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華震主治醫(yī)師 茂名市人民醫(yī)院 腫瘤科 確診金標準:病理活檢 (建議在我院行病理活檢,若在外院已行病理活檢需帶病理切片來我院會診) 臨床分期評估方案選擇: 方案1.PET-CT+頭頸部MRI+心電圖 優(yōu)點:PET-CT集中了斷層顯像和全身顯像的優(yōu)點,可獲得冠狀面、矢狀面、橫斷面三個方向的全身斷層圖像,其一次掃描可獲得全身的腫瘤情況,而不用反復的做檢查,省時省力,也相對更清楚準確。缺點:費用相對高,大部分醫(yī)保不可報銷(我院近期會引入新型PET-CT)。 方案2.頭頸部MRI+胸部CT平掃+上腹部增強CT +盆腔B超+ECT骨掃描+心電圖 優(yōu)點:費用低,醫(yī)??蓤箐N。 缺點:為充分評估腫瘤侵犯及全身轉移情況,需要行多項檢查,耗時較方案1長。 只有明確病理性質,并完善影像學檢查,才能明確疾病類型和分期,醫(yī)師才能根據不同的病情制定最準確、合理的治療方案。2020年11月26日
1380
0
1
-
郭玉興主任醫(yī)師 北大口腔醫(yī)院 口腔頜面外科 口腔癌患者如何確診?口腔癌患者的常見原因為牙齒刺激,包括銳利的牙尖、殘冠、殘根。第二類為口腔黏膜病引起來的患者,如口腔粘膜扁平苔蘚、白斑、紅斑等。第三類為咀嚼檳榔造成的口腔癌。一旦患者出現(xiàn)經久不愈(超過2周)的口腔潰瘍,需要考慮是否患上了口腔癌。北京大學口腔醫(yī)院頜面外科郭玉興口腔癌確診的唯一手段,即是進行病理活檢。這種操作是在外科門診,由口腔外科醫(yī)生或口腔頜面外科醫(yī)生在局部麻醉下,切取一塊腫瘤組織。經藥液固定,制成蠟塊進行,切片、染色,由病理科醫(yī)生在顯微鏡下進行判斷。2.口腔癌確診后如何選擇治療方式?口腔癌確診的標準即為口腔病理科醫(yī)生出具報告,為口腔鱗狀細胞癌?;颊咭坏┐_診,如何選擇治療方案。這主要取決于患者的腫瘤程度。早期(大小在4cm以內,厚度或深度小于1cm)的口腔癌,如舌癌、頰癌、牙齦癌,手術和放療均是可以選擇的方法。有文獻報道兩者差別不大。但作為外科醫(yī)生,我們通常會建議患者選擇手術治療。因為手術效果確切,立竿見影。而放療本身存在一定副作用,且放療后復發(fā)的腫瘤,因放療后頜面頸部組織纖維化,解剖間隙消失,進行手術操作困難。手術后口腔癌出現(xiàn)復發(fā)的患者,仍然可以選擇放療。晚期(大于4cm直徑,厚度或深度大于1cm)口腔癌,患者容易出現(xiàn)頸部淋巴轉移。一旦出現(xiàn)頸部轉移,患者預后會下降一半以上。單純進行放療治療晚期口腔癌效果差,如果有手術機會時建議手術治療。當腫瘤生長迅速,出現(xiàn)頸部淋巴結轉移,且累及頸部血管(頸內動脈、頸內靜脈)時,手術風險高,且難以切除干凈。此時手術的意義就不大了,可以選擇進行放療控制病情。姑息性治療(如單純放療、或單純化療)絕大數(shù)不能根治腫瘤,主要起到安慰患者及家屬的作用。3.口腔癌手術要不要采用皮瓣修復?許多口腔癌手術后有軟組織(舌、頰、牙齦、口底黏膜)、或硬組織(上頜骨/下頜骨)的缺損。這個時候外科醫(y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皮瓣修復。如果患者身體能夠耐受,且經濟狀況能夠承受,手術可以將腫瘤徹底切除,多建議進行皮瓣修復。皮瓣修復有利于修復口腔軟硬組織,患者的面部外形及口腔功能都會獲得一個比較理想的恢復。