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04月13日
55
0
0
-
孟欣穎副主任醫(yī)師 青島市市立醫(yī)院 消化科 高級別上皮內瘤變被認為是早期的癌,應該盡快找能做內鏡下粘膜剝離術(即ESD手術)的醫(yī)生就診。就診主要解決2個問題:1.對病變區(qū)域做更細致的內鏡檢查,比如做放大內鏡加NBI電子染色,可以確認病變的范圍和程度,判斷病變能不能在內鏡下切除,這一步我們稱之為內鏡的“精查”。2.經(jīng)內鏡精查確定病變可以在內鏡下切除的話,住院,做好內鏡下切除的準備,盡早微創(chuàng)切除病變。切除方法即上面提到的ESD手術。能做ESD手術的內鏡醫(yī)生可以獨立完成上面兩步,不需要換醫(yī)生。有的醫(yī)生可以做內鏡的精查,但不能做ESD手術。本人屬于此類。我一般會這樣處理遇到的情況:1.如果是我做內鏡時發(fā)現(xiàn)病變,并且使用的內鏡有上述精查功能(不是所有內鏡都有精查功能),本人會經(jīng)過精查確認病變后將患者介紹給我院能做ESD手術的醫(yī)生,或者向患者介紹其他醫(yī)院我所了解的能做ESD手術的醫(yī)生(主要根據(jù)患者就醫(yī)意愿)。2.如果是我做內鏡時發(fā)現(xiàn)病變,但使用的內鏡沒有精查功能;或者是遇到外院或他人檢查發(fā)現(xiàn)病變,來我門診尋求進一步幫助的,我都會直接向患者推薦能做ESD手術的醫(yī)生,爭取后續(xù)檢查、治療一步到位,無需再經(jīng)過我檢查后轉診,避免患者的麻煩。2023年04月08日
396
0
0
-
2023年04月08日
122
0
0
-
劉維新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大一院 消化內科 正常人每天都離不開吃,吃主要靠胃容納食物和消化食物,可見胃的重要性,俗話說“十胃九病”,然而,胃的健康卻常常被我們忽視,快節(jié)奏的生活,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會對胃產(chǎn)生不良影響,容易患萎縮性胃炎,早在1978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就把萎縮性胃炎確定為胃癌的癌前期病變。但得了萎縮性胃炎就-定患癌嗎?多久會發(fā)生胃癌?好好的胃怎么就萎縮了?萎縮性胃炎“縮”的是什么?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種類型。“萎縮”并不是胃整個變小了,而是胃的黏膜層“變薄”了。胃黏膜不但保護著胃組織不被各類危險因素侵害,還可以分泌消化液(胃酸、胃蛋白酶),有利于食物的消化。當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復損害時,就會導致其固有腺體萎縮、減少,部分患者還會伴有腸腺上皮的化生和/或異型增生。▌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表現(xiàn)多數(shù)萎縮性胃炎患者無任何癥狀,有癥狀者主要表現(xiàn)為消化不良,如上腹痛、腹脹、餐后飽脹及早飽感,還可有食欲減退、噯氣、反酸、惡心等,部分患者還會出現(xiàn)消瘦、乏力、健忘、焦慮、抑郁等精神癥狀。慢性萎縮性胃炎都癌變嗎?很多被診斷為萎縮性胃炎的患者會將其與胃癌劃等號,并因此焦慮不安。一般來說,大多數(shù)胃癌的發(fā)展遵循如下規(guī)律: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癌由慢性萎縮性胃炎發(fā)展到胃癌,往往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且只有極少數(shù)一部分可能發(fā)展為胃癌(約為1%)。只有中重度萎縮性胃炎且伴有中重度腸化生或異型增生者,發(fā)生胃癌的風險大大增加。