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偉主任醫(yī)師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神經外科 帕金森與老年癡呆從癥狀上分析有些相似性,那么帕金森與老年癡呆有何區(qū)別?想必這是大家都十分關心和在意的問題,所以針對大家的疑問今天就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一、帕金森與老年癡呆的病因不同帕金森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大腦中的黑質退化。黑質可分泌多巴胺,當黑質退化后,分泌的多巴胺數(shù)目就不夠了。如果多巴胺的數(shù)目低于正常量的50%時,帕金森(震顫麻痹)的癥狀就會開始出現(xiàn)了。導致老年癡呆(阿爾茨海默病)癥的患病部位也是在大腦中,但卻是在大腦的聶葉。如果聶葉出現(xiàn)萎縮,就會出現(xiàn)老年癡呆(阿爾茨海默病)的癥狀。二、分清帕金森與老年癡呆癥狀的區(qū)別帕金森患者手腳顫抖、僵硬、行動遲緩等軀體方面癥狀較明顯,記憶力一般是不會受什么影響的,但有思維和行動遲緩,例如算數(shù)較慢,起身開門的動作反應較慢、協(xié)調性也比較差。另外,帕金森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抑郁及焦慮等心理癥狀,有60%以上的帕金森(震顫麻痹)患者有抑郁的癥狀,不愛與別人接觸、交往。老年癡呆患者多數(shù)時間喜歡靜靜地呆著,不愿意動;沒有明顯的軀體癥狀;有明顯的記憶力減退,特別是對近期事情的記憶,總愛忘事,不過年青時的事情卻可能會記得很清楚;性格忽然改變,如:變得愛計較,情緒容易激動,容易傷心;不愿意在一個地方呆著,但經常不記得路,容易走丟。三、從治療效果看帕金森與老年癡呆帕金森(震顫麻痹)病目前,帕金森(震顫麻痹)病可經過藥物、手術治療。在藥物方面,左旋多巴制劑是主要治療藥物,可有效緩解癥狀。在手術方面,腦起搏器手術可緩解帕金森病(震顫麻痹,僵硬)。不同的帕金森患者根據(jù)自己的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老年癡呆(阿爾茨海默病)癥治療藥物雖很多,但沒有特效藥,也沒有手術治療的方法。2013年06月14日
17183
0
0
-
張蕓副主任醫(yī)師 綿陽市中心醫(yī)院 神經內科 很久都沒更新了,確實應該好好檢討一下。原因呢,一是最近確實比較忙,從一月份開始當上了我們科傳說中最有“權”的“官兒”——住院總,天天上竄下跳,吃住在醫(yī)院,天天重復著值班-會診-搶救-打雜的循環(huán),生命之托讓我不得不隨時提起十二分精神隨時面對和處理所有能想象到和從未想象過的各種事件,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二是確實有點懶,稍微得空有點時間都不得不虔誠地貢獻給睡神了。正好,馬上世界帕金森病日到了,兼職科室秘書的我奉命整理了一些關于帕金森病的宣傳資料,一同發(fā)上來,有興趣的朋友一起學習學習,科普一下。感謝捧場。世界帕金森病日宣傳資料歐洲帕金森病聯(lián)合會從1997年開始,將每年的4月11日定為“世界帕金森日”,以此紀念最早描述這種疾病的英國內科醫(y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贊助并全力支持了世界帕金森病日及歐洲聯(lián)合會綱領。這一活動的宗旨在于,促使帕金森病患者、他們的家人、專業(yè)醫(yī)療人員共同努力,不僅讓帕金森病家喻戶曉,而且要提高公眾的關注程度。世界各國紛紛在紀念日這一天舉辦了相應的慶祝活動。全球400萬患者中有170萬人在中國,帕金森已成中老年人“第三殺手”。帕金森患者趨于年輕化,“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占據(jù)總人數(shù)的10%。該病與年齡老化、遺傳、環(huán)境毒素(工農業(yè)污染、污染、手機、電腦輻射可能致?。┑慕佑|等綜合因素有關。20%患者因環(huán)境污染或受化學毒素侵蝕“中招”。患帕金森的青少年往往有帕金森家族遺傳背景。最近一項流行病學研究證實,知識分子患帕金森病的比例的確比其他人群要高。很多人提起帕金森病就會想到手抖,確實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都會手抖,但也有不少例外。帕金森病早期識別很重要,手抖不是帕金森病的唯一癥狀,手腳遲緩、動作慢才是帕金森病人的“通病”。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帕金森病的前世今生。帕金森?。≒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變性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多在60歲以后發(fā)病。其病變部位在人腦的一個叫中腦的部位。該處有一群神經細胞,叫做黑質神經元,當這些黑質神經元變性死亡至80%以上時,大腦內的神經遞質多巴胺便減少到不能維持調節(jié)神經系統(tǒng)的正常功能,便出現(xiàn)帕金森病的癥狀。帕金森病臨床表現(xiàn)帕金森病的臨床癥狀主要包括運動癥狀和非運動癥狀兩類。其運動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靜止時手、頭或嘴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導致生活不能自理。隨著人們對帕金森病認識的進一步深化,非運動癥狀也越來越多地為人們所認識。非運動癥狀主要包括情緒障礙(抑郁、焦慮多見),部分患者出現(xiàn)輕度認知功能減退、視幻覺等;還有一些患者表現(xiàn)為皮脂腺等腺體分泌亢進、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導致頑固性便秘、直立性低血壓等。帕金森病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臨床癥狀及體征。一般的輔助檢查多無異常改變。帕金森病的治療帕金森病早期推薦采用理療和體育療法等,爭取患者家屬配合和鼓勵患者多主動運動,盡量推遲藥物治療時間。在疾病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工作時就需進行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是目前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療手段。左旋多巴制劑仍是最有效的藥物。手術治療是藥物治療的一種有效補充??祻椭委煛⑿睦碇委熂傲己玫淖o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癥狀。目前應用的治療手段雖然只能改善癥狀,不能阻止病情的進展,也無法治愈疾病,但有效的治療能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一)藥物治療目前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療藥物是左旋多巴,這種藥效果明顯,然而有比較大的遠期副作用。為此,對于65歲前的患者一般首選對癥狀緩解不是很明顯但能保護神經元也能一定程度緩解病程的藥物,而65歲之后的患者可首選左旋多巴。藥物治療需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從小劑量開始,緩慢遞增,盡量用較小劑量取得滿意療效;(2)個體化治療方案;(3)不盲目加藥,不突然停藥,需終生服藥;(4)單藥治療效果不理想應適當聯(lián)合用藥。服用左旋多巴的小訣竅(1)適宜空腹服用。此藥如果與蛋白質共同進食會使藥效大打折扣,因此建議在餐前一小時或餐后一個半小時服用。(2)不建議在服藥期間喝牛奶或進食其他含蛋白質的食物。不少老人家早餐有喝牛奶的習慣,但牛奶含蛋白質也會影響藥效。如您在左旋多巴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以下情況:癥狀波動(包括療效減退、開關現(xiàn)象、凍結現(xiàn)象等三種形式)、運動障礙(又稱異動癥,常表現(xiàn)為類舞蹈-手足徐動癥不自主運動或單調刻板不自主動作等)、精神癥狀等,考慮可能出現(xiàn)左旋多巴副作用,請您及時就診請神經內科??漆t(yī)師為您調整左旋多巴用量。其他帕金森病常用藥物還有抗膽堿能藥物(安坦、開馬君等)、金剛烷胺、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溴隱亭、培高利特、泰舒達緩釋片等)、單胺氧化酶B抑制劑、兒茶酚-氧位-甲基轉移酶抑制劑等,需??漆t(yī)師為您個性化選藥使用。(二)外科治療當藥物治療失敗、不能耐受或出現(xiàn)異動癥的患者,年齡較輕,癥狀以震顫、強直為主且偏于一側者,可考慮采用手術治療。術后仍需用藥物治療。目前采用最多的手術方式是深部腦刺激療法(DBS),也稱腦起搏器治療、微創(chuàng)分離型腦起搏器植入術。該療法是將高頻微電極刺激裝置植入帕金森患者手術靶點,高頻電刺激產生的電壓和頻率高于病變神經元產生的電壓和頻率,從而起到抑制作用。其優(yōu)點是定位準確,損傷范圍小,并發(fā)癥少,安全性高和療效持久等,但其費用昂貴,美國FDA已批準臨床應用DBS治療帕金森病。(三)康復治療帕金森病患者很多合并有語言、運動功能障礙,常出現(xiàn)抑郁焦慮等情緒障礙,因此,在家人的關懷和鼓勵下對患者進行語言、進食、行走等各種日常生活的訓練和指導,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十分重要??筛鶕?jù)患者的各項功能狀況,選擇若干項患者喜好的運動訓練的內容進行,但需注意運動量由小到大,循序漸進,避免勞累,并充分利用患者自身具有的良好的視、聽能力來幫助運動的能力,還要鼓勵患者積極主動地參與治療性運動訓練。疾病晚期臥床患者應加強護理,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下面介紹幾種簡便易行的康復訓練方法,以供患者和患者家屬自學和訓練:(1)放松和呼吸訓練:閉上眼睛,開始深而緩慢地呼吸。腹部在吸氣時鼓起,并想象氣向上到達了頭頂,在呼氣時腹部放松,并想象氣從頭頂順流而下,經過背部到達腳底,放松全身肌肉。如此反復練習5-15分鐘。(2)面部動作訓練:可對著鏡子做皺眉、用力睜閉眼、鼓腮、露齒、吹哨、微笑、大笑、露齒笑、撅嘴等動作。(3)頭頸部訓練:頭部上下運動、左右轉動、側轉、左右擺動等。(4)軀干訓練:有節(jié)奏的側彎運動、轉體運動、仰臥起坐、俯臥撐及燕式平衡等訓練,可控制軀干腹背肌力量與協(xié)調。(5)上肢及肩部訓練: 聳肩、臂上舉、后伸等牽伸的鍛煉,也可利用社區(qū)內吊環(huán)等器械加強肩關節(jié)的活動度和靈活性。(6)手部訓練:利用家庭已有的各種器械或物品,如毛巾卷、黃豆等,可反復進行握拳伸直、手指對捏及分指訓練等。(7)下肢訓練:可在臥位進行髖、膝關節(jié)牽伸練習;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也可利用社區(qū)資源中較常見的單杠進行壓腿等牽伸的訓練。(8)步態(tài)及平衡訓練:站立位下,雙下肢前后邁步訓練、軀干重心控制訓練、原地踏步、跨越障礙甚至走“一”字步的訓練等。(9)語言障礙訓練:前面所提及的面部訓練動作,再加上伸舌、饒舌等運動,可改善因面舌肌僵硬導致的說話困難,大聲朗讀及唱歌等也有利于改善此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帕金森病患者還應注意:(1)睡硬板床以減輕肌肉攣縮,保持肌肉的生理張性;(2)規(guī)律進食,進食時間和量都要規(guī)律固定,并在飲食內容上做到低蛋白、高維生素、粗纖維等有營養(yǎng)又易于消化的食物;(3)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4)保持身體正確的坐姿、站姿,糾正不良姿勢。帕金森病的預后帕金森病是慢性進展性疾病,目前尚無根治方法?;颊叩念A期壽命與普通人群無顯著差異。如何預防帕金森病?預防帕金森病,從年輕的時候就應該可以預防起?,F(xiàn)在的老年人,也可通過既能動手又能動腦的活動進行預防。(1)運動方面,老年人可多做打太極拳、氣功、彈鋼琴、散步、打麻將等慢運動,每日一至兩次,適可而止。此外,聽聽音樂、背背單詞、背下唐詩宋詞,也能讓老人多動動腦筋。切忌長期在家窩著看電視之類的。(2)飲食方面,要以清談為主,搭配綠色飲食。女性要多喝、吃豆制品,如豆?jié){、豆奶等,少吃高脂肪的食物。(3)生活一定要有規(guī)律,正常作息,一定要保證充足合理的睡眠。此外,還能適當進行一些中藥、針灸預防。2013年03月24日
