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是用于預防乙肝的特殊藥物。疫苗接種后,可刺激免疫系統(tǒng)產(chǎn)生保護性抗體,這種抗體存在于人的體液之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現(xiàn),抗體會立即作用,將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不會傷害肝臟,從而使人體具有了預防乙肝病毒感染的免疫力,達到預防乙肝病毒感染的目的。乙肝疫苗能預防乙肝的原理簡單的說就是:乙肝疫苗其實就是制備乙肝病毒表面的某些有效蛋白,這些蛋白接種人體后,免疫細胞會產(chǎn)生“特異性武器”(抗體)來對抗乙肝病毒,而接種者本身不會被感染。當人體再次接觸乙肝病毒的時候,這種早已存在于體內(nèi)的“特異性武器”就會立即“開火”,清除病毒,抵御感染。 接種疫苗的目的:首先,成功的接種乙肝疫苗能夠確保將來不會感染乙肝,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尤為重要。其次,若患上乙肝,目前無特效的方法治愈,時常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正確治療就會向著肝硬化、肝癌,因此說,有效的預防乙肝就是成功的預防肝硬化,預防肝癌的發(fā)生,是預防肝硬化肝癌的第一針。乙肝疫苗較便宜,每支十幾塊錢,民眾都能接受。 (一)疫苗接種 1.接種人群: 中國大多數(shù)乙肝病毒攜帶者來源于新生兒及兒童期的感染。由此可見,新生兒的預防尤為重要,所有新生兒都應當接種乙肝疫苗。這是因為新生兒對乙肝病毒最沒有免疫力,而且免疫功能尚不健全,一旦受染,很難清除病毒而成為乙肝病毒攜帶者。其次,學齡前兒童也應進行接種。第三是HBsAg陽性者的配偶及其他從事有感染乙肝危險職業(yè)的人,如密切接觸血液的人員、醫(yī)護人員、血液透析患者等。第四是意外暴露于乙肝病毒的人,如意外地被HBsAg陽性血液污染的針頭刺傷,或被HBsAg陽性血液濺于眼結膜或口腔黏膜,輸入HBsAg陽性的血液等,均應接種乙肝疫苗。 2.接種方法: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種共3針,按照0、1、6個月程序,即接種第1針疫苗后,間隔1及6個月注射第2及第3針疫苗。新生兒接種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 h內(nèi)接種。單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斷母嬰傳播的保護率為87.8%。 (1)如果新生兒的父母均沒有乙肝,該新生兒在出生后應盡快(24小時內(nèi))給予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支肌肉注射,1個月后再打1支,6個月后再打1支,一共3針,此方案稱為0、1、6方案。 (2)兒童和成人打疫苗前需先進行化驗,如果乙肝五項檢查均為陰性,轉氨酶正常,可以按0、1、6方案進行乙肝疫苗接種(成人一般劑量加倍)。免疫成功率為90%以上,免疫成功的標志是乙肝表面抗體轉為陽性,保護時間一般至少可持續(xù)12年,接種者可定期復查乙肝五項,只要表面抗體滴度依然較高,證明免疫能力依舊。 (3)對于母親一方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新生兒最好是聯(lián)合應用高效價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具體方法是新生兒采用注射2次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出生后立即及出生后1個月各注射1支,每支200國際單位)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0微克,生后2、3、5月各注射1次);也有采取出生后立即注射1支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5微克,生后立即及1月、6月各注射1次),2個方案保護的成功率都在90%以上。 (4)對于意外暴露于乙肝病毒的人,在意外接觸HBV感染者的血液和體液后,可按照以下方法處理:a.血清學檢測應立即檢測HBsAg、抗-HBs、ALT等,并在3和6個月內(nèi)復查。b.主動和被動免疫如已接種過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10 mIU/ml者,可不進行特殊處理。如未接種過乙型肝炎疫苗,或雖接種過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
妊娠女性血清HBV DNA水平是影響乙肝疫苗母嬰阻斷的關鍵因素,HBeAg陽性且HBV DNA>10E7 IU/ml的妊娠女性更易發(fā)生HBV母嬰傳播。對HBeAg陽性妊娠女性的新生兒,加用HBIG后可顯著降低HBV母嬰傳播,但加用1劑次的100IU HBIG與200IU HBIG 無顯著差異。對HBeAg陰性妊娠女性的新生兒,單用5 μg或10 μg乙肝疫苗的母嬰阻斷保護率高達99.6~100%。對于HBsAg及HBeAg雙陽性且HBV DNA水平>10E7 IU/ml的妊娠女性的新生兒的免疫策略尚須進一步研究。關于母嬰阻斷失敗的影響因素也有待深入研究
乙肝治療過程中有些患者會吃吃停停,或者在沒有達到停藥標準時隨意中斷服藥,這樣做會導致乙肝病毒繼續(xù)大量復制,疾病進展,因此,如果乙肝患者希望停藥,一定要咨詢正規(guī)醫(yī)院的醫(yī)生。同時,在當初選擇抗病毒藥物的時候就要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條件,選擇經(jīng)濟負擔少,安全性好的口服抗病毒藥物,這樣才能保證堅持長期治療,不半途而廢。
總訪問量 2,080,073次
在線服務患者 2,159位
科普文章 33篇
領導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