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利副主任醫(yī)師 山東省立醫(yī)院 口腔頜面外科 ????淋巴系統(tǒng)是人體內重要的防御系統(tǒng),它遍布在全身各處,可產生殺傷因子和直接殺滅細菌、病毒甚至癌細胞。當人體組織有癌細胞時,淋巴細胞會聚集在癌細胞周圍,吞噬殺傷癌細胞。但是由于癌細胞的異質性,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即使被淋巴細胞吞噬了也依舊能存活。而淋巴細胞有時像血細胞一樣在淋巴系統(tǒng)內循環(huán)。這樣,本來是殺傷癌細胞的淋巴細胞,反而成了幫助癌細胞擴散的便利通道。????口腔癌是頰癌、口底癌、舌癌、牙齦癌、磨牙后區(qū)癌及硬腭癌等的統(tǒng)稱,其中舌癌最多見,約占口腔癌的1/3??谇击[狀細胞癌是口腔癌中病理類型最多見的一種,約占口腔癌的95%。因其血供和淋巴豐富,頸淋巴轉移是口腔癌轉移的主要方式,亦是影響口腔癌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所以,淋巴組織作為較常出現(xiàn)轉移的部位,在手術中進行清掃也是無可非議的,可以盡早的發(fā)現(xiàn)散落的癌細胞,這樣有助于盡快的預防轉移。把淋巴結清掃干凈,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癌細胞的復發(fā)和轉移。淋巴結清掃的目的,就是徹底清除癌細胞可能潛伏的哨點。????頸淋巴清掃術分有不同的方式,涉及口腔癌手術的主要包括根治性頸部淋巴清掃術、功能性(改良式)頸部淋巴清掃術、區(qū)域性頸淋巴清掃術。頸淋巴清掃手術在一些早期口腔癌患者中被認為是過度治療,而且可能引起嚴重并發(fā)癥-副神經損傷致肩部功能障礙。擇區(qū)性頸清掃和治療性頸清掃兩種術式常用于早期口腔癌,擇區(qū)性頸清掃即在行原發(fā)灶擴大切除的同時進行相關區(qū)域的淋巴結清掃;治療性頸清掃是在行原發(fā)灶擴大切除后對頸部暫不做處理,術后觀察隨訪,術后若發(fā)現(xiàn)有頸部淋巴結轉移,再次進行頸部淋巴結清掃手術,研究表明擇區(qū)性頸清掃能獲得更高的總生存率及無病生存率。????頸部淋巴結轉移與否是判斷口腔鱗癌患者預后的最主要因素,有60%的口腔癌及舌癌患者會發(fā)生術后淋巴結頸部轉移,此外淋巴結頸轉移會使生存率降低50%。因此,對于口腔癌及舌癌的治療,頸部淋巴結的處理和原發(fā)灶處理同樣重要。cT1N0的口腔及舌癌患者,在切除原發(fā)灶后密切觀察淋巴結情況,如果術后發(fā)現(xiàn)頸部轉移的淋巴結則行頸部淋巴結清掃術;對于處于臨床分期為cT2N0的口腔及舌癌患者,可根據(jù)淋巴結轉移的途徑僅作I區(qū)、Ⅱ區(qū)或Ⅲ區(qū)的頸淋巴結清掃術;而對于口腔及舌癌處于臨床分期為cT3N0或cT4N0的患者,需要進行功能性頸部淋巴結清掃術。2004年7月全國頸部淋巴轉移病變處理策略研討會認為,cN0的頭頸鱗癌患者中20%~35%存在潛在轉移,因此建議對cN0的口腔鱗癌及舌癌患者包括T1~4期行I~Ⅲ區(qū)或I~Ⅳ區(qū)的頸淋巴結清掃。2023年11月20日
393
0
0
-
韓偉主任醫(yī)師 南京市口腔醫(yī)院 口腔頜面外科 牙齦癌是口腔常見的惡性腫瘤,首要表現(xiàn)為牙齦出現(xiàn)外形像菜花的新生物或是較大的潰瘍,接觸時容易出血,長期不能康復,也可是不明原因的牙痛、牙松動或者在拔牙后出現(xiàn)傷口遷延不愈。出現(xiàn)哪些癥狀時,要警惕牙齦癌?l牙齦上的潰瘍2~3周沒有愈合,且越長越大。l平時牙齦上沒有任何感覺的白色斑塊突然出現(xiàn)明顯的疼痛癥狀。l沒有蛀牙、沒有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情況下無緣無故出現(xiàn)牙齒疼痛和牙齒松動。l下巴沒有受過外傷,僅僅是在啃咬堅硬的食物的時候出現(xiàn)下巴折斷。這時我們就應該提高警惕,到口腔科及時就診,必要時可以在局麻下經過活檢進行排查。牙齦癌一般容易發(fā)生淋巴結轉移,最容易發(fā)的轉移部位為頜下,還有頸深部的淋巴結,自己覺得自己脖子上或是下巴有腫大的淋巴結。