6858
0
1
-
劉志醫(yī)師 吉林市中心醫(yī)院 神經內科 帕金森?。≒arkinson's disease)又稱"震顫麻痹",最早系統(tǒng)描述該病的是英國的內科醫(yī)生詹姆·帕金森,多在50歲以后發(fā)病。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中第四位最常見的神經變性疾病,在≥65歲人群中,1%患有此??;在>40歲人群中則為0.4%。本病也可在兒童期或青春期發(fā)病。隨著中國老齡人數(shù)的增加,目前帕金森病病人已經高達200萬左右,占老年人口的1%左右,也就是說100個老年人中就有1個是帕金森病人。預計每年新增病患10萬人。由于帕金森病會影響患者的運動能力,隨著疾病的緩慢進展,絕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將最終被禁錮于家中、病榻上,為家庭和社會增添了沉重的負擔。對帕金森病患者而言,運動功能的減退和非運動癥狀都會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帕金森病患者的照料者同樣存在著生活質量下降的情況。這一點在帕金森病治療中經常被忽視。照料者生活方式的改變造成其身心疲憊、精神焦慮和抑郁。照料者生活質量的下降,也進一步加重了帕金森病治療的經濟負擔。帕金森病還對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因此,積極地治療和有效地控制帕金森病,尤其是減慢疾病進展及藥物的發(fā)展,都會降低帕金森疾病的直接和間接醫(yī)療服務費用。迄今為止,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清楚。目前的研究傾向于與年齡老化、遺傳易感性和環(huán)境毒素的接觸等綜合因素有關。腦內黑質紋狀體內多巴胺神經元的減少與疾病的發(fā)生有密切關系。其病因可歸納為:一、年齡老化:帕金森患者主要見于50歲以上的中老年中,并呈現(xiàn)出年齡越大發(fā)病率越高的趨勢。二、環(huán)境因素: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區(qū)差異,所以人們懷疑環(huán)境中可能存在一些有毒的物質,損傷了大腦的多巴胺神經元。三、家族遺傳性:醫(yī)學家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fā)現(xiàn),帕金森病似乎有家族聚集的傾向,有家族性發(fā)病的帕金森病患者家族,其親屬的發(fā)病率較正常人群高一些。四、遺傳易感性:盡管帕金森病的發(fā)生與老化和環(huán)境毒素有關,但是并非所有老年人或暴露于同一環(huán)境的人都會出現(xiàn)帕金森病。雖然帕金森病患者也有家族集聚現(xiàn)象,但是大部分患者都是散發(fā)性患者,迄今為止,沒有在散發(fā)的帕金森病患者中找到明確的致病基因。50%~80%的病例起病隱襲,首發(fā)癥狀通常是一側手部的4~8Hz的靜止性"捻丸樣"震顫。這種震顫在肢體靜止時最為顯著,在肢體執(zhí)行活動時減弱,在睡眠中消失;情緒緊張或疲勞能使震顫加重,通常震顫在雙手,雙臂與雙腿最為嚴重,癥狀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也是手部最早,腿部最遲,下頜、舌頭、前額與眼瞼也能出現(xiàn)震顫。少數(shù)老年患者可無震顫。除震顫外,比較常見的癥狀有肌強直、運動遲緩及姿勢步態(tài)異常。肌強直早期多從單側肢體開始,患者感覺關節(jié)僵硬及肌肉發(fā)緊。影響到面肌時,會出現(xiàn)表情呆板的“面具臉”;影響到軀干、四肢及髖膝關節(jié)呈特殊的屈曲姿勢。運動遲緩表現(xiàn)在早期患者上肢的精細動作變慢,如系鞋帶、扣紐扣等動作比以前緩慢許多,甚至無法順利完成。寫字也逐漸變得困難,筆跡彎曲,越寫越小,稱為“小寫癥”。另外,由于四肢、軀干、頸部肌肉強直使患者站立時呈現(xiàn)特殊屈曲的姿勢,頭前傾,軀干腹屈,肘關節(jié)屈曲,腕關節(jié)伸直,前部內收,髖和膝關節(jié)略彎曲。行走時起步困難,一旦開步,身體前傾,步伐小而越走越快,不能及時停步,即“慌張步態(tài)”。行進中,患側上肢的協(xié)同擺動減少以至消失;轉身困難,以致要用連續(xù)數(shù)個小碎步才可。目前尚無能夠阻止或逆轉帕金森病神經變性病理生理過程的治療方法,因此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療目標是減輕癥狀,延緩進程,提高生活質量。應根據(jù)患者的個體情況,如年齡、病情的嚴重程度及對藥物的反應等因素選擇不同治療方案。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療以藥物為主, 隨著多種新型抗帕金森藥物的臨床應用,左旋多巴已不是唯一的治療用藥,補充療法能夠減輕帕金森病患者的運動癥狀,然而這類藥物使用3-5年后,本身的一些局限性就會出現(xiàn),會給患者帶來運動并發(fā)癥,表現(xiàn)為“劑末現(xiàn)象”、“開關現(xiàn)象”、異動癥等。同時,左旋多巴治療也會產生神經精神癥狀,其表現(xiàn)形式多樣,如抑郁、焦慮、幻覺、欣快、精神錯亂、輕度躁狂等。因此,帕金森病患者應避免盲目用藥,應到??凭驮\,接受科學及有效地早期治療,延緩疾病進程及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療及降低醫(yī)療費用。2013年02月22日
1753
1
1
-
楊治權主任醫(yī)師 湘雅醫(yī)院 神經外科 帕金森病是什么樣的一種病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是常見的神經系統(tǒng)疾病之一。它是因為1817年英國詹姆斯帕金森醫(yī)生首先發(fā)表一篇記錄此病的醫(yī)學論文而得名。帕金森病是由于腦內被稱為“黑質”的部位出現(xiàn)急劇功能退化,不能產生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使得腦部指揮肌肉活動的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大大阻礙了患者的活動能力。“死掉的”黑質細胞一旦超過50%-80%時,腦內其它參與運動控制的區(qū)域,再也無法合力運作,此時患者的運動將變得凌亂而無法控制。根據(jù)國內權威機構統(tǒng)計,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的帕金森病發(fā)病率為1.7%,據(jù)此推算,目前國內帕金森病患者已經超過200萬名,雖然帕金森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但亦有在30歲--40歲左右發(fā)病的患者。因此,隨著人口老齡化及越來越多年輕的病人,帕金森病患者的數(shù)量會越來越多。帕金森病的病因大多數(shù)帕金森病是原發(fā)性的,與基因遺傳及環(huán)境有一定的關系,但并不會傳染。有些患者的帕金森病癥狀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腦炎顱腦損傷腦部鈣化腦血管疾病一氧化碳/其他重金屬中毒,例如:錳某些精神科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帕金森病是否為老年癡呆癥?帕金森病主要影響患者身體的活動能力,但大部分患者的思想、智力均正常,思維清晰;而老年癡呆癥患者則會日益健忘,智力退化,甚至出現(xiàn)性格改變。然而,也有部分帕金森病患者會在患病后期出現(xiàn)老年癡呆癥的癥狀。帕金森病是否會遺傳?目前的研究顯示,5~10%的帕金森有遺傳傾向,已發(fā)現(xiàn)有數(shù)種基因可引起年輕人出現(xiàn)帕金森病,但是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不存在基因突變。有些研究顯示,帕金森病患者具有遺傳易感性。帕金森病的主要癥狀帕金森病的癥狀隨著病情加重,在不同階段會出現(xiàn)不同癥狀;不同患者也可能有不同的外在表現(xiàn),不能一概而論;一般而言,病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加重。初期癥狀震顫:患者手腳持續(xù)地出現(xiàn)不受控制的震顫,尤其在靜止時最為明顯。震顫多由一邊的手或腳開始,然后慢慢擴展到同一邊身體。僵硬:手、腳肌肉變得僵硬,患者在伸直或彎曲手、腳時,會發(fā)覺該部位出現(xiàn)較大的阻力,動作好像轉動齒輪般困難。這種僵硬會導致肌肉酸痛或者身體無法伸直。動作遲緩:這些癥狀包括一系列現(xiàn)象:書寫困難,字體愈寫愈小長時間呆坐而不變動坐姿起步、停步時均有困難臉部缺乏表情中期癥狀癥狀由身體一邊發(fā)展至兩側。藥物療效出現(xiàn)“開關”現(xiàn)象(在兩次服藥的期間,因藥物未能產生效果而失去活動能力,像關上電源一樣)。走路及姿勢收到影響,例如:步行時,腳步不能提起,行走拖地。失去平衡,容易跌倒。步行時雙手缺乏擺動,因此,患者習慣在起步后,即以急促碎步向前沖,以保持重心。轉身體的速度變慢,但病人仍可保持自我照顧的能力。晚期癥狀病情進一步惡化,走路明顯地受到影響,甚至完全失去行動能力病人失去自我照顧的能力說話困難吞咽困難身體出現(xiàn)一些“不自主的動作”即“異動癥”四肢關節(jié)扭曲變形其他癥狀除了主要的癥狀外,帕金森病患者也會有一些其他的癥狀,包括:語言障礙:患者語言能力受影響而出現(xiàn)聲音太低、速度太快、發(fā)音困難等問題吞咽困難:吃飯下咽困難,流口水、飲水時容易嗆咳等皮膚油脂分泌過多,如油脂面關節(jié)腫脹體重下降嚴重便秘小便失禁性能力受損經常打瞌睡抽筋及肌肉疼痛情緒抑郁晚間睡眠時經常驚醒帕金森病病情的分期目前臨床上常使用Hoehn&Yahr評分方法來評估帕金森病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0期:無癥狀1期:單側疾病1.5期:單側,同時有軀干受累2期:雙側疾病,無平衡障礙2.5期:輕微雙側疾病,后拉實驗可恢復3期:輕~中度雙側疾病,某種姿勢不穩(wěn),可獨立生活4期:嚴重殘疾,仍可獨立行走或站立5期:無幫助時只能坐輪椅或臥床帕金森病的治療目前仍沒有根治帕金森病的方法,但通過采取內科藥物、外科手術及其他輔助康復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方法,可以大大減緩癥狀,讓患者能夠獨立生活,且保持較好的生活質量。同時,在帕金森病治療中應注意個體化的差異。藥物治療帕金森病的癥狀主要是因部分神經細胞退化、缺乏多巴胺所引起。目前所有抗帕金森病的藥物都只是緩解這些癥狀,還沒有什么治療方法可以有效地減慢退化或再生這些退化的神經細胞。早期的帕金森病患者只有輕微的癥狀,若癥狀不影響日常工作、生活,患者不一定需要服用藥物來提升活動能力,或只適用劑量較少的藥物便已足夠。對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來說,當癥狀逐漸惡化時,他們往往都需要使用藥效較強的左旋多巴(L-dopa)類藥物。左旋多巴是目前治療帕金森病最有效的藥物,在剛開始服用時,很多患者往往有惡心、嘔吐等胃腸道不適癥狀,這是可以通過改變藥物劑量或者改變服藥習慣的辦法加以解決。許多患者在服用一段時間后,會出現(xiàn)藥物療效逐漸下降、服藥量增加的狀況;也有部分患者出現(xiàn)“不自主動作”(身體出現(xiàn)一些無法自我控制的動作)和“開關”的周期性藥效變動(即藥物的效力未能維持到下次服藥的時間,讓患者有一段時間失去活動能力,像關上電源一樣)這兩種副作用。這些副作用對晚期帕金森病患者造成極大困擾。相反,多巴胺能受體激動劑類藥物產生這些問題的機會相對較少,但對某些患者未必能夠得到理想的療效。對于比較年輕的患者,醫(yī)師通常會先選用多巴胺能受體激動劑,希望可以減少或延遲使用左旋多巴,來避免產生“不自主動作”和“開關”的藥效變動。當出現(xiàn)了“開關”的藥效變動或“不自主動作”這些副作用時,就要調整左旋多巴的劑量,改用其他藥物來減少這些副作用。其中,可以嘗試服用長效左旋多巴的制劑,或同時服用B型單胺氧化酶制劑,兒茶酚-氧位-甲基轉移酶抑制劑,如“珂丹”等類藥物,都可以增強血液中左旋多巴濃度的穩(wěn)定性,減少藥效失效的時間。