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大鵬副主任醫(yī)師 醫(yī)生集團-浙江 線上診療科 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率是和年齡正相關的,通俗的講就是癌癥多出現(xiàn)在中老年人群體中。這個現(xiàn)象也好解釋。我們都知道腫瘤是由原癌基因發(fā)生突變的基礎上形成的。然而,從原癌基因發(fā)生突變到腫瘤長到肉眼或影像學檢查可見則需要經歷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所以,導致癌癥發(fā)生的眾多因素中,年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然而甲狀腺癌的發(fā)生卻不大遵循這一普適規(guī)律。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青少年甲狀腺癌的發(fā)生率逐年增高。此外,臨床中初次發(fā)現(xiàn)甲狀腺癌的病人中年紀較輕者的比例非常大,這些都提示甲狀腺癌的發(fā)生有年輕化的趨勢。筆者昨天經歷的手術中,兩個病人的年紀都很輕:一個13歲多,一個19歲。都是女孩子,而且腫瘤直徑都已經到2-3公分。另外,兩者都已經出現(xiàn)了顯著的頸部淋巴結轉移表現(xiàn)。大家可以看下CT圖像??紤]病人年紀實在太輕,盡管淋巴結轉移較多,還是為她們做了保留健側腺葉的切除方式。淋巴結清掃則是雙側中央區(qū)加雙側外側區(qū)擴大清掃。盡管清掃的力度很大,但是殘留一側腺葉尚不能除外復發(fā)的可能,還是需要密切隨訪幾年才好下結論。筆者詳細了解了兩位年輕病人的發(fā)病經歷。其中一位是因為發(fā)現(xiàn)頸部腫物就診,而那位年紀才13歲的女孩則是因為出現(xiàn)頸部顯著疼痛(主訴為肌肉拉傷式的疼痛,幾天后緩解)主動去醫(yī)院檢查時發(fā)現(xiàn)的甲狀腺結節(jié)。結果穿刺提示甲狀腺癌。這一表現(xiàn)和我們絕大多數甲狀腺癌的無痛性生長的表現(xiàn)迥然不同。關注筆者工作站的朋友應該記得,前一段時間筆者曾分享過一個類似的伴有頸部顯著疼痛的甲狀腺癌病例,病人也是一個年輕女性。結合這個年輕女孩子的患病經歷,筆者想告訴大家,甲狀腺癌是可以有頸部顯著疼痛表現(xiàn)的。原理也不復雜,腫瘤增殖較為迅速時會刺激甲狀腺背膜導致疼痛。所以,伴有疼痛表現(xiàn)的甲狀腺癌很可能是增殖較為迅速、生物學活性高,也即惡性度程可能較高的甲狀腺癌類型,因此更應該引起密切關注。筆者經常提到一個觀點:腫瘤的早期治療才是王道。像這兩個女孩子,如果能在腫瘤較小階段采取治療,一是手術不會做的這么大,另外完全可能選擇美容手術或者創(chuàng)傷更小的治療方式。但是遺憾的是她們沒有機會在腫瘤出現(xiàn)的早期階段做健康體體檢。對于成年人而言,強調健康體檢的意義不言而喻。2021年09月26日
2641
6
9
-
吳高松主任醫(yī)師 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 甲狀腺乳腺外科 以下文章來源于醫(yī)學界內分泌頻道,作者cookie摘要:全都在漲:甲狀腺癌發(fā)病率漲幅參差不齊中國數據:甲狀腺結節(jié)和癌癥均頗為普遍危險因素:檳榔與甲狀腺癌或成中國特色甲狀腺癌在不久之后就可能會成為全球的第4大癌癥,但發(fā)病率的攀升絕不是簡單的一句過度診斷就能夠應付過去!為此,發(fā)表于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的的一篇綜述[1]不僅描述了全球甲狀腺癌的發(fā)病和死亡率變化,更是根據不同的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同地區(qū)進行了分析,其中也包含針對中國情況的解析。最后則提出了一系列甲狀腺癌的危險因素,為人們主動預防甲狀腺癌提供了方向。綜述發(fā)表于Nat Rev Endocrinol過去的50年來,甲狀腺癌的發(fā)病率在全世界都在持續(xù)上升。從1990年到2013年,其全球年齡標準化發(fā)病率增長了20%。誰都沒有逃過甲狀腺癌的魔爪,高收入國家增長了約19%,而低收入國家的發(fā)病率增長更快,可達33%[2]。不過,全球各個地區(qū)之間差異也很大,中國、美國的發(fā)病率都超過了7.8例/10萬人,而許多非洲兄弟們的發(fā)病率則僅為1.1-2.6例/10萬人,甚至不少低于1.1例/10萬人[3]。2018年全球甲狀腺癌年齡標準化發(fā)病率估計值(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關于甲狀腺癌死亡風險的話題近年來甚囂塵上,雖然發(fā)病率逐年上升,但死亡率卻沒有應聲上漲。男性的甲狀腺癌死亡率在大多數的高收入國家已經有所下降,但美國的死亡率從1980年代后有所增加;在女性中,總體上的死亡率也逐漸下降,而英、美和澳大利亞的死亡率逐漸趨于平穩(wěn),甚至有所反彈[4,5]。雖然中美的甲狀腺癌發(fā)病率名列前茅,但死亡率排行上成功地退居第二梯隊,倒是沒啥人得甲狀腺癌的非洲兄弟們在死亡率上突飛猛進[3]。這就讓人不禁懷疑起了發(fā)病率增長的真實性——究竟是我們的診斷技術過于先進,還是治療水平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2018年全球甲狀腺癌年齡標準化死亡率估計值(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在介紹了全球的整體狀況之后,綜述繼續(xù)根據世界銀行對189個成員國收入的分類,對四個不同收入組的情況進行了比較,旨在體現(xiàn)不同收入國家醫(yī)療保健水平和癌癥登記制度之間的差異。