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志娟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 發(fā)育行為兒科(兒??疲?/a> 寶寶吃的不好,例如不喝奶,不喜歡吃輔食,吃的少,挑食、偏食等,爸爸媽媽們往往會擔心寶寶的營養(yǎng)攝入不足,進而影響到寶寶的生長發(fā)育,甚至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前兆,這些問題的確困擾很多的爸爸媽媽們。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關于寶寶厭食的問題如何正確識別寶寶的厭食信號?為什么要強調“正確識別”呢?因為經(jīng)常有一些異常焦慮的家長:醫(yī)生,我家寶寶厭食,胃口不好,吃的很少,怎么辦呀?醫(yī)生,我家隔壁比我們小的寶寶都比我們吃的多,我們寶寶吃得太少,是怎么回事呀?諸如此類...然而,經(jīng)過仔細詢問和一系列的臨床檢查,這些寶寶的進食量其實并不少,生長發(fā)育也都在正常范圍內。所以,這種“厭食”,其實并不是真的厭食,而是媽媽認為寶寶厭食,認為寶寶吃得少。事實上,孩子之間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不同寶寶的消耗量不同,同一種食物給不同的寶寶吃,由于體內消化酶的個體差異,結局也不完全相同。因此,爸爸媽媽們更應當關注的是寶寶自身的生長發(fā)育情況。那么,如何觀察寶寶的生長發(fā)育情況呢?爸爸媽媽們需要學會使用生長曲線圖。將寶寶不同年齡階段對應的身高、體重描個點,把這些點連起來得到的曲線就是寶寶的生長曲線。如果寶寶的生長曲線和圖中的曲線基本平行,即使有小的起伏,那么寶寶的生長發(fā)育情況都算在正常范圍內。如果寶寶的生長曲線逐漸偏離原來的軌道,那應當引起重視,及時就診、尋找原因了。寶寶厭食的原因有哪些?食物過敏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引起寶寶厭食的原因之一。有研究發(fā)現(xiàn),嬰幼兒食物過敏的發(fā)生率達到6%-8%。寶寶吃了過敏的食物后出現(xiàn)胃腸道不適,多次這樣不良的進食體驗,容易導致他們一看見食物或者奶瓶,就拒絕進食,哭鬧不安,大年齡的兒童則會產(chǎn)生恐懼進食的心理??谇贿\動咀嚼功能差也是導致寶寶厭食的原因之一。通常這類寶寶在嬰兒期沒有在恰當?shù)臅r候引入恰當質地的食物。嬰兒期是口腔咀嚼功能、味覺形成的關鍵期,也是胃腸功能形成和完善的關鍵期。一旦錯過這個關鍵期,寶寶就會失去學習進食的興趣,等大一點再去訓練也往往事倍功半。此外,鋅、B族維生素等微量元素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寶寶的食欲,然而,微量營養(yǎng)素缺乏和厭食往往是互為因果的關系,需要加以鑒別。對年長兒來說,不良的飲食行為習慣,比如無節(jié)制的吃零食、邊吃邊玩等等,往往是導致他們厭食、偏食、挑食的重要原因。運動量少,比如嬰兒期抱得太多,年長兒缺乏體育鍛煉,由于消耗太少導致食欲不佳,吃不下。如何應對寶寶的厭食,讓我們的寶寶乖乖愛上吃飯嬰幼兒是食物過敏的高危人群,食物過敏也是引起嬰幼兒厭食的常見原因。兒童常見的食物過敏源在不同年齡段有所不同,嬰幼兒時期最常見的是牛奶、雞蛋、大豆、花生等,年長兒比較常見的是花生、堅果、海鮮、特定的水果等。小嬰兒可通過皮膚點刺試驗,年長兒可通過血液過敏源或者食物不耐受檢查明確。對致敏的食物應當完全回避,包括回避食物標簽中所有的相關成分,比如對雞蛋過敏的寶寶,不僅要回避雞蛋,也要回避含有雞蛋成分的所有食物,比如蛋糕等。