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中禮主任醫(yī)師 天津醫(yī)院 小兒骨科 資料顯示,我國中小學生脊柱側彎發(fā)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如何早期發(fā)現、科學干預,成為家長必須關注的問題。脊柱側彎不只是“骨頭長歪了”脊柱側彎是脊柱的一種三維畸形,具體來說,是指脊柱向側方彎曲且Cobb角大于10度,同時還伴隨著椎體旋轉,這使得脊柱在前后、左右、旋轉三個方向都出現了異常。從后方看,正常人的脊柱呈直線,而脊柱側彎患者的脊柱可能會呈現出“C”形或者“S”形的彎曲狀態(tài)。在很多家長看來,脊柱側彎似乎是孩子坐姿不好、骨頭長歪了造成的,但實際并非如此。這種疾病的成因較為復雜,不能簡單歸咎于不良坐姿這一個因素。哪些孩子容易“中招”脊柱側彎共有16類,其中最常見的是特發(fā)性脊柱側彎,約占所有病例的80%。這類脊柱側彎沒有明確的病因。根據發(fā)病年齡,特發(fā)性脊柱側彎可分為嬰幼兒型(3歲前發(fā)?。和停?~10歲發(fā)?。┖颓嗌倌晷停?0歲后發(fā)?。F渲?,10歲前發(fā)病的被稱為“早發(fā)性脊柱側彎”。由于這個階段的孩子正處于生長高峰期,骨骼生長速度快,側彎進展往往較為迅速,也最容易被家長忽視。??除了特發(fā)性脊柱側彎,還有其他類型。先天性脊柱側彎是出生時椎體發(fā)育異常導致的;神經肌肉型脊柱側彎與一些疾病相關,比如腦癱、肌營養(yǎng)不良等;綜合征型脊柱側彎則常見于馬方綜合征、神經纖維瘤病等病癥中。以馬方綜合征患兒為例,他們不僅容易出現脊柱側彎,還可能同時存在心臟、眼睛方面的問題,身材高瘦、韌帶松弛是其典型特征。留意身體發(fā)出的“信號”輕度脊柱側彎的孩子通常沒有明顯的不適感,外觀上的異常也不顯著,這是其容易被忽視的原因。但他們的身體會悄悄發(fā)出一些“預警信號”,家長可以通過觀察這些細節(jié)實現早期發(fā)現。??雙肩不等高:穿衣服時,一側肩膀比另一側高,衣領總是歪的。??背部不對稱:孩子站直時,一側背部凸起,另一側凹陷;彎腰時“高低肩”更明顯。??走路姿勢異常:孩子走路時身體傾斜,骨盆看起來一高一低。??呼吸不暢:重度胸椎側彎可能壓迫胸廓,導致孩子運動后容易氣喘、呼吸困難,尤其是5歲前發(fā)病的孩子,肺還在發(fā)育,更易受影響。??需要提醒的是,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出現青少年型特發(fā)性脊柱側彎,尤其是在青春期前后,女孩10~16歲、男孩12~18歲這個階段,家長要格外留意。早發(fā)性脊柱側彎因為進展快、危害大,被稱為“隱形殺手”。曾經有一個4歲的女孩,家長發(fā)現她后背不平后帶其就診,檢查時脊柱彎曲角度已經達到54度。如果能早1年發(fā)現,或許可以通過保守治療來控制,而不需要使用更復雜的干預手段。影響脊柱發(fā)育的“隱形殺手”脊柱側彎的發(fā)生和很多因素相關,除了先天因素,不良生活習慣也可能誘發(fā)或加重側彎,家長要幫孩子避開這些“坑”。???1.久坐不動:肌肉失衡的元兇????長時間低頭寫作業(yè)、玩手機,導致頸后肌肉勞損。????坐姿前傾使腰椎壓力增加3倍,加速椎間盤退變。???2.單側發(fā)力:運動習慣的陷阱????長期用同一側肩膀背書包(建議使用雙肩包,重量不超過體重的10%)。????乒乓球、羽毛球等單側運動未配合核心訓練。???3.睡眠姿勢:被忽視的8小時????蜷縮側臥導致胸椎旋轉。????枕頭過高使頸椎處于前屈位。??那么,日常生活中,該如何保持良好的體態(tài)呢????坐姿:椅子高度要合適,孩子坐著時雙腳能平踩地面,背部貼緊椅背,胸口離桌子一拳,眼睛離書本一尺;站姿:雙肩自然下垂,挺胸收腹,避免歪身、踮腳,走路時抬頭平視;???選對書包:選雙肩包,書包重量不超過孩子體重的10%,背帶調至貼合肩膀,讓書包貼近背部;???多做“護脊運動”:游泳(自由泳、蛙泳)、慢跑、跳繩等能增強核心肌群力量,幫助脊柱保持穩(wěn)定;“小燕飛”“四點支撐”等動作能鍛煉腰背肌肉。注意,運動要在專業(yè)人員的指導下進行,避免做錯加重側彎。臨床工作中,我們見過太多因為“等一等”“再看看”而錯過最佳干預時機的案例。有的家長覺得“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結果側彎從20度進展到80度;有的孩子嫌支具不舒服,家長就妥協(xié)了,同意孩子不戴支具,半年后側彎度數翻倍。脊柱側彎的干預就像“扶正小樹”,樹苗剛歪時,用個支架輕輕固定就能長直;如果等樹干長粗、長彎了才補救,不僅難度大,還可能留下永久的“疤痕”。來源:學生健康報08月18日