不過,總體而言甲狀腺癌的發(fā)病率在持續(xù)增長,但死亡率一直很低[6,7]。綜述指出,雖然高收入國家的甲狀腺癌篩查和診斷手段最為先進,但過度診斷并不能完全解釋甲狀腺癌發(fā)病率的增加。甲狀腺乳頭狀癌的發(fā)生可能與較小的腫瘤不斷被檢出有關,但晚期的甲狀腺癌現(xiàn)在也不鮮見,死亡率有所上升,這意味著甲狀腺癌的發(fā)病率可能真的有實質性的上升。美國肥胖率的上升,歐洲多國和澳大利亞反復不定的補碘措施、日本的核輻射暴露問題均被認為是可能的危險因素。在中下收入和低收入國家,由于癌癥登記措施不夠完善,雖然有一些研究報告了當地的甲狀腺癌流行病學信息,但大多局限于單個機構、病例數量也有限。同時,由于這些地區(qū)的醫(yī)療保健手段有限,因此可能并不能完全反映當地的甲狀腺癌發(fā)病和死亡率。綜述指出,目前中國已經發(fā)布了大量關于甲狀腺癌流行病學的數據。作為中上收入國家的唯一代表,中國的甲狀腺癌發(fā)病率和死亡率被作為重點介紹,其中來自上海和海南的研究分別關注了甲狀腺癌和甲狀腺結節(jié)的問題。來自上海的研究發(fā)現(xiàn),1983-2007年間甲狀腺癌的發(fā)病率增長了兩倍,其中女性的發(fā)病率更是從2.6例/10萬人增長到了11.6例/10萬人。2003-2007年間,這種增長明顯加快,除了篩查逐漸普及的因素之外,作者還指出這種增長開始于補碘后的5-8年[8]。A.甲狀腺癌患者人數,男女不限。B.甲狀腺癌在所有癌癥中的比例。(圖片來源:參考資料[8])中國的甲狀腺結節(jié)發(fā)病率普遍較高[9]。海南的百歲老人研究則重點關注了碘缺乏區(qū)的甲狀腺結節(jié)發(fā)病風險。研究共分析了847名年齡超過100歲的老人,結果發(fā)現(xiàn)總體的甲狀腺結節(jié)發(fā)病率為74.3%[10]。在這項研究中,不僅收集了甲狀腺結節(jié)的數據,老人們的臨床情況、實驗室檢查、病史以及各種生活習慣也被記錄下來,涉及吸煙、飲酒、喝茶、紅肉、家禽、海鮮、蔬菜、水果、檳榔、雞蛋、牛奶和堅果的攝入量等。結果發(fā)現(xiàn),女性、糖尿病、高血壓、檳榔和紅肉攝入似乎與甲狀腺結節(jié)的風險增加有關。為了解釋甲狀腺癌在世界范圍內的“大流行”,首先被指責的就是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如果發(fā)病率的上升完全是因為過度的診治,那么死亡率應該依然保持平穩(wěn),但近來稍有抬頭的甲狀腺癌死亡率,讓這一看法受到了質疑——甲狀腺癌發(fā)病率增長背后的因素遠沒有那么簡單!綜述中列舉了導致全球范圍內甲狀腺癌增加的危險因素,包括與患者相關的危險因素:家庭遺傳、過度篩查、肥胖和吸煙,以及與環(huán)境相關的危險因素:輻射暴露、阻燃劑、碘攝入和火山灰。此外,還提及了兩項與飲食和生活方式有關的可能危險因素:嚼檳榔和紅肉。綜述總結了這些危險因素相關的證據。1.患者相關的危險因素家庭遺傳:甲狀腺癌或甲狀腺良性疾病的家族史是甲狀腺癌的危險因素。一級親屬的甲狀腺癌病史與分化型甲狀腺癌風險增加至4.1倍有關,家族性甲狀腺癌包括濾泡旁細胞起源的甲狀腺髓樣癌和濾泡細胞起源的乳頭狀癌、濾泡狀癌和Hurthle細胞癌。過度篩查:超聲檢查和細針穿刺可能會導致較小的甲狀腺癌被更多地檢出。即使查出了這些癌癥,也僅僅是徒增發(fā)病率,對于臨床沒有實際意義,反而可能會增加影像檢查、手術的負擔。許多國家的研究已經證明了過度的檢查可能對于一般人群并沒有實際益處,不過對于有輻射暴露、碘缺乏或甲狀腺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還是需要接受甲狀腺癌篩查。肥胖:除了與結腸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腎癌和食道癌風險增加有關之外,與甲狀腺癌風險增加也脫不了干系。年輕人的BMI上升與甲狀腺乳頭狀癌的風險增加顯著相關,肥胖患者即使接受了手術,術后復發(fā)或者局部殘留的風險也會更高。不過,肥胖和驅動甲狀腺癌風險增加的具體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吸煙:甲狀腺癌的風險在吸煙者中可能會下降,這可能與吸煙人群的體重下降或促甲狀腺素水平下降有關。然而,目前的研究對于這一關系還沒有定論,結果相互矛盾,但無論最終結論如何,想靠吸煙預防甲狀腺癌,恐怕是要死在其他癌癥上。2.環(huán)境相關的危險因素輻射暴露:輻射是甲狀腺癌最重要的環(huán)境危險因素,切爾諾貝利、廣島、長崎的例子已經廣為人知,尤其是兒童和青少年更容易受到這一因素的影響。不過,核電站和原子彈爆炸畢竟不是人人都能遇得上,人們更可能接觸到的輻射來源是CT,同樣也是兒童時期接觸到的CT檢查與甲狀腺癌的關系更密切[11]。阻燃劑:這個名字雖然讓人感覺陌生,但阻燃劑其實就在我們身邊的家具、電子產品之中。過去常用的多溴聯(lián)苯醚(PBDE)被指與甲狀腺功能失調有關,現(xiàn)已被淘汰,而新的替代品,如溴化阻燃劑和有機磷酸酯阻燃劑等,其與甲狀腺癌的關系還有待研究。碘攝入:多一“碘”和少一“碘”都與甲狀腺癌的發(fā)病率有關。對于碘缺乏區(qū)而言,甲狀腺癌的發(fā)病率會增加,補碘可能降低甲狀腺癌的風險,但也有研究顯示補碘可能與甲狀腺癌的發(fā)病率增加有關。由于很難監(jiān)測人群中實際的碘攝入量,大多數研究數據的質量不高。火山灰:夏威夷、西西里島等火山周圍地區(qū)的甲狀腺癌發(fā)病率增高。