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波副主任醫(yī)師 桐鄉(xiāng)市皮膚病防治院 皮膚科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郭大夫的門診上有一些就是成人的手足口病的患者,我每次給他們確診了告訴他們這個是手足口病,他們有時候很驚訝或者不可理解,他說在我這不可能吧,我這個手足口病不是說都是小孩子嗎,怎么我這個成人大人了,怎么也會得手足口病,實際上就是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因為這個手足口病呢,就是大人小孩都可以得啊,成人呢,也是發(fā)病率也是比較高的,有一些研究發(fā)現呢就是成人的手足口病的發(fā)病率啊,比小孩兒也并不少,而且一般的話,因為手足口病它如果不發(fā)燒,沒有腹瀉,這種嚴重癥狀的話,嗯都很多時候都被忽視了有可能因為她有自愈性,所以成人呢,他的抵抗力要強呢,所以他這個發(fā)病率啊,有時候大家不太去關注他更多的去關注這些小孩兒,而且還有一些研究發(fā)現呢就是很多小孩子的手足口病找不到原因,反而是這個成人得了手足口病傳染給他的,所以大家要引起重視,成人也可以得手足口病。2019年04月20日
3958
0
62
-
吳珺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首鋼醫(yī)院 兒科 3歲的甜甜這兩天吃飯時總喊著嘴巴疼,甜甜媽媽剛開始沒在意,過兩天在朋友圈里看到最近有手足口病流行,突然意識到甜甜不會也是手足口病吧?她檢查了一下甜甜的手心和腳心,果真看到了幾個小疹子。于是甜甜媽媽趕緊帶著孩子來到了醫(yī)院。接診她們的兒科王大夫首先問了一下甜甜媽媽最近幼兒園里有沒有其他寶貝得了手足口病,她回想了一下,“好像確實有,這兩天班里有好幾個孩子都請假了呢”。王大夫又仔細地查看了甜甜的嘴巴,檢查了甜甜的手和腳,還看了一下甜甜的屁股,很肯定地告訴甜甜媽媽,孩子得的就是手足口病。向來膽子小的甜甜媽媽聽到這里,猛然想起前些日子聽朋友說看到過一篇新聞報道,一個一歲多的娃娃因為得了重癥手足口病,沒有搶救過來,不由得一陣驚慌,眼淚都快掉下來了,趕緊問王大夫:“娃娃為什么會得這個?。窟@下怎么辦?會有生命危險么?”別著急,請聽王大夫娓娓道來。手足口病的病因手足口病由腸道病毒引起,包括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和腸道病毒71型,重癥及死亡病例多由腸道病毒71型所致。密切接觸是手足口病重要的傳播方式,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感染;還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由于病毒傳播途徑廣泛,因此傳染性強,在幼兒園里小朋友們常常集中發(fā)病。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手足口病多發(fā)生于5歲以下小兒,尤其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發(fā)病率更高,夏季流行。剛發(fā)病時有低燒,口腔粘膜出現小皰疹,后破潰形成潰瘍,吃東西疼,孩子食欲減退。多同時在手、足皮膚出現斑丘疹,有時可見于臀部,偶見于軀干、大腿部,斑丘疹很快轉為小皰疹。少數孩子可伴有咳嗽、流涕、腹瀉等癥狀。大部分孩子會在1周內痊愈,無后遺癥。手足口病的皮疹有點特殊,兒科醫(yī)生們?yōu)榱吮阌谟洃洷鎰e,總結了三個“四部/不”。皮疹經常出現出現在四個部位——手、足、口、臀部;皮疹四不像:不像蚊蟲咬、不像藥物疹、不像口唇牙齦皰疹、不像水痘;皮疹四不特征: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但還有少部分孩子沒有那么幸運,他們可能會表現出高熱不退(體溫在39℃以上)、精神差、愛睡覺、易驚、頭痛、嘔吐、煩躁、肢體抖動、肌無力等。更嚴重的孩子會出現心率和呼吸加快、出冷汗、四肢末梢發(fā)涼、皮膚發(fā)花、口唇發(fā)青、咳粉紅色泡沫痰或血性液體、昏睡等。因此在第一次接診手足口病患兒的時候,兒科醫(yī)生一般會把這些重癥情況詳細告知家長,當家長發(fā)現孩子有以上任何一種表現時,需要把孩子緊急送到醫(yī)院進一步治療。手足口病的治療孩子確定得了手足口病后,就不能去幼兒園上學了,以免傳染給別的孩子。家里有兩個孩子的,也要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給孩子多喝水,吃清淡、溫性、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食或半流食,忌酸性飲料和較硬食物,用鹽水漱口可以減輕口腔疼痛。不要搔抓皮疹,以防繼發(fā)感染。如果體溫在38.5℃以上,及時口服退燒藥。在醫(yī)生指導下口服一些中成藥抗病毒。如果出現前述重癥手足口病的任一表現時,一定要盡快帶到醫(yī)院,進一步住院規(guī)范治療。家長在孩子剛剛得了手足口病時,如果無法判斷孩子病情的輕重,一定要帶到兒科醫(yī)生那里,讓醫(yī)生給孩子檢查一下,確定可以在家觀察治療方可以帶孩子回家。王大夫介紹到這里,微笑著告訴甜甜媽媽:“甜甜目前是普通型手足口病,可以帶孩子回家觀察治療,但是我說的特殊情況你可都要留心哦!”