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06月07日
147
0
1
-
2023年06月02日
145
0
0
-
李朝軍主治醫(yī)師 吉林省腫瘤醫(yī)院 甲狀腺頭頸外二科 一、碘131治療住院期間的輻射防護1、服藥后前兩天,患者盡量靜臥,不聚堆,充分利用病房的屏蔽進行輻射防護。不隨地吐痰,有痰吐到洗手池中,并沖洗干凈。2、服藥兩天后,碘131大部分已經排出人體,病友之間保持2-3米距離不會被輻射,有條件也可以到病房外的封閉空間活動。3、碘131通過尿液排泄,小便后盡量用紙擦干。4、月經期的女性,請勤換衛(wèi)生用品,保持清潔。5、出院前不允許外出活動。二、碘131治療出院后的輻射防護符合國家輻射安全的出院標準才能出院,此時,可以短時間與其他人接觸,但是長期親密接觸需要避免,特別是嬰幼兒和孕婦。為了讓健康人群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輻射,達到以下要求可達到輻射防護的目的。1、嬰幼兒和孕婦碘131治療后一個月內,盡量嚴格避免接觸,若要長時間接觸時要保持1.5米距離,一個月后一切活動可正常。2、嬰幼兒、孕婦之外的人出院首日,親密接觸時間不能大于5個小時,除了不睡在一個房間,一切活動正常(包括為健康人做家務)。如果自己一間辦公室,身體無不適時出院即可上班。碘131治療2周后可以上班(確保1.5米距離內無嬰幼兒、孕婦)。在上班期間,與同事的間距大于1.5米。3、關于住院期間的衣物被分泌液、尿液或服碘131時污染的衣物,作為放射性廢物處理,不得帶離病區(qū)。未被分泌液、尿液或服碘131時污染的衣物,為了安全期間,需密封放置3個月后不會有射線。4、出院后的衣物碘131治療后一個月內,患者的內衣單獨洗,外衣可以與家人的混洗。三、參考附表《臨床核醫(yī)學患者防護要求》,應用不同劑量的核素治療甲狀腺疾病后的患者,在做完治療的一個月后輻射對他人是安全的,所以做完碘131的患者也不必有過度的心理負擔??傊?31治療后的輻射防護從“距離(與他人接觸要保持安全距離),時間(盡量延長時間讓身體的輻射降低或消失后再與他人接觸,或者即便與他人接觸一定要縮短接觸時間),生物隔離(病人的體液、分泌物、排泄物要與他人隔絕)”的三方面防護就是安全的。http://www.dxy.cn/bbs/newweb/pc/post/45596745?sf=1&sr=12023年06月02日
223
0
0
-
湯長江主任醫(yī)師 深圳市龍崗區(qū)婦幼保健院 普外科 談及微小癌觀察?總有各種聳人聽聞的說法?都確診是癌了還觀察什么!?不治療導致低危變高危??!?最后拖到全身轉移?。?!?如果你正處于觀察階段?聽到這樣的聲音無疑很焦慮?但一定要判斷這些說法是善意的提醒?或是毫無依據的口嗨?還是別有用心的恐嚇?所謂的低危,中危或高危?是用來定義甲狀腺癌術后的復發(fā)風險?判斷觀察是否會導致低危變高危?最有效的方法是比較立即手術組和觀察組的復發(fā)概率?立即手術的復發(fā)率?關于立即手術組和觀察組的復發(fā)概率?過去幾乎沒有相關報道?大部分文章都集中在微小癌的進展研究上?但是近幾個月?來自中日韓三家醫(yī)院的文章陸續(xù)上線?提供了與復發(fā)相關的數據??1EuropeanJournalofSurgicalOncology,2023,inpress?2AnnalsofSurgery,2023,inpress?3Thyroid,2023,inpress?通常復發(fā)率在1-5%之間被定義為低復發(fā)風險?5-20%之間被定義為中復發(fā)風險?而超過20%則被定義為高復發(fā)風險?在符合觀察條件的患者中?進行立即手術的復發(fā)率約為1%左右?低于低復發(fā)風險的區(qū)間?根據2015年版美國甲狀腺協(xié)會的指南?這些微小癌甚至不具備討論復發(fā)的資格?