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很多焦慮抑郁患者的困惑。為了這個病患者歷盡千辛萬苦跑了很多科室,最后在精神心理科找到了可以醫(yī)治自己痛苦的藥物,經過少則兩周多則三個月的時間終于覺得有點效果。以前的頭暈、頭疼、睡不著覺、有的病人還會覺得胸疼、吃不下飯等等這些癥狀開始見好了,甚至有的病人感覺自己回到了發(fā)病前的狀態(tài)。跟醫(yī)生說我完全好了,醫(yī)生聽了也特開心!因為我們治療有效了。接下來問題就來了,很多患者會問醫(yī)生:“大夫,我什么時候能停藥啊,我現在都好啦!”我想跟您說:“別著急。這個時候是我們剛剛開始有效,剛剛開始起步,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我們大概需要三到六個月的維持期,來鞏固我們今天的療效。”大部分病人是聽進去了,但還是有部分患者會覺得困惑。“怎么,我還要吃呀?是不是真的?”還是有些不太相信。有的患者就擅自把劑量減少了,有的患者干脆就把藥停了。這也能理解病都好了干嘛還要吃藥呢?但是,這樣做的后果是什么呢?短則一周或者說幾天,時間長的可能有一個月,病人就體會到醫(yī)生說這話的價值了。原來的那些癥狀就會反復了,什么頭疼、頭暈、胸痛胸悶、、睡不著覺等等,這些癥狀就又回來了。情緒開始變得不好了,脾氣也變得暴躁了。就又回來找醫(yī)生。然后說:“哎呀對不起,沒有按照您說的話去做我怎么怎么樣......。”醫(yī)生通常就會笑笑說“是”現在確實體會到提前減量、提前停藥的后果了。有的病人比較幸運,再恢復用藥以后他的這些癥狀又好了。但也有少數的病人就沒那么幸運,他們可能要增加比以前更高的劑量。還有的患者原本效果很好的藥物現在單獨使用不足以改善癥狀了,需要增加另外一位藥物來幫助。甚至有的病人以前用藥有效,現在用藥就沒效果了,這時候就要換另外一種未知是否有效的藥物重新開始。非常麻煩而且得不償失。您一定會問:“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這個病不像別的病一樣說我病好了就把藥停了,像感冒似的,感冒好了干嘛還要用藥呢?”因為焦慮癥和抑郁癥這兩個病都是比較容易反復復發(fā)的臨床的情況,為什么呢?因為當我們無緣無故的、沒理由的焦慮、擔心、情緒低落、睡不好覺,這些都是和我們大腦里邊一些叫做“神經遞質”的物質,譬如說5-羥色胺、多巴胺、或者是腎上腺素的功能失衡有關系的。這些我們稱為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功能失調或者不足與焦慮抑郁等情緒狀態(tài)密切相關。因此,我們需要一些藥物來提升它們的功能,從而讓臨床上這些癥狀緩解。雖然當我們用藥用到三個月左右的時候,病人主觀感覺回到了病前狀態(tài),但是腦內神經遞質的一些功能還不太穩(wěn)定。通常認為需要少則6~9個月,多則一年左右,這樣的一個時間段來幫助他適應這個階段,把它的功能調到正常狀態(tài),穩(wěn)固在這個狀態(tài),他才不容易復發(fā)。所以我們現在臨床的指南都是要求病人在回到病前狀態(tài)的時候再維持當下的劑量至少再用3~6個月的藥。需要注意的是:計時開始是從“回到病前狀態(tài),而不是好多了”。所以臨床上有一些病人覺得好多了的時候還不能開始計時,覺得自己完全回到了病前狀態(tài),我們才開始計時3~6個月這是最少的時間。為什么會這么長時間?因為我們在臨床的研究中會看到,即使回到病前狀態(tài)以后維持了六個月的病人,仍然會有20%也就是5個病人里會有1個會有復發(fā)的可能。如果維持的時間不夠那么復發(fā)的風險就會高。目前不管是國內還是國際指南推薦的都是在臨床治愈后,也就是說臨床上完全回到病前狀態(tài)了,再要維持3~6個月,之后最好再鞏固3個月??傮w上我們治療療程大概要在1年左右,這樣才能大大的降低疾病復發(fā)的風險。綜上所述,我們還是要反復強調、盡管患者主觀感覺病好了還要堅持吃藥,不能夠隨便的減量和停藥。具體到某一個患者需要服用多長時間,要你的醫(yī)生根據你的臨床癥狀來給你推薦,千萬不要自己擅作主張。
