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鼻炎患者如何保護鼻子?
有鼻炎的患者,往往會有鼻塞、鼻癢、流涕的癥狀,這些癥狀使鼻炎患者每天很痛苦,鼻炎總是反反復復不見好,那么生活中如何保護鼻子呢?保護鼻子的方法:涼水洗臉:每日清晨可以用涼水洗臉,涼水可以刺激鼻部,可以增強鼻部的抗病能力。預防感冒:注意氣候變化,天冷時及時增添衣物,避免感冒,感冒是可以引發(fā)鼻炎的。不要長期使用滴鼻劑:不宜長期使用具有收縮血管作用的滴鼻劑,如麻黃素、滴鼻凈等。堅持體育鍛煉:堅持體育鍛煉,提高身體抵抗力、抗寒力,可以跑步、跳繩、有游泳,都是不錯的選擇。鹽水洗鼻:可以用0.9%氯化鈉鹽水洗鼻,洗鼻具有清潔鼻腔污垢、消炎的作用,可以很好的緩解鼻塞、鼻癢的癥狀。鼻部按摩:可以做鼻部按摩,發(fā)作時,可以用按摩來進行緩解,雙手食指放在鼻翼兩側,由上至下,按搓60次左右,這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從而緩解鼻炎癥狀;戴口罩:有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出門要戴好口罩,戴口罩可以有效阻擋過敏原進入鼻腔內。注意飲食:飲食上要清淡,多吃些含維生素較多的蔬菜、水果,飲食中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像魚、蝦、蟹等也要避免。同時應戒煙酒,患者可以多喝熱水或姜糖水。有鼻炎的患者,做好這些防護措施和注意事項,就可以很好的保護好我們的鼻子了,但鼻炎發(fā)作時還是需要使用藥物治療緩解,如果鼻炎嚴重,藥物治療無效的話,需要立即就醫(yī)診治,以免治療不及時,導致其它疾病的發(fā)生。
臧洪瑞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6月16日1627
0
2
-
傻傻分不清的各種類型的鼻炎…
昨天在診室,有家長問我,徐主任,幫忙看看我們孩子有沒有鼻竇炎…或者,我們以前有過敏性鼻炎,最近老流膿鼻涕,鼻炎是不是犯了?我覺得這個話題可以寫一寫了… 鼻炎這個話題,相信困擾著很多患者,醫(yī)患之間的溝通,往往隔離著科普知識的缺乏,如果患者可以適當了解一下你或者家人孩子需要就診的疾病譜系,和醫(yī)生的溝通,會好很多,避免很多口舌和無效溝通。與其拿出時間在診室做科普,不如用這些時間來探討一下病情和你愿意配合的治療方案… 言歸正傳,鼻炎有很多類型,急慢性鼻炎,變應性鼻炎或過敏性鼻炎,鼻竇炎鼻息肉,血管運動性鼻炎,嗜酸粒細胞增多性非變態(tài)反應性鼻炎,各種類型的鼻炎,如何鑒別區(qū)分呢? 急性鼻炎,其實就是傷風鼻炎,也就是我們通俗說的感冒,發(fā)病期比較早,多有吹風受涼或者過度疲勞、飲酒病史,主要癥狀就是鼻塞、噴嚏及鼻流清涕。多為病毒感染,自限性疾病,多數人可以自行緩解,病史大約1周左右,通常無需用藥或者吃點中成藥類的感冒藥改善癥狀即可。 也有一部分人,緩解—復發(fā)—緩解—復發(fā),反復發(fā)作,或者本身有鼻腔結構異常,可以進行性發(fā)展為急性細菌性鼻炎—鼻竇炎,也就是此時,感染由病毒變成了細菌,如何鑒別呢?