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07月02日
12737
10
17
-
廖慧慧主任醫(yī)師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婦科 門診經常遇見這樣的病人,剛一坐下就說:“醫(yī)生,我有宮頸炎該如何治療?”甚至有些二十歲左右的病人告訴醫(yī)生:“我有宮頸炎,做了LEEP刀手術。我想檢查一下我的宮頸炎好了沒有。”每當這時,我客觀地告訴病人,你問題不大,應屬正常。只要每年常規(guī)的防癌檢查就可以了。大多數不需要治療。病人總半信半疑,怎么跟以前接受的信息不一樣呢?于是纏著宮頸炎這個問題不放,每次我都要費很多功夫來解釋。為什么會如此?我時常開玩笑地說:對于宮頸炎的病人,想說“正?!北日f“不正?!备y。在此簡單地介紹有關宮頸病變的一些知識,作為病人下次遇見這類問題就不會緊張了。子宮頸炎癥是婦科常見病之一。臨床常見的是慢性宮頸炎。引起宮頸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1.機械性刺激或損傷:已婚婦女約半數以上患宮頸炎,與性生活有一定關系;另外分娩、流產、手術、不潔性交等致宮頸損傷亦是宮頸炎的主要原因。2.病原體感染:主要為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及厭氧菌、淋病雙球菌、沙眼衣原體、皰疹病毒、人乳頭狀瘤病毒等,還可繼發(fā)于滴蟲性、假絲酵母菌陰道炎。3.化學物質刺激:如應用高濃度酸性或堿性溶液沖洗陰道,或放置腐蝕性較強的藥物片栓劑,亦可造成炎癥。平時大家口頭常說的“宮頸糜爛”實際醫(yī)學稱為“宮頸柱狀上皮異位”。臨床大多數宮頸炎屬于此種情況。正常的宮頸外口表面被覆復層鱗狀上皮細胞,肉眼表現光滑。宮頸管內黏膜被覆柱狀上皮細胞。隨著女性體內雌激素的變化,宮頸外口的復層鱗狀上皮細胞和宮頸管內黏膜的柱狀上皮細胞會互相移行。故年輕的女性由于雌激素的影響,宮頸管柱狀上皮外移到子宮頸外口,而呈現宮頸充血“糜爛”。未婚女性有先天性宮頸“糜爛”的占15%~20%。引用某位專家的話:這種“宮頸柱狀上皮異位”是女性年輕的資本?;蛴捎谘装Y刺激,宮頸被覆的復層鱗狀上皮細胞逐漸脫落,為柱狀上皮細胞所代替,因柱狀上皮下的毛細血管顯露,使炎癥區(qū)呈鮮紅色,以前稱“宮頸糜爛”?,F已廢棄這名稱。不論宮頸外口表面被覆是復層鱗狀上皮細胞還是柱狀上皮細胞,它們都是良性細胞,不是異常細胞及癌變細胞。所以對于這種宮頸良性改變,一般無需治療。只要每年常規(guī)的TCT防癌檢查。但若TCT結果提示異常,就需進一步檢查以確定病變程度,再定治療方案。目前尚未有效的藥物使宮頸“糜爛”面恢復光滑,除非物理治療。常見的有激光療法、冷凍治療、聚焦超聲療法、微波療法、宮頸火燙療法等。因宮頸炎導致帶下異常,可考慮陰道塞藥控制癥狀。最后提醒大家宮頸炎一般不影響生育。除非你患有不孕,且排除常見導致不孕的原因,宮頸炎影響了排卵期的陰道分泌物,醫(yī)生會視情處理??赐曛?,你還會糾纏“宮頸炎”不放嗎?希望你放下包袱,輕松生活。2010年08月10日
24912
13
0
-
