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普增主任醫(yī)師 陽谷縣人民醫(yī)院 消化呼吸內(nèi)科 ⒈碳13尿素呼氣試驗和碳14尿素呼氣試驗的相同點: ①原理相同: 幽門螺桿菌會產(chǎn)生內(nèi)源性和特異性的尿素酶,尿素酶可將尿素分解為NH3和CO2,CO2在胃腸道吸收后進入血液循環(huán),隨經(jīng)肺臟呼出——尿素呼氣試驗的檢測原理就是:先給受檢者口服核素(13C或14C)標記的尿素后,如果胃中存在幽門螺桿菌,就可將核素標記的尿素分解為核素標記的CO2,CO2彌散入血液后經(jīng)肺臟呼出,通過收集受檢者呼出氣體中核素標記的CO2,即可判斷是否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 ②都需要標記同位素。 ③準確度基本相同,都在95%以上。 ④做完很快就得知結果。 ⒉碳13尿素呼氣試驗和碳14尿素呼氣試驗的主要不相同點: ①輻射性不同: 可能有人沒有想到做個吹氣試驗檢查竟然有輻射性,其實這兩項檢查都需要口服核素(13C或14C)標記的尿素,尿素是人體代謝的終極產(chǎn)物,屬于人體內(nèi)正常成分,在人體內(nèi)分布廣泛,服用后不會對人體產(chǎn)生不良反應,但口服的核素有區(qū)別:13C是碳的穩(wěn)定同位素,無放射性,對人體無害;14C是碳的放射性同位素,具有一定的輻射性,但輻射量極小。 做一次碳14尿素呼氣試驗所服用的一粒尿素膠囊含有約為27.8 kBq,其輻射劑量約為1.59 μSv。僅為我國《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中規(guī)定的公眾個人年有效劑量限值1 mSv的1/630,歐美國家和我國均對尿素14C用于幽門螺桿菌感染體內(nèi)診斷做了放射性豁免處理。目前認為含有0.75 μCi的尿素14C膠囊用于幽門螺桿菌感染體內(nèi)診斷,對環(huán)境、被檢測者和操作者基本無輻射影響,安全性好,操作人員無須采取任何防護措施。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在此以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輻射量來做比較,我們一年食物輻射是服用一顆尿素(14C)膠囊輻射的182倍,乘坐飛機從東京往返紐約的輻射是服用一顆尿素(14C)膠囊輻射的126倍,孕婦所能承受的最大的輻射劑量國家標準為15mSv,約為服用一顆尿素(14C)膠囊輻射的1萬倍,而且尿素(14C)的生物半衰期約為6 h,檢查完后不久,人體可以將其清除。 ⒊13C呼氣試驗和14C呼氣試驗哪個更好? 兩者的準確度基本一樣,都高達95%以上,而且兩者各有優(yōu)勢,不存在哪個絕對更好,可以根據(jù)自身能接受的費用、操作的理解能力,以及所屬人群等方面進行選擇。 從適合人群來說,雖然14C的輻射量極其微量,對人體的損害很小,但依然不推薦用于備孕者、孕婦、哺乳期女性、兒童,而13C適用于任何人群。 從樣品采集方法來說,13C呼氣試驗需要兩次采樣,14C呼氣試驗只需一次采樣,因此后者更簡單快捷。 總體來說,14C呼氣試驗操作更為簡便,且費用相對便宜,在臨床上應用更為廣泛,但對于備孕者、孕婦、哺乳期婦女及12歲以下的兒童來說,建議首選13C呼氣試驗,不推薦選擇14C呼氣試驗。 ⒋抽血和吹氣哪個更準確? 一般來說,抽血的血清Hp抗體檢測和吹氣的尿素呼氣試驗都有非常高的準確性,但前者的假陰性率極低,其陰性可以看作是肯定不存在感染,而后者的影響因素較多,所以假陰性率(有感染卻未能檢查出來的幾率)較高;前者陽性很多時候時候只能說明有感染,但不能區(qū)分是現(xiàn)癥感染還是既往感染,而后者陽性則說明正在感染。 因此,對于排除有感染,血清Hp抗體檢測更有優(yōu)勢,而判定處于現(xiàn)癥感染,尿素呼氣試驗更有優(yōu)勢??傮w來說,兩者各有優(yōu)勢,但尿素呼氣試驗是目前判斷幽門螺桿菌感染應用最廣泛的檢測方法,甚至有人將其稱為目前非侵入性診斷幽門螺桿菌現(xiàn)癥感染的“金標準”。 ⒌幽門螺桿菌檢測的注意事項 血清Hp抗體檢測的影響因素極少,甚至可以忽略,但尿素呼氣試驗檢查影響因素較多,需要注意如下事項: ①檢測前必須停用PPI至少2周,停用抗菌藥物、鉍劑和某些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藥(如黃連、黃芩、大黃、蒲公英等草藥,以及含有這些成分的中成藥)至少4周,甚至某些保健品也需停用。因為PPI抑制胃酸分泌,顯著提高胃內(nèi)pH值水平,從而抑制Hp尿素酶活性。抗菌藥物、鉍劑和某些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藥可以抑制Hp生長,降低其活性。Hp檢測前服用這些藥物可顯著影響基于尿素酶活性試驗的Hp檢出,造成假陰性。 ②檢測前3小時不抽煙、不喝刺激性飲料、不吃某些能暫時抑制HP的食物,比如生吃大蒜等,最好是空腹(或至少進食2小時后)檢測。 ③在檢測前應充分了解吹氣流程和注意事項,以免造成藥品誤用或未能采集到合格樣本。 ④CO2集氣劑在使用前不得開啟,以免因吸收空氣中CO2而影響測量結果。 ⑤CO2集氣劑與閃爍液有一定毒性,嚴禁內(nèi)服。如在試驗操作中將閃爍液灑到眼睛的敏感部位,請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集氣劑如有少量吸入口中,請立即吐出,并用清水漱口。 ⑥吹氣管在使用時要注意方向,滴斗內(nèi)有突出吸管的一端(較短)插入液面。 ⑦尿素膠囊應整個吞服,不得咀嚼。膠囊如有破損,不得使用。 ⑧口服尿素膠囊后,不要說話,以確保結果的準確性;檢測過程中不宜進行劇烈運動。 ⑨曾行胃切除手術可明顯增加假陽性或假陰性的發(fā)生率,故此類患者一般不推薦行尿素呼氣試驗。 ⑩消化性潰瘍活動出血(1周內(nèi))、胃惡性腫瘤、彌漫性腸化生的重度萎縮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由于患者胃內(nèi)細菌負荷量減少,可能會導致檢測結果假陰性。有上述疾病者,如果陰性,最好再結合其他檢測方法等其他檢查相互印證。2021年05月17日