根據2013年美國感染性疾病學會發(fā)布的關于“兒童和成人急性細菌性鼻及鼻竇炎臨床指南”,以及2014年我國“兒童急性感染性鼻-鼻竇炎診療臨床實踐指南”,對于癥狀無法緩解大于10天,或者近期加重、膿涕增多,高熱等癥狀3~4天,建議就醫(yī)治療,此時多為細菌性鼻炎—鼻竇炎可能。 鼻炎和鼻竇炎,往往沒有明確的界限,醫(yī)學認為鼻炎往往鼻腔粘膜的炎癥,而鼻竇炎可以認為是炎癥進一步發(fā)展,累及鼻竇粘膜或者骨質,臨床上通過癥狀學可以做簡單的區(qū)分,鼻竇CT檢查可以進一步明確疾病范圍,隨著病情的遷延及反復,鼻腔炎癥往往會累及鼻竇粘膜。 對于癥狀較重的鼻塞,膿涕及頭痛、發(fā)熱等患者,往往考慮急性鼻竇炎可能。不同部位的鼻竇炎,往往有自己的疼痛規(guī)律: 急性上頜竇炎:常前額部、面頰部或上列磨牙痛,晨起輕,午后重; 急性額竇炎:晨起前額部巨痛,漸漸加重,午后減輕,至晚間全部消失; 篩竇炎:多頭痛較輕,局限于內眥或鼻根部,也可能放射至頭頂部; 蝶竇炎:表現為眼球深處疼痛,可放射到頭頂部,還可出現早晨輕、午后重的枕部頭痛。 除了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另一大類鼻炎,就是屬于變態(tài)反應性鼻炎,也就是與機體的致敏因素或者免疫穩(wěn)定因素有關的鼻炎,致敏源通過呼吸道進入機體,產生過敏反應,引起的系列癥狀,主要的表現就是鼻癢、鼻塞、噴嚏、鼻流清涕等癥狀。 患者往往有既往發(fā)作病史及接觸史,部分患者有季節(jié)性特征,如某些花粉季節(jié)、春秋季節(jié)變化或者北方風沙季節(jié)影響等等,往往體弱多病,易受涼感冒,或者有遺傳體系的影響,比如子代或者父母有過敏性鼻炎、哮喘或者皮膚過敏問題等等。 關于過敏性鼻炎或者變應性鼻炎的診療,我國2015年有指南出版,近年又有陸陸續(xù)續(xù)的各種方案出臺,可以說目前的研究非?;馃?,很多治療方案也在試探推廣中。 但是,在個人保健方面,避免致敏源的接觸,加強鍛煉,避免感冒,增強體質,是患者可以努力去做到的。
徐秀娟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6月15日1837
0
1
-
鼻炎、鼻竇炎可以導致咳嗽嗎?
孫緒丁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6月01日1638
0
5
-
【郭醫(yī)生科普】第019期:如何正確使用鼻噴霧劑? #鼻炎 #過敏性鼻炎 #噴鼻劑 #鼻噴霧劑
耳鼻咽喉科郭醫(yī)生2021年05月29日1461
0
6
-
不要輕易手術治療鼻炎。
沈彤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5月14日1277
0
3
-
鼻炎主題----六個鼻炎患者最關心的問題
慢性鼻炎是百姓熟知的慢性疾病之一,難以治療的原因除了與其復雜的病因有關之外,還有對疾病認識的誤區(qū)和不規(guī)范的治療等因素。在這里就廣大鼻炎患者廣泛關注的幾個問題作一說明:1.鼻炎為啥老是治不好?首先,要針對不同患者進行具體分析,明確慢性鼻炎疾病診斷的定位、程度、類型。也要明確患者出現鼻炎的特定原因,這些都清楚了,針對性的進行治療,才能真正控制鼻炎癥狀。從我們接待的很多所謂慢性鼻炎患者來看,鼻炎治療不是治療不足,而是錯誤治療、過度治療。2.“去根兒”“根治”不靠譜對于最常見單純性鼻炎,患者首先應擺正心態(tài),樹立信心,克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情緒。