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你家孩子有便秘嗎?
便秘是一種(組)癥狀,表現為排便困難和(或)排便次數減少、糞便干硬。排便困難包括排便費力、排出困難、排便不盡感、肛門直腸堵塞感、排便費時和需輔助排便。排便次數減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為6個月。大便布里斯托分型為1型或者2型。
肖培醫(yī)生的科普號2024年12月05日126
0
0
-
長期服用聚乙二醇會不會有副作用?
張樹成醫(yī)生的科普號2024年12月01日207
0
2
-
兒童便秘治療中聚乙二醇和乳果糖如何選擇?
張樹成醫(yī)生的科普號2024年12月01日47
0
0
-
聚乙二醇有哪些優(yōu)缺點?
張樹成醫(yī)生的科普號2024年12月01日66
0
3
-
兒童便秘怎樣才能根治?
張樹成醫(yī)生的科普號2024年12月01日157
0
2
-
兒童便秘總是反復怎么辦?
張樹成醫(yī)生的科普號2024年12月01日183
0
3
-
有些便秘的娃,治療理念需要借鑒成人治療便秘的經驗教訓
很多兒童便秘,其表現和發(fā)病機制不屬于先天性巨結腸,也不屬于嚴重的腸神經元發(fā)育不良,便秘發(fā)生晚,但是癥狀重,這些孩子的表現有點像于成年人的便秘提前了。因此實際上我們要借鑒成年人便秘的經驗和教訓。所以推薦大家去搜索“美國結直腸外科醫(yī)師學會便秘臨床診治指南”這篇文章,比較嚴謹,我也從中獲得很多收益,也在反復體會。美國結直腸外科醫(yī)師學會致力于推動結腸直腸肛門疾病和功能障礙的研究、預防和治療,向患者提供優(yōu)質醫(yī)療。臨床實踐指南委員會由學會富有經驗的結直腸外科專家組成,成立該委員會旨在引領國際為治療結直腸肛門相關疾病提供優(yōu)質醫(yī)療,根據可獲得的最佳證據制定臨床實踐指南。指南的內容具有包容性,而不是規(guī)定性的。指南的目的是為臨床決策提供有幫助的信息,而不是規(guī)定具體的治療方法。指南旨在幫助所有執(zhí)業(yè)醫(yī)師、衛(wèi)生工作者和希望了解指南中所包含的相關疾病治療的患者。應認識到這些指南沒有囊括所有的治療方法,也并不排除可獲得相同療效的其他治療方法。醫(yī)生必須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最終決定采用適合患者的具體治療方法。一、問題說明便秘是一種良性疾病,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在調查的人群中,便秘的患病率預計高達30%,尤其女性、非白種人、>65歲和社會經濟地位較低者患病率較高[1-6]。便秘的特征是結腸蠕動與排便過程出現功能障礙。功能性便秘的羅馬Ⅲ標準認為,在≥25%的患者中出現至少下列兩種癥狀:排便費力、塊狀便或硬便、排便不盡感、肛門直腸梗阻或堵塞感、需要手助排便、每周無輔助排便少于3次[7-8]。這些標準包括3種常見的便秘亞型:結腸無力或慢傳輸型便秘、正常傳輸型便秘和盆底或排便功能障礙。但實際上,很多患者具有一種便秘亞型以上的癥狀和便秘為主的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便秘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包括外在的因素,如飲食、藥物、代謝或神經系統(tǒng)疾病、心理社會問題、以及上述內源性因素。便秘癥狀的性質和嚴重程度各有不同,需針對患者進行個體化的評價和治療。便秘常由初診醫(yī)生和消化科醫(yī)生進行治療,結直腸外科醫(yī)生則通常處理較復雜的病例。常需多學科的合作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二、方法學該指南是美國結直腸外科醫(yī)師學會2007發(fā)表的便秘治療指南的更新版,有序檢索了2015年6月以前的MEDLINE、PubMed和Cochrane系統(tǒng)回顧數據庫的文獻。關鍵詞組合包括便秘、排便梗阻、慢傳輸、手術、直腸前突、直腸內套疊、盆底協調障礙、失弛緩、反常的恥骨直腸肌收縮、巨結腸、巨直腸以及相關文章。同時還直接檢索了主要文章包含的參考文獻。主要作者回顧了所有的英文文獻、成人便秘的研究、系統(tǒng)回顧與薈萃分析。由主要作者提出推薦內容并經臨床指南委員會全體審議。使用推薦等級標準、評估、發(fā)展與評價系統(tǒng)[10](表1)形成最后的推薦等級,并獲得臨床指南委員會全體批準。