盡管得了萎縮性胃炎并不一定會導致胃癌,但是如果慢性萎縮性胃炎不及時醫(yī)治的話,很有可能會發(fā)展成胃潰瘍,甚至還會發(fā)生消化道出血,所以一旦發(fā)現(xiàn)胃炎要及時治療和養(yǎng)護。此外,相較于中老年人,年輕人患慢性萎縮性胃炎后,病程更長、更容易造成腸上皮化生或異型增生,大大增加了患胃癌的幾率。如今很多年輕人對胃衰老沒有意識,導致胃癌患病率增加。多久復查一下次胃鏡?據(jù)患者不同的病情,給予不同的隨訪建議:萎縮性胃炎不伴腸化生和異型增生者,可每1~2年做一次胃鏡和病理隨訪;中重度萎縮或伴腸化生者,每6~12個月復查胃鏡一次;輕中度異型增生者,每6個月復查胃鏡一次;重度異型增生者確診后,需立即進行手術或內鏡下治療,切除病灶。沒有癥狀也需要復查胃鏡嗎?有些患者盡管沒有癥狀,并不表病情沒有進展,應遵循上述原則定期復查。2023年03月03日
234
0
0
-
孫英男主任醫(yī)師 湖南省腫瘤醫(yī)院 內鏡診療中心 萎縮性胃炎有上腹部隱痛、脹滿、噯氣、食欲不振或消瘦、貧血等癌前病變。胃鏡下表現(xiàn)黏膜紅白相間,以白色為主,皺襞變平或消失,部分黏膜血管顯露,可有黏膜顆?;蚪Y節(jié)狀等。通過活檢確診,活檢若發(fā)現(xiàn)腸化生就代表有萎縮性胃炎。活檢時最好于胃竇、胃體和胃角各取1塊組織。胃黏膜萎縮的程度越重和范圍越大與發(fā)生胃癌的機會也越大。萎縮性胃炎無直接藥物預防癌變,通過及時根除幽門螺桿菌(Hp)與內鏡下切除高危癌前病變預防癌變。根除Hp可部分逆轉胃黏膜萎縮,根除Hp有助于阻止胃黏膜低級別上皮內瘤變進展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或胃癌。萎縮性胃炎復查胃鏡個體化評估,全胃重度慢性萎縮性胃炎,每0.5~1年復查高清內鏡;輕中度、局限于胃竇的慢性萎縮性胃炎建議每1-3年復查胃鏡。2023年02月26日
576
0
1
-
陳翔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南院) 消化科 (來源于網(wǎng)絡優(yōu)質文章)很多人在體檢時會發(fā)現(xiàn)有胃功能一項檢查,包括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很多病友聽說這是癌癥相關的檢查,所以一旦出現(xiàn)指標異常就非常緊張,今天就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兩種檢查。胃功能三項包括:血清胃泌素、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II。胃功能三項屬于無創(chuàng)性檢查,在對慢性胃病變進行胃鏡檢查前,可以將胃功能三項檢驗當成首選篩查方式。該檢查方式操作簡單方便,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有助于判斷萎縮是否存在,及存在的部位和程度。胃功能三項胃蛋白酶原(PG)胃蛋白酶原(PG)是胃的一種細胞分泌的與消化有關的物質,包括兩種同工酶,分別為PGI和PGII。主要是由粘液細胞、胃體以及胃底的主細胞所分泌。大部分胃蛋白酶原進入胃腔轉化為胃蛋白酶,從而完成消化功能,僅1%的胃蛋白酶原透過胃黏膜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循環(huán)并穩(wěn)定存在,胃萎縮時會改變胃蛋白酶原的分泌。因此,血清中PGI和PGII水平可以作為胃粘膜萎縮的可靠指標。萎縮性胃炎時因為分泌能力的下降,PG分泌也下降,所以血清PG的下降可提示萎縮性胃炎的進展程度。胃蛋白酶原I(PGI)由胃底腺的主細胞和頸粘液細胞所分泌;PGI主要是反映的是胃酸分泌的腺細胞的功能的指針,所以胃酸分泌比較多的時候,PGI會升高;如果胃酸分泌減少或者是胃黏膜腺體萎縮的時候,PGI就會降低。胃蛋白酶原II(PGII)由胃底腺,賁門腺,幽門腺,十二指腸腺所分泌。PGII是跟胃底的黏膜的病變相關性比較高,所以如果PGII的異常,主要體現(xiàn)胃底的細胞功能下降。PGI和PGII的比值更有臨床意義,它的比值和胃黏膜的萎縮進展呈明顯的相關性。