甜甜媽媽現在破涕為笑,連連點頭。甜甜媽媽現在還有疑問:“那我們這次得了手足口病以后不會再得了吧?”王大夫樂了,“您可真是個細心的媽媽,我還要接著告訴您一些知識?!钡昧艘淮问肿憧诓?,以后還會再得么?因為腸道病毒各型之間無交叉免疫力,機體可先后或同時感染多種不同血清型和亞組病毒。因此,孩子在童年時期,完全可以得過好幾次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預防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是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勤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兒童玩具和常接觸到的物品應當定期進行清潔消毒。避免兒童與患手足口病兒童密切接觸。手足口病流行期間避免到人流集中或空氣流通差的場所。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可用于6月齡~5歲兒童預防腸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礎免疫程序為2劑次,間隔1個月,鼓勵在12月齡前完成接種。一周后,甜甜的皮疹完全消退,甜甜的媽媽帶著甜甜來感謝王大夫,同時請王大夫幫甜甜開個幼兒園復學證明,可愛的甜甜又開開心心去幼兒園上學了。(原文——2018年9月11日刊登在北京青年報-健康守望版面,作者:兒科吳珺,原標題:手足口病這次兒科大夫全給講清楚了)。2018年09月16日
2090
0
0
-
葉盛主任醫(yī)師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兒童醫(yī)院 兒內科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是兒童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因為有傳染性且有發(fā)展成重癥的可能性,有時會引起家長朋友們特殊的焦慮。那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到底可不可怕呢?且聽我慢慢道來。我經常和家長朋友們說:手足口病,既是個真老虎,又是一個紙老虎。說它是真老虎,因為:1.有個別孩子會發(fā)展成重癥手足口,甚至威脅到生命2.傳染性強3.沒有特效藥物說它是紙老虎,因為:1.大多數還是自己慢慢好起來的,變成重癥的幾率遠遠小于自然好轉的幾率2.大多數還是比較輕的病例3.有相關的疫苗:有EV71病毒疫苗,強烈建議給自己家孩子接種這個疫苗,減少得手足口病特別是重癥手足口病機會。什么情況我們就要懷疑有手足口病?手上、腳上、嘴巴里(有時還可以在臀部、肘部)出現紅點點或小皰什么情況要警惕“重癥”手足口???持續(xù)高熱不退、精神差、頻繁嘔吐、易驚嚇、手腳抖動、無力、呼吸心跳明顯增快、明顯出冷汗有專門的有效殺引起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病毒的藥物嗎?很遺憾,迄今并沒有特效殺病毒藥。因此,不推薦使用任何抗生素(頭孢類、青霉素婁、阿奇霉素等等)。不推薦使用利巴韋林,又叫病毒唑(沒有很好的證據證實其有用,而副作用強烈)。不推薦使用干擾素。不推薦使用任何中成藥和中草藥(沒有靠譜的證據證實有用,而副作用客觀存在)。各種噴喉藥物也沒有證據證實有效。那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該如何治療呢?“等待療法” 手足口病主要是“等待療法”,也就是大多數自己慢慢會好?!坝^察療法” 要關注有沒有變成“重癥”的手足口的可能,比如精神很差,手發(fā)抖,抽搐,呼吸急促,臉色發(fā)青發(fā)紫。“支持療法” 我們還能做的事情就是讓孩子的主觀感受好一點。比如如果發(fā)熱了就合理使用退熱藥進行降溫。發(fā)熱處理已經有很多新進展,比如物理降溫已經徹底退出治療舞臺,比如再也不是按體溫度數高低來決定是否使用退熱藥,具體護理知識可以參考我寫的另一篇科普文章《小兒發(fā)熱(發(fā)燒)怎么辦》。因為咽峽部的皰疹或者潰瘍,兒童進食會比較疼痛和困難。我們大人都有口腔潰瘍的體驗:一兩個口腔潰瘍都會讓我們大人痛得不得了,而這一次孩子的咽峽部位往往有七八個甚至更多的潰瘍!建議進食比較軟的食物或者流質,同時食物要涼一點或者冷一些,而不要溫熱的(比如家長經常會給孩子吃的熱粥事實上會讓孩子覺得咽喉很痛)。比如冷飲、冷牛奶、略涼的粥可能更加適合。其他沒有太多的飲食禁忌。我建議不要給孩子太多預設的忌口,只要孩子愿意吃,各種食物都要提供給孩子吃,平衡的飲食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復。如果孩子進食進液量太少了,就可能需要就診請專業(yè)的醫(yī)生評估是否需要輸液治療。請注意,不是輸抗生素,而是補充液體和能量。血常規(guī)白細胞高或C反應蛋白明顯升高是混合細菌感染嗎?需要使用抗生素嗎?大多數不代表細菌感染,無需使用抗生素。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是明確的病毒感染。這個病毒感染的血常規(guī)表現非常像細菌,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計數會很高,C反應蛋白(CRP)也會很高。