編號描述獲益/(風險與負擔)支持證據的方法學質量意義1A強烈推薦,高質量證據獲益明顯超過風險和負擔,反之亦然沒有重要局限的RCT研究,或有來自觀察性研究的強有力證據強烈推薦,在大多數情況下適用于大多數患者1B強烈推薦,中等質量證據獲益明顯超過風險和負擔,反之亦然有重要局限的RCT研究(結果不一致、有方法學缺點、間接或不準確),或有來自觀察研究的非常強有力的證據強烈推薦,在大多數情況下適用于大多數患者1C強烈推薦,低或很低質量證據獲益明顯超過風險和負擔,反之亦然觀察性研究或病例系列強烈推薦,但當獲得更高質量證據時會改變2A弱推薦,高質量證據獲益與風險和負擔相當沒有重要局限的RCT研究,或有來自觀察性研究的強有力證據弱推薦,最好的治療是根據不同的狀況、患者或社會價值觀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2B弱推薦,中等質量證據獲益與風險和負擔相當有重要局限的RCT研究(結果不一致、有方法學缺點、間接或不準確),或有來自觀察研究的非常強有力的證據弱推薦,最好的治療是根據不同的狀況、患者或社會價值觀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2C弱推薦,低或很低質量證據獲益、風險和負擔的估計具有不確定性:獲益、風險和負擔可能相當觀察性研究或病例系列很弱的推薦;其他替代治療是同樣合理的表1便秘分級系統(tǒng)(推薦分級)經許可改編自Chest,2006,129:174-181.GRADE為推薦等級、評估、發(fā)展與評價的分級;RCT為隨機對照試驗三、便秘的評價1.便秘患者應作指向性的病史和體格檢查。推薦等級:基于低或很低質量證據,1C雖然便秘是良性疾病,但徹底的病史與體格檢查能幫助明確便秘的病因是不是危及生命的嚴重疾病。對于主訴有直腸出血、排便直徑改變、血便、體質量下降、貧血或有結直腸癌家族史的患者應進行評估,排除結直腸惡性腫瘤引起的排便梗阻[11-12]。此外,仔細詢問病史可發(fā)現一些行為的改變,例如飲食、脫水或行動障礙以及服用可能會導致便秘的藥物[8,11]。常見引起便秘的藥物包括阿片類藥物、抗抑郁藥、抗膽堿能藥、鈣通道阻滯劑和鈣補充劑,可能需要停藥或調整用藥?;颊呖赡苓€患有相關或未診斷的精神疾病、神經系統(tǒng)疾病或內分泌疾病,需對這些疾病進行治療以緩解便秘癥狀[13]。最后,癥狀的仔細評估有助于區(qū)分便秘亞型。排便次數少和糞便硬的病例患結腸無力的可能性較大,而有排便不盡感和排便費力的病例患盆底功能障礙的可能性大。出現腹痛癥狀可提示IBS。但僅有病史不足以明確診斷,因為許多患者具有1種便秘亞型以上的癥狀。體格檢查應包括腹部和肛門直腸。腹部一般無觸痛,但會有明顯的腹脹或觸診不適。外部的肛腸檢查包括評價肛門松弛和閉合、排便污褲或肛門表皮脫落、痔、直腸全層或黏膜脫垂以及肛裂。直腸指檢可顯示與便秘相關的肛門括約肌高張力、增加收縮壓較差、恥骨直腸肌反常收縮、直腸前突、肛門直腸腫塊、狹窄或糞便嵌塞。特別是應進行蹲位用力努掙模仿排便動作,可以診斷直腸前突、脫垂、盆底下降或恥骨直腸肌功能障礙。肛門鏡或硬質直腸鏡檢查可有助于診斷內痔、直腸炎或腫塊,盡管不是必須的。女性患者還應評價陰道內是否有直腸前突和膀胱膨出。2.評估便秘性質、嚴重程度和對生活質量影響的有效方法可用作便秘醫(yī)學評價的一部分。推薦等級:根據低質量或很低質量證據弱推薦,2C評估便秘的嚴重程度及其對生活質量影響的客觀指標可幫助醫(yī)護人員決定療程或是否需要作更多的診斷性檢查[14]。盡管羅馬標準可用于確診便秘及其亞型,但無法評估便秘的嚴重程度[15-18]。已研究出多種專門用于評估便秘的方法,具有各種心理測試特性。這些指標包括便秘評估量表[19]、便秘評分系統(tǒng)[20]、患者便秘癥狀調查問卷評估[21-22]、Knowles-eccersley-scott癥狀評分[23]、Garrigues調查問卷[24]、中國便秘調查問卷[25]和便秘嚴重度評價量表[26]。其他方法評估所有腸道功能,并結合肛門失禁評分或專門評價便秘的某一亞型,如排便梗阻。所有這些評估方法的目的就是要研究出用于對疾病基線癥狀的嚴重程度進行分類的簡易方法,并用于評價隨訪期間的治療效果。3.便秘患者未出現警報癥狀、無篩查推薦或其他嚴重合并癥,無需作血常規(guī)檢查、放射學檢查或內鏡檢查。推薦等級:根據低質量或很低質量證據強烈推薦,1C便秘的診斷性檢查應考慮可能與便秘有關的其他疾病,例如結直腸癌或內分泌疾病。血檢可明確貧血、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或糖尿病,但并非專門用于評估便秘。根據患者、麻醉或手術特異性風險分層,一些患者需要作選擇性實驗室檢查。