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09月19日
178
0
1
-
2022年09月09日
85
0
0
-
李驥主任醫(yī)師 鄭大一附院 小兒外科 嬰兒包莖慢性手法治療小男孩包莖的保守治療,也就是翻包皮的最佳治療年齡是6個月到1歲,很多家長可能會錯過這個時間段,這個年齡階段的小兒還沒有反抗能力,而且對疼痛也不敏感,一般從小男孩6個月后進行,每天清洗外陰后,家長以手指上翻(俗稱捋)包皮,逐漸擴大上翻的幅度,堅持數(shù)周,使包皮外口擴大變松,基本上達到包皮上翻露出陰莖頭即可。注意每次上翻的幅度不宜過大,以免疼痛和出血,每次包皮上翻清洗后,均應及時翻下復位,以免出現(xiàn)包皮嵌頓。若每次清洗外陰時能配合使用3%硼酸或康復新溶液外洗,洗后在陰莖頭及冠狀溝出涂少許金霉素眼膏或紅霉素眼膏,效果更好。待包皮口以擴大變松時,每日用干凈的溫水或洗澡時清洗一次即可。應告知家長:①治療早期有少量出血勿須擔心;②剛剛露出的陰莖頭特別敏感,應避免粗暴的手法清洗,改為泡洗或輕輕沾洗;③有時分離后的包皮內有白色皮脂分泌物,而不是感染引起的膿液,外翻的包皮在可以翻開后兩三個月以內會反復出現(xiàn)這種情況,3個月后,由于局部包皮內板的角質化,會逐漸消失。隨著年齡的增長,男孩的自我保護意識以及疼痛敏感程度逐步增強,等到一兩歲以后,家長再想上翻孩子的包皮時,孩子已經(jīng)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抵抗,等到三歲以后,在家里已經(jīng)不可能完成了。如果出現(xiàn)反復的龜頭包皮炎,需要到醫(yī)院就醫(yī),如果每年感染超過三次,建議切除包皮。2022年09月02日
1310
0
5
-
陳望強主任醫(yī)師 杭州市紅十字會醫(yī)院 男科 回一下吧,好吧,我家兒子六歲包莖應不應該做手術?。窟?,包莖是肯定要做手術的啊,包莖是一定要做手術的,那么盡量選擇在小孩子能夠忍痛啊,因為他不割過之后愛哭啊,叫啊,亂抓的這種這種狀態(tài),無法控制的這種狀態(tài),他知道痛,但他可以熬著,哪怕哭他可以熬得住啊,也可以,那么盡量選擇在八歲到十一二歲之前做吧,因為在他青春期發(fā)育之前做啊,這樣子,呃,因為他包包莖包的特別厲害的話,會引起陰莖這個頭部發(fā)育的異常啊,也會導致它發(fā)育過程當中這種遺精的次數(shù)增多啊,里面的這種細菌繁殖的幾率高,然后從而會導致這個細菌從這個里面影響到這個前列腺或者痙囊里面啊,從小就得了一個很頑固的一個前列腺炎,就很麻煩啊,所以可以在青春期發(fā)育之前就做掉啊。 好,今天那個到到到。2022年08月26日
217
0
4
-
謝起根主治醫(yī)師 中山一院 小兒外科 雖然包皮環(huán)切術是目前治療包莖的常用方法,然而由于擔心手術出血、感染、疼痛,術后護理不便,可能影響學習,有很多父母都希望保守治療,不手術而治療包莖。如果能翻開包皮,包莖很可能就治好了。那么,有哪些方法有助于翻開包皮呢?(1)外用類固醇激素乳膏和手翻包皮。類固醇激素乳膏(俗稱激素乳膏,例如艾洛松、地塞米松、氫化可的松乳膏)有抗炎、減輕粘連、擴張包皮外口的作用。手翻包皮至不能后翻時,在包皮外口和龜頭外涂少量類固醇激素乳膏,循序漸進,堅持1-3月,包皮多數(shù)可翻開。該法不僅可用于生理性包莖,對病理性包莖亦有較好的效果,目前已得到循證醫(yī)學證據(jù)支持。筆者接診的不少患者采用此法得到治愈。由于是局部使用少量激素,因此副作用很小,父母不必擔心。該法可由患者或其父母完成,操作簡單,痛苦小,但比較費時費力,如果能夠堅持,還是不錯的選擇。(2)利多卡因乳膏局麻下翻包皮。利多卡因乳膏吸收快,有較強的表面麻醉作用,局麻后,可用較大的力量往后翻轉包皮,但也應循序漸進,避免撕裂包皮。該法主要適用于生理性包莖。該法可由患者或其父母完成,操作簡單,痛苦小。(3)氣囊尿管包皮擴張術。往包皮腔內置入尿管,緩慢往氣囊注入氣體,通過尿管氣囊逐步擴張分離包皮和龜頭之間的粘連和擴張包皮外口,可達到治療包莖的目的。對于病理性包莖患者,氣囊尿管包皮擴張會引起劇烈疼痛、包皮外口撕裂出血,因此該法只能用于生理性包莖。該法需要專業(yè)醫(yī)生在患兒麻醉下進行,效果類似于麻醉下包皮擴張分離術。當然,多數(shù)生理性包莖,隨著患兒年紀增長,在雄激素作用、上皮細胞角化、陰莖生長發(fā)育、包皮垢堆積以及陰莖間斷性勃起等因素作用下,包莖可逐漸消失。因此,5歲以前的生理性包莖,可以不做任何處理。如果保守治療后效果不佳,或患者依從性較差,長痛不如短痛,還是應考慮包皮環(huán)切術。手術可較快徹底解決包莖及其并發(fā)癥。2022年06月24日
