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博主任醫(yī)師 北京中醫(yī)醫(yī)院 消化科 好久沒見上線一診了,新書調好腸胃百病消,看了很多干貨,腹瀉型IBS長期吃。 古文酰胺蒙頭屎行吧,所有的藥都不是長期吃的,你要吃個參苓白術吧,我覺得還行,你要是還不好,你得來看啊,不是說你長期吃什么藥,這個腹瀉如果是沒感染啊,這個蒙脫石散相當于把它塞住了啊,沒問題的,是可以用的啊,但不是長期用的啊,總是長期用也不好啊,謝謝醫(yī)生助手哈,我們助手上線了啊,可以幫大家贈送這愛心券啊,大家有什么問題的話啊,也可以就是我們共同提問哈,嗯。 不要老吃藥,有必要的話我們看他送你愛心券,我們在網絡診療就可以。 啊,有沒有視頻連線的,好,有視頻連線的哈。2022年08月02日
177
0
0
-
蘇錦松副主任醫(yī)師 鄭大一附院 結直腸肛門外科 導讀: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種以腹痛或腹部不適伴排便習慣改變?yōu)樘卣鞫鵁o器質性病變的常見功能性腸病。患者以中青年居多,老年人初次發(fā)病者少見,男女比例約1:2。臨床上,根據排便特點和糞便的性狀可分為腹瀉型便秘型和混合型。便秘型少見,以腹瀉型為主。一、病因和發(fā)病機制: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目前認為是多種因素和多種發(fā)病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1、胃腸動力學異常:結腸電生理研究顯示,腸易激綜合征以便秘、腹痛為主者3次/分鐘的慢波頻率明顯增加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高幅收縮波明顯增加。對各種生理性和非生理性刺激(如進食、腸腔擴張、腸內容物以及某些胃腸激素)的動力學反應過強,并呈反復發(fā)作過程。2、內臟感覺異常:直腸氣囊充氣試驗表明,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充氣疼痛閾值明顯低于對照組。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對胃腸道充盈擴張腸平滑肌收縮等生理現(xiàn)象敏感性增強,易產生腹脹腹痛。3、腸道感染治愈后:其發(fā)病與感染的嚴重性及應用抗生素時間均有一定相關性。4、因胃腸道激素:某些胃腸道肽類激素如縮膽囊素等可能與腸易激綜合征癥狀有關。5、精神心理障礙: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焦慮抑郁積分顯著高于正常人,應激事件發(fā)生頻率亦高于正常人,對應激反應更敏感和強烈。?二、臨床表現(xiàn)起病隱匿,癥狀反復發(fā)作或慢性遷延,病程可長達數年至數十年,但全身健康狀況卻不受影響。精神、飲食等因素常誘使癥狀復發(fā)或加重。最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是腹痛或腹部不適、排便習慣和糞便性狀的改變。幾乎所有腸易激綜合征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或腹部不適,部位不定,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見,排便或排氣后緩解。極少有睡眠中痛醒者。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常排便較急,糞便呈糊狀或稀水樣,一般每日3~5次左右,少數嚴重發(fā)作期可達10余次,可帶有黏液,但無膿血。部分患腹瀉與便秘交替發(fā)生。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常有排便困難,糞便干結、量少,呈羊糞狀或細桿狀,表面可附黏液。常伴腹脹、排便不凈感,部分患者同時有消化不良癥狀和失眠、焦慮、抑郁、頭昏、頭痛等精神癥狀。一般無明顯體征,可在相應部位有輕壓痛,部分患者可觸及臘腸樣腸管,直腸指檢可感到肛門痙攣、張力較高,可有觸痛。?