目前全國各大口腔醫(yī)療中心(如北大口腔、上海九院、華西口腔、湖南湘雅等)都有很好的皮瓣修復技術,可以進行選擇。目前北京大學口腔醫(yī)院了腫瘤治療團隊每年進行此類手術>1000例。不進行皮瓣修復的原因主要為患者身體較差,年齡大,生命預期不佳,從獲益程度上看,皮瓣修復的意義不大。4.皮瓣修復的費用怎么樣?皮瓣修復的費用主要決定于就診的醫(yī)院,其手術設備、技術及配套條件。根據我們的了解,目前絕大多數(shù)的口腔醫(yī)療中心,皮瓣費用多在8-10萬+的水平。本人從事多年口腔癌手術治療,善于根據患者腫瘤病情制定適宜的手術方案,并指導術后恢復,如果需要咨詢或者就診,可以通過通過好大夫進行圖文問診、電話問診,或預約加班門診進行面診。https://drguoyuxing.haodf.com/station2020年08月31日
4479
0
4
-
朱云主治醫(yī)師 上海中山醫(yī)院 口腔頜面外科 1. X線 口腔腫瘤患者多運用X線片顯示病灶與頜骨及牙的關系,X線片對骨的細微結構顯示較好,可評估頜骨是否被鄰近腫瘤組織侵犯,了解頜骨被腫瘤破壞的范圍。X線片也可以了解全口牙列的健康狀況,局部刺激因素是口腔癌的誘因之一,醫(yī)生可在術中同時拔除相關患牙。2.超聲檢查 因為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頸部淋巴結轉移率較高,轉移淋巴結通常表現(xiàn)為形態(tài)飽滿,內部回聲不均勻,可見灶性高回聲或灶性囊變無回聲,周圍可見血流信號,邊界及淋巴門結構不清等。超聲檢查操作簡便快捷,無痛苦無創(chuàng)傷,費用較低,對頸部淋巴結轉移的診斷有較好參考價值。3. CT檢查 CT能較好的顯示頭頸部正常軟硬組織結構及異常病灶,CT圖像清晰,層面連續(xù),可以協(xié)助判斷腫瘤的部位、范圍及破壞程度等。平掃CT可以顯示腫瘤對頜骨骨質的破壞情況,但骨質細微結構變化不如X線片。腫瘤在平掃CT中為軟組織密度表現(xiàn),邊界難以評估,多建議行增強CT。多數(shù)口腔惡性腫瘤在增強CT上呈不規(guī)則形態(tài),邊界不清,腫瘤明顯強化。增強后的一些軟組織結構,如肌肉、血管等密度變化更加清晰,有助于判斷腫瘤對周圍軟組織和重要血管的累及范圍。4. MRI檢查 MRI對軟組織的病灶顯示特別突出,分辨率極高,能較清楚的顯示頭頸部肌肉、血管及腫瘤的侵犯范圍。腫瘤的平掃MRI,腫瘤表現(xiàn)為T1WI上的中等信號,T2WI上的中等信號或不均勻高信號,增強MRI中,T1WI腫瘤強化明顯。對腫瘤邊界的確定和淋巴結的轉移的診斷非常好。MRI無電離輻射,對人體基本無害,缺點是受檢者檢查時間長,對腫瘤破壞骨質的情況顯示較差。5. DSA檢查 血管造影可清楚的顯示腫瘤與頸部重要血管的關系以及腫瘤的血運情況。當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發(fā)展到較晚期或者頸部淋巴結與頸內動脈粘連時,可利用DSA行頸動脈暫時性球囊阻斷試驗,評價Wills環(huán)交通情況,明確能否耐受頸動脈結扎手術。 6. PET/CT檢查 是利用腫瘤細胞內FDG代謝顯像,對惡性腫瘤顯示的靈敏度較CT高,惡性程度越高,往往SUV值越高,顯像越明顯,通常不推薦作為常規(guī)檢查。PET/CT對頸部淋巴結轉移及腫瘤術后局部殘留和復發(fā)的早期診斷有一定價值。當患者遠處轉移可能性較大時,可運用PET/CT評估患者全身情況,對晚期患者內科治療的療效評價有一定價值。2020年05月02日
