚至死亡。因此,當疝的癥狀出現(xiàn)時,如腹股溝明顯包塊或疼痛感,應當盡快去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因為延誤治療而造成嚴重的并發(fā)癥的情況下,患者往往需要接受更大的手術。因此,越早就醫(yī),就越容易治療,效果越好。 3、害怕手術,相信保守治療的方法 對于腹股溝疝,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外科手術。許多悲劇的發(fā)生都和患者認知程度不夠相關。不少患者仍在被社會上流傳的虛假廣告所誤導,一些不法“醫(yī)生”利用患者的顧慮、懼怕心理,鼓吹“新技術”療效好,疝氣不開刀,來騙取患者錢財。目前非手術的治療如中醫(yī)中藥、貼肚臍、疝帶等方法都是無法解決問題的,甚至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國內醫(yī)療市場上仍有某些非手術治療手段如“疝的局部注射”,既缺乏科學依據,又可給患者帶來一系列的麻煩,應予摒棄。 在現(xiàn)代醫(yī)學高度發(fā)展的今天,無數的醫(yī)學實踐證明無張力疝修補術是一種微創(chuàng)、安全的治療方法。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復發(fā)率低。同時,局麻下疝修補手術的開展,使得更多原來因高齡或心肺功能不全而無法耐受手術的患者獲得了治療機會。 因此,廣大腹股溝疝患者應科學、正確的認識本疾病。消除對本疾病存在的誤區(qū),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及時接受正規(guī)專業(yè)的治療。2017年03月13日
2297
0
0
-
余春主任醫(yī)師 衢州市人民醫(yī)院 普外科 1、腹股溝疝的主要癥狀是什么? 腹股溝疝主要的癥狀是在腹股溝區(qū)出現(xiàn)突出的腫塊,可伴有墜漲痛。它最顯著的特點是:腫塊是隨著體位改變而有大小變化的:平臥時腫塊可縮小或完全消失,而在長時間站立、行走或有增加腹腔內壓力的活動,如搬重物,咳嗽,用力排便或排尿時,腫塊出現(xiàn)并增大,臨床上常稱其為“可復性腫塊”。典型的腹股溝疝診斷比較簡單,但臨床上也有癥狀不典型的患者,醫(yī)生可以借助無創(chuàng)的B超進行檢查、診斷。 2、為什么會得腹股溝疝? 腹股溝疝的發(fā)病原因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首先人類腹股溝區(qū)的解剖結構的特點使之與腹壁其它部分相比,抗張強度較弱。再者,隨著年齡的增大,腹壁肌肉逐漸萎縮,如果再有引起腹內壓增高的病理因素存在(如慢性咳嗽,長期便秘,排尿困難等),就易引起腹股溝疝的發(fā)生,這也是老年患者較多的原因。除此之外,因胚胎發(fā)育的缺陷還可引起小兒的腹股溝疝。因此腹股溝疝可發(fā)于任何年齡層的人。 3、腹股溝疝有哪些危害? 腹股溝疝可導致患處墜漲,疼痛,長久站立或活動后,漲痛感愈加明顯,甚至引起腹痛不適,此時患者大多需要休息或平臥,癥狀才會減輕或消失,因此患者多不能從事長時間的活動行走,不僅影響工作,而且對于一般的戶外活動及外出旅游都是個不小的障礙。如果不予治療,隨著病情的進展還會出現(xiàn)腹脹,消化不良,便秘等癥狀,因此腹股溝疝雖然是個不大的疾病,卻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此外,部分患者還會出現(xiàn)醫(yī)學上稱之為“嵌頓疝”的情況,它是由于缺損處(疝環(huán))組織的收縮,卡壓了由此突出的腸管,使其不能回到腹腔內,長時間的嵌頓引起腸管缺血壞死,導致生命危險,此時往往需要急診手術治療。 