牙齦癌一般不會發(fā)生血行轉移(即一般不會轉移到其臟器內)。早期及中期的牙齦癌,一般首選手術治療,牙齦+頜骨+頸部(同時施行患側頸淋巴清掃術)聯(lián)合徹底治愈術,術中切除牙齦病變,部分切除下頜骨,保存下頜骨下緣,堅持下頜骨的連續(xù)性,后期通過從身體其他部位取一塊組織(有前臂、大腿)轉移對骨組織、軟組織和牙齒進行修復,修復后口腔基本功能恢復,可正常飲食,同時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颊哌@時一定就要找到專業(yè)的醫(yī)生,爭取在第一次手術可以達到徹底的治療效果,減少癌癥的復發(fā)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晚期的牙齦癌一般是手術治療為主,術后配合放化療。早期牙齦癌的5年生存率大約80%以上;晚期牙齦癌的生存率大約60%左右。牙齦癌在經過治療后存在復發(fā)可能性的,大約15%左右。因此牙齦癌患者治療完畢后是需要定期復查的。一般是治療完畢后3、6、9月復查接下來可以每年來復查一次。2022年08月01日
1736
0
5
-
劉懿副主任醫(yī)師 天津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 肺部腫瘤外科 如果身體其他部位曾經確診過肺癌,或者做過癌癥手術,那每年要常規(guī)檢查肺部。目的有兩個,第一,要注意有沒有肺部轉移瘤的可能性,第二,有沒有肺部原發(fā)性肺癌的可能。并且,大家記住,要檢查肺部,要做胸部CT,而不要做胸部X光。有一位70多歲的王大爺,前幾年做的牙齦癌手術,在例行檢查中,發(fā)現(xiàn)了肺部有一個小結節(jié),觀察了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這個小結節(jié)比之前增大了。他兒子找到我,打算在我這里治療。我給安排了住院,檢查和手術都非常的順利。這個小結節(jié)位于右肺上葉,是一個實性結節(jié),比較靠近周邊,手術中,我先把這個結節(jié)切下來送了快速病理,結果顯示是一個非小細胞肺癌,傾向于鱗癌,于是又擴大切除,并且清掃了淋巴結。最終的病理顯示就是一個原發(fā)性肺鱗癌,淋巴結都沒有轉移,是一個早期的肺癌。和之前他做的牙齦癌手術,沒有什么關系。這位患者就是因為例行檢查發(fā)現(xiàn)了肺部的早期肺癌,通過手術治療,應該能取得很好的效果。2022年07月21日
245
0
1
-
鄒枕瑋副主任醫(yī)師 武漢協(xié)和醫(yī)院 腫瘤中心 1、什么是口腔癌? ??口腔癌是一種發(fā)生于口腔內部的惡性腫瘤,主要包括舌癌、頰癌、牙齦癌、腭癌、唇癌、上下頜骨癌、口底癌等。涉及到人體面頰、舌、唇、腭、口底和上下頜骨等重要器官,且極易發(fā)生頸淋巴結轉移,是頭頸部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口腔癌的發(fā)病率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45%~5.6%。相比其他部位的腫瘤,口腔癌更易淋巴結轉移、治療后遺癥多、預后差,目前大約只有60%的口腔癌患者能活到5年,而且常常會造成病人面部畸形,進食、言語等功能障礙,甚至威脅生命。 口腔癌與哪些因素有關? ??口腔癌是多種病因與多種發(fā)病條件相互作用的結果,目前已知與口腔癌發(fā)病相關的主要因素有: ①、煙酒幾乎是所有癌癥發(fā)病的危險因素,對于口腔癌來說,更是如此。無論是煙還是酒,都是通過口腔進入身體,尼古丁、酒精等元素也會直接刺激到口腔粘膜,可以說抽煙、喝酒是口腔癌發(fā)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②、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病毒感染,通過口交傳播HPV的感染,是近幾年國內口腔癌病例激增的一個不容忽視的主要因素,而且隨著大眾生活方式的改變,HPV感染引起的口腔癌也越來越多見。研究證實70%新發(fā)現(xiàn)的口腔癌患者感染了HPV病毒,超過了煙草成為了首要致癌因素。 ③、咀嚼刺激性食品、喜吃燙食物等長期異物對口腔粘膜的刺激可誘發(fā)癌變。說到口腔癌,那就不能不提檳榔,檳榔憑借一己之力拉高了口腔癌的患病率。早在2004年,檳榔就已經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定為一級致癌物! ④、牙殘根滯留或者智齒,牙齒殘根或者智齒如果經常磨損到牙齦、面頰或舌頭表面。長此以往很容易導致局部潰瘍,反復無法愈合,最后也可癌變成為口腔癌。 如何早期發(fā)現(xiàn)口腔癌? 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是根治口腔癌的根本途徑。如果您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以下情況就應及早到醫(yī)院就診。 ①、口腔粘膜的正常顏色呈粉紅色,但如果長期受到外界刺激,口腔粘膜顏色也會發(fā)生改變,例如口腔黏膜白斑,這種白斑一般擦不掉,平時也不痛不癢,但它卻是一種癌前病變,一旦這種白斑伴有潰瘍、糜爛、疼痛等癥狀時,很可能就會發(fā)展為口腔癌。 ②嘴唇或口腔內腫塊,口腔癌在早期僅表現(xiàn)為局部的小腫塊,常常沒有特別不適。如舌體的小腫塊逐漸增大,會影響舌的活動,出現(xiàn)活動不靈敏, 說話不清楚,并逐漸出現(xiàn)麻木感、疼痛感。 ③口腔潰瘍長期不愈。超過2周不愈合的口腔潰瘍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因為口腔癌常表現(xiàn)為潰瘍的形式,早期一般無癥狀或僅有局部異常摩擦感,隨著腫瘤進一步侵犯神經及周圍組織,可引發(fā)局部疼痛、耳部、咽喉痛或牙痛。 ④頸部腫塊??谇话┤菀壮霈F(xiàn)頸部淋巴結轉移,有時原發(fā)病灶可能很小,甚至沒有任何口腔癥狀,但腫瘤已轉移至頸部淋巴結。因此,如果您發(fā)下頸部出現(xiàn)無痛性淋巴結腫大,需至醫(yī)院進一步檢查口腔。 口腔癌如何治療? ??早期口腔癌可以通過手術達到根治效果。局部晚期口腔癌需要經過頭頸部腫瘤內科醫(yī)生、放療科醫(yī)生、頭頸部外科醫(yī)生、影像科醫(yī)生以及病理科等多個學科進行討論后制定最佳治療方案。晚期的口腔癌的治療則以化療、靶向治療以及免疫治療等全身治療為主。 如何避免口腔癌? 根據(jù)前面提到的口腔癌的致病因素,我們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一下方面來預防口腔癌: ①避免吸煙與喝酒。 ②平衡飲食,粗細結合,提高維生素A、B、E和微量元素鋅的攝入量。 ③少吃檳榔、避免食用過燙的水與食物,避免刺激口腔組織。 ④盡早拔除刺激周邊組織的殘根、殘冠(不能修復的牙)和智齒。配戴合適的假牙,如出現(xiàn)假牙下組織疼痛和發(fā)炎,及時就醫(yī)。 ⑤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 ???????????????????? ????????????????2022年01月04日
1808
0
2
-
范松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 口腔頜面-頭頸外科 先聽一個小故事。我和一個朋友去吃飯。到了地點,對著大眾點評上的門牌號,找了半天,也不見餐廳蹤影。轉到第3圈的時候,忍不住問了一個保安,對方指著前方高處說:不就在你們頭上么?是啊,就在一抬頭的近處——二層露天步行道上??晌覀儩撘庾R里一直以為在沿街一層,思維局限于前后左右的二維空間,忘了高低維度的三維空間。如果繼續(xù)這么找下去,我一輩子也找不到這家餐廳,因為它根本不在我的平面上。這就是:思維的局限性。關于此類局限,在你的工作生活中頻頻出現(xiàn),有些人能意識到,有些人毫無覺察。比較有代表性的關乎生命的事,是抗癌神藥PD-1的應用。很多人仍然認為:晚期了,沒藥可用了,無路可走了,試試PD-1吧。對于多種藥物治療失敗的患者,PD-1藥物可以有接近15-20%的客觀緩解率,近15%的肺癌患者可以活過5年,這是以前任何藥物都辦不到的。如果你的觀念還停留于此階段,那么你陷入了類似二維空間的局限?!