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妍副主任醫(yī)師 山東省立醫(yī)院 小兒內分泌科 普拉德-威利綜合征(Prader-WilliSyndrome),簡稱PWS,俗稱小胖威利,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疾病,因第15號染色體長臂(位置15q11-q13)遺傳異常導致的終身性非孟德爾遺傳的表觀遺傳性疾病,是多系統(tǒng)化異常的復雜綜合征。此病會造成低肌張力、性腺功能減退、智力障礙、行為問題及過度攝食造成過度肥胖。尚無辦法徹底根治。一、臨床癥狀及特征臨床癥狀復雜,不同年齡段表現(xiàn)不同,癥狀和嚴重程度個體差異大。1.新生兒及嬰兒期:孕期胎動少、出生時體重偏低、肌張力低下(身體軟)、喂養(yǎng)困難(不吃、吸吮和吞咽困難,常需鼻胃管灌食)、哭聲微弱(不哭)、四肢活動力差(不動)、生長緩慢、嗜睡、反復呼吸道感染、肺換氣不足、肺炎、睡眠窒息、喉頭軟化癥及先天性心臟病等問題。PWS易診斷為腦癱、脊髓性肌萎縮癥(SMA)、重癥肌無力等,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治療效果好。2.特殊外觀(伴或不伴):窄臉、前額窄、長顱、單眼皮、杏仁眼、斜視、窄鼻梁、薄上唇、嘴角下垂、小嘴、身材矮小、皮膚白、發(fā)色較淡、小頜畸形、小手小腳、手狹窄且尺側邊緣較直、隱睪。3.食欲問題:患者無飽腹感并于1歲至6歲出現(xiàn)食欲亢進且無法自控,加之患者的新陳代謝率低,熱量消耗慢,造成體重急速增長。過度肥胖將導致各種并發(fā)癥:代謝紊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非酒精脂肪肝、睡眠紊亂、睡眠呼吸暫停(嗜睡/打鼾)、呼吸道梗阻等,甚至猝死。嚴重過度攝食可導致胃腸道穿孔。4.運動發(fā)展:動作發(fā)展遲緩,如8個月才會抬頭,1歲才會坐,2歲才會走,學齡兒童動作發(fā)展相比同齡人晚一到兩年。雖隨年齡增加,肌張力有所改善,但肌力、協(xié)調度、平衡感的缺失仍持續(xù)存在。5.智力/語言:輕度到中度智障,IQ平均70,少部份人呈嚴重智障或正常智力。語言發(fā)展遲緩(如3歲才會說話):構音缺陷、語言清晰度欠佳、語言重復。6.學習問題:高層次的抽象思維、數(shù)學計算能力、系統(tǒng)與次序性整合、聽覺訊息能力差導致學習困難,造成生活技能、問題解決力低且社會能力差。但記憶力、閱讀、尤其視覺認知、空間-概念組織能力較佳(如擅長拼圖類游戲);語言理解尚可但表淺、語言表達能力不錯,學習方式上以示范動作加上口語解釋,可加強學習效果。7.情緒行為問題:挫敗耐受差、情緒不穩(wěn)、沖動、易怒、摳抓(自損)皮膚、程序化行為、固執(zhí)、不合作、愛爭辯、對立、違抗、藏食物、占有欲強、自尊心強、人際關系退縮、自言自語、多動癥、強迫癥、憂郁癥(青少年以后可嚴重)、甚至暴力行為。8.性腺發(fā)育不良:性腺荷爾蒙通常不夠,小男嬰睪丸未降(單或雙側隱睪需手術)、陰莖短??;女生陰唇與陰蒂發(fā)育不良,青春期大多遲緩,未有生育報告。9.眼睛問題:集合性斜視/內斜視、近視、遠視、散光、外眼角上斜、藍鞏膜、虹膜有Brush-Field(灰白)斑點、白內障。10.牙齒問題:因牙齒琺瑯質太軟、唾液黏稠、磨牙、反芻等,患者大多存在蛀牙、牙齒缺損、齒列異常等問題。11.體溫調節(jié)異常:嬰兒期體溫不穩(wěn)定常持續(xù)發(fā)熱,年長兒及成年人體溫敏感性改變。12.骨骼系統(tǒng):脊柱側彎發(fā)生率高,骨質疏松(易骨折)、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易脫位)、足外翻、下肢平衡異常等。