因為它們沒有達到1厘米的穿刺標準?根據2020年版日本內分泌醫(yī)師協(xié)會的指南?這類微小癌的復發(fā)風險屬于極低危范疇??選擇觀察的微小癌患者中?只有少數人因為焦慮等原因接受了延遲手術?術后復發(fā)極其罕見?根據三組報道的結果?總共只發(fā)現了四例復發(fā)?其中一例來自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三例來自神戶隈病院?觀察組的復發(fā)率驚人的低?統(tǒng)計結果僅為0.1%,?甚至大大低于立即手術組的1%?選擇觀察對于微小癌患者來說?復發(fā)風險從極低危的1%降至極極低危的0.1%?為何觀察微小癌復發(fā)風險更低??當看到上面的結果時?一些人可能會質疑?為什么一個如此早期的微小癌?積極治療后復發(fā)率會高出10倍??你在逗我玩嗎??之前的文章曾經提過?甲狀腺癌的復發(fā)?大多情況下并不是由于腫瘤迅速發(fā)展?而是因為隱匿病灶緩慢進展為可見的病灶?或者是影像學檢查中的主觀差異所致?我們不妨看下面兩個例子??對側甲狀腺的復發(fā)?對于超聲上單側的微小乳頭狀癌?如果選擇立即手術?手術范圍通常是半切加中央區(qū)清掃?但是很多乳頭狀癌實際上是多灶的?對側甲狀腺可能存在2毫米的病灶?只是不在超聲檢測范圍內而已?如果術后對側病灶從2毫米增長到4毫米?并且在超聲檢查中被發(fā)現?這意味著復發(fā)?如果患者一開始選擇觀察?并在觀察過程中監(jiān)測到對側甲狀腺里的變化?這類復發(fā)就可以避免?2側頸淋巴結的復發(fā)?超聲檢查結果是主觀的?一些超聲醫(yī)生非常敏感?他們能夠發(fā)現很多早期淋巴結轉移?但有時也會將正常淋巴結誤報為可疑?另一些超聲醫(yī)生較為遲鈍?他們可能會遺漏一些早期的淋巴結轉移?但如果報告提示轉移?基本都是正確的??對于一個轉移到側頸淋巴結?并形成3毫米的轉移灶的微小乳頭狀癌?如果術前檢查由較遲鈍的超聲醫(yī)生操作?這個淋巴結很可能被遺漏?當術后由敏感的超聲醫(yī)生隨訪時?這個淋巴結自然會被報出來?導致所謂的復發(fā)?盡管實際病情沒有任何變化?如果患者選用觀察策略?觀察過程將有多次超聲隨訪檢查?能夠減少檢查結果的主觀差異?選擇更合理的手術范圍?最終避免側頸淋巴結的復發(fā)??回顧三家醫(yī)院立即手術的32例復發(fā)患者?幾乎都出現在對側甲狀腺和側頸淋巴結?如果這些患者一開始選擇觀察?其中12例的對側甲狀腺復發(fā)?以及15例側頸淋巴結復發(fā)都是可以避免的?筆記總結?符合觀察條件的微小乳頭狀癌?本質上屬于極低危的甲狀腺癌?選擇立即手術的復發(fā)概率約為1%?而選擇觀察的復發(fā)概率僅為0.1%?如果有人告訴你?選擇立即手術的復發(fā)概率是觀察的10倍?只要你腦子沒進水?應該都會選擇觀察?很多人之所以做出錯誤的選擇?是因為他們沒有接觸到正確的信息2023年05月30日
486
0
0
-
費健主任醫(yī)師 上海瑞金醫(yī)院 普外科 越來越多的甲狀腺病人知道有微創(chuàng)消融這個技術,網上查一查,卻又發(fā)現這個技術存在很多爭議,甚至不同醫(yī)生的說法也不一樣,于是很多糾結萬分的病人們來找我,問我:費醫(yī)生,你作為既做手術又做消融的外科醫(yī)生,怎么看待消融在甲狀腺癌中的應用呢?????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大的私立癌癥中心,美國第二大腫瘤治療中心。就在最近,來自該中心的一篇關于甲狀腺癌射頻消融治療的綜述性文章發(fā)表在了Endocrine-RelatedCancer雜志上。這篇文章中就包含這一世界級腫瘤治療中心關于甲狀腺癌射頻消融的治療規(guī)范。費醫(yī)生就帶大家看看,這家頂級腫瘤治療中心都建議哪些甲狀腺癌病人進行消融治療。最后再結合中國特色和自己的經驗對照分析一下。????