4828
1
7
-
魏博主治醫(yī)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一醫(yī)學中心 口腔頜面外科 疾病概述: 骨纖維異常增殖癥,又稱為骨纖維結構不良,是一種非腫瘤性、骨發(fā)育障礙的疾病,其特征為正常骨組織被增生的骨內纖維組織所替代,有未成熟的骨小梁形成,受侵的骨組織存在不同程度的吸收破壞。目前病因、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有學者證明,第20號染色體長臂的Gsa基因突變參與了本病的發(fā)生。 臨床表現(xiàn): 骨纖維異常增殖癥多見于兒童和青年,女性多見,男女之比約為1:2。頜骨呈進行性腫大,病程較長,病變在青春期之后發(fā)展明顯減慢甚至停止生長。主要表現(xiàn)為受累頜面骨膨隆、變形、面不對稱、牙移位或松動等。后期常引起頜面部畸形、咬合功能障礙、眼球移位、鼻塞等。可有疼痛,部分病人可合并感染。在顳骨受累時,可出現(xiàn)傳導性耳聾。 骨纖維異常增殖癥分為單骨性和多骨性兩種類型,單骨性發(fā)病率約為多骨性的6倍。 1,單骨性骨纖維異常增殖癥:發(fā)生于單一骨骼上,上頜骨較下頜骨和顴骨多見,頜骨后部受累較前部多見。 2,多骨性骨纖維異常增殖癥:發(fā)生于2個以上骨骼者,絕大多數(shù)累及上頜骨,其他依次為顴骨、下頜骨、蝶骨及額骨等,還可累及肋骨、盆骨及長骨。又分為2種類型: (1)Jaffe-Lichtenstein型:見于任何年齡,女性略多于男性,存在兩處以上的病變,常伴有皮膚的色素沉著(所謂褐色斑)。 (2)McCune-Albright型:多見于年輕女性,多數(shù)骨骼受侵,但主要侵犯頜面部各骨和顱骨,常伴有皮膚的色素沉著、女性性早熟以及垂體前葉腺瘤。 對骨纖維異常增殖癥用肉眼觀察,病變部位骨膨隆,骨密質變薄,與骨松質之間無明顯界限,骨髓腔被灰白色結締組織代替,可見出血和囊性變。光鏡觀察,病變區(qū)纖維結締組織增生,其中含較多幼稚的骨小梁。成纖維細胞呈梭形,大小一致,纖細的膠原纖維排列疏松或呈漩渦狀。幼稚的骨小梁形態(tài)不規(guī)則,無層板結構,排列無方向性,周圍有較厚的骨樣組織,可見到散在的星形成骨細胞,一般無成排的成骨細胞。 診斷要點:1,兒童或青年患者,頜骨呈進行性腫大,病程較長。2,頜面骨膨隆、變形、面不對稱、牙移位或松動等。后期常引起頜面部畸形、咬合功能障礙、眼球移位、鼻塞等。3,影像學檢查:X線片是診斷骨纖維異常增殖癥的重要依據之一,一般僅依靠X線片即可作出診斷,當上頜骨骨纖維異常增殖癥擴展進入上頜竇、鼻腔及眼眶時,行CT檢查是必要的。骨纖維異常增殖癥表現(xiàn)為頜面骨廣泛性或局限性沿骨長軸方向發(fā)展,具有明顯的沿頜骨外形膨大的特點,呈不同程度的彌散性膨脹,病變與正常骨之間無明顯界限。當病變累及牙周組織時,常使牙周骨硬板模糊或消失,但牙周間隙一般均仍存在。X線表現(xiàn)多種多樣,可分為3大類。(1)透射性改變,又稱為囊樣型。為單囊性或多囊性密度降低影像,有或無硬化邊緣。(2)阻射性改變,包括“橘皮樣”型、毛玻璃型及硬化型。(3)投射及阻射混合性改變。 4,活組織檢查:對于臨床難以明確診斷的不典型病例,常需行活組織檢查。 