最近聽病友說他們單位的一名80多歲的院士在隨家人外出時走失,等找到的時候老人已經不幸離世,令聽者唏噓不已。 隨著全球老齡化的加速,癡呆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雖然老年癡呆癥(顧名思義)是一個老年群體多見的疾病,但有的早發(fā)型患者甚至在50歲左右就開始發(fā)病。盡管目前全世界尚無根治老年癡呆的藥物,但盡早使用對癥治療的藥物,如美金剛、膽堿酯酶抑制劑(如多奈哌齊)對早期患者還是有一定的效果,部分患者的進展速度會減慢,雖不能阻止疾病的發(fā)展,但至少能夠讓患者和家屬的生活質量得到部分改善。如果發(fā)展到中晚期再治療,效果通常不好,家庭負擔和患者的生活質量將受到嚴重影響。所以,早期識別老年癡呆癥,早期進行治療非常關鍵。老年癡呆癥,醫(yī)學上叫做“阿爾茨海默病,簡稱AD”,以逐漸發(fā)展的記憶力減退為主要癥狀,特點:越是新發(fā)生的事情越記不住,如短時間內反復重復同樣的問題(不記得已經問過了)。而很久以前的事情,如小學同學的名字卻還記憶猶新,也因此給外人留下記性沒問題的印象。學習新知識的能力減退,如很難學會新電視的遙控器或機頂盒的使用方法。智能的減退是不平衡的,有的方面保留很好,而有的很差。就像是用黑板擦在寫滿東西的黑板上隨手抹了一把,沒擦到的地方保留的很好,這是很迷惑人的地方,也是很多家屬忽略或沒注意,甚至在醫(yī)生懷疑其有老年癡呆癥時家屬否認的原因,等到其他方面的癥狀,特別是精神行為異常的癥狀出現,或發(fā)生走失時才如夢初醒?;颊咄獗聿⒉幌裣胂笾械摹鞍V呆”的樣子,很多老人的面貌依然和善,甚至優(yōu)雅,基本的禮貌還保留,咋一看跟常人沒兩樣。那么,哪些癥狀提示可能是老年癡呆癥都呢?下面是最常見的十大癥狀:1、記憶力日漸衰退:經常重復已經說過多次的事情、忘記是否吃過飯或藥、記不起剛接過電話里說的事情。學習新東西困難。炒菜經常忘記放鹽或重復放鹽,做完飯忘記關煤氣或忘記爐子上煮著東西導致燒糊。2、不能完成熟悉的任務:以往可以很快完成的事情感到困難、不能很好的安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難以勝任日常家務活,例如忘記自己最拿手的菜的燒制步驟或者做的不如以前好吃了。做事比以前慢了,經常猶豫不決。3、語言表達出現困難:忘記簡單的詞語、找詞困難、說的話或寫的句子讓人難以理解、忘記日常所用物品的名稱。4、對時間, 地點或人物關系逐漸混淆:搞不清楚季節(jié)的變化、不知道今昔是何年?在自己生活了很久的小區(qū)附近迷失方向。對自己的親戚或很熟的朋友張冠李戴,關系搞不清楚,甚至認不清兒子和孫子。5、判斷力下降:不能正確判斷天氣與穿衣的關系:盛夏穿棉衣,寒冬著單衣。不能分辨真假,容易被虛假的宣傳誤導,受騙上當。6、理解力或合理安排事情能力下降:跟不上他人交談的思路,簡單的事情不能理解;辦事情沒有輕重緩急,經常不能按時支付賬單。7、常把東西放錯地方:把熨斗放進洗衣機里、將暖壺放在大衣柜里,把食物藏在枕頭下或放在衣服口袋里。8、行為及情緒改變:情緒低落、淡漠不語,有時喜怒無常,行為變得幼稚9、性格改變:變得多疑,由于遺忘經常找不著東西(多半是不值錢的東西),就懷疑是保姆或兒媳婦偷去了,而且堅信不移。之前樂于助人,現在變得吝嗇、刻薄。10、缺乏主動性:對以前的愛好沒有興趣了,總是呆坐著,不愿出門遛彎兒,甚至吃飯都需要催促。發(fā)現上述癥狀或其他不同尋常的表現時,最好盡快帶老人到精神??漆t(yī)院,或綜合醫(yī)院的精神科找專業(yè)醫(yī)生進行評估和進一步檢查。有老年癡呆癥家族史的,如直系親屬(父母、兄弟姊妹、叔叔、大爺、姑姑、姨媽、舅舅等)中有老年癡呆癥或“老糊涂”的,如果出現有記憶力明顯不如以前,工作能力或效率明顯下降等現象應及早到上述機構進行篩查,除一般的認知評估外,有條件的最好進行全面的血液檢查、頭顱磁共振掃描等,了解大腦退化的情況,以便早期干預。