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俊恒主任醫(yī)師 河北醫(yī)科大學第四醫(yī)院 耳鼻喉科 疣狀癌是高分化鱗狀細胞癌的一種特殊類型,臨床少見,1948年Ackerman首先提出,好發(fā)于老年人,可發(fā)生在人體各個部位,多發(fā)生于口腔、會陰部及宮頸部,發(fā)生于喉部者少見。喉疣狀癌僅占喉惡性腫瘤1%~2%,發(fā)病機理尚不完全清楚,多數(shù)作者認為與吸煙和人乳頭狀瘤病毒( HPV)感染有關。病理: 喉疣狀癌瘤體表面無潰瘍和分泌物,表面呈淡紅色或淺灰色外生型蕈樣疣狀腫塊,基底廣,表面??盃钊轭^突起。鏡下見分化良好的角化上皮呈外生性過度生長,腫瘤組織中常見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所特有的細胞形態(tài)學改變一細胞空泡樣變;局部呈浸潤生長,擠壓周邊,呈疣狀變異,間質內有炎細胞浸潤。乳頭瘤樣外觀和成熟規(guī)則的排列常掩蝕了該瘤的破壞本質。腫瘤表面的活檢標木常不能反應其組織學特征。最后靠術后大塊瘤體標本確診。喉疣狀癌早期屬原位癌,限于上皮內損害,亦未超出基膜而侵入固有層,亦未浸潤肌肉或軟骨,因而無論腫瘤大小及局部浸潤深淺,并無潛在轉移性。臨床表現(xiàn): 喉疣狀癌具有良性組織學特征和惡性的臨床表現(xiàn),其臨床特點:①好發(fā)于50歲以上老年人;②吸煙、嗜酒的男性居多;③首發(fā)癥狀為聲嘶、喉痛并逐月加重,伴輕微呼吸困難及咳嗽,痰中血絲,消炎消腫治療無效;④局部為單側聲帶腫瘤,表面呈??盃钊轭^突起,色淡紅或淺灰;⑤CT或MR1示:聲帶腫瘤侵及喉室及室?guī)В奥?lián)合與聲門下區(qū)未受累;⑥活檢時感受腫瘤表而韌性較大;⑦腫瘤生長速度緩慢,受反復手術刺激則生長速度加快,腫瘤邊界清晰向周邊擠壓隆起;⑧組織間變前無遠處轉移或淋巴轉移;⑨組織學表現(xiàn)有HPV感染標志一細胞空泡樣變;⑩放療或外傷可誘發(fā)組織間變。診斷標準: 1985年Ferlito提出喉疣狀癌的全面診斷標準:腫瘤常見于男性,好發(fā)于聲帶,外觀表現(xiàn)為蕈樣,表面有刺狀突起;細胞分化高,無惡性腫瘤的細胞學特點;有邊界清楚的推進緣,基質中顯著的慢性炎癥反應,主要是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有上皮珠及角化珠;無轉移傾向。鑒別診斷:1 高分化喉鱗癌:喉疣狀癌組織缺少細胞異型性和浸潤生長特征,一般不形成淋巴結轉移,在病變基部有大量上皮突。喉鱗癌有惡性腫瘤組織學改變,異形性明顯,腫瘤中無明顯炎癥反應,無推進、擠壓邊緣,有浸潤傾向,病變發(fā)展有頸淋巴結和遠隔器官轉移。2 喉乳頭狀瘤:喉乳頭狀瘤向表面呈外生性生長,腫瘤根部常較狹窄,每一乳頭內具有血管分支狀結締組織間質構成其軸心,表面覆蓋增生上皮,缺少表面呈疣狀的角化和上皮釘突球形膨大。喉乳頭狀瘤與HPV感染有關,難與喉疣狀癌鑒別。M ickacls采用圖像分析方法與喉疣狀癌鑒別,喉龐狀癌細胞平均面積大于喉乳頭狀瘤。鏡卜所見喉疣狀癌鱗狀上皮高度增生,形成皺褶深入腫瘤深部,表面過度不全角化形成角質栓塞,從表面深深嵌入增生的上皮釘內。3 假性上皮瘤樣增生:疣狀癌的深部邊緣由成排方向一致的鱗狀上皮組成突起,細胞分化好。而假性上皮瘤樣增生的上皮突起以不均勻、細長、凹凸不平、方向不一為特征。4 喉白斑:此病與呼吸道感染有關,早期消炎治療有效,疣狀型白斑呈刺狀突起,病變范圍明顯小于疣狀癌。治療及預后: 喉疣狀癌不會發(fā)生轉移,預后良好。然而,若不予以治療,腫塊可破壞鄰近組織,甚至毀損骨性結構,或阻塞聲門進而危及生命。喉疣狀癌在治療上目前還存在爭議,手術是本病的主要治療方式。對局限于聲門區(qū)的病變經喉鏡切除后復發(fā)病例,惟經喉裂開術途徑廣泛切除腫塊,方能可以控制。腫瘤范圍較大時臨床多選擇喉垂直部分切除術或喉全切除術。化療和放療不敏感,不宜作為喉疣狀癌的首選治療方式,但手術加放療亦可控制殘余病變。經驗和教訓 由于喉疣狀癌在顯微鏡下缺乏惡性腫瘤的形態(tài)學特點,病理活檢組織的細胞學表現(xiàn)不典型,給病理診斷造成困難。而喉科醫(yī)師認為腫物呈蒂樣外觀,有明顯侵蝕性,且術后易局部復發(fā),屬惡性腫瘤。所以病理醫(yī)師應與臨床醫(yī)師會診,取得共識,認為組織學上雖表現(xiàn)不典型的惡性腫瘤,而臨床上屬易于復發(fā)的惡性腫瘤,正確診斷需要密切配合及多次活檢病理檢查。喉疣狀癌的病理特征和臨床行為不同于一般喉鱗癌,且治療尚有爭論,因此,我們認為:喉疣狀癌的治療方式應與一般喉鱗癌有所區(qū)別。盡可能選擇手術方式完全可以控制病變,除非患者機體狀況不能耐受手術,放療不宜作為喉疣狀癌首選治療方式。2009年09月24日
8318
0
0
喉癌相關科普號

文鋒醫(yī)生的科普號
文鋒 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126粉絲839閱讀

謝李醫(yī)生的科普號
謝李 主任醫(yī)師
湖南省腫瘤醫(yī)院
頭頸外科
1029粉絲3.8萬閱讀

陳浩醫(yī)生的科普號
陳浩 副主任醫(yī)師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4483粉絲30.4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