同樣影像學檢查如CT檢查可顯示結腸擴張或糞便潴留,但不一定顯示解剖學異?;蚬W?,除非患者主訴這些疑似癥狀[27]。如果患者符合普查指南或出現其他相關癥狀,例如便血、體質量下降>10磅、貧血或血便,建議行結腸鏡等進一步檢查[28-29]。4.肛門直腸生理學與結腸傳輸檢查可有助于明確頑固性便秘患者潛在的病因。推薦等級:根據低質量證據強烈推薦,1C對于那些補充纖維素和應用滲透性瀉藥等基礎治療無效且沒有發(fā)現其他病因的患者,需作進一步檢查。對于排便障礙性疾病最好作肛門直腸生理學檢查進行評估,例如盆底功能障礙、盆底運動失調、失弛緩、排便梗阻或出口梗阻[30-31]。包括用肛門直腸測壓測量靜息壓與收縮壓,直腸容量感覺值的測量、直腸肛門抑制反射和球囊逼出試驗。應用肌電圖(electromyogram,EMG)評估恥骨直腸肌松弛。典型的表現包括內括約肌高張力、收縮壓增量較差、直腸感覺遲鈍、恥骨直腸肌反常收縮或反常松弛、球囊逼出試驗缺失。但并非需要所有這些異常表現來診斷盆底功能障礙,任何單項檢查也無法確診[32]。有證據表明,球囊逼出試驗結果不一定能診斷排便梗阻[33-34]。先天性巨結腸患者直腸肛門抑制反射表現特異性缺失[35]。如果這些表現正常,則應用不透射線標志物、閃爍掃描法或無線移動膠囊進行結腸傳輸試驗。不透射線標志物是最常用的,方便易行且價格低廉[27-38]。5.排糞造影、MRI排糞造影或經會陰超聲排糞造影可有助于確定與排糞梗阻有關的解剖學異常。推薦等級:根據低質量證據強烈推薦,1C如果肛門直腸生理學檢查無法診斷排便功能障礙,則可應用排糞造影等其他影像學檢查來確定與便秘有關的解剖學異常,如直腸前突、腸疝、直腸內套疊或脫垂[39-40]。最近一項630例慢性便秘患者的回顧性調查發(fā)現,90.9%患者存在排糞造影異常[41]。排糞造影或動態(tài)膀胱陰道直腸三重造影需要使用專門的熒光檢查設備,使患者暴露于電離輻射,并感到不適和尷尬。但該檢查能清晰地看到后盆解剖學缺陷和盆底功能狀況。MRI排糞造影可消除輻射暴露,還可顯示可能有異常的前盆器官(膀胱及陰道)。MRI的主要缺點在于費用高,患者需要采取仰臥位,無法模擬正常的排便姿勢[42]。據報道,經會陰超聲、經會陰超聲排糞造影和3D肛門直腸/陰道超聲檢查均可評估盆底功能,且對盆底異常具有高度特異性和敏感性,但由于技術尚未普及和操作者缺乏經驗,限制了這些技術的使用[43-44]。四、便秘的非手術治療1.癥狀性便秘的初始治療為調節(jié)飲食,包括補充纖維素與液體。推薦等級:根據中等質量證據強烈推薦,1B調節(jié)飲食,增加水和纖維素攝入是很重要的治療便秘的一線方法。在進行盆底功能與結腸動力功能檢查前先調節(jié)飲食[45-48]。通過增加富含纖維素食物的攝入補充膳食纖維,該溫和的策略可以替代瀉藥和灌腸[49-53]。59%~80%慢性特發(fā)性老年便秘患者補充膳食纖維后可停用瀉藥,同時能增加體質量和改善身體狀況[54]。對于慢性特發(fā)性便秘患者,即使是盆底出口梗阻性便秘,適當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可增加排便頻次和糞便團塊,是安全方便的可替代瀉藥的方法[49-56]。但80%的結腸慢傳輸患者和63%的具有排便障礙和出口梗阻患者增加膳食纖維攝入無效,而85%沒有明顯異常的便秘患者在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后癥狀會改善或消失[48]。一項系統(tǒng)回顧了納入了2011年后的6項隨機對照試驗,這6項RCT研究比較了成人慢性特發(fā)性便秘患者纖維素攝入組與安慰劑組或無治療組的療效,分析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纖維素補充劑治療慢性特發(fā)性便秘的療效[57]。但未進行正式的薈萃分析,主要是因為不同研究之間的方法學差異。與安慰劑相比,補充可溶性纖維可改善總體癥狀(86.5%比47.4%)、排便費力(55.6%比28.6%)、排便疼痛、糞便質地與每周排便的平均次數(治療后為每周排便3.8次,基線癥狀為每周2.9次),還可縮短排便間隔天數。2.滲透性瀉藥,如聚乙二醇和乳果糖,可用于治療慢性便秘。推薦等級:根據中等質量證據強烈推薦,1B乳果糖和聚乙二醇是常用的滲透性瀉藥,治療慢性便秘是安全有效的。一項最近的Cochrane系統(tǒng)回顧評價了乳果糖或聚乙二醇治療慢性便秘和糞便嵌塞的療效[58]。該薈萃分析納入了10項隨機對照試驗,比較了乳果糖和聚乙二醇治療慢性便秘的結果,發(fā)現表明聚乙二醇在每周排便次數、糞便形狀、腹痛緩解及其他藥物的需求方面要優(yōu)于乳果糖。