本文系賀建華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bdsjw.cn)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ü谛牟。┦菄乐赝{廣大人民群眾的壽命和生活質量的疾病之一,近年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良生活方式的泛濫,冠心病的發(fā)病年齡也逐漸年輕化。然而,在我們不斷尋找治療和預防冠心病的同時,有沒有想過冠心病可能與我們長期的不良情緒有關呢?13個前瞻性研究對超過 4000名健康個體進行了平均10年的隨訪,結果顯示抑郁癥是和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有關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有重性抑郁的患者得冠心病的風險是無抑郁個體 的4倍以上,那些有抑郁癥狀但還達不到抑郁癥診斷標準的,即所謂“亞綜合征性(Sub-syndromic)抑郁”患者得冠心病的風險也比沒有抑郁者升高1.5 –2倍。抑郁癥作為心血管疾病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其危險度與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危險因素相當。另一方面,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冠心病患者中抑郁患病率約20%。心梗后重癥抑郁約15-30%,有65%至少表現為輕癥抑郁。冠狀動脈搭橋術前超過30%的患者有抑郁癥狀。大量研究證實抑郁可以使冠心病人的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增加,抑郁也會使因心血管事件而導致的死亡率上升。國外研究顯示,心梗后半年,有抑郁患者中16.5%死亡,而無抑郁的病人中死亡率僅3%;心梗后1年半時,兩組的死亡率分別為20%和6%。換句話說,抑郁使心?;颊咚劳龅娘L險升高了3倍以上。因此,抑郁癥對于冠心病來講,不管是在病前還是在病后都有著非常不利的影響。然而,與冠心病合并抑郁的高發(fā)病率相比,心梗后的抑郁患者只有10%被識別出來,更不要說治療。低識別率原因可能有:1、抑郁表現不典型:如敵意、不安和退縮比悲傷情緒更常見;2、抑郁常被認為是嚴重醫(yī)療事件,如心梗后的正常反應—認為得了這么重的病心情不好是自然的;3、大部分無并發(fā)癥的心?;颊咦≡簳r間短,在有限的時間內醫(yī)生很難評價患者的情緒,患者更難獲得精神/心理科醫(yī)師的會診。那么,我們該如何及早地判斷自己或親屬是不是得了抑郁癥呢?讓我們先來看一個真實的案例。吳女士今年74歲,2年前的一天在與女兒生氣后突然覺得胸悶氣短,面色蒼白,出冷汗。家人急忙將她送到安貞醫(yī)院急診,心電圖檢查發(fā)現有急性心梗的表現,急診做了冠狀動脈造影并置入3枚支架。術后心電圖恢復正常,所有生化指標也都正常,吳女士感覺一切正常了,在手術后第4天出院回家。讓人沒想到的是出院當天的凌晨2點,吳女士醒來感覺心跳的厲害,再次發(fā)作胸悶氣短,覺得自己要死了。趕忙叫救護車送到安貞醫(yī)院急診搶救,但醫(yī)生經過多方面檢查結果都正常,吳女士未經任何實質性的治療,自己慢慢也恢復了。此后幾乎每天凌晨都會醒來,感覺胸悶氣短,自服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藥物后能好轉。逐漸出現情緒低沉,不愿意跟街坊鄰居講話,走路碰到了也盡可能繞著走。莫名的想哭,感覺委屈的不行,卻又說不出原因。以往喜歡看韓劇,現在聽到電視聲就煩,家人為此都不敢開電視。