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腎囊腫需不需要手術?
單純性腎囊腫是最常見的腎臟囊性疾病,在人群中高達25%。大部分腎囊腫沒有癥狀,在體檢時偶然發(fā)現(xiàn)。囊腫隨病程延長而增大,速度不定,一般比較緩慢,若增大迅速,要注意出血或者癌變可能。 腎囊腫最主要的危害是囊腫壓迫腎臟,造成腎臟缺血,可使腎素分泌增多,引起高血壓。因此,4cm以下的單純性腎囊腫通常不需要處理,定期影像復查即可。 那么什么情況下需要手術呢?一般認為需要外科干預的指征是:1、囊腫引起疼痛癥狀或心理壓力大者;2、大于4cm或影像學提示有壓迫梗阻者;3、有繼發(fā)出血或懷疑惡性者。 治療方案包括:囊腫穿刺硬化術、腹腔鏡囊腫去頂減壓術。 囊腫穿刺硬化術:CT引導下進行,操作簡便、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但是遠期復發(fā)率很高,并且對腹側和腎上極的囊腫穿刺有難度,風險較大。 腹腔鏡囊腫去頂減壓術:效果好,成功率高,損傷較小,恢復較快,并發(fā)癥少,已成為單純性腎囊腫的標準術式。
張曉磊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7月17日1038
0
0
-
腎囊腫手術微創(chuàng)體表無疤痕(二)
近年來隨著輸尿管軟鏡硬件和技術的日趨成熟,在術前根據(jù)影像學對內生性腎囊性疾病進行準確評估的基礎上,采取逆行輸尿管軟鏡下鈥激光切開囊壁實現(xiàn)內引流治療腎囊性疾病,安全有效,該種技術在國內外也得到了推廣應用。我們采用逆行的輸尿管軟鏡技術,沿著自然腔道逆行治療腎囊性疾病,通過內切開囊壁,建立囊腔和集合系統(tǒng)的穩(wěn)定通道實現(xiàn)減壓內引流,該技術對于腎盂旁腎囊腫,腎盞憩室治療效果比較好,對于單純性腎囊腫,需要挑選與集合系統(tǒng)距離鄰近的合適病例,術前需靜脈腎盂造影和CT尿路造影來準確評估囊腔的大小、位置、以及毗鄰關系,CT三維重建可直觀多角度觀察囊腔形態(tài),分析囊腔和集合系統(tǒng)、血管的距離,以及憩室和腎盞之間的角度。術中采用斜仰截石位對醫(yī)護人員的配合有較高要求,但簡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手術效率,此外,由于手術完全在泌尿系統(tǒng)自然腔道內操作,完全實現(xiàn)了患者體表無任何術后疤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CT、KUB+IVP均顯示左腎內生性腎囊腫大小約5.6cm左右,與集合系統(tǒng)距離很近術后復查內支架管留置位置妥善,頭端位于囊腔內引流,末端置入膀胱輸尿管鏡下已依稀可見腎囊腫菲薄的囊壁輸尿管電子軟鏡一次性進入腎盂后仔細辨別,于左腎中盞外側可見左腎囊腫菲薄的囊壁凸入集合系統(tǒng)鈥激光E1.2J/F20Hz自囊壁中心向四周放射狀切開1.5cm左右,使囊腔于集合系統(tǒng)充分相通內引流輸尿管軟鏡進入左腎囊腫囊腔,見囊壁完整形態(tài),未見明顯贅生物將斑馬導絲引入囊腔內,直視下退出輸尿管引導鞘及軟鏡,沿導絲留置F7內支架管一根,頭端置于囊腔內引流,末端置膀胱鈥激光內切開以后減壓性滲血可控,尿色呈淡血性,一周左右拔除導尿管,術后四天復查CT、KUB提示腎囊腫明顯縮小,囊壁塌陷,治療效果顯著三個月后復查見引流通道穩(wěn)定,腎囊腫囊腔已塌陷萎縮,對集合系統(tǒng)的壓迫解除,治療效果優(yōu)異一項微創(chuàng)技術的開展往往需要幾代人的付出,從90年代初期,我院老一輩專家溫端改教授、嚴春寅教授就開展了開放手術下的腎囊性疾病的內引流治療,到了2005年左右在侯建全教授的引領下又逐步利用了輸尿管硬鏡以及輸尿管纖維軟鏡對腎囊性疾病進行了體系化的微創(chuàng)治療;2013年以后隨著輸尿管電子軟鏡和大功率鈥激光技術的突破,以及多鏡聯(lián)合技術的推動,使得微創(chuàng)治療的操作視野、清晰度和切割凝血效率得到了顯著提高,從而使腎囊性疾病的微創(chuàng)內引流技術得以廣泛開展。