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超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兒童醫(yī)院 泌尿外科 對于兒童遺尿,首先要進行一些基礎的行為治療。 作為家長,一定不要責備孩子,要給孩子樹立信心,避免增加心理負擔。 平時的生活一定要規(guī)律,讓孩子避免食用含茶堿,咖啡因的食物或者是飲料。 晚飯呢,盡量早一點,要清淡一些。 平時睡覺的時間要規(guī)律,睡前兩個小時之內要進水或者是液體。 睡覺之前不要過度的活動或興奮。 平時呢,日間一定要養(yǎng)成良好的排尿習慣,晚上睡覺之前要去廁所把尿排干凈,另外呢,就是要進行夜間的覺醒訓練,家長們可以估計孩子膀胱充盈的時間,來叫醒孩子進行排尿,注意啊,一定要叫醒讓孩子自己去廁所進行排尿。 這個呢,可以逐漸的建立起孩子膀胱充盈和大腦覺醒之間的聯(lián)系,形成條件反射,來改善夜間的遺尿。 我是小兒泌尿外科的劉超醫(yī)生,為您科普孩子成長的相關知識。2022年06月19日
418
0
3
-
劉超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兒童醫(yī)院 泌尿外科 只是夜間睡覺的時候出現(xiàn)遺尿,那么一般是不用著急的,但是如果同時伴隨著下面說的這些癥狀,那么就說明孩子很有可能不是單純性的夜間遺尿,就需要帶孩子到醫(yī)院去進行就診了。 第一個就是白天的排尿異常,比如尿頻、尿急、尿失禁、排尿延遲、間斷排尿,或者是異常的排尿姿勢等等。 第二個呢,就是液體攝入和尿量的異常,比如多飲多尿,這個呢,往往是需要通過記錄排尿日記來進行評估的。 第三個就是排便的異常,比如長期的便秘、腹瀉、大便失禁等等。 第四個呢,就是有的孩子會伴隨著心理精神或者是行為上的異常。 第五個呢,是存在著其他的疾病,比如反復的尿路感染,糖尿病,或者是神經系統(tǒng)的疾病等等。 我是小兒泌尿外科的劉超醫(yī)生,給您科普孩子成長的相關知識。2022年06月11日
373
0
6
-
2022年05月24日
254
0
0
-
2022年05月24日
248
0
0
-
夏紅亮副主任醫(yī)師 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 泌尿外科 (一)概述遺尿,又稱尿床。遺尿不僅會影響兒童的夜間睡眠質量,也可導致兒童和家長的心理焦慮,對兒童自尊心產生負面影響。遺尿是指兒童睡眠期間發(fā)生的尿失禁,若合并有日間下尿路癥狀如日間尿失禁、尿頻或異常憋尿等,則稱為非單癥狀性遺尿,否則稱為單癥狀性遺尿。單癥狀性遺尿和非單癥狀性遺尿的處理策略不同,非單癥狀性遺尿需要首先評估日間下尿路癥狀出現(xiàn)的原因并進行相應的干預,本文重點關注單癥狀性遺尿的評估和行為干預方面的處理。若無特別說明,下文所及遺尿均為單癥狀性遺尿。根據(jù)國際兒童尿控協(xié)會(ICCS)的建議,遺尿診斷的要點為:(1)年齡≥5歲,(2)睡眠中不自主排尿,每月≥1次,并持續(xù)3個月以上,(3)沒有明顯的精神和神經異常。?(二)遺尿的評估1.遺尿的評估需要系統(tǒng)而詳細的評估兒童的生活習慣、臨床表現(xiàn)及既往病史??蓞⒁娤卤碜孕性u估。2.排尿日記是評估兒童儲尿和排尿功能的重要工具,遺尿需要記錄完整一周的液體攝入以及排尿或遺尿情況。3.臨床上對遺尿的評估還包括詳細的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體格檢查包括生長發(fā)育情況、外生殖器的檢查、腰骶部檢查、神經系統(tǒng)檢查以及耳鼻咽喉科扁桃體和腺樣體的檢查。