胃口不好,3個月體重減輕5kg,怕冷,三伏天家里不許開空調,患者自己穿著毛衣毛褲,感覺從骨頭里往外冷。睡眠質量差,易醒多夢,凌晨2~3點鐘醒來,再不能睡,周身串痛,懷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癥。家人帶她到各大醫(yī)院進行徹底的檢查,未發(fā)現明顯異常?;颊哒鞗]精打采,疲乏無力,終日躺在床上,甚至不洗臉不梳頭,感覺生活沒意思,連累家人,還不如死了好。同時,胸前區(qū)疼痛發(fā)作頻繁,使用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的次數增加,但效果越來越不好。在術后4個月時再次住院進行冠脈造影,結果顯示支架通暢,各條冠脈均正常。住院醫(yī)師懷疑患者合并有抑郁,遂請心理科醫(yī)生會診,確診為冠心病繼發(fā)抑郁發(fā)作。給予抗抑郁藥鹽酸舍曲林治療2周,患者的癥狀開始改善,心境較前穩(wěn)定,夜間醒的少了。繼續(xù)治療4周后患者能夠主動跟街坊打招呼,基本恢復日常生活,很少再用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了。從這個例子中我們看到有幾個特點:1、病人自覺癥狀明顯,但客觀檢查證據不多。2、情緒癥狀突出,人際關系發(fā)生改變。3、疲乏感突出,懶,連起碼的梳洗活動都不做。4、興趣減退,之前喜歡的事情(看韓劇)不再喜歡了。5、覺得自己沒用,沒臉見人,不愿意跟街坊說話。甚至覺得連累家人,有輕生的念頭。6、胸痛時硝酸甘油一類的藥物好像有效,但逐漸沒效。再次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她的冠狀動脈是通暢的。胸痛的原因顯然不是由于心肌缺血造成的。7、抗抑郁劑有效。下面是抑郁癥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三組癥狀:一是核心癥狀:情緒低落——終日悶悶不樂,想哭、興趣減退、享樂不能——明知是很高興的事,但沒有興趣,也高興不起來、精力不足和過度疲乏——感覺自己總像干了很重的活計,身體疲乏的一點力氣都沒有。二是心理學癥狀:表現為焦慮——坐立不安,過度擔心自己或家人;自責——責怪自己連累家人;認知扭曲——自我貶低,認為自己一事無成,任何一個人都比自己強,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凡事都往壞處想得多,看不到事情積極的一面;自殺觀念與行為——感覺生活沒有意思,還不如死了更好,甚至付諸行動;自知力不完整——不認為自己有抑郁癥狀,覺得自己就是軀體疾病,對客觀檢查都正常的事實不接受,認為醫(yī)生沒有檢查到,反復要求檢查。認知功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辦事情效率降低,不能像以往那樣熟練地完成日常工作。精神病性癥狀——嚴重的患者會出現精神病性癥狀,如幻聽、幻視,或關系妄想等,但多數都與患者的生活現實相關,沒有荒誕離奇的幻覺。第三組是軀體伴隨癥狀:表現為多種多樣,稀奇古怪的軀體不適。如各種疼痛,頭痛、背痛等,疼痛多不固定,呈游走或串痛,此起彼伏; 睡眠紊亂,失眠或睡眠過多但不解乏、食欲紊亂,進食減少或貪食、 性欲減退、非特異性軀體癥狀,患者可以表現為各種離奇的癥狀,如覺得自己的半側腦子變空了,感覺有股氣體從下身一直往上升到咽喉處哽住了等等。三組癥狀中以第一組核心癥狀最主要,如果有1~2條癥狀持續(xù)達到2周以上,應該及時找心理醫(yī)生進行識別和判斷,以免延誤病情。需要記住的是,抑郁癥既可以單獨存在也可以繼發(fā)于軀體疾病,如冠心病、腦卒中、甲狀腺疾病、老年癡呆癥等,老年首發(fā)的抑郁尤其要注意排除軀體疾病。除了抑郁意外,焦慮也是影響冠心病恢復的一種情緒障礙,其發(fā)生率甚至高于抑郁,在抑郁的患者中有相當一部分患者有焦慮共存(抑郁的心理學癥狀)。表現最強烈和最極端的例子是一種叫做“驚恐發(fā)作”的臨床綜合征,又稱為“急性焦慮發(fā)作”?;颊呖梢栽?