這些數據只說明病毒感染還很嚴重,疾病高峰炎癥高峰還沒有過去,請密切觀察有沒有抽搐、手抖、精神差、頻繁嘔吐、頭痛、呼吸急促等重癥的表現。這些數據不說明有細菌感染,無需使用任何抗生素。皰疹性咽峽炎是怎么回事?僅僅有咽峽部位(也就是咽喉深部)的皰疹或潰瘍,而沒有手、足、肛周的皮疹,我們給孩子的診斷就不叫手足口病,而叫“皰疹性咽峽炎”。事實上,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是同一大類病毒引起的疾?。耗c道病毒,常見的有EV71病毒和柯薩奇A16病毒。這兩個疾病的治療原則一模一樣(其實壓根兒可以算同一個疾病,因為害我們孩子的兇手是同一類病毒)。總結一下:一,手足口病與皰疹性咽峽炎都是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處理原則一模一樣二,大多數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都會順利好轉,除退熱藥處,不推薦使用任何藥物(包括抗毒素、各科抗病毒藥、各種噴喉劑和各位中成藥中草藥)三,飲食護理上注意給涼一點、冰一點的飲食以減輕孩子的咽喉部的疼痛。不要預設飲食忌口,盡量保持飲食平衡。實在吃喝太少請醫(yī)生當面評估一下是否需要靜脈補液。四,血常規(guī)和C反應蛋白升高不代表混合細菌感染,是這個病毒的特殊表現,無需使用抗生素。感謝您的閱讀,歡迎轉發(fā)到朋友圈,讓更多的朋友遠離誤區(qū),接受更科學的醫(yī)學理念! 聯系方式: 葉盛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兒童醫(yī)院急診科副主任/兒童重癥監(jiān)護室(PICU)副主任 門診時間:每周三上午半天和每周五全天,在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兒童醫(yī)院濱江新院區(qū),發(fā)熱呼吸道專家門診。 (可以通過浙大兒院APP、撥打電話114或12580或96365、登錄浙江在線網、浙江生活365網可以免費預 約7天內的號子。在出診日前夜、出診日當天早上07:30都還會有少量號源。) 網上在線咨詢方法: 1.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和我保持聯系,以減少跑醫(yī)院減少交叉感染機會。 2.“電話問診”,由我本人接聽電話,直接而高效。 3.“視頻問診”也很方便,能更直觀地互動,提供更完整孩子信息。 4.“私人醫(yī)生”:我還提供私人醫(yī)生服務項目,提供無限次圖文咨詢和電話咨詢服務。 以上內容如有不清楚的細節(jié),可點擊“我”~“聯系醫(yī)助”給網站留言咨詢 個人簡介: 葉盛,浙江大學醫(yī)學博士,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兒童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室(PICU)副主任,急診科副主任。加拿大BC兒童醫(yī)院訪問學者—知名兒科全科醫(yī)生。浙江省醫(yī)學會兒科分會急診/重癥學組副組長,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分會災害兒科學組委員,急救學組青年委員。中國醫(yī)師協會兒童重癥分會呼吸重癥及機械通氣專委會委員。2003年浙江大學醫(yī)學院獲博士學位。2007年至2009年參加“中國-加拿大兒科急診高級醫(yī)生培訓合作項目”,其中2008年至2009年出國在加拿大溫哥華BC兒童醫(yī)院高級臨床培訓。 參與《中國0-5歲兒童不明原因發(fā)熱指南》外審修訂。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主持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主持或參與省廳局級科研項目7項,發(fā)表論文多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1篇。從事本科教學、留學生教學及臨床教學多年。2017年12月17日
65134
17
102
-
黃志恒副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 消化科 一陣秋雨一陣涼,生病小兒排成行。兒科最常見的癥狀就是發(fā)熱了。 由于黃醫(yī)生最近一直在急診上班,碰到許多發(fā)熱的小朋友。小兒不會表達,家長們又缺少這方面的常識。有的孩子發(fā)熱,家長1天時間能看幾個醫(yī)院;或者在兒科醫(yī)院上午看過醫(yī)生,下午又看一遍,夜晚再又到急診看了一遍,真是心急如焚,恨不得替孩子生病。 最近時常有小朋友家長在微信里留言 留言1:“黃醫(yī)生,小孩前兩天發(fā)燒驚厥,到你這里看了,現在燒退了,身上有一些紅疹子”。 留言2:“黃醫(yī)生你好我家寶寶發(fā)個幾天燒現在退燒了身上出了好多紅點點怎么回事” 小兒身體處在發(fā)育階段,抵抗力比較弱,容易受到外界病毒、細菌等病原體感染。孩子發(fā)燒、出疹子是家長們最常遇到的狀況之一。這次科普小兒發(fā)燒出疹子的常見疾病,供家長們參考學習。2017年10月12日