雷磊主任醫(yī)師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婦產科 慢性宮頸炎是子宮頸受到的多種傷害中的一種,它多表現為白帶增多、粘稠,或呈膿性,甚至引起腰腹墜脹感,且在月經前、排便及性交時加重…… 子宮頸是阻止病原微生物進入子宮、輸卵管以及卵巢的一道重要防線,因此子宮頸易受到各種致病因素的侵襲而發(fā)生炎癥。這種就是宮頸炎。 宮頸炎有急性和慢性兩種,其中慢性宮頸炎是最常見的一種。婦女病,多是由于子宮頸因分娩、流產及手術損傷或局部經長期刺激感染細菌所致,也可由急性宮頸炎轉變而來。一旦患上慢性宮頸炎,其最主要表現就是白帶增多、粘稠,有時為膿性。嚴重時可能還會有腰腹墜脹感,并在月經前、排便及性交時呈加重趨勢。 慢性宮頸炎是子宮頸受到的多種傷害中的一種,它多表現為白帶增多、粘稠,或呈膿性,甚至引起腰腹墜脹感,且在月經前、排便及性交時加重。而且,它還會引發(fā)諸如宮頸糜爛、宮頸息肉、宮頸肥大、宮頸囊腫等伴隨癥狀。 慢性宮頸炎有哪幾種表現? 我們在醫(yī)院做婦科檢查時,常聽到醫(yī)生說:“你患了宮頸炎”。這里所說的宮頸炎多是指慢性宮頸炎,這是婦科的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半數以上的已婚婦女都可能發(fā)生。慢性宮頸炎有五種臨床表現形式: 子宮頸糜爛: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慢性宮頸炎。表現為宮頸外口處的宮頸陰道部分外觀呈細顆粒狀的紅色區(qū)。 宮頸肥大:由于慢性炎癥的長期刺激,子宮頸充血、水腫,腺體和間質增生,而使宮頸呈不同程度的肥大。 子宮頸息肉:在慢性炎癥的長期刺激下,宮頸管粘膜局部增生,由于子宮具有排異作用,使增生的粘膜逐漸突出于宮頸口,形成息肉。 宮頸腺體囊腫:又稱納博特囊腫,簡稱納囊。這是一種突出于宮頸表面的青白色小囊泡。 宮頸內膜炎:即宮頸管炎。炎癥局限于宮頸管粘膜及其下的組織,臨床見宮頸陰道部光滑,但宮頸口充血或有膿性分泌物堵塞。 慢性宮頸炎是如何發(fā)生的? 慢性宮頸炎多見于經產婦。少數患者為急性宮頸炎癥未經治愈,轉為慢性;而絕大部分患者并沒有明顯的發(fā)病過程,且患病后一些患者也沒有不適癥狀,或僅表現為白帶增多,在婦科檢查時才發(fā)現患有慢性宮頸炎。在正常情況下,宮頸陰道部被復層鱗狀上皮所覆蓋,抵抗力較強;宮頸管粘膜為一層柱狀上波,對炎癥的抵抗力弱。鱗狀上皮與柱狀上皮交界于宮頸外口。當分娩、流產或分娩損傷宮頸后,病原體可以自柱狀上皮覆蓋處侵入宮頸組織。由于宮頸管粘膜皺襞多,病原體浸入后潛伏其間,不易清除,遷延日久,導致宮頸的慢性炎癥。 陰道檢查時會發(fā)現,染上慢性宮頸炎患者的子宮頸有一些病理改變,宮頸糜爛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在慢性炎癥期間,子宮頸陰道部的鱗狀上皮逐漸脫落,而被子宮頸柱狀上皮所代替。柱狀上皮較薄,因此皮下血管容易顯露,因此該處宮頸表面總是呈紅色,紅色區(qū)域就是宮頸靡爛區(qū)。根據糜爛面大小,可分為三度:輕度糜爛面未超過宮頸半徑的二分之一;中度指糜爛面已達宮頸半徑的二分之一;重度糜爛面超過宮頸半徑的二分之一或已達宮頸邊緣。2010年05月09日
67037
1
1
宮頸炎相關科普號

李燦宇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燦宇 主任醫(yī)師
河南省婦幼保健院
婦科
2098粉絲25.3萬閱讀

汪叢敏醫(yī)生的科普號
汪叢敏 主任醫(yī)師
保定市第一中心醫(yī)院
婦產科
9431粉絲67.8萬閱讀

戚燕妮醫(yī)生的科普號
戚燕妮 主治醫(yī)師
重慶市第九人民醫(yī)院
婦產科
3粉絲9014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