三、診斷和鑒別診斷診斷標準:1、病程6個月以上且近3個月來持續(xù)存在腹部不適或腹痛,并伴有下列特點中至少2項:(1)癥狀在排便后改善;(2)癥狀發(fā)生伴隨排便次數改變;(3)癥狀發(fā)生伴隨糞便性狀改變。2、以下癥狀不是診斷所必備,但屬常見癥狀,這些癥狀越多越支持腸易激綜合征的診斷:(1)排便頻率異常(每天排便>3次或每周<3次);(2)糞便性狀異常(塊狀/硬便或稀水樣便);(3)糞便排出過程異常(費力急迫感、排便不盡感);(4)黏液便;(5)胃腸脹氣或腹部膨脹感。3、缺乏可解釋癥狀的形態(tài)學改變和生化異常。?鑒別診斷:腹痛為主者應與引起腹痛的疾病鑒別。腹瀉為主者應與引起腹瀉的疾病鑒別。其中要注意與常見的乳糖不耐受癥鑒別。以便秘為主者應與引起便秘的疾病鑒別,其中功能性便秘及藥物不良反應引起的便秘常見,應注意詳細詢問病史。對于存在警報癥狀的患者不應輕易診斷腸易激綜合征。這些警報癥狀包括:體重下降、持續(xù)性腹瀉、夜間腹瀉、糞便中帶血、頑固性腹脹、貧血、低熱等,特別是40歲以上出現(xiàn)新發(fā)癥狀者要高度警惕器質性疾病,應及時行結腸鏡檢查,才能排除腸道器質性疾病,方可明確診斷。?四、治療?治療目的:消除患者顧慮,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治療策略:主要是積極尋找并去除促發(fā)因素和對癥治療,強調綜合治療和個體化的治療原則。?1、一般治療:詳細詢問病史以求發(fā)現(xiàn)促發(fā)因素,并設法予以去除。告知患者腸易激綜合征的診斷并詳細解釋疾病的性質,以解除患者顧慮和提高對治療的信心,是治療最重要的一步?;颊呓⒘己玫纳盍晳T,飲食上避免誘發(fā)癥狀的食物。高纖維食物有助改善便秘。對伴有失眠、焦患者可適當給予鎮(zhèn)靜藥。2、藥物對癥治療:(1)解痙藥:抗膽堿藥物可作為緩解腹痛病的短期對癥治療。匹維溴胺為選擇性作用于胃腸道平滑肌的鈣通道阻滯劑,對腹痛亦有一定療效,且不良反應少,用法為每次50mg、3次/日。(2)止瀉藥:洛哌丁胺或地芬諾酸止瀉效果好,適用于腹瀉癥狀較重者,但不宜長期使用。輕癥者宜使用吸附止瀉藥如蒙脫石、藥用炭等。(3)瀉藥:對便秘型患酌情使用瀉藥,使用作用溫和的輕瀉劑以減少不良反應和藥物依賴性。常用的有滲透性輕瀉劑如聚乙二醇、乳果糖或山梨醇,容積性瀉藥如甲基纖維素等也可選用。(4)抗抑郁藥:對腹痛癥狀重,上述治療無效且精神癥狀明顯者可試用。對不伴有明顯精神癥狀者亦有一定療效。(5)腸道微生態(tài)制劑: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酪酸菌等制劑,可糾正腸道菌群失調,對腹瀉、腹脹有一定療效。3、心理和行為療法:癥狀嚴重而頑固,經一般治療和藥物治療無效者應考慮予以心理行為治療,包括心理治療、認知療法、催眠療法和生物反饋療法等。?五、預后腸易激綜合征呈良性過程,癥狀可反復或間歇發(fā)作,影響生活質量,但一般不會嚴重影響全身情況。?六、預防與健康指導1、功能性消化不良應注意保持精神愉快,特別在進食時不要生氣、發(fā)怒或抑郁。2、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疲勞,保持睡眠充足。3、飲食宜多樣化、富含營養(yǎng)易于消化。進食宜按時定量,不宜過飽,細嚼慢咽,進食時不宜過熱過冷。4、避免暴飲暴食,避免酗酒、吸煙,勿食過酸、高脂肪、辛辣或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5、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可增強胃腸運動功能。6、盡量避免服用對胃黏膜有傷害的藥物2022年07月28日
2272
0
4
-
姚娓主任醫(yī)師 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 中醫(yī)科 前段時間臨床見到一個患者,平素工作忙碌加班,情緒一緊張,腸胃就會鬧小脾氣,一天跑衛(wèi)生間四五趟,受涼后也會出現(xiàn)腹痛、腹瀉,這種癥狀持續(xù)了十五、六年,給工作和生活帶來許多尷尬,令患者煩心不已。經姚娓主任中醫(yī)門診辨證,用中藥治療后,癥狀得到非常明顯的改善。姚娓主任認為此患者不僅僅是簡單的便頻腹瀉,而是患上了腸易激綜合征。那么什么是腸易激綜合征?