早在2015年,美國甲狀腺協(xié)會就已經將“動態(tài)觀察隨訪”策略正式寫入微小癌的治療指南。簡單的講,對于那些排除了轉移情況的微小癌,病人可以選擇完全不去處理(動態(tài)隨訪),或者單側腺葉切除(不包含淋巴結清掃)。因為研究發(fā)現這兩種策略執(zhí)行下來遠期結果是等同的。但是實際情況到底怎么樣呢?在美國,動態(tài)隨訪這一保守策略的依從性并不高。原因很簡單,就是病人對腫瘤的心理焦慮。因此很多病人希望尋找既不會過度治療、又能消滅腫瘤的微創(chuàng)手術方式。????在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經評估除外轉移等情況后醫(yī)生會給病人如下三種建議:1、積極隨訪,2、熱消融,3、腺葉切除。那么依照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的標準,哪些病人是適合做熱消融的呢?簡單概括為三種類型:1、完美類型,2、勉強類型,3、堅決不行。???1、完美類型,也就是最理想的情況:單一病灶,超聲提示腫瘤直徑小于1cm,局限在甲狀腺腺體內。腫瘤周圍有≥2mm的正常腺體。不靠近甲狀腺包膜。周圍也沒有淋巴結腫大表現。同時這一類病人的情況:希望微創(chuàng)、簡單的治療方式。不希望動態(tài)隨訪。希望保留正常甲狀腺功能的意愿強烈。希望降低手術并發(fā)癥風險的意愿強烈。知到任何治療方式都有復發(fā)風險,且沒有顯著差異。???2、雖然不完美,如果病人意愿堅定,也適合做消融的勉強類型:乳頭狀癌小于1厘米,但有多個病灶?;蛘邌伟l(fā)病灶最大直徑超過1厘米,但沒有超過1.5cm。這一類病人往往還有這些情況:有甲狀腺癌家族史。既往有頸部放射史。身體條件差,常規(guī)開放手術風險較高,無法耐受。不符合上述理想條件,但是病人主觀意愿不希望接受常規(guī)手術切除。???3、不適合做消融,屬于堅決不行的情況:腫瘤直徑>1.5cm。發(fā)現有淋巴結轉移或遠處轉移表現。腫瘤距離喉返神經、氣管等太近,消融時損傷風險較高。????從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的熱消融治療標準來看,目前臨床上早期發(fā)現的微小癌中絕大多數都符合射頻消融的理想條件。????????這個圖片就是2022年發(fā)表的中西醫(yī)結合的2021版消融指南,費醫(yī)生有幸參與了編寫。跟中國的同行相比較,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的消融指征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標準,因為他們將1.5cm以內的甲狀腺癌都納入到消融治療的指征內。而我們謹慎多了,優(yōu)先選擇5毫米左右的病灶進行消融。????那么到底什么樣的甲狀腺癌更適合消融治療,費醫(yī)生在這里結合國內外的指南和自己的實踐經驗給大家總結一下,請看這張表格:?????????如果你的甲狀腺癌灶小于1厘米(最好是5毫米左右),而且所有的特征符合表格左側的表現,優(yōu)先建議消融治療,如果不巧你的病灶特點符合表格右側的描寫,優(yōu)先推薦手術切除,當然大家都不用擔心,不管是消融還是手術切除,只要是早期發(fā)現、早期治療,總體效果還是很好的。????如果大家在甲狀腺癌方面有任何的疑問,可以在好大夫網站上咨詢我。2023年05月29日
1887
0
10
-