輔助檢查包括尿常規(guī)(晨尿)、泌尿系統(tǒng)超聲、殘余尿、腰骶部X線檢查等。對于非單癥狀性遺尿或者難治性醫(yī)療,還需做尿動力檢查以及腰骶部仰臥位和俯臥位磁共振檢查。(三)遺尿的行為習慣干預行為習慣干預是遺尿的基礎治療,不管是否需要藥物或者生物反饋等其他治療,行為習慣干預應該始終貫穿于整個治療過程。同時家長也應該給與小孩時間和信心,避免訓斥,造成兒童更加嚴重的自卑心理,甚至社交障礙。在生活中建議做到以下幾點:1、生活作息有規(guī)律,早睡早起,晚飯要早吃少吃,晚飯后盡可能間隔2~3個小時再睡覺;2、注意水分的攝入,在上午攝入充足的水分,下午減少水分(尤其是茶和咖啡飲料)的攝入,睡前2小時禁止飲水及食用包括粥湯、牛奶、水果、果汁等含水分較多的食品;3、清淡飲食,控制糖分和鹽分的攝入,避免過甜或過咸;4、如合并功能性便秘應規(guī)律地排便,每天一次;餐后定時排便(利用胃腸擴張消化過程引起的結腸運動增加來排便);如廁時姿勢和體位要放松,有良好的足底支撐并向前傾斜,彎曲大腿以便靠近腹部并增加腹部壓力;飲食方面需要增加水分攝入量,并增加以水果和蔬菜為主的自由膳食纖維的攝入量。5、睡前上廁所排空膀胱;6、睡眠時注意防寒(不受涼),寒冷刺激會導致尿量增加和膀胱縮小,特別是在冬天,睡覺時可以多穿一層衣服,避免睡覺受涼。2022年05月10日
2026
0
7
-
孫均重副主任醫(yī)師 山東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 推拿科 小兒尿床是指小兒在睡夢中尿床的一種現(xiàn)象。一般說來,小孩在1歲或1歲半時,就能在夜間控制排尿了,尿床現(xiàn)象已大大減少。但有些孩子到了2歲甚至2歲半后,還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這依然是一種正?,F(xiàn)象。大多數(shù)孩子3歲半或4歲后夜間不再尿床。但是如果5歲以上還在尿床,次數(shù)達到一個月兩次以上,就不正常了,醫(yī)學上稱之為小兒遺尿癥。臨床上我們發(fā)現(xiàn)大部分遺尿的患兒隨著年齡的增加,都會慢慢自愈,只有百分之三左右的患兒尿到成年。但是遺尿不僅給家庭生活帶來麻煩,更重要的是可能會對孩子造成終身的危害!免疫、抵抗能力低遺尿癥的孩子免疫力普遍較差,他們比其他孩子免疫力低下更易感冒發(fā)燒,易患各種傳染病,直接危害機體。特別是冬天,遺尿孩子常伴有睡眠覺醒障礙,尿床后不能自己醒來,長期處于潮濕環(huán)境中更易感冒或引發(fā)皮膚疾病。營養(yǎng)較差,長期遺尿會引起兒童體內微量元素的流失,同時影響孩子吸收、泌尿系統(tǒng),長出現(xiàn)挑食、厭食、食欲不振等癥狀。影響正常發(fā)育5-10歲是人一生中身體生長發(fā)育快速發(fā)展的階段,由于吸收和泌尿系統(tǒng)遭到破壞,營養(yǎng)元素的流失無法補充孩子生長所需營養(yǎng),容易造成孩子身材矮小。有醫(yī)學報告資料顯示、長期遺尿的孩子普遍身材偏矮,偏瘦或者虛胖,身高比正常兒童低2-5厘米。?學習成績不佳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長期尿床的孩子智商比同齡兒童低17-23%。遺尿孩子多夢咬牙、睡覺亂蹬亂翻、注意力不集中、好動或不能久坐、精神萎靡或發(fā)呆、上課溜號、走神等現(xiàn)象,直接影響大腦神經系統(tǒng)功能及其發(fā)育,影響孩子的讀書學習及身體發(fā)育。?