6671
0
2
-
吳李飛主治醫(yī)師 安慶市立醫(yī)院 消化內(nèi)科 2021-03-29原創(chuàng):胃腸病讓你徹底了解幽門螺桿菌的方方面面。僅供醫(yī)學專業(yè)人士閱讀參考來源丨胃腸病幽門螺桿菌,可謂大名鼎鼎,全國約7億人被它困擾。它除了與各種胃病、胃癌密切相關外,還有數(shù)十種其他疾病與它相關。今天 就讓我們一起來全面了解一下它的廬山真面目!什么是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簡稱Hp,是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該細菌生存能力極強,能夠在強酸性環(huán)境中生存,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唯一能夠在胃里面生存的細菌。由于我國的共餐習慣,大家都是通吃一碗菜,也很少使用公筷,所以感染率高,約有56%的人群感染。 △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幽門螺桿菌有什么危害?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多數(shù)感染者并無癥狀和并發(fā)癥,但幾乎均存在慢性活動性胃炎,亦即幽門螺桿菌胃炎,感染者中約15%-20%發(fā)生消化性潰瘍,5%-10%發(fā)生消化不良,約1%發(fā)生胃惡性腫瘤[胃癌、黏膜相關淋巴樣組織( MALT)瘤]?!饔拈T螺桿菌的危害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幽門螺桿菌可通過糞口途徑,口口途徑傳播。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的糞便中存在幽門螺桿菌,如果污染水源,健康人飲用了含幽門螺桿菌的水,可以被傳染。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的口腔中也可能存在細菌,一起吃飯、接吻、使用不潔餐具、母嬰傳播、唾液傳播等都有可能傳染幽門螺桿菌。特別是口對口喂小孩,極容易將幽門螺桿菌傳染給小孩?!饔拈T螺桿菌傳播途徑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 理論上,疫苗的預防效果最好,如乙肝疫苗,能有效預防乙肝。但是,目前幽門螺桿菌疫苗還在實驗階段,沒有在臨床上使用??赏ㄟ^以下措施降低幽門螺桿菌感染率。 少去不衛(wèi)生的地方用餐,特別是路邊攤,那里的餐具可能消毒不合格。 進餐時使用公筷,不將食物嚼碎了喂小孩,餐具要定時消毒,高溫可以殺滅幽門螺桿菌,用沸水煮沸10到15分鐘即可。 個人的生活用品一定要分開使用,不要共用牙刷,碗筷等等。 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鹽,飲食清淡,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多鍛煉身體,提高自身免疫力?!魇褂霉暝趺礄z測幽門螺桿菌?懷疑幽門螺桿菌感染了,如何檢測呢?首選14C或者13C呼氣試驗,無創(chuàng),無痛、準確,30分鐘出結果。胃鏡下可行快速尿素酶檢測,還可以觀察有無胃炎,胃潰瘍,胃癌等情況。還可以檢測糞便和血液,目前在臨床上應用的較少。△呼氣試驗檢測幽門螺桿菌哪些人需要根除?以下是《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推薦的根除指征:如何根除?符合根除指征的均推薦接受治療,推薦四聯(lián)療法,同時口服四種藥物,療程10-14天,根治率可達90%左右。四聯(lián)療法:質(zhì)子泵抑制劑(PPI)+抗生素1+抗生素2+鉍劑PPI:PPI(拉唑類)在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中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內(nèi)pH從而增強抗生素的作用,包括降低最小抑菌濃度、增加抗生素化學穩(wěn)定性和提高胃液內(nèi)抗生素濃度。標準劑量PPI為艾司奧美拉唑20mg、雷貝拉唑10mg(或20mg)、奧美拉唑20mg、蘭索拉唑30mg、潘托拉唑40mg、艾普拉唑5mg,以上選一,餐前半小時服用。抗生素組合:推薦的幽門螺桿菌根除四聯(lián)方案中抗生素組合、劑量和用法注:抗生素組合餐后服用阿莫西林抗幽門螺桿菌感染作用強,不易產(chǎn)生耐藥,不過敏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是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的首選抗生素。青霉素過敏者可用耐藥率低的四環(huán)素或呋喃唑酮替代阿莫西林。青霉素過敏者可選擇:1、四環(huán)素+甲硝唑或呋喃酮2、四環(huán)素+左氧氟沙星3、克拉霉素+呋喃酮4、克拉霉素+甲硝唑5、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注:難以獲得四環(huán)素或四環(huán)素有禁忌時,可選擇第3、4、5種抗生素組合方案。