趙華棟副主任醫(yī)師 空軍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 普通外科 甲狀腺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雖被賦予“懶癌”的稱謂,但也會壓迫周圍組織。要知道甲狀腺癌大多時候在體檢時發(fā)現,且都是直徑<1cm的微小癌。甲乳外科趙華棟教授介紹,絕大多數甲狀腺癌為分化型甲狀腺癌,而分化型甲狀腺癌是生物學行為相對惰性的癌癥,如果診療規(guī)范,預后一般較好。甲狀腺癌復發(fā)有多可怕?復發(fā)初期,患者大多沒有特別明顯的感覺。一旦出現聲音嘶啞、憋氣、咳血或關節(jié)疼痛等癥狀,往往提示復發(fā)癌已經發(fā)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另外,甲狀腺癌的轉移因人而異,即便有一些患者轉移比較厲害,有的在45歲之前Ⅱ期,45歲之后IV期,這些患者也有活十年、二十年的。目前,絕大多數甲狀腺復發(fā)癌都能徹底切除,即使無法徹底切除,有少量腫瘤殘存的患者仍能獲得較長的存活期,因此患者更應該注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積極配合治療。甲狀腺癌復發(fā)之后怎么治療?首先,甲狀腺癌復發(fā)之后可以爭取再次手術切除,建議做腫瘤切除和頸部淋巴結的清掃;其次,可以配合碘-131的放療、化療、免疫治療、靶向藥物治療等等。通過綜合性治療,可以控制腫瘤的生長、發(fā)展和擴散,這樣患者就可以帶瘤生存,延長壽命。如何降低甲狀腺癌的復發(fā)風險?1、術后放射性131-碘治療放射性131-碘治療可以通過攝取131-I進入甲狀腺殘余組織根除微小殘留灶,預防術后局部復發(fā)。因此,術后放射性131-碘是分化型甲狀腺癌治療的重要策略之一。2、徹底手術切除對于分化好的甲狀腺癌來說,完整的手術切除可以有效降低其復發(fā)風險。有研究發(fā)現,“血管侵犯”和“神經侵犯”是PTC復發(fā)風險的重要預測因素,因此在術前評估中應特別關注這樣的危險因素。3、定期隨訪和檢查定期隨訪和檢查是預防分化型甲狀腺癌復發(fā)的重點措施之一,通過定期隨訪和檢查可以及時發(fā)現患者的復發(fā)情況并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具體的隨訪和檢查周期應該根據患者的病情和治療情況而定,但通常應該持續(xù)至少5年以上,部分患者需要終身隨訪和檢查。2023年05月25日
172
0
0
-
王棟副主任醫(yī)師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 甲狀腺外科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定義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PTMC)指腫瘤最大直徑≤10mm的甲狀腺乳頭狀癌。2016版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中目前對于有符合下列任一條高危因素的PTMC患者均建議行手術治療(PTMC手術治療的適應證):①青少年或童年時期頸部放射暴露史;②甲狀腺癌家族史;③已確定或高度懷疑頸淋巴結轉移甚至遠處轉移;④癌灶有腺外侵犯(如侵犯喉返神經、氣管、食管等);⑤病理學高危亞型(高細胞亞型、柱狀細胞亞型、彌漫硬化型、實體/島狀型、嗜酸細胞亞型);⑥穿刺標本檢測BRAF基因突變陽性;⑦癌灶短期內進行性增大(6個月內直徑增大超過3mm)。專家建議PTMC手術治療的相對適應證包括:①癌灶直徑≥6mm;②多灶癌,尤其雙側癌;③患者心理負擔大,要求手術;④TSH水平持續(xù)高于正常。對于腺內型PTMC(尤其直徑≤5mm)是否可以采用密切觀察的方式,目前爭論較多。在未完全了解PTMC的臨床生物學行為之前,應結合臨床分期、危險評估綜合分析,并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后決定。