作者認為應優(yōu)先使用聚乙二醇治療慢性便秘[58]。3.刺激性瀉藥的應用,如比沙可啶,在短期內作為二線藥物治療慢性便秘是合理的。推薦等級:根據中等質量證據強烈推薦,1B只有少數嚴格進行的研究評估刺激性瀉藥治療便秘的療效。英國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觀察了按照羅馬Ⅲ標準診斷的慢性便秘患者口服比沙可啶片治療4周的療效與安全性[59]。將患者按2∶1的比例隨機分入10mg比沙可啶組(247例)或安慰劑組(121例),每天服藥一次,共治療4周。患者每天使用電子日記記錄有關便秘的信息。治療期間,比沙可啶組每周完全自發(fā)排便次數自1.1±0.1次增至5.2±0.3次,安慰劑組自1.1±0.1次增加到1.9±0.3次。與基線資料相比,比沙可啶治療組患者便秘生活質量評分以及所有分級評分較安慰劑組有明顯改善并有顯著差異。作者認為,口服比沙可啶治療慢性便秘是有效的、可耐受的。但應用刺激性瀉藥的長期療效未作評估[59],還缺少其他常用藥物治療慢性便秘的數據,包括鎂奶、番瀉葉和其它糞便軟化劑[60]。4.當飲食調節(jié)和應用滲透性瀉劑和刺激性瀉劑均無效時,可考慮應用便秘新藥,如蘆比前列酮和利那洛肽。推薦分級:基于中等質量證據弱推薦,2B蘆比前列酮(Amitiza)是腸道2型氯離子通道激動劑,可增加腸道液體分泌,改善小腸傳輸與糞便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已批準蘆比前列酮用于治療成人慢性便秘、成人慢性非癌性疼痛使用阿片類藥物引起的便秘、以及18歲以上女性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61]。利那洛肽(Linzess),一種強效鳥苷酸環(huán)化酶激動劑,是一種治療性多肽,在美國已獲準用于治療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和慢性特發(fā)性便秘。臨床前期研究顯示,利那洛肽可降低內臟的高敏感性,Ⅱ期和Ⅲ期臨床試驗也顯示,利那洛肽可改善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的腹痛與便秘癥狀[62-63]。新藥物如elobixibat(一種回腸膽汁酸轉運抑制劑,可促進自發(fā)排便和自發(fā)排便次數,用于治療慢性便秘和便秘型IBS)[64-65]、普蘆卡必利(一種高選擇性的5-HT4受體激動劑,可縮短正常人和便秘患者的結腸運輸時間)[66]和plecanatide(另一種強效鳥苷酸環(huán)化酶激動劑,促進腸道分泌和腸道蠕動)[67],目前正處于研究中。雖然歐洲的研究顯示這些藥物具有一定的療效,但治療便秘的最終效果還有待長期的結果和隨訪,有待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的正式批準。5.生物反饋是癥狀性盆底功能失調的一線治療方法。推薦等級:根據中等質量證據強烈推薦,1B生物反饋治療可幫助便秘與排便失調的患者排便。一項前瞻性隨機研究納入了77例慢性便秘與排便失調患者(69例女性),比較了給予生物反饋治療(測壓協助肛門松弛、肌肉協調與模擬排便生物反饋訓練)與假生物反饋治療或標準治療(飲食、鍛煉與瀉藥)的療效[68]。觀察基線資料與治療3個月后的結果,根據肛門直腸測壓、球囊逼出試驗和結腸運輸試驗評估生理變化,并用視覺模擬評分和前瞻性糞便日記記錄癥狀變化與糞便特征。生物反饋治療組患者盆底肌協調障礙更有可能得到恢復、改善排便指數、縮短球囊逼出時間。生物反饋組或標準治療組可改善結腸傳輸時間,但假生物反饋治療組無效。生物反饋治療可增加完全自發(fā)性排便次數,減少手輔排便,并提高總的排便滿意度。該研究顯示生物反饋治療可改善便秘癥狀和盆底肌失調患者的排便功能[68]。如果治療前存在高便秘癥狀評分、高直腸感覺閾值和結腸運輸時間延遲,則盆底肌失調的便秘患者生物反饋治療效果差[69]。有無腸易激綜合征并不會影響生物反饋治療便秘的成功率[70]。五、便秘的手術治療1.難治性結腸慢運輸型便秘患者可從經腹全結腸切除與回腸直腸吻合術中獲益。推薦等級:基于低質量證據的強烈推薦,1C相對于節(jié)段性結腸切除術治療慢運輸型便秘的失敗率高達100%[71],與盆底出口梗阻或功能性問題無關的難治性結腸慢運輸型便秘患者行經腹全結腸切除和回腸直腸吻合術(TAC-IRA)后,臨床改善率50%~100%[31,71-74]。TAC-IRA術后的并發(fā)癥包括吻合口瘺(1%~11%)[75]、腸梗阻(8%~33%)[74]和延遲的術后腸梗阻(24%)[72]。