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手足口病傳染期有多長?
趙繼華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3月04日845
0
2
-
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癥狀?
趙繼華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3月04日862
0
0
-
【手足口病】6、手足口病的臨床圖片
1、口腔部位舌體水皰潰瘍,見圖一。2、手心手腕處小水皰見圖2.3、雙手指手背手腕處水皰,見圖34、足趾足底水皰,見圖4.圖片來源于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皮膚科主任醫(y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孟昭影專家門診時間:星期二上午、星期三下午、星期四上午
孟昭影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2月20日143644
0
0
-
什么是“糞口傳播”?
糞口傳播途徑指的是傳染病的傳播方式,也叫做經消化道傳播。一些傳染性疾病的病原體能夠在大便之中存活,所以可以通過消化道排出的糞便進行傳播,如果這些帶病原體的大便污染了手或者食物,那么就會病從口入,導致傳染給其他人。 比如,農民用病毒污染的糞便給蔬菜施肥,如果沒有將這些食物充分洗凈燒熟,吃了這些食物的人就可能被感染;再如,被病毒感染的人排便后沒有洗手,又直接用手接觸了別人的食物或餐具,那一起用餐的小伙伴們就會被感染。 比較常見的通過糞口途徑傳播的疾病有甲肝、戊肝、傷寒、霍亂、手足口病,還包括一些寄生蟲疾病,比如絳蟲病、蟯蟲病、蛔蟲病。 切斷糞口傳播,是預防病毒感染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除了將食物洗凈煮熟,“飯前便后”洗手是切斷消化道傳播最簡單易行的方法。 洗手時應注意使用肥皂、香皂、洗手液等清潔用品,并用流動水沖洗,時長不少于 20 秒。
張臨友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2月02日2828
0
1
-
手足口病的癥狀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及輕微、但傳染度頗高的傳染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致,4歲以下易得。大多數(shù)患兒是突然發(fā)病,首先表現(xiàn)為發(fā)高燒,體溫多在38度以上,同時伴有頭痛、咳嗽、流涕等癥狀,體溫持續(xù)不退?;純涸诎l(fā)熱1-2天后,可在他們的口腔粘膜、唇內見到皰疹,皰疹破潰后會形成潰瘍,疼痛感較重,患兒常出現(xiàn)煩燥、哭鬧、流口水,不吃飯等表現(xiàn)。
馬云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1月20日1244
0
0
-
手足口病能用奧司他韋治療嗎?
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奧司他韋可以治療手足口病。 奧司他韋是神經氨酸酶抑制劑,用于治療流行性感冒,是抗病毒藥物,但是目前只發(fā)現(xiàn)對于流感病毒有作用,未發(fā)現(xiàn)對其他病毒有作用。 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包括EV71 病毒,科薩奇病毒等,目前也沒發(fā)現(xiàn)有效抗病毒藥物可以對這些病毒有作用。 手足口病普通型只有發(fā)燒和皮疹癥狀,可以自愈,除了退熱藥,不需要其他藥物治療。使用抗病毒藥物,清熱解毒藥物,抗細菌藥物,調節(jié)免疫力藥物都不能縮短病程,也不能改善癥狀,而不會減少發(fā)生腦炎的風險。
李侗曾醫(yī)生的科普號2019年11月12日6933
0
0
-
一例特殊的手足口?。ㄅ鋱D)