腸易激綜合征(IBS)是一種功能性腸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適及排便異常為特征,但腸鏡顯示無異常,因此本病的診斷缺乏特異性診斷標志,診斷基于臨床表現(xiàn)。全世界有10-20%的成年人及青少年存在IBS癥狀。IBS癥狀輕重不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胃腸道動力改變、內臟高敏感、腦-腸軸功能紊亂、中樞調節(jié)異常、環(huán)境因素和社會心理因素都參與本病的發(fā)生。腸易激綜合征有哪些表現(xiàn)?腹痛或腹部不適:腹痛一般不影響睡眠,重者影響睡眠。疼痛可因進食或者精神緊張、焦慮、應激而加重,排氣排便后可減輕。排便習慣的改變:這是IBS患者持續(xù)存在的癥狀,最常見的是便秘與腹瀉交替,便秘型IBS患者的便秘持續(xù)數周或數月,后出現(xiàn)短暫的腹瀉;腹瀉型IBS患者通常為小量松散稀便。癥狀可因進食或情緒應激而加重。其他癥狀:腹脹、噯氣和脹氣;25%-50%IBS患者存在消化不良、燒心、惡心、嘔吐等癥狀。中醫(yī)如何認識腸易激綜合征?本病屬于中醫(yī)“泄瀉”、“痛泄”。先天稟賦不足和(或)后天失養(yǎng),情志失調、飲食不節(jié)、感受外邪等是主要的發(fā)病誘因。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發(fā)病率最高。腸易激綜合征腹瀉可分為肝氣乘脾證、脾虛濕盛證、脾腎陽虛證、大腸濕熱證。《景岳全書·泄瀉》曰:“凡遇怒氣便作泄瀉者,必先以怒時夾食,致傷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隨觸而發(fā),此肝脾二臟之病也。蓋以肝木克土,脾氣受傷而然?!蹦c易激綜合征的中醫(yī)如何辨證論治?肝郁脾虛證:腹痛即泄,泄瀉后痛減。發(fā)作與情緒變動有關;腸鳴矢氣;胸脅脹滿竄痛;腹脹不適。常用痛泄要方加減治療。脾虛濕盛證:餐后大便稀,不敢進涼食生冷,腹瀉腸鳴,食少、倦怠乏力等。常用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脾腎陽虛證:凌晨4-5點即瀉,腹部冷痛、得溫痛減;腰膝酸軟;大便或有不消化食物;形寒肢冷等。常用四神丸加減治療。大腸濕熱證:腹痛即瀉;泄下急迫或不爽;脘腹不舒;渴不欲飲;口干口黏;肛門灼熱等。常用葛根芩連湯加減治療。中醫(yī)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療效顯著,但需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腸易激綜合征日常保健日常生活中,腸易激綜合征患者要注意調節(jié)飲食,盡量不要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另外,還要調暢情志,保持心情放松并且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另外應當注意生活方式、減少煙酒攝入、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等。腸易激綜合征要避免過度勞累;在冬春季節(jié)尤需注意生活調攝,避免受涼;保持心情舒暢,培養(yǎng)積極的生活心態(tài),避免不良情緒的刺激。。文案:王秀芳插圖:王秀芳排版:劉德審校:姚娓2022年07月10日
739
0
2
-
2022年07月08日
364
0
0
-
郝洪升主任醫(yī)師 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 消化內科 當代年輕人工作壓力大,長期加班、熬夜,不僅焦慮、抑郁等情緒障礙高發(fā),功能性腸病也經常發(fā)生,其中以腸易激綜合征最為常見,多表現(xiàn)為腹痛、腹脹以及大便性狀的改變,對日常生活影響較大。那么,困擾著千萬職場人的腸易激綜合征究竟是什么?該如何有效治療?一、什么是腸易激綜合征?(1)癥狀和表現(xiàn)腸易激綜合征是功能性腸病中最常見的類型,表現(xiàn)為反復發(fā)作的腹痛、腹脹、腹部不適,伴隨排便習慣和(或)糞便性狀改變;腹痛與排便相關,多在排便后改善;癥狀多反復發(fā)作或慢性遷延。