分鐘之內由完全正常到不能自控,突然發(fā)作的心慌心跳,感覺心臟要從胸腔內跳出來似的,10分鐘內達到高峰?;颊叱杏X胸悶憋氣,有瀕死感,出汗,周身無力之外,還會有極度的恐懼感。多半在30分鐘內自然緩解?;颊叱3:艚芯茸o車,但發(fā)現在救護車到達時癥狀已經有所緩解,到醫(yī)院檢查多數不能發(fā)現異常結果。就像剛才講的吳女士的第一次凌晨胸悶發(fā)作的情形,其實就是一次驚恐發(fā)作。驚恐發(fā)作時,患者體內的兒茶酚胺水平升高,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可能會增加冠狀動脈痙攣的機會,甚至由于驚恐發(fā)作而誘發(fā)心肌梗死或誘發(fā)惡性心律失常而導致猝死,國內外均有類似的案例報道。美國著名的心臟病學家Hurst說過: “胸痛最常見的原因并不是心血管病,而是與焦慮有關”。國外學者研究顯示,在因胸痛而進行冠狀動脈造影的人群中,只有23%有明確的冠心病,61%的人冠狀動脈正?;蚪咏?,這部分人中大部分都有焦慮情緒存在。我們在對安貞醫(yī)院某病房胸痛患者的調查中發(fā)現,99例因為胸痛來做冠狀動脈造影的患者中(包括做過支架來復查的患者),最終確診為冠狀動脈有病變的只有46例,一半以上的病人冠狀動脈是好的。但是,這組患者中不管是否有冠心病,都有相當比例的患者有焦慮和抑郁情緒。其中冠心病人合并抑郁的有13%,合并焦慮的有37%,既有焦慮又有抑郁的有10.9%。可見冠心病的情緒障礙不可小覷。相對于冠心病的情緒障礙的知曉問題來講,冠心病合并抑郁的治療率更低。很多患者認為既然是情緒問題那我自己調節(jié)、自己克服好了,不愿意服用抗抑郁劑。其實這是非常大的誤區(qū)。讓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患者不愿意接受抗抑郁劑治療的原因。首先,在東方文化背景下長大的中國百姓對抑郁有著與生俱來的恥感,認為得抑郁癥(或精神疾?。┦羌G人的事情,是思想有問題。不愿意承認自己有這種病?;蛘哒J為說自己心情不好就意味著說子女不孝順。其次,雖然承認自己情緒不好,但認為可以通過自己的調整來克服。第三,擔心藥物的副反應,不敢服用。第四,認為抗抑郁劑加重了本來已經很重的經濟負擔。事實上,抑郁癥像其他軀體疾病一樣是一種比感冒還要常見疾病,普通人群發(fā)病率6%,在老年人中發(fā)病率更高,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的發(fā)病率高達36%——不到三個住院病人中就有一個患有抑郁。為什么老年人得了軀體疾病之后容易抑郁呢?從生理上講,老年人各個臟器的生理功能都不如以前,最常見的白內障使視力減退、神經性耳聾讓聽力下降,關節(jié)的退化使行動遲緩……。其實我們的大腦功能也在悄悄地走下坡路,記憶力在逐漸減退。大腦里主管情緒的物質——單胺類神經遞質,比如5-羥色胺(又稱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以及多巴胺等,它們的功能減退,使得老年人對外在壓力的抵抗能力下降。當遇到突如其來的外在刺激時,比如急性心梗、腦中風等危及生命的大病,老人們應對的能力不夠,加之穩(wěn)定情緒的神經遞質功能不足,就會引發(fā)抑郁。顯然,這些不是我們自我調節(jié)就能解決的,因此,希望通過個人調整讓抑郁緩解是很難的。有些家屬會不斷地跟病人強調:“您想開點兒……”,也經常勸病人做事情 別著急,但收效并不大。病人經常會說:“我心里什么道理都明白,就是控制不了?!痹蚓褪且钟艚箲]本身也是一種疾病,是有生物學基礎的,也就是上面我們說的大腦之中控制情緒的單胺類神經遞質的缺乏所致,長期以往還會導致大腦顳葉內側的一個叫做“海馬”的結構萎縮,海馬不僅和情緒有關還與我們的記憶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常常可以看到抑郁的病人記憶力也越來越不好。