注意方案4和5組合的2種抗生素對幽門螺桿菌耐藥率已很高,如果選用,應盡可能將療程延長至14d。鉍劑:鉍劑的主要作用是對幽門螺桿菌耐藥菌株額外地增加30%-40%的根除率,標準劑量鉍劑為枸櫞酸鉍鉀220mg(果膠鉍標準劑量待確定)。含左氧氟沙星方案不推薦用于初次治療,可作為補救治療的備選方案。以上方案10或14天一個療程,治療結束后1個月復查。一旦開始治療,必須堅持,不可隨意中斷或停止,否則易引起菌群耐藥性給日后根除帶來更大的困難。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一定得胃癌?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幽門螺桿菌經(jīng)口到達胃粘膜后定居感染,會引發(fā)慢性、淺表性胃炎,時間再長就會發(fā)展成為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等,而后者是導致胃癌最危險的因素。其實胃癌的病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很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雖然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陽性的查出率越高,患胃癌率越高,但是,幽門螺桿菌陽性并不是絕對會發(fā)展成胃癌,它只是胃癌發(fā)病的幫兇,只要出現(xiàn)癥狀盡早治療即可,大可不必驚慌。大約只有1%的感染者最終會發(fā)展為胃癌。但是反過來說,不感染幽門螺桿菌,也不一定就不得胃癌。孩子感染了怎么辦?全球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高達50%,易感人群是老人與小孩,且成人感染者多是在兒童期獲得。由于根除方案含有大劑量抗生素和鉍劑,療程也較長,對兒童的正常菌落會造成影響,也會產(chǎn)生耐藥性和重金屬蓄積風險,除非符合指征,一般不建議兒童根除。也有報道,根除后可能對免疫力有負相關。 成人根除幽門螺桿菌后再感染率是比較低的,但兒童是易感人群,根除后再感染幾率要比成人高,要根除幽門螺桿菌往往需要聯(lián)合用藥,兒童器官發(fā)育不成熟,容易發(fā)生不良反應,而且兒童依從性差,一旦用藥就不能隨便停藥,否則易引起菌群耐藥性,為以后根治帶來更大的困難。綜上所述,不建議14歲以下兒童對幽門螺桿菌的檢查和根治治療。但如果出現(xiàn)胃十二指腸潰瘍根除幽門螺桿菌獲益大,有消化潰瘍的兒童推薦檢測和治療。治療后什么時候復查?建議吃完藥以后,至少間隔一個月之后復查,復查也是做吹氣試驗,如果是陰性,恭喜你,你已經(jīng)治好了。需要注意的是,復查前,要停用各種抗生素、清熱解毒類中藥一個月以上,抑酸劑、鉍劑一周以上,避免出現(xiàn)假陰性。成人根除后的5年再感染率<5%;但是還需要注意預防。2021年05月14日
2423
0
6
-
2021年04月29日
1559
0
4
-
劉錦新主治醫(yī)師 博羅縣人民醫(yī)院 急診科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人類最常見的慢性感染,大部分感染發(fā)生在成年以前,一旦感染就很難再發(fā)生自身清除。幽門螺桿菌在人類的胃中生存,直接釋放的毒力因子以及其引起的免疫反應都是引起幽門螺桿菌相關疾病的原因。不過只有一小部分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會導致消化性潰瘍和胃癌等相關疾病。但我們尚未完全搞清楚這些最終患病者或者導致患病者胃內(nèi)這些幽門螺桿菌到底有何特別之處。根除幽門螺桿菌可以讓我們患上胃癌的幾率下降。 嗯。幽門螺桿菌致病,幽門螺桿菌還致癌。 ?。窟@個細菌還是從小就有的?那我家的寶寶應該去做幽門螺桿菌檢測嘍? 是的,從治療疾病的角度,和預防胃癌的角度,成人很多時候是建議檢查治療幽門螺桿菌的。但是小朋友有所不同,先不要急火火的帶孩子去檢查啦,先花幾分鐘聽我說說哈。 幽門螺桿菌感染很少會引起兒童的癥狀。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確會引起腹痛、腹脹等癥狀,但并非出現(xiàn)在感染當時,而是慢性感染后的異常。絕大多數(shù)的幽門螺桿菌感染都是靜悄悄的,終身不會出現(xiàn)癥狀,只有大約 15% 的成人可能有癥狀出現(xiàn)。小部分是因為幽門螺桿菌導致了消化性潰瘍,大部分則是沒有潰瘍改變的非特異腹痛、腹瀉癥狀,之前被統(tǒng)一歸到功能性消化不良里,現(xiàn)在則把這些確認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稱之為幽門螺桿菌胃炎。 不過這些都是成人的情況,在孩子那里并不適用。 兒童期不是不會發(fā)生消化性潰瘍,但是發(fā)病率比較低,屬于少見的腹痛病因。而且,成人大部分消化性潰瘍的病因是幽門螺桿菌,兒童消化性潰瘍則完全不同,藥物(激素、非甾體消炎藥)、重大應激以及特發(fā)性潰瘍占了很大一部分,幽門螺桿菌導致的則相對明顯減少。 至于困擾著更多成人的,那些有癥狀的幽門螺桿菌胃炎,會不會也會影響兒童,造成慢性腹痛、腹脹的不舒服呢?2010 年的一項 meta 分析納入了 5 項基于人群的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存在和不存在慢性腹痛的兒童中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病率是一樣的,都大約在 30~40% 的范圍。