1813
0
6
-
呂逸清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兒童醫(yī)院 泌尿外科 呃,這是一個有關包皮手術的這樣一個問題,呃,那么四歲的孩子的話呢,包莖其實是一個很普遍的這樣一個情況,因為我們知道男孩子是有生理性包莖的,他生理性包莖出生開始,呃,到四五歲,五六歲都有可能是處于一個生理性的包莖這樣一個情況。 呃,但是呢,如果包君造成了各種各樣的不良的影響,比如說他經(jīng)常有這種。 包皮炎,包皮龜頭炎,整個小區(qū)就腫起來了,甚至于流膿啊,這種情況的話,呃,那一般是越早手術越好,因為你不做手術的話,它這個炎癥就會反反復復發(fā)作,就會反復復發(fā)作,甚至于會越來越重,像一個惡性循環(huán)一樣。 呃,那么一般來說就是。 發(fā)作過兩三次這種炎癥的話,我們建議就早點做手術會比較好一點,如果沒有炎癥,如果沒有任何不舒服的這種情況的話,那我們一般建議還是自己靠自己先翻一翻,每天洗完澡或者洗澡的時候,把它往后這樣往后拉一下,往后拉一下,呃,每天拉個半分鐘到一分鐘,拉個半年到一年,你看看會不會把它的這個包皮給它解除掉啊,包莖解除掉,把整個頭小雞頭給它露出來啊,露出來了那就不用做手術了,只要把它里里外外洗干凈就OK了。 呃,如果一定要做手術的話呢,那手術肯定是現(xiàn)在沒有什么烏疤手術了,但是反2022年06月01日
694
0
12
-
李兵才主治醫(yī)師 吉安市婦幼保健院 外科 ???每逢假期,很多家長都要糾結于一個問題:要不要給孩子切包皮?尤其是孩子有包莖的家長。??包莖是指包皮不能上翻外露龜頭,如果大家注意過自己孩子可能會發(fā)現(xiàn),幾乎每個男孩生下來都是包莖,所以包莖大部分是生理狀態(tài)而不是疾病,而且是一種會隨孩子長大逐漸消失的生理狀態(tài)。???國外的數(shù)據(jù)是到了3歲80%的孩子包皮都可以翻起來,國內的孩子似乎慢一些,2014年發(fā)表在美國兒科雜志上的一個中國研究,統(tǒng)計了兩千多個幼兒園孩子,3-4歲有包莖的為55.5%,5-6歲為44.1%。既然是能自己解決的生理現(xiàn)象,所以沒癥狀的就一般不建議去治療,既不需要特意用力去翻,也不需要到醫(yī)院去做包皮擴張,以避免孩子不必要的疼痛、出血和損傷,嚴重的還可能導致疤痕性包莖,更不需要因為包莖而常規(guī)切包皮。??新生兒切期切包皮,主要是因為宗教和文化的原因,從健康的角度來看,新生兒期切也是有一些好處。2012年,美國兒科學會發(fā)表的政策聲明認為對新生兒切包皮健康收益大于風險,收益包括:預防泌尿系感染、陰莖癌及性傳播疾?。ò℉IV)的傳播,所以認為家長想切的可以支持,但不是推薦所有的新生兒都去切。歐洲的觀點有些不同,2017版的歐洲泌尿外科協(xié)會指南認為:為預防陰莖癌給新生兒常規(guī)割包皮是沒必要的。我國沒有給新生兒切包皮的文化傳統(tǒng),所以一般不會在新生兒期切。??總體而言,兒童切包皮有一些好處,但好處不多,風險雖小但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益風險比是很低的,切不切主要看家長的意愿,意愿強烈的醫(yī)生一般會同意。??包皮手術沒有嚴格的年齡限制,歐洲的指南認為2歲后可以做,國內醫(yī)生習慣不一樣,大都喜歡在5歲以后做。但如果沒有什么不舒服,包莖的孩子完全可以等待自行分開,想治療的也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先涂激素軟膏(國內醫(yī)生似乎不習慣用),手術可以作為最后的選擇。?如果孩子有癥狀,比如反復包皮炎,泌尿系感染,或者是疤痕狹窄導致的繼發(fā)性包莖,則建議早切。如果孩子大了還是沒有自然分開呢?尼爾森兒科學的建議是,如果尿尿的時候鼓泡或過了10歲用激素治療也沒效,則建議切。2022年05月23日