鑒別診斷:1,骨化性纖維瘤:上下頜骨均可發(fā)生而以下頜骨多見。X線表現(xiàn)為:頜骨局限性膨脹,病變向四周發(fā)展,界限清楚,圓形或卵圓形,密度降低,病變內可見不等量和不規(guī)則的鈣化陰影。骨化性纖維瘤一般邊界清楚,而骨纖維異常增殖癥多無明顯的邊界。下頜骨骨纖維異常增殖癥病變發(fā)展較大時,可使下頜管向上和外側移位;而骨化性纖維瘤長大時,一般使下頜管向下移位。對于涉及上頜骨和顴骨的以致密影像為表現(xiàn)的骨化性纖維瘤,在臨床上常難以與骨纖維異常增殖癥相鑒別,必須病理檢查以明確診斷。2,牙源性角化囊腫:一般以單發(fā)性囊腫多見,也可以為多發(fā)。牙源性角化囊腫引起的骨質膨隆可捫及明顯乒乓感,有1/3的病例,其膨脹向舌側并穿破舌側骨壁。穿刺囊液為草黃色,可見黃、白色角化物混雜其中,顯微鏡下可見膽固醇結晶。X線檢查大多數(shù)表現(xiàn)為單房型,囊腫周界清楚,有白色致密線條。3,牙源性黏液瘤:上下頜骨均可以發(fā)生,但以下頜骨為多發(fā)部位,青年多發(fā),腫塊長大可穿破骨質,可捫及表面光滑呈結節(jié)狀,質地柔軟而非乒乓感。X線片顯示:界限清楚的透光影像,有分隔呈多房狀,分房形態(tài)各異,以網格狀多見,有時可呈“火焰狀“改變。 治療原則:主要行外科手術切除,對大的彌散性的或多發(fā)性的骨纖維異常增殖癥,一般在青春期后施行手術。如腫塊發(fā)展較快、影響功能時,也可提前手術。 1,單骨性纖維異常增殖癥能手術根治者,應行全切除術。 2,多骨性骨纖維異常增殖癥,范圍廣泛,一般行保守性手術治療,局部切除部分以改善外部畸形與功能。解放軍總醫(yī)院(301醫(yī)院) 口腔科魏博醫(yī)師2019年05月24日
11150
4
7
-
魏博主治醫(yī)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一醫(yī)學中心 口腔頜面外科 疾病概述:舌異位甲狀腺又稱舌甲狀腺。胚胎發(fā)育第4周時,第1對咽囊之間,咽腔腹側壁的內胚層向下方陷入,形成一個憩室狀結構,即甲狀腺始基;以后沿甲狀舌管逐漸下移,最終到達頸中線下方氣管前及其兩側,即甲狀腺的正常位置。第6周甲狀舌管自行消失,在起始處僅留一淺凹即舌盲孔。若甲狀腺下移過程發(fā)生障礙,則可異位于此下降路線上的任何一點,包括舌、頦下、頸前、腮腺、氣管、食管等;有的甚至可繼續(xù)行向下方,發(fā)生于縱隔、腹腔或盆腔等,但臨床上以舌異位甲狀腺多見。臨床表現(xiàn):舌異位甲狀腺常位于舌根部或舌盲孔部。據國外的尸檢報告研究表明,約10%的尸體解剖可在舌盲孔部發(fā)現(xiàn)甲狀腺殘余,但大部分并無任何臨床癥狀。好發(fā)于女性,約為男性的4倍,多在青春期、妊娠期或絕經期隨內分泌變化而腫大發(fā)病。腫塊呈瘤狀突起,周界清楚,表面紫藍色,質地柔軟?;颊叱S型萄什粫?,語言不清,呈典型的“含橄欖”語音;較大時可出現(xiàn)吞咽困難和不同程度的睡眠中呼吸困難等梗阻癥狀。異位于舌的甲狀腺有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完全異位于舌根部,頸部無任何甲狀腺組織,這種異位甲狀腺被稱為迷走甲狀腺,它是體內唯一的功能性甲狀腺,約占70%;另一種是除舌根有異位甲狀腺組織外,頸部還有殘留的甲狀腺,此種異位甲狀腺稱為副甲狀腺,約占30%。