牛奶蛋白過敏的寶寶,建議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同時母親需要回避奶制品,包括牛奶以及含有牛奶成分的各種食物。配方奶喂養(yǎng)的寶寶,則要換用深度水解奶粉,不建議用羊奶或者豆奶替代。對于年長兒童,要培養(yǎng)良好的飲食行為習慣。首先要減少進食過程中的一切干擾,包括玩具、電視、手機等;吃飯的地點和范圍要相對固定,只允許在餐桌附近小范圍內活動;進餐的時間要限制在30分鐘之內,兩餐之間間隔時間在3.5到4個小時左右;兩餐之間不能攝入過多的食物,尤其是進餐前1小時之內不要吃任何東西,讓寶寶在進食前保持饑餓感。此外,要鼓勵和寶寶年齡相當?shù)莫毩⑦M食,比如1歲的時候可以用手抓東西吃,或者試著用勺子喂給自己,兩歲的時候就要培養(yǎng)獨立進食。2021年06月10日
2024
0
7
-
薛征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中醫(yī)醫(yī)院 兒科 小 測 試 請家長們依照下方的圖表,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測試,寶寶的身高體重達標了嗎:() A、達標 B、未達標 答案解析: 選擇A選項的家長,您的寶寶正在茁壯成長喔,選擇B選項的家長,您是否發(fā)現(xiàn)自家的寶寶對一日三餐的粥飯、各種蔬菜,甚至是香噴噴的雞、鴨、魚、肉等提不起興趣,汗多、發(fā)稀、臉色黃、抵抗力也不如別的寶寶呢?寶寶有可能患了小兒厭食癥喔,這個病的病因、表現(xiàn)以及該怎么調理,請聽小編一一道來。 1.病因 (1)小兒天生脾胃虛弱,飲食自我調節(jié)能力差。 (2)吃得過多過飽,或只吃愛吃的,或濫用補品。 (3)活動量過少,零食過量,飲食生活習慣不當。 (4)一部分患兒由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從而引起消化系統(tǒng)疾病,導致厭食。 2.臨床表現(xiàn) (1)長期食量、身高、體重低于同齡正常兒童。 (2) 伴有噯氣、惡心、口臭、大便不規(guī)律、易出汗、臉色黃、發(fā)黃、易感冒、咳嗽等癥狀。 (3) 嚴重者可致貧血、免疫力低下等。 3.治療對策 (1) 合理喂養(yǎng) 4個月以內的嬰兒最好采用純母乳喂養(yǎng),按順序合理添加輔食。 (2)培養(yǎng)良好飲食衛(wèi)生習慣 定時、按頓進食,飯前不吃零食。家長應注意經(jīng)常變換飲食的花樣品種、葷素搭配、不要偏食。 (3)糾正微量元素缺乏 缺鋅患兒應及時補充葡萄糖酸鋅。 中醫(yī)治療小兒厭食有其獨特優(yōu)勢 (1)針刺四縫穴 本法具有調理三焦、促醒脾胃的功效,具有極好的近期療效,治療當日,患兒納食便有所改善。 (2)小兒推拿 應用較廣,由健脾和胃、調中理氣的功效。 (3)臍部敷貼 具有消導化滯、健脾助運、理氣醒胃的作用。 (4)辨證開方 小兒厭食有脾胃不和、脾胃虛弱、胃陰不足等,醫(yī)生根據(jù)患兒具體情況,辨證開方。 溫馨提示: 小兒嚴重厭食,可能會致生長發(fā)育遲緩、抵抗力差等,因此家長發(fā)現(xiàn)寶寶身高體重明顯低于同齡寶寶,應及時就診。2020年06月18日
2049
0
5
-
2010年06月14日
8597
0
0
-
