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月27日
757
2
2
-
07月24日
82
0
3
-
韓瓔主任醫(yī)師 宣武醫(yī)院 神經(jīng)內(nèi)科 你說專家認可度哈,別人怎么樣我不知道,我是百分之百認可,這么準確便捷的東西又便宜,對吧?我為啥不認可呢?我十分認可,我只雙手贊成。凡是我們課題組,我們中國認知下降,縱向研究c study on cognitive decline, 簡稱S庫的隊列里的志愿者,每個人我都給他們做雪皮套217。 就是這這個其實還帶有一定的預測的一個作用是。 還預測啥呀,皮套217陽性就可以定性診斷為ad了,不管你有沒有臨床癥狀,完全沒有任何臨床癥狀,就是癥狀分期的一期。 如果有自我感覺,記憶力比自己從前認知正常的時候有下降,但是全套的神經(jīng)心理量表檢查和同年齡以及同等受教育水平人群橫向比較,認知功能還在正常的范圍,就是主觀認知下降,或者是有輕微的認知下降,但是還沒有達到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診斷標準,這個時候就是癥狀分期的2期,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就是癥狀分期的3期。 然后認知損害影響了日常生活了,不能獨立生活了,輕微不能獨立生活的時候叫輕度癡呆,重度不能獨立生活的時候叫重度癡呆,重度的時候叫重度癡呆。輕、中、重癥狀分期根據(jù)2024年的新標準,屬于癥狀分期的四期、五期、六期,就是基數(shù)越高的話,它其實就07月23日
195
1
8
-
韓瓔主任醫(yī)師 宣武醫(yī)院 神經(jīng)內(nèi)科 阿爾茨海默病的診斷呢,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1906年發(fā)現(xiàn)這個病,到1984年出現(xiàn)了世界上第一個診斷標準是,你算一算這經(jīng)過了多長時間是吧,將近百年。對,呃,為什么從發(fā)現(xiàn)這個疾病到世界上公認的第一個診斷標準認識要這么久呢?因為我們對這個疾病不了解,那個時候呢,認為不死不能確定診斷,不癡呆不能診斷這個疾病,就是說由于認知損害導致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階段了,就進入癡呆期了,才考慮是不是阿爾茨海默病,然后在除外其他一切可以引起認知功能下降的疾病,才考慮是阿爾茨海默病,可能性大,Probable auto disease, 簡稱ad哈。 但是如果要除外不了其他的疾病呢?那就是possible auto的劑子。什么情況下才能確診呢?看病理。 那活著的人是不可能開瓢看病理的,也就是說死后才能夠做病理,看到老年斑認為是定性診斷ad的金標準,但是這個老年斑呢,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的進步,到了21世紀的時候呢,有了分子影像AB bitt pett, 我們就可以可視化在活體上看到這個老年斑,就是AB bitt pet特陽性AB bitt pett呢,造價高,技術門檻高,所以呢,臨床上實現(xiàn)早期診斷落地就很難。07月23日
62
0
4
-
韓瓔主任醫(yī)師 宣武醫(yī)院 神經(jīng)內(nèi)科 有一個人一直在問,說我測了皮特217的值是8.38,可以確診為阿爾茲海默病嗎?你這個8.38你只是一個孤立的值,你沒有說是哪個廠家的介值是多少,這是判斷不出來的哦,因為你這個是8.38,比較靠近那個蘇州預測的5.9,說假設你是蘇州預測的那個,它的介質(zhì)是5.9,那就是陽性,呃,如果要是單分子的話呢,它都是0.543,非常非常小的那個介值,對你這個8.38單純的一個數(shù)值是沒有用的,咱們需要要了解它是哪個試劑盒的,以及它的一個正常的范圍,然后我們判斷偏離范圍多大的判斷啊,因為我看很多朋友,我這邊也是一直在丟了一大堆的數(shù)字在直播間的,我看的都犯迷糊了啊。07月20日
71
0
2
-
04月06日
210
0
0
-
張奇山主任醫(yī)師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神經(jīng)內(nèi)科 阿爾茲海默?。ˋlzheimer‘sDisease,AD)的早期診斷對延緩疾病進展和改善生活質(zhì)量至關重要,尤其對于有遺傳家族史的高風險人群。以下從診斷方法、遺傳風險評估和預防策略三方面進行說明,并提供針對性建議:一、早期診斷的核心方法1.臨床認知評估-認知篩查工具:-MMSE(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初步評估記憶力、定向力和語言能力。-MoCA(蒙特利爾認知評估):對輕度認知障礙(MCI)更敏感。-神經(jīng)心理學測試:通過復雜任務評估記憶、執(zhí)行功能等,需??漆t(yī)生進行。2.生物標志物檢測-腦脊液檢測:-檢測Aβ42(β淀粉樣蛋白)、Tau蛋白(總Tau和磷酸化Tau)水平。-異常標志:Aβ42降低,Tau蛋白升高提示AD病理。-血液生物標志物(新興方法):-血漿Aβ42/40比值、pTau181等檢測逐步應用于臨床篩查。3.影像學檢查-淀粉樣蛋白PET掃描:直接顯示腦內(nèi)Aβ斑塊沉積(確診AD病理的金標準)。-TauPET掃描:檢測Tau蛋白纏結分布,用于研究或特定病例。