58190
5
5
-
2017年07月24日
8821
2
4
-
李志量主治醫(yī)師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yī)院 皮膚科 手足口病是夏季的常見皮膚問題,表現為手、足、口腔部位的紅斑或水皰,多發(fā)于兒童,很多家長帶孩子就診時,當孩子被醫(yī)生診斷為手足口病時就很緊張,顯得異常擔心與焦慮,其實手足口病并不可怕,它本質上是一種病毒感染,大多數孩子其實不需要治療就可以自愈,出現全身并發(fā)癥的情況很少見。能夠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主要有兩種,一種叫做腸道病毒A71,一種叫做柯薩奇病毒A16,針對這兩種病病毒感染,目前并沒有特效抗病毒藥,都是靠身體的自愈性。所以只有皮膚黏膜表現的手足口病不需要做檢查來明確是哪種病毒引起的,通過皮膚表現就可以確診;但也有些時候皮疹的特點并不典型,容易跟其它病毒感染或是其它皮膚問題混淆,這時就需要通過觀察皮疹的動態(tài)變化來確定診斷。手足口病是有傳染性的,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傳播,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鼻部黏液、唾液、潰瘍中的液體、糞便中。在患病的第1周傳播感染的可能性最大,所以為了避免將手足口病傳染給其他孩子,患手足口病的孩子最好在家休息1周。雖然大多數手足口病都可自愈,但仍有少數會發(fā)展為重癥型,引起神經系統或呼吸系統并發(fā)癥,可能需要重癥監(jiān)護治療。如果孩子除了皮疹以外,還出現了下列癥狀要及時到醫(yī)院就診,讓醫(yī)生協助判斷是否發(fā)展為重癥型:發(fā)熱(體溫高于37.5℃)持續(xù)3天以上、飲水少且持續(xù)6小時沒有小便、嗜睡、嘔吐、呼吸困難、抽搐等。有些家長會擔心輕癥的手足口病不積極治療可能會發(fā)展至重癥型,其它是否會發(fā)展成重癥型,與起病之初是否積極治療沒有關系的。對于輕癥型手足口病,沒有方法能夠避免發(fā)展成重癥型,作為家長能夠做的就是隨時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tài),定時測量體溫,發(fā)現不適的癥狀及時就診。市面上有些針對手足口病的所謂抗病毒噴劑其實并沒有用,不能因為用了這些所謂的抗病毒噴劑就對忽略對孩子病情的觀察。有些手足口病的孩子由于有口腔粘膜潰瘍,會有明顯的疼痛感,可能會不愿進食,這時確保孩子攝入足夠的液體非常重要,可以給孩子吃類似果凍等軟的容易吞咽的食物。像雪糕、冰激凌等冷的東西或者口服解熱鎮(zhèn)痛藥(如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可以用于緩解口腔疼痛。生病時吃雪糕似乎與我們的傳統觀念相悖,其實對于手足口病這類自愈性皮膚問題,對癥處理的科學方法就是“怎么舒服怎么來”,沒有太多的禁忌。對于沒有患手足口病的孩子而言,通過勤洗手可以很大程度上預防感染;現在也已經有了針對手足口病的疫苗,這種疫苗可以預防腸道病毒A71引起的手足口病,無法預防柯薩奇病毒A16引起的手足口病,由于多數重癥型手足口病由前者引起,所以接種手足口病疫苗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小重癥手足口病發(fā)生的機率。本文系李志量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bdsjw.cn)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2017年07月13日
10713
10
13
-
薛海虹主任醫(yī)師 上海新華醫(yī)院 小兒內科 春夏季節(jié)是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頰炎的高發(fā)季節(jié),但是面對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頰炎家長不要恐慌。在上一篇科普文章里,我和大家聊了關于皰疹性咽頰炎和手足口病是如何傳播的,皰疹性咽頰炎有哪些臨床特點,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頰炎有什么樣的區(qū)別。下面我們對這二個病來做進一步的了解,掌握疾病的特點,學會如何保護好孩子,如何做好預防措施。皰疹性咽頰炎和手足口病病程表病毒復制期一般3-5天,到了病程后期病毒不再復制,不再增生之后停滯,到最后自然在體內衰敗,病情好轉。從剛出現皰疹的水皰期,高熱階段,到皰疹潰破后的潰瘍期,體溫是從發(fā)燒,到逐漸燒退,到最后完全恢復。整個的病程就是病毒期3-5天、潰瘍期4-6天和 痊愈期3-5天。從發(fā)病到痊愈大概是二個星期。孩子出現哪些癥狀要警惕皰疹性咽頰炎和手足口病?當孩子有發(fā)熱、嘴巴疼、流口水,或者哭鬧、不肯吃東西,甚至口水都不肯吞咽時,一定要看看孩子的口腔,尤其咽頰部,觀察是否在黏膜上出現皰疹,如果孩子手、足、臀部出現皮疹,發(fā)熱,精神不好,家長要當心孩子是否得了皰疹性咽頰炎或手足口病。如果孩子得病后出現精神差、拒食,頭痛、昏睡、劇烈嘔吐、呼吸困難、高熱抽痙等變化,病情加重,當心病毒感染并發(fā)癥,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到醫(yī)院就診。