陳梁主任醫(yī)師 深圳市兒童醫(yī)院 特診中心 厭食癥是指小兒除外其他急慢性疾病的較長時期食欲不振或減退、甚至拒食的一種病證。一般各年齡皆可發(fā)病,尤多見于1-6歲的兒童,學齡兒童患病者明顯減少,以城市中發(fā)病率為高。如果小兒的營養(yǎng)發(fā)育狀態(tài)比較好,只是偶有食欲低下的情況,則不能視為厭食癥。本病起病緩慢,病程較長,長期厭食患兒可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體力衰弱,抗病力下降,甚至影響生長發(fā)育和智力低下。以往認為厭食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發(fā)生在其他疾病過程中的一個癥狀。近年來,隨著對于本病認識的逐步提高和診斷技術的更新,特別是城市兒童發(fā)病率似有逐年增長的趨勢,目前已成為兒科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 厭食癥臨床以厭食為主訴。食時食欲減退,或無食欲,食量減少,大便或干或稀,一般精神尚可,病久者見拒食,面色萎黃,形體消瘦,疲乏等癥。一般心率、血壓、脈搏無變化,生長發(fā)育無明顯異常;有的體重下降或不增或增長緩慢,皮膚干燥,毛發(fā)稀黃,枯干或發(fā)育不良。2010年01月15日
7423
0
2
-
張艷平主任醫(yī)師 吉林省吉林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中醫(yī)兒科 什么是厭食癥小兒厭食癥是指小兒較長時期見食不貪,食欲不振,食量減少,甚則厭惡進食的常見病癥。是當前小兒常見的病癥之一,在近年“四二一”家庭模式中極為普遍。多見于1—6歲兒童,城鎮(zhèn)兒童發(fā)病率較高。本病預后良好,但少數(shù)病例由于長期厭食少食,可造成消瘦,營養(yǎng)缺乏,貧血,經(jīng)常感冒發(fā)燒、肺炎等,影響小兒的生長發(fā)育。厭食癥有哪些表現(xiàn)食欲減退,或食量減少,重則拒食??砂橛心樕n白或萎黃,消瘦,乏力,大便稀或大便干,腹部不適,多汗,或心煩易怒,愛發(fā)脾氣,手腳心發(fā)熱,睡覺時輾轉不安等等。導致厭食的各種因素一、不良的飲食習慣是導致厭食的重要原因: 1、零食過多,任性偏食。有些家長經(jīng)常給孩子買糖果、甜點心、巧克力、水果等,孩子小嘴整日閑不住,到吃飯的時候肚子已經(jīng)吃飽了,當然就吃不下去飯了。 還有的孩子偏食的厲害,喜歡吃的食物一下子吃很多,不喜歡吃的一口都不吃,這樣可影響脾胃的功能,造成進一步厭食。 2、強迫進食,食不定時。媽媽們往往不了解小兒個體之間食量及體重增長的差異性,不了解小兒的增長速度及食量的增加隨年齡的增長而減慢;不了解某些小孩體格瘦小是家族遺傳的正?,F(xiàn)象;更不了解小孩也需要經(jīng)常換換胃口,不愿意長期進食一種固定的食物。因此,他們常常過分擔心小兒營養(yǎng)不足,體重增長不快,進食量過小等等,因而采用"高壓政策",甚至竹鞭在握,動輒責罵,強迫小兒進食。對于小一點的孩子,媽媽總是追著跑著跟著,走到哪里喂到哪里,一頓飯下來得一兩個小時。這種做法,會影響了小兒的情緒,使孩子一到吃飯心里就會感到有負擔,并逐漸形成了條件反射性拒食,影響消化液的正常分泌,最終發(fā)展成厭食。還有的父母見孩子哭就喂奶或喂飯,進食沒有一定的規(guī)律。 3、飲食無度,恣食生冷。有些爸爸媽媽或奶奶們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不飽、長不胖,于是不惜一切代價,給孩子吃大量的高蛋白、高糖飲食滋補品,什么XX蛋白質粉,XX號,喝各種含糖、含碳酸飲料,每天吃大量的雪糕冰激凌,或暴食大魚大肉,或吃很多生冷瓜果,致使孩子嬌嫩的胃腸受到影響,使胃腸不能正常消化、吸收,久而久之,勢必影響脾胃運化功能,食欲必然下降,引起厭食。二、病后失調,精神因素也可導致厭食。素體脾胃功能薄弱的孩子,病后失于調理,脾胃運化無力,造成無食欲或見食不貪。另外孩子驕縱任性,家長一不隨其愿,即致肝氣郁結,使其食欲不振。三、各種疾病,微量元素異常是導致厭食的另一原因。各種胃腸道疾病如消化性潰瘍、急慢性肝炎、慢性腸炎、各種原因的腹瀉及慢性便秘等,結核病、貧血、感冒發(fā)燒、心肝腎功能不全等都可有厭食表現(xiàn),各種藥物如紅霉素,阿奇霉素等也可引起厭食。