血清胃蛋白酶原的水平可反映胃蛋白酶的分泌及胃黏膜狀態(tài)和功能情況,當胃黏膜發(fā)生病變時,血清中胃蛋白酶原的含量也隨之發(fā)生改變。胃泌素(G-17)胃泌素(G-17)是一種主要由胃竇、十二指腸G細胞分泌的胃腸激素,對調節(jié)消化道功能和維持其結構完整有重要作用。G-17僅由胃竇部G細胞分泌,因此G-17是反應胃黏膜損傷情況的重要指標。如果胃泌素17偏高,可能影響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而導致出現(xiàn)胃腸道的疾病,比如胃炎,胃潰瘍等。胃鏡結合胃粘膜活檢是目前診斷胃癌的金標準,但檢查有侵入性,不適用于普查和篩查。而胃功能三項無創(chuàng)檢測實現(xiàn)胃粘膜“血清學”活檢,對于胃健康狀況作出進一步判斷,可將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萎縮性胃炎、胃癌等高危人群篩查出來。它是一種簡便、快速、重復性好、非介入性、便于動態(tài)檢測的檢查方法作為胃癌篩查手段。臨床應用及解讀臨床應用早期初篩:高風險人群的胃部健康篩查;胃癌篩查。輔助診斷,監(jiān)測:輔助診斷胃食管反流??;動態(tài)監(jiān)測胃粘膜,輔助判斷胃粘膜萎縮程度;輔助判斷消化性潰瘍治愈情況;輔助評價幽門螺桿菌Hp根除治療的療效。預后判斷:輔助判斷消化性潰瘍、胃癌術后復發(fā)情況。解讀一、PG:PGI≤70ng/mL且PGI/PGII≤3:胃粘膜細胞萎縮,建議做胃鏡進一步檢查??赡茉颍阂晕s性胃炎居多,特別注意有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胃癌等的高風險因素。PGI≤70ng/mL且PGI/PGII>3:胃蛋白酶分泌較少,建議定期復查。可能原因:以胃酸分泌少居多,有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等的高風險。PGI>240ng/mL或PGII>20ng/mL:胃粘膜有破損,建議做胃鏡進一步檢查或禁酒、兩周后復查。可能原因:PGII較穩(wěn)定,但胃粘膜受攻擊或受破壞時活動期的PGI會明顯增加。HP感染、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均可致血清PGI、PGII增高。胃潰瘍復發(fā)PGII增高明顯,十二指腸潰瘍復發(fā)PGI、PGII增高明顯。G-17:G-17≤1pmol/L:提示重度的胃竇粘膜萎縮風險或高酸;G-17≥15pmol/L:提示胃體粘膜萎縮或胃竇增生的風險(需排除PPI等藥物影響);G-17在7~15pmol/L:提示非萎縮性胃炎。胃泌素17檢測影響因素:①糖尿病患者定期監(jiān)測G-17,預防糖尿病自主神經(jīng)病變。②服用PPI類藥物后,G-17水平通常顯著升高,若G-17升高不明顯,則存在胃竇萎縮風險。指南/共識正是因為這三個項目的重要作用,被眾多共識等文獻所推薦進行胃部疾病的檢測,內容如下:低血清PGI水平和低PGI/PGII比例可作為鑒別胃癌高危人群的標志物。-----2008年《亞太胃癌預防共識意見》第16條建議有胃潰瘍、胃息肉病史及腹疼、腹瀉、消瘦、柏油便的群體可進行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幽門螺旋桿菌檢測,用于胃癌風險篩查。-----2014年《健康體檢基本項目專家共識》聯(lián)合檢測血清G-17、PGI、PGI/PGII比值及HPylori抗體,以增加評估胃黏膜萎縮范圍及程度的準確性。-----2014年長沙《中國早期胃癌篩查及內鏡診治共識意見》血清胃蛋白酶原PGI、PGII以及胃泌素-17的檢測有助于判斷有無胃黏膜萎縮及其程度。-----2017年《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胃功能三項檢查結合內鏡精查可以提高對胃癌的診斷率。-----2017年《中國早期胃癌篩查指南》血清胃蛋白酶原、血清胃泌素17作為胃癌篩查的依據(jù)。