該項腎囊腫治療的微創(chuàng)技術由于體表無疤痕,恢復快,得到了醫(yī)患雙方的一致認可。對于多發(fā)性的腎囊腫內引流治療在保護腎臟功能方面也是具有積極意義的。?術后2天復查CT可見腎囊腫囊腔顯著塌陷術后5天復查KUB+IVP可見內支架位置妥善位于腎囊腫囊腔術后一個月再次行左腎多發(fā)腎囊腫內引流將內部套疊腎囊腫內引流切開激光點對點精準止血術后一天復查CT可見多發(fā)腎囊腫囊腔已塌陷術后二天復查KUB+IVP可見內支架位置妥善位于腎囊腫囊腔KUB+IVP可清晰顯示鈣化灶以及腎囊腫對集合系統(tǒng)的壓迫,對腎囊腫內引流有積極意義有些腎囊腫為內生型,從表面幾乎看不到腎囊腫,需要仔細游離腎臟尋找有些合并腎積水的腎囊腫于集合系統(tǒng)距離較遠留置兩根支架管降低尿漏的發(fā)生
丁翔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6月24日1012
0
3
-
腹腔鏡下腎部分切除術
陳亮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6月10日1387
0
0
-
腎臟囊性病變:良性還是惡性?
首先,可以明確地說,多數(shù)的腎臟囊性病變都是良性的。 我們見到的腎臟囊性病變大多是單純性腎囊腫,這是一種成人腎臟最為常見的良性病變,好發(fā)于男性,多為單側單發(fā),也可以是雙側、多發(fā)?,F(xiàn)有研究認為單純腎囊腫來源于腎小管憩室,而腎小管憩室可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增多,因此腎囊腫的發(fā)生率也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高。據(jù)統(tǒng)計30~40歲間單純腎囊腫的發(fā)生率約10%,到了80歲,其發(fā)生率可超過50%。單純腎囊腫多無癥狀,較大的囊腫可能出現(xiàn)腰部脹痛并有自發(fā)破裂風險。單純腎囊腫的內容物與血漿濾出液類似,液體蓄積導致囊腫體積不斷增大,壓迫腎實質或集合系統(tǒng),有可能對腎功能產生影響。超聲可以經濟而有效地對單純腎囊腫進行初步確診,為了排除囊腔與產生尿液的集合系統(tǒng)相通的可能性,臨床中我們還經常會通過靜脈腎盂造影或增強腎臟CT進行鑒別。對于絕大多數(shù)無癥狀的小囊腫,進行至少每年1次的觀察隨診即可,如果囊腫直徑超過5cm或壓迫周圍組織導致尿路梗阻等癥狀的,則需考慮外科干預。單純腎囊腫的手術方式是囊腫去頂減壓術,也就是說手術中只是去除囊腫的頂壁而不是整個囊壁,就像是一間屋子只是拆除了屋頂而地板仍然存在,術后殘存囊壁分泌產生的囊液進入開放的腎周空間被回吸收。目前這一手術多可在腹腔鏡下微創(chuàng)進行,多數(shù)患者在術后數(shù)小時即可進食、下地。局麻下經超聲引導囊液抽吸術并向囊內注射硬化劑也是外科處理的一個選項,雖然簡單易行,但復發(fā)率極高,除非有明確的手術禁忌癥,個人并不推薦作為首選治療方式。單純性腎囊腫(Bosniak分級 I級) 就病理學而言,多囊腎也是良性病變,但它是一種先天性、遺傳性疾病,通過治療只可延緩進展而不能治愈,病情持續(xù)進展有很大可能將導致腎功能毀損直至尿毒癥。