一些患者可能出現(xiàn)不可預測的藥力失效或藥效完全不出現(xiàn)的情形,當這情形發(fā)生時,有些快速顯效的藥物就特別有用。治療帕金森病藥物的副作用大部分的藥物可能出現(xiàn)以下的副作用,暈眩、惡心、嘔吐、幻覺、失眠或有睡意,有些副作用在身體適應后會慢慢減少。但有時嚴重的副作用會迫使患者減少或停止服藥一段時間。而左旋多巴類藥物的兩種特有副作用(不自主動作和開關的藥效變動)通常在出現(xiàn)后便很難消除,出現(xiàn)上述情況時,患者必須和醫(yī)師商量,選擇最合適的藥物組合和劑量,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療效果。服用帕金森病藥物的注意事項:1、早起帕金森病的患者可選擇飯后服藥來減少惡心感。但當出現(xiàn)“開關”的藥效變動時,最好在進食前30~60分鐘或進食后1~2個小時服用藥,以降低食物對藥物吸收的影響。2、在服用新藥物或提高劑量的前幾周內,因未能清楚地了解身體的反應,要避免駕駛或進行其他需要高度集中精神和活動能力的工作。3、除非有醫(yī)師指示,否則不要隨便停藥。因為這樣可能會使癥狀突然間惡化,引發(fā)危險的并發(fā)癥。4、對于晚期的帕金森病患者,當開始出現(xiàn)“不自主動作”和“開關”的藥效變動時,就要每天清楚地記錄藥后活動能力的轉變,讓醫(yī)師了解患者出現(xiàn)的各種癥狀和藥物的關系,以便更準確地調整藥物劑量或種類。帕金森病的手術治療損毀術損毀術的方式是采用立體定位手術,將腦內部分神經細胞予以燒灼破壞,這對半身性震顫及僵硬的患者有一定的療效,其優(yōu)點是費用不高。但療效只能維持一段時間。這種治療是一種破壞性、不可逆的治療,因手術的風險較大、手術并發(fā)癥較多,且只能毀損一側,目前應用已越來越少。但對于經濟困難而癥狀嚴重的病人,仍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辦法。腦起搏器治療(腦深部電刺激治療)近年來,腦起搏器治療是手術治療帕金森病的新突破。它是應用微創(chuàng)神經外科手術,把電極植入預定的腦內目標區(qū)域,再通過連接導線連接到神經刺激器。該神經刺激器一般是植入胸部皮膚之下,其大小和心臟起搏器相似。這種技術在歐美各國已相當成熟,許多研究報告也證明其療效顯著,手術后許多患者的服藥量可明顯減少,而且活動能力顯著提高。這種新一代的手術已引入中國,上海、北京、長沙、廣州、西安等地的大醫(yī)院在這方面已經有很多成功的經驗。醫(yī)生是怎樣在患者身上安裝腦起搏器的腦起搏器治療的手術分為刺激電極的植入和神經刺激器的植入兩個步驟。1、刺激電極的植入刺激電極的植入要用立體定向手術來完成。(1)首先在患者的頭上安裝立體定向頭架,患者連同立體定向頭架作磁共振成像檢查,在高分辨磁共振圖像下,確定手術需要的神經核團,如蒼白球或丘腦底核,然后算出手術所需要的頭部三維坐標。完成定位后進入手術時,患者在完全清醒的狀態(tài)下(局部麻醉)接受手術。(2)手術過程是,在頭頂部鉆一個直徑為14毫米的圓孔(雙側手術要鉆兩個孔),通過這個孔插入微電極生理記錄系統(tǒng),目的是驗證手術靶點的準確性。然后插入腦起搏器電極,并做一系列的刺激試驗,觀察刺激所帶來的效果,如震顫、肌張力的改善情況,肢體活動改善情況等,同時觀察刺激是否帶來不良反應,如異常的感覺、肌肉抽動、說話困難、視物模糊等,在這個過程中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配合刺激試驗并體會刺激帶來的細微變化,這對手術療效和避免產生手術并發(fā)癥起到關鍵作用。2、神經刺激器的植入當刺激電極植入后,我們可以立即植入或改天再植入刺激發(fā)生器(1)通常我們術中如果確認有滿意療效、就立即植入神經刺激器,但如果術中不能確定療效,或有些患者需要觀察的癥狀無法在手術臺上實現(xiàn),像步態(tài)、姿勢、翻身困難等,我們就需要讓患者回到病房,連接上臨時刺激器觀察數(shù)天,等確定療效后再植入神經刺激器。(2)神經刺激器的植入一般在全麻下進行,在鎖骨下切開皮膚,將神經刺激器植入皮下,并用連接導線將其與刺激電極在皮下相連接。何時考慮接受腦起搏器治療呢?腦起搏器費用較高,同時需要考慮手術的風險(近年微創(chuàng)腦外科手術發(fā)展成熟,手術的風險已大降低)。另外,有些研究表明,早期接受腦起搏器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疾病的惡化,但是對帕金森病患者某些癥狀幫助不明顯比如認知功能。實踐表明帕金森病患者即使經過最佳藥物調整,依然存在較嚴重的“異動癥”,頻繁出現(xiàn)的“開關”現(xiàn)象等副作用時,就可以考慮通過采取腦起搏器治療來提高活動能力,改善生活質量。細胞移植最新研究的手術時腦細胞移植法,理論上是通過手術移植部分組織至腦部合適區(qū)域,令患者腦部繼續(xù)合成釋放多巴胺,但是此手術仍處于試驗階段,臨床的治療結果既不顯著也不一致;還可能引發(fā)嚴重的不良反應。展望將來左旋多巴和腦深部電刺激治療是治療帕金森病的兩個里程碑,目前在世界各地有很多關于帕金森病治療的研究正在進行中,尤其是在帕金森癥病因的研究上,已發(fā)現(xiàn)有數(shù)種基因與帕金森病有關,讓我們期待著在不久的將來能探索出帕金森病的預防、治療新方法。飲食須知健康的飲食原則帕金森病患者會因為吞咽困難、進食不夠而造成營養(yǎng)不良或骨質疏松,甚至長期便秘而造成大便阻塞,患者應注意以下事項,以確保飲食健康。均衡飲食,食物種類多元化,每日的食物必須包括谷類、水果及蔬菜,肉類及奶類,以確保有足夠的營養(yǎng)素,如蛋白質、碳水化食物、脂肪、維生素及礦物質。攝入足夠的膳食纖維及充足的水份,有助于預防便秘。水果、蔬菜及全麥的食物含豐富的膳食纖維,同時,每天應至少喝8杯以上的水。少吃含高脂肪的食物,特別是含高脂肪及高膽固醇的食物。鈣質的吸收對于預防骨質疏松很重要,而帕金森病患者亦可能因限制奶類食品而導致鈣質吸收不足,因此,每天應補充1000~1500mg的鈣質。若患者因某原因不能飲食均衡而須要維生素或營養(yǎng)補充品時,應征求醫(yī)生或營養(yǎng)師的意見。藥物與食物的配合脂肪及蛋白質會影響抗帕金森病藥物——多巴胺類藥物的吸收,故應避免吃高脂肪及高蛋白質的食物。多巴胺類藥物應在餐前30~60分鐘左右服用,以確保藥物能發(fā)揮最大效用。若患者空腹服用多巴胺類藥物時感到胃部不適,可在服藥時吃幾塊巧克力、果汁或少量餅干。適當?shù)臅裉栍兄谏眢w合成維生素D,并有利于鈣質的吸收,對骨骼有很大的幫助。鐵質是身體制造血紅蛋白的重要元素,有助于將氧氣運送到每個細胞,當患者不能從飲食中攝取足夠的鐵質時,應請教醫(yī)師或營養(yǎng)師吃一些鐵質的營養(yǎng)補充品。營養(yǎng)品應與帕金森病藥物多巴胺類藥物分開服用,以免影響藥物的效果。便秘的預防及處理一個人每周排便少于三次,可初步認定他患有便秘。由于帕金森病影響而導致一定程度的消化系統(tǒng)功能退化,加上患者服用治療帕金森病的藥物,如左旋多巴、多巴胺能受體激動劑等,都會影響消化系統(tǒng)的功能,因而造成便秘。出現(xiàn)便秘,瀉藥固然可以解決問題,但長期服用瀉藥對身體是不利的,并有可能加重便秘。因此,減輕便秘首先要采用非藥物治療法。首先,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養(yǎng)成每天定時大便的習慣。最初可能不習慣,堅持下來是有好處的。每天排便,減少了糞便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也就避免了糞便在腸道內的脫水變硬使排便變得輕松。同時,要改變飲食結構,每天吃足夠的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并喝足夠的水。膳食纖維除了可以幫助預防便秘之外,還可以降低膽固醇,有助于預防多種慢性疾病,并且?guī)椭悄虿』颊呖刂蒲?。水分和膳食纖維共同作用,保持大便通暢。為什么膳食纖維有這么神奇的作用呢?這是因為膳食纖維不能被消化吸收,它在腸道內就像海綿一樣,可以吸收許多水分,然后體積膨脹許多倍,形成體積較大而松軟的糞團,可以促進腸蠕動,容易喚起排便反射,使人產生便意,及時排除大便,防止便秘,緩解痔瘡和肛裂的癥狀。另外,膳食纖維還有抑制膽固醇吸收,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膳食纖維存在于植物食品中,含膳食纖維多的食品有蔬菜、水果、豆類食品等,尤其是有帶有葉子或根莖的蔬菜,如白菜、菠菜、芹菜等。每天至少需要20~25克的膳食纖維,這相當于吃500克蔬菜。飲水和吃膳食纖維一樣重要,膳食纖維如沒有水浸泡,仍然是干硬的,可能會使便秘更糟。所以,每天至少應喝4~8杯水,還可以加上果汁、牛奶或者其他飲料。調節(jié)飲食是治療便秘的首選方法。但是,有時也不奏效。如果您吃了足夠的膳食纖維和水,仍有便秘,可以嘗試一個小小的秘方,即半杯蘋果醬加2大勺熟麥,加入3兩李子果汁,勻放在冰箱內。剛開始時,每天一勺,逐漸增加,直到你覺得效果好時為止。據(jù)介紹,許多人都認為該法有效而且味道不錯,有便秘煩惱的患者不妨一試。手法按摩也可以幫助減輕便秘。具體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雙手自胸腔肋骨下緣從上往下按摩,在向下的過程中用一定的力量下壓腹部,反復多次,每次3次。第二種是用一只手抓住另一只手的手背,以其掌心放在肚臍上,然后按順時針方向,由里向外做環(huán)行按摩,反復多次,每天3次。兩種手法可以交替進行。另外,適當?shù)捏w育運動和戶外活動對減輕便秘是有好處的,如散步、打太極拳等。對于嚴重便秘的患者,如果上述方法都無效,那就應該去看醫(yī)生,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用一些藥物。最簡單而且副作用小的辦法是從肛門塞入潤滑劑,如開塞露,可以軟化干硬的糞便,同時刺激直腸蠕動排便。口服一些通便的藥物有事也是必要的,在這方面,我國的中醫(yī)藥有很多的優(yōu)勢,可以找中醫(yī)辨證施治,吃一些湯藥,或者服用一些潤腸通便的中成藥。最簡單、價廉而且有效的單位中藥就是番瀉葉,就像茶葉一樣泡水喝,效果是很好的。最后要強調的是治療便秘要采用綜合方法,一定要先改變不良習慣、合理安排飲食、飲水充足和堅持適量運動,只有當這些方法效果不好時才能使用瀉藥。帕金森病患者的情緒管理當?shù)弥约夯剂寺约膊r,心理上一定會感到沮喪,焦慮,情緒激動甚至惶恐等,這些反應都是正常的,尤其是患有帕金森的病人,容易出現(xiàn)疲倦,脾氣暴躁,心情不好等癥狀,這是不妨跟你的醫(yī)護人員多聊聊天,他們或多或少會給些幫助,另外、朋友、家人及社會團體也會幫助你、鼓勵你,祝你一臂之力。心情不好時有時你會覺得情緒好像跌落谷底,不能控制自己的身體是很令人沮喪的,同樣,大腦內分泌物的改變也是引起情緒失調的原因之一,心情不好時,不妨試著跟醫(yī)護人員傾訴,另外,憑借藥物及其他方法可能會讓你覺得好一些。不要孤立自己有時你可能覺得和別人相處不來,千萬不要把這一切歸咎于帕金森病。多與朋友和親屬交流,你不會感到孤單,他們也會適時地伸出援手,為你帶來歡笑。保持你的幽默感;而且你也可以參加社會團體活動,多接觸和你一樣的帕金森病人,彼此交換心得,經驗以及學習如何擺脫病魔的陰影。2012年10月16日
9182
4
5
-
2012年09月08日
3346
0
0
-
