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永珍副主任醫(yī)師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神經外科 腦動脈瘤是神經系統(tǒng)常見的疾病類型,主要是動脈局部擴張,導致血管壁局部缺損與管腔內壓力升高所致,有著起病急驟,進展快速,以及致殘率、致死率高等特點。 腦動脈瘤是腦血管疾病中比較棘手的一種,在全球范圍內均有較高的病死率,早期診斷與積極治療,對于提高預后有著積極的意義。 一起來看看 數(shù)字減影全腦血管造影診斷腦動脈瘤可作為金標準。但DSA診斷也有明顯的缺陷,主要在于其對動脈瘤空間位置的分辨有一定局限,加上其診斷費用高,存在一定創(chuàng)傷,導致其無法廣泛開展。 DSA檢查腦血管疾病有著較高的準確率,但這種檢查方式因儀器設備、操作復雜、人員配置、電離輻射等導致其應用受限。 磁共振動脈血管成像(MRA) MRA則是一種MR血管造影方式,可很好地顯示腦血管及其病變,因MR診斷技術的不斷發(fā)展,MRA目前可顯示中小血管病變,比如仿DSA技術,顯示的血管效果基本能達到DSA標準,受到了臨床的認可。但是,隨著CTA技術的應用,證實在腦動脈瘤診斷中也有不錯的價值,受到了臨床的重視。 數(shù)字減影全腦血管造影(DSA) DSA診斷腦血管瘤可作為金標準方式,其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當頸動脈已結扎,若再做顱內血管檢查,DSA可作為唯一可行的方式。同時,對于顱內顱外動靜脈搭橋術,DSA也是比較理想的觀察動脈吻合口是否通暢的方式。 對于顱內大靜脈竇閉塞病變,DSA可獲取比傳統(tǒng)腦血管造影更好的圖像,在腦動脈瘤與腦血管畸形等疾病中有著較高的診斷符合率。 普通的腦血管造影需經動脈穿刺或插管完成,MRA檢查因為無創(chuàng)且無需注射造影劑便可獲取清晰的圖像,顯示腦動脈硬化、狹窄、閉塞等情況,從而可以對懷疑有顱內血管瘤的患者進行篩查,替代傳統(tǒng)的腦血管造影檢查。不過,腦血管病變中可能涉及部分小血管,尤其是顱骨掩蓋的小血管,MRA難以清晰顯示這類小動脈瘤與腦動靜脈畸形。 MRA技術包括相位對比法、對比增強法、時間飛越法等,經這些方法的信號采集獲取原始圖像,經圖像后處理技術處理后,可獲取整個成像范圍的血管影像,比如最大強度投影重建技術,是目前常用的后處理技術,能更好地顯示腦血管病變情況。 CT動脈血管成像(CTA) CTA檢查獨特的優(yōu)勢就是快捷,對于急性腦動脈瘤破裂導致腦出血的危重患者尤其適用。 掃描時間只需要2~4 s,造影劑要45~50 ml即可,對于煩躁的患者也能完成檢查,能快速給予診斷和排除是否因為腦動脈瘤破裂導致的出血,給下一步的診斷和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jù)。 參考文獻 [1]趙世珍,杜紅.CTA和MRA診斷腦動脈瘤的價值比較[J].臨床醫(yī)學,2021,41(09):66-68. [2]王大偉,潘博,顧曉艷,徐華磊.CTA與DSA診斷腦動脈瘤的臨床應用分析[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20,30(08):1504-1507. [3]陳文華,王杰,邢偉,彭亞,邱建國,李蓓,孫益芳,俞勝男,宣井崗,吳小鳳,許金梅.CTA與DSA診斷腦動脈瘤的對比研究[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8(07):535-537. [4]趙英,戴敏方,趙新湘,沈永安.腦動脈瘤的MRI、MRA診斷[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4(05):344-347.2021年12月04日
1005
0
1
-