澳X洞很大”的科學家們,早已打破固有局限,通過大量的臨床研究,得出讓你大吃一驚的結論:PD-1早用早好,越早越好,切莫僅當作“回魂藥”!圖片來源:《JAMA Oncology》官網(wǎng)免疫治療一線使用,死亡風險降低30%如果在癌癥早期干預治療的時候,將免疫治療應用于手術、放化療及靶向藥物之前,其抗腫瘤效果是否會更佳呢?答案顛覆你的以往認知!是的,效果更佳。發(fā)表于《JAMA Oncology》雜志上的一項關于25個臨床試驗共計20013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大數(shù)據(jù)給大家拋出了鐵證:研究發(fā)現(xiàn),若是將免疫治療作為一線療法,再接受其他藥物治療的患者,其死亡風險竟比先接受其他藥物再接受免疫治療的患者降低超過30%!在免疫治療部分,試驗組(先用免疫藥物,失敗后再用其他藥物),總生存期顯著高于對照組(先用其他藥物,失敗后再用免疫藥物),HR為0.69,這代表著患者的整體死亡風險降低31%。在靶向治療部分,試驗組(先用靶向藥物,失敗后再用其他藥物)的生存曲線與對照組(先用其他藥物,失敗后再用靶向藥物)無差異,這說明靶向藥物無論是先用還是后用,對生存期的影響不大。再看一組最新數(shù)據(jù)。2020年5月29-31日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即全球腫瘤學領域的第一大盛會上,首次重磅公布了IMpower110研究的最新數(shù)據(jù),讓我們看到免疫治療大放異彩。本次更新中,研究者對患者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了評估。接受免疫治療阿替利珠單抗比化療更有優(yōu)勢,它可適度改善患者的咳嗽和胸痛,且疲勞和惡心/嘔吐得分可立即得到改善。阿替利珠單抗組與化療組患者癥狀負擔對比結果去年的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會議上,IMpower110研究首次在III期研究中證實在PD-L1高表達人群中單藥阿替利珠單抗一線治療完勝化療,給未來一線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高表達人群提供了免疫單藥治療新的選擇。所以你還堅持將免疫治療的排序放在化療之后嗎?追根溯源:為何PD-1早用早好?在傳統(tǒng)的觀點里,癌癥晚期=死亡宣判,甚至有的患者直接放棄治療,聽天由命。但是,隨著新藥和新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尤其是以PD-1抗體藥物為代表的腫瘤免疫治療藥物的上市,一部分晚期癌癥患者可以長期生存,輕輕松松跨過5年考驗,達到臨床“治愈”。這在過去,是不敢想象的事情。更讓腫瘤患者覺得“石破天驚”的是:PD-1早用早好,可降低癌癥患者死亡率。它一旦起效,患者就有可能長期生存,甚至臨床“治愈”。這并非天方夜譚。要了解成因,得從免疫治療的原理談起。圖片來源:Pixabay官網(wǎng)與靶向治療和化療相比,免疫療法有著本質區(qū)別,它不是直接殺死癌細胞,而是調動體內能識別腫瘤的免疫細胞,靠它們來間接殺滅和控制癌癥。免疫療法還有個特點,就是拖尾效應,通俗點解釋,就是起效后患者可以長期存活,把癌癥變成慢性病,而且患者不需要終身服用藥物,多數(shù)患者使用一段時間后,即使停藥也不會復發(fā),這點與靶向藥截然不同。所以免疫治療在治療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保護癌癥患者的免疫系統(tǒng)!通常情況下,手術、放化療等治療手段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免疫系統(tǒng),尤其是大劑量的化療藥物,對包括免疫系統(tǒng)在內的多種組織有抑制作用,屬于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很多患者的免疫細胞到治療后期狀態(tài)已經很差,難以再被免疫藥物激活,致使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免疫治療從原理上就決定了越早使用效果越好!