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成海主任醫(yī)師 北京腫瘤醫(yī)院 胃腸腫瘤中心四病區(qū) 我們說老胃病,一般都是指的慢性胃炎及胃潰瘍。胃炎、消化性潰瘍發(fā)生在胃粘膜層首先看慢性胃炎、胃潰瘍的病因(摘自《內科學》第6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慢性胃炎原因:1、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具有鞭毛,能在胃內穿過黏液層移向胃黏膜,其分泌的粘附素能使其緊貼上皮細胞,定植在胃內。分泌多種有毒物質引起細胞損害。胃內定植的幽門螺旋桿菌2、飲食和環(huán)境因素。飲食中高鹽和缺乏新鮮蔬菜水果與胃黏膜萎縮、腸化生和胃癌的發(fā)生密切相關。高鹽飲食危害多3、自身免疫。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血液內存在自身抗體,如壁細胞抗體,自身抗體攻擊壁細胞,使壁細胞數量減少,導致胃酸分泌減少或喪失,并且可以引起惡性貧血。4、其它因素:幽門括約?。ň褪俏负褪改c交界的地方,抗反流左右,類似胃的入口,賁門的功能)功能不全時,含有膽汁和胰液的十二指腸液反流入胃內,削弱胃黏膜屏障功能。其它因素,如酗酒、服用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非選擇性NSAIDs包括:扶他林、依托度酸、氟吡洛芬、布洛芬、痛力克、瑞力芬、萘普生、甲氧萘丙酸鈉、惡丙嗪)、某些刺激性食物均可反復損傷胃黏膜。不能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消化性潰瘍的原因:1、幽門螺旋桿菌(HP):確認HP為消化性潰瘍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消化性潰瘍患者的幽門螺旋桿菌檢出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二是大量臨床研究肯定,成功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后潰瘍復發(fā)率明顯下降,常規(guī)抑酸治療后復發(fā)率高達50-75%,而根除HP 后復發(fā)率降至5%以下。2、非甾體抗炎藥(NSAID):這類藥物通過破壞粘膜屏障是粘膜防御和修復功能受損而導致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病。3、胃酸和胃蛋白酶:潰瘍的最終形成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對粘膜自身消化所致,胃酸分泌過多會導致潰瘍的發(fā)生,因此口服抑酸藥,會治療潰瘍。4、其它因素:吸煙;吸煙有害健康遺傳因素,O型血胃上皮細胞表面表達更多粘附受體而有利于幽門螺旋桿菌定植。急性應激,引起應激性潰瘍是共識。但在慢性潰瘍患者,情緒應激和心理障礙的致病作用沒有定論。臨床觀察發(fā)現長期精神緊張、過勞確實容易使?jié)儼l(fā)作或加重。情緒改變,可能通過神經內分泌途徑影響胃十二指腸分泌、運動和粘膜血流調節(jié)。應激反應胃十二指腸運動異常:研究發(fā)現十二指腸潰瘍患者胃排空增快,是十二指腸球部酸負荷增加;部分胃潰瘍患者胃排空延遲,增加十二指腸液反流入胃,增加胃黏膜侵襲因素??傊?,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多因素疾病,其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和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是已知的主要病因,潰瘍發(fā)生是粘膜侵襲因素和防御因素失衡的結果,胃酸在潰瘍的形成中起到關鍵作用。如此來看,情緒對胃病的影響是有的,但不是關鍵因素。即使時刻保持心情愉快也不能保證沒有胃炎和胃潰瘍。通過上述的致病因素,如果做到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不抽煙、不酗酒、不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健康飲食,胃病可以不發(fā)生或者能夠治愈。(圖片來自網絡,僅供參考)本文系張成海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bdsjw.cn)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2017年11月26日