換句話說,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也不會造成更多的慢性腹痛發(fā)生。 所以說啦,就算幽門螺桿菌感染了孩子,很少導致消化性潰瘍這種明顯腹痛的疾病,也不會增加慢性腹痛的可能。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并不會被幽門螺桿菌影響生活。 預防胃癌,也沒必要在兒童時期治療幽門螺桿菌。 成年人治療幽門螺桿菌,很多只是出于要預防胃癌的目的。那么有必要從小就把幽門螺桿菌清除掉嗎?或者說,早幾年把幽門螺桿菌清除掉會比晚些時候再治療,能更有效的預防胃癌發(fā)生嗎? 絕大多數(shù)胃癌的出現(xiàn),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緩慢的逐漸變化,從萎縮到化生再到瘤變,最終到胃癌。幽門螺桿菌感染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誘導角色。簡單的說,根除幽門螺桿菌可以降低胃癌的發(fā)生幾率,但是如果在已經(jīng)出現(xiàn)嚴重并且廣泛的胃黏膜萎縮、化生以后,即便根除掉幽門螺桿菌,仍然是胃癌高危。 因此我們有必要搞清楚感染幽門螺桿菌之后,多久才開始發(fā)生這種萎縮改變。比較可惜的是,國內(nèi)還沒有相關的數(shù)據(jù)。我們參考日本的流行病學數(shù)據(jù),最早是在 20 歲以后開始出現(xiàn)萎縮,所以日本制定的篩查幽門螺桿菌的年齡是 12~20 歲。也就意味著兒童時期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從預防胃癌的角度講,等到成年之后再檢查治療也來得及。 這里多說一句。前面我們說的是「絕大多數(shù)胃癌」。因為確實有極少數(shù)胃癌不是常見的這種逐漸發(fā)展趨勢,真的就是一蹴而就。它們是遺傳因素主導的彌漫型胃癌,發(fā)病年齡非常早,預后很差。我們平時看到的很多報道里出現(xiàn)的年紀輕輕就患上胃癌的,大多是這種類型,跟各種不良習慣無關,而是 CDH1 基因突變。這種類型只能靠家族史分析、基因檢測及時識別,預防性全胃切除。檢查根除幽門螺桿菌目前也沒有發(fā)現(xiàn)能對這一類型胃癌有積極意義。 所以沒有必要特地去治療兒童的幽門螺桿菌感染,那當然也就不用檢查了??捎行┘议L還是不放心,說我們就是想先檢查治療了放心。那還要考慮另一個方面,這時候治療有壞處嗎? 最重要的壞處其實很容易理解,根據(jù)流行病學的調(diào)查,我們感染幽門螺桿菌主要在幼年時期,成年之后基本不會再感染,所以成年根除治療后不會再復發(fā)。而兒童時期則不同,治療成功以后還面臨著再次感染的可能,就白白浪費了。 其次還有關于兒童時期治療方案選擇的問題。理論上,兒童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耐藥會少一些,治療可能簡單。但目前有的幾種治療方案都是參考成人的治療方案制定的,療效和副作用還有待更大樣本的觀察。 治好不一定有足夠的好處,治療后又可能反復,治療本身也有不確定性時。我們就不要輕易給孩子檢查幽門螺桿菌,增加心理生理的負擔了嘛。 那到底哪些情況出現(xiàn),需要去檢測治療幽門螺桿菌呢?借國內(nèi)共識的說法來看一下吧。 其中 1、2、5 是幽門螺桿菌導致的,診斷之后需要檢查并治療幽門螺桿菌,6 是預防非甾體消炎藥長期損害的預防措施。這都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3、4 就值得商榷了。慢性胃炎由于國內(nèi)胃鏡診斷普遍診斷,以及現(xiàn)在這種「幽門螺桿菌感染即認為有幽門螺桿菌胃炎」的新認識,以慢性胃炎存在作為幽門螺桿菌檢測的要求,毫無可操作性。兒童的一級親屬應該年紀不大,如果是在 40 歲之前就患了胃癌,那該兒童應該進入到遺傳性彌漫型胃癌的篩查中去,檢查根除幽門螺桿菌也沒有太大意義。而如果一級親屬是 40 歲之后胃癌,該兒童成年之后再檢查根除幽門螺桿菌也來得及。 不用檢測治療,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該怎么做? 兒童時期檢查治療幽門螺桿菌不是好時機,那預防感染就是做父母的對孩子最有效的幫助。預防方面,第一部分最重要,主要是依靠社會整體衛(wèi)生水平的提升,畢竟污染的食物、水是幽門螺桿菌最大的來源。這些因素家庭不太好控制,能做的不多,請盡量保證讓孩子好好洗手,不吃生食,不喝生水。第二部分原本不那么重要,因為口—口傳播不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主要途徑,但屬于家長可以控制好的因素。請一定避免口對口喂食寶寶,有條件的話可以分餐。 嗯,最后我們再共同梳理一下,今天到底說了點兒什么。 幽門螺桿菌感染雖然發(fā)生在兒童期,但是很少在兒童時期造成疾病讓孩子不舒服。 治療清除幽門螺桿菌可以減少胃癌的發(fā)生,但是完全可以在成年之后進行,不影響預防效果。 兒童時期治療幽門螺桿菌的方案可能還不夠完善,治療之后可能會復發(fā)。 除非有明確的相關疾病診斷,不要給孩子體檢檢查幽門螺桿菌了。 不要口對口給孩子喂食,盡量分餐,不飲生水,不吃生食,餐前一定好好洗手。 所以啦,絕大部分情況下是沒必要給孩子去檢查幽門螺桿菌的,家長們心安啦。2021年04月18日
2819
0
4
-