馮軍峰主任醫(y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東院) 神經外科 哦,這個好像也是動脈瘤的,他說,呃,腦動脈瘤會遺傳嘛,需要做什么檢查,嗯,是的,通常來說呢,各種疾病我們都會有各種原因上的分析,那么遺傳因素可能是一個因素,可能是一個因素,然后有什么需要做檢查的,呃,檢查的話,一個是有創(chuàng)性,一個是無創(chuàng)性的,就是一個比方說實像做CT,我們沒有什么,呃,身上的一個傷口啊,進手術室做啊,這不需要,所以CTA或者RA,就是CT的血管重建,血管成像和呃磁共振的血管成像成像,這是不需要進手術室,不需要進造影室的檢查,呃,40歲以后啊,可以做這個檢查,可以去看一看,那么這兩個呢,都是有一定幫助,如果發(fā)現(xiàn)有可能是有,也有可能不是,怎么樣去確診它呢?就是要做造影檢查,叫做DA的腦血管檢應的一個檢查,那么這個檢查。 他通常是需要住院做一個造影師的一個檢查,這個發(fā)現(xiàn)有,那就肯叫做真的有,沒有就是沒有,這個是診斷的一個金標準。 好,這是這個回答。2021年12月02日
445
0
0
-
趙???i class="i-d-grade">主任醫(yī)師 西安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 神經外科 之前為大家講了,如果長時間出現(xiàn)沒有明顯誘因的頭痛就需要警惕腦腫瘤。有的患者就問了,“我是突然出現(xiàn)劇烈頭痛入院檢查,發(fā)現(xiàn)是腦動脈瘤,要做手術,這是什么腦瘤?是良性,還是惡性的?”。其實,腦腫瘤和腦動脈瘤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但對于沒有醫(yī)學背景的老百姓來說,往往會混淆它們。那腦動脈瘤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疾病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此“瘤”非彼“瘤”!腦動脈瘤其實腦血管疾??! 腦腫瘤和腦動脈瘤雖然都是神經外科的常見病,名字中也都帶有“瘤”字,但其實是完全沒有關系的兩類疾病。 腦腫瘤包括原發(fā)于神經系統(tǒng)和繼發(fā)轉移到顱內的占位病變,有良性和惡性之分,大家常說的“腦癌”指的是惡性的腦腫瘤,患者病情嚴重時會危及生命安全。 腦動脈瘤常常由于腦動脈壁先天缺陷和血管腔內壓力增高,在腦動脈壁血管壁薄弱點形成的局部異常膨起。這樣的異常膨起形似“瘤狀”,但并非腦腫瘤,是一種腦血管疾病。 就像我們平時用的輪胎,用的時間長了,局部出現(xiàn)磨損,這處的輪胎就會變薄,這時再充氣,就會在磨損處出現(xiàn)鼓包,非常容易爆胎。而腦動脈瘤也是這樣,只是血管里流動的血液,如果壓力突增,也容易引發(fā)腦動脈瘤破裂,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 腦動脈瘤有時比腦腫瘤更兇險! 腦動脈瘤不是腦腫瘤,許多患者一聽就松了一口氣,但其實它有時比腦腫瘤更兇險,患者朋友們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腦動脈瘤是神經外科的一種急危重癥,常常在患者勞累、情緒激動、用力排便、血壓增高等情況下突然破裂,而破裂出血后的死亡率、致殘率極高,因此也被稱為“腦內的不定時炸彈”。 它的可怕之處就在于很多情況下是靜息的,沒有破裂時基本沒有任何明顯癥狀,不易被察覺,但是一旦破裂出血就會危及生命,甚至一部分人沒等到救治就已經死亡,還有許多患者救治成功后發(fā)生二次出血,不少患者救治不及時還會留下殘疾。 突發(fā)劇烈頭痛,需要當心腦動脈瘤破裂! 一般來說,患者的腦動脈瘤未破裂之前,是沒有明顯癥狀的,許多情況是在體檢時偶然發(fā)現(xiàn)的。但如果患者的腦動脈瘤體積較大,可能會壓迫腦組織和神經,出現(xiàn)視覺模糊、言語不清、走路不穩(wěn)、同側的眼瞼下垂等癥狀,這些情況也需要警惕,盡快去醫(yī)院檢查,做CTA等檢查,排查腦動脈瘤。 如果患者的腦動脈瘤破裂出血,就會出現(xiàn)突然的、劇烈的頭痛,有患者形容這種疼痛就像是被棒子狠狠擊打或鉗子夾住腦袋,難以忍受。