10327
2
2
-
周淑萍主任醫(yī)師 安徽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消化科 幽門螺桿菌就是大家經常提到的HP,是最常見的細菌感染之一,我國目前約有一半的人群感染。它一般寄生在人體的胃黏膜表面,幾乎所有感染者都會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多數患者可無癥狀,有癥狀者可表現為上腹部不適、腹脹、噯氣、早飽等消化不良相關癥狀,有的患者會出現口腔異味。HP感染主要可以引起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甚至胃癌等疾病。我們要對HP有全面的認識,既不能聽說HP最終會引起“胃癌”兩字,就產生恐慌情緒,加重思想負擔,也不能因為自我感覺沒有任何癥狀就放松警惕,忽視治療。 那么,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并規(guī)范治療幽門螺桿菌? 首先,HP主要通過“口-口”、“糞-口”途徑轉播,所以要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生活習慣,比如在外進餐時,盡量自備餐具;家里的餐具實行“專人專用”同時經常進行消毒;飯前便后要注意及時洗手;注意口腔衛(wèi)生,做到牙刷和牙缸單用。這些不僅是保證根除HP重要因素,也是預防HP根除后再感染的重要措施。 其次,如果感覺胃部不適或者自己經常一起用餐的親友查出了HP,建議到醫(yī)院進行檢測確定自己是否存在HP感染,最簡單、快捷、準確性高的方法就是呼氣試驗了,只要吃一粒特殊的藥丸,然后按照要求吹氣即可檢測出,每周一到周日的上午,空腹都可以來我院檢查。 最后,如果查出HP感染,不要驚慌,也不要去相信偏方。消化內科醫(yī)生會制定規(guī)范的治療方案,目前國內專家推薦的是質子泵抑制劑(PPI)為基礎的鉍劑四聯組合,常見為兩種不同的抗生素聯合鉍劑和一種PPI,用藥時,需要注意餐前和餐后的按時服藥時間,療程一般10天或者14天,堅持連續(xù)服用,中途不可以隨便停藥,同時,要注意避免影響治療效果的因素,如吸煙飲酒等,一般可以達到很好的根除效果。療程結束,停止服藥1個月后就可以至醫(yī)院復查HP是否根除成功。如果此次治療失敗,并不可怕,我們消化科針對既往根除失敗的患者,分析失敗原因,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提高HP補救治療的成功率。 本文系周淑萍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bdsjw.cn)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2016年06月07日
16375
4
15
-
鄭盛主治醫(yī)師 云南省第三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科 1982年,醫(yī)學專家研究認為,胃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與消化道的潰瘍密切相關,是胃癌始發(fā)原因之一。這個觀點已成消化界的熱門話題,尤其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發(fā)生的關系,不僅醫(yī)學界關注,而許多病人看了一些科普書后,憂心忡忡,常常咨詢醫(yī)生: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是不是很容易得胃癌呢? 正確認識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螺旋形的細菌,存在于人體內胃和十二指腸的酸性環(huán)境中,80%的胃潰瘍和90%的十二指腸潰瘍都是由這種細菌引發(fā)的。