陳濤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消化內(nèi)鏡科 在高酸環(huán)境的胃里很少有細菌能生存。尤其感染后能長期存在,并且能夠導致一系列疾病的細菌。但就是有這樣一種狡猾的細菌——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它感染了一半左右的中國人,這也就是醫(yī)生口中常講的「HP感染」。 說起幽門螺桿菌(HP),人類對它的完全認知也僅從1982年開始,來自澳大利亞的巴里·馬歇爾教授和羅賓·沃倫教授發(fā)現(xiàn)了HP與胃潰瘍之間的關系,因此獲得了200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 幽門螺桿菌可以侵入胃黏膜,通過釋放毒素、誘發(fā)炎癥細胞浸潤、破壞上皮細胞DNA等途徑發(fā)病,引起各類胃部疾病。 胃黏膜糜爛、萎縮性胃炎、胃潰瘍等慢性胃病的形成,背后或多或少都存在幽門螺桿菌的“推波助瀾”!更為嚴重的是,長期感染HP還可能導致胃癌! HP是怎樣被感染的?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被感染?感染了就會得胃癌嗎?感染了怎么治療?這一系列疑惑,本期一并幫你解答! 怎樣會被感染HP?幽門螺桿菌的傳染途徑一般為糞-口傳播和口-口傳播。 別著急……糞-口傳播不是你想象的那樣,糞-口傳播又稱為消化道傳播,一般是指人飲用或食用了帶有致病菌的被糞便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造成的傳染。 喝河溪水、便后不洗手、公共場合接觸了可能被污染的物體后不及時洗手等等,都是潛在的糞-口傳播途徑。 除此之外,感染了HP的成人嚼碎食物喂嬰幼兒,會導致嬰幼兒感染HP;而成人之間(尤其是小情侶之間)是否能夠通過唾液傳播HP目前仍有一定爭議,但若一方感染HP或有明顯胃不適,雙方應及時檢查、治療。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被感染最常用的有呼氣試驗和胃鏡快速尿素酶試驗兩種方式。 HP的檢查分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兩種:侵入性檢查,即通過胃鏡檢查時取出活組織進行快速尿素酶或者進行細菌培養(yǎng);非侵入性檢查,包括呼氣試驗、抽血查抗體及糞便找抗原等。 其中最常用的非侵入性及侵入性檢查方法分別為:13/14C呼氣試驗和胃鏡活檢快速尿素酶試驗。 對于無癥狀者的篩查,可以選用碳13/14呼氣試驗。這種非侵入性的檢查方法簡便快捷,而且準確性高,檢查時僅需空腹飲用一種類似于“果汁”的試劑并且于服用前后采集受檢者呼出的氣體就可以。除此之外,也可以根據(jù)醫(yī)生建議采用血清學或糞便查HP的抗原抗體等進行篩查。上述檢查均有局限性,或僅能明確有無HP感染,或不能判斷是否現(xiàn)癥HP感染。 因此,對于胃癌高危人群(年齡超過40歲、具有胃癌家族史,或喜食高鹽、腌制食品),消化道癥狀明顯(早飽感、腹脹感等),懷疑有其他胃部疾病,凡有條件行胃鏡者,推薦先行胃鏡檢查,可以聯(lián)合快速尿素酶試驗或活組織細菌培養(yǎng),以判斷胃部疾病狀態(tài)和有無HP感染。 感染了就會得胃癌嗎?HP是 I類致癌物,但并非感染HP就一定會得胃癌。 HP已被世衛(wèi)組織認定為I類致癌物,而且HP感染是胃癌最重要的、可控可防治的危險因素。 然而,并非感染HP就一定會得胃癌。感染者中僅有1%可能發(fā)生胃惡性腫瘤(包括胃癌和胃MALT淋巴瘤)。但由于一旦感染HP,除了少數(shù)兒童感染者可能會自動清除,細菌不會自行消失;而隨著感染時間的延長,發(fā)生胃癌的風險也相應升高。 鑒于一半國人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盡早進行HP篩查檢測并及時殺菌治療,對于胃癌低風險人群是十分重要的。而對于胃癌高危人群,則可以結合內(nèi)鏡篩查策略,提高早期胃癌?檢出率并治療HP感染,做到有效的早診早治。 參考文獻 [1] 國家消化系統(tǒng)疾病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上海,國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聯(lián)盟,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桿菌學組, 等.中國幽門螺桿菌根除與胃癌防控的專家共識意見(2019年,上海)[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9,13(4):285-291. [2] 張萬岱,胡伏蓮,蕭樹東, 等.中國自然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0,15(5):265-270. [3] Sugano K. Screening of gastric cancer in Asia. 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 2015;29(6):895‐905. [4] Camilo V, Sugiyama T, Touati E. Pathogenesi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 Helicobacter, 2017, 22 Suppl 1. 陳濤 醫(yī)學博士 副主任醫(yī)師 研究員 研究生導師專業(yè)特長: 陳濤醫(yī)生致力于消化道早期腫瘤等消化道疾病的臨床診療和相關基礎研究。熟練掌握內(nèi)鏡檢查和治療技術,包括消化道早癌的篩查技術,以及ESD、EFTR、STER、POEM等內(nèi)鏡治療技術。 教育背景: 陳濤醫(yī)生畢業(yè)于復旦大學,獲得外科學博士學位,并完成了普外科和內(nèi)鏡??婆嘤?。2012-2014年國家公派留學美國M.D.安德森癌癥中心系統(tǒng)學習癌癥研究,包括病理學、分子與細胞腫瘤學以及臨床轉化研究。 