129
2
2
-
陳樹耿主管康復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康復醫(yī)學科 1.生長激素在人體生長發(fā)育中起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青春期生長突增期間。2.脊柱側彎是一種脊柱的三維畸形,主要表現為脊柱側向彎曲以及其他平面上的椎體旋轉與位置改變。脊柱側彎可能會在青春發(fā)育期加劇。特發(fā)性脊柱側彎(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是最常見的脊柱側彎類型,通常發(fā)生在10至18歲之間的青少年身上。3.研究表明,生長激素水平與脊柱側彎的進展可能存在關聯。一些研究指出,在快速生長期間,生長激素分泌量較高的女孩,其脊柱側彎的進展風險可能增加。此外,重組人生長激素(rhGH)治療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與脊柱側彎的發(fā)展或進展有關,盡管這一點仍有爭議。在進行rhGH治療時(給小孩打人工生長激素),醫(yī)生通常會建議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脊柱側彎情況,以便及時發(fā)現并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4.在考慮使用生長激素治療脊柱側彎時,重要的是要進行個體化評估,考慮到患者的具體情況,包括脊柱側彎的嚴重程度、生長速度、骨骼成熟度等因素。治療方法可能包括觀察、支具治療、物理治療、手術等,具體取決于患者的病情和醫(yī)生的建議。5.值得注意的是,脊柱側彎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并且應在專業(y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家長和患者應與醫(yī)生密切合作,遵循醫(yī)囑,定期進行隨訪檢查,以確保最佳的治療效果。同時,保持正確的姿勢、均衡的飲食和適當的體育鍛煉也對預防和治療脊柱側彎有積極作用。6.除了家長的密切監(jiān)護,兒科、骨科以及康復醫(yī)學科多學科的協(xié)助是預防和矯正脊柱側彎的重要一環(huán)。2024年09月11日
253
0
3
-
2024年04月15日
34
0
0
-
畢春強主任醫(yī)師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南區(qū) 骨科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出現了脊柱側彎問題脊柱側彎不僅影響身形美觀還可能造成神經功能障礙嚴重時會影響心肺功能應對青少年脊柱健康問題關鍵要早發(fā)現、早治療早發(fā)現、早治療青少年脊柱問題需重視脊柱側彎是指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發(fā)生改變的畸形近年來我國脊柱側彎的發(fā)病率正在升高發(fā)病人群中,女生高于男生從年齡來看在青少年的兩個生長發(fā)育高峰期家長要對其脊柱發(fā)育進行重點監(jiān)測?第一個是10歲以前第二個是10~18歲專家介紹脊柱側彎分為輕度、中度、重度0~20度是輕度側彎20~40度是中度側彎大于40度是重度側彎需要手術治療當孩子出現輕度的脊柱側彎時家長一定要高度重視早發(fā)現、早篩查、早干預盡早治療,以確保孩子的生長發(fā)育不會受到更大影響如何辨別脊柱側彎?專家來支招在孩子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期要定期觀察孩子的后背判斷其脊柱的形態(tài)如果出現不對稱或者不平衡等癥狀要及時去醫(yī)院進行脊柱篩查那么,到底該如何分辨孩子是否出現脊柱側彎?