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燕主任醫(yī)師 中日醫(yī)院 中醫(yī)老年病科 心臟有散發(fā),最好離他們遠一點,建議您收藏起來,因為真的很有用。第一呢,就是心臟特別怕累,過度的勞累會耗傷心血,影響心臟的功能,超強度的勞作甚至可能會引起心梗、心衰、猝死等這些情況。第二個呢,就是心臟怕冷,在超低溫的情況下,我們的血管就會收縮,所以在冬天的時候,心臟血管疾病發(fā)生率會增加,從而給心臟血管帶來更大的負擔,而且呢,會導致心律失常。第三個方面呢,就是心臟怕咸,尤其是鹽攝入過多,就會導致血壓的異常升高,增加心臟的負擔,所以我們建議每人每天攝入的鹽的含量在六克以內,我是王艷醫(yī)生,幫您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識。 抖音。2022年01月21日
718
0
0
-
2022年01月13日
481
0
8
-
田穎主任醫(yī)師 醫(yī)生集團-山東 心血管內科 前些日子,看到有親戚在轉發(fā) “身邊致癌的食物”,其中部分內容令我大為驚詫。 上網(wǎng)瀏覽了一下,類似的傳言竟不在少數(shù),那么事實是怎樣的呢?究竟什么樣的食物與癌癥相關呢? 搜索截圖 大家對癌癥的焦慮,我完全可以理解。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2015年的估計,在172個國家中的91個國家,癌癥是70歲前死亡的第一原因(48個國家,主要為歐美發(fā)達國家)或第二大原因(43個國家,包括中國在內)。 但所謂的隔夜茶、白米飯、剩菜剩飯、烤雞腿都是致癌食物嗎?真正蓋棺定論的致癌食物到底有哪些呢? 1 致癌食物的正規(guī)“黑名單” 為了更加直觀地理解,表格如下: 1級 致癌物包括煙草、酒精、黃曲霉素、檳榔、亞硝胺、苯并芘等明確有致癌作用的致癌物。這些食物日積月累就可能成為癌癥的“元兇”。黃曲霉素主要存在于霉變的食物之中,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食用。苯并芘主要產生于熏烤食品高溫油炸時,尤其是出現(xiàn)焦煳現(xiàn)象時,其含量增加10~20 倍。 2級 致癌物包括丙烯酰胺、鉛、4-甲基咪唑等可能性較高的致癌物質。這類物質在動物實驗已證實有明確的致癌作用,但人群研究的證據(jù)還比較有限。生活中如果經常采用高溫油炸、高溫油煙烹制食物,接觸到丙烯酰胺的機會就比較大,應盡量避免。 3級 致癌物包括蘇丹紅色素、膽固醇、三聚氰胺等尚不能明確分類的致癌物。這類物質的致癌證據(jù)不夠充分,但可以帶來其他健康風險,需要警惕。 4級 致癌物是指相關研究中沒有充足證據(jù)證明其具有致癌性的物質。 2 隔夜菜和隔夜茶致癌? 可以看到,令很多人擔心的隔夜菜和隔夜茶并沒有出現(xiàn)在名單上。 很多人的擔憂究其根本,還是擔心長久放置食物中的亞硝酸鹽水平增多會引起食物中毒。 然而研究顯示,隔夜食物中亞硝酸鹽水平的增長并沒有人們想的那么可怕: 隔夜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是相當?shù)偷摹? 以容易生成亞硝酸鹽的綠葉菜為例,烹飪后直接放入4攝氏度冰箱冷藏,24小時后菜品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從最初的3毫克/千克增加到7毫克/千克; 對于亞硝酸鹽來說,中毒劑量是一次性吃0.2~0.5 克亞硝酸鹽。 食用中毒劑量0.2克亞硝酸鹽≈28.6千克隔夜蔬菜,相當于大部分人兩個月的攝入量。 其實,隔夜食物最令我擔心的問題是由于放置過久導致微生物繁殖,進而引起食物變質;并且隔夜食物也會引起營養(yǎng)流失。 為了攝取更高的營養(yǎng),并且避免食物變質導致腹瀉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還是建議大家食用新鮮事物哦~ 3 來自我的建議 研究表明,30%的癌癥與飲食不當有關。為了更加健康的飲食,建議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盡量做到以下幾點: 1.