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關節(jié)置換的最佳年齡人工膝關節(jié)置換的年齡一般定為60歲以上。因為此時病人活動能力不如年輕人,關節(jié)磨損不大,這時手術,滿足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時,不必為頻繁置換煩惱。但是年齡也不是絕對的,如果膝關節(jié)疼痛明顯,保守治療無效,年齡可以適當放寬。年齡有上限嗎?理論上沒有,只要內科情況可以耐受手術,都可以置換。但是,年齡越大,身體的一般條件越差,患者忍受痛苦的時間越長,手術的風險也就越大。因此,在這個強調生活質量的時代,如果到了必須置換膝關節(jié)的程度,建議盡早手術。膝關節(jié)置換的手術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一個膝關節(jié)置換手術的好壞,手術技術很重要,但是,嚴謹的康復計劃并得到病人充分的配合也很重要。關節(jié)設計得再好,如果沒有放置在正常的膝關節(jié)力線上,假體的磨損必然加重,假體壽命會縮短,也容易發(fā)生諸如膝前疼痛,髕骨脫位等情況。另外,人工膝關節(jié)置換手術,手術室的無菌環(huán)境要求很高,即要求在百級的層流手術室進行手術。因為一旦感染,置換的關節(jié)就必須取出,因此,一定要去大醫(yī)院手術?,F在微創(chuàng)關節(jié)置換術能明顯提高手術效果。即使手術十分完美,如果病人不能配合醫(yī)生進行康復鍛煉,或者康復鍛煉不科學,置換的膝關節(jié)活動范圍必定受限,就不能滿足生活要求??祻湾憻捠强茖W、嚴謹的,必須遵循科學的方法,否則就達不到理想的效果。病人的心理因素也很重要。醫(yī)生、患者和家屬三方術前溝通很重要。做手術的決心要患者自己下,患者手術前對手術要以平常心態(tài)應對。解除疼痛,改善膝關節(jié)功能,提高生活質量是手術的目的。現今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已成為骨科最常見的手術之一,是治療晚期骨性關節(jié)炎的最有效方法?;颊呓邮芰岁P節(jié)置換以后能夠恢復正常的生活,明顯提高生活質量。
1、下蹲 陸地上所有劇烈的跑、跳運動都會加重對膝蓋骨的磨損,尤其是蹲下去再站起來,對關節(jié)的磨損最大。特別是對于髕骨已經損傷的人群,就應該減少下蹲了。 2、爬山、爬樓 我們經常在報紙上看到這樣的新聞:老太太在登山時出現了不能下山的情況。就是因為老年人在爬山時,關節(jié)負重是正常時的四五倍,一開始老人還能承受,可越往山上走,關節(jié)越疼,一般到半山腰就不能再走了。 下山就更難了,上山主要是肌肉力量,費力氣,而下山時主要靠股四頭肌收縮,牽拉著膝蓋骨沿股骨運動,對膝關節(jié)的磨損更嚴重。 人們也會有這種感覺,下山或者下樓梯久了,腿容易哆嗦,這就是關節(jié)在提出抗議了。 所以對于中老年人來說,能坐電梯就坐電梯,必須走樓梯時,一定要注意上樓梯時要扶著欄桿或者墻,而且不要跨步上樓梯,要等雙腳全部在一個臺階上后,再走下一步。 3、跪著擦地 跪著擦地板,髕骨的壓力會壓在股骨上,等于兩塊骨頭間的軟骨直接壓到地面上,時間一長,有的膝蓋就無法伸直,起不了身了。 4、水泥地上跳繩 關節(jié)軟骨大概有1到2毫米,作用就是緩沖壓力,保護骨骼不破裂。它就相當于劉翔跑步的橡膠跑道,你看看,劉翔是絕對不會在水泥地上跑步的。 而我們卻經??吹嚼夏耆嗽谒嗟厣咸?、年輕人在水泥地上跳繩、跑步,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這樣一蹦下來,地是硬的,這么大的反作用力一彈回來,對關節(jié)和骨骼的損傷就很大。 5、長時間伏案 長時間伏案也是一個壞習慣,肌肉僵硬后,對骨骼的保護力度就會下降。年輕時,肌肉很快就能恢復,但步入老年,肌肉在拉伸后就很難回去了。所以平時要進行肌肉鍛煉,增強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 關節(jié)要省著點使,且行且珍惜! 因為專注 所以專業(yè) 因為專業(yè) 所以卓越
暴走族常常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導致行走不便,就是人們常說的腳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質、關節(jié)、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專家建議: 1.盡量避免穿著軟的薄底布鞋; 2.在足跟部應用厚的軟墊保護,也可以應用中空的跟痛墊來空置骨刺部位,以減輕局部摩擦、損傷; 3.經常做腳底蹬踏動作,增強跖腱膜的張力,加強其抗勞損的能力,減輕局部炎癥; 4.溫水泡腳,有條件時輔以理療,可以減輕局部炎癥,緩解疼痛; 5.如果疼痛劇烈,嚴重影響行走時,局部封閉治療是療效最快的治療方法。
總訪問量 1,058,837次
在線服務患者 852位
科普文章 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