我國已有多項關于該病的流行病學調查,大體上普通人群腸易激綜合征總體發(fā)病率約為1.4%~11.5%。按照大便性狀的改變,可以分為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混合型腸易激綜合征以及未分化型腸易激綜合征,不同類型可交替出現(xiàn)。另外,研究顯示焦慮、抑郁狀態(tài)與腸易激綜合征的疾病嚴重程度相關,在輕癥患者中合并焦慮、抑郁狀態(tài)的比例為52.2%,而在重癥患者中合并率可達100%。(2)診斷標準腸易激綜合征的診斷可參考羅馬Ⅳ標準:排除患者存在器質性病變基礎上,反復發(fā)作的腹痛,近3個月內平均發(fā)作至少每周1次,伴下面2項或者2項以上癥狀:與排便相關;癥狀發(fā)生伴隨排便頻率改變;癥狀發(fā)生伴隨糞便性狀(外觀)改變。診斷前癥狀出現(xiàn)至少6個月,近3個月符合以上診斷標準。(3)檢查方法血、尿、大便常規(guī):三大常規(guī)是門診及住院患者要做的基本檢查項目。血常規(guī)檢查之前需要空腹12個小時。檢查前一天晚上,應避免吃油膩的食物。尿常規(guī)檢查采集尿液標本時,要求留取中段尿,女性應避免經期前后三天。大便常規(guī)檢查前3天建議避免進食血制品,化驗前一天建議進食清淡易消化食物,保證充足的睡眠。結腸鏡檢查(若存在下述內容,需進行結腸鏡檢查):①身體出現(xiàn)報警征象;②家族中有大腸癌患者;③年齡在40歲以上的患者;④近期出現(xiàn)排便頻率、大便性狀持續(xù)性改變;⑤癥狀發(fā)作的形式改變或癥狀逐漸加重。除結腸鏡檢查以外,必要時還可進行腹部CT檢查、B超檢查等。二、腸易激綜合征怎么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治療以改善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消除顧慮為主。主要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心理和行為療法,具體來說,醫(yī)生會根據患者個人情況,制定個體化的綜合治療策略。1)腹痛、腹脹治療腹痛、腹脹是腸易激綜合征患者最為常見的表現(xiàn)。治療上以止痛、緩解腹脹為主。解痙劑可改善腹瀉型患者的總體癥狀,對腹痛癥狀緩解的療效明顯。治療藥物臨床上常用的解痙劑是復方枸櫞酸阿爾維林軟膠囊,其是由解痙劑枸櫞酸阿爾維林和消泡劑西甲硅油復合而成。解痙劑枸櫞酸阿爾維林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解痙止痛。西甲硅油作為消泡劑,能夠緩解腹脹癥狀。2)腹瀉、便秘、大便性狀改變的治療我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以腹瀉較為多見,對于腹瀉的治療,不建議給予患者刺激性大、功能性過強的止瀉劑,以免產生副作用或作用過強導致便秘。因此,建議腸易激綜合征患者以益生菌治療為主,可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它的止瀉功能要優(yōu)于常見的普通益生菌,同時對于調節(jié)腸道菌群也有非常顯著的作用,其不被人體所吸收,在進入腸道內發(fā)生調節(jié)作用后,便會自然排出,對腸道不會產生副作用和賴藥性,可與復方枸櫞酸阿爾維林軟膠囊聯(lián)用。3)精神類藥物腸易激綜合征高發(fā)的原因與焦慮、抑郁等情緒障礙密不可分,所以在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同時,也要注意情緒、心理障礙上的治療。但在藥物的選擇上一定要遵醫(yī)囑,避免服用副作用過大的藥物,可以用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它對于輕度的焦慮、抑郁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并且副作用也相對較少,不存在停藥反應。三、腸易激綜合征日常生活管理保持心態(tài):保持心情愉悅,盡量避免心情緊張;適量攝入酸奶或服用腸道益生菌,可改善腸道微生態(tài)。休息與運動:相比久坐不動的人,輔以規(guī)范化運動的治療可以更明顯改善腸易激綜合征的癥狀。因此,應該鼓勵患者增加體育鍛煉。建議患者每天步行20分鐘,距離和步速可根據耐受性適當增加。飲食:患者的癥狀通常與飲食相關,約90%的患者要限制飲食以預防或改善癥狀。對腸道敏感的患者而言,一日三餐應做到定時、定量,不過分饑餓,不暴飲暴食,避免吃油膩、生冷、高敏的食物,這樣有利于腸道消化吸收的平衡,避免腸道功能紊亂。2022年07月01日