國外文獻報道15%~30%的舌異位甲狀腺患者伴有甲狀腺功能減少,約不到1%的病例可發(fā)生甲狀腺腺瘤或腺癌,癌變者以男性為多。診斷要點:1,舌根部或舌盲孔部腫塊,呈瘤狀突起,周界清楚,表面紫藍色。2,舌異位甲狀腺容易誤診,如因誤診而被切除,則會造成嚴重后果。因此對懷疑舌異位甲狀腺者應行核素碘131掃描和甲狀腺功能檢查,包括T3、T4和TSH等。腫塊區(qū)核素碘131掃描可見高度核素濃聚,這是明確診斷的主要依據。頸部核素碘131能夠明確正常位置有無甲狀腺,有助于判斷腫塊為迷走甲狀腺還是副甲狀腺,這對于制訂治療方案非常重要。3,用針穿刺時可抽出血液,為防止出血,對懷疑為舌異位甲狀腺者一律禁止活檢。鑒別診斷:舌異位甲狀腺應與舌根部血管瘤、甲狀舌管囊腫、舌扁桃體增生、乳頭狀瘤、纖維瘤、異位涎腺以及舌根部惡性腫瘤等疾病鑒別,核素碘131掃描是最有效的鑒別方法。治療原則:舌異位甲狀腺的治療應根據其對功能的影響來制定,主要是減輕異位甲狀腺肥大所引起的局部癥狀,要盡量避免造成終身甲狀腺功能減退。治療方法:1,小的異位甲狀腺對功能影響不大;患者年齡小,或處于生理性內分泌改變期;無局部癥狀者,均可定期觀察隨訪,不必治療。2,較大的,對功能有一定影響的舌異位甲狀腺可先試用藥物治療,其目的是縮小異位甲狀腺,緩解癥狀。方法:①服用碘溶液(Lugol液)。②甲狀腺行取代性抑制治療,該方法應注意監(jiān)測甲狀腺功能的變化。③用治療劑量的碘131,在舌異位甲狀腺縮小后終身服用甲狀腺素,由于放射性碘對人體生殖腺及其他器官有潛在的損害,且有導致正常甲狀腺癌變的可能,僅適用于有癥狀、不宜手術的老年患者,而兒童和育齡期婦女禁用。3,藥物治療無效,癥狀明顯,大的舌異位甲狀腺則只有采用手術治療。手術切除量應根據頸部有無甲狀腺及甲狀腺功能來決定。舌副甲狀腺可以行全切除術;舌迷走甲狀腺則只能行大部切除術,如必須全部切除,應同期行甲狀腺游離移植或帶蒂移植,以獲得正常甲狀腺的功能。此外,還有采用激光、電凝術等治療舌副甲狀腺的報道。解放軍總醫(yī)院(301醫(yī)院) 口腔科魏博醫(yī)師2019年05月17日
2787
0
0
-
魏博主治醫(yī)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一醫(yī)學中心 口腔頜面外科 病概述:神經鞘瘤又稱施萬瘤,是神經鞘細胞(或施萬細胞)發(fā)生的良性腫瘤。頭頸部神經鞘瘤主要發(fā)生于腦神經,如迷走神經、舌下神經、面神經、聽神經干;其次是周圍神經,以舌部、面部、頭部多見;交感神經發(fā)生者較為少見。臨床表現(xiàn):神經鞘瘤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以中年人多見,男性的發(fā)生率稍高于女性。最常見的發(fā)生部位為頸上部和舌部。腫瘤生長緩慢,形態(tài)多樣,多數(shù)表面光滑,呈圓形或卵圓形,也可為結節(jié)或分葉狀。周界清楚,質地中等或偏硬。腫瘤增大可發(fā)生黏液性變,質軟如囊腫,發(fā)生內出血后穿刺可抽出血樣液體,但不凝結。腫瘤活動度與神經方向有關,可沿神經軸側向移動,但不能沿神經長軸上下移動。神經鞘瘤的臨床癥狀、體征與神經來源和腫瘤部位關系密切。1,頸上部的神經鞘瘤以頸動脈三角區(qū)最多見,來自迷走神經和交感神經。腫瘤位于頸動脈的后方或深面,將頸動脈向外推移,觸診可有搏動。腫瘤有時也可向咽側突出。來自迷走神經者,腫瘤壓迫可發(fā)生嗆咳,偶伴有聲音嘶?。