工作經(jīng)歷: 陳濤醫(yī)生擁有10年以上的內(nèi)鏡臨床工作經(jīng)驗。博士畢業(yè)后就職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從事內(nèi)鏡檢查以及消化道疾病的內(nèi)鏡治療,2019年加盟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yī)院,擅長消化道早癌的篩查技術,以及內(nèi)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內(nèi)鏡全層切除術(EFTR)、隧道內(nèi)鏡切除術(STER)、賁門失弛緩癥POEM治療技術、消化道支架置入術等消化道疾病的內(nèi)鏡治療技術。 除了專注于消化疾病的內(nèi)鏡診治,陳濤醫(yī)生還圍繞“消化道腫瘤的早診早治”開展了系列研究,以第一/通訊作者在Gut、Annals of Surgery、Molecular Cell和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國際權威雜志發(fā)表多篇論著。共主持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2項上海市科委課題。參與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獎項;多次參加國內(nèi)外學術會議,應邀發(fā)言和發(fā)表會議論文,受到同行關注和好評,獲美中抗癌協(xié)會-亞洲癌癥研究基金會(USCACA-AFCR)優(yōu)秀學者獎、美國癌癥研究協(xié)會(AACR)青年學者獎等個人學術獎勵。 門診時間(本部):周一上午 本文轉載于微信公眾號“東方內(nèi)鏡”。2021年04月13日
1340
1
5
-
張建國主任醫(yī)師 航空總醫(yī)院 消化科 專家簡介:張建國,中國科學院北京轉化醫(yī)學研究院、中國醫(yī)科大學航空總醫(yī)院 消化內(nèi)科兼消化內(nèi)鏡中心主任,主任醫(yī)師。國內(nèi)知名青年內(nèi)鏡專家,醫(yī)生發(fā)明家,著名的張氏剪刀發(fā)明人。 兼任中國產(chǎn)學研協(xié)會中國消化內(nèi)鏡協(xié)同創(chuàng)新平臺主任委員、中華醫(yī)學會消化內(nèi)鏡學分會設備研發(fā)學組全國委員等多項學術兼職。擅長消化系疾病的內(nèi)鏡下診療,包括ERCP、ESD、Spyglss、STER、POEM、EFTR、NOTES、EUS等。在中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超過了50%。也就是說,有7億多人都曾經(jīng)感染過幽門螺桿菌。盡管幽門螺桿菌十分常見,但由于大多數(shù)人對它不夠了解,一提起它,很多人還是會覺得恐懼。今天我們就通過十個問題讀懂幽門螺桿菌。一、什么是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簡稱Hp。它是一種生存能力極強,能夠在強酸性環(huán)境中生存的細菌。這種強生存能力使幽門螺桿菌成為目前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種能夠在胃里生存的細菌。二、人為什么會感染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的糞便中存在幽門螺桿菌,如果污染水源,健康人飲用了含幽門螺桿菌的水,可以被傳染。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的口腔中也可能存在細菌,一起吃飯、接吻、使用不潔餐具、母嬰傳播、唾液傳播等都有可能傳染幽門螺桿菌。特別是口對口喂小孩,極容易將幽門螺桿菌傳染給小孩。由于我國的共餐習慣,大家都是通吃一碗菜,也很少使用公筷,所以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為了避免幽門螺桿菌感染,一定要注意飲食衛(wèi)生,培養(yǎng)分餐習慣或者使用公筷。三、幽門螺桿菌是怎樣檢測出來的?幽門螺桿菌的檢測首選C14或者C13呼氣試驗,這是一種無創(chuàng)、無痛、準確且快速的檢測方法,一般30分鐘就能出結果。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胃鏡下快速尿素酶檢測,同時還可以觀察有無胃炎,胃潰瘍,胃癌等情況發(fā)生。還可以檢測糞便和血液,但目前在臨床上應用的較少。四、幽門螺桿菌對人體有怎樣的危害?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中,多數(shù)并無癥狀和并發(fā)癥,但幾乎均存在慢性活動性胃炎,亦即幽門螺桿菌胃炎。感染者中約15%-20%發(fā)生消化性潰瘍,5%-10%發(fā)生消化不良,約1%發(fā)生胃惡性腫瘤[胃癌、黏膜相關淋巴樣組織( MALT)瘤]。五、幽門螺桿菌和胃癌到底有沒有關系?有關,但并不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一定得胃癌。幽門螺桿菌經(jīng)口到達胃粘膜后定居感染,會引發(fā)慢性、淺表性胃炎,時間再長就會發(fā)展成為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等,而后者是導致胃癌最危險的因素。其實胃癌的病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很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雖然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陽性的查出率越高,胃癌患病率越高。