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炎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結腸炎癥性病變,主要包括特異性結腸炎和非特異性結腸炎這兩類,即能夠明確病因和病因尚未明確的兩類。本病主要臨床表現有腹瀉、腹痛、黏液便及膿血便、里急后重、便秘等。
- 1介紹
- 2發(fā)病原因
- 3癥狀表現
- 4如何預防
- 5檢查
- 6治療方式
- 7營養(yǎng)與飲食
- 8注意事項
- 9康復鍛煉
- 10預后
發(fā)病原因
基本病因
結腸炎有多種類型,通常按照疾病原因進行分類:
特異性結腸炎
這一類結腸炎能夠明確發(fā)病原因,包括感染、遺傳、精神因素等。飲食不當導致的結腸炎是最常見的,多因進食病毒或細菌污染的食物所致。
- 感染性結腸炎:主要為細菌性痢疾及急性阿米巴痢疾,分別由志賀菌屬及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yǎng)體感染引起。
- 缺血性結腸炎:多發(fā)生于 50 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特別是有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基礎疾病的人群,因結腸某腸段血供減少,不足以維持細胞正常代謝導致。
- 偽膜性結腸炎:由難辨梭狀芽孢桿菌引起,臨床常見于應用大量廣譜抗生素之后發(fā)生。
非特異性結腸炎
又稱為炎癥性腸病,主要與遺傳、患者自身免疫系統(tǒng)病變有關,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及結腸克羅恩病。
危險因素
特異性結腸炎
感染性結腸炎:主要與不潔飲食密切相關。
缺血性結腸炎:多見于老年人,動脈粥樣硬化是最常見的原因。
偽膜性結腸炎:多發(fā)生在應用大量廣譜抗生素之后。老年體弱、心腎功能不全者多見。
炎癥性腸病
潰瘍性結腸炎
- 遺傳因素:結腸炎的發(fā)病具有種族差異性和家族聚集性。
- 環(huán)境因素:以不良飲食結構(飲食過于精細化,果蔬吃得少)和吸煙的影響最為突出。
- 免疫因素:免疫失衡可能是導致發(fā)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 心理因素:雖然沒有明確的證據證實,但情緒緊張或低落抑郁,都會加重腸道癥狀。
結腸克羅恩?。褐饕c機體的自身免疫反應有關。
癥狀表現
典型癥狀
結腸炎的癥狀具體情況取決于特定結腸炎的原因、病程長短、嚴重程度等因素。
特異性結腸炎
- 感染性結腸炎:多表現為急性起病、伴發(fā)熱、惡心嘔吐及明顯腹痛。
- 缺血性結腸炎:表現為左下腹突發(fā)絞痛,排便緊迫感,24 小時內排鮮紅色或暗紅色血便甚至血性腹瀉,腹痛常先于便血出現,通常為輕中度腹痛。
- 偽膜性結腸炎:腹瀉是最主要的癥狀,每日可達數十次,為大量水樣便,并有脫落的腸黏膜片,糞便呈現淺綠色水樣或蛋花樣,常伴有腹痛、腹脹。
炎癥性腸病
- 潰瘍性結腸炎:主要表現為黏液血便、腹瀉、里急后重(排便急迫感及排便不盡感)、腹痛。
- 結腸克羅恩?。憾鄶祷颊弑憩F為腹部不適,間歇性發(fā)作;腹瀉,常為不成形稀便,很少排黏液血便;乏力。嚴重者可有發(fā)熱、食欲減退、營養(yǎng)不良、消瘦等癥狀。
其他癥狀
除了上述表現,本病還可能會伴有腸外癥狀,包括:關節(jié)炎,口腔潰瘍,皮膚發(fā)紅、皮膚腫脹及眼睛充血等。
并發(fā)癥
本病的常見并發(fā)癥有:
- 急性結腸擴張與潰瘍穿孔
- 下消化道大出血
- 結腸假息肉形成
- 結腸狹窄
- 結腸癌
如何預防
本病確切原因尚未明確,因此從根本上進行預防還是比較困難,但可采取以下措施避免一些可疑的致病因素,降低發(fā)病率:
- 合理飲食:吃少渣、易消化、低脂、高蛋白的食物,盡量少吃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品。
- 適當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
- 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 保持心情愉悅。
檢查
本病主要依靠內鏡檢查結合病理學檢查及影像學檢查進行診斷,具體檢查方法如下:
內鏡檢查