值得注意的是,維生素A和/或維生素D中毒也可造成食欲不振。另外小兒鉛中毒(血鉛濃度超標)也可以導致食欲不振。以上不屬厭食癥范疇,應治療原發(fā)病。缺鋅是小兒厭食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是因為缺鋅影響了味覺素的合成。還可使味蕾的功能減退,對味道的感覺遲鈍。所以,厭食的小兒可做血鋅或發(fā)鋅的濃度測定。厭食癥的家庭治療與日常調護培養(yǎng)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家庭治療厭食癥的重要手段。 媽媽要做到以下幾點:1、飲食搭配要合理。小兒生長需要的各種營養(yǎng),每天不僅要吃肉、乳、蛋、豆,還要吃五谷雜糧、蔬菜、水果。每餐要求葷素、粗細、干稀搭配,才能達到營養(yǎng)平衡。所以,家有厭食癥孩子的媽媽就要辛苦了,給孩子做飯需要動動腦筋了,多看一些營養(yǎng)方面的書籍,盡量做到孩子的飯菜營養(yǎng)均衡,搭配合理。 2、烹調方法要講究。烹制食物,一定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如斷奶后,孩子消化能力還比較弱,所以就要求飯菜做得細、軟、爛;隨著年齡的增長,咀嚼能力增強了,飯菜加工逐漸趨向于粗、整。所做的食物要顏色鮮艷,這樣才能激發(fā)孩子的食欲和進食興趣。這里要告訴大家,大多孩子不喜歡綠色的蔬菜,所以,你要動腦筋,不僅要把菜做得香,還要把菜做得顏色鮮艷,讓孩子一看就想吃。要多看一些關于孩子的食譜。3、進餐環(huán)境要改善。進餐時,應該排除各種干擾,讓孩子專心吃飯。大人過多地說笑,聽廣播,看電視,小兒吃飯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進餐的興趣隨之消失,這樣會影響消化機能,并容易形成要吃飯就得講故事、就得看電視,這樣一來,吃飯時注意力不集中又影響食欲,食欲減退就更不愿進食的惡性循環(huán)就產(chǎn)生了。小兒進食父母不能過多干涉,更不能強迫孩子進食。要力求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安詳、和睦的家庭氣氛。做到大人與孩子共同進餐,這樣可以提高小兒進餐的積極性。有一個問題需要強調,就是前面提到的關于強迫孩子進食問題。在門診我經(jīng)常碰到這樣的患者,一問都有被強迫進食的經(jīng)歷。做為家長都會敢到很無奈,一方面擔心孩子吃少了會餓著,另一方面不強迫孩子不吃。我們有對治的方法,很堅決的,就是采用"饑餓"療法。首先,肯定而鄭重地告訴孩子,如果無理由不吃或不好好吃,則到一定的時間(頂多一個鐘頭)父母就會把飯菜收起來,而他只能等到下一頓飯時才有東西吃,且在兩餐之間,不準給予任何食物。在開始時,孩子會哭鬧,強迫父母投降,但經(jīng)過一兩次餓肚子后,他自然就會自覺地好好吃飯了。因為,一個聰明的孩子,是不會讓自己活活餓死的。這種方法,做起來似乎很殘酷,但卻比任何藥物都有效,對孩子的正常心理發(fā)育也極有幫助。孩子媽媽共同要做到的幾點: 1、定時定量,控制零食。就是按頓吃飯。小兒正餐包括早餐、中餐、午后點心和晚餐,三餐一點形成規(guī)律,消化系統(tǒng)才能有勞有逸地工作。對于孩子特別愛吃的食物不要一次性給以吃夠,應少量多餐。絕對不讓孩子吃零食是不現(xiàn)實的,關鍵是零食吃得不能過多,不能排擠正餐,更不能代替正餐。在餐前,不應該給小兒進食零食,以免影響食欲;餐前飲用過多的飲料,可使胃酸和消化酶稀釋,胃腸肌張力下降,故要避免;有的家長一天給孩子三四代奶,喝飽了,當然不會去再吃飯了。 2、節(jié)制冷飲,少吃甜食。冷飲和甜食孩子都愛吃,但這兩類食品均影響食欲。