全面均衡飲食 攝入足量的、新鮮的蔬菜及水果,適量攝入谷類和豆類; 2.注意食品安全 在正規(guī)的食品市場購買新鮮、保質期內的食品,注意食物貯存安全,注意通風,防止霉菌的生長和產毒; 3.少吃加工肉類 少吃培根、火腿、腌制肉類。優(yōu)先食用新鮮肉類; 4.調整生活方式 戒煙戒酒,堅持運動,控制體脂水平,定期體檢。 總之,希望我們可以從這個清單中慢慢學習,在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食用1級和2級致癌物,逐步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形成更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2022年01月12日
535
2
3
-
賈鈺華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 中醫(yī)內科 1.吃早餐前要記得喝水。晚上睡覺時身體會消耗大部分的水分和營養(yǎng),早上身體正處于一種脫水的狀態(tài)當中,如果只吃早餐是不能補充水分的,所以我們在吃早餐時一定要先喝杯水,這樣才能為身體補充水分,也能達到清理腸道的作用。 2.早飯多吃點肉和堅果。早餐吃肉可能大家并不是特別理解,但在吃早餐時是可以適當吃一點肉的,還可以搭配一些堅果一起吃,而且堅果中的營養(yǎng)物質豐富,對于促進身體健康很有幫助。 3.低熱量。早餐的攝取量也是依體型的,體型的年齡不同,差異也有所不同,早餐盡量以低熱量飲食為主,同時還要適當補充糖分,就能避免出現(xiàn)低血糖問題。 4.糖尿病人要重視早餐。吃早餐才能幫助控制饑餓感,避免在一整天的時間中因饑餓而過多進食,與那些偶爾吃早餐或者根本不吃早餐的人相比,每天堅持吃早餐的人患糖尿病和肥胖癥的幾率會降低一半。糖尿病患者在吃早餐時既要吃飽又要吃好,即熱量應該達到全日總熱量的20%~35%,如果糖尿病人每日攝入的總熱量為6694.4千焦,那么早餐的熱量大約為1673.6千焦左右。合理的搭配早餐對血糖水平有顯著影響,能夠使得血糖維持在相對穩(wěn)定的水平,可以預防常見于上午10點左右的低血糖反應。2022年01月11日
724
0
33
-
程中偉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 心內科 近期美國心臟病協(xié)會(AHA)發(fā)布了2021科學聲明,提出了十大有益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的飲食指導,內容如下: 1.調整能量攝入與消耗,以達到和保持健康的體重。 2.多吃各種各樣的蔬菜和水果。 3.選擇全谷物食品和產品。 4.選擇優(yōu)質蛋白質來源食物(主要是植物;定期食用魚類和海鮮;低脂或無脂乳制品;如果需要肉類或家禽,則選擇瘦肉和未經加工的形式)。 5.使用液體植物油,而不是熱帶油(椰子油、棕櫚油等)、動物油和部分氫化脂肪油。 6.食用最低限度的加工食品,而不是過度加工的食品。 7.盡量減少含糖的飲料和食物的攝入。 8.選擇或準備食物時,盡量少鹽或無鹽。 9.不建議飲酒,或盡可能少飲酒。 10.無論在哪里進食,都要遵守本指導原則。 Circulation. 2021;144:e472–e487.2022年01月08日
839
3
6
-
黃麗娜副主任醫(yī)師 醫(yī)生集團-上海 線上診療科 80%中國人都缺維生素?你到底缺哪種,一看便知! 維生素作為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素 不僅能夠調節(jié)身體代謝 還維護了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 但是 有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 80%中國人都缺維生素 …… 缺乏維生素有什么影響? 又要怎么補充? 