嬰兒型多囊腎預后極差,患兒多在嬰幼兒時期早夭,該類型臨床少見,在遺傳學屬于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只有一對染色體都攜帶致病基因時才會出現(xiàn)臨床表現(xiàn),在夫妻雙方都攜帶致病基因的情況下,子女有1/4的可能患病。成人型是多囊腎的常見類型,但其人群發(fā)病率也只有約1/1250。成人型在遺傳學屬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就是說一對染色體中只要一條攜帶致病基因就會出現(xiàn)臨床表現(xiàn),夫妻任意一方患病,子女有1/2的可能患病。因此,多囊腎患者應注意對子女進行早期的篩查隨訪,還可以考慮通過基因檢測并篩選出正常受精卵,通過人工輔助生殖的手段來避免下一代患病。60歲男性,巨大多囊腎合并多囊肝?;颊咭蚨嗄夷I導致尿毒癥,已進行了腎移植手術。由于右側病腎過于巨大擠占了盆腔空間而把移植腎放在了非常規(guī)的左側。本次由于疼痛及感染來院行機器人輔助腹腔鏡右側患腎切除,術后經約10cm的切口取出了最大徑約30cm的患腎。 多囊腎主要表現(xiàn)為雙側腎臟大量大小不一的囊泡,往往合并有多囊肝,還可有胰、脾等器官的多發(fā)囊腫,隨著病程進展囊腫數(shù)量體積持續(xù)增加,腎臟正常結構逐漸毀損破壞,嚴重者最終導致腎功能喪失,需要行透析治療或腎移植。值得注意的是,成人型患者早期往往無明顯癥狀,容易被忽視而貽誤治療。患者在青少年時期多癥狀輕微,往往在30歲左右開始加速進展,隨著病情加重可能出現(xiàn)高血壓、腰腹疼痛、血尿等癥狀,腎臟體積增大明顯者還可在腹部觸及腫塊,如無合理干預,近半患者可能在60歲左右進展為尿毒癥。盡管近年來的一些研究顯示,托伐普坦可能有助于延緩早中期成人型多囊腎的快速惡化,但迄今并無足以治愈或逆轉該疾病進展的藥物。在病程中建議患者適當多飲水,推薦優(yōu)質低蛋白及低鈉低磷飲食,適度運動避免肥胖。同時應規(guī)律監(jiān)測腎功能及血壓,特別要注意打斷高血壓和腎功損害的惡性循環(huán),盡量控制血壓在正常范圍以內。囊腫內的大量囊液壓迫有功能的殘存腎組織是腎功能損害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囊腫去頂減壓術有助于延緩腎功能損害進程,但手術時機目前仍有爭議,太晚對殘存腎功保護價值有限,太早則有患者迅速復發(fā)之虞,個人的建議是在患者血肌酐水平持續(xù)上升接近正常上限的時候進行手術,這個時間窗往往在患者40歲左右。及時合理的內外科綜合治療,有望延緩患者的腎功能損害進程,使其避免在有生之年進展至尿毒癥而需接受透析或腎移植等腎臟替代治療。腹腔鏡下腎臟囊腫去頂減壓術 如CT等影像學檢查發(fā)現(xiàn)囊性腎臟病變內有較多可被造影劑增強的分隔、厚壁或是軟組織影,應注意排除囊性腎癌。囊性腎癌少見,其中的大部分仍為透明細胞癌,其惡性深度相對較低,手術時應注意保持囊壁完整避免囊液漏出,如漏診按良性病變行去頂術則可能導致腫瘤的播散。Bosniak分級 III級,術后病理為囊性腎癌 以CT表現(xiàn)為主要依據(jù)的Bosniak分級是目前在腎囊性腫物影像診斷中廣泛應用的分級標準。一般來說I-II級為良性病變,參照單純性腎囊腫方案進行隨訪及治療即可。IV級基本是惡性病變,需行及時的手術切除。III級有較大的可能為惡性病變,但往往惡性程度較低且預后良好,因此結合腫物的具體表現(xiàn)及患者的意愿等因素,可以個體化地選擇密切隨訪或盡快手術切除。而IIF級中的F其實就是英文單詞隨訪(follow)的首寫字母,研究顯示該級別惡性病變的發(fā)生率在1%-10%不等,且惡性程度也較低,因此多數(shù)患者可密切隨訪而不必立即手術。