除此之外,患者還可能出現(xiàn)惡心、嘔吐、頸部強直、視力模糊、意識喪失、昏迷等,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xiàn)癲癇發(fā)作、大小便失禁、偏癱、失語等。 如果您突然出現(xiàn)劇烈的頭痛、嘔吐等上述癥狀,不要猶豫,應該第一時間緊急就診,去正規(guī)醫(yī)院神經外科檢查,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最后,也在這里提醒大家:如果您已經超過40歲,且煙齡長,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者家族中有過腦血管病患者,這時您需要特別注意定時體檢,并增加腦部CTA或MAR的檢查,注意自己腦血管情況,并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些措施可以幫助高發(fā)人群盡早篩查出腦動脈瘤,并加以觀察或干預,預防破裂出血。2021年11月25日
416
0
0
-
羅崗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天壇醫(yī)院 腦血管病中心-介入神經病學科 顱內動脈瘤由于其嚴重性和危害性,號稱顱內的不定時炸彈。 罹患動脈瘤的部分著名人物 歷史上曾聯(lián)手打敗法西斯的三巨頭-丘吉爾、羅斯福、斯大林,先后逝于同一種疾病—顱內動脈瘤。 現(xiàn)任美國總統(tǒng)拜登1988年經歷了兩個可以危及生命的顱內動脈瘤,他曾回憶發(fā)病時的情景到“閃電般的刺痛在我的大腦里,好似一股強大的電涌,人后一陣痛苦,就像我以前從未感受過的那樣”。 動脈瘤到底是一種什么疾?。? 顱內動脈瘤并不是腫瘤,而是顱內動脈壁的局限性、病理性擴張,存在破裂風險,一旦破裂即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 顱內動脈瘤有哪些癥狀? 顱內動脈瘤在破裂前大多沒有癥狀,有時僅在體檢或其他原因行影像學檢查時發(fā)現(xiàn),少數(shù)較大動脈瘤或者破裂動脈瘤可有顱內壓增高表現(xiàn),如頭痛、惡心、嘔吐、視力減退,壓迫動眼神經時可出現(xiàn)眼瞼下垂、瞳孔擴大、對光反射消失等。 顱內動脈瘤患病率如何? 2019年全球自發(fā)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發(fā)病率為11.2/10萬,患病人數(shù)840萬,占所有卒中患者數(shù)的8%。我國基于50萬人群的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自發(fā)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病人數(shù)占國內所有卒中患者的2%。女性較男性更易患該類疾?。ㄅ耗?1.24:1.00),且發(fā)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哪些人群為顱內動脈瘤高危人群? 顱內動脈瘤家族史:顱內動脈瘤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先關研究顯示:顱內動脈瘤家族成員中,20%的人存在動脈瘤但未出現(xiàn)相關癥狀;腦血管發(fā)育異常者高血壓、動脈硬化人群腦外傷人群感染人群。 顱內動脈瘤自然病史和轉歸如何? 動脈瘤一旦發(fā)生破裂,其病死率可高達60.2%-73.3%。2019年全球死于蛛網膜下腔出血達40萬人,亞洲地區(qū)病死率最高,存活患者中2/3可恢復正常生活能力,但其中仍有40%以上患者可能存在長期認知功能障礙;哪些因素影響破裂動脈瘤臨床結局?年齡、發(fā)病時臨床病情分級(Hunt-Hess分級 IV-V級)、出血量、腦室積血、合并腦內血腫、動脈瘤形態(tài)、肺部感染是影響患者恢復是否良好的主要因素。再出血也是影響患者結局的另一重要因素,發(fā)病時嚴重程度、動脈瘤位置、大型動脈瘤(最大徑>10mm)、腦內血腫、腦室出血、收縮壓>160mmHg等會影響再出血。 如何發(fā)現(xiàn)顱內動脈瘤? 