腹腔鏡TAC-IRA也獲得了較好療效[76]。盡管TAC-IRA可改善慢傳輸型便秘,但患者可能出現腹瀉、腹痛、大便失禁和復發(fā)性便秘[74]。17例慢傳輸型便秘患者行TAC-IRA手術后的長期隨訪結果顯示,癥狀包括腹痛(41%)、腹脹(65%)、需輔助排便(29%),氣體或液體失禁(47%)、生活質量評分(醫(yī)學結果研究簡表36)低于普通人群[77]。另一項75例的長期隨訪結果也觀察到類似表現,46%的患者有腹瀉,與腹痛、腹瀉與肛門失禁有關的胃腸道生活質量評分較低[78]。盡管如此,仍有90%以上的患者愿意再次行TAC-IRA手術治療便秘[78]。還有幾種替代性手術可治療慢傳輸型便秘,如開腹或腹腔鏡次全結腸切除盲腸直腸側側吻合術和逆蠕動盲直腸吻合術。這些手術的療效與TAC-IRA手術相比尚不清楚。次全結腸切除盲直腸吻合術更著重排便梗阻的治療,由于保留了回盲瓣,可以減少腹瀉[79-80]。多組資料顯示,行開腹或腹腔鏡盲腸直腸側側吻合術(金陵手術)的成功率高。一項117例行該手術的回顧性研顯示術后1個月ClevelandClinicFlorida便秘評分顯著降低,并可維持到術后48個月,同時術后胃腸道生活質量評分也顯著改善,患者的滿意度顯著提高[81]。同樣,行開放式或腹腔鏡次全結腸切除和逆蠕動盲直腸吻合術具有較好的短期療效,術后功能恢復較好,平均每天的排便次數為4.8±7.5次,有較好的滿意度,78%患者稱會再次接受該手術[82-86]。逆蠕動盲直腸吻合術后的生活質量與TAC-IRA手術相當[86]。一項回顧性研究對次全結腸切除逆蠕動盲直腸吻合術的手術方式(腹腔鏡比開腹)作了比較,雖然功能恢復的結果相當,但腹腔鏡手術并發(fā)癥少[85]。次全結腸切除盲直腸吻合術與回腸乙狀結腸吻合術回顧性比較研究顯示,行盲直腸吻合術后便秘持續(xù)存在更常見,患者的滿意度也較低(75%比93%)[87]。雖然沒有長期的結果,有少數研究報道了盲腸直腸吻合術或回腸直腸吻合術等各種結腸旁路手術治療慢運輸型便秘[88-89]。2.難治性慢運輸型便秘伴盆底出口梗阻或功能障礙患者在行TAC-IRA手術前常需要治療盆底功能障礙,要根據患癥狀實施個體化治療。推薦等級:基于低質量證據的弱推薦,2C全面的便秘檢查包括排糞造影、結腸運輸試驗與肛門直腸生理學檢查,可幫助鑒別腸易激綜合征和正常傳輸型便秘,而這些患者不可能從手術獲益,同時對慢運輸型便秘、出口梗阻、功能障礙和(或)其它盆底疾病作出鑒別診斷。慢運輸型便秘患者應評估是否合并有出口梗阻或功能障礙,其他治療對這些患者有益[31,90-95]。一般來說,慢運輸型便秘與盆底協調障礙患者應在行次全結腸切除術前作生物反饋治療,因為這類患者行TAC-IRA手術治療后的便秘復發(fā)率較高,患者滿意度較低[71]。如果排糞造影顯示,慢運輸型便秘伴有直腸內套疊或不能排空的直腸前突或腸疝,應推薦患者先行修復出口梗阻,然后再行或同時作TAC-IRA手術[90,92]。3.對于直腸前突引起的出口梗阻癥狀明顯的患者,在治療引起排便梗阻的其它合并功能性病因后,可考慮手術修復。推薦等級:基于中等質量證據的強烈推薦,1B有出口梗阻癥狀的患者(如壓迫陰道或直腸手助排便、直腸壺腹排空困難和排糞造影顯示直腸前突內造影劑滯留)應用經陰道修補、經肛修補、或經會陰修補治療直腸前突并獲得了好的效果。另一個手術指征就是直腸前突病人有癥狀,前突大小>4cm[96]。應用合成材料或生物補片修補直腸前突,尤其是經陰道或經會陰修補,有使用補片后出現侵腐性的報道[97-98]。應用皮膚同種移植物和豬膠原基質修補直腸前突也取得了類似的效果[99-100]。現在還不清楚追加補片或生物材料是否顯著改善復發(fā)率和術后功能[101-103],尤其是經陰道修補,盡管經會陰修補有一定的療效[104]。經陰道修補直腸前突相對暴露好,容易暴露盆內筋膜和提肛肌,維護直腸壁的完整性,從而減少感染和瘺的并發(fā)癥。最近有研究報道,利用解剖學缺損修復的方法作經陰道的直腸前突修補,橫向縫合直腸陰道缺損,短期結果顯示,80%以上的患者便秘癥狀得到改善,手輔排便或手托會陰排便減少,并且復發(fā)率低[105-108]。Sand等[109]對應用傳統(tǒng)非解剖學修補(183例)和解剖學缺損部位修補(124例)兩種方法作經陰道直腸前突修補進行了回顧性研究,術后隨訪≥1年,發(fā)現缺損部位修補后的解剖學復發(fā)率要高于傳統(tǒng)方法,但兩種方法修補后的性交痛或腸道癥狀沒有差異。一項納入100多例患者的隨機研究對傳統(tǒng)的非解剖學經陰道修補與缺損部位經陰道修補(結合或不結合補片增強),經1年隨訪后發(fā)現,3組間在解剖學治愈率、功能失敗(總體的15%)、性功能改善和性交痛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102]。