不過,大多數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后并不表現出癥狀,只有一小部分人會進一步患胃部或十二指腸疾病。 幽門螺旋桿菌與疾病的關系 目前,已經確認幽門螺桿菌與上胃腸道疾病中的4種疾病密切相關:(1) 慢性胃炎;(2)消化性潰瘍病;(3) 胃癌;(4)胃粘膜相關性淋巴樣組織樣(MALT)惡性淋巴瘤。根除幽門螺桿菌可治愈消化性潰瘍,防止?jié)儚桶l(fā)。世界衛(wèi)生組織已經把幽門螺桿菌列為胃癌的頭號致癌因子。 從世界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之間有相關性。調查發(fā)現在早期胃癌中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于對照組。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人群患胃癌的危險性幾乎是未感染人群的4倍。但人們不必太緊張,因幽門螺桿菌的株種很多,不是只要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一定演變?yōu)槲赴?。這與幽門螺桿菌的種株有很大關系,只有毒力很強、致癌機會高的菌株方才有可能導致胃癌。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應走出兩個誤區(qū) 一、無所謂。正常人還有50%帶菌者。二、十分緊張,怕癌變。 當胃鏡檢出幽門螺桿菌或抽血查抗幽門螺桿菌抗體陽性,臨床上有胃痛、胃脹、泛酸、噯氣、口臭等癥狀;胃鏡檢查有淺表性、糜爛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等;病理組織學檢查有慢性淺表性胃炎,黏膜炎癥浸潤現象、6個月后黏膜上皮增生、腺體萎縮、囊性變和腸化生,兩年后,黏膜腺體可異常增生,如果不及時治療逆轉,極少數人會發(fā)生癌變。所以,具有上述三種現象時,應殺菌根治。2012年01月18日
56880
12
0
-
常玉英主任醫(yī)師 四川省第四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科 擁有健康不代表一切,失去健康就等于失去了一切。人們往往在年輕的時候用健康換財富,而到年老時再用財富換健康。生活品質高的人透支金錢,儲存健康;我們現在很多人卻還在透支健康,儲存金錢。胃腸病患者更是如此。由于人們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導致胃腸病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據統(tǒng)計,全國胃腸病患者總人數近3億,其中40%病情嚴重,長期受胃腸病困擾和折磨,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我國每年死于胃腸病的人數就達30萬之多。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胃腸病千萬不可掉以輕心,認為癥狀輕微就不把它當回事,一拖再拖。這種做法十分有害。 哪些不良生活飲食習慣會導致胃腸道疾病呢? 一、飲食不規(guī)律、或饑或飽 胃腸之所以生病,不好好為我們服務,主要原因是我們對它太不尊重。胃腸也有自己的作息時間。饑飽不均對胃有很大的傷害,饑餓時胃中空空,胃粘膜分泌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很容易傷害胃壁,導致急、慢性胃炎或潰瘍發(fā)生。但是很多人不吃早餐,有時候一直忙到午時已過才想到它空空如也的胃。胃粘膜暴露于胃酸里,胃酸沒有可以消化的食物,只好去消化胃黏膜了,所以導致了胃潰瘍、糜爛性胃炎等。暴飲暴食使胃急速擴張,胃腸不知所措,承擔不能承受之重,長此以往,過度勞作,胃腸病也應運而生了。暴飲暴食會使胃壁過度擴張,食物在胃中停留時間過長,這也容易造成急、慢性胃炎或潰瘍,甚至發(fā)生急性胃擴張、胃穿孔。 二、過食辛辣 食用過多的辣椒就會對胃腸黏膜產生強烈的刺激,使其充血、水腫、糜爛、出血、潰瘍形成。三、精神緊張 我們一生中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和體會,心里有事就吃不下飯,加班累了吃不下飯,受到什么打擊后吃不下飯等。