破裂動脈瘤 對于蛛網膜下腔出血診斷-頭顱CT平掃是診斷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以及責任破裂動脈瘤大致位置的主要影像檢查手段。對于病史明確,但頭顱CT不明顯的假陰性患者,可行腰椎穿刺檢查或者多種核磁共振序列檢查,已明確蛛網膜下腔出血診斷。對于動脈瘤診斷--輔助檢查主要包括DSA(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和頭部CT血管成像(CTA)。DSA目前仍是診斷動脈瘤的“金標準”。未破裂動脈瘤篩查可通過核磁血管成像(MRA),頭部CT血管成像(CTA),若發(fā)現(xiàn)動脈瘤,需進一步明確手術方案,需行DSA檢查。 動脈瘤如何治療? 開顱夾閉和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對于破裂動脈瘤患者是有效的治療方式破裂動脈瘤開顱夾閉時治療顱內動脈瘤的傳統(tǒng)治療方式,隨著神經微創(chuàng)介入材料和技術的發(fā)展,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已成為破裂動脈瘤治療的主要趨勢。對于病情分級較低的患者進行微創(chuàng)介入和夾閉均可,但應首先考慮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對于重癥破裂動脈瘤、老年患者、椎-基底動脈瘤傾向于首選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對于出血量達有明顯占位效應血腫(出血量>50ml)的動脈瘤患者,特別是前循環(huán)動脈瘤可考慮開顱手術治療。未破裂動脈瘤 開顱夾閉和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均可考慮。 治療時機 破裂動脈瘤 國際動脈瘤治療時機協(xié)作研究顯示:出血早期(0-3天)行手術治療動脈瘤可降低動脈瘤再出血風險,技術操作方面可行;出血7-10天行手術治療預后較差;延期(11-14天)行手術治療預后相對較好,但在等待手術的2周中,有12%患者再出血和30%的患者腦梗并發(fā)癥,因此破裂動脈瘤建議盡早手術治療。 未破裂動脈瘤 無癥狀:動脈瘤直徑較大、形態(tài)不規(guī)則,建議盡早治療;其余可動態(tài)隨訪; 有癥狀:盡早治療,避免癥狀加重,危及生命。2021年10月10日
844
0
4
-
孫國臣副主任醫(yī)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一醫(yī)學中心 神經外科 伴隨健康意識的增強,人們逐漸重視體檢。體檢可以盡早發(fā)現(xiàn)早期的病變,盡早處理問題于萌芽狀態(tài),避免出現(xiàn)巨大損失或者不可挽回的狀態(tài)。一般體檢中,經常會做的檢查大概率包括心、肺、腹相關檢查。具體檢查有頸動脈超聲、椎動脈超聲,胸部CT,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肝膽胰脾超聲,雙腎輸尿管膀胱超聲,腹部CT,胃腸鏡等。平素有什么基礎疾病,再深入檢查這個疾病相關的內容。因為腦部疾病發(fā)病率較低,體檢的項目中很少涉及顱腦的體檢,雖然發(fā)病率較低但是危害巨大,因此強烈建議體檢中加入顱腦相關內容,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防患于未然。顱腦疾病發(fā)病較高的包括:腦動脈瘤和腦腫瘤顱內動脈瘤:也就是腦血管上鼓起個包,不破裂沒有癥狀,一旦破裂,致死率致殘率高。若能體檢發(fā)現(xiàn),在未破裂時處理,將化險為夷。我們聽到的腦卒中,相當一部分就是動脈瘤破裂出血引起的。趙本山大叔就是因為動脈瘤毫無征兆的破裂,好在救治效果不錯,沒有造成重大影響。體檢方法:MRA、CTA。腦腫瘤:是一大類疾病的統(tǒng)稱。具體包括膠質瘤、腦膜瘤、垂體瘤、腦轉移瘤等。