由于火山周圍地區(qū)的空氣、灰塵和熔巖中可能有重金屬污染,進入食物鏈后可能導致當地居民的體內的重金屬含量增高,影響內分泌,甚至致癌。3.飲食和生活方式相關的危險因素檳榔:檳榔會引起口腔癌和食道癌,中國海南的百歲老人研究[10]表明嚼檳榔與甲狀腺結節(jié)的出現(xiàn)有關。雖然沒有發(fā)現(xiàn)檳榔促進甲狀腺結節(jié)轉變?yōu)榧谞钕侔┑闹苯幼C據,但檳榔可以導致甲狀腺濾泡細胞退化,降低T3、T4水平。這可能與甲狀腺癌有關,但仍需要進一步研究。紅肉:韓國有研究[12]提示紅肉的攝入與甲狀腺癌的風險增加有關,但由于實際生活中的影響因素太多,這一結果的臨床意義較為有限。綜述最后總結認為,目前全球甲狀腺癌發(fā)病率的上升,很難只用過度篩查和診斷來解釋,但個體的遺傳背景、肥胖的身軀、碘攝入狀態(tài)、輻射暴露以及其他內分泌干擾物和致癌物的影響也不容忽視。了解這些危險因素以及受到這些因素影響的高危人群,能夠為開展更有針對性的篩查、診斷和管理提供基礎。參考文獻:[1]Kim J, Gosnell JE, Roman SA.Geographic influences in the global rise of thyroid cancer. Nat Rev Endocrinol. 2019 Oct 15. doi: 10.1038/s41574-019-0263-x.[2]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Cancer Collaboration; Fitzmaurice C, Dicker D, Pain A, et al. The Global Burden of Cancer 2013.JAMA Oncol. 2015 Jul;1(4):505-27. doi: 10.1001/jamaoncol.2015.0735.[3]Ferlay J, Soerjomataram I, Dikshit R,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sources, methods and major patterns in GLOBOCAN 2012. Int J Cancer. 2015 Mar 1;136(5):E359-86. doi: 10.1002/ijc.29210.[4]La Vecchia C1, Malvezzi M, Bosetti C, et al. Thyroid cancer mortality and incidence: a global overview.Int J Cancer. 2015 May 1;136(9):2187-95. doi: 10.1002/ijc.29251.[5] Lim H, Devesa SS, Sosa JA, et al.Trends in Thyroid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1974-2013.JAMA. 2017 Apr 4;317(13):1338-1348. doi: 10.1001/jama.2017.2719.[6]Lortet-TieulentJ, Vaccarella S. International and subnational variation thyroid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ver 2008–2012. Revue d’épidémiologie et de Santé Publique, 66, S254. doi:10.1016/j.respe.2018.05.053.[7] James BC, Mitchell JM, Jeon HD, et al. An update in international trends in incidence rates of thyroid cancer, 1973-2007. Cancer Causes Control. 2018 May;29(4-5):465-473. doi: 10.1007/s10552-018-1023-2.[8] Wang Y, Wang W.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thyroid cancer in Shanghai, China, 1983-2007. Asia Pac J Public Health. 2015 Mar;27(2):NP223-9. doi: 10.1177/1010539512436874.[9] Liu Y, Lin Z, Sheng C,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thyroid nodules in northwest China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metabolic parameters and uric acid.Oncotarget. 2017 Jun 20;8(25):41555-41562. doi: 10.18632/oncotarget.14720.[10]Yao Y, Chen X, Wu S, et al. Thyroid nodules in centenarians: prevalence and relationship to lifestyle characteristics and dietary habits.Clin Interv Aging. 