需定期復查。13.其他:高疼痛閥值,對疼痛刺激相對不敏感。胃輕癱:胃動力不足導致的胃排空延遲現(xiàn)象。甲狀腺功能減退、腎上腺功能低下、皮膚瘙癢、麻醉后復蘇(PWS患者可能對常規(guī)劑量的藥物及麻醉劑出現(xiàn)異常反應需密切監(jiān)控)、遺尿。偶發(fā)抽搐、癲癇或精神疾病。二、病因和發(fā)病機制15q11-q13區(qū)域異常導致PWS表型的機制尚不明了,可能與下丘腦功能紊亂或新陳代謝障礙有關?,F(xiàn)研究顯示15q11-q13區(qū)域存在SNRPN、NDN、MAGEL2、MKRN3和Cl5orf2印記基因,它們僅存于父源15號染色體的等位基因上。SNRPN位于印跡中心區(qū)域,可編碼5種snoRNAs,被認為與PWS表型有密切關系,也是最可靠的診斷位點。正常人母源性15q11-q13區(qū)域SNRPN的CpG島高度甲基化,而父源SNRPN的CpG島未甲基化,因此母源性基因失活,而父源性SNRPN基因有表達(遺傳印記)。當父源性15q11-q13區(qū)域SNRPN缺失(或功能缺陷)時,患兒即表現(xiàn)出PWS表型。PWS的致病原因及遺傳機制非常特殊且復雜,絕大多數(shù)病例為新發(fā)突變,即父母親皆正常,僅有極少數(shù)為遺傳。PWS肇因于第15號染色體印跡基因區(qū)的基因缺陷,此基因缺陷來自父親,或同時擁有兩條來自母親的帶有此缺陷的第15號染色體,若此基因缺陷來自母親,則導致Angelman'ssyndrome(天使綜合癥)。主要四種類型1、父源缺失型(deletion):絕大部分是因父親第15號染色體15q11-q13區(qū)域有微小缺失,該區(qū)域涉及5-6Mb,根據(jù)近端斷裂點不同分為I型和II型缺失。2、母源單親二倍體(maternaluniparentaldisomy,簡稱UPD):20~25%是因兩條第15號染色體都來自母親。主要是由于卵細胞減數(shù)分裂時染色體不分離所致。3、印記中心突變或微缺失(IC):2~5%是因父源染色體15q11-q13?關鍵區(qū)域發(fā)生基因突變。4、平衡易位?(balancedtranslocation)或異常:約占1%因15號染色體與其他染色體發(fā)生不平衡結構重排所致。三、診斷(1)分子遺傳學診斷方法1、高分辨率染色體分析(HRB):可檢測染色體區(qū)域15q11-13的缺失?(deletion),大約可診斷70%患者。適用于大的缺失或染色體異常,無法檢出UPD或印記基因突變、以及較小微缺失;2、熒光原位雜交法(FISH):利用位于15q11-13的探針,可檢測出微細缺失。但無法檢出UPD或印記基因突變;3、甲基化-特異性聚合酶鏈反應(MS-PCR):可以檢出99%的PWS患者,但無法確定為哪一種遺傳類型。另外1%由于是單堿基變異或者微小缺失(印跡突變和平衡易位)而無法檢測出;4、甲基化特異性多重連接依賴性探針擴增法(MS-MLPA):能快速檢測多種疾病相關基因的缺失或是重復突變,能夠診斷99%以上PWS患者,能夠區(qū)分缺失型和UPD;5、染色體微陣列分析(CMA):能在全基因組水平進行掃描,可檢測染色體不平衡的拷貝數(shù)變異(CotyNumberVariant,CNV),僅能檢測出該致病區(qū)域的缺失(75~80%),且不能區(qū)分缺失來自父源或母源。因此,即使做了微陣列檢測也應同時行MS-PCR或MS-MLPA確定染色體突變的親源性,兩者的診斷率高達99%。此外,還可使用全外顯子測序、全基因組SNP微陣列芯片、Southern印跡雜交、DNA甲基化(MSP)、AffymetrixCytoScan芯片。(2)疾病診斷目前國際上通行的PWS臨床評分標準主要根據(jù)Holm等于1993年提出、2012年Cassidy等修正后的標準:包括6條主要標準、11條次要標準和8條支持證據(jù)。