中醫(yī)認為冷飲損傷脾胃,西醫(yī)認為會降低消化道功能,影響消化液的分泌。甜食吃得過多也會礙胃。這兩類食品飽腹作用強,影響吃正餐,所以要有節(jié)制。有些水果也不要吃的過多。過時生冷也是導致小兒疾?。ㄏ秃粑到y(tǒng)多見)的一個原因。 3、防止挑食,改進偏食。挑食和偏食影響小兒從多種食物中攝取機體所需要的營養(yǎng),對身體十分不利。首先父母不要把自己的偏嗜帶給孩子,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自己不喜歡吃什么,也不要強迫孩子吃當時不愛吃的飯菜。其次孩子喜歡吃的飯菜要適當?shù)叵拗?,防止過食損傷脾胃。還有要經(jīng)常變換飯菜花樣,使孩子有新鮮感,提高他們的食欲。 4、適量運動,定時排便。合理的生活制度能誘發(fā)、調動、保護和促進食欲。厭食癥的飲食療法飲食療法是小兒厭食癥家庭治療的輔助療法,通過食療,可以調理脾胃,促進小兒食欲,改善消化功能。我在網(wǎng)上找了一些取材方便,口感好,有療效的食療方,并在方后加了辨證施方內容,僅供大家參考。神曲米粥 : 神曲10-15克,大米適量 把神曲研碎,放入炒鍋加適量水,煎煮取藥汁,加入米一同煮成稀粥。有健脾胃助消化,適于食欲不振、食少脾胃氣虛、脾胃不和的厭食。粟米懷山糊 : 粟米與懷山藥等量 將粟米與懷山藥炒黃,共研成細末,加適量冷水,慢火煎煮成糊狀,加白糖即成,可常食。 適用于小兒食少,乏力,面色蒼白,大便稀屬脾胃氣虛,胃陰不足之厭食;或腸胃病,發(fā)熱后胃納不佳的調養(yǎng)。蓮子桂圓粥 : 桂圓30克,蓮子肉30克,粳米60克。 蓮子洗凈,切開去核,放入鍋中,再加入桂圓、粳米和適量水,上火煮成粥服用。適用于心脾兩虛之面色萎黃,乏力便稀,夜睡多夢厭食者。南瓜飯 : 大米500克,南瓜1/2個。 將大米洗凈后加適量水上火煮成八成熟時,撈出,南瓜去皮挖去瓤,切成塊,鍋內放入少許植物油燒熱,把南瓜塊放入,加入少許食鹽煸炒。撈出的大米放在南瓜上,用小火蒸熟,熟后加適量紅糖,即可食用。適用于脾胃不和所致厭食、食少。烏梅粥 :烏梅60克,冰糖60克。 取烏梅洗凈,放入鍋中,加水適量,浸泡透發(fā),再加熱煎煮至半熟,撈出烏梅,去核,把果肉切成丁,再放入原液中,加碎冰糖,繼續(xù)煎煮到七成熟,取汁即成。待冷,外部再蘸上一層白糖,裝瓶備用。適用于小兒食少,食即飲水之胃陰不足厭食。3-5歲每次吃1克,6-8歲每次吃2克,9-12歲每次吃3克,均每天吃3次。蓮子山藥羹 : 蓮子30克,山藥粉50克,白糖適量。 把蓮子洗凈上火煮軟,加入山藥粉,一邊煮一邊調和均勻成羹狀,然后再加入適量的白糖,每日服1-2次。 適用食少乏力,面色黃白,便稀,多夢脾虛厭食者。鯽魚粥 : 鯽魚1-3條,糯米60-90克,生姜30克,大棗5-8枚。 先把鯽魚洗凈去腮、去鱗和內臟,用紗布包好扎緊,放入糯米里一起煮,加入少許的生姜片和大棗一起煮至米爛湯濃,食米粥也吃魚。適用于脾胃虛弱之食少者。胡蘿卜懷山藥雞內金湯 :胡蘿卜250克,懷山藥20-30克,雞內金10-15克。把胡蘿卜洗凈切成塊,山藥也要洗凈去皮切成塊狀,同雞內金煮,再加入少許紅糖,飲湯,連食數(shù)日。 可治療小兒脾胃氣虛、食積所導致的食欲減少、腹脹不適之厭食。補中羊肉粥 : 羊肉250克,大米120克,食鹽、生姜和花椒少許。 把羊肉洗凈切成粒,把大米洗凈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水上火煮,再加少許的食鹽、生姜、花椒調味品,可分為2-3次食用。 可治療因脾胃虛弱引起的食欲不振、面色蒼白、四肢不溫、臍腹時痛、便溏之厭食。山楂麥芽飲 : 山楂10克,麥芽10克 將山楂、麥芽同用水煎熬,取藥汁約100毫升,沖紅糖水,作飲料服。適于食少、腹脹、大便不暢之厭食。蘿卜餅 : 白蘿卜250克,面粉250克,瘦豬肉100克。 