-MRI腦部結構成像:觀察海馬體萎縮、腦皮質(zhì)變薄等AD特征。二、有遺傳家族史人群的特殊關注1.遺傳風險分類-家族性阿爾茲海默病(FAD):-由顯性遺傳致病基因突變引起(如APP、PSEN1、PSEN2基因),占所有AD病例<5%。-特點:早發(fā)(通常<65歲),家族中多代直系親屬患病。-散發(fā)性AD:-與APOEε4等位基因相關(風險基因),攜帶者患病風險升高但不絕對。2.遺傳檢測的適用性-致病基因檢測(APP、PSEN1、PSEN2):-適用人群:早發(fā)AD家族史(如多人在50-60歲前發(fā)?。?意義:明確是否為FAD,指導家族成員遺傳咨詢。-風險基因檢測(APOEε4):-爭議:APOEε4僅提示風險,不用于臨床確診,需結合其他評估。3.針對遺傳高風險人群的篩查建議-更早開始監(jiān)測:-有FAD致病基因突變者:建議從癥狀出現(xiàn)前10-15年(如35-40歲)開始定期評估。-APOEε4攜帶者:50歲后加強認知篩查和生物標志物監(jiān)測。-定期檢查內(nèi)容:-每1-2年進行認知測試、MRI或血液生物標志物檢測。-出現(xiàn)輕微癥狀(如健忘、執(zhí)行能力下降)時,盡早行淀粉樣蛋白PET或腦脊液檢查。三、早期干預與預防策略1.生活方式干預-心血管健康管理: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降低AD風險)。-認知訓練與社交:閱讀、學習新技能、參與社交活動。-飲食與運動:-地中海飲食(富含魚類、橄欖油、堅果)。-每周≥150分鐘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2.疾病修飾治療的早期應用-抗Aβ藥物(如侖卡奈單抗):-適用于生物標志物確認的早期AD(輕度認知障礙或輕度癡呆)。-有家族史且Aβ陽性者可能優(yōu)先獲益。-臨床試驗參與:-高風險人群可加入預防性藥物試驗(如Aβ疫苗、Tau靶向療法)。3.心理健康支持-提供遺傳咨詢,避免過度焦慮。-對攜帶致病基因者,提前規(guī)劃法律、財務和醫(yī)療意愿。四、注意事項與誤區(qū)1.基因檢測并非必需:-多數(shù)AD為散發(fā)性,APOEε4檢測需謹慎,避免引發(fā)心理負擔。2.早期癥狀易被忽視:-如頻繁忘記近期事件、重復提問、性格改變等,應盡早就醫(yī)。3.避免過度解讀“風險”:-即使攜帶APOEε4或家族史,健康生活方式仍可顯著降低發(fā)病風險。五、總結建議-有明確家族史(尤其早發(fā)AD)者:-咨詢神經(jīng)科或遺傳專科,評估是否需致病基因檢測。-制定個性化監(jiān)測計劃(認知評估+生物標志物)。-所有高風險人群:-40歲后定期體檢,關注心血管和腦健康。-積極參與臨床試驗(如PREVENT-AD、DIAN-TU等國際研究)。早期診斷結合積極干預,可為高風險人群爭取更長的認知健康期。建議與??漆t(yī)生緊密合作,科學應對遺傳風險。03月02日
308
0
1
-
周炯主任醫(yī)師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 神經(jīng)內(nèi)科 嗎?嗯,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哦,嗯,就像是就是我們說呢,對于癡呆的診斷啊,它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它不是說我就很簡單,我只要比如說我我我比如說診斷肺炎,我只要你你查一個CT就可以了,肺部CT就可以,都都是這樣子,所有疾病的診斷都像是一個是一個全面的,全方位的立體的一個診斷的一個體系,哦,不是說我現(xiàn)在診斷一個肺炎啊,我只要給他做個CT啊,有肺炎就是肺炎了,那我肯定還要查血吧,是不是我還要呃進行其他的一些檢查吧,做做B超吧,然后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做的,那診斷海默病也好,診斷路易體癡呆也好,都是需要全方位的,那其中磁共振是最重要的,因為磁共振因為因為癡呆是一個大腦的毛病呀,那我肯定要看看大腦里面發(fā)生了什么,那現(xiàn)在最好的手段就是說我們最可及性最好的,那就是子共振了。磁共振能。 我清晰的看到大腦里面很多的問題,所以磁共振是非常重要的,而不是只是靠幾個量表就可以的。2024年02月22日
25
0
0
-
2023年11月26日
117
0
1
-
2023年09月18日
155
0
1
相關科普號

李維新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維新 主任醫(yī)師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神經(jīng)外科
7382粉絲756.1萬閱讀

王麗萍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麗萍 主任醫(yī)師
張家口市婦幼保健院兒童院區(qū)
內(nèi)四科
41粉絲12.3萬閱讀

周蓉醫(yī)生的科普號
周蓉 主治醫(yī)師
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
睡眠醫(yī)學中心
930粉絲16.8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