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09月15日
6830
1
1
-
2019年09月12日
7850
0
2
-
2019年09月11日
5797
0
1
-
2019年09月09日
1326
0
1
-
陳建勇主治醫(yī)師 上海新華醫(yī)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最近小謝家剛添了一位小寶貝---樂樂,但是一家人還來不及高興卻發(fā)現樂樂出現了渾身泛黃,食欲下降等癥狀,經確診原來是患了病理性黃疸,幸運的是在及時治療處理后樂樂的黃疸退了,但是醫(yī)生的一句話又讓小謝一家緊張起來,因為醫(yī)生黃疸有可能會影響樂樂的聽力,需要盡早到專業(yè)的聽力中心進行聽力診斷。其實,來我們聽力中心進行聽力診斷的嬰兒中,像樂樂這樣的有新生兒黃疸的孩子并不少見。不少家長提出疑問:1. 孩子的黃疸真的會影響聽力嗎?2. 如果孩子黃疸都已經退了還會有影響嗎?一、首先我們簡單了解一下什么是黃疸?很多新出生或者出生不久的嬰兒會出現肉眼可見的鞏膜、皮膚,黏膜、體液和其他組織泛黃現象,我們都稱之為黃疸。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一般出現生理性黃疸不需要特殊治療,但如果確診為病理性黃疸時就需要積極配合醫(yī)生進行治療處理。二、黃疸為什么會損傷聽力黃疸為什么會損傷聽力,這也是很多寶爸寶媽疑惑的地方。黃疸的存在是因為血液中膽紅素濃度過高,高濃度的膽紅素會隨著血液流動透過嬰兒薄弱的血腦屏障進入顱內和耳蝸,從而損害聽神經或耳蝸毛細胞,造成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比較多見的是導致聽神經病。三、如何明確有無聽力受損?因為導致黃疸的元兇——膽紅素不止有可能會侵害寶寶的耳蝸毛細胞,甚至有可能進一步使聽神經系統(tǒng)受到損傷。因此,有黃疸的孩子,尤其是出現病理性黃疸的孩子(照過藍光),即使是出生后的聽力篩查通過,也不能掉以輕心。由于聽力篩查大多采用耳聲發(fā)射(主要篩查部位為耳蝸毛細胞功能),無法篩查完整聽覺通路功能。因此,就算出生時聽力篩查已經通過的寶寶,對于這些存在黃疸的孩子來說,醫(yī)生也會建議寶爸寶媽帶著寶寶去專業(yè)的聽力中心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聽力檢查,聲導抗測試、耳聲發(fā)射、腦干誘發(fā)電位測試(ABR)等。這些測試可以完整地測試包括寶寶中耳、耳蝸外毛細胞、聽神經等完整的聽覺通路情況,對寶寶的聽力情況進行精確的定性(感音性的還是傳導性)、定位(耳蝸的問題還是聽神經的問題)和定量(輕度、中度、重度還是極重度)診斷。四、黃疸導致的聽力損失,孩子的聽力還會好轉嗎?1. 存在一定比例好轉的概率,由于黃疸主要損傷聽神經,如果及時消除黃疸,輔助營養(yǎng)神經治療,部分孩子的聽力隨著月齡的增長,有部分聽力的確是恢復了;臨床的確遇到不少這樣的案例。因此早期明確是否存在聽力損失,并積極治療非常重要。2. 另外有部分孩子,黃疸導致了永久性的聽力損失,對于這部分孩子,我們仍要明確是聽神經部位的損傷還是耳蝸的損傷。如果只是單純的耳蝸損傷,通過助聽器的早期干預,孩子還是可以獲得一個正常的言語發(fā)育的。如果是聽神經受損,那么言語發(fā)育效果普遍較差。因此:有高黃疸病史的孩子,切勿忽視聽力的問題。2019年08月22日
5188
6
6
-
黃榮衛(wèi)主任醫(yī)師 昆明市兒童醫(yī)院 感染科 孩子出生以后的話呢,我們就很快會面臨一個問題,孩子出現黃疸,我們到底要需不需要去住院呢,一般我們要觀察黃疸的范圍和深度,那么一般皮膚滑軟的話,從這個孩子的顏面部開始逐漸蔓延到軀干和四肢,當出現小腿明顯地還染就提示黃疸比較嚴重了,如果出現主體及這個手掌還染就即使還賬非常嚴重,需要盡快的處理。 那么我們家長要掌握以下幾點,那么就是說第一點的話足月兒生后兩周早產兒生后四周還貸仍沒有消退,第二個就是黃疸消退后再次出現或者是加重,第三個就是這個黃疸,同時可有發(fā)熱吃奶,減少反應較之前變差,腹瀉,還有這個復雜或吐奶增多,大便發(fā)白等這個。 有一些不舒服的這種表現,那么就要盡快的到醫(yī)院里面進行就醫(yī),讓醫(yī)生來判斷他的病情及時對癥處理。2019年07月04日
