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2015-05-21 德州聯合手術室 德州聯合手術室 膽囊一旦被切除,膽囊貯存和調節(jié)膽汁的功能就不復存在了.為了適應膽囊切除后帶來的一系列生理變化,患者在飲食上尤應加以注意:膽囊切除的患者開始不要吃脂肪太多的食物,每天進食含脂肪食物以保持大便正常,不腹瀉為度,一般可吃些易消化的食物,逐漸增加脂肪含量,以便有一個適應過程.此外,膽囊切除的患者,經過一定的時間,膽總管會慢慢呈代償性擴張,以取代膽囊的功能,久之可使以上癥狀消失.在手術后不久或還沒有取得適應,代償時,為了幫助消化,改善腹瀉等癥狀,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服些消炎利膽的藥物,并根據不同情況,補充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K等,對保護肝臟,防止出血有著重要意義.術后飲食調理計劃如下: (1)手術后,由于胃腸受到刺激,蠕動減少,肝臟功能受到抑制,膽汁分泌量降低,會影響整個消化系統(tǒng)的功能.所以,膽囊結石術后l~2天,應嚴格禁食,宜用靜脈滴注補充各種營養(yǎng).第3天起可視情況給予流質飲食,如米湯,豆?jié){,藕粉,果汁等,隨后再逐漸改為脫脂牛奶和甜面包,稀粥,豆腐羹以及面食類等. (2)在術后1個月內都應減少脂肪類食物的攝入量,禁食高脂肪類和煎炸食品.這是因為膽囊切除后,將失去調節(jié)膽汁排入腸道的功能,對脂肪的消化能力相應減弱.若是在短時間內要其消化較多量的脂肪類食物,會造成腹脹,腹瀉及消化不良等癥狀.減少脂肪的攝入,主要指不吃或盡量少吃肥肉,動物內臟,蛋黃及油炸食品,也不宜吃各類高脂肪,高熱量的快餐食品.烹調盡量少用動物油,可適量增加植物油.菜肴應'以清蒸,燉煮,涼拌為主,少吃炒,煎菜,特別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并戒酒,以減少對膽道的不良刺激. (3)逐漸加強營養(yǎng).膽囊切除1個月以后,加強必要的營養(yǎng)將有助于患者術后的早日康復.在經過數周的適應代償后,連接肝臟與小腸的膽總管逐漸伸展擴大,代替了膽囊貯存膽汁的功能.如消化功能無異常,即可食用普通飲食,適當增加蛋白質攝入,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飲食,如瘦肉,水產品,豆制品及菌菇類,以彌補動物蛋白的不足.膽囊切除后原則上不宜攝入過量的脂肪與膽固醇,但不等于一點不吃,因為腸道中有一定量的脂肪,是刺激膽汁分泌及擴展膽總管容積和保持膽道流暢所必需的.此外,多吃高纖維素與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對患者術后的恢復也十分有益. (4)適當增加進餐次數.應注意每餐不宜多吃,特別是膽囊結石術后3—6個月內,少吃多餐可減輕消化系統(tǒng)的負擔,有利于手術后恢復健康.另外,每天最好能吃點醋,因為醋會增強胃的消化能力,調節(jié)腸道內的酸堿度,以利于膽汁發(fā)揮作用,促進對脂肪類食物的消化.常飲淡茶,多吃鮮果和蔬菜也有助于食物消化和吸收.膽囊切除對身體有什么影響? 1,消化不良,腹脹腹瀉;2,膽囊切除術后十二指腸液的胃返流,胃液食管的返流3,膽囊切除術對結腸癌發(fā)病率的影響.4,膽囊切除導致膽管損傷的問題.5,膽囊切除術后膽總管結石的發(fā)生率增高.6,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 盡管膽囊切除對身體有少許影響,但對于具有膽囊切除手術指征的病人,還是應該果斷選擇膽囊切除的,否則病情加重就會發(fā)展成重癥膽囊炎、膽管炎、膽囊癌,甚至危機生命。
近日,本手術小組為一名同時患有直腸癌、乙狀結腸癌、肝曲結腸癌三處腫瘤的患者實施了一次腹腔鏡手術,成功實現了“一箭三雕”。 該患者就診于我院時,結腸鏡示:距肛門8-10cm、18-22cm和肝曲處各見一浸潤生長腫物,組織脆、硬、易出血。取病理活檢回報為(直腸、肝曲)腺癌,乙狀結腸印戒細胞癌??紤]患者同時患有三處大腸惡性腫瘤,且分為兩種病理類型,經過本治療組充分的術前準備和科室內部研究討論,決定為該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一次解決掉該患者的三處腫瘤,即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乙狀結腸癌根治術+右半結腸癌根治術(也就是同時切除直腸、乙狀結腸、右半結腸及其腸系膜并清除對應的淋巴結)。 手術過程中,先進性直腸和乙狀結腸部位的手術,考慮直腸腫瘤和乙狀結腸腫瘤(左下腹)距離較近,可以一起切除(即Dixon術式),再把剩下的降結腸和直腸吻合接起來,重建腸道的連續(xù)性。 然后在進行結腸肝曲部位腫瘤(右上腹部)的手術。因為這個位置距離其他兩處腫瘤位置較遠,標準術式是右半結腸切除術(切除含有橫結腸右半部分、升結腸、盲腸、闌尾、末段回腸及其腸系膜,并清掃淋巴結),此時術者、助手等需要調換位置,進行下半場的手術——腹腔鏡根治性右半結腸切除術,切除右半結腸,然后再把回腸和橫結腸吻合接起來,重建腸道的連續(xù)性。 經過手術組4個多小時的努力,手術順利完成。 該項手術的完成,標志著我們腹腔鏡胃腸道腫瘤手術技術進一步飛躍。其意義有:1. 