應該說,Bosniak分級為臨床大夫提供了很好的診療依據(jù),但在具體實踐中我們仍需結合個體情況進行治療方案的抉擇。參考文獻1.Stuart G. Silverman,et al.Bosniak Classification ofCystic Renal Masses, Version 2019: An Update Proposal and Needs Assessment.Radiology 2019;292:475–488.2.EAU2021 腎癌指南另注:感謝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影像中心吳元魁教授的幫助文中部分圖片引用自“熊貓放射“等網(wǎng)絡資源
杜躍軍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6月09日1621
0
3
-
無需手術的腎囊腫治療
單純性腎囊腫進展緩慢,預后良好。無自覺癥狀或臨床壓迫證據(jù)者,通常不需要外科干預。一般認為需要外科處理的指征是:1,囊腫大于4cm,2,有壓迫梗阻影像學改變,3,有繼發(fā)性出血或懷疑癌性者。無水乙醇穿刺硬化技術創(chuàng)傷小、痛苦小,對于8cm一下的囊腫,有效率接近80%。穿刺硬化術后的主要并發(fā)癥為局部疼痛、發(fā)熱、血尿等,通常情況下預防性應用抗生素,足量飲水并輔助適量休息,此類并發(fā)癥均可有效緩解。如果患者嚴重出血、發(fā)熱溫度超過38.5°時建議及時跟手術醫(yī)師聯(lián)系。腎囊腫術后常規(guī)應半年至手術所在醫(yī)院行復查,穿刺硬化后腎囊腫復發(fā)率約為10-20%,應根據(jù)復發(fā)情況溝通下次復查時間及進一步治療方案。
梁亮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6月08日1844
0
5
-
高密度腎囊腫 | 泌尿外科冷知識(02)
今天小明醫(yī)生一上班,就打開了PACS系統(tǒng)查閱他最關心的昨天一位腎臟占位患者的CT檢查結果。檢查結果一欄上面“高密度腎囊腫”字樣引起了他的注意,“這是個啥?”小明又一臉蒙蔽的看著電腦,大老王主任正巧路過,看到了小明這番表現(xiàn),忍不住說:小明啊,高密度腎囊腫這個東西呢,你且聽我細細分解——四川省醫(y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yī)院泌尿外科馮強腎臟高密度囊腫是指腎臟囊性高密度灶全部或大部由X線衰減值高于周圍腎實質的物質所構成,在CT平掃的圖像上呈高密度改變,而且平掃期與強化期比較CT值變化不明顯(作者注:有文獻認為在15HU以內)的高密度病灶可認為是腎臟高密度囊腫,囊腫內通常是由凝集的蛋白樣物質、出血、感染、以及鐵含量增多等產生,實性或部分實性病灶主要由于結構致密或彌漫性微鈣化等原因產生,囊腫本身呈良惡性均有可能。但是部分多房性囊腫(包括良惡性多房性囊腫、多房性腎瘤以及囊性腎癌)CT平掃也可表現(xiàn)為高密度病灶,要注意惡性病灶形態(tài)大多呈分葉狀或類圓形密度不均勻的囊性包塊,且囊壁厚薄不均。部分囊內有分隔、實性成分或壁結節(jié),動態(tài)增強掃描后實性成分或壁結節(jié)、囊壁均有明顯早期強化,而良性多發(fā)囊腫、囊性腎瘤或囊腫合并感染的囊壁則較為均勻,在動態(tài)增強掃描時呈晚期強化。腎臟高密度囊腫屬于腎臟影像學Bosniak分級系統(tǒng)中II級:見壁點狀或細線樣鈣化,囊腫內含有變,但發(fā)病機理卻較復雜,所以其良惡性皆有可能。良性蛋白性腎臟高密度囊腫通常符合Bosniak所述的良性囊腫診斷標準,且增強掃描時無強化表現(xiàn)。