為什么皰疹性咽頰炎不需要傳報,而手足口病需要傳報?兩者都具有傳染性,但皰疹性咽頰炎不屬于法定傳染病,衛(wèi)生部在2008年5月起,將手足口病納入法定報告的丙類傳染病,經衛(wèi)生部統計,2008-2015 年,我國共報告手足口病約1380萬例,平均年發(fā)病率為147/10萬,報告重癥病例約13萬例,死亡3300多人,給我國兒童生命健康帶來嚴重威脅。手足口病是法定傳染病,如果幼兒園或學校有手足口病集體發(fā)病常會關閉班級或整個幼兒園。為什么孩子容易得皰疹性咽頰炎和手足口病?因為孩子呼吸道屏障功能不足,呼吸道粘膜柔嫩,容易受到寒冷、刺激性氣體等刺激而發(fā)生充血、腫脹甚至炎癥反應。呼吸道分泌出抵抗細菌、病毒的免疫物質不足,不能充分殺滅入侵的病原體。小兒呼吸道上的纖毛活動比較微弱,“自潔”功能相對差。嬰幼兒對疾病的抵抗力較弱,容易生病。因此在疾病高發(fā)季節(jié),盡量少帶孩子到公共場所,避免交叉感染。皰疹性咽頰炎會發(fā)展為手足口病嗎?皰疹性咽頰炎是一種常見的小兒疾病,家長聽到皰疹性咽頰炎不必恐慌。我常常和家長這樣比喻,皰疹性咽頰炎和手足口病好比是家里的小寶和大寶,是兩個親兄弟。只有口腔長小皰皰那是皰疹性咽頰炎,如果孩子得了皰疹性咽頰炎,家長要多看看孩子的手、腳和小屁股。如果手心、腳心和臀部長出了皰疹那就是手足口病了,換句話說手足口病是皰疹性咽峽炎的“升級版”。因為手足口病傳染性高及可致嚴重心肌炎、肺水腫和腦膜炎等致死性并發(fā)癥,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親吻寶寶會傳染致病嗎?曾經在微信朋友圈上看到這樣一個帖子, 說“不要親吻孩子,以防傳染皰疹性咽峽炎?!焙芏嗉议L看了不知所措,不知到底該不該和寶寶有親密接觸。從傳染病的傳播途徑上確實是存在傳染的可能性,但還得有傳染源呀,如果孩子父母和家庭成員沒有得皰疹性咽頰炎,再密切接觸親吻寶寶也不會得皰疹性咽頰炎呀。退一步講,即使成人得了皰疹性咽頰炎,如果孩子的抵抗力強,那也不一定會中招的。所以皰疹性咽頰炎是由大人親吻傳給孩子的說法的確有可能發(fā)生,但這也是非常少見的個例。需要提醒家長的是,有的成人無癥狀也有可能已經攜帶了病毒,所以要盡量注意別通過親吻的方式傳遞給抵抗力差的孩子。家長關心的其他幾個問題那么如何治療皰疹性咽頰炎和手足口病寶寶?在護理寶寶時要注意哪些細節(jié)?如何預防皰疹性咽頰炎或手足口?。康眠^一次皰疹性咽頰炎或手足口病后,還會再感染嗎?要不要給孩子打手足口病疫苗?有興趣的家長可以聽直播課程的錄音回放,或者看我的直播課程PDF講義??破罩v座直播6月13日晚上20點,我在健康之路為家長做了科普直播“皰疹性咽頰炎和手足口病來襲家長防范手冊”,在直播同時我現場回答了部分家長的提問。如果家長對直播課程內容感興趣,請將下面的鏈接復制后粘貼到微信中任意對話框里,點發(fā)送后點擊鏈接,可以引導您進入課程,直播時長約一個小時。直播鏈接https://m.qlchat.com/topic/230000466024949.htm?preview=Y&intoPreview=Y2017年06月20日
20086
6
11
-
2017年06月16日
24200
11
11
-
李剛副主任醫(yī)師 郫都區(qū)婦幼保健院 兒科 近年來,時常聽到因手足口病流行,幼兒園停課的消息。家長們帶孩子來看病挺緊張,學校也要求開證明什么的,一時人心惶惶。今日粗略談談手足口病,不為解決什么問題,只希望家長朋友們看了以后能夠做到心里有數,不再過度緊張。還是那句老話,這是寫給家屬們看的,主要遵循簡單易懂二字,不妥之處,各位勿怪。問題一,手足口病是什么引起的?手足口病是一種病毒感染的疾病,致病的病毒叫腸道病毒,主要有柯薩奇病毒A組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兩種。其中腸道病毒71型是引起重癥手足口的主要病原,這一點非常重要。問題二,手足口病主要表現是什么?主要表現為口腔黏膜、手足心、臀部丘皰疹,伴有或不伴有發(fā)熱。有的小朋友只長口腔皰疹,或只有手足皰疹。家長可能會問,我還是不知道手足口病是什么樣子呀,那么有個比較簡單的方法:5歲以下的小兒,口腔里出現多個小潰瘍,你可以基本認為這就是手足口病。當然這里面有部分是皰疹性口炎,但大家其實不用去區(qū)分,因為治療基本一樣。問題三,聽說手足口非常危險,是可以致命的疾病,是這樣嗎?這就是今天的重點了,手足口病其實病情的輕重跨度是非常大的,有的孩子非常輕微,可能就嘴里一兩顆潰瘍,但嚴重的孩子,起病非常急驟,可以在1-2天引起肺水腫和腦炎等而死亡。正因為如此,無論是學校也好,家長也好,甚至部分醫(yī)生都對這病非常緊張,但是我認為這種焦慮可能有點過度了。我查閱了2016年國家衛(wèi)計委公布的法定傳染病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統計表,然后制作一個表格,大家可以看看這個數據:病種全年發(fā)病人數死亡人數死亡人數占總發(fā)病人數比例流感306682人56人1.82/萬人麻疹24820人18人7.2/萬人手足口病2442138人195人0.79/萬人大家看到了,手足口發(fā)病率的確是最高的,一年發(fā)病有240萬人,但死亡率卻不高,每1萬個手足口病患者死亡不到1個人, 相比之下,麻疹的死亡率是手足口的9倍,甚至流感的死亡率都在手足口的2倍。