2018 Apr 3;13:515-522. doi: 10.2147/CIA.S162425. eCollection 2018.[11] Mathews JD, Forsythe AV, Brady Z, et al. Cancer risk in 680,000 people exposed to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s in childhood or adolescence: data linkage study of 11 million Australians. BMJ. 2013 May 21;346:f2360. doi: 10.1136/bmj.f2360.[12]Wie GA, Cho YA, Kang HH, et al. Red meat consump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overall cancer risk: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Korea. Br J Nutr. 2014 Jul 28;112(2):238-47. doi: 10.1017/S0007114514000683.內容來源:醫(yī)學界內分泌頻道2021年09月23日
2600
0
4
-
2021年08月02日
1555
0
5
-
2021年07月28日
1395
2
10
-
吳高松主任醫(yī)師 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 甲狀腺乳腺外科 都說夫妻在一起生活久了,會呈現(xiàn)出人們所說的“夫妻相”。卻不知夫妻生活久了,還可能會得“夫妻病”!湖北一對夫妻同時被查出患上甲狀腺癌!難道癌癥也會傳染?錯!只是因為這對夫妻都有一個相同的飲食習慣,醫(yī)生說了:它才是夫妻倆同時患癌的重要原因!39歲的熊女士和41歲的丈夫都是湖北蘄春縣的農民,平日里兩人身體狀況不錯,在縣城居住的親戚邀請下,夫妻倆到縣醫(yī)院做了體檢,沒想到體檢結果讓夫妻倆大吃一驚,兩人被同時診斷為甲狀腺結節(jié)。在當地醫(yī)生的建議下,夫妻倆來到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甲乳外科,醫(yī)院為方便夫妻倆相互照顧,特地將他們安排進一個雙人間病房。該院甲乳外科吳高松教授細致地查看了夫妻倆的病情,結合彩超報告高度懷疑為癌癥,并迅速實施手術。果然,病檢報告證實了吳高松教授的判斷:夫妻倆均患上甲狀腺癌。吳教授和熊女士交談中了解到,從10多年前開始,熊女士每逢過年時都要腌制足夠吃一年的魚肉和咸菜,她和丈夫幾乎每餐都要吃腌制菜。吳教授表示,最新的《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致癌物清單》明確將腌制食品列入一級致癌物,常吃腌菜是夫妻倆患上甲狀腺癌的重要原因。因為咸菜和腌制品里面含有較多的亞硝酸鹽,雖然亞硝酸鹽本身不致癌,但進入體內會和胃內的蛋白分解物結合,形成致癌物亞硝胺?!凹谞钕侔┰缙谂R床表現(xiàn)不明顯,夫妻倆長期共同生活飲食習慣高度一致,一方若查出甲狀腺癌等癌癥,另一方就要提高警惕?!眳墙淌谔嵝眩蠹乙B(yǎng)成均衡飲食的習慣,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少吃腌制食品。其實,生活中不僅是飲食習慣,就連在飄香的廚房、翻炒的鍋灶里,如果不注意,也會藏著致癌、致命隱患!我們中國飲食多以“煎、炒、烹、炸”為主,但烹飪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油煙,很多人炒菜不愛開抽油煙機,或者炒完菜立刻關閉抽油煙機,這種做菜習慣可能會害了自己、害了家人!烹調油在高溫狀態(tài)下會產生油煙,其中含有許多具有刺激性的有害物質。另外,廚房油煙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國內外研究發(fā)現(xiàn),女性從事烹調的年頭越長,每天炒菜的次數越多,患肺癌的風險就越大。這是由于廚房做飯時高溫油煙產生有毒煙霧,使局部環(huán)境惡化,有毒煙霧長期刺激眼和咽喉,損傷呼吸系統(tǒng)細胞組織,很容易使肺癌發(fā)生。很多人剛學做菜的時候,家里的老一輩經常強調要“等鍋里的油冒煙了再把菜放進去”。當油鍋開始冒煙的時候,說明油溫已經挺高了,這時就很可能會產生一些致癌物質。此前,某食物安全中心發(fā)布的一份膳食研究報告中提到:炒菜時溫度越高、時間越長,產生的丙烯酰胺(2 類致癌物)越多。炒菜油溫越高,出來的食物顏色越深,產生的有毒和致癌物也會較多。另外,如果食物烤到焦糊或炒完菜不刷鍋,鍋表面會附著有食物殘渣,再次加熱,也會產生有害物質。2012 年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監(jiān)測的數據顯示:我國居民食鹽攝入量每天為 10.5 克。這大大超過了 6 克的每日限定量,也就是說,中國人平均吃了限定量的兩倍。做飯放鹽過多,除了會引起高血壓的等心腦血管疾病,還會增加胃癌的發(fā)病風險。研究發(fā)現(xiàn),食鹽的致癌的原因之一是高滲透壓對胃黏膜造成損害,從而造成一系列病理改變。炸東西時,用油量比較大。浪費似乎不太好,很多人就會把煎炸過的油重新收集起來,存著下次炒菜時接著用。你不知道的是,在用過的油里,會含有上次煎炸時的各種殘留的有害物質。這些油脂如果持續(xù)受熱,還會繼續(xù)產生一些致癌物,比如著名的“苯并芘”——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確認的 1 類致癌物。