815
0
2
-
趙翔副主任醫(yī)師 武漢同濟醫(yī)院 小兒外科 距離一年一度的暑假還有1個多月,門診已經(jīng)開始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來看“包皮”。據(jù)說因為不少醫(yī)院“割包皮”要預約排隊等待數(shù)月甚至一年多,不提前來醫(yī)院看的話,怕今年又割不了。不割包皮難道真的不行嗎?要搞清楚到底要不要割包皮,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兩個概念:包莖和包皮過長。包莖:是指包皮將陰莖頭完全覆蓋“包住”,且包皮口狹小,不能上翻顯露出陰莖頭。包皮過長:是指包皮雖然將陰莖頭完全覆蓋“包住”,但可以上翻,并完全顯露出陰莖頭。包皮過長和包莖的區(qū)別很簡單,一個可以翻上去露出陰莖頭,一個不能。既然包皮翻不上去,露不出陰莖頭,那么“包莖”是不是就必須要割包皮了?其實也不完全是。如果是成年人還有包莖,那肯是要割的。但是小孩子又不一樣,小孩子可能是“生理性包莖”。什么是生理性包莖?其實幾乎所有正常小男孩出生的時候都是有包莖的,這稱之為“生理性包莖”。如果出生的時候沒有包莖,反而可能是生殖器發(fā)育異常,比如“尿道下裂”。隨著生長發(fā)育,生理性包莖會逐漸好轉,包皮會逐漸變得可以回縮,顯露出陰莖頭。據(jù)統(tǒng)計,1歲時大約50%的包皮可以回縮顯露出陰莖頭,3歲時這一比例可達到89%。到6-7歲大約還有8%的小男孩有包莖,而到成年時大約僅剩1%的男性仍有包莖。生理性包莖有自發(fā)好轉的可能,所以自然是不一定非得割包皮的。與“生理性包莖”相對應的是“病理性包莖”。病理性包莖是指由于包皮龜頭炎(比如干燥閉塞性龜頭炎)或不正確的翻包皮等原因導致包皮出現(xiàn)了瘢痕狹窄。這種存在瘢痕狹窄的病理性包莖是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好轉的。聰明的家長看到這里應該已經(jīng)知道,病理性包莖是必須要切包皮的。知識拓展:干燥閉塞性龜頭炎又稱為苔蘚硬化性龜頭炎,是一種由淋巴細胞介導的一種慢性炎癥,據(jù)統(tǒng)計17%的10歲以內的包莖兒童存在這種干燥閉塞性龜頭炎。另外,除了病理性包莖,在生理性包莖或包皮過長的情況下如果經(jīng)常發(fā)生包皮龜頭炎或泌尿道感染,也是需要割包皮的,割除包皮可以顯著降低男童陰莖頭的細菌定植情況。綜上所述,必需要割的包皮一般來說就兩種情況:1、病理性包莖;2、反復包皮龜頭炎或泌尿道感染。另外,少數(shù)特殊情況,比如包皮上長了痣,那也要考慮割包皮。3歲以內的生理性包莖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是不需要治療的。3歲以后還有包莖,也可以不治療。想要治療可以先考慮保守治療:0.05-0.1%的腎上腺皮質激素乳膏局部外用,一天2次,持續(xù)4-8周,有效率在80%以上,但是有一定復發(fā)概率(17%)。也可以自行嘗試經(jīng)常將寶寶的包皮稍微往上翻一下,但是切忌不能強行翻包皮,以免損傷后形成瘢痕。值得注意的是腎上腺皮質激素對“包皮粘連”是無效的。包皮粘連是指包皮跟陰莖頭緊緊粘在一起,無法分開。包莖的兒童一般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程度包皮粘連,但是包皮粘連的發(fā)生率要遠遠高于包莖,據(jù)統(tǒng)計6-7歲的非包莖男童中60%以上存在包皮粘連。包皮粘連也有一定自發(fā)好轉的概率,到16-17歲時包皮粘連的比例會降至大約3%。