所以單純腎囊腫應提倡平掃加多期增強掃描以便于明確診斷,且掃描層厚以不大于5mm為宜,病灶增強前后CT值變化超過20HU才能認定病灶有強化。結合文獻統(tǒng)計來看大多數(shù)腎臟高密度病灶為良性囊腫。以血腫、血管畸形以及部分實性病灶為病理改變,可表現(xiàn)出CT上的高密度病灶。所以當實性病灶較小,并且均勻強化時,應該首先考慮良性病變,CT結合MRI、超聲等多種檢查方式,以及進一步穿刺活檢可以對大多數(shù)此類病灶做出明確診斷,從而避免不必要的治療。而腎臟高密度囊腫中另一部分則可能是腎鈣乳癥。腎鈣乳是腎引流系統(tǒng)內(多為腎盞憩室囊腫或腎盂積水內)含有鈣質的混懸液存留,由Howell在1959年率先報告,長久以來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認為腎盞內先天性憩室、囊腫、或者腎盞頸部發(fā)生纖維化狹窄所形成的憩室或囊腫均為腎鈣乳的存留創(chuàng)造了條件。鑒別腎臟高密度囊腫中腎鈣乳癥的一個竅門是,當患者變動體位時,較大的鈣乳顆粒朝重力方向沉積。對于較大的腎鈣乳癥性高密度腎囊腫,有文獻報道選擇了手術治療,術中發(fā)現(xiàn)混懸液中含細砂樣鈣質,術后病理檢查腎鈣乳為含碳酸鈣、磷酸鈣或草酸鈣成分的乳狀混懸液。而對腎鈣乳癥性高密度腎囊腫中無特殊癥狀者進行了隨訪觀察,病灶亦未見顯著增大。腎鈣乳的手術方式可采用病灶切除術,即在鈣乳腔纖維壁與腎實質間剝離并完全切除病灶獲得較好療效。
馮強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5月10日1572
0
1
-
教你了解腎囊腫,學影像…
看到CT或MRI報告,腎臟有囊腫會很緊張,也有的朋友屬于“大心臟”,看到有“腎臟囊性病變”無動于衷。以上兩種均比較盲目,不是科學的態(tài)度,下面教你怎么看腎囊腫的CT、MRI報告? 腎臟囊腫發(fā)病率很高,可以是良性,也可以是惡性,而且很多人并無癥狀,多是體檢或因別的原因做檢查時發(fā)現(xiàn)。那CT和MRI上到底怎么判斷其良惡性?其實影像要進行準確評價也是是比較有難度的,多根據(jù)實性成分的多少,有無強化等進行判斷。為了更好地讓醫(yī)生和大眾了解自己腎囊腫的危害度如何。 很多的影像專家創(chuàng)造了一些分類的方法(這種分類的方法在其它器官也經常用),每種類型對應的惡性可能性是不同的,比較被大多數(shù)人接受的是Bosniak分類,具體分類方法如下(如果不想立志成為放射科大夫,可忽略此段): I類—單純囊腫,邊緣清晰,無分隔,無鈣化,無實性成分,無強化。 II類—可有纖細的分隔、鈣化,可有強化,但不能準確測量。高密度囊腫(密度均勻無強化)直徑小于3cm。?IIF (”F” for follow up)—不能歸為II或III的,分隔或囊壁略增厚,包括直徑大于75px的高密度囊腫。 III類—囊腫密度不均勻,有可測量的強化,分隔厚(大于等于2mm),可見結節(jié),不規(guī)則鈣化(位于中心,大于等于2mm)。IV類—囊性腎癌。 根據(jù)經驗,I類和II類囊腫是惡性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除非因為太大而引起相應癥狀,不需要處理。而III類的惡性可能性為75%,IV類的可能性幾乎百分之百。IIF則為難以歸類,暫時不用手術,需要隨訪復查的。因此拿到CT、MRI報告后先看看報告上的囊腫屬于哪一類吧。
張亞平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4月19日1220
0
0
-
肝、腎囊腫到底要不要治?怎么治?