有些人常吃煎炸的食物,家里經常會炸一些食物,但這會增加患癌風險。像土豆、饅頭這樣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質的淀粉類食品,以及一些蔬菜,在煎炸、燒烤等高溫(溫度通常超過 120℃)烹調時,也更容易產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有些人喜歡使用未經精煉的“毛油”、“土榨油”,覺得這樣的油天然、味道香、更健康。其實,這些油未經過精煉加工,雜質多、煙點低,容易形成大量油煙,更容易產生致癌物。生活不易,更需我們多加留意!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本文轉自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21年07月22日
1667
0
9
-
吳高松主任醫(yī)師 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 甲狀腺乳腺外科 那么乳腺癌患者為什么容易患甲狀腺癌?雖然目前并沒有確切的原因可以證明乳腺癌患者比普通人群容易得甲狀腺癌,但是我們可以推測以下的幾個因素:1.雌激素甲狀腺的發(fā)病率與雌激素具有相關性,好發(fā)于女性甲狀腺的發(fā)病率與雌激素具有相關性,好發(fā)于女性,尤其是35-45歲的中青年女性,主要與體內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有關。乳腺癌患者也是由于體內的雌、孕激素水平高,好發(fā)于40-50歲的女性。乳腺與甲狀腺受類似的激素作用,乳腺組織存在豐富的促甲狀腺激素(TSH)受體;雌激素也影響甲狀腺的發(fā)育。專家學者發(fā)現(xiàn)乳腺癌患者的由甲狀腺合成的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四碘甲狀腺原氨酸(T4)水平較正常人群顯著增高,T3可能增強乳腺腫瘤細胞增殖。T3、T4水平異常容易引起甲狀腺疾病,控制不良則引起甲狀腺癌。2.影像學檢查乳腺癌患者在診斷、復查過程中,經常要做CT、核磁共振等檢查,將自己暴露在這種輻射環(huán)境中,多次的檢查,甲狀腺受影響的概率就比較大。3.放射的作用甲狀腺是人體對射線比較敏感的器官,而部分乳腺癌患者在后期輔助治療中常常進行放療,放射線對于人體本身就是一種傷害。4.遺傳因素Cowden綜合征又稱為多發(fā)性錯構瘤綜合征,是一種少見的遺傳性疾病,本征合并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率高達40%,主要為乳腺癌和甲狀腺癌。5.心理因素心理狀態(tài)不僅是乳腺癌的誘因,也是甲狀腺癌的誘因,有些患者發(fā)病后,沒有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整日處在焦慮、抑郁的情緒中,不利于乳腺癌的康復,還可能導致第二癌如甲狀腺癌的發(fā)生。 如何預防甲狀腺癌?與此同時甲狀腺激素也會影響乳腺癌。有研究顯示,甲狀腺激素水平提高會增加乳腺癌的發(fā)病風險。乳腺和甲狀腺都會對激素的變化做出反應,所以內分泌功能一旦發(fā)生紊亂,會引起乳腺疾病。甲狀腺疾病患者患乳腺癌的風險明顯高于一般人群,在年輕患者中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所以得了乳腺癌除了防止復查轉移,還要警惕同時患甲狀腺癌。作者:楊 瀾排版:褚文麗審閱: 盧 芳本文來源中南醫(yī)院甲狀腺乳腺外科2021年07月19日
920
0
1
-
吳高松主任醫(yī)師 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 甲狀腺乳腺外科 主講人:北京華信醫(y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yī)師李紅梅□趙燦說起碘,就不得不提到人體的一個重要器官——甲狀腺。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人被檢查出患有甲狀腺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狀腺結節(jié)、甲狀腺癌、甲狀腺炎……為了呵護甲狀腺,首先就要了解它和碘的關系。碘是人體中合成甲狀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當碘進入人體,就會被甲狀腺取,合成這種至關重要的“生命燃料”。打個比方,甲狀腺就相當于你我生來自帶的一個“蓄碘設備”,它的碘能力是人體其他部位的幾十倍,我們平時通過飲食等途徑吸收的碘絕大部分都會被甲狀腺取。毫無疑問,人體入過高或者過低的碘都會影響身體的健康,導致甲狀腺疾病發(fā)生。碘與甲亢。甲亢是由于甲狀腺合成過多的甲狀腺激素引起的一系列臨床表現(xiàn),所以甲亢者要忌碘,不要吃海帶、紫菜、海魚、海蝦等海產品,食鹽最好選擇無碘鹽,以減少甲狀腺激素合成原料。還有一些含碘物質是容易被忽略的,包括含碘造影劑、胺碘酮、華素片,某些用于消腫散結的中成藥,消毒用的碘伏、碘酒以及一些含海藻的化妝品。碘與甲減。碘缺乏會引起甲減,如果在胚胎期和出生后早期碘缺乏致甲減,容易造成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障礙,引起呆小癥。碘缺乏所致的甲減往往發(fā)生在特定的缺碘地區(qū),食用加碘食鹽是最簡單的解決方案。