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旭東主任醫(yī)師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泌尿外科 神經源性膀胱是由于神經系統(tǒng)的病變,所造成的膀胱功能的改變,我們常見的神經源性膀胱包括:中樞性的神經源性膀胱、外周神經系統(tǒng)的損傷所造成的神經源性膀胱,還有其他的一些疾病。舉個例子,比如說,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損傷所造成的神經源性膀胱,有腦出血、腦梗、脊髓損傷等等,外周神經系統(tǒng)的損傷所造成的神經源性膀胱,比如說子宮的廣泛切除、直腸的廣泛切除、骨盆的損傷,其他的一些疾病也會造成神經系統(tǒng)的損害,比如脊髓系統(tǒng)性疾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都有可能造成神經源性膀胱。 臨床表現(xiàn) 1、泌尿生殖系統(tǒng)癥狀 ?。?)下尿路癥狀:包括尿急、尿頻、夜尿、尿失禁、遺尿、排尿困難、膀胱排空不全、尿潴留及尿痛等。 ?。?)性功能障礙癥狀:生殖器區(qū)域敏感性,勃起功能障礙、性高潮異常、射精異常、性欲減退等。 2、其他癥狀 除排尿癥狀外,可伴有腸道癥狀、神經系統(tǒng)癥狀等:便秘,大便失禁,會陰部感覺減退或喪失,肢體癱瘓等。 神經源性膀胱治療方法? 治療神經源性膀胱主要是保護上尿路功能,防止發(fā)生腎盂腎炎、腎積水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其次是改善排尿障礙癥狀以減輕患者生活上的痛苦。治療的具體措施是采用各種非手術或手術方法減少殘余尿量,殘余尿量被消除或減至很少(<50mL)之后可減少尿路并發(fā)癥。 1、非手術治療 ?。?)導尿:無論是以促進儲尿還是排尿為目的,間歇性導尿都能有效地治療神經肌肉排尿功能障礙,免除了長期帶導尿管甚至恥骨上膀胱造瘺的痛苦,并為進一步治療(膀胱擴大術、可控性尿流改道術)創(chuàng)造了條件。 (2)輔助治療①定時排空膀胱;②盆底肌肉訓練;③訓練“扳機點”排尿;④男性使用外部集尿裝置。 ?。?)藥物治療①治療逼尿肌過度活動的藥物,如M受體阻滯劑。②治療逼尿肌收縮無力的藥物,M受體激動劑。③降低膀胱出口阻力的藥物,如α受體阻滯劑。④增加膀胱出口阻力的藥物:α受體激動劑。⑤減少尿液產生的藥物,如去氨加壓素等。⑥其他藥物。 ?。?)膀胱訓練和擴張:對尿頻、尿急癥狀嚴重,無殘余尿或殘余量很少者可采用此法治療。囑患者白天定時飲水,每小時飲200mL。將排尿間隔時間盡力延長,使膀胱容易逐步擴大。 2、手術治療(膀胱起搏器) 由于主管膀胱和排尿的神經功能紊亂,無法準確向大腦傳送“開”“關”信號,大腦也就不能發(fā)出準確的指令,導致膀胱失控,出現(xiàn)排尿無力等一系列排尿障礙的癥狀。而膀胱起搏器正是解決了這一難題,電極裝置通過局麻下微創(chuàng)手術植入到患者的骶神經,通過持續(xù)、微弱的電流刺激調節(jié)骶神經功能,從而抑制異常信號,協(xié)調膀胱與括約肌功能,促進膀胱排空,提高患者生活質量。2020年02月04日
1455
0
2
-
李旭東主任醫(yī)師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泌尿外科 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或周圍神經受到損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礙稱為神經原性膀胱。尿不暢或尿潴留是其最常見的癥狀之一,由此誘發(fā)的泌尿系并發(fā)癥,如上尿路損害及腎衰竭等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所有可能影響儲尿和排尿神經調控的疾病都有可能造成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礙。1、中樞神經系統(tǒng)因素包括腦血管意外、顱腦腫瘤、壓力正常的腦積水、腦癱、智力障礙、基底節(jié)病變、多系統(tǒng)萎縮、多發(fā)性硬化、脊髓病變、椎間盤病變及椎管狹窄等。2、外周神經系統(tǒng)因素糖尿病、酗酒、藥物濫用,其他不常見的神經病變:卟啉病,結節(jié)病。3、感染性疾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機型感染性多發(fā)性神經根炎、帶狀皰疹、人T淋巴細胞病毒感染、萊姆病、脊髓灰質炎、梅毒及結核病等。