1059
0
10
-
黃玉紅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大一院 消化內科 一、概念腸易激綜合征(IBS)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胃腸疾病,以腹痛、腹脹或腹部不適為主要癥狀,排便后癥狀多可改善,常伴有排便習慣(頻率和/或性狀)的改變,缺乏臨床常規(guī)檢查可發(fā)現(xiàn)的能解釋這些癥狀的器質性病變。有證據表明IBS與胃腸道動力異常、內臟高敏感、腦-腸軸互動異常、腸道感染、腸道微生態(tài)失衡、精神心理障礙等因素有關。二、分型臨床上根據排便特點和糞便的性狀,可分為腹瀉型、便秘型、混合型、不定型。我國以腹瀉型最為常見。三、腸易激綜合征的腹瀉特點1、腹瀉不嚴重,一般每日排便3-5次,少數嚴重發(fā)者可達十余次,排便較急,大便多呈糊狀或稀水樣,可有黏液,但無膿血;2、腹瀉為持續(xù)或者間歇性,有者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xiàn);3、常常伴有腹痛,一般先出現(xiàn)腹部疼痛,繼之馬上想大便,便后腹痛緩解;4、一般在夜間不會出現(xiàn)腹瀉癥狀。但失眠者可能因為失眠頻繁去廁所,每次排便量很少或者無便;5、可以因為進食某種食物而誘發(fā),禁食后腹瀉癥狀可減輕或者消失;6、進食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腹部受涼、情緒波動可誘發(fā);7、腹瀉反復發(fā)作,多年病史無明顯加重趨勢,一般不伴有發(fā)燒、便血、乏力、體重下降等器質性疾病相關癥狀;8、往往會伴有精神方面的癥狀,比如失眠、緊張、焦慮、抑郁等;9、便常規(guī)檢查沒有異常。四、羅馬Ⅳ診斷標準診斷IBS缺乏金標準,目前尚無特異診斷方法,主要依患者癥狀進行評估。診斷前反復發(fā)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適癥狀出現(xiàn)至少6個月,最近3個月內每周發(fā)作至少1天,伴有以下兩項及兩項以上:1、與排便相關;2、排便頻率改變;3、糞便性狀(外觀)改變。以下癥狀未列入診斷標準,但對診斷有支持意義,包括:⑴排便頻率異常:每周排便少于3次或每日排便多于3次;⑵糞便性狀異常:干球糞或硬糞,或糊狀糞/稀水糞;⑶排便費力;⑷排便急迫感、排便不盡感、排黏液及腹脹等。五、診斷IBS需要做哪些檢查亞洲共識推薦的檢查包括全血細胞計數、紅細胞沉降率、血液化驗、C反應蛋白、甲狀腺功能、大便潛血、寄生蟲和艱難梭菌感染篩查,以及結腸鏡檢查等,以排除器質性疾病。我國IBS共識指出對有報警征象的患者,要有針對性地選擇進一步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報警征象包括:年齡>40歲、便血、糞便隱血試驗陽性、貧血、腹部包塊、腹水、發(fā)熱、體質量減輕、結直腸癌家族史等。六、治療IBS的治療目標:緩解癥狀、防止復發(fā)、改善生活質量、恢復患者的社會功能。主要表現(xiàn)在改善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兩方面。1、IBS患者的飲食指導國內外多個IBS指南共識推薦低FODMAP(低發(fā)酵、低聚糖、二糖、單糖和多元醇飲食)飲食用于改善IBS患者的癥狀。2、藥物治療1)止瀉藥:可減少排便次數,緩解腹瀉癥狀,常用的有洛哌丁胺,不良反應有便秘、腹脹等,適用于腹瀉癥狀較重者,需謹慎選用,不宜長期使用。一般的腹瀉宜使用吸附止瀉藥如蒙脫石散。2)解痙劑:可有效改善IBS的腹痛癥狀,常用藥物有匹維溴銨、奧替溴銨、馬來酸曲美布汀等。3)益生菌:可通過調節(jié)腸道菌群來改善黏膜完整性并恢復腸黏膜屏障功能,可緩解IBS患者的總體癥狀。4)中醫(yī)治療:針灸能改善部分患者癥狀和焦慮抑郁狀態(tài)。