但其實幽門螺桿菌只是胃癌發(fā)病的幫兇,只要出現(xiàn)癥狀盡早治療,大可不必擔心它發(fā)展成胃癌。六、感染幽門螺桿菌需不需要治療?并不是所有的感染者都一定需要治療。根據(jù)《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推薦有以下指征的感染者接受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七、吃藥能治好幽門螺桿菌感染嗎?符合根除指征的感染者推薦接受治療,采用四聯(lián)療法,療程10-14天,根治率可達90%左右。四聯(lián)療法:質(zhì)子泵抑制劑(PPI)+抗生素1+抗生素2+鉍劑PPI:PPI(拉唑類)主要作用是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內(nèi)pH從而增強抗生素的作用,包括降低最小抑菌濃度、增加抗生素化學穩(wěn)定性和提高胃液內(nèi)抗生素濃度。抗生素組合:推薦的抗生素組合有七種:均為餐后服用。其中,阿莫西林抗幽門螺桿菌感染作用強,不易產(chǎn)生耐藥,不過敏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是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的首選抗生素。青霉素過敏者可用耐藥率低的四環(huán)素或呋喃唑酮替代阿莫西林。鉍劑:鉍劑的主要作用是對幽門螺桿菌耐藥菌株額外地增加30%-40%的根除率,標準劑量鉍劑為枸櫞酸鉍鉀220mg。以上方案10或14天一個療程,治療結束后1個月復查。一旦開始治療,必須堅持,不可隨意中斷或停止,否則易引起菌群耐藥性給日后根除帶來更大的困難。*含左氧氟沙星方案不推薦用于初次治療,可作為補救治療的備選方案。八、幽門螺桿菌對兒童有什么影響?不建議14歲以下兒童對幽門螺桿菌的檢查和根治治療。由于根除方案含有大劑量抗生素和鉍劑,療程也較長,對兒童的正常菌落會造成影響,也會產(chǎn)生耐藥性和重金屬蓄積風險,除非符合指征,一般不建議兒童根除。九、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后還要做什么?建議吃完藥以后,至少間隔一個月之后進行復查。復查也是做吹氣試驗,如果是陰性,恭喜你,你已經(jīng)治好了。需要注意的是,復查前,要停用各種抗生素、清熱解毒類中藥一個月以上,抑酸劑、鉍劑一周以上,避免出現(xiàn)假陰性。十、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后會復發(fā)嗎?成人根除后的5年再感染率<5%。但還是需要注意預防再次感染。通過這十個問題,相信大家對幽門螺桿菌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快去把這些小知識分享給你的親友吧!2021年03月26日
1125
0
3
-
俞瑩瑩副主任醫(yī)師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 全科醫(yī)學科 體檢發(fā)現(xiàn)幽門螺桿菌感染,我到底應該怎么辦?…什么是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寄生于人胃內(nèi)的致病菌,可引起一系列胃部病變?nèi)缏晕秆?、消化性潰瘍甚至胃癌,WHO將幽門螺桿菌歸為I類致癌因子,全世界有一半的人群感染此細菌。案例一Case 01 王女士今年50歲出頭,北方人,4年前檢查發(fā)現(xiàn)幽門螺桿菌感染,2年前當?shù)蒯t(yī)院給予第一次根除治療,失敗,緊接著又馬上行第二次根除治療,仍然失敗,半年后在當?shù)蒯t(yī)院又進行了第三次根除治療,結果還是失敗了...... 王女士在浙二好醫(yī)生APP上查到了全科醫(yī)學科俞瑩瑩副主任醫(yī)師,長期致力于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健康管理,立馬掛了她的號子咨詢。俞主任詳細詢問了患者的病史,意見如下:首先,患者多次根除失敗后,可以進一步行幽門螺桿菌培養(yǎng)+藥敏試驗,根據(jù)藥敏結果更精準地選擇藥物;其次,首次根除治療非常關鍵,此外一次根除失敗后不易馬上再次行根除治療,需間隔一段時間;最后,患者既往胃鏡病理未提示萎縮及腸化病變,至少目前未出現(xiàn)嚴重的胃部病變,不要過于焦慮。 王女士馬上預約了幽門螺桿菌培養(yǎng)+藥敏試驗,不過結果不理想,未培養(yǎng)到細菌,患者父親有胃癌家族史,平時在家要帶孫女,強烈要求根除治療。俞主任與患者充分溝通后,制定了個體化方案,再次予根除治療,并充分強調(diào)用藥的時間、療程及注意事項等,王女士這次也很重視,嚴格遵守醫(yī)囑,結果這次很順利地根除了幽門螺桿菌。俞主任的建議這里主要強調(diào)的是首次根除很關鍵,醫(yī)生要規(guī)范用藥,患者如無明顯不良反應,應嚴遵醫(yī)囑,爭取一次根除。 當然像王女士這樣的情況畢竟是少數(shù),隨著國內(nèi)體檢中心篩查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積極開展,以及廣大群眾對幽門螺桿菌感染認識的不斷提高,體檢中心篩查出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人群越來越多,后續(xù)如何處理成了大家關心的普遍問題。體檢發(fā)現(xiàn)幽門螺桿菌感染陽性后,很多人腦子里首先想到的是:我是不是會得胃癌?