這份清單要收好~ 缺維生素A 夜盲癥、皮膚干燥 維生素A缺乏最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在光線昏暗的環(huán)境里,會看不清東西或完全看不見東西,也是大家常說的夜盲癥。除了眼睛,維生素A缺乏的人皮膚也很容易干燥,長很多小疙瘩;口腔、鼻子、喉嚨也會發(fā)干,如果你患有慢性咽炎,要考慮會不會是缺維生素A了。 這些食物補維生素A 動物肝臟、奶油和雞蛋等富含維生素A。胡蘿卜、南瓜、西藍花、油菜、菠菜等富含類胡蘿卜素,可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 缺維生素B族 消化不良、手腳發(fā)麻 維生素B族是個大家族,成員有12種以上,被世界公認的有9種,全部是水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煙酸、葉酸、泛酸、生物素和膽堿。 缺乏維生素B1 胃腸蠕動緩慢、腺體分泌減少,食欲降低。 缺乏維生素B2 易引起疲乏無力、口腔疼痛、舌炎等。 缺乏煙酸 引發(fā)糙皮病,以皮炎、舌炎、腸炎等為主要癥狀。 缺乏泛酸 可能會引起消化功能障礙、疲勞、軟弱、運動功能失調等。 缺乏維生素B6 影響神經鎮(zhèn)定,從而易引起焦躁失眠。 缺乏生物素 皮膚干燥、出現(xiàn)皮疹等。 缺乏維生素B12和葉酸 容易引起巨幼紅細胞貧血、神經系統(tǒng)損害等問題。 這些食物補維生素B B族維生素的來源非常豐富,比如種子皮、瘦肉、動物肝臟、奶類、蛋類、豆類、綠葉蔬菜、全谷類食品、水果和堅果類內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族。 缺維生素C 牙齦出血、貧血 以前的水手常因維生素C缺乏而患上壞血病,出現(xiàn)倦怠、疲乏、急躁、呼吸急促、牙齦疼痛出血、傷口愈合不良、關節(jié)肌肉短暫性疼痛、易骨折等癥狀。如果你總是牙齦腫脹出血、牙床潰爛、牙齒松動,皮膚、肌肉或關節(jié)也很容易出血,要考慮是不是缺乏維生素C。 這些食物補維生素C 維生素C主要來源于新鮮蔬菜與水果,如韭菜、菠菜、柿子椒等深色蔬菜和花椰菜,以及柑橘、山楂、柚子等水果,野生的莧菜、刺梨、沙棘、獼猴桃、酸棗等維生素C含量尤其豐富。 缺維生素D 骨質疏松、盜汗 體內的維生素D不足,可能會出現(xiàn)骨質疏松、小兒盜汗等缺鈣表現(xiàn),而且容易過敏、感冒、抑郁、長腫瘤等。此外,有研究顯示,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也與維生素D缺乏有關。補充維生素D的話,建議沒事兒多出去曬曬太陽,你的身體就能合成維生素D了。 這些食物補維生素D 動物的肝臟,雞蛋,牛奶,三文魚,大馬哈魚,動物的骨頭和皮膚也含有少量維生素D。 缺維生素E 肌肉萎縮、頭發(fā)分叉 人體缺乏維生素E容易引起肌肉萎縮、頭皮發(fā)干、頭發(fā)分叉。而且,還有研究表明,維生素E缺乏時,可能導致不易受精或引起習慣性流產。 維生素E不能長期大量服用,超量服用(每日量大于800mg),個別人會發(fā)生凝血時間延長,內分泌代謝紊亂和免疫機制的改變,婦女可引起月經過多、閉經、性功能紊亂等問題。 這些食物補維生素E 純天然維生素E存在于植物油、麥芽、杏仁、花生或葵花籽中。 缺維生素K 凝血功能降低 維生素K也叫“凝血維生素”,因此缺乏維生素K,很容易凝血時間延長,嚴重者會血流不止造成死亡。對于老年人來說,還可能影響骨骼代謝,降低骨密度,平滑肌張力及收縮減弱等。 若嬰兒腸內尚無細菌可合成維生素K,建議從食物中攝取每公斤體重2微克的量,一般成年人一天約從食物中攝取每公斤體重1~2微克的量就足夠了。 這些食物補維生素K 維生素K包括K1、K2、K3、K4等,其中K1(綠色植物中提取的)、K2(腸道細菌合成的)是天然存在的脂溶性維生素,K3、K4是人工合成的水溶性的維生素。 維生素K1在綠葉蔬菜中含量較高,其次是奶及肉類,水果及谷類中含量較低。牛肝、魚肝油、蛋黃、乳酪、海藻、紫花苜蓿,豌豆、大豆油、藕等也均含有。 參考文獻: 1.好大夫《你缺哪種維生素?一看便知!》北京安貞醫(yī)院營養(yǎng)科副主任夏萌. 2.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成年居民營養(yǎng)素攝入狀況的評價》.2022年01月04日