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甲減都是由于碘缺乏引起的。有時碘入過量也可導致甲減,但一般程度較輕,常見的是亞臨床甲減,此時需查找碘過量原因,限制碘的入,如避免食用富含碘的食物。臨床上引起甲減的最常見原因是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血清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TPOAb)和/或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b)陽性的患者,在碘超足量和碘過量的條件下更易發(fā)展為甲減,因此自身免疫甲狀腺炎患者要適當限碘,可以食用碘鹽,但適當限制食用海帶、紫菜、海苔等富含碘的食物。碘與甲狀腺結節(jié)。甲狀腺結節(jié)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甲狀腺細胞局部異常生長而出現(xiàn)一個或多個組織結構異常的團塊。一般人群中甲狀腺結節(jié)的患病率普查觸診為3%~7%,超聲的檢出率高達20%~70%。絕大多數甲狀腺結節(jié)為良性,惡性只占5%~15%。研究表明,碘缺乏與碘過量均可引起甲狀腺結節(jié)。良性的實性結節(jié)患者應保證適當的碘入量;甲狀腺結節(jié)有自主功能(不受控制地自主分泌甲狀腺激素),發(fā)生了毒性多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則需限制碘的入。碘與甲狀腺癌。盡管已經研究與爭論了數百年,但是碘入與甲狀腺癌之間的關系目前仍不清楚。有研究顯示,碘缺乏可以增加甲狀腺癌的發(fā)生率,尤其是預后更差的病理類型。碘入過多對于易感人群、有甲狀腺疾病家族史、抗甲狀腺抗體陽性的人群可能是不安全的。那么,“忌碘”“低碘”“適碘”飲食該怎么吃?“忌碘”飲食:盡可能避開所有碘的入,如不吃加碘鹽,不吃加了鹽的加工食物,不吃海鮮,不吃含碘的營養(yǎng)品及保健品,避免使用含碘藥物及化妝品等?!暗偷狻憋嬍常哼x擇了加碘鹽時就不要再食用海鮮,避免食用重鹽加工的食物等。碘鹽不屬于絕對禁忌,但不宜多(6克/天以內)。另外,相比海帶、紫菜等高碘食物,海魚、貝類等含碘相對較低。這類患者可適當進食含硒豐富的食物,如堅果、芝麻、蘆筍、菌類、蛋類、魚類,并補充足量的優(yōu)質蛋白及鐵;保證雞蛋、牛奶、豆制品、淡水魚蝦等的入。“適碘”飲食:建議每天飲食將碘入量控制在150微克左右,簡單地說就是正常吃飯即可。下面這份含碘食物清單供患者參考:海鮮。海鮮可分為藻類、蝦貝類、魚類三大類,它們的含碘量有天壤之別。1.藻類:如海帶、紫菜、裙帶菜、發(fā)菜等屬于高碘食物。2.蝦貝類屬于中等含碘,相比起來,海蝦仁、蝦米的含碘量稍低一些。3.小黃魚、帶魚、鲅魚、三文魚等海魚屬于低等含碘。海魚的含碘量與淡水魚類相差無幾,甚至比蛋肉類含碘量都要低。碘鹽、雞精。目前,中國加碘鹽的平均含碘量為每100克約2000~3000微克左右。雞精中的含碘量也很高,每100克約含碘766微克。腌制食品。加工食品或腌制食品,包括火腿、咸魚、熏肉、臘腸、豆腐干或罐頭食品等,一般都加入了大量的碘鹽,因此含碘量都不低,例如,每100克廣式小香腸中含碘量約為91.6微克。蛋類。蛋類也含不少碘(主要集中在蛋黃),含碘量相對最高的是鵪鶉蛋(37.6微克/百克),其次為雞蛋(27.2微克/百克),鴨蛋含碘量低一些,約為5~6微克/百克。其他。堅果類,如核桃、松子仁、開心果、杏仁等,含碘量為8~35微克/百克不等,加工程度越高含碘量越高;肉類,如雞肉、牛肉、羊肉等平均含碘量約為10微克/百克左右;豆類及豆制品含碘量約為7~10微克/百克不等。本文轉自 UC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2021年07月12日
3731
0
4
-
李丹副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 核醫(yī)學科 甲狀腺手術后 大家最擔心的就是復發(fā) 雖然說甲癌特別懶 但術后仍有病灶的例子也是屢見不鮮 老百姓稱它們?yōu)閺桶l(fā)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些復發(fā)呢? 復發(fā)原因匯總1、術前檢查不準確 術前檢查不準確是復發(fā)的原因之一 左圖術前發(fā)現(xiàn)雙側甲狀腺結節(jié) 但檢查僅提示單側可疑 手術拿掉了單側甲狀腺和中央區(qū)淋巴結 術后檢查提示對側的甲狀腺結節(jié)也可疑 這個結節(jié)一直都在 性質也沒有變化 只是術前檢查的判斷出現(xiàn)了失誤 右圖術前發(fā)現(xiàn)雙側可疑的甲狀腺結節(jié) 但沒有提示可疑淋巴結 手術切除了雙側甲狀腺和中央區(qū)淋巴結 術后腫瘤標志物穩(wěn)定 隨后檢查發(fā)現(xiàn)側頸有可疑淋巴結 這個淋巴結其實一直都在 只是術前檢查將它遺漏了 因為術前檢查不準導致手術范圍過小 造成了病灶的遺漏 屬于術前檢查不準確引起的復發(fā) 這類復發(fā)是可以避免的 2、手術清掃不到位 手術清掃不到位也會導致復發(fā) 左圖術前發(fā)現(xiàn)可疑的中央區(qū)淋巴結 手術切除了雙側甲狀腺和中央區(qū)淋巴結 術后腫瘤標志物穩(wěn)定 隨后檢查中央區(qū)出現(xiàn)可疑淋巴結 這是因為清掃中央區(qū)時沒有到達規(guī)定的邊界 導致中央區(qū)下方的淋巴結被留了下來 