844
0
1
-
吳龍主治醫(yī)師 北京朝陽醫(yī)院石景山院區(qū) 婦產科 呃,你說這個生理性和病理性黃疸有這么明顯的區(qū)別嗎,其實你咱們在臨床上觀察起來,并他不是按照教科書來的,而不是說哎,我黃疸出現的晚啊,什么兩三天才出現,然后就是什么,就一定是生理性的不見得他他倆之間的界限比較模糊的,實際上這個生理性的黃疸,我們診斷生理性的黃疸是很謹慎的,說白了,這個生理性的黃疸,有點像垃圾站就是我一看,哎呦,這孩子有點黃或者黃的比較厲害,我得查啊查這查那查那最后沒事兒什么都沒事兒,就是還是這么黃或者說比之前好一點了,那他是個生理性黃疸,實際上說明黃疸有點像一個排除性的診斷,就我得知道他不是有問題,有溶血,或者說有感染有其他的我才能跟你說,哦,沒事兒你家孩子是生理性黃疸。2019年05月31日
3649
0
49
-
2019年05月04日
13768
0
5
-
侯濤副主任醫(yī)師 武漢市金銀潭醫(yī)院 肝病科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常見的疾病,除了生理性黃疸一般于7~15天左右自然消退外,其他的情況都屬于病理性黃疸。關于新生兒黃疸的發(fā)病原理及診治策略請參閱本人網站相關文章,在此不再贅述。 黃疸來源于血紅蛋白分解,相對于成年人來說,新生兒的血紅蛋白比成年人高,而且由于骨髓造血系統(tǒng)比較活躍,生成血紅蛋白的能力也比成年人強,而血紅蛋白分解代謝后就會產生膽紅素,所以在皮膚鞏膜黃染程度對等的情況下,新生兒的血清總膽紅素數值常常會高出成年人很多。膽紅素的代謝需要依靠“腸肝循環(huán)”,所謂膽紅素的腸肝循環(huán)是指血液中的游離膽紅素隨著血液循環(huán)進入肝,被肝細胞吸收,游離膽紅素與葡萄糖醛酸結合后形成結合型膽紅素,隨著膽汁循環(huán)排入小腸,部分被水解,一部分被腸道細菌分解為糞膽原并隨糞便排出體外,還有一小部分被腸道“重吸收”進入血液循環(huán),隨血液循環(huán)進入肝臟的膽紅素又與血紅蛋白結合后形成了結合型膽紅素,進入小腸,通過尿液排出。從這個代謝過程可以看出,保證大小便通暢是消退黃疸的“前提條件”。 據文獻報道,新生兒黃疸多是生理性的,病理性黃疸其實只占所有新生兒黃疸的較小比例。病理性黃疸具有以下特點:1.黃疸出現過早,常在出生后24小時內出現 2.黃疸程度嚴重,血清總膽紅素常常>205umol/L 3.黃疸進展過快,血清總膽紅素每日上升速度可>85umol/L 4.黃疸持續(xù)時間較長,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 5.黃疸一度消退后又重新出現,或再次進行性加重 6.血清結合膽紅素>26umol/L,凡符合上述特點之一者,可診斷為病理性黃疸。按照上述標準,本人近2年受理咨詢的新生兒黃疸其實大多數還屬于生理性黃疸,只是持續(xù)時間太長(足月兒有超過4周者甚至2個月以上)。總結了大約50例,其原因不在于早期治療是否及時到位,有2個環(huán)節(jié)年輕的家長朋友們都未引起重視,1.飲水量過少或者根本不飲水,“水是生命之源”,水還具有促進腸蠕動的作用,對于純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來說,母乳雖然含有87%的水分,似乎可以滿足嬰兒的生長代謝需要,但請家長朋友們不要忘了,母乳還含有乳清蛋白、高級脂肪酸,這些營養(yǎng)成分需要靠肝臟來代謝,由于新生兒的肝臟系統(tǒng)發(fā)育不成熟,例如肝臟分泌膽汁比較少,而膽汁具有分解乳清蛋白的作用,由于膽汁分泌少,所以寶寶所攝入的母乳其實并不能被有效代謝,膽汁中又含有膽汁酸成分,膽汁分泌少,因此膽汁酸也少,而膽汁酸是需要靠腸肝循環(huán)才能被完全代謝掉的,正常情況下,腸道內的膽汁酸有95%又被腸壁重吸收進入到肝臟循環(huán),這就相當于體內多余的膽汁酸并沒有被完全代謝掉,因此寶寶血清中的膽紅素與膽汁酸會很高。這樣,促進其代謝的辦法就是加速膽汁酸的排泄,而人體具有2套排泄系統(tǒng),即通過大便和小便來實現。這就是為什么我反復向患兒家長說明的“盡量保證大小便通暢”的理由,其實,這就是一個常識性的問題,不在于你是否懂醫(yī)! 總結:對于新生兒黃疸,首先要學會區(qū)別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其次,當治療不順時請別忘了“適當多飲水,盡量保證大小便通暢”,母乳固然重要,但水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2019年04月19日