國內已上市的八款PD-1/PD-L1藥物、適應癥及價格匯總PD-1到底應該早早使用,還是應該作為最后的“救命稻草”呢?相信看完此篇,聰明的你已有答案。在我國,每分鐘有7人患癌,每天有1萬人確診癌癥。有多少癌癥患者和家屬,正陷入絕望和沮喪?也許TA們還未獲悉PD-1救命神藥早治早好,“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可以將此文章分享給你最重要的人。參考資料:1.Blumenthal G M , Zhang L , Zhang H , et al. Milestone Analyses of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Targeted Therapy, and Conventional Therapy in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rials[J]. Jama Oncology, 2017:e171029.2.滋瀛, 關泉林. PD-1/PD-L1在腫瘤治療中的進展[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17(14):20-28.[3]LBA78-IMpower110:Interim OS Analysis of a PhaseIII Study of Atezolizumab(atezo) vs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chemo) as 1LTreatment(tx) in PD-L1 selected NSCLC.2019 ESMO Congress.2021年02月08日
4944
1
8
-
范松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 口腔頜面-頭頸外科 免疫療法被認為是繼手術、放化療及靶向療法之后的第四大癌癥治療技術,也是被認為唯一可以攻克癌癥的新興療法,但目前,免疫療法依然是用在最晚期癌癥末線治療,大多數(shù)臨床試驗招募也都是在其他治療方式均無效后才選擇免疫療法。那么,免疫療法真的只能用于末線治療嗎?如果提早干預是否會有更好的預期?現(xiàn)已有研究證實,免疫治療,越早干預效果甚至會更好!基于免疫系統(tǒng)自身殺滅腫瘤細胞的功能,免疫療法被認為是人體活的藥物,它以靶向性強,殺瘤徹底,毒副作用少而廣泛被臨床患者所接受,無論是抗PD藥物還是CAR-T細胞藥物,都在臨床上展示了遠超其他療法的臨床療效。然而,出于臨床安全性及審批進程考慮,免疫療法常常只能用于手術、放化療后的選擇,此時的患者體內免疫細胞本就受損或銳減,很多患者還未等到療法起作用,就在等待期中殞命?,F(xiàn)在,種種臨床研究已表明,免疫療法也可以用于早期的癌癥干預治療,或配合手術、放化療等其他治療方式聯(lián)合治療,其抗腫瘤效果甚至會更好。01為什么免疫治療越早越好?免疫治療的原理決定了免疫治療越早越好!傳統(tǒng)的治療方式,通常是直接針對癌細胞,比如手術直接切除原發(fā)病灶,放化療直接殺死癌細胞,靶向藥阻斷癌細胞的基因突變通路等等。但免疫療法卻與它們都不同,免疫療法是通過解除免疫細胞的抑制或激活免疫細胞本身來間接殺死癌細胞,比如抗PD抑制藥物和過繼性細胞療法CAR-T,CAR-NK等,對人體副作用少,它利用的是我們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tǒng)。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保護癌癥患者的免疫系統(tǒng)!而通常情況下的手術、放化療,都會一定程度上破壞免疫系統(tǒng),大劑量的化療藥物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破壞了正常的免疫細胞,而接受過放化療后的患者,往往免疫系統(tǒng)很脆弱,這也使得接下來的免疫治療效果不理想。這就好比糖尿病患者越早使用胰島素其效果會可能越好的原理如出一轍。