某些突發(fā)事件、人際關系緊張、工作壓力大等導致的疲勞、焦慮和心情抑郁,都會反映在“吃不下飯”上面。 胃與精神壓力的關系比想像中更加密切。胃的正常工作狀態(tài),要有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參與調節(jié)才能夠順利完成。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發(fā)現胃腸器官已不僅僅是消化器官,而且還是人體內最大、最復雜的內分泌器官。胃腸道存在的內分泌細胞細胞分泌胃腸激素,調節(jié)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運動。長期精神緊張會通過大腦皮層影響植物神經系統(tǒng)和內分泌系統(tǒng),導致胃粘膜血管收縮,胃腸功能紊亂,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過多,導致胃炎和潰瘍發(fā)生。臨床所見長期緊張焦慮和精神抑郁者,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發(fā)病率明顯增高。如果你的意志力足夠堅強,面對強大的工作壓力,天天為自個兒打氣加油,但是你的胃可沒有那么堅強,它不受你的意志所支配,敏感脆弱的它早就已經悄悄地舉起了白旗。 從中醫(yī)的角度來看,人的情緒不好、壓力大,會導致肝氣郁結、紊亂,肝氣失調則會影響脾胃功能,即肝脾不和。伴有失眠、情緒煩躁、愛發(fā)脾氣。如果精神壓力得不到緩解,這些情況還會反復出現。 四、過度勞累 無論從事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都不能過度勞累,否則就會引起消化器官供血不足,胃粘膜分泌失調,從而導致種種胃腸疾病發(fā)生。 五、酗酒無度 “無酒不成席”、“今朝不醉何時醉”、“酒逢知己千杯少”,這些酒桌上的朋友之交、處世之道,不知傷害了多少人的健康。要知道,酒精直接傷害胃粘膜,損害胃黏膜保護屏障,造成胃黏膜充血水腫、糜爛出血、甚至潰瘍癌變等。長期飲酒尚傷害肝臟,引起酒精性肝硬化、急性胰腺炎等,這些傷害反過來又會導致胃黏膜受損。酒的度數越高,對胃傷害程度越大。 六、嗜煙成癖 吸煙有害健康,多少人會認為與肺部疾病有關,但是吸煙有害胃腸健康,卻鮮為人知。要知道,煙里的尼古丁和咖啡堿會改變胃腸黏膜的血液循環(huán),并刺激胃酸分泌。吸煙會導致胃粘膜血管收縮,使胃粘膜中的前列腺素合成減少,前列腺素是一種胃粘膜保護因子,它的減少會使胃粘膜受到傷害。吸煙又會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導致胃出血糜爛、潰瘍形成。 七、濃茶咖啡 當“茶樓”“咖啡屋”成為一種時尚,飲濃茶、喝咖啡成為一種流行時,又有誰知道,濃茶和咖啡除了提神醒目以外,也會傷害人體健康,尤其是胃腸健康呢?濃茶和咖啡都是中樞興奮劑,能通過神經反射直接影響胃腸粘膜,導致胃粘膜充血、分泌功能失調、粘膜屏障破壞,促發(fā)胃炎、潰瘍發(fā)生。 八、狼吞虎咽 進食時狼吞虎咽,食物未經充分咀嚼,也就是說沒有經過口腔內的第一步充分消化,就急匆匆進入胃內,勢必增加胃腸的負擔,導致胃黏膜受損,積勞成疾,胃病發(fā)生。研究發(fā)現,細嚼慢咽時唾液分泌增多,唾液中有消化酶,可以幫助初步消化,細嚼有助于大塊食物變成小塊食物,避免對胃粘膜的不良刺激,有利于消化。 九、睡前進食 睡前進食不僅影響睡眠,而且會刺激胃酸分泌,容易誘發(fā)潰瘍,加重胃食管反流病。 十、不講衛(wèi)生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導致胃炎、潰瘍和胃癌發(fā)病的元兇,它可以通過餐具、牙具、接吻等相互傳染。因此,講究衛(wèi)生,不用他人餐具、牙具,可以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從而可以預防各種胃病。 十一、濫用藥物 不少藥物久服都會損傷胃粘膜,導致糜爛性胃炎和出血性胃炎以及胃潰瘍發(fā)生。其中,常用的能損傷胃粘膜的藥物有三類:一類是解熱鎮(zhèn)痛藥如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等;一類是激素類藥如強的松、地塞米松;還有一類是抗菌藥如紅霉素等。