遺尿的孩子心理疾病多遺尿癥不僅對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還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影響。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性格和生長環(huán)境息息相關,不論是數(shù)據(jù)顯示還是家長從生活中都可以看到、遺尿的孩子由于受到父母責罵、伙伴嘲笑,缺乏自信心、處世能力差、內向孤僻、膽小恐懼、好發(fā)脾氣等。遺尿癥的危害眾多,所以及時治療非常關鍵。如果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可能存在遺尿癥的可能,必須盡早帶孩子到正規(guī)醫(yī)院進行診斷及治療。2022年05月06日
1264
0
4
-
2022年04月28日
460
0
1
-
2022年03月10日
739
0
0
-
朱士博主治醫(yī)師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yī)療中心 小兒泌尿外科 1.就診年齡 夜間尿床,又叫遺尿癥(也稱間歇性夜間尿失禁)是指≥5歲的兒童在睡眠中間斷性發(fā)生尿失禁。所以家長注意啦,就診年齡要大于5歲。 2.原因有哪些 對于遺尿癥兒童,應考慮到其他可能需要進行額外評估和/或治療的夜間遺尿癥病因。包括膀胱功能障礙,UTI(泌尿道感染),慢性腎臟病,后尿道瓣膜,女孩的異位輸尿管,大便失禁或便秘,鐮狀細胞病,癲癇發(fā)作,糖尿病,尿崩癥,椎管閉合不全,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饒蟲,原發(fā)性煩渴。 3.需要去哪個科就診 建議兒童腎內科或兒童泌尿外科進一步就診,門診查體,做相應的檢查,排除以上疾病可能 4.單癥狀遺尿癥 單癥狀性遺尿癥是指無其他下尿路癥狀、無膀胱功能障礙病史的兒童遺尿癥。這種自發(fā)緩解率較高。 以上轉摘自UPTODATE.(兒童夜間遺尿癥的病因與評估),最后更新時間2021.05,參考文獻有效期至2021.12。2022年01月26日
716
0
5
-
文建國主任醫(yī)師 鄭大一附院 泌尿外科 2017-11-01 來源:中國婦女報 我國著名兒童泌尿外科專家文建國教授提出,長期使用紙尿褲而忽視排尿訓練的兒童,一歲以后,甚至兩歲以后才開始把尿,顯著提高了遺尿癥的發(fā)病率。而我國傳統(tǒng)的早期把尿訓練,不完全依賴紙尿褲,是非常有利于孩子排尿控制的發(fā)育,從而讓遺尿癥發(fā)病率呈現(xiàn)最低水平。還有調查顯示,老一輩人育兒觀里的把尿可能更科學,尿不濕的使用會提高兒童遺尿癥的發(fā)病率,延遲嬰幼兒把尿訓練的年齡并不利于孩子排尿控制的發(fā)育。而我國福建閩南文化中也有從出生第三天就開始為孩子把尿的傳統(tǒng)習俗。近年來,西方許多國家也開始悄然流行自然育兒理念,鼓勵媽媽們給嬰兒把尿,盡量減少“尿不濕”的使用,甚至還出現(xiàn)了專業(yè)如廁訓練師,指導適齡寶寶學會自己上廁所。專家認為,嬰兒從出生就開始把尿訓練,父母與孩子將從多方面受益,真正的如廁訓練應該是“體驗、觀察、互動、溝通、習得”,是父母與孩子的信任、尊重和愛。 近日,美國一個環(huán)保組織鼓勵產婦給嬰兒“把尿”,參與活動的媽媽們感嘆說,以前總看周圍的人都在給嬰兒使用“尿不濕”,沒想到“把尿”會這么簡單又環(huán)保,更沒想到嬰兒會這么快就適應了“把尿”。