5)心理治療:有證據表明IBS是腦-腸軸互動異常疾病,精神心理因素在IBS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到關鍵作用。國內外多個IBS指南共識指出抗抑郁焦慮藥可用于IBS的治療,可改善IBS患者的整體癥狀。此外,美國指南和韓國指南均推薦了心理治療,包括認知行為治療、放松治療、催眠治療等用于改善IBS患者的癥狀,IBS的心理治療總體來說在改善IBS患者的癥狀或生活質量方面具有與藥物治療相似的療效。七、預后雖然IBS的病程比較長,也會反復發(fā)作,但愈后一般較好,大多數患者在一年內癥狀消失;腹部癥狀持續(xù)的患者預后較差,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影響工作、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有嚴重心理障礙、病程長、既往有手術史者提示預后不良,需要在心理科醫(yī)生指導下系統(tǒng)治療。2022年06月19日
1971
0
6
-
魏睦新主任醫(yī)師 江蘇省人民醫(yī)院 中醫(yī)科 春夏之交,胃腸病的發(fā)病明顯增加。尤其是被稱為功能性腸病的腸易激綜合征就很容易在春天引發(fā)。加之這兩年疫情造成的各種超出日常生活的復雜狀況。對我們所有人的心理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腸易激綜合征也往往與個人心理感受有密切的關聯(lián)。下面先給大家一個魏睦新大夫接受電視臺采訪的關于腸易激的視頻連接:https://v.qq.com/x/page/m0310fuz38r.html我年輕時也深受其害。常在受到一些刺激后表現(xiàn)出腸胃不適,最主要的是在進入寒冷的環(huán)境,尤其是腹部受到冷氣刺激后會經常出現(xiàn)腹部不適,多伴有急迫的便意,排便后癥狀可以緩解。有些人則是在受到情緒刺激,緊張、生氣后會出現(xiàn)以上癥狀,如我的一些學生一進考場就想去衛(wèi)生間。還有人在進食不久就感到腹部不適有便意。其他伴隨表現(xiàn)如頭痛、非心源性胸痛、背痛、心慌、乏力、性功能障礙等也可見到。這種情況就要考慮“腸易激綜合癥”。過去它們又被稱為過敏性結腸炎、粘液性結腸炎、慢性結腸炎、結腸痙攣等。這些患者中癥狀較輕者往往不在意,表現(xiàn)較重者會去醫(yī)院就診,但無論是腹瀉型還是便秘型,患者的大便化驗多無異常,其他檢查如結腸鏡、鋇灌腸造影也均無明顯異常發(fā)現(xiàn)。去年春天有這么一位36歲的女性患者來我們門診就診,主訴:腹痛、腹瀉反復發(fā)作6年,加重2周?;颊哂?年前,由于生活飲食不規(guī)律,工作緊張等原因,誘發(fā)導致腹脹、腹痛、腹瀉反復發(fā)作,經常服用“黃連素片”癥狀有所緩解。但稍不留神,癥狀又會反復。曾到大醫(yī)院做腸鏡檢查也未發(fā)現(xiàn)異常。平常一直服用金雙歧、補脾益腸丸,思密達等,效果不是太明顯,癥狀卻總是反反復復,生活質量明顯下降。根據癥狀及以往的腸鏡報告,我們診斷為腸易激綜合征,給與中藥治療。以痛瀉要方為主,服藥一周,癥狀明顯減輕,鞏固2個月后,癥狀消失。又進一步給與生活和飲食指導。到最近為止,隨訪一年,未再復發(fā)。那么什么是腸易激綜合征呢?腸易激綜合征(IBS)不屬于新的病癥,而是一直普遍存在人們當中。只是隨著近幾年來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工作壓力的增大,其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IBS患者以中青年居多,特別是城市中的知識分子、白領、學生等從事緊張腦力勞動者高發(fā)。女性發(fā)病數量是男性的兩倍。一項調查表明IBS在我國城市中發(fā)病率為10%左右,在歐美國家的發(fā)病率更高約占總人口的20—30%的人患有此癥。雖然它不會致命,卻可顯著地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同胃食管反流病一樣是消化科十分常見的心身疾病,因而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我在治療實踐中發(fā)現(xiàn),中醫(yī)中藥在治療心身疾病上有獨特的療效。