Sand等[109]報道132例女性患者作標準的經陰道直腸前突修補或用Polyglactin910補片(一種強生薇喬可吸收補片)作加強修補,隨訪1年發(fā)現兩組的復發(fā)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最近Sung等[103]進行一項隨機對照研究,將137例經陰道直腸前突修補患者隨機分入豬黏膜下層補片組或不用補片組,結果發(fā)現術后1年的解剖學失敗、陰道膨出或便秘癥狀沒有差異。從理論上講,經肛直腸前突修補與經陰道修補相比,具有性功能障礙與排便功能障礙更少的優(yōu)點,還能同時解決<80%患者的其他肛腸疾病[110]。對于同時患有直腸前突和大便失禁的患者,經直腸解剖修補是相對禁忌證,因為橫向縫合直腸前突、前方括約肌折疊會使肛管縮短和內括約肌功能減退[111-113]。雖然評價標準和病例選擇不同,但應用解剖學缺損修補方法與非解剖學經肛修補的效果類似,直腸排空改善、手助排便或手托會陰排便減少、>50%的患者便秘得到改善。經會陰修補作經球海綿體肌與會陰橫肌的橫向切口,然后沿肛門外括約肌與陰道黏膜界面分離至Douglas窩,并沿分離的長度置入補片,行提肛肌折疊,并閉合陰道黏膜。這種方法尤其適用于有癥狀的直腸前突伴有括約肌缺損引起的大便失禁患者,因為該方法可同時行括約肌成形術或提肛肌成形術。Ayabaca等[114]觀察到74%的患者(25/34)大便失禁得到改善,中位隨訪期48個月。至少有1個病例系列報道的應用人工合成補片行經會陰修補,手助排便或手托會陰排便減少,排糞造影顯示改善[104]。一些前瞻性研究評估了不同方法的療效。經直腸與經陰道修補直腸前突比較,兩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相同[115]。所有病例中,54%的患者出現術后便秘,34%出現排氣、液體和大便失禁,22%出現性功能障礙。最近一項小規(guī)模前瞻性研究對30例患者作經陰道修補與經直腸修補進行了比較,研究顯示,手術后12個月出口梗阻癥狀均得到改善(93%比73%),兩組病例均沒有發(fā)生性交痛,經陰道修補組的復發(fā)率更低(7%比40%)[116]。4.由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一般不推薦經肛吻合器修補治療直腸前突與直腸內套疊。推薦等級:基于中等質量證據的弱推薦,2B有多種經肛吻合器技術修補直腸前突和直腸內套疊。早期研究顯示,這些方法能改善排空功能,但只有少量研究對經肛吻合器直腸前突修補與其他傳統(tǒng)方法進行了比較,并且長期療效不一致[117-130]。有的病例系列報道還報告了術后并發(fā)癥,包括疼痛、急便感、肛門失禁、便秘、直腸憩室、腹膜后氣腫和出血[126-136]以及直腸陰道瘺[137]。經肛吻合器修補術后常出現直腸痛,至少部分病例與殘留吻合釘產生的炎性反應有關[133]。經肛門吻合器直腸切除術(STARR)的滿意度比較高,可達64%~86%[135,138-140],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7%,急便感和直腸敏感性11%~25%[121,128,129,135]。一項前瞻性、多中心研究對90例STARR手術患者進行了1年隨訪,患者所有的便秘癥狀均得到改善,未加重大便失禁的癥狀[141]。該研究未發(fā)生性交痛,17.8%的患者出現急便感,8.7%的患者出現排氣失禁。一個系列研究報道了344例患者長期隨訪的結果(中位隨訪期81個月),其中81%的患者很滿意,所有患者經長期隨訪均急便感消失[139]。相反,多項中期研究(中位隨訪時間為39~42個月)顯示,隨著隨訪時間延長癥狀復發(fā)率上升[142],其中包括一項研究也顯示在術后18個月以后癥狀加重和生活質量評分持續(xù)下降[130,143,144]。5.癥狀嚴重的排便梗阻患者在非手術治療失敗后可考慮直腸內套疊手術修補。推薦等級:基于低質量證據的弱推薦,2C直腸內套疊(直腸內脫垂)引起出口梗阻有多種治療方法,包括應用不同技術的直腸固定術、Delorme手術和Ripstein手術。雖然手術修補可解決解剖學異常,如排糞造影顯示的直腸潰瘍[145]或直腸內脫垂內套疊[146],但很多修補手術可能不會改善甚至還可能惡化患者術后的功能。而且,有近一半的患者未經手術也能達到功能的改善[147]。盡管只有少數的研究,也沒有對不同手術作直接的比較,故還缺少功能結果的數據。腹側直腸固定術的病例系列報道顯示出較好的療效。