首次實施腹腔鏡下三處腸癌的同時根治,即“一箭三雕”,不論是手術操作、麻醉技術還是護士配合都是一次鍛煉與提高。2. 絕對微創(chuàng)。若行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因為該患者同時有直腸癌、乙狀結腸癌和肝曲結腸癌,三者分別位于盆腔、左下腹、右上腹,所以刀口將由劍突下一直到恥骨處,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從心口窩往下經整個肚皮的刀口,貫穿整個腹部,一般得有30cm以上。而此次我們進行的是腹腔鏡手術,術后只有肚臍下面不到5cm的刀口和另外4個0.5cm左右的小刀口,而直接個小刀口愈合以后基本就看不到了。3. 根治效果佳。腹腔鏡手術應用攝像頭視頻系統(tǒng)可直視和放大手術操作部位,手術視野清晰,完全可以清除的看到淋巴結,清掃淋巴結范圍和效果超過開腹操作手術水平。4. 術后恢復快。因為刀口極小,所以無痛,患者手術次日即可下床活動。5. 腸道功能恢復快。因為腹腔鏡手術對腸管的機械刺激小,腸蠕動恢復快,能更早的拔出胃管,早期進食,減少并發(fā)癥。6. 降低住院日。因為有了以上幾條,所以患者恢復快,并發(fā)癥可早日出院,最終將有效利用醫(yī)療資源,降低醫(yī)療成本費用。 您明白了嗎?歡迎來電咨詢。 聯系電話0411-84671291-5131,可以直接找我或者張新生大夫。
【新技術】湟源縣人民醫(yī)院開展首例“結腸腫瘤NOSES”手術2019.07.05盼盼閱讀3Super Star2019年7月4日,風和日麗,外一科醫(yī)生團隊再傳佳音,在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胃腸外科張新生主任的帶教主持下,我院外一科順利完成我院首例結腸腫瘤的腹腔鏡微創(chuàng)的腸鏡定位下腹腔鏡結腸腫瘤切除術(NOSES),又一次填補了我院該項技術的空白。病歷摘要:患者、男性,51歲,以“乙狀結腸腫物”收住我院,進行腸鏡檢查示乙狀結腸有兩處腫物,大小分別是2.5cm和3cm,經過大連醫(yī)大二院幫扶專家張新生、董營和外一科團隊的會診討論,為該患者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治療計劃。早上九點,手術室正有序的進行術前準備工作,物品、器械、麻醉,九點三十分,手術開始,大醫(yī)二院張新生主任和我院馬明主任利用腹腔鏡先探查腹腔,因腹腔鏡無法確定腫瘤具體位置,此時,消化內科董營主任進行術中電子腸鏡檢查,結合腹腔鏡,雙鏡聯合精準定位腫瘤位置,并在腹腔鏡下利用血管夾進行標記。之后由大醫(yī)二院幫扶專家張新生主任和我院外一科及手術團隊成員合作,按照標記位置精準切除該段結腸腫瘤腸管、對應系膜和系膜內的淋巴結,經肛門置入無菌保護套,取出切除的手術標本,防止細菌污染和腫瘤種植轉移,最后經肛門置入管型吻合器在腹腔鏡下將遠近斷端腸管進行端端吻合重建消化道的完整性。小編帶您了解一下NOSES手術(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是先使用腹腔鏡或內鏡等設備完成腹腔內手術操作,然后經人體自然腔道(陰道或直腸)取標本的腹壁無輔助切口手術,該類手術腹部沒有輔助刀口,只有幾個微小的穿刺孔,可以說是“微創(chuàng)中的微創(chuàng)”,是目前國內外進行結直腸手術最微創(chuàng)的手術方式。與常規(guī)腹腔鏡手術比較,NOSES手術主要區(qū)別在于其取標本途徑和消化道重建方式,其明顯的優(yōu)勢是:NOSES手術是經過自然腔道操作的手術,不會留下疤痕。這樣的手術比較適合老年人以及要求腹壁美觀的人群,尤其適合分期早、體積相對較小的結直腸腫瘤,手術過程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術后基本無痛。大醫(yī)二院幫扶專家張新生主任介紹說:“由于腹部沒有輔助切口,創(chuàng)傷達到最小化,病人一般術后第二天早晨就能夠下床活動,不僅可以促進術后胃腸蠕動功能恢復,大大降低因臥床產生的相關并發(fā)癥,而且縮短了住院時間,降低了費用,使患者的心理壓力和創(chuàng)傷降到最低,為病人帶來了更好的生理和心理感受,也是現在微創(chuàng)手術發(fā)展的趨勢”。外一科主任馬明說:“我的心情很激動,我們在大醫(yī)二院幫扶專家張新生主任的帶教下,我們醫(yī)生團隊對該項技術有了充分理解,也能掌握該項技術,促進了我科微創(chuàng)手術技術的進一步提升,未來將會為我縣此類患者醫(yī)療提供幫助,感謝大醫(yī)二院幫扶專家辛勤付出和大醫(yī)二院領導們的大力支持。”此例結腸腫瘤NOSES手術的開展開創(chuàng)了我縣縣域該類技術的先河,我院普外科在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專家?guī)头鲋笇峦瓿傻挠忠豁椥录夹g,該技術已達國內外先進水平,大力推動了湟源縣人民醫(yī)院外一科的學科發(fā)展,使我院外一科技術水平更進一步。厚德精術,盡責至善!我們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編輯:伍湘蕾資料來源:外一科注:文章轉自美篇盼盼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