鼻甲有正常的周期,鼻炎不僅與鼻腔局部因素有關,更和全身因素及環(huán)境因素密切相關。適量運動,多去空氣好的地方散步,從整體上改善機體狀態(tài)。另外,人體在感冒、受涼、冷氣刺激、懷孕等特定條件或時段或環(huán)境出現鼻阻塞、流涕等癥狀是鼻的生理反應而非慢性鼻炎的表現。3.激素、非激素還是抗生素?要先選對藥慢性鼻炎發(fā)病與變態(tài)反應有關,鼻炎患者在無證據表明合并細菌感染時,使用抗生素(所謂的消炎藥)治療是沒有道理的,也是無效的。鼻噴抗組胺藥和鼻噴激素是目前的主力用藥。自行口服抗生素是有害而無利的。4.一定小心減充血劑,用不好會成癮減充血劑如滴鼻凈(鹽酸萘唑啉)、麻黃堿等藥物使用后鼻腔通氣極大改善,但用一段時間后效果會越來越差,或出現用就通,不用就不通,甚至更不通。長期使用不僅不能治愈慢性鼻炎,反而會擾亂正常鼻甲生理周期以及鼻甲過度增生使病情變得加重和不可逆,把普通的慢性鼻炎演變成更加難以理解和治療的藥物性鼻炎。5.要不要手術?有衡量標準絕大多數鼻炎患者經過規(guī)范治療都會獲得比較穩(wěn)定的療效。衡量自己是否應該接受手術的一個簡單標準就是,鼻阻塞是否是持續(xù)性的,包括即使使用減充血劑也不緩解。只要用藥能夠緩解,通常就不急于手術。6.小孩的鼻炎是否更難治小兒的鼻炎要考慮是否有腺樣體炎、腺樣體和扁桃體肥大的問題。鼻塞、流涕的小兒,說話時帶閉塞性鼻音,睡時發(fā)出鼾聲,嚴重時出現睡眠呼吸暫停,往往提示有腺樣體肥大的問題。此時的鼻炎治療就不那么簡單,甚至需要手術。
田鵬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5月05日2899
0
11
-
鼻炎患者必看:正確鼻腔給藥方法,你做的對不對?
向鼻腔里給藥是治療鼻炎、鼻竇炎等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使用外用氣霧劑、鼻噴劑、鼻滴劑時應注意采用正確的方法,也只有采用正確的用藥方法,才能保證藥物準確到達病變部位,發(fā)揮應有的治療作用,否則就可能會影響到治療的效果。正確使用藥物對藥物的療效來講至關重要,氣霧劑、滴鼻劑和噴鼻劑等屬特殊藥物劑型,其使用方式更應引起足夠的注意。外用氣霧劑、鼻噴劑或鼻滴劑不能盲目使用 鼻炎患者切勿盲目使用外用氣霧劑、鼻噴劑或鼻滴劑,目前治療鼻鼻竇炎和過敏性鼻炎,能夠推薦長期使用的只有鼻用激素和鼻用抗組胺藥物。那種不把成分寫清楚的藥比三無產品更可怕,不要用,因為你不知道那個“等”都代表了什么東西。中成藥常用的伎倆就是把添加的西藥成分給“等”掉。鼻炎患者切勿盲目使用鼻滴劑,現在的中成藥很多都添加了西藥成分,含有麻黃素,或奈甲唑啉,這是血管收縮劑,當然能縮小肥大的鼻甲,緩解鼻阻和流涕。但由于反跳和耐受,超過一周的使用會造成藥物性鼻炎。所以對于市面上各種的滴鼻劑,打著中藥或先進的科學技術的幌子其實絕大多數都含有麻黃素,或奈甲唑啉,這些藥物明確規(guī)定:適用于急性期緩解癥狀;長期使用不超過一周;通常會帶有副作用,導致病情反彈,鼻粘膜肥厚產生藥物性鼻炎,最終只能通過手術才能根治。正確使用方法正確使用藥物對藥物發(fā)揮療效有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氣霧劑、滴鼻劑與噴鼻劑等一些特殊劑型的藥物更要注意使用方式。