6810
16
34
-
侯濤副主任醫(yī)師 武漢市金銀潭醫(yī)院 肝病科 背景資料:近2年來,本人受理過許多關于新生兒黃疸能否接種乙肝疫苗或其他疫苗的問題,近日在《醫(yī)脈通》中發(fā)現一篇關于這個問題的專家共識文章,現就個人理解在此做個解讀。資料來源于《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9年2月第34卷第2期《特殊健康狀態(tài)兒童預防接種專家共識》之嬰兒黃疸與預防接種。按照醫(yī)學分類,嬰兒黃疸可分為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2類,具體請參閱本人網站文章《新生兒黃疸應該怎樣治療》,在此不再贅述。首先要說明的是:黃疸只是一種癥狀,而非某種特定的疾?。⌒律鷥簳r期血清膽紅素>85 μmol/L(5mg/dl)并出現肉眼所見的皮膚、黏膜和鞏膜黃染稱為新生兒黃疸,約有60%的新生兒都會出現暫時性的總膽紅素增高。新生兒黃疸多為生理性,嬰兒黃疸大多數由于新生兒黃疸遷延不愈或生理性黃疸消退后再次出現所致,多發(fā)生在1歲以內,隨著年齡的增長,肝臟及膽管系統(tǒng)逐漸發(fā)育成熟,絕大多數可以自愈。病理性黃疸的情況比較復雜,其原因有病毒感染或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圍生期感染、母乳因素、細胞溶血反應、遺傳代謝因素等等。新生兒黃疸可以同時并發(fā)多種疾病,如紅細胞增多癥、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等等,因此,新生兒黃疸不是一種單純的疾病,往往與遺傳、免疫因素關系密切,這也是為什么要對長期黃疸不降的新生兒進行遺傳代謝基因檢測的原因。美國兒科學會制定的《新生兒黃疸診療指南》指出,由母乳缺乏引起的新生兒營養(yǎng)不足或脫水也可導致新生兒黃疸。由于我國是乙肝高發(fā)區(qū),而負責預防接種的機構或醫(yī)生很可能對于病毒性肝炎方面不是太專業(yè),他們往往將黃疸與乙肝病毒感染等同,這樣可能使得無癥狀的輕度黃疸患兒無法接種疫苗。事實是:早期接種乙肝疫苗是降低新生兒HBV感染率,控制乙肝流行的關鍵。至今有人認為,生理性黃疸和一般狀況良好的母乳性黃疸嬰兒不能接種疫苗,WHO早就指出:新生兒出生后黃疸是接種疫苗的假禁忌癥!所以,對無合并癥的黃疸患兒應該接種疫苗,否則可能會受到與疫苗相關疾病的侵襲(如乙肝、百日咳等等),增加了治療的難度,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有研究指出:高膽紅素血癥可誘導免疫機體免疫紊亂,接種卡介苗可能會引起嚴重不良反應。對于生理性黃疸、母乳性黃疸患兒,若身體健康狀況良好,可按免疫程序接種疫苗。對于病理性黃疸,如果患兒生命體征平穩(wěn),可正常接種乙肝疫苗。對于病理性黃疸患兒需及時查明病因,暫緩接種其他疫苗,建議前往專科門診就診。疫苗免疫是關系寶寶一生健康安全的大事,個人認為:如果黃疸患兒檢查排除了HBV感染,也是可以注射乙肝疫苗的。2019年04月11日
2600
0
2
新生兒黃疸相關科普號

曾紀曉醫(yī)生的科普號
曾紀曉 主任醫(yī)師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yī)療中心
兒童外科 胃腸外科
2806粉絲29.3萬閱讀

曾軍安醫(yī)生的科普號
曾軍安 主任醫(yī)師
西北婦女兒童醫(yī)院
新生兒科
159粉絲2.7萬閱讀

劉彩虹醫(yī)生的科普號
劉彩虹 主治醫(yī)師
北京市延慶區(qū)醫(yī)院
兒科
7粉絲1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