PTMC有以下情況也可以考慮密切觀察:①非病理學高危亞型;②腫瘤直徑≤5mm;③腫瘤不靠近甲狀腺被膜且無周圍組織侵犯;④無淋巴結或遠處轉移證據;⑤無甲狀腺癌家族史;⑥無青少年或童年時期頸部放射暴露史;⑦患者心理壓力不大、能積極配合。滿足以上全部條件的患者可建議密切觀察(同時具備①~⑥屬于低危PTMC)。初始觀察周期可設為3~6個月,后根據病情進行調整,如病情穩(wěn)定可適當延長。做好統(tǒng)一規(guī)范的觀察記錄。密切觀察過程中出現下列情況應考慮手術治療:①腫瘤直徑增大超過3mm;②發(fā)現臨床淋巴結轉移;③患者改變意愿,要求手術。在2022版國家衛(wèi)健委頒發(fā)的甲狀腺癌診療指南和中華醫(yī)學會等組織編寫的2023版的甲狀腺結節(jié)和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第二版)中針對主動監(jiān)測的指征調整為:腫瘤直徑<1.0cm、單發(fā)病灶、病灶位于腺體中央不緊鄰甲狀腺被膜或氣管、無局部侵襲、無頸部淋巴結轉移、穿刺未見惡性度高的PTC亞型、年齡>60歲、依從性好。同時強調目前主動監(jiān)測的病例依然尚少,主動監(jiān)測的適應證、超聲隨訪的頻度、血清TSH的控制目標、血清Tg的監(jiān)測作用、延期手術的指征等都需要進一步研究。針對PTMC主動監(jiān)測的臨床證據為弱推薦,低質量證據。臨床工作中,PTMC的主動監(jiān)測任重道遠。一來乳頭狀癌早期容易發(fā)生淋巴結轉移,30%~80%的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在確診時即存在頸部淋巴結轉移。再者對當地醫(yī)療水平的要求嚴格,對超聲的要求甚高,不僅要詳細報告腫瘤具體位置,重要的是不要遺漏胸骨后、氣管食管溝內可疑淋巴結。第三,目前細針穿刺大多數醫(yī)院病理報告僅細化到乳頭狀癌,不能報告具體亞型,對病理學高危亞型乳頭狀癌容易遺漏。第四,頸部結構復雜,發(fā)生頸部淋巴結轉移后再次手術對手術者的要求明顯提高。總結:①對于具有高危因素的PTMC患者,建議外科手術治療,避免延誤治療造成小癌大轉移;②對于低危因素的PTMC患者,嚴格選擇指征并充分結合患者意愿,可考慮密切觀察隨訪;③臨床觀察的PTMC應有嚴格的觀察時限與記錄,及時做出診療方案調整。[1]甲狀腺結節(jié)和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第二版).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23,39(3):181-226.DOI:10.3760/cma.j.cn311282-20221023-00589[2]甲狀腺癌診療指南(2022年版).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22,42(12),1343-1357+1363.DOI: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2.12.02.[3]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6版).中國腫瘤臨床,2016,43(10),405-4112023年04月08日
655
0
1
-