手足口病有很多的類型在前幾年主要是以引起腦炎的ev71型多見,多數(shù)表現(xiàn)為持續(xù)高燒,而且手腳的皮疹比較細小。但是近年來,隨著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種,腦炎型已經急劇下降了。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現(xiàn)在咱們手足口的流行菌株又發(fā)生了變化,很多容易和水痘,還有其他的皮疹混淆。這幾天就看到了一個比較特殊的手足口病,大家可以參考。 檢查結果發(fā)現(xiàn),目前咱們的優(yōu)勢菌株已經逐漸轉移為CA6,CA10 為主。部分孩子在手足口病的恢復期還會有掉甲的現(xiàn)象。這點水泡比較大的疹子,大家不要去把它弄破,破了之后可以局部涂抹碘伏消毒,如果不破的話,自行會吸收,大概周期在7到10天左右。
田野醫(yī)生的科普號2019年08月13日7623
3
6
-
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進入流行期,防治要點需掌握
1、手足口病 / 皰疹性咽峽炎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手足口病的傳染性很強,傳播途徑多種多樣,只要攜帶有相關病毒就可成為傳染源,主要有以下途徑: ●密切接觸患兒的糞便(在數(shù)周內仍可具有傳染性)、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咽喉分泌物、唾液、打噴嚏噴出的飛沫等); ●間接經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絹、水杯、牙杯、衣物、玩具、碗筷、奶瓶、奶嘴、床上用品、桌椅表面、門把手、醫(yī)療器械等傳播。 流行很快,可在托兒所、幼兒園等幼托機構中造成流行。 2、手足口病 / 皰疹性咽峽炎的預后如何? (1) 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皰疹性咽峽炎預后較好,有自限性的,一般 4~6 天左右,少數(shù) EV71 感染的皰疹性咽峽炎時間較長。 (2) 典型的手足口病以手、足部出疹和口腔黏膜皰疹或潰瘍?yōu)樘卣餍员憩F(xiàn),絕大部分手足口病在發(fā)病后 5~7 天自行緩解; (3) 少部分手足口病發(fā)展為重癥,通常在發(fā)病后 1~4 天出現(xiàn)中樞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包括腦膜炎、腦炎、脊髓炎、腦脊髓炎,以及肺水腫/肺出血和循環(huán)衰竭等,重癥手足口病進展迅速,需及時診治。 (4)有些手足口患兒在恢復期可出現(xiàn)手掌和腳底脫皮伴指甲脫落;一部分患兒的皮疹呈水泡性大皰疹伴糜爛、紫癜或出血點樣皮疹,有濕疹的部位皮疹更多見。在皮疹早期一半可能會出現(xiàn)低熱,一般病程短而輕,多在 1 周左右痊愈,皮疹不留瘢痕或色素沉著,但需要注意防止繼發(fā)感染。 3、重要:需早期識別重癥病例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 3 歲以下的患兒,有可能在短期內發(fā)展為危重病例,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1) 持續(xù)高熱:體溫(腋溫)大于 39℃,常規(guī)退熱效果不佳,或高熱持續(xù)超過48 小時; (2) 神經系統(tǒng)異常:精神萎靡、嗜睡、嘔吐、頭痛、易驚、情緒激動或煩躁不安、肢體抖動或肌陣攣(通常出現(xiàn)剛入睡時)、頸項強直、眼球震顫、急性手腳無力、站立或坐立不穩(wěn)等,極個別可能會出現(xiàn)食欲亢進; (3) 呼吸異常:呼吸增快、減慢或節(jié)律不正常,如安靜狀態(tài)下(體溫正常時): 5 歲以上兒童>30 次/分鐘、1~5 歲> 40 次/分鐘; 2~12 月齡>50 次/分鐘; 新生兒~2 月齡>60 次/分鐘。 (4) 循環(huán)功能障礙:出冷汗、四肢發(fā)涼、皮膚花紋,心率增快或減慢、血壓升高、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2秒)等; (5)外周血白細胞計數(shù)升高:血常規(guī)中白細胞(WBC)值超過15×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6)血糖升高:出現(xiàn)應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 8.3 mmol/L。 