1.氣霧劑的正確使用方法:使用前盡量將痰咳出,充分搖勻藥液,按說明書上的建議手持氣霧劑,將接口端放入雙唇間,頭稍后傾,緩緩呼氣,盡量讓肺部氣體排盡;在深吸氣開始的同時按壓氣霧器頂部,使其噴藥,隨吸氣將藥粒深深吸入,吸完后盡可能屏住呼吸10-15秒,隨后再用鼻子呼氣,切記最后要用溫水清洗口腔。另外,要正確掌握氣霧劑的使用劑量,不要盲目加大劑量或縮短噴霧間隔時間。各種氣霧劑都有一定的耐受性,即長期反復應用后,效果會越來越差。為避免耐受性,最好同時交叉使用兩種氣霧劑。2.噴鼻劑的正確使用方法:保持自然頭位(不必抬頭),用右手將鼻噴劑的噴頭放進左側鼻孔,噴頭方向朝向左側鼻腔的外側,保持瓶子基本豎直,不要過度傾斜。設計良好的鼻噴霧劑是彌散的霧狀的,不用完全伸進到鼻腔里面,在前鼻孔即可。不要將噴頭朝向鼻腔的內側,以避免噴在鼻中隔上。避開鼻中隔是防止沖擊的力量引起鼻出血,也防止噴霧直接沖擊鼻咽部引起刺激。外側方向是上中下鼻甲附著區(qū)粘膜豐富,吸收良好,刺激性最小。輕輕地用鼻吸氣,同時用右手指撳壓小瓶,噴1-2次。按壓同時輕輕地用鼻吸氣,再用口呼氣。將鼻噴劑換至左手,用左手將鼻噴劑的噴頭放進右側鼻孔,噴頭方向朝向右側鼻腔的外側。輕輕地用鼻吸氣,同時用左手指撳壓小瓶,噴1-2次。3.鼻滴劑的正確使用方法:鼻滴劑是常見的治療方式之一。主要適用于急性鼻炎、感冒,慢性單純型鼻炎,變態(tài)反應性鼻炎,急慢性化膿性鼻竇炎,鼻出血,萎縮性鼻炎及鼻腔或鼻竇手術后護理等。如下↓鼻滴藥的使用方法若鼻腔分泌物過多時,滴藥前須先將分泌物輕輕擤出,滴入藥液能直接與鼻粘膜接觸。否則,藥液作用會明顯減弱;滴藥時須取鼻部低于口和咽喉部的位置?;颊哐雠P于床上,頭向后伸,懸于床緣下,使鼻部低于口和咽喉部;亦可囑患者仰臥后將肩下墊高,使鼻部達到上述位置。采取這種位置,不會使藥液流入咽而引起不適感。高血壓患者應避免上述位置,改用半臥位,滴右側鼻腔時,頭向右肩倒,滴左側鼻腔時向左肩倒,同時,高血壓鼻病患者忌用血管收縮劑(如麻黃素,腎上腺素類滴鼻,因此類藥可使血壓升高);取滴管置于前鼻孔上方,將滴藥滴入鼻腔內,避免使滴管瓶頭觸及鼻部,污染藥液;藥水滴入鼻腔后須靜臥3~5分鐘,使藥液停留在鼻腔內,與鼻粘膜多接觸一些時間,然后坐起,使多余藥液自前鼻孔流出;鼻滴劑需要遵醫(yī)囑,一般每日3次,每次每側3~4滴為宜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1.姿勢要正確:使用氣霧劑、滴鼻劑或噴鼻劑時,首先應擤凈鼻子,然后坐下將頭盡量向后仰或用枕頭墊住兩肩平躺,頭放平直,這樣的姿勢更利用藥物的使用。然后,無論上述那種劑型,使用時,都應在不接觸鼻黏膜的前提下,盡量將藥劑出口伸入鼻孔一厘米處為宜,這即可防止造成剩余藥品的污染,又能使用藥量達到需求標準。同時,不要注意,用藥后應保持后仰姿勢5~10秒,然后頭盡力向前傾(頭置于兩膝間)。幾秒鐘后坐直,藥液將會流入咽部。2.衛(wèi)生措施要得當:這幾種藥劑使用后,最后使用冷開水沖洗滴管尖部。如果需要長期使用這幾種劑型的藥物,使用同一容器給藥的時間不應長于一周。這是因為鼻中的細菌極易進入容器而導致藥液的污染。如果用藥時間必須多于一周,則必須重新更換一個新的容器。此外,與他人共用氣霧劑、滴鼻劑或噴鼻劑的行為也是極不衛(wèi)生的,可能會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共用鼻腔給藥型外用藥是絕對不應允許的。