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明
主任醫(yī)師 教授
科主任
泌尿外科朱有華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8
泌尿外科王亞偉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8
泌尿外科韓澍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6
普外科殷浩
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5
泌尿外科周梅生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4
肝膽外科季峻松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4
泌尿外科陳瑜
副主任醫(yī)師
3.4
泌尿外科鄭鱈洋
主治醫(yī)師
3.4
泌尿外科楊璟輝
主治醫(yī)師
3.4
丁越
主治醫(yī)師
3.4
泌尿外科祝藩原
主治醫(yī)師
3.4
泌尿外科王紀淵
主治醫(yī)師
3.4
普外科趙淵宇
醫(yī)師
3.3
普外科袁航
醫(yī)師
3.3
1月11日凌晨,《紐約時報》等媒體報道美國馬里蘭大學醫(yī)學院外科團隊在兩天前成功為一位終末期心臟病患者移植豬的心臟?;颊咭寻踩冗^器官移植后最關鍵的48小時,并計劃于美國時間本周二撤除體外循環(huán)輔助設備,完全由豬心供血。據(jù)報道,心臟供者豬的4個基因被敲除或失活,以降低排斥反應、抑制豬心在人體中繼續(xù)生長,而另有6個人體基因被插入豬基因組,以使豬心耐受人體免疫系統(tǒng)。 傅醫(yī)生認為:這是廣大患者的福音,盡管應用上還有諸多的問題需要解決(比如免疫抑制方案、異種器官使用壽命、倫理和哲學問題等),但畢竟是跨出人類醫(yī)學歷史上的一大步!就像人工智能一樣,合理利用、明確使用范圍還是能給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帶來希望。 下面的視頻就是直擊手術的現(xiàn)場(對手術的場面不適應的病友慎重點擊):
3月29 日衛(wèi)健委發(fā)布了《新冠疫苗接種技術指南(第一版)》,昨天,我在直播義診期間和大家商討了移植以后能否接種疫苗的問題,也出現(xiàn)了更多疑惑:肌酐高可不可以打?高血壓可不可以打?前段時間感冒了可不可以打?甲狀腺有問題,能不能打?很多個疑問,五花八門,有些很有共性,以下這篇文章,我覺得可以回答大家的這些問題,快一起來對照看看吧。目錄一、有沒有過敏病史二、有沒有發(fā)熱三、慢性疾病四、慢性免疫功能受損的疾病(腎移植)五、接種其他疫苗、吃藥前后一、過敏性疾病這些情況打不打1青霉素過敏可以接種2頭孢過敏可以接種3雞蛋過敏可以接種4花生過敏可以接種5海鮮過敏可以接種6酒精過敏可以接種7麥麩過敏可以接種8芒果過敏可以接種9花粉過敏可以接種10塵螨過敏可以接種11HPV 疫苗過敏不能接種12流感疫苗過敏不能接種13乙肝疫苗過敏不能接種14肺炎球菌疫苗過敏不能接種總原則當存在對任何疫苗過敏時,不建議接種新冠疫苗。極少數(shù)情況有人對可能出現(xiàn)在疫苗里的輔料成分過敏,比如氫氧化鋁,那也不建議接種新冠疫苗。除了疫苗過敏和這種極少見的疫苗輔料成分過敏之外,其他的過敏,不管是藥物過敏,還是食物過敏,都不影響新冠疫苗接種。二、因疾病正在發(fā)熱這些情況打不打打15感冒正在發(fā)熱不能接種(好了以后再接種)16尿道炎正發(fā)熱不能接種(好了以后再接種)17傷口感染正發(fā)熱不能接種(好了以后再接種)總原則不管是什么疾病,只要是引起了發(fā)熱表現(xiàn),比如感冒正在發(fā)熱,比如泌尿系感染正在發(fā)熱,都不能接種新冠疫苗,一般建議間隔14天以上。三、、慢性疾病18甲亢甲減藥物控制穩(wěn)定可以接種19糖尿病沒有酮癥酸中毒等并發(fā)癥可以接種20高血壓沒出現(xiàn)高血壓腦病等嚴重情況可以接種21慢乙肝現(xiàn)在處于攜帶期不用吃抗病毒藥治療可以接種22肺結核現(xiàn)在不是活動性的可以接種23銀屑病非膿皰型等急性類型可以接種24慢阻肺非急性發(fā)作期沒有明顯咳喘可以接種25強直性脊柱炎沒有急性疼痛表現(xiàn)可以接種26 甲亢甲減:吃藥控制不佳,甲狀腺素水平很不穩(wěn)定 不能接種27 糖尿病合并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不能接種28 高血壓合并高血壓腦病 不能接種總原則正在治療,沒能控制良好的慢性疾病。比如腫瘤患者手術前后、正在接受化放療期間,或者糖尿病患者出于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期間、高血壓患者高血壓腦病、甲亢甲減甲狀腺素很不穩(wěn)定等,都不適合進行新冠疫苗接種。穩(wěn)定的慢性病,比如有腫瘤病史,現(xiàn)在不需要什么治療,藥物控制良好的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等都可以接種新冠疫苗。但有腫瘤病史時建議優(yōu)先考慮滅活新冠疫苗和亞單位新冠疫苗。四、慢性免疫功能受損的疾病29 胃癌接受化療期間(或者其他腫瘤) 不建議接種30 惡性腫瘤病情平穩(wěn),目前不需要化療等治療 優(yōu)先考慮滅活疫苗和亞單位疫苗31 器官移植術后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 優(yōu)先考慮滅活疫苗和亞單位疫苗 (至少手術后三個月、最好1年以上)32HIV感染 優(yōu)先考慮滅活疫苗和亞單位疫苗總原則惡性腫瘤、HIV 感染、慢性腎臟病、器官移植后等可能出現(xiàn)免疫功能受損,這些人群不建議接種腺病毒疫苗,可以選擇滅活或者亞單位疫苗。