劉芳主任醫(yī)師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神經內科 概述 17世紀和18世紀醫(yī)學專家發(fā)現(xiàn)了一種病,以肢體震顫為主,伴有軀干前傾及慌張步態(tài)。1817年英國的詹姆斯·帕金森醫(yī)生首次描述了這種疾病,即患者有不隨意震顫動作、肌力減退、行走時軀干前傾、起步后呈奔跑狀態(tài),但感覺和智力正常。由于該病在當時罕見,因此并未引起其他醫(yī)生的關注。直到1918~1924昏睡性腦炎大流行,患者的癥狀體征與帕金森醫(yī)生描述的非常相似,于是把具有相似癥狀體征的一類疾病正式命名為“帕金森病”。對于帕金森病的研究也就此拉開了序幕,但是限于當時的條件,研究進展緩慢,直至近40~50年,特別是近年,帕金森病的研究,無論是發(fā)病機制還是藥物治療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帕金森病的病理基礎:黑質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經元減少達50%以上,導致產生的多巴胺減少,與其拮抗的遞質-乙酰膽堿相對增多,功能亢進。帕金森病的病因:主要與年齡老化、環(huán)境因素、遺傳因素等有關。遺傳因素使患病易感性增加,但只有在環(huán)境因素及年齡老化的共同作用下才導致黑質神經元大量變性導致發(fā)病。 帕金森病的臨床表現(xiàn)一、 運動癥狀:1.震顫:最先出現(xiàn)于肢體遠端,如手指開始→同側下肢→對側上下肢→下頜、口唇、舌、頭部。震顫多呈靜止性(搓藥丸樣),頻率4~6Hz,病情進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現(xiàn)靜止+動作性震顫。情緒激動時加劇、睡眠中消失、強烈的意志努力可暫時抑制。2.強直:肢體的肌張力增高鉛管樣、齒輪樣。肌強直可引起肢體的疼痛,易誤診為“風濕痛、肩周病、腰痛”3.運動障礙(減少):行動遲緩、小寫癥、步態(tài)障礙(慌張步態(tài))、聯(lián)帶動作消失、面具臉、吞咽困難、流涎。二、非運動癥狀:1.自主神經癥狀:尿頻、頑固性便秘、大量出汗、皮脂溢、體位性低血壓(直立性頭暈)。2.精神癥狀:抑郁、幻覺、認知功能障礙、癡呆。3.睡眠障礙:入睡困難、睡眠維持困難、早醒、白天過度嗜睡。帕金森病的診斷采用英國腦庫的診斷標準:運動減少(自主運動的啟動變慢以及重復動作的速度和幅度進行性下降)以及下列之一:①肌僵直; ②4 ~6Hz靜止性震顫; ③姿勢不穩(wěn)(非視覺、前庭、小腦或本體感覺障礙所致的)。帕金森病的治療 一、藥物治療:目前仍以藥物治療為主。疾病早期無需特殊治療,應鼓勵患者多做主動運動。若疾病影響到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能力,則采用藥物治療。(一)保護性治療: 單胺氧化酶B抑制劑司來吉蘭、雷沙吉蘭(有循證醫(yī)學證據(jù)證實對于黑質神經元有保護作用);輔酶Q10及維生素E、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可能有保護作用)。 (二)藥物治療: 可選擇的藥物有:①抗膽堿能藥物:如安坦;②金剛烷胺;③復方左旋多巴:如美多巴、息寧;④多巴胺激動劑:如森福羅(鹽酸普拉克索)、泰舒達(吡貝地爾)等;⑤單胺氧化酶B抑制劑:鹽酸司來吉蘭、雷沙吉蘭等;⑥兒茶酚胺氧位轉移酶(COMT)抑制劑:如恩托卡朋(柯丹)、托卡朋等。二、手術治療:當藥物治療失效、不能耐受或出現(xiàn)異動癥(運動障礙并發(fā)癥)時,可考慮手術治療,但術后仍需要藥物治療,只是劑量有所減少。 手術采用的方法:①蒼白球毀損術;②丘腦毀損術;③腦深部電刺激(DBS)三、康復治療:作為輔助手段對于改善癥狀也起到一定作用。指導患者進行語言、進食、走路及各種日常生活的訓練和指導對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十分主要。 帕金森病的預后帕金森病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目前尚無根治的方法,多數(shù)患者在發(fā)病數(shù)年內尚能繼續(xù)工 作,但也有迅速發(fā)展致殘者。至疾病晚期,由于嚴重肌肉強直、全身肌肉僵硬終至臥床不起。帕金森病本身并不對生命構成威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肺炎、骨折等各種并發(fā)癥。2012年09月05日
2228
0
1
-
蘇全喜主任醫(yī)師 云浮市人民醫(yī)院 神經內科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稱震顫麻痹(Paralysis agitans),由英國醫(yī)師James Parkinson(1817年)首先描述,是一種中老年人常見的神經系統(tǒng)變性疾病,以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大量變性丟失和路易小體(Lewy body)形成為病理特點,以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和姿勢步態(tài)異常等運動障礙為臨床特征。我國北京、西安、上海三地流行病學調查顯示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為1.7%,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男性稍高于女性。估計全國每年新發(fā)患者數(shù)達10萬以上,我國現(xiàn)有帕金森病患者人數(shù)約200萬?!静∫蚺c發(fā)病機制】本病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十分復雜,至今仍未徹底明確,可能與下列因素相關。1.年齡因素 本病主要發(fā)生于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40歲以前很少發(fā)病,65歲以上發(fā)病明顯增多,提示年齡因素可能與發(fā)病有關。相關的研究證實:隨著年齡的增加,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數(shù)目逐漸減少,紋狀體內多巴胺遞質水平逐漸下降,紋狀體的D1及D2受體逐年減少,酪氨酸羥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多巴胺脫羧酶(dopa decarboxylase,DDC)活力亦減低。通常60歲時,按正常老化速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丟失總量不足30%,紋狀體內多巴胺遞質含量減少也不超過50%。而實際上,只有當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數(shù)目減少達50%以上,紋狀體多巴胺含量減少達80%以上時,臨床上才會出現(xiàn)帕金森病的運動障礙癥狀。正常神經系統(tǒng)老化并不會達到這一水平,故年齡增高只是患帕金森病的一個促發(fā)因素。2.環(huán)境因素 1983年,美國舊金山海灣區(qū)醫(yī)師Langston等報道了他們遇到的幾個特殊的病例,患者都是年輕的海洛因成癮者,在應用自行合成的海洛因制劑后出現(xiàn)的神經癥狀與帕金森病極其相似,而且服用左旋多巴后也可以使病情緩解。其中一例因過量吸毒而死亡,剖檢時發(fā)現(xiàn)黑質部位有廣泛的神經元壞死。顯然,致病因子來源于這種自制的海洛因制劑,進一步的研究發(fā)現(xiàn)該海洛因毒品中含有一種副產品,即1-甲基-4-苯基-1,2,3,6-四氫吡啶(MPTP)。隨后,給猴子服用MPTP也可出現(xiàn)與人類帕金森病相似的臨床癥狀和病理學改變,對左旋多巴也有良好的治療反應。研究MPTP的神經毒理發(fā)現(xiàn),本身無毒性的MPTP在腦內膠質細胞中經B型單胺氧化酶(MAO-B)作用轉變?yōu)橛卸拘缘募谆?苯基-吡啶離子(MPP+),后者再經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轉運蛋白攝取后聚集在線粒體內,產生過量的氧自由基,抑制線粒體呼吸鏈復合物I活性,阻斷了NADH氧化磷酸化系統(tǒng),使ATP生成減少,導致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死亡。正是這些吸毒者發(fā)病的不幸事件為尋找帕金森病的病因提供了一個有重要價值的線索。此后,人類開展了大量的有關環(huán)境因素的研究。已發(fā)現(xiàn)環(huán)境中與MPTP分子結構相類似的工業(yè)或農業(yè)毒素,如某些除草劑、殺蟲劑、魚藤酮、異喹啉類化合物等可能與帕金森病的病因有關。現(xiàn)有較多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長期接觸或生活在上述相關環(huán)境者帕金森病發(fā)病率高,而吸煙、飲茶、喝咖啡者發(fā)病率低。3.遺傳因素 1990年Golbe等報道了一個來自意大利南部村莊Contursi的帕金森病大家系,共有4代60多例患者,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其臨床癥狀不是很典型,平均發(fā)病年齡僅為45.6歲,發(fā)病到死亡的時間約為9年。1997年Polymeropoulos等對該家系進行連鎖分析,將致病基因定位在4q21-23。隨后,對這一家系和3個希臘籍的早發(fā)性帕金森病家系又開展深入研究,證實了這個意大利家系和3個希臘家系均與4號染色體α-synuclein基因連鎖,并發(fā)現(xiàn)該基因的一個錯義突變,確認突變的α-synuclein基因即為致病基因。不久Ishikawa等在日本報道了常染色體隱性遺傳青少年型帕金森病(AR-JP),其特點是發(fā)病年齡更早,通常在20歲左右。Matsumine等通過連鎖分析將該病的基因位點定在6q25.2-q27。1998年Kitata利用位置克隆技術確認該病的致病基因是Parkin。這極大地喚起科學家們的興趣,此后陸續(xù)有新的帕金森病連鎖基因的報道。近20年來在對家族性帕金森病相關基因的研究中,已經發(fā)現(xiàn)13個染色體位點以孟德爾遺傳方式與帕金森病連鎖,分別命名為PARKl~PARKl3(表1),其中7個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4個以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方式傳遞,1個X染色體連鎖遺傳,另1個可能與晚發(fā)散發(fā)性帕金森病有關。目前已有10個與家族性帕金森病相關的致病基因被克隆。上述遺傳學研究的成果,牢固地確立于遺傳因素在帕金森病發(fā)病中的重要地位。相信隨著相關研究工作的繼續(xù)深入,還會有更多的新的致病基因被發(fā)現(xiàn),繼續(xù)尋找帕金森病相關基因仍然是了解其發(fā)病機制的重要途徑。帕金森病患者中絕大多數(shù)為散發(fā)病例,國外報道約10%-15%的帕金森病患者有陽性家族史,我國廣東地區(qū)的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xiàn)有8.9%的患者有陽性家族史。家族性帕金森病患者多具有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或隱性遺傳特征,有多代、多個家庭成員發(fā)病,臨床表現(xiàn)與散發(fā)性帕金森病有所不同:如伴有共濟失調、錐體系損害體征、癡呆,以及起病早、病程短等。家族性帕金森病雖少見,卻為研究帕金森病的遺傳因素提供了極好的機會和條件。通過發(fā)現(xiàn)與家族性帕金森病發(fā)病有關的基因,研究這些基因突變導致的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死亡的機制,將有利于了解大多數(shù)散發(fā)性帕金森病患者的發(fā)病原因及采取防治措施。遺傳因素在年輕的(40歲以下)帕金森病患者發(fā)病中可能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在早發(fā)型帕金森病中,PINKl基因突變的發(fā)生率遠低于Parkin基因,而后者也被認為是中國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早發(fā)型帕金森病最常見的突變基因。LRRK2基因突變可能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帕金森病最常見的病因,它同時也是最有可能與散發(fā)性帕金森病發(fā)病相關的基因。HTRA2被報道與晚發(fā)性帕金森病有關,還有報道在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家系中發(fā)現(xiàn)DJ-1和PINKl雙基因雜合突變。表1帕金森病致基因定位與克隆位點 OMM號 染色體定位 遺傳方式 致病基因PARK1 168601 4q21-23 AD α-突觸核蛋白PARK2 600116 6q25.2-27 AR parkinPARK3 602404 2p13 AD 不明PARK4 605543 4p21 AD α-突觸核蛋白PARK5 191342 4p14 AD UCH-L1PARK6 605909 1p35-36 AR PINKIPARK7 606324 1p36 AR DJ-IPARK8 607060 12p11.2-13.1 AD LRRK2PARK9 610513 1p36 AR ATP13A2PARK10 606852 1p32 AD 不明PARK11 607688 2p36-37 AD GIGYF2PARK12 300557 xp21-q25 XL 不明PARK13 610297 2p12 遲發(fā)性 HTRA2注:OMIM:在線人類孟德爾遺傳數(shù)據(jù)庫;AD:常染色體顯性遺傳;AR: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目前認為PARK4就是PARK14.