囊腫是一種以良性病程為主的常見疾病,可以發(fā)生在身體的很多器官,常見的有肝囊腫、腎囊腫、卵巢囊腫、乳腺囊腫等,這其中以肝腎囊腫最為常見。囊腫一般是圓形或橢圓形的水泡樣結構,類似裝滿水的氣球,囊內充滿清亮或淡黃色的液體,合并有出血感染時囊液可呈咖啡色或棕褐色。 肝腎囊腫的大小差別懸殊,小的僅有幾毫米,大的可以長到十幾二十厘米,接近足球大小。直徑在5cm以下的肝、腎囊腫一般不會產生任何癥狀,也極少發(fā)生癌變。因此很多臨床醫(yī)生會告訴患者,長了囊腫不用擔心,也不需要治療,隨訪觀察就好。對于大多數(shù)小囊腫來說的確無需治療,但當囊腫體積較大時也應該積極治療,以避免發(fā)展到難以處理的程度。以肝囊腫為例,肝囊腫長到5cm以上可能出現(xiàn)腹部不適、疼痛或惡心的癥狀,甚至引起一系列并發(fā)癥,包括自發(fā)性出血、感染、破潰入腹腔或膽道和壓迫膽管等。腎囊腫在5cm以上時有可能引起腰部酸脹、高血壓等癥狀。因此,對于直徑在5cm以上的肝腎囊腫,應及時干預,以免繼續(xù)生長造成壓迫癥狀,也導致以后治療的困難。 目前臨床上沒有任何藥物能夠控制囊腫的生長,只能手術干預。常見的肝囊腫手術方式有超聲引導下酒精或聚桂醇硬化術、腹腔鏡手術、外科肝臟切除術。其中超聲引導下酒精或聚桂醇硬化是最安全微創(chuàng)的治療方式,其操作方式是在超聲圖像顯示下將牙簽粗細的穿刺針精準的穿刺進入囊腔,用注射器抽出囊液,然后向囊腔內注射酒精或者聚桂醇使囊壁硬化,囊壁上皮細胞脫水變性,將不再分泌囊液,使囊腔內產生無菌性炎癥并逐漸閉合,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上圖為超聲可視下穿刺囊腔,抽出囊液,圖中亮線即為穿刺針 上圖為肝囊腫穿刺酒精硬化治療過程,傷口僅有針眼大小。 上圖為上述患者囊液抽盡后肝臟恢復正常表現(xiàn)。術后一年囊腫完全消失。 這種手術方式為門診手術,不用住院,安全有效,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術后第二天即可恢復正常工作和生活。術后半年到一年,囊腫即可縮小95%以上甚至完全消失,不再復發(fā)。該方法對肝腎囊腫、腎上腺囊腫、脾囊腫、甲狀腺囊腫、乳腺囊腫、卵巢囊腫等都有著非常好的治療效果,且術后復發(fā)率不足1%。 北京友誼醫(yī)院超聲科開展肝、腎囊腫酒精硬化治療術已經十余年,是國內最早開展該項微創(chuàng)技術的醫(yī)院,累計為數(shù)千例囊腫患者解除了病痛,治療成功率在98%以上,治療過的最大囊腫超過20cm,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驗,歡迎全國各地患者前來咨詢就診。
劉玉江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4月10日6071
7
32
-
體檢發(fā)現(xiàn)腎囊腫了怎么辦?