可她們或許不知道,把尿可是咱們中國育兒的老傳統(tǒng)。 而在今年“世界遺尿日”的現(xiàn)場宣教活動上,國際尿控協(xié)會兒童委員會委員、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副院長、著名兒童泌尿外科專家文建國教授也提出,對嬰兒發(fā)出的排便信號做出反應并逐漸養(yǎng)成規(guī)律,父母與孩子將從多方面受益。 還有調查也顯示,老一輩人育兒觀里的“把尿”可能更科學,尿不濕的使用會提高兒童遺尿癥的發(fā)病率,延遲嬰幼兒把尿訓練的年齡并不利于孩子排尿控制的發(fā)育。 嬰兒“準備好了”的信號,常在父母的等待中錯過 幼兒的獨立如廁訓練常被認為是兒童發(fā)展和家庭撫養(yǎng)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式階段,但如廁訓練年齡的變化、如廁訓練的態(tài)度和方法以及“紙尿褲”的使用在嬰幼兒控尿中樞發(fā)育方面仍存在許多爭議。福建閩南文化傳承中素有嬰兒出生第三天“把尿”儀式的習俗,文建國教授團隊的研究提示,過去認為新生兒或嬰兒膀胱沒有抑制排尿能力,只要膀胱被充滿,通過簡單脊髓反射排尿就會自動發(fā)生,極少或不通過高級神經中樞調節(jié)。而新生兒尿動力學研究證明:膀胱膨脹時的蘇醒機制在新生兒期已經建立,足月兒和嬰兒排尿也有高級中樞參與。 以此作為從出生開始把尿的理論研究,文建國教授研究團隊認為:新生兒出生后就存在不穩(wěn)定膀胱的觀念應該重新認識,嬰幼兒期排尿是個“行為學獨立事件”。嬰兒大小便習得行為是一種操作條件反應,養(yǎng)育者根據(jù)嬰兒大小便表情暗號或嬰兒生活規(guī)律,親子互動,回應孩子的需求,發(fā)出“噓噓”信號,訓練嬰兒建立條件反射,以一定的姿勢愉快排尿。這也是閩南文化中從出生第三天開始為孩子把尿的習俗理論的科學實證。廈門研究團隊專家、澳籍民間科學家LEELEE AOW老師的媽媽,則已為她的6個孩子用傳統(tǒng)方法把尿,并以此方法成功訓練了她11個孫子中的7個。 在西方育兒經中,1962年美國一位教授發(fā)表題為“以兒童為導向的大小便訓練”文章,該理論認為0~1歲孩子無法控制括約肌,大小便訓練最佳年齡要等到2歲,在身體上心理上都“準備好了” 才開始訓練。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這個理論被西方世界廣泛接受,并成為美國兒科協(xié)會“兒童大小便訓練”指南的核心指導思想。致此,全球范圍內廣泛使用一次性紙尿褲。但LEELEE AOW老師說,此項1170個孩子的研究,竟然沒有涵蓋0~1歲兒童的參與。 兒童下尿路癥狀與家庭養(yǎng)育行為實證研究項目研究者、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博士生李杏指出,由于幼兒習慣了紙尿褲,表現(xiàn)出對尿濕的不敏感,“準備好了”的信號常在父母的等待中錯過。延遲訓練導致家長過多依賴紙尿褲,也使得孩子習慣了邊走路邊在尿布上大小便,在以后學著坐便時就可能不會用力;因為隨時、多次小便,膀胱儲存尿的功能和排空功能就得不到鍛煉;再者,使用一次性尿褲或尿布如果不及時更換的話,污染的尿褲和尿布還很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和發(fā)生尿布疹。 傳統(tǒng)的自然“把尿觀”重新引起關注并悄然流行 西方大多數(shù)家長開始注意幼兒的大小便習慣,是在孩子們入托或上幼兒園時。