腹側直腸固定術治療直腸內套疊,便秘的改善率為80%~95%,新發(fā)便秘最少,復發(fā)率大約為5%[148-149]。40例直腸內套疊患者的病例系列報道應用腹側補片直腸固定術,未行乙狀結腸切除術(平均隨訪期38個月),65%的患者自我評估為"治愈",33%的患者為"改善",同時伴有大便失禁癥狀的顯著改善[149]。6.對于選擇性并有強烈愿望的難治性慢性便秘患者,行闌尾造口術或盲腸造口術進行結腸順行灌洗是有效的便秘治療策略,但并不是常用替代性策略。推薦等級:基于低質量證據的弱推薦,2C盡管順行結腸灌洗最常用于兒童便秘與大便失禁的治療,也可用于治療成人神經源性便秘(脊柱裂和脊髓病變)[150-152]和慢運輸型便秘或排便梗阻[153-156]。為實施順行灌洗治療,最常用闌尾作為結腸灌洗通道,盡管也可行盲腸插管造口[157]。順行結腸灌腸的主要缺點是手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高,23%~100%的病例發(fā)生通道狹窄[152,155]。大多數狹窄可以修復,盡管部分狹窄需要去除通道。有證據推薦留置導管可降低狹窄的發(fā)生率[158]。45例便秘患者的病例系列研究報告顯示,在灌洗通道中留置導管可以避免需要手術修復的狹窄。雖然1/3的患者順行灌洗失敗,但有65%的持續(xù)灌洗的患者達到了滿意的的效果[158]。只能說是技術的成功,還缺少便秘改善的客觀數據。Lees等[152]報告37例患者,中位隨訪36個月,有47%患者術后灌洗通道功能正常,88%的患者至少需要作一次修復。在大多數病例系列報道中,約50%的患者在最近的隨訪中仍使用灌洗通道[152,155,158-159]。除技術問題以外,患者的依從性也起了關鍵作用,多數系列研究報道,大量通道功能良好的患者選擇不再繼續(xù)順行灌洗。Hirst等[153]報告了最好的功能結果,65%的患者排便感到主觀改善。雖然該研究代表了一組最佳病例,但卻有25%的患者失訪。有限的證據認為,一些有強烈愿望的便秘患者可選擇該方法,尤其對治療神經源性便秘患者的成功率最高[150,153,159]。7.如果保守治療失敗,骶神經刺激是治療慢性便秘的有效方法,并成功用于周圍神經的檢查和評價;但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目前還未批準用于慢性便秘的治療。推薦等級:基于中等質量證據的弱推薦,2B在美國以外的國家,骶神經刺激(SNM)已用于慢性便秘的治療,包括慢運輸型或出口梗阻型便秘[160-164]。周圍神經試驗性刺激的成功率為42%~100%[160],而大宗的多中心病例系列研究報告系統(tǒng)完全植入率為73%[165]。兩項雙盲交叉研究表明,骶神經刺激設備開啟后能成功排便的患者比例和Wexner便秘評分與設備關閉相比有顯著改善[166-167]。兩項大規(guī)模的前瞻性研究也顯示最長隨訪期的ClevelandClinic便秘評分得到改善,從18降至10[165-168]。Kamm等[165]的研究也顯示經骶神經刺激治療后,腸道功能的可視模擬評分從基線8分提高至66分(0代表功能最差,100代表功能最好)。上述研究均包括慢運輸型便秘和出口功能障礙型便秘。盡管兩組患者均可從治療臨床獲益,但研究并未分別報告兩組的有效率。Ratto等[161]的一項研究報告,平均隨訪51個月,47%的植入患者能維持ClevelandClinic便秘評分≥50%的改善,但排便梗阻型便秘改善更好。Graf等[163]的另一項研究顯示,僅有11%患者便秘改善維持24個月。最近進行的一項雙盲、隨機、交叉研究評價了SNM治療慢運輸型便秘的療效。為期18個月的研究比較了SNM組與假治療組,治療成功定義為3周中有兩周以上(≥2周)、每周有2d以上(>2d)有排便并有完全排空感。研究共納入59例患者。接受SNM治療組與假治療組相比,成功率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在植入試驗性刺激期,僅有28%患者有陽性反應,無論植入試驗性刺激是否成功,所有患者均納入研究[169]。盡管現有證據認為SNM治療慢性便秘是有效的,但大多數已發(fā)表的研究未設置對照組,未與其它治療方法進行比較。這些研究對便秘還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也沒有統(tǒng)一的評價便秘改善的方法。還需要證據來確定試驗性刺激成功的標準、試驗性刺激失敗的患者是否應植入永久性骶神經刺激器;還應確定用于評價永久性骶神經刺激成功的標準,并說明與其它治療方法相比哪些患者可以從骶神經刺激治療獲益。8.