向大鵬副主任醫(yī)師 醫(yī)生集團-浙江 線上診療科 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預后好,但對人的壽命幾乎沒有影響。所以雖然屬于“惡性腫瘤”的范疇,卻完全沒必要進行過于激進的擴大切除,否則過度治療造成的危害將無法挽回。而對于處于腫瘤早期階段的微小癌,我們完全可以選擇微創(chuàng)的熱消融方式達到治愈腫瘤的目的。筆者發(fā)現對初次查出可能患有甲狀腺癌的人群,不同病人的反應差別很大。最典型的莫過于希望馬上手術切除,一了百了,離“癌”遠遠的。這多數是恐癌心態(tài)下過度焦慮導致的。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對死亡和疼痛的恐慌。話說回來,一旦涉及“生死”的問題誰又能淡定的起來呢?所以,上述心態(tài)非常正常。但是也有部分病人在恐慌過后會選擇更理性的看待疾病。這個癌處于哪個階段?要不要放、化療?只有手術一個辦法么?手術后要面對哪些問題?一旦出現手術并發(fā)癥該怎么辦?手術后就徹底解決腫瘤了么?手術后會復發(fā)么?復發(fā)了又該怎么辦?復發(fā)了后是不是就徹底沒希望了?如果能帶著上述問題去了解甲狀腺癌,相信很多病人看待疾病的態(tài)度會發(fā)生質的轉變。但現實情況卻是:大多數病人可能連理清一個問題的心情都沒有。初次面對腫瘤,心態(tài)沮喪或者崩塌都是很正常的。然而過了這個讓人崩潰的階段,我們終歸要回到理性思考如何應對腫瘤的環(huán)節(jié)。這時候,病人除了要思考治療手段的問題,更需要考慮的是治療后需要面對的一系列情況。作為外科專業(yè)的招牌標志,外科手術似乎永遠自帶光環(huán)的有著一種先入為主的正確性。然而對這種“正確性”的盲目信任同樣會衍生出新的問題,比如過度治療。因為大眾健康意識的提升以及高分辨超聲的普及,大量的早期癌灶被提早發(fā)現并提前治療。不少朋友聽了可能會不解,惡性腫瘤還有“提前治療”的說法么,難道不應該是越早越好?還真不是。大家要知道,外科手術本質上是一種帶有毀損性的操作,因此手術必然伴隨著不同程度的副損傷。同時,很多惰性生長的惡性腫瘤可以表現的像良性腫瘤一般人畜無害。正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在面對手術創(chuàng)傷和腫瘤潛在危害之間的權衡時,理智、冷靜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因為這畢竟是拿自己的健康及生活質量為代價。目前,甲狀腺乳頭狀癌、前列腺癌及肺磨玻璃結節(jié)都普遍存在過度手術的問題。對于相當一部分早期腫瘤,傳統(tǒng)手術切除與其說是根治腫瘤,不如說是療愈病人的心理焦慮和恐慌,但代價就太大了。比如早期的甲狀腺微小癌,一側腺葉切除后除了頸部瘢痕和手術創(chuàng)傷問題,還有喉返神經、甲狀旁腺損傷及終生甲減的困境。如何走出這個困境?我給出的建議是熱消融治療。這是筆者上周門診一位甲狀腺癌消融病友的案例?;颊吲裕?0歲,2019年體檢發(fā)現左側甲狀腺4a類結節(jié),3mm。當時甲狀腺外科醫(yī)生給出過穿刺及手術的建議,但病人始終下不了決心。超聲圖像如下。隨訪4年后,2023年再次復查超聲見結節(jié)依舊是3mm,依舊是4a類。也就是說這4年時間里結節(jié)幾乎沒有任何變化。圖像如下。由于隨訪期間病人多次被外科醫(yī)生建議手術切除,加之病人對腫瘤是否真正為惡性的恐慌,最終決定采取外科干預。她最后選擇了筆者建議的射頻消融。術中穿刺最后證實為惡性。對于隨訪4年間未見任何變化的惡性腫瘤,大家覺著需要去進行一側腺葉切除的甲狀腺癌根治術么?需要冒著神經、旁腺損傷的風險+終生服藥的代價去“根治”一個沒任何臨床影響的小瘤子么?啥叫過度治療?這樣的微小癌去做傳統(tǒng)的根治切除就是典型的過度治療。日本及西方國家對類似腫瘤的策略是推遲手術,也即動態(tài)觀察隨訪的策略。觀察期間如果沒變化就一直隨訪下去,發(fā)現明顯進展則考慮手術切除。這條建議其實早已經寫入國內外的甲狀腺癌治療指南。但是,一部分早期癌灶會在觀察期間逐步演化到進展期。此外,有相當一部分病人因為心理負擔的原因不希望采取觀察策略。既想處理腫瘤又希望避免手術帶來的過度損傷該怎么辦?熱消融治療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折衷選擇。2023年03月22日