右圖術前發(fā)現(xiàn)可疑的側頸區(qū)淋巴結 手術切除全部甲狀腺 并且清掃了中央區(qū)和側頸區(qū)淋巴結 術后腫瘤標志物穩(wěn)定 碘掃發(fā)現(xiàn)了攝碘的側頸淋巴結 這是因為側頸清掃時主刀隨意的摘葡萄 導致側頸區(qū)淋巴結的殘留 如果手術過的區(qū)域出現(xiàn)可疑病灶 術后腫瘤標志物沒有明顯變化 則屬于主刀清掃不到位導致的復發(fā) 這類復發(fā)也是可以避免的 3、轉移范圍太廣泛 轉移范圍太廣泛同樣是復發(fā)的高危因素 左圖的可疑淋巴結跑得很遠 完整的中央區(qū)側頸區(qū)清掃也無法全部清除 右圖已經發(fā)生了彌散的肺轉移 無法通過頸部手術解決問題 如果轉移面積過大 已經超出了常規(guī)的手術區(qū)域 很容易留下病灶 術后被檢測出來 這類復發(fā)相對比較難避免 4、癌細胞活性較強 復發(fā)也和癌細胞的活性相關 左圖術前僅發(fā)現(xiàn)單側可疑的甲狀腺結節(jié) 手術切除了單側甲狀腺 術后又發(fā)現(xiàn)很小的對側可疑結節(jié) 這是因為對側的隱匿病灶略有增長 從無法被超聲探測出來的大小 增長到能夠被超聲發(fā)現(xiàn)的尺寸 右圖手術中已將腫瘤肉眼可見的切凈 但術后腫瘤標志物翻了幾十倍 超聲在切除區(qū)域發(fā)現(xiàn)較大病灶 這是因為癌細胞侵蝕性較強 術中殘留的隱匿癌細胞短期內大量增殖 盡管甲癌很溫柔很穩(wěn)定 但它是惡性腫瘤也可能增長 增速較慢時無需過度擔心 可如果術后腫瘤標志物飆升 這類復發(fā)則難以避免且非常危險 所幸的是這種情況非常少見 筆記總結甲癌術后復發(fā)的原因是多樣的可能是以上的某種原因或者是它們的組合和別的腫瘤不同的是甲癌的復發(fā)并不意味病情明顯惡化很多時候只是殘留病灶作怪所以當術后出現(xiàn)復發(fā)時并不意味需要立馬行動而應該評估一下病灶是殘留還是確有增長?它們分布在哪里?進一步治療的收益更大還是風險更大?很多時候面對小的復發(fā)灶觀察其實是最好的辦法2021年07月05日
2247
0
4
-
李丹副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 核醫(yī)學科 BRAF是甲癌領域的明星基因 基因檢測都少不了它 檢查出突變的朋友占了大多數 BRAF基因是不是非測不可? 發(fā)現(xiàn)了突變有何意義? 突變后是否影響治療方案? 我們今天就認真聊一聊 BRAF基因BRAF基因和細胞的增殖和分化有關 當基因發(fā)生改變時 正常細胞轉變?yōu)椴豢煽厣L的癌細胞 很多腫瘤中都能發(fā)現(xiàn)BRAF基因的改變 比如黑色素瘤,腸癌,甲狀腺癌 但這些改變僅存在于腫瘤細胞中 并不會傳遞給下一代 BRAF基因中和甲癌相關的是V600E和K601E突變 其中V600E的突變占絕大多數 它存在于60-70%的乳頭狀癌 以及40%的低分化和未分化癌中 如果發(fā)現(xiàn)了BRAFV600E基因突變 對甲癌的診斷,評估和治療有什么幫助呢? BRAF突變的作用1、用于診斷 大家可能都知道 如果甲狀腺結節(jié)穿刺(細胞學)無法確診良惡 但基因檢測發(fā)現(xiàn)BRAF突變 則基本確診乳頭狀癌 但實際上BRAF基因的附加診斷價值有限 上表中1361細胞學無法確診的結節(jié) 僅有43例發(fā)現(xiàn)BRAF突變 BRAF突變一般存在于經典型或高細胞亞型這類細胞核特征典型的乳頭狀癌中 細胞學確診并不困難 細胞學診斷有困難的是RAS突變的濾泡性腫瘤 2、用于評估 一些早期的研究表明 BRAF陽性的乳頭狀癌的復發(fā)率和死亡率 略高于陰性的乳頭狀癌 有突變的乳頭狀癌侵蝕性可能更強 但目前更多的證據表明 BRAF突變對預后的影響非常微弱 只有當合并了TERT或TP53這類更危險的突變時 對預后才有比較明顯的影響 BRAF突變能預測碘治療受益的可能性 按照基因改變的類型 乳頭狀癌包括BRAF突變,RAS突變,RTK融合三類 RAS突變的腫瘤保留了很好的攝碘能力 RTK(RET/NTRK/ALK)融合的腫瘤次之 BRAF基因對攝碘通道影響最大 因而BRAF突變的腫瘤碘治療效果并不好 3.用于常規(guī)治療 有人提出BRAF突變的甲癌治療要更激進 比如有突變的微小癌不適合觀察 實際上微小癌中BRAF陽性占比高達70-80% 甚至高于常規(guī)乳頭狀癌中的陽性比例 對于幾乎從未導致死亡的微小癌 如果給出這樣苛刻的觀察條件 一定會造成過度治療 另外即便BRAF基因沒有突變 也不意味手術方案應該更保守 如果頸部發(fā)現(xiàn)大面積的轉移 或者腫瘤轉移到遠處 全切仍然是最合適的方式 BRAF突變通常不影響觀察,半切,全切的決策 盡管BRAF突變的甲癌攝碘較差 但目前碘治療的方案 還是依據病理,腫瘤標志物和小劑量碘掃 當然你喝了一次碘沒效果 如果知曉BRAF基因有突變 也就明白轉移灶不攝碘的原因了 碘治療也就到此為止了 4.用于藥物治療 極少數甲癌發(fā)展到失控的階段 需要通過靶向藥控制 如果腫瘤基因中發(fā)現(xiàn)BRAF突變 就可以使用BRAF抑制劑 無論是乳頭狀癌還是未分化癌 單獨使用BRAF抑制劑效果并不好 聯(lián)合用藥時效果加倍 這也再次提示我們有些甲癌之所以難治 BRAF突變只是誘因 它一定還伴隨更兇險的基因改變 筆記總結對于常規(guī)的甲狀腺癌 BRAF基因檢測并非必須 有沒有突變極少改變診療方案 絕不是檢測了一個BRAF基因 我們就立馬進入到精準醫(yī)療的時代 BRAF突變能夠提示一些信息 但也不應過度解讀2021年07月05日
1469
0
2
-