氧化應激 氧化應激一直是帕金森病發(fā)病機制的研究熱點,很多資料顯示患者腦內脂質過氧化物明顯增高,黑質和紋狀體中8-羥-2-脫氧鳥苷酸(DNA氧化損傷的標志物)的含量顯著增加,亞硝?;?、蛋白碳酰基廣泛增強,F(xiàn)e3+和總鐵含量增加,還原型谷胱甘肽的含量減少,已有足夠證據(jù)表明帕金森病時黑質紋狀體中的這些氧化標志物明顯增加,細胞處在氧化應激狀態(tài)。在帕金森病中有許多潛在的因素能夠導致氧化應激,包括線粒體功能失調、游離鐵水平的增加以及抗氧化防御體系中的游離自由基的增加等。正常生理條件下細胞內部和線粒體基質中有完善的抗氧化防御體系,保持活性氧在一個比較低的生理濃度。在病理情況下,活性氧產生過多,將會損傷細胞和線粒體內的幾乎所有物質,引起脂質過氧化、膜流動性降低、蛋白質三級結構改變、損傷DNA,并通過各種途徑釋放細胞色素C誘導細胞凋亡,影響組織和器官正常功能的發(fā)揮。氧化過剩和(或)抗氧化功能不足,細胞處于氧化應激狀態(tài)產生過多的氧自由基,進一步影響線粒體功能,最終造成多巴胺能神經元受損死亡。5.線粒體功能缺陷 應用MPTP和魚藤酮這兩種線粒體呼吸鏈復合物I的抑制劑,均可復制出高度選擇性損傷中腦多巴胺能神經元的帕金森病模型,促使人們思考帕金森病與線粒體功能的關系。研究發(fā)現(xiàn),帕金森病時由于MPTP在腦內的毒性代謝產物MPP+對多巴胺能神經元的毒性作用,抑制線粒體呼吸鏈復合物I活性,阻斷了NADH氧化磷酸化系統(tǒng),使ATP生成減少,影響腦組織的能量供給,嚴重時造成神經細胞的死亡。腦組織不同區(qū)域對缺氧的敏感性不同,黑質紋狀體部位的神經元在缺氧狀態(tài)下易發(fā)生氧化應激反應和自由基增加,導致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丟失。近年來在帕金森病與線粒體的相關研究中,PINKl基因受到普遍重視,它編碼的蛋白就位于線粒體內。這個致病基因的發(fā)現(xiàn)再一次強調了線粒體功能障礙在帕金森病發(fā)病中的重要地位。目前認為,體內與線粒體功能相關的基因突變及基因調控紊亂,異常代謝產生的內源性毒物如NO、強氧化性的自由基、活性離子,以及泛素-蛋白酶體功能失調等,均可影響線粒體呼吸鏈的功能,引發(fā)線粒體功能障礙,導致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死亡。很多研究結果都證實線粒體功能異常在帕金森病發(fā)病機制中起重要的作用。6.泛素-蛋白酶體功能異常 泛素-蛋白酶體系統(tǒng)(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可選擇性降解細胞內的蛋白質,它在多種與細胞周期性增殖及凋亡相關蛋白的降解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已發(fā)現(xiàn)帕金森病患者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胞漿內Lewy小體中有多種蛋白聚集體,如α-突觸核蛋白(α-synuclein)、泛素、蛋白酶體亞單位、泛素羧基水解酶L1(UCH-L1)、Parkin等,這些發(fā)生錯誤折疊的蛋白不易被UPS降解,過多積聚則對細胞產生毒性損害,引起氧化應激增強和線粒體功能損傷。已有研究證明,α-synuclein、Parkin、UCH-L1是與家族性帕金森病相關的致病基因中研究最多的基因,它們的突變和缺失均導致UPS功能障礙。UPS不僅與家族性帕金森病發(fā)病關系密切,也與散發(fā)性帕金森病發(fā)病有關。學者們應用蛋白酶體抑制劑已經構建了能夠模擬帕金森病的細胞模型,在給PC12細胞應用蛋白酶體抑制劑后,細胞內出現(xiàn)了蛋白酶體抑制劑的劑量依賴性凋亡,而存活細胞的胞漿內出現(xiàn)典型的Lewy小體樣包涵體,這些包涵體對泛素和α-synuclein染色均呈陽性,這兩個變化重復了人類帕金森病最顯著的病理特點。在給人的成神經細胞瘤細胞應用小劑量蛋白酶體抑制劑后,發(fā)現(xiàn)蛋白氧化增多,蛋白聚集增加,線粒體平衡被打破。很多研究證明UPS功能異常在帕金森病發(fā)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其中基因突變、蛋白異常聚集與氧化應激、線粒體損傷等可能互為因果關系。綜上所述,帕金森病的發(fā)病絕非單一因素,可能是遺傳易感性、環(huán)境毒素和衰老幾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導致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死亡則與氧化應激、線粒體功能缺陷、蛋白酶體功能異常關系更為密切,也和免疫反應、細胞凋亡、興奮性氨基酸毒性、膠質細胞增生和炎癥反應等多種復雜機制有關?!静±怼看竽X外觀無明顯改變,腦重量一般在正常范圍內。切面上主要的改變是中腦黑質、腦橋的藍斑及迷走神經背核等處脫色,其中尤以黑質最為顯著,外觀顏色變淺甚至完全無色。光鏡下特征性病理改變是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大量變性丟失,殘留的神經元胞漿中有Lewy小體形成。此外,還可見病變區(qū)有膠質細胞增生。黑質神經元變性丟失具有特殊分布區(qū),主要見于致密帶的腹外側部,腹內側部次之,背側部較輕。2005年德國學者Braak提出帕金森病病理改變并非始于黑質,而是先發(fā)于延髓,只是在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丟失嚴重時(4期)才出現(xiàn)帕金森病典型的臨床癥狀。Lewy小體主要見于黑質神經元的胞質內,還可見于藍斑、迷走神經背側運動核、丘腦、下丘腦和無名質等含有色素的神經元的胞體中。HE染色呈圓形,為一種嗜酸性的蛋白包涵體,直徑為8-30微米,中央為一玻璃樣變的核心,該核心可被Masson trichrome染成亮紅色,但Nissl染色則不著色,在神經元胞漿內一般可見一個或數(shù)個大小不一的Lewy小體。這種嗜伊紅包涵體自1912年由德國學者Lewy發(fā)現(xiàn)并詳細描述,至今已近100年,有關Lewy小體內確切的化學成分仍然很不清楚,通過免疫組化技術僅知道主要含有α-突觸核蛋白、神經絲蛋白、泛素等數(shù)種蛋白成分。其中,α-突觸核蛋白又是Lewy小體的最主要成分。新近,我國學者有關Lewy小體的蛋白質組學研究發(fā)現(xiàn)包涵體內有6種新蛋白質存在,其中2種蛋白是國際上從未報道過的,它們的確切功能尚待解密。Lewy小體是帕金森病最顯著的病理標志之一,由于它出現(xiàn)在神經元變性的過程中,其形成機制和病理意義很重要,但至今仍不明確。導致蛋白質的錯誤折疊、聚集、纖維化的結果究竟是毒性作用還是保護機制?目前一些觀點認為,神經元變性初期Lewy小體將這些蛋白隔離包裹起來,可能是對細胞的一種保護作用,但是當過量的毒性蛋白堆積時,則會對細胞造成一系列病理性損害最終導致神經元變性死亡。【生化改變】確認多巴胺是一重要神經遞質,弄清它在腦內的存在和分布,發(fā)現(xiàn)帕金森病時紋狀體內含量明顯減少,并將左旋多巴成功應用于臨床治療等成就都屬于神經病學領域內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人類有關的帕金森病研究經歷過很多曲折與成功,尤其在神經生化方面的輝煌成就,是醫(yī)學發(fā)展史上值得濃墨重彩描繪的一個生動篇章,造就出多位國際大師級杰出人物,這些創(chuàng)造性成就給予人們極大的鼓舞和啟迪。其中瑞典科學家Carlsson于1958年確定兔腦內確實含有多巴胺,而且紋狀體內多巴胺含量占全腦的70%,并提出多巴胺可能是腦內獨立存在的神經遞質。1959年由Carlsson的學生Bertler和Rosengren報道狗腦內多巴胺也主要分布在紋狀體。由Carlsson提出的多巴胺是腦內獨立的神經遞質、并且主要存在于紋狀體內、指出多巴胺與紋狀體功能有關、可能參與運動功能的調節(jié)的重要科學論斷,為后來帕金森病的發(fā)病機制研究和臨床藥物治療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40年后他因在研究并確認多巴胺作為腦內神經遞質方面的這一杰出貢獻獲得2000年度諾貝爾醫(yī)學與生理學獎。1960年奧地利科學家Homykiewicz在6例帕金森病患者腦標本中發(fā)現(xiàn)紋狀體多巴胺含量顯著減少,這一重要結論闡明了帕金森病發(fā)病最關鍵的神經生化機制,成為帕金森病發(fā)病機制的突破性認識,也奠定了左旋多巴替代治療的理論基礎。1961年Homykiewicz把自己珍藏的2g左旋多巴交給奧地利神經病學家Birkmayer,說服他給帕金森病患者試用,并報道一次小劑量左旋多巴靜脈注射即可獲得驚人效果。但是隨后5年的研究結果爭議卻很大,一些著名學者也持懷疑態(tài)度,甚至1965年的一次帕金森病國際會議否定左旋多巴的治療作用。直到1967年美國的Cotzias報道持續(xù)大劑量口服具有更好的療效,Yahr通過雙盲研究也證明確實有效,爭論才得以休止,此后開始大量推廣使用并成功將其推向臨床。以后的兩年,Birkmayer和Cotzias又分別將芐絲肼和卡比多巴與左旋多巴合用治療帕金森病,使左旋多巴用量減少90%,取得療效好、用藥少、副作用明顯減輕的效果。1971年Yahr和Calne又分別通過2項臨床試驗觀察證實其具有更好的抗帕金森病效果。到1975年Sinemet和Madopar兩種左旋多巴復方制劑開始上市,此后,復方左旋多巴逐漸取代了左旋多巴,成為當今治療帕金森病的最有效藥物。發(fā)生在20世紀70年代前后關于帕金森病的左旋多巴替代療法是神經病學治療史上的重大成就,也被認為是神經生物化學與藥理學完美結合的典范。帕金森病最顯著的生物化學特征是腦內多巴胺含量減少。多巴胺含量在基底節(jié)中減少的程度與黑質致密區(qū)多巴胺能神經元丟失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當基底節(jié)中多巴胺含量減少到80%以上時才出現(xiàn)帕金森病的臨床癥狀。黑質致密區(qū)的多巴胺能神經元自血液攝入左旋酪氨酸,經細胞內的酪氨酸羥化酶的作用轉化為左旋多巴,再經脫羧酶的作用轉化為多巴胺。黑質紋狀體儲存和釋放的多巴胺最后被單胺氧化酶和兒茶酚-氧位-甲基轉移酶分解成高香草酸而排出。在細胞損害過程中,主要生化改變?yōu)槔野彼崃u化酶減少,到晚期多巴胺脫羧酶也減少,多巴胺遞質的不足將導致錐體外系功能失調。多巴胺和乙酰膽堿是紋狀體內兩種最重要的神經遞質,功能相互拮抗,維持兩者之間的平衡對于基底節(jié)環(huán)路活動起著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多巴胺含量在基底節(jié)中減少的程度與黑質致密區(qū)多巴胺能神經元喪失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帕金森病時由于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丟失,紋狀體多巴胺含量顯著降低,乙酰膽堿系統(tǒng)功能相對亢進,產生震顫、肌強直、運動減少等臨床癥狀。帕金森病的運動癥狀是由多巴胺神經遞質缺乏引起,應用左旋多巴制劑的替代療法獲顯效可以證實。但是在疾病過程中或晚期還會出現(xiàn)多種非多巴胺能的非運動癥狀,包括抑郁、淡漠、焦慮、幻覺、睡眠障礙、性功能障礙、多汗、流涎、疼痛、便秘等,使用復方左旋多巴治療無效,則可能與乙酰膽堿、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氨基丁酸、谷氨酸等神經遞質紊亂有關?!九R床表現(xiàn)】多見于50歲以后發(fā)病,男性稍多于女性,起病緩慢,逐漸進展。癥狀常自一側上肢開始,逐漸擴展至同側下肢、對側上肢及下肢,臨床上表現(xiàn)為特征性的運動癥狀,即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和姿勢步態(tài)異常等。近年來隨著對該病的更多認識和了解,越來越多的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non-motor symptoms,NMS)被引起關注,許多非運動癥狀同運動癥狀一樣對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重要的影響。