373
0
0
-
李政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 骨科 維生素(vitamin)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調節(jié)機體代謝、能量代謝、神經功能和細胞完整所必需的有機化合物。 維生素作為人體必要的營養(yǎng)素之一,雖然不像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需要大量的攝入,但是一旦缺乏某種維生素的攝入,身體則極有可能出現(xiàn)相應病癥。 補充維生素的最好辦法就是通過飲食來調整。下面就告訴你吃什么補什么維生素。 維生素A作用 支持視力、皮膚、骨骼和牙齒的生長,免疫和再生。維生素A缺乏最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在光線昏暗的環(huán)境里,不能準確視物,嚴重者會出現(xiàn)干眼癥。此外,皮膚、口腔、鼻子、喉嚨也會發(fā)干,有人會出現(xiàn)“雞皮膚”。 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芒果,胡蘿卜,紅薯,南瓜,西藍花,動物肝臟,蛋黃。 維生素B作用 維生素B族缺乏,會出現(xiàn)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沒有精神,容易頭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一些人會出現(xiàn)口臭。 富含維生素B族的食物 瘦肉、動物肝臟、奶類、蛋類、豆類、綠葉蔬菜、全谷類食品、水果和堅果類。 維生素C作用 抗氧化,預防壞血病,參與人體內許多生化反應。 輕度疲勞是維生素C缺乏的早期癥狀,進而出現(xiàn)全身乏力、倦怠、皮膚出現(xiàn)瘀點、齒齦疼痛或發(fā)炎等。 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獼猴桃、酸棗、草莓、鮮棗、木瓜、柑橘類的水果如橙子、橘子、柚子、檸檬,辣椒、多種野菜、西蘭花、番茄等 維生素D作用 鈣的吸收、骨的代謝和成熟都離不開維生素D。 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 動物的肝臟、蛋黃,深海魚類,木耳、香菇等,光從食物中獲取維生素D不夠,還需要注意多曬太陽,適當補充維生素D補充劑。 維生素E作用 增強身體免疫能力、保護肝臟、預防皮膚出現(xiàn)角質層增厚,還可以抗自由基。 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 壓榨植物油、果蔬、堅果、瘦肉、乳類、蛋類、柑橘皮等。果蔬包括獼猴桃、菠菜、卷心菜、菜塞花、羽衣甘藍、萵苣、甘薯、山藥。 維生素K作用 維生素K是一種產生凝血素等凝血因子需要的脂溶性維生素。此外,它還有加強身體骨頭和毛細血管健康等功能。 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 綠葉蔬菜、奶、肉類、牛肝、魚肝油、蛋黃、乳酪、日本納豆等。2022年01月02日
529
0
4
-
于濤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 消化內科 長期一天吃兩頓飯會怎樣,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分析: 1、如果長期吃兩頓飯已經形成飲食習慣,并且能滿足正常的營養(yǎng)攝入需求,一般不會有明顯的影響。 2、如果長期吃兩頓飯,營養(yǎng)攝入不能滿足身體的日常需求,可能會有一些不良后果,如營養(yǎng)不良、抵抗力下降等。 3、對于本身患有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不建議長期一天吃兩頓飯,容易加重本身的病情,不利于疾病的恢復。可少食多餐。 因此要根據(jù)自身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宜的飲食方式,養(yǎng)成規(guī)律飲食的習慣。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盡量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2022年12月30日