蘇乾主治醫(yī)師 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 分子影像及核醫(yī)學診療科 甲狀腺是人體的標志性“建筑”,位于頸前正中,在喉結下方2~3公分左右,甲狀腺左葉和右葉通過一個甲部連接在一起,呈蝴蝶狀的組織,覆蓋在頸前氣管前方,喉的下方。 甲狀腺主要生產甲狀腺激素,參與人體新陳代謝,包括生長、發(fā)育等功能,是一個較大的腺體組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甲狀腺,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體,主要功能在于合成甲狀腺激素,調節(jié)機體代謝。其分泌的甲狀腺激素,有促進人體新陳代謝、生長發(fā)育、大腦發(fā)育、調節(jié)神經等作用。當其分泌異常時可誘發(fā)多種甲狀腺疾病。 目前,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甲狀腺疾病患者呈現(xiàn)年輕化的趨勢。年輕人生活中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導致甲狀腺受到損害,所以為了保護好甲狀腺,大家一定要注意避免以下這些惡習。 1碘攝入量過多或者過少 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碘攝入過少,體內甲狀腺激素合成和分泌減少,促甲狀腺激素(TSH)水平升高,長期刺激TSH可引起濾泡增生,甚至形成結節(jié)或癌變。 然而,研究發(fā)現(xiàn)高碘地區(qū)甲狀腺癌的發(fā)病率也很高,且都是乳頭狀癌。這是因為過量攝入碘也可使可甲狀腺功能減退,引起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從而增加甲狀腺癌發(fā)病率。 因此,碘攝入量控制在正常范圍內,過多過少都不可取。 2頸部被輻射 頭頸部放射物質的照射是甲狀腺惡性結節(jié)的重要因素,職業(yè)接觸電離輻射的女性,甲狀腺惡性結節(jié)發(fā)生率明顯升高。盡量避免頭頸部受到放射性物質照射,特別是在兒童期。 3經常熬夜 上海疾控中心調查發(fā)現(xiàn),很多年輕甲狀腺病患者都有熬夜、緊張焦慮、工作壓力大等問題。要做到勞逸結合,規(guī)律生活,避免過度勞累,保持精神愉快,學會快速化解不良情緒。 4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不足和缺乏 許多女性缺乏影響甲狀腺健康至關重要的幾種營養(yǎng)素,比如碘、維生素D、硒、鋅和鐵。這些營養(yǎng)物質的缺乏,并未產生明顯的癥狀以支持醫(yī)生出具診斷,所以常常被忽視,然而這可能會帶來更大的隱患——低鋅、維生素D、維生素A和硒都與橋本氏甲狀腺病有關。低鎂也會導致心律失常,低鋅和維生素A會對腸道內膜產生影響,此外,ω-3脂肪酸和其他必需脂肪酸的不足可導致抑郁和認知功能問題。 因為我們并不能從日常膳食中獲得足夠的、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所以確保每天食用8-10份(每份80克)水果和蔬菜,尤其是漿果類,并適當補充有益的營養(yǎng)素。 如果你懷疑自己缺乏某種營養(yǎng)物質,一定不能掉以輕心,到醫(yī)院做進一步的檢測。 5環(huán)境毒素暴露與排毒能力超載 我們生活在一個名副其實的環(huán)境毒海中——大約80000種激素或重金屬可以通過進入人體直接損害甲狀腺,影響甲狀腺激素在肝臟中的正常轉化,或阻止甲狀腺激素與細胞受體的充分結合。 環(huán)境毒素在我們出生之前就已經潛伏在體內中,隨著日積月累,對身體漸漸造成損害。研究表明,食用有機食品、采用環(huán)保產品、使用無毒化妝品都可以快速、有效的減少毒性負荷。 6不控制體重 研究證實,肥胖易引起的代謝紊亂,這也會增加患甲狀腺癌的風險。 因此,要改善飲食結構,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的攝取量,同時,適當運動,控制體重,減少肥胖,對預防甲狀腺癌也有積極作用。 7情緒變化大 情緒變化,可能提醒甲狀腺功能異常。甲狀腺通過激素調節(jié)人體代謝,一旦出現(xiàn)異常,就會引起代謝紊亂。 當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造成代謝亢進,就是我們常說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反之,甲狀腺功能減退(甲減)就是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少,造成的代謝過緩。 研究顯示,女性患甲亢的幾率是男性的6倍,且發(fā)病年齡早。幾乎每6名女性就會有一個患甲減。2021年06月24日
1871
2
4
甲狀腺癌相關科普號

李勤裕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勤裕 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
普外科
7366粉絲5.1萬閱讀

黃陳醫(yī)生的科普號
黃陳 副主任技師
重慶市人民醫(yī)院
臨床營養(yǎng)科
486粉絲9513閱讀

陳偉財醫(yī)生的科普號
陳偉財 主任醫(yī)師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乳腺、甲狀腺外科
1504粉絲7.3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