4、手足口病 / 皰疹性咽峽炎如何護理? (1) 注意隔離 ●患兒盡量不要區(qū)人群集中的地方,避免與健康兒童接觸,直至體溫正常、皰疹消退后 1 周 (一般來說,總共隔離 2 周的時間,在發(fā)病的第 1 周內,傳染性最強); ●多通風 (如定期打開門窗等), 以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室內溫度與濕度適宜; ●同一室內的人數(shù)不要太多,避免患兒繼發(fā)感染; (2) 觀察病情 ●注意觀察患兒是否有新的癥狀、體征出現(xiàn),或原有癥狀、體征有無加重、惡化,重點注意有無前面所說的危重信號出沒; ●定期監(jiān)測體溫,一般每 4 個小時可以測一次體溫,如體溫超過 38.5℃ (腋溫),每 1~2 小時測一次體溫,并要注意有無寒戰(zhàn)、驚跳、煩躁不安、胡言亂語、出現(xiàn)幻覺或甚抽搐等情況,進行退熱處理后 1 小時應重測體溫。 (3) 注意護理 ●口腔內的皰疹會使患兒疼痛,飲食上要注意盡量食用烹飪軟爛或流質、半流質食物,飲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為主,避免過咸、過酸、辛辣等刺激性較強的食物; ●小嬰兒可以食用溫涼的流質、半流質食物,如面湯、稀飯、米糊等; ●在發(fā)病的 1 周內,休息很重要,盡量限制患兒的活動量以防止過度疲勞; ●注意保持口腔清潔衛(wèi)生,每次餐后宜用溫水漱口; ●注意勤洗手 (尤其是在飯前便后),以避免重復感染或交叉感染; (4) 皮疹的護理 ●保持皮膚清潔,可用溫水擦浴,穿寬松、柔軟的衣物,并注意保持干爽; ●床鋪應平整、干燥、清潔; ●剪短患兒指甲,以免抓破皮疹,必要時可戴「手套」; ●臀部有皮疹者,應及時處理患兒大小便 (尿不濕等),保持臀部的清潔與干燥; ●如皰疹未破潰,可涂以爐甘石洗劑;如皰疹破潰,可涂以碘伏等刺激性小的消毒劑,并注意保持局部清潔干燥。 (5) 注意消毒 皰疹性咽峽炎 / 手足口病患兒玩過的玩具、用過的奶具、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應徹底消毒。 ●叮囑家長加強個人衛(wèi)生與家庭衛(wèi)生,消毒對象包括:住室地面、墻壁,桌、椅等家具臺面,門把手,奶嘴、奶瓶、餐飲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學習用品,玩具,廁所、衛(wèi)生間,垃圾,污水等。 ●患兒的奶瓶、奶嘴應充分清洗并煮沸消毒 20 分鐘后 (水煮沸后開始計時) 使用; ●患兒的衣物、被褥等織物需要單獨清洗,用 70℃ 以上熱水浸泡至少 30 分鐘; ●對于可以擦洗或浸泡的玩具、學習用品、某些家具或其他不會浸濕的物品用酒精消毒是無效的,需要用含有效氯 500 mg/L 的消毒劑擦拭或浸泡, 15 分鐘后用清水擦拭、沖洗干凈; ●被污染的地面、墻壁等可用含有效氯 500 mg/L 消毒液拖地,或用含有效氯(溴) 1000 mg/L 消毒劑溶液噴灑消毒; ●門把手、樓梯扶手、床圍欄、桌椅臺面、水龍頭等物體表面可用含有效氯(溴)500 mg/L消毒液噴灑或擦拭消毒; ●空氣消毒采用通風對流方式消毒, 也可以用紫外線燈直接照射,但只限于光線所能照射到的物體表面; ●可以將需要消毒的物品放置于太陽底下暴曬,但只限于陽光所能照射到的物體表面; ●在給患兒更換尿布和處理大便或直接接觸患病寶寶分泌物、皮膚皰疹前后等都要按正確方法洗手,或進行手消毒,也可考慮戴手套。 (6) 藥物治療 ●皰疹性咽峽炎 / 手足口病目前來說以對癥處理為主; ●患兒發(fā)熱并有不適感或可考慮服用退熱藥 (宜選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7) 關于預防 ●在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流行期間,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地方; ●家庭地面和桌、椅、床、柜、門把手等各種物體表面應做好衛(wèi)生清潔; ●兒童衛(wèi)生應注意勤洗手、洗澡,勤換洗衣物,勤晾曬被褥,嬰兒奶嘴、奶瓶煮沸消毒 