如果因為懼怕不到萬分之一的死亡率而惶惶不可終日,我覺得家長朋友是否太過緊張。實際上,由于有大量癥狀輕微的病例手足口比例可能不被統計,實際上的死亡率可能更低。還有一項2008年5月到2011年12月我國手足口病的統計顯示:手足口發(fā)病人數約500萬, 其中發(fā)展成重癥手足口為61623人,重癥死亡人數為1754人計算一下,發(fā)展為重癥的患兒占患病總人數的0.123%,而重癥中死亡人數占比為2.84%。也就是每1000個患兒中只有1.2個重癥。而每100個重癥中只有2.8個死亡。所以,我認為從概率上來說,各位實在沒有必要過于緊張,你可以把這理解成一次較重的流感或者一次麻疹也行,我沒見著誰得流感或麻疹有這樣緊張的。問題四:那么大約占97.2%的輕癥病例,有什么要注意的事項嗎?這個問題有點滑稽,我查閱了這幾年的資料,幾乎所有關于手足口的治療研究都集中到了那2.2%重癥去了,所以,對于輕癥,往往是一句話帶過:多為自限性疾病,注意觀察有無重癥表現。那么問題來了,這句話幾乎對絕大多數患手足口病的患兒沒啥用。因此,我想盡力寫點輕癥的注意事項或治療方法,當然,這完全是一家之談,只是給家長朋友們聊聊,完全不敢拿到同行那里去貽笑大方。我認為患了手足口病的患兒大概要注意這么三個問題:1.飲食。大家知道手足口病會引起嘴里長很多皰疹,這些皰疹很快破潰,變成大大小小的潰瘍。各位都長過潰瘍,長一個都挺痛,何況小朋友長滿嘴的潰瘍呢?所以各位會看見小孩哭鬧,流口水,不吃東西,因為疼?。∧敲从袥]有辦法不痛呢?答案是幾乎沒有(也可以用點麻藥在進食時涂抹口腔,但我?guī)缀鯖]看見有人這么做過),疼痛會持續(xù)到潰瘍消失,常常要一個星期。小孩怕痛,會影響進食甚至喝水,幾天下來,會造成小孩脫水,影響疾病恢復。所以在進食時家長要注意:食物要軟一點、涼一點、清淡一點,耐心點喂。燙的、辛辣的、硬的、干燥的事物就不要吃了。要多喝水,既防止了脫水,又有利于口腔清潔。對于實在不愿吃任何食物和水的小孩,有時會需要輸液糾正脫水以及補充能量。2.對于高熱的處理手足口病大多會發(fā)熱,發(fā)熱還比較厲害,會持續(xù)3-5天。因此這幾天要積極采取口服退熱藥及物理降溫的方式控制體溫。(退熱方法可見我的日志發(fā)熱篇)3.也是最重要的問題了,要學會識別什么是重癥。這里我給大家兩條:A,高熱,采用常規(guī)退熱方法不退或發(fā)生抽搐或有驚跳癥狀,或出現肢體無力,坐不穩(wěn)站不穩(wěn)B,精神很差或出冷汗、面色差或劇烈嘔吐或呼吸急促,嗜睡。其實,一個疾病嚴重時總會表現出這些情況,家長往往說不上來,只是會覺得的“一般情況不好”,“孩子不太對”要讓家長朋友來診斷重癥手足口不現實,但要記住一條,發(fā)現孩子“不太正?!被蛴猩鲜霭Y狀,就要引起重視,要及時到醫(yī)院。4.為了緩解大家焦慮,再給大家?guī)讉€不容易成為重癥的經驗:1.一般5歲以后的多是輕癥或幾乎不發(fā)病,年齡越大癥狀越輕。2.一般重癥多在患病5天以內表現出來。意思是超過五天都沒啥重癥的一般不會是重癥,3.雖然又哭又鬧,啥都不吃,但精神挺好的一般不是重癥。4.絕大多數重癥手足口都是EV71型腸道病毒引起,如果你的孩子已經接種了手足口疫苗(目前接種的就是EV71型腸道病毒滅活疫苗),那么重癥的可能性更低。問題五:怎樣預防?其實這是個挺難得問題,很多小孩5歲前會患1-2次。手足口預防和預防感冒沒啥兩樣:勤洗手最重要,高發(fā)時期(夏秋季或本地正在流行的時候)避免到人群擁擠的地方去。至于隔離時間:一般要求是2周,但其實患兒大便可以排毒3-5周,所以這個預防會很難?。∠词质呛苤匾?!問題六,對于大多數輕癥的手足口病怎么治療?1.抗病毒治療雖然教科書說無特效抗病毒的藥物,但也有文獻提示某些抗病毒的藥物是有效的。如利巴韋林靜滴或口服,臨床上,我們常用利巴韋林或干擾素霧化,口腔疼痛的可加布地奈德霧化減輕癥狀。2.中藥或中成藥。一般西醫(yī)沒啥招的地方,咱們祖國醫(yī)學每每能見奇功。2013年的指南提出兩個中藥方子,輕點的用甘露消毒丹,高熱或壯熱、舌苔黃膩的用清瘟敗毒飲。中成藥:藍芩口服液、小兒豉翹清熱顆粒、金蓮清熱泡騰片、抗病毒口服液等,其實我看大部分清熱解毒的中成藥都有效,如雙黃連口服液、大衛(wèi)顆粒、抗感顆粒等效果也挺好。高熱的可用紫雪丹或新雪丹。注射劑,常用熱毒寧或喜炎平,效果不錯。3.一些支持治療。如維生素C,復合維生素B,補鋅、維生素AD滴劑,康復新液4.口腔治療蒙脫石散不僅能用于腹瀉,涂布口腔有利于潰瘍恢復。西咪替丁,不僅能治療胃部潰瘍,對口腔的潰瘍也有效,還有一定抗病毒的作用。白云山的口炎清顆粒,清熱養(yǎng)陰,也不錯。還有一些口腔用的噴劑,可選用??隙ㄓ屑覍贂柫?,說了這么半天,要是遇到重癥怎么辦呀?如果是那0.28%的重癥,肯定不是家屬能對付的,甚至也不是一般醫(yī)院能對付的,這種情況,還是得及時到傳染病醫(yī)院治療。開篇我就說了,本文目的就是讓各位了解手足口的真實面目,做到心中有數。對于絕大多數情況下,在起病5-7天,患兒的口腔皰疹開始傾向愈合,至于手足及臀部皮疹常無癥狀,可不處理,也會隨之消退。疾病隨之恢復。最后一個小問題:得了手足口,還會再得嗎?能引起手足口的病毒其實有二十多種,得了一次只能對這一種產生免疫力,孩子也可以感染別的手足口病毒再次患手足口病。實際上很多孩子5歲前都得過1到2次手足口,好在隨著孩子長大,免疫功能逐漸完善,年齡越大,病情越輕,5歲后就很少有發(fā)病的了。孩子的成長從來不會一帆風順,每一次生病都是父母的煎熬,每一次生病也是小家伙免疫力的一次完善。因此,要正視疾病,要小心,但也不要過度焦慮,因為孩子終會健康成長。謝謝各位讀完文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本文系李剛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bdsjw.cn)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2017年05月09日