649
1
5
-
費健主任醫(yī)師 上海瑞金醫(yī)院 普外科 原創(chuàng)?Dr.Thyroid?甲狀腺Doctor??2023-03-0317:30?發(fā)表于重慶1.低碘飲食:含碘豐富的食物包括碘鹽、海鹽、乳制品、海鮮、某些食用色素等。飲水中有時含有消毒用的碘,也是體內碘的來源之一。避免攝入這些食品和飲水。2.避免服用含碘藥物:臨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胺碘酮,咳嗽藥物碘化鉀,封閉甲狀腺的盧戈氏液,皮膚消毒的聚維碘等。3.避免進行需要使用放射線造影劑的檢查項目:如CT增強掃描,該項目常使用增強劑,如泛影酸、碘達胺,脊髓放射線造影,經常使用碘蒲酸胺等4.避免頸部劇烈活動和牽拉:甲狀腺術后刀口愈合期,劇烈活動和牽拉常常導致局部縫合的小血管破裂,導致局部血腫,局部血腫會影響131-碘治療效果、也會加重血腫,一旦出現此種情況,建議推后131-碘清甲治療時間,待血腫吸收再進行131-碘清甲治療。5.注意保持良好心態(tài):雖然,近幾年分化型甲狀腺癌暴發(fā),但致死率并沒有明顯增高,如果積極配合臨床醫(yī)師規(guī)范治療、規(guī)范復查,是近乎可治愈的腫瘤。同時也要解除恐“核”心理,清楚了解131-碘治療與一般常規(guī)的放、化療的區(qū)別和優(yōu)缺點,解除心理負擔。6.從目前的研究看,1311治療并不會影響今后的懷孕生子,但在131-碘整個治療過程中,體內激素水平不穩(wěn)定,同時身體內存在不同程度131-碘,因此,建議131-碘治療結束后半年可正常受孕。哺乳期婦女不建議131-碘治療,但患者本人堅持或病情需要,可進行131-碘治療,但需要絕對禁止哺乳!2023年03月06日
234
0
1
-
邵國強主任醫(yī)師 南京市第一醫(yī)院 核醫(yī)學科 甲癌一直被稱為“幸?!钡陌┌Y,因其惡性程度低,治療效果顯著,預后好的特點,經過規(guī)范治療后,大多數可以達到“癌細胞清零”的效果。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內分泌系統(tǒng)惡性腫瘤,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1%。甲狀腺癌發(fā)病率已列惡性腫瘤前10位。其中在女性惡性腫瘤中位于第8位。甲狀腺癌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根據WHO公布的數據,每年每10萬人中有15.7人罹患甲狀腺癌,也就是甲癌的發(fā)病率為15.7/10萬。但是死亡率不高,死亡率為每年每10萬名男女中有0.5人死亡。這些比率是根據年齡調整的,并基于2013-2017年的病例和2014-2018年的死亡人數。根據2015-2017年的數據,大約1.3%的男性和女性在一生中的某個時候會被診斷出甲狀腺癌。2017年,美國估計有859,838人患有甲狀腺癌。有多少人在被診斷為甲狀腺癌后能存活5年或更長時間?相對存活率是對癌癥患者預期存活的百分比的估計。它排除了死于其他原因的風險。因為生存數據是基于大群體的人,它們不能用來準確預測單個病人的情況。沒有兩個病人是完全相同的,治療和對治療的反應可能有很大差異。所有的甲癌的生存期都高嗎?不一定。甲癌根據病理類型分為:乳頭狀癌、濾泡狀癌、髓樣癌、未分化癌。前兩者屬于分化型甲癌,占甲癌的絕大多數,也就是說,診斷為甲癌的病人,絕大多數都是這一類。然而,這一類又是甲癌中預后最好的病理類型,甲癌5年相對存活率為98.3%。但是,髓樣癌和未分化癌的預后就很差。診斷時的癌癥分期,是指癌癥在體內的程度,決定了治療方案,對生存時間有很大的影響。一般來說,如果發(fā)現癌癥只是局限于某個部位,那么它就是局部的(有時被稱為早期階段)。