由于習慣了舒適的尿片,許多孩子在排便訓練過程中出現(xiàn)了很大的抵觸,此時由于時間的緊迫,家長常常會采取激進的訓練方式迫使幼兒獨立進行大小便,對兒童的身心發(fā)展帶來負面影響, 如可能使兒童產生焦慮、大小便失禁、大小便退縮或拒絕等行為,同時也加劇了父母的急躁情緒。有統(tǒng)計表明,大小便訓練竟居兒童虐待起因的第二位。 近十幾年來,由于對主流如廁訓練方法的質疑,一種自然育兒理念開始引起關注。提倡者Boucke認為,在嬰兒出生到五六個月就有一個排泄功能學習的敏感期,在這個階段就開始關注孩子的身體語言、聲音和排泄模式,如果成人對嬰兒的排泄要求做出反應,幫助孩子以一定的姿勢排泄,可以建立成人和嬰兒之間的溝通,這種溝通被稱為排泄溝通,也可稱為養(yǎng)育者輔助式嬰兒大小便訓練。 英國《每日郵報》曾報道,40多歲的“三孩媽”阿蔓達?詹納自主創(chuàng)業(yè),指導適齡寶寶學會自己上廁所,擺脫尿不濕,成為英國育嬰行業(yè)首位專業(yè)如廁訓練師。詹納說,中小學和大學教師協(xié)會將發(fā)布一份關于小學生未進行如廁訓練的危機報告。因為孩子不會自行如廁,一些家長在接孩子放學時會收到老師給他們的一袋臟衣物。詹納甚至還遇到過9歲還不會自己上廁所的孩子。 一些西方父母開始對這種狀況感到不滿,因此嬰兒早期大小便訓練法悄然流行,其實這也正是我們中國式的傳統(tǒng)把尿法?!盎旧霞埬蜓澥菋雰浩谧畲蟮幕ㄤN,把尿不僅可以省錢,還能夠培養(yǎng)孩子規(guī)律的排尿、排便,為日后真正的如廁訓練和早日甩掉紙尿褲做好準備。”記者的一名剛做了母親的朋友說。 如廁訓練還與嬰幼兒“人格”形成密切相關 許多人都認為,對孩子進行如廁訓練只是為了告別尿布,對其心理層面上的意義并不了解。用網(wǎng)絡搜索“如廁訓練”最有可能跳出來的關鍵詞就是“肛欲期”——這是精神動力學鼻祖弗洛伊德最早提出的有關“如廁訓練”的理論。 弗洛伊德認為,孩子在2~4歲的時候,以體驗和滿足排泄感受為核心。在這一發(fā)展階段,孩子需要“恰到好處”地被允許自由體驗和學習排泄的感覺,同時家長也需要通過合理引導,建立孩子的如廁習慣。弗洛伊德的理論里,經歷了過早或過于嚴格排便訓練的孩子,長大后則容易形成刻板、固執(zhí)、吝嗇、控制欲過強的人格;反之,太晚如廁訓練,或者讓孩子完全依賴尿布,長大后則容易形成邋遢、放縱、過于不羈的人格。 有研究顯示,35.7%的家長因為孩子尿床問題責罵過孩子。李杏提醒,遺尿問題其實是大腦皮層調控中樞發(fā)育的問題,但部分家長會將其怪在孩子的頑皮頭上。大小便訓練的好壞不僅會影響今后兒童的排便和排尿問題,而且還會影響兒童的心理、社會性發(fā)展等,如社會技能的發(fā)展(如社會退縮)、自我概念、自主性的發(fā)展。而因兒童排泄異常導致的兒童心理障礙,往往被看作是僅次于學習障礙的一個重要問題。 李杏認為,真正的如廁訓練應該是“體驗、觀察、互動、溝通、習得”,支持這部分運行的,恰恰是父母與孩子的信任、尊重和愛。 越早進行如廁訓練可明顯減少兒童遺尿癥發(fā)病率 兒童夜遺尿,俗稱“尿床”,排除疲勞或臨睡前飲水過多而偶發(fā)的情況,在臨床上指5周歲及以上兒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間不能從睡眠中醒來而發(fā)生無意識的排尿,并持續(xù)3個月以上。專家指出,我國兒童和青少年夜遺尿的患病率非常高,每十個娃當中至少有一個尿床,且患病率遠遠大于就診率。 雖然目前關于究竟是把尿好還是使用紙尿褲好仍有許多爭議,到底媽媽們該如何選擇,仍需要大數(shù)據(jù)的調查結果支持。 