將蘿卜、瘦豬肉洗凈,切碎,加入姜、蔥、菜油、食鹽、味精等調味品適量,剁碎細作成餡。與面粉作成餡餅,烙熟,隨宜食之。蘿卜子粥 : 炒蘿卜子10克,大米50克。 先將蘿卜子研成細粉,與大米同煮成粥,加食糖適量,調勻食之。適于食積所導致的食欲減少、腹脹不適,手足心熱,大便干或粘而不爽之厭食。棗肉餅: 大棗肉250克,生姜30克,雞內金60克,面粉500克,白糖適量。生姜煎湯,棗肉搗爛,雞內金焙干研細末,共和入面粉,做成小餅,烘熟食用。適于脾胃虛弱的食少乏力,面色蒼白,大便粘舌苔厚膩者不用。山楂粥:山楂30~40克,大米50~100克,砂糖10克。山楂煎取濃汁,取汁入大米、砂糖煮粥,分2~3次服,每天1劑,7~10天為一療程。適于食少厭食者。鯽魚湯:鯽魚1條,生姜30克,胡椒1克。鯽魚洗凈,生姜切片,與胡椒一同放入魚肚內,加水燉熟,飲湯食魚,每天1劑,連食1周。適于脾胃氣虛、脾陽不足之食少、嘔惡、腹痛腹脹,面色不華,四肢不溫之厭食。通過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加之食療,孩子的厭食就能好十之七八了。剩下的十之二三,就得去看大夫了?!蹲ⅰ罚?.粟:即小米。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2.山藥:補中益氣力,長肌肉,強筋骨,健脾胃。3.鯽魚:溫中下氣,主胃弱不下食,調中益五臟。4.胡椒:下氣溫中,去胃口虛冷氣,宿食不消,暖腸胃。5.神曲:健胃消食和中。6.桂圓:滋補良藥,主厭食。補益心脾。7.蓮子:補脾止瀉,用于食欲不振。8.粳米:益氣溫中,和胃氣,補中益腸胃,長肌肉。9.南瓜:補中益氣。10.烏梅:生津止渴,澀腸止瀉,益精開胃。11.胡蘿卜:下氣補中,安五臟,令人健食。12.雞內金:運脾消食健胃。13.羊肉:補中益氣,開胃健力。4.紅糖:健脾暖胃,益氣補血。15.山楂:助脾健運,促進消化。16.麥芽:消食和中。17.蘿卜:消谷和中下氣,同豬肉食益人。18.蘿卜籽:消食化積,除脹。19.生姜:和胃調中20.大棗:補脾益氣。 生姜大棗同用可調補脾胃,增進食欲。厭食癥的就診指南 身體各系統(tǒng)、器官有病,尤其是消化系統(tǒng)受累時,均可使消化機能降低。所以小兒厭食,要及時找醫(yī)生診治,不應胡亂用藥,以免耽誤病情。對于單純厭食癥的治療,我們一般采取非藥物療法和藥物療法兩種,以非藥物療法為主。非藥物療法有推拿療法,艾灸、針刺療法等,推拿是治療小兒厭食最安全最受歡迎的療法,可以完全免除吃藥之苦,我們一般采取三字經(jīng)派或張漢臣派推拿,取穴少而精,療效快。還有一個特殊的,臟腑圖點穴法,療效迅捷,幾乎都是一次見效。還可以艾灸足三里等穴位,針刺四逢穴等,但有一定的痛苦,有的孩子及家長不能接受。藥物療法有口服湯藥或中藥散劑。還有穴位貼敷,能夠幫助脾胃運化、促進胃腸蠕動、促進鋅的吸收等作用。有這么多的治療方法,可任意選擇。2008年10月11日
13042
0
0
小兒厭食相關科普號

李玲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玲 主任醫(yī)師
山東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
兒童保健所
140粉絲7萬閱讀

陳玨醫(yī)生的科普號
陳玨 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
心理咨詢科
1430粉絲5.5萬閱讀

吳萍醫(yī)生的科普號
吳萍 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公共衛(wèi)生臨床中心
兒科
4粉絲851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