02糖尿病胰島素早期干預的啟示眾所周知,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方式通常采用階梯式治療方案。初期飲食控制加運動,再進展則使用單一口服降糖藥控制,如果控制效果降低,則使用多種口服藥物聯(lián)合控制血糖,而當口服藥等均無效的情況下才會使出最終的殺手锏——胰島素進行治療和控制。△ 糖尿病的階梯治療模式然而,這種階梯模式治療下,最后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往往是已經發(fā)展到很嚴重的地步。隨著醫(yī)學的不斷進步,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在最高發(f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如果在初期就采用胰島素干預治療,其治療效果可能會更理想,患者生存期可能會更長。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在糖尿病患病初期的胰島細胞功能良好,還可以分泌胰島素,但隨著階梯模式治療的發(fā)展,原本就不好的胰島細胞最后都被“累死”,導致糖尿病患者最后只能依靠胰島素來進行控制和治療。鑒于以上,在最新的2017版本《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就對糖尿病的治療方案進行了整改,在糖尿病整個治療過程中都可靈活使用胰島素類似物。也就是說,如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更早的使用胰島素治療而非等到發(fā)展到不得已的情況下再接受胰島素治療。隨著醫(yī)療科技的進步,人們的醫(yī)療觀念也不斷革新,而免疫治療作為新興療法,本就可以在早期應用,并已取得一系列數(shù)據(jù)支持。03免疫治療作為一線治療,死亡風險降低30%面對癌癥,很多患者依舊在束手無策之下才會選擇免疫治療,如果將免疫治療應用在手術、放化療和靶向藥物之前,效果真的會更好嗎?答案是肯定的。一項發(fā)表于JAMA ONC雜志上的經典文獻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參與的25個臨床試驗共計超過2萬多患者大數(shù)據(jù)給出了鐵證:先接受免疫治療再接受其他藥治療的患者,比先接受其他藥再接受免疫治療的患者死亡風險竟降低超過30%!而靶向藥無論用在之前還是之后,效果都很不明顯?!?免疫治療(左)與靶向藥(右)數(shù)據(jù)對比這證明了,免疫藥和靶向藥很不一樣,先用還是后用效果是有差距的。早用免疫藥存活期會更好。而其實,早在2015年,K藥就依靠與伊匹單抗頭對頭臨床試驗的成功,獲批黑色素一線用藥;而后在2017年,K藥聯(lián)合培美曲塞+卡鉑,被FDA用于非鱗狀NSCLC一線用藥(不考慮PD-L1表達水平);而到了2018年,F(xiàn)DA正式批準K藥聯(lián)合化療一線治療轉移性NSCLC(鱗狀)(不考慮PD-L1表達水平)??梢哉f,K藥憑借著能打的數(shù)據(jù)已經進入了多項癌癥治療的一線用藥選擇中,這表明免疫治療的療效并不比目前的一線治療選擇差。在最新一期的JCO雜志上,從使用PD-1藥物作為一線治療同化療的一線數(shù)據(jù)對比中,也能看出抗PD治療可以使患者獲得更好的疾病控制,同時安全性也更高。△ 接受PD-1一線治療的晚期默克爾細胞癌患者的持久腫瘤消退和總生存率免疫治療已經越來越接近我們的生活,而出于臨床安全性考慮,目前大多數(shù)免疫療法還無法真正用于一線治療,但我們已然能夠看到它帶給腫瘤醫(yī)學領域的新曙光,相信隨著生物科學和臨床試驗的不斷推進,免疫治療也將獲批進入一線治療,為更多病患帶來希望。2021年01月24日
2647
0
5
-