文建國教授團隊聯(lián)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杜玉開教授團隊及包括廈門市婦幼保健院團隊、深圳兒童醫(yī)院團隊參與調查了我國尿不濕使用及其對尿床發(fā)病率的影響,通過初步的大數(shù)據(jù)調查,已經得出明確結論:長期使,甚至兩歲以后才開始把尿,顯著提高了遺尿癥的發(fā)病率。而我國傳統(tǒng)的早期把尿訓練,不完全依賴紙尿褲,是非常有利于孩子排尿控制的發(fā)育,從而讓遺尿癥發(fā)病率呈現(xiàn)最低水平。該項研究結果目前已投稿至2017年意大利召開的國際尿控年會并作為大會發(fā)言,必將引起國際上對該領域研究的關注,更有利于找出最合理的把尿開始時間和較合理的尿不濕使用方法。 作為研究參與者,李杏表示,研究說明老一輩的把尿訓練其實有一定科學道理。制定適合于國內外不同文化特點的訓練標準和方法,對指導家長、兒科醫(yī)生、保育員、幼兒教師等相關人員對孩子進行合理的大小便訓練是有益的。并且,嬰兒從出生就開始把尿訓練,父母與孩子將從多方面受益:如保持孩子靈敏的感覺,始終感知自己的身體,保持對排泄需要的意識;鍛煉孩子肌肉,學習如何主動控制括約肌;通過幫助孩子的排泄,培養(yǎng)更為密切的關系,增進親子感情;在與嬰兒“排泄溝通”的同時,父母學會辨認孩子的身體語言,關注孩子的需求,提升育兒能力,也讓寶寶獲得自尊與自信。 此外,把尿訓練還將減少因大量使用紙尿褲而帶來的環(huán)保壓力。一項對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和中國的市場調查資料顯示,這4個國家在2014年紙尿褲的使用量分別是:英國35億片、美國270億片、澳大利亞2億片、中國180億片,而中國的使用量近年來可謂飛速增加,從1998年的0使用率激增至2016年的210億片。假設一個孩子使用紙尿褲到兩歲半,期間大約使用約6000片,這需砍伐4.5棵樹木作為木漿原料。由此,這4個國家僅2014年為了生產紙尿褲而砍伐的樹木就為3750萬棵。目前紙尿褲的處理和處置方式主要為掩埋、焚燒和隨意丟棄,但由于紙尿褲不溶于水、難于降解,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都會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危害。 而對于傳統(tǒng)的部分國人隨地、隨意把尿等行為弊端,李杏建議,如廁行為應培養(yǎng)其社會科學性,把尿訓練也需在指定地點范圍內進行,她說:“搖動搖籃的手養(yǎng)育了世界,關注孩子的未來也保護我們人類共同的地球家園,我們倡導可持續(xù)發(fā)展、低碳環(huán)保的育兒模式,也應尊重、回應和滿足嬰兒的需求?!眓bsp; (記者 吳軍華)2022年01月13日
752
0
1
小兒遺尿相關科普號

徐心坦醫(yī)生的科普號
徐心坦 主任醫(yī)師
濟寧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
兒科
936粉絲10.2萬閱讀

鐘建民醫(yī)生的科普號
鐘建民 主任醫(yī)師
江西省兒童醫(yī)院
神經內科
2618粉絲299.9萬閱讀

黃敬之醫(yī)生的科普號
黃敬之 主任醫(yī)師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康復醫(yī)院
兒科
1104粉絲53.5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