8899
8
5
-
梁寧副主任醫(yī)師 常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皮膚科 ---------談談那些長在腳上的讓你不快樂的皮膚病人都說隨遇而安,知足常樂,可是一旦足部皮膚病不期而遇的來到,你又不了解它,就樂不起來了。足部的面積只占全身皮膚總面積的7%左右,但能生的皮膚病卻不少,讓人困擾不堪,下面Dr.liang就來跟大家談談足部皮膚?。?、足癬足癬俗稱“腳氣”,是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但也是最讓人困擾的一種足部皮膚病,它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潮濕、悶熱的時候容易發(fā),主要表現為腳癢、脫皮、水皰等,臨床上常分為角化過度型,浸漬糜爛型,水皰型,丘疹鱗屑型等??拐婢委熡行АF綍r要勤換鞋襪,勤洗腳,保持鞋襪透氣,才能防止復發(fā)。2、濕 疹濕疹是過敏引起的皮膚病,全身都會發(fā),腳上當然不例外,常與食物、灰塵、鞋子顏料、膠水等過敏刺激有關,分急性和慢性,急性常有紅斑、滲液,慢性主要是增厚及脫屑。濕疹常常雙足對稱發(fā)生,境界不清,真菌鏡檢陰性。口服抗過敏藥及外用鹵米松等有效,有時與足癬不易區(qū)分,有時濕疹可合并足癬,自己切勿亂用藥,應至醫(yī)院就診治療。3、汗皰疹春夏季易發(fā),與環(huán)境過敏及精神因素等有關,表現為密集深在性小水皰,瘙癢劇烈。調節(jié)情緒、避免刺激、抗過敏治療及外用激素藥膏有效。4、跖疣跖(讀zhi,第二聲)疣是發(fā)生在足底部的尋常疣,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病毒)感染引起,老百姓俗稱“刺瘊”“瘊子”“千日瘡”。跖疣具有傳染性,主要是自身傳染,長了一個之后很容易變成三五個,甚至更多。冷凍治療效果較好,不留疤痕,也可以用激光、手術、干擾素、藥物腐蝕等。5、雞眼雞眼是足部皮膚長期受壓和摩擦引起的圓錐狀角質增生,行走較多、腳骨異常的人較易發(fā)生,摩擦和壓迫是主要誘因。很多人對雞眼和跖疣傻傻分不清,其實很容易分別:雞眼是圓形蠟黃色的丘疹,中央可見硬的角質芯;跖疣表面粗糙,常有散在黑點。雞眼可以用手術剜除、冷凍或雞眼膏治療。穿軟底鞋子,避免擠壓是關鍵。6、胼胝(pián zhī)俗稱老繭,也是足底皮膚受壓或摩擦引起,成片的角質層增厚,不像雞眼那么疼痛,胼胝通常沒有癥狀,可以用熱水泡腳后自己修剪去除。7、丹毒丹毒是一種累及真皮淺層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為A組β溶血性鏈球菌,細菌常從足癬所致的微小皮膚傷口入侵,繼而發(fā)生感染。常伴有畏寒、寒戰(zhàn)、發(fā)熱,不僅足背累及,且很容易蔓延至小腿伸側,表現為紅腫熱痛。青霉素類藥物治療有效,療程較長,需10~14d,治療期間盡量臥床休息,抬高患肢,有足癬的應抗真菌治療,防止丹毒復發(fā)。8、癬菌疹癬菌疹是皮膚對足癬等感染時釋放的真菌抗原表現出來的急性過敏反應,瘙癢劇烈,短時間內會蔓延到遠處部位,應該立即去醫(yī)院就診,抗過敏治療為主,有時需使用小量激素才壓得住病情。9、丘疹性蕁麻疹與昆蟲叮咬有關,夏秋季穿著衣物較少時容易發(fā),足部離地面近,尤其是調皮的小朋友,更容易被昆蟲叮咬,表現為紅斑、丘疹,伴瘙癢,有時候有水皰,需要與水痘鑒別??诜菇M胺藥及外用爐甘石洗劑,避免搔抓。10、手足口病此病早已名聲在外,大多由柯薩奇病毒A16型感染所致,小兒多見,大人偶發(fā)也會發(fā)。主要癥狀如其名:手、足、口部位出現小水皰,此外臀部也是水皰好發(fā)部位,但是有時候癥狀不典型,只有一處或兩處起了水皰。其實手足口病大部分病情都很輕,對癥治療就能恢復。少數由腸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較重,會出現病毒性腦炎、心肌炎等嚴重并發(fā)癥。因此,為了萬無一失,得了手足口病,還是應該去醫(yī)院正規(guī)治療。11、二期梅毒疹此圖很經典,無須解釋,正規(guī)有經驗的皮膚科大夫一看即知。潔身自好的正常人都不會得的;假如你近期有過無保護高危性接觸,而足底和手掌都長了橢圓形古銅色伴脫屑的斑,那還是趕緊去醫(yī)院皮膚科做梅毒化驗吧!12、凍瘡冬天時候,天氣寒冷皮膚血管收縮,缺血缺氧,使局部皮膚產生水腫性紫紅斑、水皰,有時還會糜爛。足部遠離心臟,和手指、耳朵是難兄難弟,都是凍瘡好發(fā)部位。最主要是注意保暖,增強體質。病情嚴重的需要口服擴血管藥物治療。13、甲癬俗稱“灰指甲”,是真菌感染趾甲引起的,常和足癬并發(fā),有傳染性,治療起來卻比足癬困難得多,部分人外用冰醋酸有效,大部分人需要口服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藥治療,此類藥很多人聞之色變,其實大部分沒有肝臟基礎疾病的人吃了還是很安全的,而且效果可靠。