4、醫(yī)源性因素脊柱手術、根治性盆腔手術如直腸癌根治術、根治性全子宮切除術、前列腺癌根治術、區(qū)域脊髓麻醉等。5、其他因素Hinman綜合征、重癥肌無力、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及家族性淀粉樣變性多發(fā)性神經病變等。要了解神經源性膀胱,首先要清楚逼尿肌和內括約肌之間的關系。逼尿肌上分布的為M受體,受S2-4發(fā)出的副交感神經支配,副交感神經興奮,逼尿肌收縮,產生排尿。內括約肌上分布的是α受體,受T11-L2發(fā)出的交感神經支配,交感神經興奮,內括約肌收縮,同時抑制副交感神經效應,達到儲尿的功能。逼尿肌和內括約肌就像是球囊與龍頭,二者協(xié)調工作,友好共處,我收縮時你放松,我放松時你收縮,共同維持膀胱內壓穩(wěn)定。1、逼尿肌張力過高伴內括約肌張力過高2、逼尿肌張力低下伴內括約肌張力低下3、逼尿肌張力低下伴內括約肌張力過高4、逼尿肌張力過高伴內括約肌張力低下然而,當這些肌肉失去了上級中樞的支配,逼尿肌和內括約肌之間的平衡就會被打破,出現(xiàn)膀胱功能失調的情況。當逼尿肌張力過高,內括約肌張力正常或低下時,尿就流出來了,稱為尿失禁;當逼尿肌張力低下,內括約肌張力正常或過高時,尿就流不出了,稱為尿潴留。當逼尿肌和內括約肌一起出現(xiàn)張力過高時,膀胱失去儲尿功能,尿液返流回腎,腎臟受累形成腎積水。臨床表現(xiàn)1、泌尿生殖系統(tǒng)癥狀(1)下尿路癥狀:包括尿急、尿頻、夜尿、尿失禁、遺尿、排尿困難、膀胱排空不全、尿潴留及尿痛等。(2)性功能障礙癥狀:生殖器區(qū)域敏感性,勃起功能障礙、性高潮異常、射精異常、性欲減退等。2、其他癥狀除排尿癥狀外,可伴有腸道癥狀、神經系統(tǒng)癥狀等:便秘,大便失禁,會陰部感覺減退或喪失,肢體癱瘓等。神經源性膀胱治療方法?治療神經源性膀胱主要是保護上尿路功能,防止發(fā)生腎盂腎炎、腎積水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其次是改善排尿障礙癥狀以減輕患者生活上的痛苦。治療的具體措施是采用各種非手術或手術方法減少殘余尿量,殘余尿量被消除或減至很少(<50mL)之后可減少尿路并發(fā)癥。1、非手術治療(1)導尿:無論是以促進儲尿還是排尿為目的,間歇性導尿都能有效地治療神經肌肉排尿功能障礙,免除了長期帶導尿管甚至恥骨上膀胱造瘺的痛苦,并為進一步治療(膀胱擴大術、可控性尿流改道術)創(chuàng)造了條件。(2)輔助治療①定時排空膀胱;②盆底肌肉訓練;③訓練“扳機點”排尿;④男性使用外部集尿裝置。(3)藥物治療①治療逼尿肌過度活動的藥物,如M受體阻滯劑。②治療逼尿肌收縮無力的藥物,M受體激動劑。③降低膀胱出口阻力的藥物,如α受體阻滯劑。④增加膀胱出口阻力的藥物:α受體激動劑。⑤減少尿液產生的藥物,如去氨加壓素等。⑥其他藥物。(4)膀胱訓練和擴張:對尿頻、尿急癥狀嚴重,無殘余尿或殘余量很少者可采用此法治療。囑患者白天定時飲水,每小時飲200mL。將排尿間隔時間盡力延長,使膀胱容易逐步擴大。2、手術治療(膀胱起搏器)由于主管膀胱和排尿的神經功能紊亂,無法準確向大腦傳送“開”“關”信號,大腦也就不能發(fā)出準確的指令,導致膀胱失控,出現(xiàn)排尿無力等一系列排尿障礙的癥狀。而膀胱起搏器正是解決了這一難題,電極裝置通過局麻下微創(chuàng)手術植入到患者的骶神經,通過持續(xù)、微弱的電流刺激調節(jié)骶神經功能,從而抑制異常信號,協(xié)調膀胱與括約肌功能,促進膀胱排空,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目前的醫(yī)療技術通過膀胱起搏器是治療排尿障礙的最新微創(chuàng)治療手段,調控排尿神經反射,恢復膀胱尿道的儲尿和排尿功能。在排尿控制方面,治療或緩解尿頻、尿急,急迫性尿失禁,非梗阻性尿潴溜,此外對大便失禁也有很好的效果。其可體驗、微創(chuàng)、可調控等治療特點,被越來越多的患者所接受2019年11月15日
1452
0
1
-