我會不會傳染給我的小孩?我到底要不要治療?。。。。。。目前國內(nèi)對于體檢人群中幽門螺桿菌感染問題越來越重視,已有多個指南共識出版,如《幽門螺桿菌-尿素呼氣試驗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20)》、《中國幽門螺桿菌根除與胃癌防控的專家共識意見(2019)》、《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等,從檢前注意事項、檢中具體操作及檢后管理都有相應的規(guī)范,在您看來一個簡單的體檢結果,其中可是大有學問呢。案例二Case 02 小何第一次體檢查呼氣試驗提示陽性,很重視,掛了俞主任的號子,“醫(yī)生,您趕緊給我開點藥把它殺了吧,據(jù)說它會引起胃癌呢”,小何焦慮地說。俞主任仔細看了他的化驗單,他做的是C13呼氣試驗,結果是5.30,因結果在2~6之間屬于臨界值,不能判斷是否感染,因此俞主任建議他隔段時間再復查,目前暫不處理?!爸爸恢狸栃跃褪怯?,原來還有這么多講究啊”小何感嘆道。俞主任的建議呼氣試驗結果存在臨界值情況,根據(jù)具體數(shù)值來評估很有必要。案例三Case 03 李先生今年46歲了,單位體檢第一次查幽門螺桿菌呼氣試驗陽性,來俞主任門診要求根除治療,母親有萎縮性胃炎病史,平時無明顯不適主訴。俞主任建議他先行胃鏡評估后再綜合治療。俞主任的建議年齡大于40歲以上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屬于胃癌高危人群,建議先胃鏡評估后再綜合治療,以免遺漏胃部嚴重疾病。此外,目前發(fā)現(xiàn)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很多胃外疾病相關,如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代謝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等,可以考慮進一步全身評估。案例四Case 04 張女士也屬于普遍來咨詢的一類人群,她體檢篩查出來幽門螺桿菌感染,把老公也一起叫上來檢查,據(jù)說一起治療效果更好,順便咨詢家里還有一個6歲的兒子,要不要也查一下?俞主任的建議家庭治療可以明顯提高根除療效及減少再感染率,當然我國目前對于14周歲以下的兒童不建議篩查。 小小細菌有這么大學問,如果您有相關方面的疑慮或咨詢,趕緊預約起來吧! 俞瑩瑩副主任醫(yī)師專家門診時間:每周四上午,解放路院區(qū)2021年03月05日
1159
0
1
-
2021年03月01日
3437
0
0
-
陳宏超副主任醫(yī)師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消化內(nèi)科 目前幽門螺桿菌的診斷檢測方法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兩大類。侵入性方法需通過內(nèi)鏡獲取活組織進行檢測,非侵入性方法則不需進行內(nèi)鏡檢查。 尿素[13C/14C]呼氣試驗。整個試驗過程只需30分鐘。該方法使眾多高血壓、心臟病及對不能耐受胃鏡檢查的患者避免了做胃鏡的不適感,是目前理想的檢測方法之一。 還有其他侵入性的方法:胃鏡采樣檢測細菌的直接檢查(最準確,但時間長、昂貴、可用于抗幽門螺旋桿菌治療失敗的細菌敏感監(jiān)測)、尿素酶檢查(假陽性及假陰性率較高)、聚合酶鏈反應技術、免疫學檢測(費用高、有創(chuàng)傷)2021年03月01日
848
0
3
-
危柳柳主治醫(yī)師 贛州市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nèi)科 接下來我們談一下尿素呼氣試驗,包括13碳,呼氣試驗和14碳呼氣試驗它的機理是主要是幽門螺桿菌,它產(chǎn)生的尿素酶,可以將尿素分解成氨氣和二氧化碳氧化碳在胃腸道吸收,后經(jīng)肺部呼出檢測者口服13碳或14碳標記的尿素的檢測者體內(nèi)有幽門螺桿菌,那么經(jīng)過幽門螺桿菌的尿素酶分解后的二氧化碳是標記有13碳或者14碳的二氧化碳,然后經(jīng)過我們的檢測儀器可以檢測出13碳或14碳,從而判斷是否感染有幽門螺桿菌,我們又有人會問到13碳呼氣試驗和14碳呼氣試驗有什么區(qū)別呢,13碳是屬于穩(wěn)定的碳數(shù),它是不具有輻射性的,但是我們的大自然當中又存在13碳的本底,所以我們做13碳呼吸試驗的時候,他需要吹兩次,然后扣除我們大自然當中。 粉底,所以我們要收集兩次的呼吸氣囊檢測前30分鐘收和檢測后的30分鐘分別收集兩次的呼患者的呼出的氣體進行檢測。 14碳是碳的不穩(wěn)定的同位素,那么它是有一定的輻射性,但是它的輻射量是我們的電離輻射與安全基本標準的六百三十分之一是相對安全的,但是這個檢測是不適用于孕婦及兒童門羅桿菌的檢測是存在一定的假陰性的情況,這跟我們檢測方式檢測的正確方式有一定的關系,首先我們檢測前兩個小時是禁食禁水的2021年02月26日
995
0
0
相關科普號

周東雷醫(yī)生的科普號
周東雷 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胃外科
931粉絲2.9萬閱讀

馮赟醫(yī)生的科普號
馮赟 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北部)
消化科
31粉絲775閱讀

韓俊毅醫(yī)生的科普號
韓俊毅 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胃腸外科
1707粉絲27.2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