膠質瘤:是最常見的原發(fā)腫瘤,長在腦子里面,目前還不能治愈,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盡早發(fā)現(xiàn),盡早擴大切除,有治愈的可能。腫瘤早期沒有任何癥狀、經過漫長的臨床前期,之后腫瘤開始興風作浪,可能會引起癲癇、頭痛、肢體活動障礙、言語障礙等。此時行檢查發(fā)現(xiàn)時已經是進展期了,往往病變巨大,累及功能區(qū),即使積極處理,預后也難以保證。膠質瘤家族成員較多,預后差異較大,在所有腦腫瘤中處理最棘手,最需要科學思維。美國現(xiàn)任總統(tǒng)拜登的兒子、臺灣作家李敖均因為膠質瘤去世。腦膜瘤:常見的腦組織外面的腫瘤,大多生長緩慢。75%是良性腫瘤,25%是惡性。良性腦膜瘤全切等于治愈,但是一部分腦膜瘤注定不能全切,復發(fā)可能大。惡性腦膜瘤術后需要放療,復發(fā)概率較高。體檢發(fā)現(xiàn)較小的腦膜瘤,有利于制定科學的處理策略,代價小,預后好。垂體(腺)瘤:良性腫瘤,大多預后較好。垂體瘤亞型較多,有些類型具有內分泌功能,可以較早引起癥狀,如泌乳素型垂體瘤,可引起閉經泌乳。ACTH型垂體瘤可以起滿月臉、水牛背、高血壓等。生長激素型垂體瘤可以引起指端肥大癥。腫瘤較大者可引起視野缺損等。少部分垂體瘤可以藥物治療,大多需要手術。早期發(fā)現(xiàn)可以微創(chuàng)經鼻子手術,病變較大時,累及結構增多,手術難度增加,可能需要開顱手術,或者多次手術。造成的神經功能障礙難以恢復等。腦轉移瘤:是顱內最常見的腫瘤。成人小腦腫瘤發(fā)病率第一位就是轉移瘤。轉移瘤病理類型同原發(fā)腫瘤的類型,多發(fā)常見,由于血腦屏障的存在,處理上存在困境。一旦顱內轉移需及時處理。處理大多需要多學科協(xié)作。腦腫瘤最好的體檢方式就是顱腦磁共振檢查,建議您下次體檢時加上顱腦磁共振檢查,給您自己的健康多一重保障。2021年10月10日
1080
2
8
-
2021年10月09日
564
0
1
-
2021年10月09日
480
0
0
-
羅忠平主任醫(yī)師 湘南學院附屬醫(yī)院 神經外科 腦動脈瘤不是真正的“腫瘤”,卻被稱為大腦中的“不定時炸彈”。我國腦動脈瘤的發(fā)病率高達7%,且具有每年1-2%的高破裂率。大多數(shù)腦動脈瘤潛伏在體內,不破裂,也無癥狀,而一旦出現(xiàn)破裂,則可導致嚴重出血,后果甚至危及生命。1.什么是腦動脈瘤?腦動脈瘤是指腦動脈管壁的局限性異常擴大,造成動脈壁的瘤狀突出。這種疾病是出血性腦卒中的高危因素,在任何年齡都可能發(fā)病,多好發(fā)于40-60歲的中老年女性。腦動脈瘤破裂導致的早期病死率高達43%,且再次破裂的概率高達60-&0%,存活患者通常也會留存嚴重的后遺癥。2.腦動脈瘤有什么癥狀?腦動脈瘤在破裂前,大多數(shù)患者沒有任何癥狀,有時僅僅在體檢或影像學檢查時被無意中發(fā)現(xiàn)。當腦動脈瘤壓迫神經的情況較為嚴重時,可出現(xiàn)如頭痛伴隨惡心、視力減退、眼瞼下垂、瞳孔擴大、動眼神經麻痹等癥狀。這種時候,往往會在患者就醫(yī)或篩查時被發(fā)現(xiàn)患有腦動脈瘤。3.哪些人群進行腦動脈瘤的篩查?主要有三類人群應該進行腦動脈瘤的篩查:第一類是家族內有顱內動脈瘤或出血病史、或者自身已經發(fā)生過動脈瘤或出血的人群;第二類是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等三高人群,尤其是高血壓患者;第三類是工作壓力大、長期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需要篩查腦血管,如長期吸煙、長期熬夜、酗酒無度和運動量過小的人應該定期篩查腦動脈瘤。4.腦動脈瘤的篩查應該如何做?針對腦動脈瘤的篩查,目前主要分為5種情況:第一,進行頭顱無創(chuàng)血管影響檢查,包括頭顱CTA和頭顱MRA掃描,若這兩個不能確定,我們可以考慮全腦DSA術進行診斷;第二,三維腦血管造影(3D-DSA)是腦血管病診斷的金標準,但DSA一般僅用于最后的診斷和介入治療;第三,對于3毫米以下的腦動脈瘤,需要先進行連續(xù)隨訪評估檢查動脈瘤的生長狀況;第四,對于預期壽命較短的患者,不建議篩查,目前篩查最高年齡是70歲;第五,對于有頭痛和頭暈病史的患者,可以進行腦血管的無創(chuàng)檢查以排查動脈瘤。