4、打針治療疝???無效! 就目前的醫(yī)療技術而言,經過全世界大量臨床醫(yī)療實踐證明:手術修補缺損是治療疝病唯一有效的手段。然而很多打著“不開刀治療疝病”旗號,其實是沖著老百姓不了解醫(yī)療又畏懼手術的心理,投其所好,沒有什么治療效果。手術治療是唯一的治愈疝氣的手段。隨著醫(yī)療技術不斷的發(fā)展,目前我們采用微創(chuàng)技術使用補片治療腹股溝疝,整個手術過程一般只需30分鐘左右,最大的創(chuàng)口只有1.2cm,術后24小時即可出院回家,回家后日常生活可以自理。 “ 微創(chuàng)治療腹股溝疝 優(yōu)勢在哪里?” 1、損傷臟器及產生粘連機會少; 2、杜絕因縫合而產生的術后慢性疼痛; 3、復發(fā)率低; 4、對疝比較隱匿的情況,可以明確診斷,相對其他術式存在明顯優(yōu)勢。2016年05月30日
2314
0
1
-
黃迪宇主任醫(yī)師 邵逸夫醫(yī)院 普外科 腹股溝疝典型的臨床癥狀是腹股溝區(qū)的腫塊。疾病早期,當疝剛進入腹股溝管時,患者可能僅感覺到腹股溝區(qū)的一個小隆起,并伴有輕度的墜脹感,隨著疾病的發(fā)展,當疝通過腹股溝管外環(huán)后,腫塊就很明顯了。如果是斜疝,腫塊可能進入陰囊或大陰唇。這種腫塊實際上是突出的腸管或網膜等腹腔內容物,所以一般質地不硬,大多數情況下,可以用手推回腹腔,或患者平臥后即自行消失。而患者做增加腹腔壓力的動作,如屏氣、大笑、咳嗽時,腫塊會變得明顯,甚至會有腹股溝區(qū)的沖擊感。除了局部的腫塊外,腹股溝疝還會有一些別的癥狀,如局部的酸脹感、輕微的疼痛不適感、因腸管突出而導致的腹部不適或腹痛等。 有些情況下,突出的腫塊無法全部回納到腹腔,甚至用手也無法將其摁回,此時要注意,這是疝變得嚴重的信號。這種情況往往是難復性疝或滑動性疝,是比較嚴重的疝,這種疝的局部癥狀較重,對腸道功能的影響也大,會有比較明顯的胃腸道癥狀,如腹痛、便秘等。難復性疝和滑動性疝的手術難度比較大,而且術后容易復發(fā)。 如果疝突出且無法回納,并伴有明顯的局部疼痛和腹痛,這往往是疝的嚴重類型—嵌頓疝。這種情況常見于患者突然的腹腔用力后,如咳嗽、用力大便等,腸管被用力擠出而無法回到腹腔,結果卡在疝環(huán)上,導致腸梗阻。發(fā)生這種情況應立即去醫(yī)院急診,切忌用力去將疝推回去,因為這樣做很可能導致腸管破裂,產生嚴重后果。 如果嵌頓疝不得到及時處理,卡住的腸管發(fā)生壞死,那就是疝的最嚴重的后果—絞窄疝。這種情況下,不但突出的腸管會壞死,而且往往腹腔內的腸管也會發(fā)生壞死,導致腹股溝和腹腔內的嚴重污染,嚴重的甚至導致患者死亡。當發(fā)生絞窄疝時,患者不但有腹部和腹股溝區(qū)的劇烈疼痛,而且會有發(fā)燒、便血、甚至休克等癥狀,患者情況危急,如不及時處理,將有嚴重后果。2013年02月25日
13631
0
0
-
2011年08月06日
2548
0
0
腹股溝疝相關科普號

張偉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偉 主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首都兒童醫(yī)學中心
新生兒外科
1387粉絲6119閱讀

郭俊斌醫(yī)生的科普號
郭俊斌 主任醫(yī)師
南京市婦幼保健院
小兒外科
1192粉絲14.2萬閱讀

崔智淼醫(yī)生的科普號
崔智淼 主治醫(yī)師
北京市海淀醫(yī)院
血管外科
279粉絲4.3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