4711
0
0
-
2022年12月27日
262
0
0
-
李政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 骨科 鈣的重要性不用說大家也很清楚了,而往往會忽略鈣的“黃金搭檔”——維生素D。 維生素D與鈣的關系可以用“唇齒相依,唇亡齒寒”來夸張地形容。沒有維生素D,就是把鈣大口大口地當飯吃,也無濟于事。 由于人體自身無法合成鈣,必須從外界攝取并經過復雜的消化吸收過程才能真正發(fā)揮作用,該過程中維生素D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促進腸道鈣的吸收,使腎臟鈣重吸收增加,減少尿液中鈣的排出,調節(jié)鈣磷在骨基質上的沉積。 如果寶寶缺乏維生素D會導致佝僂病,而成人則會患上骨質軟化和骨質疏松。 大眾普遍缺乏維生素D根據(jù)一項針對華東地區(qū) 12662 名中國成年人的調查顯示,人群中維生素D缺乏率為80.3%;女性的維生素D缺乏情況比男性更嚴重。 發(fā)表在《美國兒科學雜志》的一項美國2009-2016年間的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維生素D攝入達到了推薦量的孩子只有27%。 是不是缺乏VD,大家可以自己估摸一下是不是常吃高VD食物,是不是常曬太陽,或者可以通過檢查血25-羥維生素D濃度來判斷體內維生素D是否足夠,最好將血25-羥維生素D的濃度維持在75-100nmol/L或30-40ng/ml。 如何獲取足夠的維生素D?人體獲取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是"內源性"的,是皮膚中的維生素D原(7脫氫膽固醇)在陽光中的中波紫外線的照射下轉化而來的。因此,曬太陽是增加維生素D攝入的主要途徑。此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種類比較少主要是海魚、動物肝臟、蛋黃和瘦肉中。當日照和膳食補充不能滿足我們身體所需時,可適當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人體每天需要多少維生素D?美國國家科學院醫(yī)學研究所建議: 嬰幼兒自出生后每日攝取推薦量400IU; 1-70歲,每日攝取推薦量都是600IU; 70歲以上是800IU。 μg或mcg表示微克,IU表示國際單位; 1ug維生素D=40IU維生素D,1IU維生素D=0.025ug維生素D。 有些人擔心會不會補充過量?不同年齡段攝入維生素D的最大限量不同,來自美國研究所數(shù)據(jù)顯示,對于6個月內的嬰兒,最高限量是每天1000IU,6-12個月的嬰兒,最高限量是每天1500IU,1-3歲,每天最高2500IU,4-8歲,每天不高于3000IU,而9歲以上所有人群,每天最高4000IU。2021年12月21日
1683
1
7
亞健康相關科普號

顧樹明醫(yī)生的科普號
顧樹明 主任醫(yī)師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脊柱科
389粉絲16.4萬閱讀

支玉香醫(yī)生的科普號
支玉香 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
變態(tài)(過敏)反應科
1999粉絲34.9萬閱讀

楊永醫(yī)生的科普號
楊永 副主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
腫瘤科
490粉絲6.1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