5.如何治療腦動脈瘤?要及時就診、謹遵醫(yī)囑。在篩查之后,醫(yī)生會根據(jù)患者情況做一個必不可少的腦動脈瘤穩(wěn)定性評估。這個穩(wěn)定性評估主要評估破裂風險和生長風險,包括病變大小、位置和形態(tài)學特征,病灶變化情況、家族史等具體情況。評估之后,醫(yī)生會通過腦脊液檢查、頭部CT、腦血管造影等方式進行進一步的確定和診斷。通常而言,醫(yī)生會根據(jù)患者的年齡、有無破裂出血病史、動脈瘤的位置和尺寸等綜合考慮,對患者采取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或血管內介入治療。藥物治療包括控制血壓的降壓藥、預防動脈瘤出血的抗纖維蛋白溶解劑,以及降低顱內壓的甘露醇。而手術治療主要有動脈瘤夾閉術和動脈瘤栓塞術。這兩種手術在選擇時需要因人而異,需要考慮患者腦動脈瘤的位置、形態(tài)、數(shù)目、大小、與周邊組織血管的關系、患者自身年齡等情況。6.血管內介入治療是怎樣的?腦動脈瘤的血管介入治療是指在患者大腿根部穿刺血管,將很細的管子放到動脈瘤內,利用血管內導管操作技術,在DSA系統(tǒng)的支持之下,對顱內動脈瘤進行栓塞干預,或載瘤動脈的重建和重構,從而使得瘤囊內的血流消失,消除顱內動脈瘤破裂的出血風險。血管介入治療的手術方式包括:單純彈簧圈栓塞、支架輔助彈簧圈和密網支架等。7.開顱手術和血管內介入治療各有什么特點?如何選擇?開顱手術治療的優(yōu)點是可以根治,費用低于血管介入手術。手術費用取決于動脈瘤的形狀、大小和位置,合并并發(fā)癥的情況,以及術后恢復情況。一般費用在10萬至20余萬之間,僅供參考。對于動脈瘤夾閉完全和顱內具有較大血腫的患者,復發(fā)率較低,同時能夠將血腫清除。缺點是創(chuàng)傷較大,并發(fā)癥也較高,對醫(yī)生的醫(yī)術和經驗要求較高。相比之下,血管內介入治療的優(yōu)點是并發(fā)癥較少、費用較高、安全、手術時間短,創(chuàng)傷較小,恢復快,并且同時可以治療不同部位的腦動脈瘤。缺點是復發(fā)率較高,對于需要放置支架輔助栓塞的患者,需要較長時間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針對未破裂的顱內動脈瘤,治療原則是防止瘤體破裂和出血。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開顱夾閉,將顱內動脈瘤的根部進行結扎,讓瘤體失去血供,進而消除破裂的風險;另一種是在顱內動脈瘤瘤體內放置彈簧圈,稱為“栓塞治療”,減少血流對瘤體血管壁的沖擊,降低破裂風險。開顱夾閉可以根治,但開顱手術的風險非常大,需要結合顱內動脈瘤的位置來判斷。彈簧圈療法的費用非常昂貴,而且也不能根治,一旦瘤體越來越大,就需要更多的彈簧圈來降低血流對瘤體的沖擊,當瘤體變得非常薄時,依然需要開顱治療。據(jù)統(tǒng)計開顱手術與介入手術量之比為1:2,具體選擇哪種手術方式需遵循以下原則:后循環(huán)動脈瘤(椎動脈、基底動脈系統(tǒng)動脈瘤)、未破動脈瘤及無分支血管從瘤體發(fā)出、巖骨段、海綿竇段、眼動脈段動脈瘤、70歲以上的老年人,都首選介入手術的治療方法。而血腫較多的動脈瘤,需要多個支架且不能確定完全打開的動脈瘤,存在血栓形成可能和閉塞載瘤動脈可能的動脈瘤,介入難以致密栓塞、復發(fā)率高且導管難以到位的動脈瘤,應該選擇開顱夾閉手術的治療方式。8.手術之后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手術之后要注意清潔消毒,不可沾水和洗澡,一定要注意營養(yǎng)的補充。術后第一天,可以視情況給予患者少量流食;術后第二天起,可以吃半流食,直到患者可以開始正常飲食。對于普通的患者,可以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注意不能暴飲暴食,避免食用膽固醇高的食物,而是要以清淡易消化、高維生素和纖維等食物為主。最重要的是要定期復查,一般而言,每半年需要復查一次。