專家教你兩招①“四橫一豎”“四橫”雙肩連線是否水平肩胛下角連線是否水平腰窩連線是否水平兩側髂后上棘連線是否水平“一豎”后腦勺到臀部中間的連線是否豎直②前屈試驗雙腳并攏,前屈90度觀察背部是否有一側隆起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預防脊柱側彎脊柱側彎有“真假”之分真性側彎是指結構性脊柱側彎假性側彎則是指非結構性側彎脊柱椎體能夠活動一般依靠自身力量可以回歸原位很多青少年出現的脊柱側彎有可能是假性側彎比如坐姿不正,經常歪斜等家長要引起重視,及時糾正保持站姿、坐姿端正。兒童健康坐姿要做到“兩個90度”,背部和大腿夾角(髖關節(jié))保持90度,大腿和小腿夾角(膝關節(jié))保持90度。調整好課桌、座椅的高度,使其符合脊柱整體的正常生物力學結構,減少脊柱的負荷。選擇雙肩背包,降低對脊柱的損傷。避免長時間看手機。提倡學習20~30分鐘就站起來活動活動,不要讓脊柱長時間處于異常的高負荷狀態(tài)。增強體育鍛煉,游泳、引體向上等運動對預防脊柱側彎都有好處。共同守護孩子健康成長!2023年12月12日
275
0
0
-
2023年10月20日
483
0
0
-
陳樹耿主管康復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康復醫(yī)學科 脊柱側彎在臨床上可分為“結構性”與“功能性”兩大類。所謂“結構性”脊柱側彎指的是“脊柱本身”發(fā)生了三維變形。這類側彎的惡化風險較高,大部分是屬于“原發(fā)性”的,占所有側彎的80%左右,它發(fā)生的原因并不清楚,但與姿勢不良無關。另外20%左右是“繼發(fā)性”的,側彎是因為其他疾病(例如小兒麻痺癥、先天性神經肌肉病變等)造成,這類案例相對較少,當然也與姿勢不良無關。那么姿勢不良會不會造成脊柱側彎呢?答案是會的。但這種側彎是屬于“功能性”脊柱側彎,脊椎本身并沒有變形,側彎的發(fā)生是因為“脊柱以外”結構的不對稱(例如長短腳、骨盆歪斜、姿勢不良等),或脊柱的生理曲線消失(如腰椎后凸),漸漸會形成側彎的外觀。但這類側彎通常不大嚴重,也不大會快速惡化,治療相對容易許多。維持良好姿勢固然是好事,但姿勢不良并不是造成脊柱側彎的主要原因。最常見的脊柱側彎,通常在青春成長期開始時才發(fā)病,在青春期之前幾乎沒有任何征兆。這種側彎病因還不清楚,時間到了就會惡化,就算把姿勢擺正也不能阻擋惡化。一旦發(fā)現身體不對稱,一定要讓有經驗的專科醫(yī)師(脊柱外科,骨科,康復醫(yī)學科)判定是屬于哪一種脊柱側彎,才不致延誤矯治黃金期。(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2023年09月01日
656
0
6
-
楊程顯主治醫(yī)師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 骨科 脊柱側彎的病因是什么?1、脊柱側彎最常見的類型是“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彎”,約占脊柱側彎的80%。這一類脊柱側彎發(fā)病原因不明,與不健康飲食、不良姿勢、缺乏鍛煉之間不存在明確因果關系。有研究表明,在少部分病例中,基因突變可能是致病原因。2、少部分其他類型的脊柱側彎存在明確病因:約占20%,主要包括先天性脊柱側彎、神經肌肉病型脊柱側彎、成人退變性脊柱側彎。先天性脊柱側彎:胎兒時期椎體發(fā)育不良,從出生時就發(fā)病。神經肌肉病型脊柱側彎:繼發(fā)于腦癱、先天性肌病等。成人退變性脊柱側彎:見于老年人,繼發(fā)于嚴重的脊柱退變。關注脊柱側彎,愿每一個孩子都挺直腰桿,不走“彎”路!2023年07月07日
354
0
3
-
2023年04月23日
300
0
0
-
2023年01月31日
146
0
0
-
2023年01月11日
415
0
2
脊柱側彎相關科普號

張濤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濤 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
骨科-脊柱外科
2.4萬粉絲28.1萬閱讀

黃紫房醫(yī)生的科普號
黃紫房 副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
脊柱外科
104粉絲1828閱讀

沈彤醫(yī)生的科普號
沈彤 主治醫(yī)師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推拿科
300粉絲4.6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