曹巍主任醫(yī)師 上海第九人民醫(yī)院 口腔頜面-頭頸腫瘤科 文章轉載自:季彤頭頸部肉瘤團隊專家簡介:季彤,教授,主任醫(y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現(xiàn)就職于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yī)院口腔頜面頭頸腫瘤科,行政副主任。擅長頭頸部肉瘤的診治、口腔頜面-頭頸腫瘤的外科治療與頭頸顯微外科功能性重建。專家簡介:曹巍,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yī)院,口腔頜面頭頸腫瘤科專家、副主任醫(yī)師,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口腔癌的臨床和基礎研究。擅長頭頸部肉瘤的診治、口腔頜面部腫瘤診治和缺損修復。老程今年58歲,半年前在刷牙時發(fā)現(xiàn)牙齦出血,下頜磨牙松動,開始誤認為是上了年紀的原因,沒太在意。慢慢地病牙附著處開始腫痛,口服消炎藥物效果不明顯。癥狀越發(fā)嚴重,吃東西的時候,腫脹的牙齦特別容易出血,而且還長出一個豌豆莢大小的突出物。老程越想越覺得不對勁,近日來到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yī)院就診。口腔頜面-頭頸腫瘤科曹巍副主任醫(yī)師為他局麻后進行活檢術,活檢病理結果竟然是下牙列牙齦鱗細胞癌,屬于惡性。1、什么是牙齦癌?牙齦癌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癌,在口腔癌中僅次于舌癌居第2位,其病理類型多為分化較高的鱗狀細胞癌。好發(fā)于40~60歲,男性多于女性。下牙齦癌較上牙齦癌為多見,好發(fā)于磨牙區(qū)。牙齦癌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闡明,可能與不良口腔衛(wèi)生、癌前病變、不良義齒修復、機體免疫狀態(tài)以及遺傳等因素有關。2、牙齦癌癥狀?牙齦癌發(fā)病比較隱匿,早期患者多無自覺癥狀,或出現(xiàn)牙齦腫痛、出血等非特異癥狀。慢慢的癌灶形成潰瘍或外生腫物,以潰瘍型多見。潰瘍呈表淺、淡紅,以后可出現(xiàn)增生,有菜花狀的腫物。牙齦癌侵犯牙槽突及頜骨,使骨質破壞,導致牙齒松動、脫落;向后發(fā)展到磨牙后區(qū)及咽部,引起張口困難;下牙齦癌向內可侵及口底,上牙齦癌向內可侵及腭部??谇粣盒阅[瘤具有較強的頸淋巴結轉移能力,下牙齦癌較上牙齦癌轉移早且多,常見轉移部位包括下頜下、頦下、頸深淋巴結。若延誤治療,腫瘤會出現(xiàn)遠處轉移。3、牙齦癌如何治療?(1)手術治療:是當前最有效的根治性治療方法,對口腔頜面部的任何部位癌瘤均可獲得很好的效果,常需行牙齦及部分頜骨切除術,并行患側頸淋巴清掃術??赏诨蚝笃谛蓄M骨重建,以后再行假牙修復,恢復咀嚼功能。(2)其他:放療可有效提高術后5年生存率,化療對減輕癌性疼痛一定效果。4、牙齦癌侵犯下頜骨怎么辦?下頜骨的牙齦癌侵犯了頜骨,需要把半側的下頜骨切除,顯微外科植骨修補缺損。一般在小腿取一塊腓骨,然后移植到頜面部缺損的地方,腓骨上的血管與頜面部的血管吻合。然后在此基礎上,置入種植釘,再鑲上牙,這就是功能性的頜骨缺損的修復,不僅外形恢復,咀嚼功能也得到了恢復,生存質量大大提高。2020年12月21日
2453
0
1
-
李勁松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 口腔頜面-頭頸外科 現(xiàn)在口腔癌國際公認的都是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當然早期就是以手術切除,那么如果到中晚期的患者呢,那么可能要做綜合的治療,但是還是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 那么當然,我們如果出現(xiàn)口腔癌了,就像癌腫的治療原則都是一樣的,就擴大切除。 首先要擴大切除,但是頜面部是一個很很特殊的一個器官,舌也好,牙齦也好,顎部也好,那么它是一個很特殊的器官,這個時候如果切掉以后,往往要做修復重建,重建舌,重建牙槽,重建顎部啊,這往往需要重建,所以這個相對來說是一個比較復雜的一個工作,所以手術治療還是目前就是擴大切除加修復重建。 還有頸部的淋巴的清掃。 那么一旦出現(xiàn)了頸部的淋巴結轉移,或者局部口腔癌的范圍比較大,侵肌范圍比較廣,那么這個時候手術后還要進行綜合治療,包括放療、化療,還有現(xiàn)在還有靶向治療,那么現(xiàn)在還有更新的有免疫治療,都是一個綜合治療的一些手段。 口腔癌總體來說,它的五年生存率還是可以的,早期的口腔癌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60%-70%。 那么中晚期的口腔癌,大概是30%-40%左右的一個,現(xiàn)在國際上一個公認的指標是這樣子的一個情況。2020年11月23日