與此同時,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穩(wěn)定健康的情緒,也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專家介紹羅忠平神經外科主任、學科帶頭人、主任醫(yī)師、教授。郴州市抗癌協(xié)會神經腫瘤專業(yè)委員會主委,湖南省神經科學委員會理事,湖南省腦與腦健康委員會常委,湖南省健康宣教委員會委員,湖南省加速康復神經外科委員會委員,郴州市神經外科專業(yè)委員會副主委、郴州市外科專業(yè)委員會、微創(chuàng)外科專業(yè)委員會委員。在腦、椎管腫瘤行顯微手術,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行微血管減壓手術,三叉神經痛行半月神經節(jié)球囊壓迫術,顱內動脈瘤行開顱夾閉及血管內栓塞手術,腦干出血行開顱及穿刺手術等方面經驗豐富。坐診時間:每周星期二上午。2021年08月17日
551
0
0
-
賈文巖副主任醫(yī)師 大同市三醫(yī)院 神經外科 顱內動脈瘤在中國人群中的發(fā)生率高達7%,而在診斷出的未破裂顱內動脈瘤人群中其年破裂率約為1%~2%。這里存在巨大的差異。 顱內動脈瘤,大多數(shù)情況是潛伏在體內,不破裂,無癥狀;但一旦破裂則會導致嚴重的出血,可導致嚴重后果,威脅生命。1/3患者在30天內死亡,1/3患者幸存,但神經功能喪失(殘疾)。 大量的未破裂顱內動脈瘤在人群中隱性存在,如何發(fā)現(xiàn)?如何確定顱內動脈瘤的高危人群,進行篩查? 顱內動脈瘤發(fā)生的危險因素知多少?顱內動脈瘤的發(fā)生有很多危險因素,多個危險因素疊加可導致動脈瘤的發(fā)生率明顯增加。顱內動脈瘤的發(fā)病原因,目前并不完全清楚,但動脈瘤的生成可能與以下幾種因素有關:先天性因素、動脈粥樣硬化、感染和創(chuàng)傷。一般感染和創(chuàng)傷比較明確,有這類病史,如果考慮有動脈瘤的可能應該行相應的檢查確診。 1、人們發(fā)現(xiàn)≥2個家族成員患有顱內動脈瘤(IA)或蛛網膜下腔出血(SAH)的患者; 2、有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史的患者; 3、主動脈縮窄或主動脈瓣畸形患者和原始侏儒癥患者; 4、Ⅳ型Ehlers-Danlos 綜合征以及 MOPD患者; 5、以前接受過未破裂顱內動脈瘤(UIA)治療的人群,再發(fā)動脈瘤較高; 6、以前患過蛛網膜下腔出血(aSAH)的人,發(fā)生動脈瘤風險較高 7、顱內動脈瘤常見于35-60歲人群; 8、高血壓患者的 UIA 患病率大幅增高,同時其生長與破裂風險也較高; 9、吸煙與新生動脈瘤形成之間有一定相關性,吸煙會增高 UIA 形成的風險。 哪類人群需要進行顱內動脈瘤的篩查?1、家有顱內動脈瘤或出血史的,或自己已經發(fā)生過動脈瘤或出血的患者; 2、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等三高人群需要篩查腦血管,尤其是高血壓人群。 3、工作壓力大,長期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需要篩查腦血管。如長期吸煙者、長期熬夜,酗酒,運動過少者應定期篩查。2021年07月28日
1563
1
2
-
2021年07月01日
6408
0
50
腦動脈瘤相關科普號

宣武神內陳飛醫(yī)生的科普號
陳飛 副主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
神經內科
1.4萬粉絲13.2萬閱讀

申浩醫(yī)生的科普號
申浩 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神經內科
235粉絲1872閱讀

徐鋒醫(yī)生的科普號
徐鋒 副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神經外科
1964粉絲1.4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