陰莖的自發(fā)勃起以及包皮垢(包皮脫落的上皮碎片及分泌物)的產(chǎn)生都是促使包皮粘連分離的因素。知識拓展:小孩子的包皮垢實際上是包皮脫落的上皮碎片及分泌物堆積導致,表現(xiàn)為包皮下方白色的腫物,有些家長會誤以為是長了什么東西,著急地帶孩子到門診來看。實際上不需要擔心,也不需要特殊處理。包皮垢的堆積也是促使包皮粘連分離的因素之一。國外有些人會稱之為包皮珍珠。對于包皮粘連的兒童切勿自行強行上翻包皮分離粘連,以免造成損傷形成瘢痕。可以到小兒泌尿外科門診找醫(yī)生做包皮粘連分離??茖W的來講,沒有癥狀的生理性包莖和包皮過長都是屬于可割可不割的包皮。也就是說割了也可以,不割也沒什么大問題,更多取決于家長的意愿以及社會文化因素。從衛(wèi)生角度來講,割去包皮會更利于保持陰莖頭的衛(wèi)生,降低細菌及病毒感染的概率。在美國大多數(shù)新生兒一出生就會被割去包皮,很多宗教中也存在“割禮”的習俗。TIP1:如果孩子僅僅是包皮過長,可以不割包皮,但是一定要每日翻開包皮清洗,保持衛(wèi)生。TIP2:如果家長覺得孩子的包皮衛(wèi)生難以保持或者是包皮實在是太長了,也可以選擇割包皮。TIP3:問:如果孩子都6歲了,還是“生理性包莖”,一點都翻不上來,那到底要不要割?答:科學的來講,如果沒有反復包皮發(fā)炎等癥狀,還是可割可不割。如果家長想采用干脆利索的處理方法,那就直接割掉,割了一了百了,沒有后顧之憂。不想“直接割包皮”的家長也可以選擇再等等或者嘗試采用保守治療的方法。目前割包皮常用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采用“包皮環(huán)”或者“包皮切割縫合器”。這種方式的優(yōu)點是比較經(jīng)濟便捷,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在門診手術,不需要住院,隨做隨走。它的缺點是操作略粗糙,無法對包皮進行精細的修整,“包皮環(huán)”有時需1個月以上才能完全脫落。另外一種就是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手術“包皮環(huán)切術”,它的優(yōu)點是醫(yī)生可以對包皮進行“精修精縫”,同時可以手術矯正其他一些合并的問題(比如系帶過短),術后外觀會更滿意,恢復也會更快。但它的缺點是需要住院手術,因為孩子不能很好的配合手術,所以需要住院在麻醉下進行手術。不是所有的包皮都是可以肆無忌憚的割的。有一些陰莖發(fā)育異常的情況是萬萬不能割包皮的,比如前面說的“尿道下裂”以及之前講過的“隱匿性陰莖”,是不能割包皮的?!澳虻老铝选币约啊半[匿性陰莖”的手術治療都需要利用到包皮的皮膚,如果包皮被切掉了,那后續(xù)的處理就會非常麻煩。必須切的包皮:1、病理性包莖;2、反復包皮龜頭炎或泌尿道感染。不能割的包皮:1、尿道下裂;2、隱匿性陰莖;3、其他陰莖發(fā)育異常情況。可割可不割的包皮:1、生理性包莖;2、包皮過長。割包皮的方式:1、門診手術(包皮環(huán)或切割縫合器);2、住院手術(包皮環(huán)切術)。最后提醒各位家長,遇到包皮到底需不需要割?能不能割?該怎么割?的問題,還是建議帶孩子到專業(yè)的小兒泌尿外科門診就診,聽取專業(yè)醫(yī)生的建議。注:本文主要參考歐洲小兒泌尿外科指南。2022年05月20日
1119
0
5
-
2022年02月16日
764
0
1
-
2022年01月05日
878
0
1
包莖相關科普號

楊帆醫(yī)生的科普號
楊帆 主治醫(yī)師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泌尿外科
2260粉絲7.9萬閱讀

熊春鳳醫(yī)生的科普號
熊春鳳 副主任醫(yī)師
江西省兒童醫(yī)院
小兒外科
14粉絲1008閱讀

徐勤國醫(yī)生的科普號
徐勤國 主治醫(yī)師
山東頤養(yǎng)健康集團萊蕪中心醫(yī)院
泌尿外科
84粉絲2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