粊碜越桓猩窠浾?,可出現(xiàn)頸交感神經綜合征(Horner綜合征)。2,來自舌下神經者,可表現(xiàn)為下頜下區(qū)腫塊。3,來自面神經或頸外動脈周圍交感神經者,可表現(xiàn)為腮腺深面的腫塊,臨床特征多不明顯,時有抽搐的前驅癥狀,易被診斷為多型性腺瘤。4,來自周圍末梢神經的唇、面部或口腔內腫瘤,可位于皮下或黏膜下,表現(xiàn)為無痛或有壓痛的腫塊;其中來自感覺神經者,可有持續(xù)頑固性疼痛、麻木或輻射樣疼痛。神經鞘瘤可為肉眼所見,有完整包膜,剖面呈灰白或灰黃色,可見到囊腔,內含膠凍狀物質。鏡下觀察腫瘤組織有兩種排列結構,?;旌洗嬖?。①Antoni A型(束狀區(qū)):腫瘤細胞呈梭形,呈束地平行排列,胞核呈柵欄狀結構。有的區(qū)域呈漩渦狀排列,有的呈器官狀結構。②Antoni B型(網狀區(qū)):腫瘤細胞較少,有輕度異型、間質疏松、水腫,將腫瘤細胞分隔構成疏松的網狀。診斷要點:1,病程一般較長,腫瘤生長緩慢,周界清楚,可沿神經長軸側向移動,上下方向不移動。2,神經鞘瘤可發(fā)生黏液性變,質軟如囊腫,穿刺可抽出不凝血樣液體。3,影像學表現(xiàn):(1)B超:頸上部神經鞘瘤多為實性或中等回聲的占位,邊界清晰,包膜反射光帶完整。內部回聲可為實質均質型或實質不均質型。(2)CT:腫瘤呈密度均勻的軟組織影像,在較大的病灶中可見囊變和壞死。(3)MRI:圓形或卵圓形腫塊,T1加權像上為等信號,T2加權像上為高信號,Gd-DTPA注入后病變實質有強化表現(xiàn)。鑒別診斷:應與淋巴結核、混合瘤、頸動脈體瘤、轉移瘤及頜骨囊腫相鑒別。發(fā)生于頸動脈三角區(qū)的神經鞘瘤,可將頸動脈推向外側,觸之有搏動,需與頸動脈體瘤鑒別。治療原則:手術摘除。治療要點:手術方式應根據腫瘤的部位、大小而定。如為周圍神經鞘瘤,則應完整切除;如位于重要神經干,可行腫瘤包膜內剝離術(又稱囊內摘除術),不可貿然為切除腫瘤而切斷神經干,以致影響功能。如神經干已切斷,則應在手術顯微鏡下進行修復。解放軍總醫(yī)院(301醫(yī)院) 口腔科魏博醫(yī)師2019年05月15日
7142
1
3
-
程波主任醫(yī)師 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 口腔科 口腔癌患者在手術治療后常常擔心腫瘤會不會復發(fā),以及復發(fā)后應該如何處理??谇话儆趷盒阅[瘤,但因其容易被發(fā)現(xiàn),患者發(fā)現(xiàn)后及時就醫(yī),絕大多數(shù)患者都存在手術治療的機會。目前認為口腔癌手術治療后5年內未復發(fā)即可認為治愈,而口腔癌的5年存活率可達到60%以上,因此患者在發(fā)現(xiàn)口腔內異常后應及時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經過手術治療的患者術后,應非常重視每次復查的時間和術后的自我篩查。在手術治療后一兩年內是復發(fā)和轉移的高發(fā)時期,尤其是術后3、4個月復發(fā)較為集中,如及時發(fā)現(xiàn)可能還存在再次接受手術治療治愈的機會。一般而言,術后第一年內每個月復查一次,第二年每2個月復查一次。同時患者應關注口腔內及雙側頸部(即脖子)的情況,可經過醫(yī)生的指導,自己做頸部的捫診,若發(fā)現(xiàn)頸部有不明原因的腫塊出現(xiàn)、出現(xiàn)頭痛癥狀或發(fā)現(xiàn)任何口腔異常,應立刻復查。