3.必須遵從醫(yī)囑:鼻腔血管收縮劑有很多種類,但目前最常用的是麻黃素滴鼻劑。慢性鼻炎、鼻竇炎患者不可長期使用。因血管收縮藥物能使鼻粘膜血管收縮,鼻腔的空間得以擴展,所以鼻子得以暫時性通暢,但過幾個小時后鼻子又阻塞起來,而且阻塞更重。如果長期反復使用,就形成惡性循環(huán),最后可導致鼻腔血管舒縮機能失調,嗅神經末稍變性,出現藥水越滴越勤,反而鼻塞越來越重,嗅覺越來越差的現象,最后形成藥物性鼻炎,給治療帶來了困難。四、溫馨提示:鼻內給藥三日以上不起作用或效果漸差時應及時找??漆t(yī)生治療,以免耽誤病情;縮血管藥暫時通暢鼻腔,不久鼻堵又會出現。連續(xù)應用不超過1周,可休息一周后再用,否則易損傷粘膜和導致藥物性鼻炎;不要多人使用同一滴鼻劑和鼻噴霧劑,防止交叉感染;幾種藥物同時給藥,間隔不少于3分鐘,以免療效降低或不良反應。先用縮血管藥,擤干鼻涕,再用消炎藥物;嬰幼兒盡量不鼻內給藥,以免刺激嬌嫩的鼻黏膜。兒童用較低濃度的藥物。高血壓者慎用腎上腺素類等縮血管藥,以免血壓上升;鼻外傷致鼻出血時不要隨便鼻內給藥,部分病人會顱內感染,導致嚴重并發(fā)癥;任何情況下都不要試圖用針或尖銳物品擴大鼻噴霧劑之噴嘴,這樣會損壞裝置;涂鼻膏直接涂在鼻中隔或鼻翼上,按壓鼻翼數次以擴大藥膏覆蓋區(qū)域,每日涂藥1~2次;冬季給藥,藥液不宜過冷,以免刺激引起眩暈、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對藥物的使用,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正確地使用藥物對藥物療效的發(fā)揮是至關重要的。尤其對于鼻腔給藥的氣霧劑、滴鼻劑和噴鼻劑等特殊的藥物劑型,更應該了解和掌握它們的使用方法,以其實現更好的治療效果。
臧洪瑞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4月26日8440
0
19
-
鼻炎和鼻竇炎有什么區(qū)別?如何處理?
簡單打個比方,鼻子像個房子一樣,有走廊和房間,鼻孔鼻腔就像兩條走廓,而鼻竇就像是走廓兩旁的房間,都有房間門口(鼻竇竇口)與走廓相連通的。正常情況下鼻竇里的分泌物會通過竇口排出到鼻腔里面來濕化過濾我們吸進來的空氣。 接下來我們再理解鼻炎、鼻竇炎就不難了。 鼻炎:可以理解為走廓發(fā)炎了,而房間是沒有問題的。主要表現是鼻塞,有時會有粘鼻涕產生。這種情況通過“打掃衛(wèi)生(生理海水沖洗鼻子)”、“翻新修復(抗炎包括噴鼻子吃藥)”的辦法,大多部都可以好轉。 鼻竇炎:大家都能想到了,就好比是房間發(fā)炎了。主要房間發(fā)炎了,房間門口打不開堵塞,分泌物引流不出去積在里面,引起持久的炎癥。主要表現是鼻塞、流膿鼻涕等。治療上假如是竇口水腫狹窄堵塞,通過用藥大部分這該是可以治愈的,尤其是兒童。假如炎癥重、時間久,竇口堵塞嚴重、已經形成了鼻息肉,通過用藥已經沒辦法使竇口正常通暢引流,那么就可能需要醫(yī)生做手術打開房間門、擴大開放門口了,以達到通暢引流的目的,然后聯合用藥來促進鼻子的康復了。
史劍波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3月28日55087
54
126
-
怎樣區(qū)分鼻炎還是鼻竇炎呢?