五、剛接種過 xx 疫苗總原則暫不推薦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其他疫苗與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種間隔應大于 14 天。當因動物致傷、外傷等原因需接種狂犬病疫苗、破傷風疫苗、免疫球蛋白時,可不考慮與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種間隔。另外藥物不會影響新冠疫苗使用,是不是影響新冠疫苗接種,還是要看具體是因為什么疾病而吃藥,看疾病本身是不是影響新冠疫苗。目前研究數(shù)據(jù)有限,暫不推薦 18 歲以下接種。60 歲以上人群疫苗效果數(shù)據(jù)也有限,但前期臨床數(shù)據(jù)提示有一定幫助,所以 60 歲以上人群同樣建議接種。但過于高齡時,也要根據(jù)身體基本情況綜合判斷。如果身邊還有小伙伴因為以上問題在猶豫迷茫,那快告訴他吧。最后,讓「我們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
最近門診很多患者問我這個問題:公司(單位)安排要求打疫苗,傅醫(yī)生,我能不能打疫苗?因為問的人挺多的,我在這里把我之前寫的一篇文章轉載一下,然后添了些新內容,希望能給各位移植病友解惑,另外我本人已經打完國產的疫苗第二針了,反應還好不大。 器官移植患者需要長期使用免疫抑制藥物,不僅增加感染的風險,而且加重感染的程度,延長病程,死亡率高。疫苗接種可以特異性地預防一些感染性疾病,并降低傳染性微生物的復制和傳播,因此,一些疫苗已經被推薦應用于器官移植患者。 但是我們首先應該了解下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疫苗的種類,一般疫苗分為四種:減毒疫苗,滅活疫苗,亞單位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4類。 一般在器官移植后,禁止使用減毒活疫苗,否則由于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器官移植患者對減毒的活的微生物的清除和抑制能力降低,可能會現(xiàn)嚴重的感染。而接種滅活疫苗是安全的,尚沒有足夠證據(jù)證明疫苗接種與排斥反應的發(fā)生有關。 二是,接種時間:如果打算進行移植手術一般建議初次免疫接種應該在移植前、終末期器官疾病的早期進行。但是如果是移植后早期,由于是移植物失功和排斥反應的高發(fā)期,均建議將疫苗的接種或補種時間延至移植后6個月。 三是,疫苗的有效性:相對來講移植患者對疫苗的免疫反應能力要差一些,比如已知一些疫苗在器官移植患者中的免疫原性欠理想,但結果顯示,即使只產生部分保護作用,對易感人群也是很有益的,比如研究證明,器官移植患者接種流感疫苗是安全的,而且通常是有效的。 目前的報道來看,新冠疫苗的研究方向應該是多方面共同進行,目前已有多款疫苗研制成功上市,廣大病友在考慮免疫預防是應該確定下疫苗的種類以及您個人所處在的移植術后時間,選擇合適時機進行接種。 目前國內已經上市疫苗有兩種: 一種是傅醫(yī)生打的那種,2020年12月30日批準上市的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Vero細胞)。該疫苗是首家獲批的國產新冠病毒滅活疫苗。 另外一種是剛剛上市的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Vero細胞),也是屬于滅活病毒。兩種疫苗適用于18歲及以上人群的預防接種,用于預防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所致的疾病(COVID-19)。 兩種疫苗的基礎免疫程序為2劑次,間隔14~28天。傅醫(yī)生的建議是由于移植患者免疫力低,免疫反應性弱,如果打疫苗盡量延長打的間隔時間,也就是最好能到28天,這樣統(tǒng)計學上來講可能有效率更高、更容易出現(xiàn)保護性抗體。當然不同人注射完疫苗之后反應不一樣,比如會有鼻塞、乏力等感冒樣的癥狀、偶發(fā)胃腸道癥狀等,都是可以控制的。 另外借鑒下同道最近發(fā)表的關于移植后病人疫苗防控的指南:美國西北大學的學者提出了關于慢性腎臟病患者(包括那些已接受腎臟替代治療或腎移植的患者)疫苗接種的臨床指南。其中,對幾種腎移植受者常見疫苗的接種建議如下:流感疫苗:①建議所有移植患者、其密切接觸者以及護理人員每年接種滅活流感疫苗;② 對于65歲及以上的患者,建議大劑量接種流感滅活疫苗;③ 建議在移植或排斥治療后3 ~ 6個月接種疫苗。如果因當?shù)厍闆r需要較早接種的,應考慮在初始劑量后4 ~ 6周加強接種。肺炎鏈球菌病疫苗:① 建議所有移植患者接種13價肺炎鏈球菌結合疫苗(PCV13)和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SV23);② 65歲時應重復接種肺炎球菌結合疫苗。帶狀皰疹疫苗:建議所有腎移植患者移植后6 ~ 12個月接種滅活的重組帶狀皰疹疫苗。其他疫苗:有依庫麗單抗使用適應癥的患者應在使用藥物至少2周前,同時接種MenACWY(針對腦膜炎奈瑟菌血清群A、C、W和Y的疫苗)和MenB(針對血清群B的疫苗)。預計需要使用伊庫利珠單抗的患者,都應接種腦膜炎球菌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