一般根據病情及主治醫(yī)師意見安排復查時間,并應按時復查,有些患者需要復查的時間較長,甚至終生定期復查。只有這樣才能讓醫(yī)生掌握患者的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異常并處理。很多患者由于地理因素的原因并不能做到上述較頻繁的復診,有些患者還以信件、網絡等方式向醫(yī)生反饋自己的病變情況,但是由于對專業(yè)知識的缺乏,患者提供的信息并不準確,所以還是建議廣大患者,如果懷疑自己出現(xiàn)了復發(fā)的跡象,應及時到??凭驮\,外地的患者也可以先到當?shù)蒯t(yī)院進行初步檢查,根據檢查情況決定下一步計劃,這樣不僅確保了您的健康,也節(jié)省了患者和醫(yī)生的時間。2013年07月31日
9658
2
4
-
2012年02月14日
6446
1
0
-
黃迪炎主任醫(yī)師 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六〇醫(yī)院 口腔科 早期正確診斷是治療惡性腫瘤的關鍵。口腔頜面部惡心腫瘤易誤認為牙齦炎、潰瘍、上頜竇炎、頜面骨髓炎等,從而易使病人延誤治療。因此,在診斷腫瘤時,首先要鑒別腫瘤和非腫瘤。其次,要區(qū)別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它們之間治療方法是不同的。常用的鑒別腫瘤有以下檢查方法。 一、影像學檢查 1.X線片:顯示骨組織受侵犯的細節(jié)。 2.超聲檢查:無痛苦、無創(chuàng)傷,對軟組織分辨率高,可動態(tài)觀察。 3.CT掃描:顯示骨的病變,優(yōu)于MRI。 4.MRI:無放射性,顯示軟組織和血管優(yōu)于CT。 5.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可定性、定位及明確其他影像方式顯示的腫瘤性病變。 6.Pet-CT:可行全身檢查,顯示腫瘤轉移情況。 二、病理學檢查 1.細胞學檢查:病變表面刮取病灶細胞體涂片檢查。 2.穿刺吸取細胞學檢查:用針穿刺獲得組織細胞。如囊腫,可吸出液體,涂片檢查有膽固醇晶體;血管瘤可抽出血性液體;淋巴管瘤可抽出淋巴液。 3.活組織檢查:從病變部位取一小塊組織作病理檢查,是目前比較準確、可靠的診斷方法,是腫瘤診斷的金標準。 三、免疫學檢查 腫瘤標志物檢測;有一定的價值,陽性率較低。2011年11月23日
7537
0
0
相關科普號

呂曉鳴醫(yī)生的科普號
呂曉鳴 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口腔醫(yī)院
口腔頜面外科
2246粉絲4503閱讀

潘朝斌醫(yī)生的科普號
潘朝斌 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
口腔頜面-頭頸外科
7668粉絲35.1萬閱讀

王宇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宇 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頭頸外科
4444粉絲38.4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