㈠ 運動癥狀1.靜止性震顫(static tremor) 震顫常為本病的首發(fā)癥狀,多自一側上肢遠端開始,表現(xiàn)為規(guī)律性的手指屈曲和拇指對掌運動,如“搓丸樣”(pill-rolling)動作,其頻率為4-6Hz,幅度不定,以粗大震顫為多。震顫可逐漸擴展至四肢,但上肢震顫通常比下肢明顯,先出現(xiàn)震顫的一側始終比后出現(xiàn)的一側為重,表現(xiàn)明顯的不對稱性。震顫于靜止時明顯、精神緊張時加劇、隨意運動時減輕、睡眠時消失。輕癥患者的震顫僅在情緒激動、焦慮、興奮或行走時才出現(xiàn)。在疾病晚期,震顫變?yōu)榻洺P?,做隨意運動時亦不減輕或停止。部分病例尤其是高齡老人(70歲以上)可不出現(xiàn)明顯震顫,此點應引起注意。2.肌強直(rigidity) 帕金森病的肌強直特點是伸肌和屈肌的張力同時增高。當腕、肘關節(jié)被動運動時,檢查者感受到的阻力增高是均勻一致的,稱為“鉛管樣肌強直”(1ead pipe rigidity);如患者合并有震顫,則在伸屈腕關節(jié)時可感到在均勻阻力上出現(xiàn)斷續(xù)的停頓,如同齒輪轉動一樣,稱為“齒輪樣肌強直”(cogwheel rigidity)。軀干、四肢和頸部肌肉強直常呈現(xiàn)一種特殊的姿勢,稱之為屈曲體姿,表現(xiàn)為頭部前傾、軀干俯曲、肘關節(jié)屈曲、腕關節(jié)伸直、前臂內收、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彎曲。由于臂肌和手部肌肉強直,使患者上肢不能做精細動作,可表現(xiàn)書寫困難,寫字時越寫越小,呈現(xiàn)寫字過小癥(micrographia)。疾病進展后還可表現(xiàn)扭頭、轉身困難,此時因頸部和軀干肌肉強直,必須采取連續(xù)原地小步挪動,使頭和軀干一起緩慢轉動才能完成相應動作。帕金森病患者常因肌強直嚴重而出現(xiàn)頸痛、腰痛及肢體關節(jié)疼痛,尤其在老年患者有時易被誤診為頸、腰椎間盤突出等骨關節(jié)病或其他疾病等。臨床上,也常見因一側肌強直明顯、肢體僵硬而當作腦血管病誤診誤治的病例。3.運動遲緩(bradykinesia) 是帕金森病一個最重要的運動癥狀,患者可表現(xiàn)多種動作的緩慢,隨意運動減少,尤以開始動作時為甚。如坐位或臥位時起立困難,起床、翻身、解系紐扣或鞋帶、穿鞋襪或衣褲、洗臉及刷牙等日常活動均發(fā)生障礙。查體時讓患者起立、轉身、手掌的往復動作、拇指與示指的對指動作均明顯緩慢。面部表情肌少動,表現(xiàn)為面無表情、眨眼少、雙眼凝視,稱之為“面具臉”(masked face)。因口、舌、咽和腭肌運動障礙使講話緩慢、語調變低,嚴重時發(fā)音單調、吐字不清使別人難以聽懂,還可有流涎和吞咽困難。由少動引起的構音不全、重復言語、口吃被稱為本病的慌張言語(festination of speech)。4.姿勢步態(tài)異常 中晚期患者因平衡功能減退而出現(xiàn)姿勢步態(tài)不穩(wěn),容易跌倒,甚至發(fā)生骨折,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也是致殘的原因之一。輕癥患者行走時患側上肢自動擺臂動作減少,走路時患側下肢拖曳。病情逐漸加重時雙上肢伴隨動作消失,雙足擦地行走,步態(tài)變小、變慢,遇障礙物不敢跨越,走下坡路更為恐懼。有時行走過程中雙腳突然不能抬起好像被粘在地上一樣,稱為凍結現(xiàn)象。還可出現(xiàn)“慌張步態(tài)”(festinating gait),這是帕金森患者的特有體征,表現(xiàn)為邁步時以極小的步伐前沖,越走越快,不能立刻停下腳步。㈡ 非運動癥狀1.精神障礙 主要表現(xiàn)為抑郁、焦慮、淡漠、錯覺、幻覺、生動的夢境、妄想、欣快、輕度躁狂、精神錯亂、認知功能障礙、癡呆等。2.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主要表現(xiàn)為便秘、泌尿障礙(尿頻、尿急、夜尿、尿失禁)、體位性低血壓、性功能障礙、體溫調節(jié)異常、流涎、多汗或少汗等。3.睡眠障礙 主要表現(xiàn)為入睡困難(即睡眠的啟動困難)和片段睡眠(即維持困難)、白天嗜睡、快速眼球運動睡眠行為障礙(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不寧腿綜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等。4.其他癥狀 包括嗅覺障礙、疼痛、麻木、疲勞等。帕金森病的非運動癥狀可存在于帕金森病病程的各個時期,總體來說它們與病程的延長和病情嚴重程度相關。在不同時期主要癥狀類型有所差別,其中嗅覺障礙、便秘、抑郁和快速眼球運動睡眠行為障礙被認為是早于帕金森病運動癥狀的表現(xiàn),而癡呆常被認為是帕金森病晚期的重要癥狀?!据o助檢查】1.血、腦脊液常規(guī)化驗均無異常,CT、MRI檢查無特征性改變,但為臨床鑒別診斷常用。2.生化檢測 采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可檢測到腦脊液和尿中高香草酸(HVA)含量降低。3.基因診斷 采用DNA印記技術(Southern blot)、PCR、DNA序列分析、全基因組掃描等可能發(fā)現(xiàn)基因突變。4.功能顯像診斷 采用PET或SPECT進行特定的放射性核素檢測,可顯示腦內多巴胺轉運體(DAT)功能降低、多巴胺遞質合成減少等,對早期診斷、鑒別診斷及監(jiān)測病情有一定價值,但非臨床診斷所必需和常用?!驹\斷】帕金森病的診斷要點包括:1.中老年發(fā)病,緩慢進行性病程。2.四項主征(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姿勢步態(tài)異常)中必備運動遲緩一項,其余三項至少具備其中之一。3.左旋多巴治療有效。4.患者無眼外肌麻痹、小腦體征、體位性低血壓、錐體系損害和肌萎縮等。目前國際上普遍采用英國腦庫帕金森病診斷標準(UK PD Society Brain Bank Clinical Dignostic Criteria)。㈠ 納入標準1.運動遲緩(隨意運動減少,進行性言語和重復動作幅度變?。?。2.至少符合下列表現(xiàn)之一:①肌強直;②4-6Hz靜止性震顫;③姿勢不穩(wěn)(并非由視覺、前庭功能、小腦或本體覺障礙引起)。㈡ 支持標準1.單側起病。2.靜止性震顫。3.進行性病程。4.癥狀長期不對稱,起病一側癥狀最明顯。5.左旋多巴反應良好(70-100%)。6.左旋多巴誘導的舞蹈癥。7.對左旋多巴有反應持續(xù)5年或以上。8.臨床病程10年以上。㈢ 排除標準1.反復卒中史,帕金森樣癥狀階梯性加重。2.反復頭部外傷史。3.明確腦炎病史。4.癥狀出現(xiàn)時有鎮(zhèn)靜藥物治療史。5.癥狀持續(xù)緩解。6.3年后仍表現(xiàn)為嚴格單側癥狀。7.核上性麻痹。8.小腦癥狀。9.早期嚴重的自主神經功能障礙。10.早期嚴重的癡呆、記憶、語言和行為異常。11.巴彬斯基(Babinski)征陽性。12.CT檢查發(fā)現(xiàn)有小腦腫瘤或交通性腦積水。13.大劑量左旋多巴治療無反應(排除吸收不良)。14.MPTP接觸史。2006年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運動障礙與帕金森病學組制訂的帕金森病診斷標準如下。㈠ 符合帕金森病的診斷1.運動減少 啟動隨意運動的速度緩慢。疾病進展后,重復性動作的運動速度及幅度均降低。2.至少存在下列1項特征 ①肌肉僵直;②靜止性震顫(4~6Hz);③姿勢不穩(wěn)(非原發(fā)性視覺、前庭、小腦及本體感受功能障礙造成)。㈡ 支持診斷帕金森病必須具備下列3項或3項以上的特征1.單側起病。2.靜止性震顫。3.逐漸進展。4.發(fā)病后多為持續(xù)性的不對稱性受累。5.對左旋多巴的治療反應良好(70%~100%)。6.左旋多巴導致的嚴重的異動癥。7.左旋多巴的治療效果持續(xù)5年或5年以上。8.臨床病程10年或10年以上。㈢ 必須排除非帕金森病下述癥狀和體征不支持帕金森病,可能為帕金森疊加癥或繼發(fā)帕金森綜合征:1.反復的腦卒中發(fā)作史,伴帕金森病特征的階梯狀進展。2.反復的腦損傷史。3.明確的腦炎史和(或)非藥物所致動眼危象。4.在癥狀出現(xiàn)時,應用抗精神病藥物和(或)多巴胺耗竭藥。5.1個以上的親屬患病。6.CT掃描可見顱內腫瘤或交通性腦積水。7.接觸已知的神經毒類。8.病情持續(xù)緩解或發(fā)展迅速。9.用大劑量左旋多巴治療無效(除外吸收障礙)。10.發(fā)病3年后,仍是嚴格的單側受累。11.出現(xiàn)其他神經系統(tǒng)癥狀和體征,如垂直凝視麻痹、共濟失調,早期即有嚴重的自主神經受累,早期即有嚴重的癡呆,伴有記憶力、言語和執(zhí)行功能障礙,錐體束征陽性等?!驹u估與分期】目前在臨床和科研方面國內外普遍采用統(tǒng)一帕金森病評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對帕金森病的病情進行評估。UPDRS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評估精神、行為和情緒(4項0-16分),第二部分評估日?;顒樱?3項0-52分),第三部分評估運動功能(27項0-108分),第四部分評估治療并發(fā)癥(11項0-23分)。其中,UPDRS-Ⅲ運動功能的評定最為常用。在帕金森病的非運動癥狀評估方面,對于認知功能障礙者,可應用簡易智力狀態(tài)檢查(MMSE)、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等評估;對于睡眠障礙者,可應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愛潑沃斯思睡量表(ESS)等評估;其他非運動癥狀評估還有漢密頓焦慮抑郁量表、疲勞量表、生活質量量表等。臨床上帕金森病可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其中早期為Hoehn–Yahr 1–2 級,中期為Hoehn–Yahr 3 級,晚期為Hoehn–Yahr 4–5 級。Hoehn–Yahr分級(修訂)量表如下:0級:無體征;1級:單側患?。?.5級:單側患病,并影響到軀干中軸的肌肉;2級:雙側患病,無平衡障礙;2.5級:輕度雙側患病,姿勢反射稍差但能自己糾正;3級:輕中度雙側患病,有姿勢平衡障礙,后拉試驗陽性,但可以獨立生活;4級:嚴重殘疾,仍可以自己站立或行走;5級:無幫助時只能坐輪椅或臥床。關于帕金森病的發(fā)展進程,Braak病理分級的6期病程進展模式受到廣泛關注。運動前期1:受累部位為延髓的舌咽神經和迷走神經的運動神經背核、前嗅核、嗅球、中央網(wǎng)狀帶,臨床出現(xiàn)嗅覺障礙;運動前期2:病變部位累及延髓和橋腦被蓋、尾狀核、中縫核、巨細胞核、基底前腦和中間皮質、藍斑-藍斑下區(qū)復合體,臨床表現(xiàn)為睡眠障礙、頭痛、情感障礙、運動減少等;運動前期3:病變部位發(fā)展至中腦的黑質致密部,臨床表現(xiàn)為色覺、體溫調節(jié)和認知方面的障礙、抑郁、背疼等;期4:臨床表現(xiàn)帕金森病運動四主癥,即靜止性震顫、運動減少、肌強直、姿勢平衡障礙;期5~6:病變累及新皮層,其中,期5出現(xiàn)運動波動和頻發(fā)疲勞,期6出現(xiàn)錯亂、視幻覺、癡呆和精神癥狀。該帕金森病發(fā)展模式提示,運動前期黑質細胞內蛋白過多聚積、多巴胺能神經元凋亡,這個過程比非黑質細胞變性進展快,進展期多巴胺能缺乏癥狀占主導地位,而疾病后期則其他腦區(qū)受累,非多巴胺能癥狀明顯,可掩蓋多巴胺缺乏產生的癥狀?!捐b別診斷】主要與具有帕金森樣表現(xiàn)的繼發(fā)性帕金森綜合征及帕金森疊加綜合征鑒別。非典型帕金森綜合征(Atypical Parkinsonism)一詞廣義上包括帕金森疊加綜合征(Parkinsonism plus syndrome)與繼發(fā)性帕金森綜合征(Parkinsonian syndrome),國外文獻中主要指帕金森疊加綜合征。1.繼發(fā)性帕金森綜合征⑴ 藥物性:與帕金森病在臨床表現(xiàn)上很難區(qū)別,重要的是有無吩噻嗪類、丁酰苯類、利血平、鋰劑、α-甲基多巴、甲氧氯普胺、氟桂利嗪等用藥史。當停用藥物數(shù)周至數(shù)月后帕金森綜合征的癥狀即可明顯減輕或消失,可以鑒別。⑵ 中毒性:以一氧化碳和錳中毒較為多見,其他有MPTP、甲醇、汞、氰化物等。其中如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有急性中毒史,蘇醒后逐漸發(fā)生彌散性腦損害的征象,可有強直及震顫但癥狀輕微。