20 分鐘后使用,兒童玩具定期清洗; ●每天開窗通風至少 2~3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鐘; ●目前已經有腸道病毒 71 型 (EV71) 滅活疫苗了,可預防由 EV71 病毒感染引起的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無菌性腦膜炎、腦干腦炎和脊髓灰質炎樣的麻痹等,可以減少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的重癥和死亡病例的發(fā)生; ●腸道病毒 71 型 (EV71) 滅活疫苗的接種對象為 6 月齡至 5 歲兒童,基礎免疫程序為 2 劑次,間隔 1 個月,目前是否需要進行加強免疫暫未確定。1 次 1 支 (0.5ml),推薦在上臂三角肌處接種,有條件者可以考慮接種。
連書娟醫(yī)生的科普號2019年08月01日1539
0
1
-
關于手足口病
我們擔心的是重癥手足口病,但并不是所有手足口病都是重癥的!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病,大多數(shù)屬于輕癥病,與老百姓所說的“喉嚨發(fā)炎、“腸胃熱”的處理相似,只是有一部分重癥患兒確實病情發(fā)展迅速,死亡率高,但大部分輕癥患者屬于“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說身體自身會恢復的,這類患者不需要過多的處理,只需要緩解小孩的不適,如體溫升高到一定程度,可以用“退熱藥”,沒有明顯過敏體質的孩子可以適當使用清熱解毒的中藥等,口腔、咽部的皰疹會引起疼痛,影響進食,但如果還能攝入一些流質,一般也不需要處理,3~5天大多會好轉。跟一些常見的“炎癥”、發(fā)熱處理原則一樣。 不能因為無原則的擔心而過度治療,過多的干擾會使病情更復雜,這是目前很常見的誤區(qū),認為一定要打針、用“消炎藥”。往往使原本簡單的病變得很復雜,各種藥物干擾了孩子的消化、睡眠、免疫力,常使孩子不斷的生病。越是平素多病的孩子用藥越應慎重簡單,甚至上面說的普通的清熱解毒的中藥中成藥也不應該用。 皮疹的多少不是判斷嚴重程度的依據,皮疹很多的孩子重癥的機會反而越小,很多重癥手足口病反而皮疹很少,甚至看不見。皮疹表面并不需要特別用藥,大多一周左右皮疹會自行好轉。 但重癥手足口變化很快,因此有重癥傾向的患者需及時住院觀察,重癥患者需使用激素,呼吸機等治療。以下患者需注意有重癥可能: 1. 持續(xù)高熱不退:一般服用足量的退熱藥(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體溫能在1小時左右開始下降、會出汗,但如果服后2小時仍沒有明顯的下降,且體溫持續(xù)在38.5度以上,提示機體可能較難自我恢復。 2. 發(fā)熱間隔很密:常常不到4小時就不得不服用退熱藥(一般建議在38.5度以上才服用退熱藥), 3. 發(fā)熱間歇期精神也很差:高熱時一般精神都較差,但如果體溫不高(如:服用退熱藥后體溫已下降),精神還是很差,手腳濕冷冒汗無力等,應該小心。 4. 雖然一直都只是低熱,但精神很差,肢體濕冷。 5.其他癥狀:抽搐、肢體抖動、血白細胞很高等
余蓉醫(yī)生的科普號2019年07月23日2739
2
6
-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小常識
手足口病(HFMD)和皰疹性咽峽炎在全球范圍內均有發(fā)生,通常發(fā)生在夏季和早秋。大多數(shù)病例為小于5-7歲的兒童。然而,所有年齡段(包括成人)均可能患病。 ●引發(fā)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的病毒通常通過糞口途徑進行人與人傳播;病毒也可通過接觸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進行傳播,在手足口病病例中,病毒還可通過水皰液傳播。潛伏期通常為3-5日。 ●手足口病表現(xiàn)為口腔或咽喉痛,或者拒食。若存在發(fā)熱,通常為低熱38.3℃。口腔病損(可能單獨發(fā)生)常常發(fā)生在舌和頰黏膜。皮疹開始為斑疹,逐漸進展為水皰,水皰破裂形成淺表潰瘍??谇徊p為痛性,可能妨礙經口攝食。