-----2018年國家衛(wèi)健委《關于印發(fā)原發(fā)性肺癌等18個腫瘤診療規(guī)范的通知》建議篩查對象以下符合第1條和2-6中任意一條者,建議作為篩查對象:1、年齡40歲以上,男女不限;2、胃癌高發(fā)地區(qū)人群;3、H.Pylori感染者;4、既往患有胃癌前疾病的人群,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后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5、胃癌患者一級親屬;6、存在胃癌其它高危因素,如高鹽、腌制飲食、吸煙、重度飲酒等)。我個人的意見:由于這三個指標反映的是胃的功能,需要和我們的臨床癥狀和胃鏡結果相互對應。有時候會和我們的臨床表現(xiàn)及胃鏡結果脫節(jié)。我的操作流程如下1.如果這三個指標輕度異常,患者又沒有臨床癥狀的話,可以暫時忽略不計,最多只需要排除幽門螺旋桿菌桿菌感染即可,如果患者有焦慮和擔心,可以考慮給予胃鏡檢查。2.如果這些指標正常,但是有胃病相關癥狀;或者這三個指標明顯異常,但是沒有胃病相關癥狀,都建議胃鏡檢查。其實胃鏡檢查才是根本,才是金標準。2023年01月14日
5118
0
8
-
2023年01月13日
71
0
2
-
姚健鳳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yī)院 消化內科 那么我們那個就是,嗯,長化生的這樣的一個情況呢,我們還是,嗯,要那個就是不要過于的擔憂,那么對于長化生呢,我們往往知道那個是,呃,在那個粘膜腺體萎縮的基礎上呢,是發(fā)展來的,那么腸化身它也有輕度,呃,程度不一樣,那么在那個他進展的過程當中,確實有部分患者的他的那個,嗯,上皮細胞可能出現(xiàn)那個形態(tài)上的異常,那么可能會出現(xiàn)輕度異型增生,那么即使是出現(xiàn)輕度異型增生,我們也是在那個隨訪,呃,我們可以隨訪,那么異型增生到那個惡型腫瘤的話,它也是有很長一段路要去走,那么這時候無論是腸化萎縮還是異型增生,我們需要去,嗯,搞清那個它的幽門螺桿菌,你的幽門螺桿菌是不是,呃,陽性,我們需要做那個幽門螺桿菌根除的好嗎?2022年12月23日
221
0
3
-
葛文松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新華醫(yī)院 消化內科 嗯,還有一個病人問,他是病理是萎縮啊,萎縮腸化,那么腸化有輕度有腸化病理當中一一定伴有輕度性癥啊,它這個這個病理的概念,那么這個呢,就是說我們說一般的胃炎之中,淺表性的非萎色性胃炎到萎縮性胃炎,到腸化再到不底性增生啊,它是一個一般來講都是一個一個連續(xù)性的一個就做不同的階段啊,那么一般來講,嗯,就嗯常不典性增生是在腸化基礎上發(fā)生的啊,但是腸化在早期家上它不一定合并不典性增生啊,所以呢,這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并不是是你有強化了一定有不定性增生啊,那么有些病人可能強化了,他可能用期藥物或者什么,他可能很長時間或者,嗯,永遠他也不發(fā)生不停性增生啊,但也有一些病人可能?;矔喜⒉煌P陨?,那說明他常化的時間可能比較的久了啊,在。 長化的基礎上發(fā)生了不停的這些啊。 那么還有人在問?2022年12月20日
82
0
0
-
2022年12月17日
67
0
0
相關科普號

閆炎醫(yī)生的科普號
閆炎 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
內鏡中心
535粉絲4467閱讀

藺蓉醫(yī)生的科普號
藺蓉 主任醫(yī)師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
消化內科
381粉絲9451閱讀

朱甲明醫(yī)生的科普號
朱甲明 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胃腸腫瘤外科
1054粉絲5297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