又如錳中毒,多有長期的接觸史,在出現(xiàn)錐體外系癥狀前常有精神異常如情緒不穩(wěn)、記憶力下降等。⑶ 感染后:甲型腦炎(昏睡性腦炎)病愈后數(shù)年內可發(fā)生持久和嚴重的帕金森綜合征表現(xiàn),但甲型腦炎僅在1920年前后廣泛流行,現(xiàn)已罕見。其他病毒性腦炎,如乙型腦炎,在病愈期也可能呈現(xiàn)帕金森綜合征,癥狀一般輕微、短暫。⑷ 外傷性:顱腦外傷的后遺癥可以表現(xiàn)為帕金森綜合征,見于頻繁遭受腦震蕩的患者,如拳擊運動員等。⑸ 血管性:見于部分多發(fā)性腔隙性腦梗死患者,有卒中病史、假性球麻痹、腱反射亢進、錐體束損害體征,但震顫多不明顯。2.帕金森疊加綜合征⑴ 多系統(tǒng)萎縮(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病變累及基底節(jié)、腦橋、橄欖體、小腦和自主神經系統(tǒng),臨床上除具有帕金森病的錐體外系癥狀外,尚有小腦系統(tǒng)、錐體系統(tǒng)及自主神經系統(tǒng)損害的多種臨床表現(xiàn),而且絕大多數(shù)患者對左旋多巴反應不敏感。根據(jù)病變部位,MSA分為橄欖體-腦橋-小腦萎縮(olivo-ponto cerebellar atrophy,OPCA)、Shy-Drager綜合征(Shy-Drager syndrome,SDS)和紋狀體-黑質變性(striatonigral degeneration,SND)。根據(jù)主要的運動癥狀,MSA分為帕金森綜合征型(MSA-Parkinsonian, MSA-P)、小腦型(MSA-Cerebellar, MSA-C)和自主神經型(MSA-Autonomic, MSA-A)。⑵ 進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PSP):表現(xiàn)步態(tài)姿勢不穩(wěn)、平衡障礙、易跌倒、構音障礙、核上性眼肌麻痹、運動遲緩和肌強直,但震顫不明顯。常伴有額顳癡呆、假性球麻痹及錐體束征,對左旋多巴治療反應差。⑶ 皮質–基底節(jié)變性(corticobasal ganglion degeneration,CBGD):除表現(xiàn)肌強直、運動遲緩、姿勢不穩(wěn)、肌陣攣外,尚可表現(xiàn)為皮質復合感覺消失、一側肢體失用、失語和癡呆等皮質損害癥狀,左旋多巴治療無效。3.其他 還需與原發(fā)性震顫、腦血管病、多巴反應性肌張力障礙、抑郁癥等相鑒別。【治療】帕金森病的治療原則是:綜合治療、藥物為主、改善癥狀、延緩病程、提高生活質量。㈠ 藥物治療目前,在帕金森病的各種治療方法中仍以藥物治療最為有效,通過維持紋狀體內多巴胺和乙酰膽堿兩種神經遞質的平衡,使臨床癥狀得以改善。在藥物治療時要注意的是:①掌握好用藥時機,即疾病早期可暫不治療,應鼓勵患者進行適度的活動如體育鍛煉,若疾病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時則進行藥物治療;②堅持“細水長流,不求全效”的用藥原則;③堅持“1ow”和“slow”的原則,即盡可能的維持低劑量,增加劑量應緩慢,以最小劑量達到相對滿意效果;④強調治療個體化。1.首選藥物原則⑴ <65歲且不伴智能減退的患者可選擇:①非麥角類多巴胺受體(DR)激動劑;②單胺氧化酶-B(MAO-B)抑制劑或加用維生素E;③金剛烷胺,若震顫明顯而其他抗帕金森病藥物效果不佳則可選用抗膽堿能藥;④復方左旋多巴+兒茶酚-氧位-甲基轉移酶(COMT)抑制劑,即Stalevo;⑤復方左旋多巴,一般在①、②、③方案治療效果不佳時使用。首選藥物并非完全按照以上順序,需根據(jù)患者的不同情況,選擇不同方案。若順應美國、歐洲治療指南應首選①方案,也可首選②或④方案;若由于經濟原因不能承受高價格的藥物,則可首選③方案;若因特殊工作之需力求顯著改善運動癥狀,或出現(xiàn)認知功能減退則可首選④或⑤方案,或可小劑量應用①、②或③方案,同時小劑量合用⑤方案。⑵ ≥65歲或伴智能減退的患者:首選復方左旋多巴,必要時可加用DR激動劑、MAO-B擲制劑或COMT抑制劑。2.治療藥物⑴ 抗膽堿藥:對震顫和肌強直有效,對運動遲緩療效較差。適于震顫突出且年齡較輕的患者。常用藥物有:①苯海索 每次1-2mg,每日3次口服;②丙環(huán)定 每次2.5mg,每日3次,口服;③其他 如苯甲托品、環(huán)戊丙醇、比哌立登等,作用與苯海索相似??鼓憠A藥物的副作用主要來源于對周圍副交感神經的阻遏,可有口干、唾液和汗液分泌減少,瞳孔擴大和調節(jié)功能不良(視物模糊),便秘和尿潴留等,也可發(fā)生中樞癥狀如不寧、幻覺、妄想、精神錯亂等,停藥或減少劑量即可消失。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者禁用。長期使用抗膽堿藥物可影響記憶功能,老年患者尤應注意。⑵ 金剛烷胺(amantadine):最初作為一種抗病毒藥物使用,偶然發(fā)現(xiàn)能減輕帕金森病患者癥狀。有關它的確切作用機制還不很清楚,現(xiàn)在認為它可促進神經末梢釋放多巴胺和減少多巴胺的再攝取,能改善帕金森病的震顫、肌強直和運動遲緩等癥狀。適用于輕癥患者,可單獨使用,也可與其他抗帕金森病藥物聯(lián)合治療。常規(guī)劑量每次100mg,每日2次,末次應在下午4時前服用。副作用較少見,如不寧、失眠、頭暈、頭痛、惡心、下肢網(wǎng)狀青斑、踝部水腫等。癲癇患者慎用,哺乳期婦女禁用。⑶ 復方左旋多巴:可補充黑質紋狀體內多巴胺的不足,對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均有效,是帕金森病最重要的治療藥物。復方左旋多巴(芐絲肼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左旋多巴):初始劑量62.5~125.0mg,2~3次/天,根據(jù)病情而漸增劑量至療效滿意和不出現(xiàn)副作用時的適宜劑量維持治療,餐前1小時或餐后1個半小時服藥。在我國臨床上常用的有美多芭(madopa)和息寧控釋片(sinemet CR)兩種復方左旋多巴劑型。它們的副反應有惡心、嘔吐、腹部不適、心律失常、位置性低血壓、尿潴留、便秘加重、不寧、失眠、幻覺等,青光眼和精神分裂癥患者應禁用。但是,最嚴重而且棘手的副作用還是長期(3~5年)用藥所產生的運動并發(fā)癥和精神障礙。長期服用左旋多巴出現(xiàn)的主要運動并發(fā)癥有癥狀波動和異動癥,治療如下:1)癥狀波動的治療:癥狀波動主要有劑末惡化、開關現(xiàn)象。①劑末惡化(end of dose deterioration)每次用藥有效時間縮短,癥狀隨血藥濃度發(fā)生規(guī)律性波動;②開關現(xiàn)象(on-off phenomenon)癥狀在突然緩解(開期)與加重(關期)間波動,開期常伴異動癥。多見于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其發(fā)生與患者服藥時間、藥物血漿濃度無關,故無法預測關期發(fā)生的時間?;颊摺瓣P期”表現(xiàn)為嚴重的帕金森癥狀,持續(xù)數(shù)秒鐘或數(shù)分鐘,然后又突然轉為“開期”。這些患者在關期常伴有明顯的無動癥(akinesia),而“開期”又出現(xiàn)明顯的異動現(xiàn)象。對劑末惡化的處理方法有:①不增加服用復方左旋多巴的每日總劑量,而適當增加每日服藥次數(shù),減少每次服藥劑量(以仍能有效改善運動癥狀為前提)或適當增加每日總劑量(原先劑量不大的情況下),每次服藥劑量不變而增加服藥次數(shù);②由標準片換用控釋片以延長左旋多巴的作用時間,更適宜在早期出現(xiàn)劑末惡化,尤其發(fā)生在夜間時為較佳選擇,劑量需增加20%—30%;③加用長半衰期的DR激動劑,如普拉克索、羅匹尼羅;④加用對紋狀體產生持續(xù)性多巴胺能刺激的COMT抑制劑;⑤加用MAO-B抑制劑,如雷沙吉蘭或司來吉蘭等;⑥為避免飲食中蛋白質對左旋多巴吸收的影響,宜在餐前1小時或餐后1.5小時服藥;⑦手術治療主要是丘腦底核(STN)的深部電刺激術(DBS)可獲療效。對開關現(xiàn)象的處理較為困難,可以選用口服DR激動劑。2)異動癥的治療:異動癥(dyskinesia),表現(xiàn)為舞蹈癥或手足徐動樣不自主運動、肌強直或肌陣攣,可累及頭面部、四肢和軀干,有時表現(xiàn)單調刻板的不自主動作或肌張力障礙。主要有三種形式:①劑峰異動癥(peak-dose dyskinesia)出現(xiàn)在用藥1~2小時的血藥濃度高峰期,與用藥過量或多巴胺受體超敏有關;②雙相異動癥(biphasic dyskinesia)劑初和劑末均可出現(xiàn),機制不清;③肌張力障礙(dystonia)表現(xiàn)為足或小腿痛性肌痙攣,多發(fā)生于清晨服藥之前。對劑峰異動癥的處理方法:①減少每次復方左旋多巴的劑量;②若患者單用復方左旋多巴,可適當減少劑量,同時加用DR激動劑或加COMT抑制劑;③加用金剛烷胺;④若正在使用復方左旋多巴控釋片,則應換用標準片避免控釋片的累積效應。對雙相異動癥(包括劑初和劑末異動癥)的處理方法:①若正在使用復方左旋多巴控釋片應換用標準片,最好換用水溶劑,可以有效緩解劑初異動癥;②加用長半衰期的DR激動劑或加用COMT抑制劑,可以緩解劑末異動癥。微泵持續(xù)輸注DR激動劑或左旋多巴甲酯或乙酯可以同時改善異動癥和癥狀波動。對晨起肌張力障礙的處理方法:睡前加用復方左旋多巴控釋片或長效DR激動劑,或在起床前服用復方左旋多巴標準片或水溶片;對“開期”肌張力障礙的處理方法同劑峰異動癥。⑷ 多巴胺受體(DR)激動劑:可直接刺激突觸后膜多巴胺D1、D2受體,體內半衰期長,對多巴胺能神經元可能有保護作用。目前大多推薦非麥角類DR激動劑為首選藥物,尤其用于年輕患者或病程初期。因為這類長半衰期制劑能避免對紋狀體突觸后膜DR產生“脈沖”樣刺激,從而預防或減少運動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激動劑均應從小劑量開始,漸增劑量至獲得滿意療效而術出現(xiàn)副作用為止。副作用與復方左旋多巴相似,以惡心、嘔吐最為常見。不同之處是癥狀波動和異動癥發(fā)生率低,而體位性低血壓和精神癥狀發(fā)生率較高。DR激動劑有兩種類型:麥角類包括溴隱亭、培高利特、α-二氫麥和角隱亭、卡麥角林和麥角乙脲;非麥角類包括普拉克索(pramipexole)、羅匹尼羅、吡貝地爾、羅替戈汀和阿樸嗎啡。麥角類DR激動劑培高利特因導致心臟瓣膜病變和肺胸膜纖維化,現(xiàn)已不主張使用,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非麥角類DR激動劑有該副作用。國內上市的非麥角類DR激動劑有:①吡貝地爾控釋片:初始劑量50mg,每日1次;本藥易產生惡心、嘔吐等副反應,不能耐受患者可改為25mg,每日2次;第2周增至每次50mg,每日2次;有效劑量150mg/d,分3次口服,最大不超過250mg/d。②普拉克索:初始劑量0.125mg,每日3次,以后每周增加0.125mg,一般單用有效劑量0.50-0.75mg,每日3次,最大不超過4.5mg/d。國內上市的麥角類DR激動劑:①溴隱亭:0.625mg,每日1次,每隔5天增加0.625mg,有效劑量3.75-15.00mg/d,分3次口服;②α-二氫麥角隱亭:2.5mg,每日2次、每隔5天增加2.5mg,有效劑量30-50mg/d,分3次口服。⑸ 單胺氧化酶B(MAO-B)抑制劑:可抑制神經元內多巴胺分解代謝,增加腦內多巴胺含量,與復方左旋多巴合用有協(xié)同作用,同時對多巴胺能神經元有保護作用。司來吉蘭(selegiline)的用法為2.5-5.0mg,每日2次,應早、中午服用,晚上使用可引起失眠,或與維生素E 2000IU合用(DATATOP方案);雷沙吉蘭(rasagiline)的用法為1mg,每日1次,早晨服用,胃潰瘍者慎用,禁與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l)合用。⑹ 兒茶酚-氧位-甲基轉移酶(COMT)抑制劑:通過抑制左旋多巴在外周代謝、維持左旋多巴血漿濃度穩(wěn)定、加速通過血腦屏障以增加腦內多巴胺含量。與復方左旋多巴制劑合用可增強后者療效,減少癥狀波動反應。恩托卡朋(entacapone):每次100-200mg,每日3-4次,與復方左旋多巴同服有優(yōu)化作用并可減少后者劑量,單用無效。托卡朋(tolcapone)每次100mg,每日3次,第一劑與復方左旋多巴同服,此后間隔6小時服用,可以單用,每日最大劑量為600mg。副作用有腹瀉、頭痛、多汗寸、口干、轉氨酶升高、腹痛、尿色變黃等。由于托卡朋有可能導致肝功能損害,須嚴密監(jiān)測肝功能,尤其在用藥3個月內。