近年來隨著體檢的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在體檢時發(fā)現(xiàn)有腎囊腫,很多人也經常會因這個問題困擾不已。腎囊腫是泌尿外科最常見的腎臟囊性占位,發(fā)病率約為10%,發(fā)病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單純囊腫占90%,復雜囊腫占10%。體檢超聲或CT發(fā)現(xiàn)的囊腫中多數(shù)為單純囊腫。囊腫平均生長速度為1.6mm/年(-1.3cm~1cm),平均增長比例為3.9%-5.1%,76%囊腫在診斷后逐年增大,而24%保持不變或縮小,年輕患者囊腫生長速度快,老年患者囊腫生長速度慢,多房囊腫生長速度快,單房囊腫生長速度慢,囊腫生長速度與惡性變無相關性。 在沒有腎囊性疾病的家族病史或慢性腎臟病的證據(jù)的情況下,多數(shù)單發(fā)和多發(fā)性腎囊腫是良性的。單純腎囊腫是需要短期隨訪的,囊腫大小被認為是隨訪策略中的重要因素。由于體積增大(6-8 cm)或感染、出血或破裂等并發(fā)癥,約2%-4%的腎囊腫可能在隨訪中會出現(xiàn)腰痛或血尿癥狀。 腎囊腫通常根據(jù)影像學檢查分為Bosniak I, II, IIF, III, and IV級,通常I級和II級被認為是單純囊腫,而其他被認為是復雜囊腫,隨著級別的增高,囊腫的惡性可能也在增加,I, II, IIF, III和IV級的惡性可能分別為0-1%,0-10%,4.7-24%,>50%和>90%。如果囊腫中出現(xiàn)不規(guī)則增厚的分隔、不規(guī)則增厚的囊壁、囊腫內部不均質、密度增高、尤其出現(xiàn)可增強的囊內結節(jié)、厚壁分隔和囊壁需要密切關注,應及時就醫(yī)。 腎囊腫是否需要手術取決于很多因素,大小并不是絕對手術指征,對于4-5cm及以上的囊腫,如果確定是良性的囊腫可以考慮手術,也可以觀察,但如果囊腫造成腎臟積水或懷疑有惡性可能應手術治療,術前還必須要排除腎盞憩室,重復腎,腎上腺囊腫,腎錯構瘤,腎囊性腫瘤等疾病。目前腎囊腫的治療尚無基于循證醫(yī)學證據(jù)的指南,但基于文獻資料,IV級囊腫和確定的III級囊腫應考慮手術干預;IIF級囊腫密切隨訪CT檢查; I級和II級囊腫密切隨訪超聲檢查。圖1. Bosniak I級良性囊腫,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囊腫圖2. Bosniak I級惡性囊腫(腎透明細胞癌),臨床極為少見圖3. Bosniak II級良性囊腫(囊腫內少量細小分隔)圖4. Bosniak IIF級良性囊腫(囊腫伴乳頭狀瘤)圖5. Bosniak IIF級惡性囊腫(高密度囊腫,腎乳頭狀細胞癌)圖6. Bosniak III級良性囊腫(腎臟淀粉樣變)圖7. Bosniak III級惡性囊腫(腎透明細胞癌)圖8. Bosniak IV級惡性囊腫(囊內結節(jié)為腎透明細胞癌)
王文營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4月07日3081
1
14
-
腎囊腫需要手術嗎?腎囊腫手術應該怎么做?