李旭東主任醫(yī)師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泌尿外科 由于神經性病變導致膀胱、尿道的儲尿、排尿功能失常即為神經源性膀胱。多種神經系統(tǒng)疾病可引起,包括腦血管意外、帕金森病、多系統(tǒng)萎縮、多發(fā)性硬化癥、脊髓神經管閉合不全、脊髓損傷、糖尿病、手術和外傷等造成神經系統(tǒng)損傷,以及一些累及神經系統(tǒng)的感染性疾病等。李旭東副教授介紹如果神經源性膀胱不及時處理,容易并發(fā)尿路感染,10%~15%的患者可發(fā)生尿路結石,膀胱輸尿管反流的發(fā)生率也達到10%~40%,同時還可并發(fā)腎盂腎炎,腎衰竭,腎積水等。何為間歇性導尿術?間歇性導尿術被國際尿控協(xié)會推薦為治療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的首選方法。指不將尿管留置于膀胱內,僅在需要時插入膀胱,排空后即拔除的導尿方法。間歇性導尿術的優(yōu)點定時飲水和定時導尿以控制膀胱容量,使膀胱規(guī)律收縮及舒張,避免膀胱過度充盈導致膀胱和腎臟功能的損害。注:患者接受間歇導尿期間,需要進行膀胱殘余尿測定、尿常規(guī)等情況檢查,并根據(jù)結果對治療方案做出相應調整。所有可能影響儲尿和排尿神經調控的疾病都有可能造成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礙。1、中樞神經系統(tǒng)因素包括腦血管意外、顱腦腫瘤、壓力正常的腦積水、腦癱、智力障礙、基底節(jié)病變、多系統(tǒng)萎縮、多發(fā)性硬化、脊髓病變、椎間盤病變及椎管狹窄等。2、外周神經系統(tǒng)因素糖尿病、酗酒、藥物濫用,其他不常見的神經病變:卟啉病,結節(jié)病。3、感染性疾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機型感染性多發(fā)性神經根炎、帶狀皰疹、人T淋巴細胞病毒感染、萊姆病、脊髓灰質炎、梅毒及結核病等。4、醫(yī)源性因素脊柱手術、根治性盆腔手術如直腸癌根治術、根治性全子宮切除術、前列腺癌根治術、區(qū)域脊髓麻醉等。5、其他因素Hinman綜合征、重癥肌無力、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及家族性淀粉樣變性多發(fā)性神經病變等。2019年09月06日
2887
0
0
-
李旭東主任醫(yī)師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泌尿外科 維持正常排尿功能需要一系列神經和肌肉相互協(xié)作。神經系統(tǒng)在大腦、脊柱和膀胱之間傳遞信息,告訴膀胱肌肉在某個時間該憋尿還是排尿。而當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或周圍神經受到損害,不能承擔“信息傳遞員”的工作時,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礙,就是神經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 Dysfunction)。 什么會引起神經源性膀胱? 可能引起神經源性膀胱的原因包括: 腦部受傷或先天性的受損:中風、腦部腫瘤等。 脊髓病變:脊髓炎、多發(fā)性硬化癥、脊髓損傷等。 周邊神經病變:帶狀皰疹、馬尾神經損傷、糖尿病等。 神經源性膀胱有哪些臨床表現(xiàn)? 神經源性膀胱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因人而異,一般分為兩類: 一是逼尿肌反射亢進(因無抑制性收縮引起),主要表現(xiàn)為患者尿頻、尿急及急迫性尿失禁,部分患者表現(xiàn)為壓力性尿失禁或遺尿。 二是逼尿肌無反射(患者排尿時膀胱頸部不能或不充分張開),常表現(xiàn)為排尿困難、尿潴留、充盈性尿失禁等癥狀。 除排尿癥狀外,還伴有便秘、大便失禁、會陰部感覺減退或喪失、肢體癱瘓等癥狀。 如何治療神經源性膀胱? 治療神經源性膀胱主要為了保護患者腎臟功能,防止腎盂腎炎、腎積水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其次能幫助患者改善排尿癥狀以減輕生活痛苦。 其治療措施有: 手術治療,以降低或增強膀胱出口阻力、提高膀胱順應性及平衡性。 非手術治療,其中包括導尿、藥物治療、針灸、膀胱訓練等。 如何進行膀胱訓練? 膀胱訓練是利用時間控制、飲水、誘尿與間歇導尿法來幫助患者增強對排尿的控制能力;訓練需在專業(yè)醫(yī)師指導下,按計劃堅持。 記錄每天排尿量、飲水量。 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 基于一般人排尿時間(4小時為一個單元),有效的膀胱訓練容量是350-400ml,建議平均每小時進水量(包括各類食物的含水量)100-150ml。 凱格爾運動(又稱骨盆運動):保持骨盆底肌肉收縮,然后慢慢的放松,重復收縮10下,每天至少3次;以借著伸展骨盆底的恥骨尾骨肌來增強肌肉張力。 瓦氏動作(Valsalva’s maneuver):聲門緊閉,用力呼氣以增加胸內壓;注意有心臟病及顱內壓增高的患者,要避免此誘尿方法。 若突然發(fā)燒或下腹疼痛,有可能為尿路感染,請立刻尋求醫(yī)生的幫助。2019年07月17日