注意應用這類藥物時,要嚴格遵醫(yī)囑慎而用之,以避免對胃造成損傷。 十二、恐懼胃鏡 一根管子從口腔插入,經過食管進到胃里,患者普遍感到做胃鏡的滋味不好受。所以很多人都有天然的“胃鏡恐懼癥”。出現消化道癥狀往不重視,不愿意接受檢查,不能明確診斷,一拖再拖,直到出現消瘦、貧血、大便顏色變深、食欲減退等癥狀時才決定檢查?,F代醫(yī)學認為,在各種檢查方法中,胃鏡被公認為是診斷胃病的最好方法,特別是在早期胃癌的診斷上。胃鏡能在直視下對胃的所有部位從多角度進行全面三維立體檢查,并對病變部位直接攝影、錄像,放大數十倍甚至百倍仔細分辨,還可以就懷疑病變進行活檢,病理分析。目前胃鏡不僅有診斷作用,還可以對早期胃癌、胃癌的癌前疾病進行治療,與外科開腹手術相比,做胃鏡創(chuàng)傷更小、針對性更強,術后恢復更快。 另外,“無痛胃鏡”技術已經普及,患者在接受胃鏡檢查前,由麻醉醫(yī)生為其進行靜脈快速麻醉,二三分鐘后即可進行胃鏡檢查,檢查過程中病人毫無痛苦,并有心電監(jiān)護保駕。 最新觀點:胃腸是最大最復雜的內分泌器官 十三、睡眠不足長期睡眠不足與胃炎、胃潰瘍的發(fā)生有一定的聯系。香港的研究員曾經將一組十多只的老鼠,連續(xù)七日困在會轉動的籠內,每日只讓該籠停止轉動一小時,目的是干擾這組老鼠的睡眠。而另一組十多只的老鼠則如常進食及睡眠。初步結果表明,在睡眠不足的老鼠中,胃潰瘍部分平均12~13毫米,睡眠充足的老鼠則只有4毫米。專家進一步解釋,睡眠不足降低胃部血流量,令胃部自我保護的能力減少,導致胃黏膜受損,引起胃潰瘍。盡管目前難以確定睡眠不足與胃病的關系,但研究顯示長期睡眠不足是壓力因素之一,而壓力則會影響胃潰瘍情況。因此,對于每一個人來說,尤其是上班族保持充足的睡眠至關重要,對于減輕工作壓力和預防胃病有很大作用。 但是相反,不少上班族在雙休日喜歡“補覺”,一覺睡醒都到了中午。此時胃仍然在不斷地分泌消化液等待食物,但此時腹中空空,如賴床不起,勢必打亂胃腸功能的規(guī)律,時間一長,胃腸黏膜將遭到損害,容易誘發(fā)胃炎、潰瘍及消化不良等疾病。2010年03月16日
32072
15
40
-
賈百靈主任醫(yī)師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科 缺硒是導致胃潰瘍病等胃部疾病的一個重要因素。人體內硒水平的降低,會造成免疫功能缺失及抗氧化能力的下降,引起胃粘膜屏障不穩(wěn)定,黃嘌呤氧化酶在應急情況下會持續(xù)升高,造成胃粘膜缺血性損傷,氧自由基增多,導致胃炎、胃潰瘍等消化系統(tǒng)病變。 硒是一種天然抗氧化劑,補硒能迅速提高人體含硒酶活性,能有效抑制活性氧生成,增強機體抗氧化功能,清除人體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自由基,阻止胃粘膜壞死,促進粘膜修復和潰瘍的愈合,預防癌變。 各種急慢性胃部炎癥患者的血清中硒、鋅顯著低于健康人,而胃癌患者的血清中硒、鋅更低。有5%的慢性胃部疾病患者可能惡變。硒是人體的15種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硒具有調節(jié)免疫和修復受損細胞的功能,對受損傷的心肌細胞、肝細胞、胃粘膜細胞均有保護和修復作用。適量補硒能有效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對于暫不需手術的慢性胃病患者,通過微量元素增補,飲食調節(jié),能促進消化道粘膜病變的痊愈。 因此合理補硒很有必要。2009年12月09日
7253
0
1
胃潰瘍相關科普號

錢浩然醫(yī)生的科普號
錢浩然 主任醫(yī)師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yī)院
普外科
1103粉絲4.2萬閱讀

彭芊芊醫(yī)生的科普號
彭芊芊 主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消化內科
49粉絲43萬閱讀

陳壇辀醫(yī)生的科普號
陳壇辀 主任醫(yī)師
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消化內科
1.2萬粉絲73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