理智的做法是通過醫(yī)生診斷,處方合適的抗抑郁劑,像對待其他軀體病如高血壓、冠心病一樣,按照醫(yī)生的囑咐正規(guī)的治療。有趣的是,在藥物治療取得療效之后,病人會自己悟出許多人生的哲理來,常有病人對我講:“大夫,經過這次疾病,我覺得自己的內心成長了許多,看問題也不像以前那么鉆牛角尖了?!北娝苤笆撬幦侄尽?。因此,對藥物不良反應的擔心在情理之中。人們拿到醫(yī)生處方的藥物后第一件事就是仔細閱讀說明書,這種自我保護的意識本來沒錯,關鍵是抑郁的病人有一種扭曲的認知,傾向于過分夸大藥物的副反應而不去關注藥物的治療作用,特別是看到不良反應中有當前自己存在的癥狀時更加抵制,“我本來就頭暈,你給我的藥吃了還會導致頭暈,這個藥不能吃!”而不去注意這樣一個事實:藥品能夠被批準上市用于病人,最起碼的一點就是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應該是非常低的,可能是千分或萬分之一的概率,并不是所有服用了這個藥的人都會出現。同時也忘記了如果不治療抑郁,冠心病心絞痛或心梗的發(fā)生率將會增加很多倍,將會導致嚴重的后果。還有就是認為自己吃的藥已經很多了,再加上抗抑郁藥會不會增加藥物的相互作用和毒性呢?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有些藥物之間的確會有相互作用,因此在開藥時一定要找有經驗的醫(yī)生,告訴醫(yī)生您正在服用哪些藥物、您有哪些慢性病,讓醫(yī)生幫助選擇最適合您的藥物,選擇那些相互作用少,而且有循證醫(yī)學證據顯示對心血管病人較安全的藥物,不能盲目聽街坊鄰居說哪個藥好或著廣告宣傳哪個藥好。怎么知道誰是有經驗的醫(yī)生呢?每一個高級職稱的醫(yī)師(或者叫專家)都有自己較為擅長的專業(yè)方向,在每家醫(yī)院自己的專家介紹或者好醫(yī)生網站上都能找到,可以幫助您尋找在治療軀體疾病合并抑郁癥方面有經驗的醫(yī)生。最后,有的病人認為治療冠心病的藥物就已經很貴了,再加上抗抑郁藥,經濟上難以承受。表面看的確如此,但細想一下,如果合并了抑郁不去治療,將增加冠心病人再發(fā)心絞痛和心梗的機會,同時增加患者死亡的風險,如此所有為冠心病所花的錢不就白費了嗎?事實上,大量研究顯示,抗抑郁治療能夠降低冠心病人的治療費用,比如抑郁緩解后患者不再會反復進行昂貴的檢查和服用或點滴不必要的藥物。抗焦慮抗抑郁藥能夠減少患者服用硝酸甘油等藥物的次數。國外研究顯示,接受抗抑郁治療的患者住院時間比不接受治療者縮短31.5天,可以想象這是一筆多大的費用。國內研究顯示有抑郁而未經治療的冠心病人,單次住院花費比無抑郁的冠心病人多3400元,住院時間多4天??梢姴皇褂每挂钟羲幉⒉荒芄?jié)省治療的總費用。最后,需要強調的是,在注意冠心病的情緒障礙的同時,更不能忘記冠心病本身二級預防的藥物,比如抗血小板聚集藥、他汀類降脂藥、控制血壓、血糖的藥物等等,按時到心內科醫(yī)生那里復查心臟情況。綜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是一種常見的狀態(tài),嚴重地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冠心病的預后。積極關注冠心病人的情緒變化,及早識別和正規(guī)治療抑郁焦慮直接關系到冠心病本病的治療,只有解除了心理上的抑郁,才能讓我們的發(fā)動機——心臟,跳的更健康!“ 雙心”需兼顧,無郁更健康!本文系賀建華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bdsjw.cn)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總訪問量 752,477次
在線服務患者 2,073位
科普文章 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