一般不建議直腸完全切除術和回腸儲袋肛管吻合術(ilealpouch-analanastomosis,IPAA)。建議分級:根據低質量證據,弱建議2C關于直腸切除術與IPAA治療頑固性便秘的文獻較少[170-173]。文獻報道,所有患者接受現有方案治療均失敗,考慮IPAA作為最后方案,如果失敗再行永久性造口術。大多數患者已接受過腹部結腸切除術與回腸直腸吻合術。雖然病例報道納入了慢傳輸型便秘患者與巨直腸患者,但排除了所有先天性巨結腸患者,這些患者的肛門測壓或全層直腸活檢顯示直腸肛門抑制反射正?!,F有文獻一致報道患者接受手術后,每天排糞2~8次。一項研究顯示,治療后的運動功能、社交功能和疼痛等Rand健康調查指數與術前基線指數相比實現了客觀改善[173]。但這些患者出現了較多并發(fā)癥,0~50%的患者因便秘復發(fā)或持續(xù)性疼痛需要囊切除術[170-174]?,F有文獻并未證明在臨床獲益不明的情況下,IPAA會產生并發(fā)癥風險??紤]該方案前,應先嘗試其他方案,并充分咨詢患者。9.現有頑固性便秘治療方案治療失敗或無法治療的患者應考慮排便改道與回腸造口術或結腸造口術。建議分級:根據低質量證據,強烈建議1C其他現有治療方案失敗的患者可考慮永久性造口術作為最后方案。大多數文獻中使用的是回腸造口術[175-177]。在研究中的24例患者中,96%患者接受回腸造口術可緩解便秘[176]。應綜合考慮成功緩解便秘與慢性并發(fā)癥風險,例如脫水、造口旁疝和造口回縮。但支持這種情況下使用分流結腸造口術的證據較少。Stabile等[177]用分流乙狀結腸造口術治療了8例頑固性便秘伴慢性結腸或直腸擴張的患者。其中100%(6/6)直腸乙狀結腸擴張患者接受結腸造口術后的癥狀改善,但1例患者最終無法耐受造口,2例整個結腸擴張的患者接受結腸造口術后無獲益。對于其他現有方案失敗的患者,可考慮永久性造口術作為替代方案。
余東海醫(yī)生的科普號2024年11月19日1103
0
4
-
什么判斷寶寶便秘?
程艷波醫(yī)生的科普號2024年10月22日49
0
1
-
10歲孩子大便特別粗需要治療嗎?
IBD科普健康號2024年09月27日35
0
0
-
孩子長期便秘吃什么效果好
生酮飲食與營養(yǎng)微生態(tài)2024年09月02日28
0
0
小兒便秘相關科普號

李偉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偉 副主任醫(yī)師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小兒外科
1270粉絲7761閱讀

黃文華醫(yī)生的科普號
黃文華 主治醫(yī)師
福建省婦幼保健院
小兒外科
7004粉絲50.6萬閱讀

張繼要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繼要 副主任醫(yī)師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小兒內科
2612粉絲19.3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張樹成 主任醫(yī)師盛京醫(yī)院 小兒外科
小兒便秘 101票
小兒遺尿 6票
尿失禁 4票
擅長:專治兒童便秘,便失禁,排便異常,肛裂,便血,痔瘡,排尿異常,包括:應用胃腸調理,中醫(yī)中藥和生物反饋治療等多種手段治療各種類型的便秘;大便失禁,特發(fā)性污便(排便沒感覺,拉褲子),肛門閉鎖,先天性巨結腸,尿失禁,尿頻,膀胱過度活動癥,排尿困難,脊柱裂,脊髓栓系,遺尿,慢性前列腺炎,產后盆底松弛,慢性盆腔疼痛等盆底疾病的生物反饋和電刺激治療。 -
推薦熱度4.3楊海英 主任醫(yī)師山東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 小兒消化科
小兒便秘 30票
小兒消化不良 9票
小兒腹瀉 3票
擅長:消化系統(tǒng)疾病,如癥狀表現為慢性腹瀉,難治性腹瀉,便秘,排便困難,反復腹痛,惡心,嘔吐,厭食,嬰幼兒哭鬧不安,血便,拒絕吃奶,體重增長不良等相關的疾病。 -
推薦熱度4.0程艷波 主任醫(yī)師河南省人民醫(yī)院 兒科
小兒胃炎 72票
小兒便秘 15票
腹痛 11票
擅長:兒科消化系統(tǒng)疾病,尤其胃腸鏡檢查及鏡下治療。包括: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慢性胃炎、食物過敏性胃腸病、消化道息肉、消化道異物、炎癥性腸病、食管狹窄擴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