年齡<3歲總評分5分以上,主要診斷標準達4分即可診斷;年齡≥3歲總評分8分以上,主要診斷標準達5分即可診斷。四、治療PWS的治療應采用包括內分泌遺傳代謝科、口腔科、新生兒科、眼科、骨科、康復科、神經內科、心理科、營養(yǎng)科等在內的多學科綜合管理模式,根據(jù)不同年齡段患兒的表型特征,針對不同問題進行有效干預。1、肥胖控制:管住嘴,邁開腿。食欲異常是因下丘腦的功能異常所致,幾近強迫性的攝食習慣通常會在6歲之前發(fā)生。應采取均衡、低熱量的飲食,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及保持經常性的運動;2、生長激素(GH)治療:可提高生長速率、減少脂肪堆積、增加肌肉質量及力量、促進熱量消耗、促蛋白質合成、骨質密度增加等。生長激素治療的患者體組織的改變因人而異,通常在治療的第一年改變最大。應由醫(yī)師評估患者情況(包括睡眠評估等),再考慮是否使用生長激素。生長激素引起的副作用,尚在觀察及研究中,需注意的相關問題:①.脊柱側彎:PWS患者脊柱側彎發(fā)生病高,使用GH時,可能會因快速發(fā)育而加重脊柱側彎,因此在GH治療之前和治療之后每6-12個月進行脊柱正側位攝片檢查。②.胰島素抵抗與糖尿?。篜WS患兒胰島素水平可顯著升高,對于肥胖的PWS患者可能會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機率,因此PWS患者需要3-6個月定期監(jiān)測糖脂代謝相關指標。③.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PWS兒童青少年OSA自然發(fā)生率為44~100%,GH治療可能增大舌體和腺體的體積,減小本來就狹小的氣道,可能加重OSA,導致患兒上呼吸道感染時發(fā)生猝死。美國藥管局認為嚴重肥胖、嚴重呼吸問題和糖尿病的PWS患者不建議應用生長激素。3.其他內分泌激素治療:男童隱睪和外生殖器發(fā)育不良可以應用睪酮及HCG治療,療效不佳建議2歲內手術治療。甲狀腺功能低下、皮質醇減低需要對癥治療。4.需于遺傳咨詢門診定期追蹤,家庭支持與遺傳咨詢是必要的,患者需要穩(wěn)定而習慣化的環(huán)境。五、遺傳咨詢PWS的再發(fā)風險印記基因缺陷的類型有關,父源缺失和母源UPD為散發(fā),父母基因均正常,再發(fā)風險約為1%。印記基因突變:如果父親也是PWS病人,再發(fā)風險高達50%,如果父親不是PWS病人,再發(fā)率很低。由于胎盤絨毛等組織的低甲基化狀態(tài),因此不推薦將其用于產前診斷;如確實需要產前診斷,可以在孕16-20周通過羊水脫落細胞DNA甲基化分析行產前診斷。PWS患兒鮮有生育的報道,其子代患PWS的概率與先證者的遺傳機制及性別有關。理論上女性缺失型患者的子代有50%發(fā)生Angelman綜合征的風險,而男性缺失型患者的子代有50%發(fā)生PWS的風險,故一般不建議PWS患者生育。2022年07月01日
1808
0
0
相關科普號

陳善聞醫(yī)生的科普號
陳善聞 副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泌尿外科
3.9萬粉絲1209.8萬閱讀

孫妍醫(yī)生的科普號
孫妍 副主任醫(yī)師
山東省立醫(yī)院
小兒內分泌科
650粉絲1.3萬閱讀

張沛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沛 主治醫(yī)師
商丘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兒科
37粉絲26.7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