2223
0
12
-
2019年09月26日
1964
1
7
-
范松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 口腔頜面-頭頸外科 口腔癌好發(fā)于舌、牙齦、頰、唇、口底、腭部,而牙齦癌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癌,在口腔癌中僅次于舌癌而居第2位。其病理分型最常見的是上皮來源的鱗狀細胞癌,還有其他病理類型如肉瘤和黑色素瘤等。牙齦癌的發(fā)病年齡多為40~60歲,其中男性多于女性。牙齦癌的發(fā)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不良口腔衛(wèi)生、癌前病變、慢性損傷、內分泌因素、機體免疫狀態(tài)以及遺傳因素等有關。牙齦癌在臨床上可表現(xiàn)為潰瘍型或外生型,其中以潰瘍型為多見。潰瘍呈表淺、淡紅,以后可出現(xiàn)增生,有菜花狀的腫物。它的發(fā)病比較隱匿,早期患者多無自覺癥狀,當牙齦癌局限在牙齦緣或牙間乳頭部時,很容易誤診為牙齦炎或牙周炎。有的患者會有類似牙齦炎的癥狀,如牙齦紅腫疼痛和出血,甚至波及牙周,出現(xiàn)牙齦潰瘍和牙齒松動甚至脫落等癥狀。(圖一:右下牙齦癌)牙齦癌繼續(xù)發(fā)展還會波及咬肌、翼內肌,導致張口受限,影響進食和吞咽。由于黏骨膜與牙槽突附著甚緊,所以牙齦癌還會侵犯牙槽突骨膜和骨質,后期可引起病理性的骨折??谇粣盒阅[瘤具有較強的頸淋巴結轉移能力,給口腔腫瘤的治療帶來一定的難度。牙齦癌中后期可出現(xiàn)下頜下淋巴結轉移,以及頸深上群等淋巴結受累。其中,下牙齦癌較上牙齦癌轉移早且多,下牙齦癌頸部淋巴結轉移率約為30%左右,而上牙齦癌頸部淋巴結轉移率為約15%。此外,若延誤治療,腫瘤會出現(xiàn)區(qū)域或遠處轉移,患者可出現(xiàn)惡液質等情況。圖二:上頜牙齦癌(扁平苔蘚惡變)之前我治療過的一些牙齦癌患者,最初在其他醫(yī)院的頭頸外科檢查發(fā)現(xiàn)頸部淋巴結腫大,行手術切除頸部淋巴結后發(fā)現(xiàn)是鱗癌轉移,再追蹤原發(fā)灶才發(fā)現(xiàn)口內的牙齦癌,因而延誤了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即使是很早期的牙齦癌,原則上也應行牙槽突切除,而不僅僅是牙齦切除術。較晚期的應作下頜骨方塊或截斷切除,上頜骨則行次全甚至全切除術;同時需要根據(jù)頸部淋巴結情況行擇區(qū)性或根治性頸淋巴清掃術以及必要的同期修復重建。對已侵犯鄰近組織的晚期牙齦癌,應視情況行跨區(qū)域擴大的根治性切除術?!靖噌t(yī)學科普文章,歡迎關注公眾號和頭條號“范松醫(yī)生”!相關疾病問題也歡迎進行咨詢!】個人擅長:口腔頜面-頭頸良惡性腫瘤,包括舌癌、牙齦癌、頰癌、口咽癌、頜骨腫瘤以及涎腺腫瘤等手術切除和同期功能性修復重建(股前外側瓣、腓骨肌皮瓣、腓骨肌筋膜瓣、前臂瓣、胸大肌瓣等各種游離和帶蒂組織瓣);頜骨放射性骨壞死修復重建;頜面頸部內鏡微創(chuàng)手術;血管瘤和脈管畸形綜合治療;顱頜面外傷救治。2019年09月16日
53392
0
4
牙齦癌相關科普號

湯喜醫(yī)生的科普號
湯喜 主治醫(yī)師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頭頸腫瘤科
195粉絲7891閱讀

謝李醫(yī)生的科普號
謝李 主任醫(yī)師
湖南省腫瘤醫(yī)院
頭頸外科
1029粉絲3.7萬閱讀

韓偉醫(yī)生的科普號
韓偉 主任醫(yī)師
南京市口腔醫(yī)院
口腔頜面外科
5029粉絲28.9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