14、甲溝炎由于鞋子壓迫或修剪指甲不當等引起的甲溝皮膚軟組織的細菌性感染,紅腫疼痛,還有化膿,需要清創(chuàng)、換藥及抗生素治療,個中苦楚只有得過的人才能體會。還有一種念珠菌性甲溝炎,也紅也腫,但一般很少流膿,也不像細菌性甲溝炎那樣疼痛,常見于有咬手指癖的兒童和常接觸臟水的人,需要抗真菌治療。15、其他甲?。浩鋵嵭⌒〉闹杭啄艿玫牟∵€真多,除了最常見的甲癬,還有甲母痣(甲黑線)、甲縱嵴、甲橫嵴、先天性厚甲癥、嵌甲、甲營養(yǎng)不良、甲下血管球瘤、甲扁平苔蘚、甲下外生骨疣等等,所以甲病還是要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不能全當灰指甲一治了之。16、環(huán)狀肉芽腫一種少見的比較奇特的皮膚病,足背好發(fā),表現為小丘疹或結節(jié)組成的環(huán)狀隆起,病因不明,可能與外傷、昆蟲叮咬、日光照射、藥物、病毒感染等有關。17、慢性潰瘍慢性潰瘍是常見病多發(fā)病,足部也是好發(fā)部位,與感染、糖尿病、營養(yǎng)狀況、血管情況等都有關,皮膚破潰長時間不愈合,嚴重影響日常工作生活,久之還可能繼發(fā)皮膚癌,不是隨便擦擦某秘方膏藥就能治好的,需要醫(yī)院尋找病因,對癥治療。18、掌跖膿皰病如果你足底手掌經常反復發(fā)作小膿皰,然后有紅斑、脫皮,當做濕疹或者腳氣怎么也治不好,就要當心這個病了。掌跖膿皰病現在有人認為是銀屑?。ㄋ追Q牛皮癬)的膿皰型的局限亞型,用維A酸聯合紫外線光療效果顯著。19、窩狀角質松解癥一種看起來比較令人不適的腳脫皮,是棒狀桿菌屬引起的跖部角質層剝蝕的一種皮膚病,熱帶亞熱帶地區(qū)接觸泥土時被感染,紅霉素或四環(huán)素治療有效。20、掌跖角化癥為限局性足底、手掌角化、肥厚,常自幼發(fā)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只能用保濕、去角質等對癥治療改善癥狀。21、 更年期角化癥本病僅發(fā)生于女性,于絕經前期或絕經期發(fā)病,足跟、跖緣等受壓及摩擦部位干燥、角化、粗糙、肥厚,外用尿素乳膏封包治療有效。22、交界痣色素痣有很多種,長在腳底的主要是交界痣,呈平坦的褐黑色小斑片,很多人看了《非誠勿擾2》里面李香山腳背上隆起的黑素瘤之后到醫(yī)院要求祛痣。其實電影里面黑素瘤的部位和形態(tài)都是很業(yè)余的,那是足背的皮內痣,惡變幾率極小的,足底的交界痣雖然惡變幾率比皮內痣高,但也還是很低很低的。大家到醫(yī)院來咨詢、定期觀察是對的,過度緊張就沒必要了。23、惡性黑素瘤真正的黑素瘤是一種惡性程度非常高的腫瘤,在我國惡黑原發(fā)部位不少都在足跖,那么什么樣的痣可能有惡變的前兆呢?一般有如下情況應立即去醫(yī)院就診:短期內痣顏色加深、變黑、增生、隆起、破潰、出血、出現衛(wèi)星灶等都是不好的預兆?,F在有專家總結了需高度懷疑惡黑的痣的ABCDE特征,便于自己對照觀察:A(Asymmetry):不對稱, B(Border irregularity):邊界不規(guī)則,C(Color):顏色不均一,甚至可以出現藍、灰、白、紅色。D(Diameter):黑色素瘤的直徑常常大于6mm,E(Elevation):皮損隆起、進展。24、色素沉著-息肉綜合征又稱Peutz-jeghers綜合征,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皮疹表現為口唇、足跖等處的褐黑色斑點,伴小腸腺樣錯構瘤,腸道息肉少數可以惡變。所以若足趾、口唇有色素斑,又經常有腹痛、黑便的,應去消化內科做腸鏡檢查。25、其他皮膚?。哼z傳性對稱性色素異常癥、放線菌性足菌腫、皮膚結核、小兒丘疹性肢端皮炎、阿洪病、過敏性紫癜、網狀青斑、雷諾氏病、閉塞性動脈硬化癥、閉塞性血栓性脈管炎、化膿性肉芽腫、多形紅斑、白癜風、帶狀皰疹等。皮膚病共有1800余種,足部的皮膚病也有上百種,全部寫完的話可以成一本書了.診斷足部的皮膚病有時并不容易,需要結合患者足部皮疹的形態(tài)特點,其他部位皮疹的形態(tài),患者的職業(yè),生活習慣等,必要時還需化驗檢查,病理活檢,才能確診。文章有點長,大家沒病的可以科普下,有足病困擾的可以對號入座,了解個大概,如果對不上號或自己看暈了的,還是盡快來醫(yī)院找專業(yè)皮膚科醫(yī)生幫忙吧。醫(yī)者仁心,知“足”常樂。梁寧 主治醫(yī)師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部分圖片來自網絡)本文系梁寧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bdsjw.cn)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2016年12月16日
94321
18
52
手足口病相關科普號

劉郡醫(yī)生的科普號
劉郡 主治醫(yī)師
河北省獻縣中醫(yī)醫(yī)院
兒科
1粉絲754閱讀

黨華醫(yī)生的科普號
黨華 副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
耳鼻喉科
4.5萬粉絲1561.3萬閱讀

袁紹輝醫(yī)生的科普號
袁紹輝 副主任醫(yī)師
東莞市東部中心醫(yī)院
皮膚科
225粉絲4.5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