顧政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3月10日2294
1
15
-
鼻炎可不可以徹底治療?也就是根治
鼻炎:就是鼻腔黏膜炎性反應,也就是鼻腔炎癥。 鼻腔是我們呼吸門戶,外界空氣進入機體,大多首先通過鼻腔過濾及處理,粘附空氣中有害物質,給空氣加溫加濕,調節(jié)進入空氣的氣流速度等等! 在這一過程,空氣中有很多有害物質,比如病毒、細菌、過敏源及不良刺激,大多數情況下,通過鼻腔過濾、凈化、消滅處理了這些有害物質,這一過程是相對平靜的,也就是我們感覺不到,相安無事! 當我們身體抵抗力下降(受涼、淋雨、天氣變化等等)、免疫功能紊亂、有害微生物侵入多及毒力強等等原因,機體就會和這些有害物質發(fā)生博弈,這一過程就出現炎性反應,就會出現鼻腔癥狀,如鼻塞、流鼻涕、打噴嚏、鼻癢等等! 鼻炎是一種非常普通疾病,由于引起原因不同,鼻炎有很多類型,對于大多數鼻炎來說,我們很多人都有過,這是沒有當一回事,比如急性鼻炎(感冒)、血管運動性鼻炎、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性鼻炎,這類鼻炎病程短,很快自愈和治愈,所以也不被重視! 有些鼻炎就比較麻煩,病程長,治療效果不理想,反反復復發(fā)作,給患者生活及工作帶來很多困擾,很多患者所說鼻炎應該就是這些,比如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萎縮性鼻炎等等! 通過上面簡單介紹,大家應該對鼻炎有所了解了,現在回答一下鼻炎怎么徹底治療? 明確回答是沒有徹底治療方法! 為什么?。恐灰斜乔淮嬖?,鼻腔發(fā)生炎癥是難免的,除非不用鼻腔;其次我們也很難避免接觸外界有害物質,除非生活空氣完全潔凈的環(huán)境;最后我們身體受很多遺傳基因所影響,過敏性鼻炎就是遺傳基因有關,我們很難改變我們基因。 怎么辦?好辦!首先建議到正規(guī)醫(yī)院耳鼻喉科詳細檢查,明確我們那一類鼻炎,明確鼻腔和鼻竇情況;其次就是規(guī)范性治療,不要盲目治療;最好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如果過敏性鼻炎,盡量避免接觸過敏源。 總而言之!鼻炎是一類疾病,引起原因很多,有輕有重,有的很好治療,有的比較麻煩,得了鼻炎我們需要認識鼻炎,不要過度緊張,也不用掉以輕心!
耳鼻喉健康驛站2021年02月25日1715
0
0
鼻炎相關科普號

肖志文醫(yī)生的科普號
肖志文 副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yī)院
耳鼻咽喉科、頭頸科/甲狀腺外科
1246粉絲6.3萬閱讀

孫緒丁醫(yī)生的科普號
孫緒丁 主任醫(yī)師
北京京都兒童醫(yī)院
兒科
9836粉絲65.8萬閱讀

李彥昂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彥昂 主治醫(yī)師
醫(yī)生集團-上海
正畸科
239粉絲38.1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王彥君 主任醫(yī)師武漢協和醫(yī)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鼻竇炎 239票
鼻炎 206票
小兒腺樣體肥大 86票
擅長:鼻內鏡手術:包括鼻竇炎、鼻息肉、鼻中隔成型術、鼻內鏡下腺樣體切除術、鼻內鏡下腦脊液鼻漏修補術、腦膜腦膨出的內鏡手術、鼻顱相關、鼻眼相關疾病的微創(chuàng)傷手術治療;擅長鼻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的保守及手術綜合治療。 -
推薦熱度4.5史劍波 主任醫(yī)師中山一院 耳鼻咽喉科/鼻專科
鼻竇炎 283票
小兒腺樣體肥大 158票
鼻中隔偏曲 75票
擅長:慢性鼻竇炎、鼻息肉,腺樣體肥大,鼻腔良性和惡性腫瘤、鼻眼相關、鼻顱底外科疾病的診治 -
推薦熱度4.3李勇 主任醫(yī)師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耳鼻咽喉科
小兒腺樣體肥大 69票
鼻竇炎 55票
過敏性鼻炎 52票
擅長:對慢性鼻炎、鼻竇炎的治療造詣較深,擅長鼻內窺鏡手術微創(chuàng)治療鼻息肉、鼻竇炎及鼻腫瘤等鼻科疾病。對喉病變及喉腫瘤等頭頸腫瘤疾病也頗有研究,特別對早期喉癌的無創(chuàng)診斷和其功能性喉部分切除、喉發(fā)音重建有獨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