結腸鏡檢查:是結腸炎診斷和鑒別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主要包括直腸乙狀結腸鏡和纖維結腸鏡,可直視觀察黏膜病變,并獲取病灶黏膜標本進行病理活檢,幫助診斷。
病理學檢查
病理活檢:通過結腸鏡獲取病灶黏膜標本并進行病理活檢,可提供有關病因及損傷程度的信息。
影像學檢查
結腸 X 線檢查:主要通過鋇劑灌腸或口服鋇劑,然后再通過 X 線檢查,觀察病變部位及其嚴重程度,從而進行相應的臨床診斷。但病情嚴重者,特別是疑有急性結腸擴張者,不能進行 X 線鋇劑灌腸檢查。
實驗室檢查
糞便常規(guī):通過觀察大便內是否有血、白細胞、寄生蟲,并進行細菌培養(yǎng)等,判斷是否有寄生蟲、細菌等病原體感染,明確結腸炎原因。
治療方式
對于不同類型的結腸炎,要采取個體化、綜合化的治療方式,原則上應盡早緩解癥狀,維持治療,防止復發(fā),防治并發(fā)癥和掌握手術治療的時機。
一般治療
- 伴有營養(yǎng)不良的患者,給予高糖、高蛋白、低脂的飲食,注意少渣飲食,病情嚴重者要進食流質飲食或暫時禁食,從靜脈補充所需能量。
- 腹痛或腹瀉較多者可適當用止瀉藥和解痙藥,可用益生菌調理腸道菌群。
- 注意糾正貧血與低蛋白血癥,同時糾正電解質紊亂尤其是低鉀血癥。
藥物治療
- 氨基水楊酸類藥物:是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最常用的基礎藥物,常用藥物為柳氮磺嘧啶和美沙拉嗪。
- 糖皮質激素: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緩解重度患者的急性癥狀,通常作為短期內的沖擊治療,較少用于輕中度患者的長期維持治療。
- 免疫抑制劑:用于激素治療無效或者激素依賴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常用的免疫抑制劑包括硫唑嘌呤、甲氨蝶呤和環(huán)孢素。
- 其他藥物:如甲硝唑、環(huán)丙沙星等。
手術治療
手術時機
- 積極內科治療無效
- 反復發(fā)作,癥狀嚴重,影響生活及生長發(fā)育
- 有內瘺或外瘺
- 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腸梗阻
- 有持續(xù)性出血,經一般治療無效
- 合并腹內或腹膜外膿腫
- 合并急性腸穿孔或慢性腸穿孔
- 合并肛門部病變
手術方式:包括腸切除吻合術、短路手術及腸造瘺術。
營養(yǎng)與飲食
- 合理搭配飲食結構,應以易消化、能量充足、營養(yǎng)素豐富為原則。
- 少食多餐。
- 應少吃或不吃生食、涼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含有纖維素較多的蔬菜。
注意事項
- 保證充分的休息,避免過度勞累、情緒激動。
- 注意飲食衛(wèi)生,避免腸道感染。
- 服藥需聽從醫(yī)生建議,不要擅自服藥或停藥。
- 注意飲食搭配,日常可以選擇富含營養(yǎng)、易消化的少渣飲食,避免刺激性飲食。
預后
根據發(fā)病原因的不同,結腸炎通常有不同的預后情況:
- 感染性結腸炎經及時積極治療,一般預后良好。
- 缺血性結腸炎預后取決于病變范圍和合并癥情況,超過一半患者可自愈。
- 偽膜性結腸炎患者輕癥病例在停用抗生素之后可自愈,重者經及時治療預后良好。
- 炎癥性腸病是慢性終身性腸道炎癥,可反復復發(fā)。
結腸炎相關科普號

李丹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丹 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yī)院東院
脾胃病???/p>
77粉絲6.9萬閱讀

王世民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世民 主治醫(yī)師
聊城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綜合內科
974粉絲537.2萬閱讀

黃玉紅醫(yī)生的科普號
黃玉紅 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消化內科
2.9萬粉絲102.6萬閱讀
- 1 介紹
- 2 發(fā)病原因
- 3 癥狀表現
- 4 如何預防
- 5 檢查
- 6 治療方式
- 7 營養(yǎng)與飲食
- 8 注意事項
- 9 康復鍛煉
- 10 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