若對未治療的早期患者首選Stalevo(由恩托卡朋、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復合制劑)治療有可能預防或延遲運動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能顯著減少多巴胺替代療法的劑末現(xiàn)象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但該藥價格不菲。⑺ 其他藥物:輔酶Q10被認為是一種神經保護劑可用于臨床治療,司來吉蘭、雷沙吉蘭和普拉克索也具有神經保護作用。Istradefylline是一種新的腺苷A2a受體拮抗劑可單獨用于早期帕金森病治療。環(huán)孢素A能降低線粒體膜的通透性有抗凋亡作用。此外,苯海拉明、氯苯那敏也可獲一定療效。3.非運動癥狀的治療:帕金森病的常見非運動癥狀包括精神障礙、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睡眠障礙等,對其治療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⑴ 精神障礙的治療:精神癥狀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如生動的夢境、抑郁、焦慮、錯覺、幻覺、欣快、輕度躁狂、精神錯亂和意識模糊等。其治療原則是:首先考慮依次逐減或停用如下抗帕金森病藥物:抗膽堿能藥、金剛烷胺、MAO-B抑制劑、DR激動劑。若采取以上措施患者仍有癥狀,則將左旋多巴逐步減量。如果藥物調整效果不理想或必須以加重帕金森病癥狀為代價,就要考慮對癥下藥。對于幻覺和譫妄,可選用氯氮平、喹硫平等。對于抑郁,可應用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也可加用DR激動劑,尤其是普拉克索既可進一步改善運動癥狀,也可改善抑郁。對于易激惹狀態(tài),使用勞拉西泮和地西泮最有效。對于認知障礙和癡呆,可應用膽堿酯酶抑制劑,如石杉堿甲、多奈哌齊、利伐斯明或加蘭他敏。⑵ 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的治療:最常見的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包括便秘、泌尿障礙和體位性低血壓等:對于便秘,增加飲水量和高纖維含量的食物對大部分患者行之有效。可以考慮停用抗膽堿能藥。乳果糖、龍薈丸、大黃片、番瀉葉等治療有效。對泌尿障礙中的尿頻、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的治療,可采用外周抗膽堿能藥,如奧昔布寧、溴丙胺太林、托特羅定和莨菪堿等;而對逼尿肌無反射者則給予膽堿能制劑(因會加重帕金森病的運動癥狀需慎用),若出現(xiàn)尿潴留應采取間歇性清潔導尿,若由前列腺增生引起,嚴重者必要時可行手術治療。體位性低血壓患者應增加鹽和水的攝人量;睡眠時抬高頭位不要平躺;可穿彈力褲;不要快速地從臥位起來;應用α-腎上腺素能激動劑米多君治療有效。教育患者和家屬認識到食物、高溫和用力會降低血壓也是一項必要措施。⑶ 睡眠障礙的治療:睡眠障礙主要包括失眠、不安腿綜合征(RLS)和周期性肢動癥(PLMS)。失眠如果與夜間的帕金森病癥狀相關,加用左旋多巴控釋片、DR激動劑或COMT抑制劑會有效。但如果是異動癥引起的,需將睡前服用的抗帕金森病藥物減量。如果正在服用司來吉蘭或金剛烷胺,尤其在傍晚服用者,首先需糾正服藥時間,司來吉蘭需在早、中午服用,金剛烷胺需在下午4點前服用;若無改善,則需減量或選用短效的鎮(zhèn)靜安眠藥;若仍無改善,則需考慮停藥。對伴有RLS和PLMS的帕金森病患者,在入睡前2小時內選用DR激動劑治療十分有效,或使用復方左旋多巴也可奏效。㈡ 手術治療早期藥物治療顯效而長期治療療效明顯減退,同時出現(xiàn)異動癥者可考慮手術治療。需強調的是手術僅是改善癥狀,而不能根治疾病,術后仍需應用藥物治療,但可減少劑量。手術須嚴格掌握適應證,非原發(fā)性帕金森病的帕金森疊加綜合征是手術的禁忌證。對處于早期帕金森病、藥物治療顯效的患者,不宜手術治療。手術對肢體震顫和(或)肌強直有較好療效,但對軀體性中軸癥狀如姿勢步態(tài)異常、平衡障礙無明顯療效。手術方法主要有神經核毀損術和腦深部電刺激術(DBS),因DBS相對無創(chuàng)、安全和可調控性而作為主要選擇。手術靶點包括蒼白球內側部(GPi)、丘腦腹中間核(VIM)和丘腦底核(STN),其中STN靶點對震顫、強直、運動遲緩和異動癥的療效最為顯著。㈢ 細胞移植治療及基因治療胚胎中腦組織移植到患者紋狀體的治療可改善臨床癥狀,但存在的問題有供體來源有限、遠期療效不肯定和免疫排斥等。人視網(wǎng)膜色素上皮細胞(RPE)、酪氨酸羥化酶和神經營養(yǎng)因子基因轉染治療等是在探索中的治療方法,目前仍處在動物實驗階段;干細胞治療研究很多,前景令人振奮并予厚望,但目前尚未正式進人臨床應用階段。㈣ 中醫(yī)、康復及心理治療中藥、針灸和康復治療作為輔助手段對改善癥狀也可起到一定作用。康復治療包括語音及語調鍛煉,面部肌肉的鍛煉,手部、四肢及軀干的鍛煉,步態(tài)平衡的鍛煉及姿勢恢復鍛煉等。對患者進行語言、進食、走路及各種日常生活訓練和指導,日常生活幫助如設在房間和衛(wèi)生間的扶手、防滑橡膠桌墊、大把手餐具等,可改善生活質量。教育與心理疏導也是帕金森病治療中不容忽視的輔助措施?!绢A后】帕金森病是一種緩慢進展的神經系統(tǒng)變性疾病,生存期10~30年。病初若能得到及時診斷和正確治療,多數(shù)患者發(fā)病數(shù)年內仍能繼續(xù)工作或生活質量較好。疾病的晚期,由于嚴重的肌強直、全身僵硬終至臥床不動。本病的死亡原因主要是窒息、肺炎、骨折等各種并發(fā)癥。2012年03月29日
10508
5
10
-
鄒海強主任醫(yī)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 神經外科 帕金森病一般不會自行好轉,大多數(shù)患者的發(fā)病數(shù)年內尚能繼續(xù)正常工作,但也有少數(shù)患者在數(shù)年內迅速發(fā)展直到完全殘廢。目前認為,一旦患上帕金森病,患者需要終生服藥治療。經過合理治療,多數(shù)患者癥狀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部分患者還能保持15-20年較好的功能。這不但與帕金森病本身有關,而且很大程度上還與治療效果、患者自身心理素質以及患者家人的關心、照顧有關。保持樂觀心情、家庭關系和睦的患者加上及時合理的藥物治療,大多能保持長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較高的 生活質量。因此,著眼于長期治療,并獲得長期理想的療效,藥物選擇是非常重要的。作為多巴胺受體激動劑的代表藥物,普拉克索不僅能夠改善帕金森病的運動癥狀-震顫、運動遲緩,同時還能改善非運動癥狀-抑郁;更重要的是,研究顯示普拉克索能預防和減輕左旋多巴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程度,是長期治療的理想藥物。2012年02月19日
10663
0
0
-
鮮玉軍副主任醫(yī)師 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中醫(yī)醫(yī)院 綜合內科 第19屆國際帕金森病及相關疾病大會首次在滬召開。在這一全球最高級別的帕金森病學術盛會上,針對帕金森病的早診早治,神經病學領域的專家反復提及“運動”二字。專家稱,帕金森致病原因依然不明,因而預防與治療手段也比較有限,在此期間,多項研究提示運動有助延緩帕金森發(fā)病進程,這也讓它正成為全球帕金森病防治的流行觀念。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變性疾病,多發(fā)于老年期。隨著全球老齡化推進,患病人群正不斷擴大。據(jù)大會主席、世界帕金森病聯(lián)盟主席ErikWolter介紹,目前全球有600萬患者飽受帕金森病的困擾,中國形勢尤其嚴峻,因為一半患者在中國。照此推算,預計到2030年,全球將有3000萬帕金森病患者,中國將面臨1500萬病患。神經病學領域直面一個問題:帕金森病致病原因依然不明。ErikWolter介紹,已有研究顯示,帕金森病與環(huán)境因素有關,比如農藥殘留物、除草劑;與持續(xù)性腦部損傷有關,比如拳王阿里患上帕金森病,被認為與打拳時多次受到腦部撞擊有關;還與基因有關,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一些家族遺傳基因,但這些都無法解釋帕金森病的真正致病機制。致病原因不明的一個后果是,治療手段與預防措施也相對有限。以治療手段為例,目前的治療方法以緩解癥狀為主。盡管如此,臨床醫(yī)生還要面臨藥量難以控制、藥物刺激后的副作用等棘手問題。也因此,帕金森早防早治成為各國專家學者的研究重點。經過多項研究,專家目前的一個共識是:運動有助延緩帕金森病的發(fā)病進程,并且有可能預防帕金森病?!拔覀冋J為主動運動對保持腦功能是有益的。這是因為運動本身就在訓練人腦控制人體運動的能力?!盓rikWolter稱,擺臂走路、游泳、舞蹈等全身性運動都將有助于維持腦功能。臨床上還觀察到,即便得病后,愛運動的人,病程發(fā)展相對較慢,用藥效果也較好。專家估計,這與腦功能此前因為運動而受過的良好訓練有關。此外,專家還注意到,除了運動功能障礙(典型的比如手部震顫),帕金森病患者還有非運動性障礙,比如多年失眠、經常性便秘、抑郁等表現(xiàn)。這被認為是帕金森病早期發(fā)現(xiàn)的一些線索,但還沒有找到確切關聯(lián)。本次會議承辦方主席、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瑞金醫(y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生弟教授介紹,該院已經就睡眠障礙、嗅覺障礙、抑郁三方面開展回顧性研究,結果提示,大部分帕金森患者確診前有過這三類障礙。但他強調,這并不表示有此類障礙,將來就會患帕金森病,相關前瞻性研究還沒有得出結論?!澳壳叭蝾I域早診早治都沒有明顯突破,但確實有不少進展,目前還需要通過多中心、多人群,以及一段時間的等待,來驗證它們的有效性?!标惿芙淌诜Q。據(jù)悉,早診早治的方法包括中藥臨床治療的應用,中國在早期診斷方面的探索。我國的帕金森病及相關疾病的研究與治療手段,正受到國際上的關注,與國際先進水平的距離也正在縮小。本次大會由國際帕金森病及相關疾病研究委員會主辦,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神經科和神經病學研究所承辦。又訊國際帕金森病大會之際,瑞金醫(yī)院神經科創(chuàng)辦的國際英文雜志《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宣布將于明年1月正式出版。2011年12月21日
3600
0
1
-
陶英群主任醫(yī)師 北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 神經外科 帕金森?。≒arkinson's disease)又稱"震顫麻痹",巴金森氏癥或柏金遜癥,多在60歲以后發(fā)病。主要表現(xiàn)為患者動作緩慢,手腳或身體其它部分的震顫,身體失去柔軟性,變得僵硬。最早系統(tǒng)描述該病的是英國的內科醫(yī)生詹母·帕金森,當時還不知道該病應歸入哪一類疾病,稱該病為“震顫麻痹”。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中第四位最常見的神經變性疾病,在≥65歲人群中,1%患有此??;在>40歲人群中則為0.4%.本病也可在兒童期或青春期發(fā)病。50%~80%的病例起病隱襲,首發(fā)癥狀通常是一側手部的4~8Hz的靜止性"捻丸樣"震顫。2011年11月18日
1635
1
0
帕金森相關科普號

王堅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堅 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神經內科
1.1萬粉絲20.7萬閱讀

熊赤醫(yī)生的科普號
熊赤 醫(yī)師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神經外科
471粉絲1萬閱讀

楊寧醫(yī)生的科普號
楊寧 副主任醫(yī)師
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
神經外科
63粉絲304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