腎囊腫是一種泌尿外科常見疾病,各年齡段均可發(fā)病,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fā)病風險逐漸增加。據(jù)報道,超過1/3的50歲以上人群患有腎囊腫。單純性的腎囊腫很少需要進行外科治療。那么,哪些腎囊腫需要手術呢?手術方式又是如何呢?要回答這兩個問題,需要先理解一個關鍵的概念,那就是腎囊腫的分型。腎囊腫的分型最早是由Bosnaik教授在1986年提出的,以CT影像為基礎的一種分型方式,其目的在于解決影像診斷問題。在隨后的臨床實踐中,??漆t(yī)生們發(fā)現(xiàn)該分型方式對于指導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因而逐漸被廣泛接受,又稱Bosnaik分型。具體定義如下(摘自坎貝爾泌尿外科學):I型(單純性囊腫):囊壁薄而均勻,無鈣化,囊液水樣密度,囊內無分隔;II型(輕度復雜性囊腫):囊內可見細而少的分隔,囊壁可有少量鈣化,增強掃描時強化不明顯;III型(復雜性囊性病變):囊壁及囊內可見厚而不規(guī)則的分隔,可出現(xiàn)囊壁結節(jié),鈣化多見,增強掃描可見強化;IV型(囊性癌):囊壁與囊內分隔不規(guī)則增厚,明顯可見實性結節(jié),可伴有大量鈣化,增強掃描呈腎癌樣強化;根據(jù)大樣本量的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BosnaikI型和II型多為良性病變,不需要進行外科干預;而III型的惡性腫瘤發(fā)生率為25%以上,平均為50%;IV型囊腫的惡性腫瘤發(fā)生率為70%~100%,平均85%。因此,對于I型和II型腎囊腫病例,大部分應采用隨訪觀察的方案,以下情況則需要進行外科干預治療:腎囊腫體積巨大壓迫腎實質或囊腫內自發(fā)性出血,引起疼痛和血尿;腎盂旁腎囊腫可造成集合系統(tǒng)梗阻,導致尿路感染;少數(shù)囊腫還可能引起腎素分泌異常,誘發(fā)高血壓。對于有以上明顯癥狀和體征的單純性和輕度復雜性腎囊腫,宜采取腹腔鏡囊腫去頂減壓術或針吸穿刺引流術,并可向囊腫內注入硬化劑,防止復發(fā)。對于III型和IV型腎囊腫病例,則應按照囊性腎癌進行積極治療。手術方式宜采取腎部分切除或根治性腎切除術;對于技術較為成熟的單位,可采用機器人輔助或腹腔鏡的方式進行手術治療,減少患者的創(chuàng)傷和痛苦。但需要強調的一點是,術中要盡量避免擠壓瘤體,一旦造成囊壁破裂和囊液外漏,常造成災難性的后果。
劉佳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4月05日1554
0
3
腎囊腫相關科普號

李墨農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墨農 主任醫(yī)師
青島市市立醫(yī)院
泌尿外科
1126粉絲12.1萬閱讀

劉玉江醫(yī)生的科普號
劉玉江 主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yī)院
超聲科
2675粉絲6.8萬閱讀

張克勤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克勤 主任醫(yī)師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
泌尿外科
22粉絲2547閱讀
-
推薦熱度5.0張墨 主任醫(yī)師中國醫(yī)大一院 泌尿外科
膀胱癌 67票
腎腫瘤 63票
前列腺增生 53票
擅長:泌尿系統(tǒng)腫瘤的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腹腔鏡腎上腺手術,腹腔鏡腎癌根治術及腎腫瘤保腎手術,腹腔鏡腎囊腫,腹腔鏡前列腺癌、膀胱癌根治術,腹腔鏡腎盂及輸尿管癌根治術,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膀胱腫瘤電切術)和晚期泌尿系腫瘤的綜合藥物治療,尤其擅長前列腺癌的早期篩查、精準穿刺活檢、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及術后個體化綜合治療。 -
推薦熱度4.9楊杰 主任醫(yī)師江蘇省人民醫(yī)院 泌尿外科
腎腫瘤 80票
前列腺炎 67票
前列腺增生 61票
擅長:膀胱癌,前列腺癌,睪丸癌,腎癌,腎盂癌,陰莖癌,腎上腺腫瘤,腎結石,輸尿管結石,尿失禁,前列腺增生 -
推薦熱度4.9邵寧 主治醫(yī)師上海新華醫(yī)院 泌尿外科
前列腺增生 86票
腎囊腫 45票
尿路感染 2票
擅長:前列腺增生的臨床診療。 腎囊腫及腎上腺疾病的微創(chuàng)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