皮膚病損(可能單獨發(fā)生)為非瘙癢性且無觸痛。皮損可能為斑疹、斑丘疹或水皰,且通常累及雙手、雙足、臀部(特別是在嬰兒及幼兒中)及四肢。 ●由腸道病毒A71引起的手足口病會造成危重病,可并發(fā)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肺水腫和出血以及心力衰竭。 ●非典型手足口病與新型柯薩奇病毒A6基因型有關。其比“典型”手足口病更嚴重。臨床特征包括:發(fā)熱更嚴重;病變分布更廣泛;水皰大皰性皮損、大皰、糜爛、潰瘍和焦痂;病程更長;掌/跖皮膚脫屑;以及指(趾)甲營養(yǎng)不良。 ●皰疹性咽峽炎起病急驟,伴有高熱38.9-40℃和口腔病變。嘔吐、厭食以及易激惹或易激怒是常見的伴隨癥狀??谇徊p發(fā)生于腭舌弓、扁桃體和軟腭。皮疹開始為丘疹,迅速進展為水皰,最終破裂形成淺表潰瘍。皮損為痛性,可能妨礙經口攝食。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的并發(fā)癥罕見。與其他類型腸道病毒相比,并發(fā)癥更常見于腸道病毒A71感染。 ●手足口病的診斷通常是基于口腔黏膜疹和皮疹的典型表現(xiàn)及部位,在臨床上確定。皰疹性咽峽炎的診斷也是在臨床上確定的:基于口腔黏膜疹的典型表現(xiàn)和部位(小于10處充血性黃色或灰白色丘皰疹,位于腭舌弓、軟腭、扁桃體及懸雍垂),以及伴發(fā)的高熱。很少有必要確定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峽炎的具體病毒病因。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的鑒別診斷包括伴有口腔病變的其他疾病(如,阿弗他潰瘍和單純皰疹性齦口炎)。此外,手足口病的鑒別診斷包括伴斑丘疹或囊皰疹的其他疾病(如,丘疹性蕁麻疹、癬菌疹反應、接觸性皮炎、重癥多形紅斑和皰疹性濕疹)。相關臨床特點通常能鑒別這些疾病與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 ●絕大多數(shù)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病例無并發(fā)癥;通常在7日內完全自發(fā)緩解。 ●有并發(fā)癥的兒童可能需要住院治療。無并發(fā)癥的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患者的治療為支持治療。疼痛和因發(fā)熱引起的不適可用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治療。
寧鉑濤醫(yī)生的科普號2019年07月06日5863
9
12
手足口病相關科普號

黃麗娜醫(yī)生的科普號
黃麗娜 副主任醫(yī)師
醫(yī)生集團-上海
線上診療科
207粉絲19.5萬閱讀

梁寧醫(yī)生的科普號
梁寧 副主任醫(yī)師
常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皮膚科
1271粉絲22.7萬閱讀

劉俊舉醫(yī)生的科普號
劉俊舉 主任醫(yī)師
揚州大學附屬醫(yī)院
兒科
6138粉絲56.6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黃榮衛(wèi) 主任醫(yī)師昆明市兒童醫(yī)院 感染科
小兒咳嗽 10票
小兒肺炎 10票
感染 5票
擅長:小兒咳嗽、 小兒肺炎、 小兒支氣管炎、小兒感冒、小兒腹瀉 -
推薦熱度5.0王芳 主任醫(yī)師河南省兒童醫(yī)院 感染性疾病科擅長:兒內科常見病,尤其是發(fā)熱待查,皮疹,腹瀉,EB病毒感染,巨細胞感染,手足口病、流感,水痘,猩紅熱,麻疹,腮腺炎等的診斷和治療。
-
推薦熱度4.9王萌 副主任醫(yī)師洛寧縣人民醫(yī)院 兒科
手足口病 1票
小兒感冒 1票
擅長:小兒肺炎、腹瀉、佝僂病,貧血,新生兒黃膽,敗血癥,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及早產兒疾病等。尤其擅長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兒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