1415
0
0
-
2019年05月31日
1511
0
1
-
李旭東主任醫(yī)師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泌尿外科 神經源性膀胱是由于神經系統(tǒng)的病變,所造成的膀胱功能的改變,我們常見的神經源性膀胱包括:中樞性的神經源性膀胱、外周神經系統(tǒng)的損傷所造成的神經源性膀胱,還有其他的一些疾病。舉個例子,比如說,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損傷所造成的神經源性膀胱,有腦出血、腦梗、脊髓損傷等等,外周神經系統(tǒng)的損傷所造成的神經源性膀胱,比如說子宮的廣泛切除、直腸的廣泛切除、骨盆的損傷,其他的一些疾病也會造成神經系統(tǒng)的損害,比如脊髓系統(tǒng)性疾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都有可能造成神經源性膀胱。臨床表現(xiàn)1、泌尿生殖系統(tǒng)癥狀(1)下尿路癥狀:包括尿急、尿頻、夜尿、尿失禁、遺尿、排尿困難、膀胱排空不全、尿潴留及尿痛等。(2)性功能障礙癥狀:生殖器區(qū)域敏感性,勃起功能障礙、性高潮異常、射精異常、性欲減退等。2、其他癥狀除排尿癥狀外,可伴有腸道癥狀、神經系統(tǒng)癥狀等:便秘,大便失禁,會陰部感覺減退或喪失,肢體癱瘓等。神經源性膀胱治療方法?治療神經源性膀胱主要是保護上尿路功能,防止發(fā)生腎盂腎炎、腎積水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其次是改善排尿障礙癥狀以減輕患者生活上的痛苦。治療的具體措施是采用各種非手術或手術方法減少殘余尿量,殘余尿量被消除或減至很少(<50mL)之后可減少尿路并發(fā)癥。1、非手術治療(1)導尿:無論是以促進儲尿還是排尿為目的,間歇性導尿都能有效地治療神經肌肉排尿功能障礙,免除了長期帶導尿管甚至恥骨上膀胱造瘺的痛苦,并為進一步治療(膀胱擴大術、可控性尿流改道術)創(chuàng)造了條件。(2)輔助治療①定時排空膀胱;②盆底肌肉訓練;③訓練“扳機點”排尿;④男性使用外部集尿裝置。(3)藥物治療①治療逼尿肌過度活動的藥物,如M受體阻滯劑。②治療逼尿肌收縮無力的藥物,M受體激動劑。③降低膀胱出口阻力的藥物,如α受體阻滯劑。④增加膀胱出口阻力的藥物:α受體激動劑。⑤減少尿液產生的藥物,如去氨加壓素等。⑥其他藥物。(4)膀胱訓練和擴張:對尿頻、尿急癥狀嚴重,無殘余尿或殘余量很少者可采用此法治療。囑患者白天定時飲水,每小時飲200mL。將排尿間隔時間盡力延長,使膀胱容易逐步擴大。2、手術治療(膀胱起搏器)由于主管膀胱和排尿的神經功能紊亂,無法準確向大腦傳送“開”“關”信號,大腦也就不能發(fā)出準確的指令,導致膀胱失控,出現(xiàn)排尿無力等一系列排尿障礙的癥狀。而膀胱起搏器正是解決了這一難題,電極裝置通過局麻下微創(chuàng)手術植入到患者的骶神經,通過持續(xù)、微弱的電流刺激調節(jié)骶神經功能,從而抑制異常信號,協(xié)調膀胱與括約肌功能,促進膀胱排空,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目前的醫(yī)療技術通過膀胱起搏器是治療排尿障礙的最新微創(chuàng)治療手段,調控排尿神經反射,恢復膀胱尿道的儲尿和排尿功能。在排尿控制方面,治療或緩解尿頻、尿急,急迫性尿失禁,非梗阻性尿潴溜,此外對大便失禁也有很好的效果。其可體驗、微創(chuàng)、可調控等治療特點,被越來越多的患者所接受。2019年05月20日
2022
0
0
-
2014年10月22日
2190
0
0
相關科普號

晏美俊醫(yī)生的科普號
晏美俊 主治醫(yī)師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北部)
脊柱外科
229粉絲4110閱讀

侯雙興醫(yī)生的科普號
侯雙興 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養(yǎng)志康復醫(yī)院
神經內科
4377粉絲1.3萬閱讀

李柯柯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柯柯 主治醫(yī)師
廣東省工傷康復醫(yī)院
脊柱脊髓康復科
65粉絲1.8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