如果它已經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那么這個階段就是遠處轉移。甲狀腺癌發(fā)現的越早,患者在確診后存活5年的幾率就越大。66.5%的甲狀腺癌在發(fā)現時均有淋巴結轉移。局限于甲狀腺內甲癌的5年相對生存率為99.9%。甲癌的治愈標準是什么?我查了相關文獻,沒有明確的治愈標準。只是有針對分化型甲癌經過碘131治療后清甲成功的標準和腫瘤完全緩解的標準。根據2014年分化型甲癌中國治療指南,分化型甲癌經過碘131治療后清甲成功的的判斷標準:碘-131顯像提示甲狀腺床無放射性濃聚,或停用T4后刺激性狀態(tài)下的Tg<1ug/L。分化型甲癌完全緩解的標準:甲狀腺手術后行放射性碘清除殘余甲狀腺組織的患者滿足如下標準,被認為腫瘤完全緩解。(1)沒有腫瘤存在的臨床證據;(2)沒有腫瘤存在的影像學證據;(3)清甲治療后碘131-WBS沒有發(fā)現甲狀腺床和床外組織碘131攝取;(4)在無TgAb干擾時,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情況下測不到血清Tg,TSH刺激情況下Tg<1ug/L。有轉移的甲癌患者,治療效果怎么樣?淋巴結轉移:分化型甲癌患者最常見的轉移部位是頸部淋巴結,既可以發(fā)生于單側,也可以發(fā)生于雙側。研究表明,對于發(fā)生淋巴結轉移的甲癌患者,碘131治療仍然是有效的治療手段之一,但前提是要病灶吸收碘131。對于單個淋巴結轉移灶適合手術治療,多次碘131治療后殘留的單個淋巴結病灶也可采取手術治療。肺轉移:甲癌肺轉移的特點是,單發(fā)、多發(fā)小結節(jié),單發(fā)、多發(fā)大結節(jié),雙肺彌漫性病灶。對于多發(fā)小結節(jié)(≤1cm)的病灶經過碘131治療后,可取得明顯效果,大多數患者經過多次治療后病灶消失,可達到臨床治愈的效果。但是,多發(fā)小結節(jié)治療效果會差一些,經過治療后,病灶體積可縮小,部分消失,病情可得到明顯緩解。骨轉移:甲癌也會發(fā)生骨轉移,主要是由于發(fā)現較晚或者沒有經過規(guī)范治療所致。發(fā)生骨轉移后的治療效果不如肺轉移。但是,大部分經過規(guī)范治療后病情可穩(wěn)定,轉移灶的數量可減少或消失。盡管發(fā)生了骨轉移很難達到治愈,但是可以緩解骨痛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甲癌失分化:分化型甲癌失分化是指在病程進展中甲癌癌細胞的形態(tài)和功能均發(fā)生退行性改變,表現為TSH受體表達障礙和濃聚碘能力喪失,無法進一步使用碘131治療。失分化的過程也是DTC惡性程度增高的表現。分化型甲癌一旦發(fā)生失分化后,治療效果欠佳。因此,建議一旦確診為甲癌盡早采取規(guī)范化治療,爭取在失分化前達到臨床治愈??偨Y:盡管分化型甲癌的發(fā)病率較以前增高了,但是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死亡率并沒有相應的增加。確診為甲癌后,建議盡早規(guī)范化治療,一般都可以取得良好療效。2023年03月04日
143
0
0
甲狀腺癌相關科普號

薛衛(wèi)成醫(yī)生的科普號
薛衛(wèi)成 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
病理科
7366粉絲32萬閱讀

代平醫(yī)生的科普號
代平 副主任醫(yī)師
成都市第六人民醫(yī)院
中醫(yī)科
63粉絲1.8萬閱讀

周建橋醫(yī)生的科普號
周建橋 主任醫(y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
超聲醫(yī)學科
8984粉絲19.3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