中醫(yī)學認為,胃為水谷之海,脾主運化,腐熟水谷;小腸泌別轉輸清濁,大腸為糟粕外出的通道;脾胃的正常運化有賴于肝的正常疏泄調節(jié)功能。所以大便異常雖病位在腸腑,卻有賴于脾之健運,肝之條達。若肝失疏泄,橫逆犯胃,導致脾胃升降失常,氣機紊亂,最終導致肝郁脾虛,腑氣不調,則出現(xiàn)腸易激綜合征的各種癥狀。因此,肝乘脾土是本病的基本病機,肝郁脾虛之證為多,故治宜抑肝扶土,調理肝脾。經整體辨證論治,對該病可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以下是我的常用方法:1.疏肝理氣法適應證:肝脾不和證。臨床表現(xiàn)為腹部脹滿,攻撐作痛,噯氣頻繁,每因情志因素而發(fā)作,腹痛后就想大便(腹痛則瀉),便后疼痛一時減輕。苔多薄白,脈弦。平素情緒抑郁或易怒。辨識要點:功能性胃腸病癥狀+體質壯實或為女性伴有情志癥狀。方藥:以痛瀉要方加減為主2.辛開苦降法適應證:濕濁(熱)痞阻證。臨床表現(xiàn)為上腹部痞滿,或有燒灼樣痛,泛酸嘈雜,厭食噯氣,有腹脹腹瀉,口干口苦或口中粘膩,舌紅,苔膩或黃膩,脈弦滑。辨識要點:功能性腸病癥狀+胃脘痞滿+苔膩。方藥:半夏瀉心湯加減3.消食導滯法適應證:飲食積滯證。臨床表現(xiàn)為腹部脹痛,噯腐厭食,吞酸,或嘔吐不消化食物,嘔吐或矢氣后痛減,或大便不爽,苔厚膩,脈滑。辨識要點:功能性腸病癥狀+噯腐厭食+苔垢膩。方藥:枳實消痞丸或保和丸加減4.健脾和胃法適應證:脾胃虛弱證。臨床表現(xiàn)為腹部隱痛,空腹亦甚,食欲不振,脘脹不適,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辨識要點:功能性腸病癥狀+體質虛弱方藥:香砂六君子湯加減雖然以上列了不少療法,但是運用最為廣泛的還是第一個方。我自己的腸病也是靠該方治好的。當然為了防止復發(fā),飲食療養(yǎng)方面也要注意。各種街頭飲料快餐外賣等等……要首先保證衛(wèi)生健康。不潔凈的食物和餐具帶來的細菌感染也非常容易引發(fā)腹瀉等癥狀。食材方面,對防治該病最好的是山藥。我的體會,經濟條件好的可以買藥店的山藥,因為產地好。條件差一點可以買各地農貿市場的山藥,按照自己的喜歡煲湯、炒菜、或搞成甜羹等均可以。每天2兩左右,豐儉由人,各取所需。此外酸奶、豆類、卷心菜、洋蔥、葡萄干等對該病有益。而辛辣刺激和生冷肥膩食物則宜少用。那,是否有人想問:既然目前認為該病屬于功能性疾病而不會引起不良后果,是否也可以不治療了呢?事實并非如此?,F(xiàn)研究證實該病雖然是功能性病變,卻涉及到:胃腸動力的異常改變、內臟感覺過度敏感、腦—腸軸的改變、神經遞質失衡和腸道感染等多方面因素。反復發(fā)作日久可并發(fā)其他問題。如:(1)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下降。有的患者因擔心某些食物會引起腹瀉,而不敢進食、不得不回避一些應酬;因擔心頻繁腹瀉而放棄遠途旅行;因擔心患有其他疾病而多次或多家醫(yī)院就診,多次接受胃鏡、腸鏡或鋇灌腸造影檢查,占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影響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的患者甚至因病情嚴重而不得不停業(yè)養(yǎng)病。(2)盲目應用或濫用抗生素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調。由于該病患者的腹瀉在一般情況下不是感染所致,所以長期反復應用抗生素治療易殺滅腸道有益菌,導致菌群失調,如此不僅加重腹瀉,還容易合并腸道致病菌感染。(3)易合并心理障礙,長期發(fā)作者常伴有嚴重的焦慮、抑郁等精神障礙。事實上,任何慢性疾病均可導致焦慮、抑郁等精神障礙,而后者會進一步影響人體免疫系統(tǒng),反過來加重疾病。因此積極治療非常重要!希望那些容易激動的腸道可以安然放松下來,有序的開始它們的工作!本文轉之魏睦新的微信公眾號:胃大夫漫話中醫(yī)逆轉癌前期2022年05月09日
2277
3
19
-
安軍明主任醫(yī)師 西安市中醫(yī)醫(yī)院 針灸推拿康復科 ????????近日,因反復腹痛、腹瀉的婁女士來到西安市中醫(yī)醫(yī)院針灸推拿康復科安軍明主任醫(yī)師門診就診。婁女士自訴腹痛、腹瀉已反復發(fā)作十余年,期間曾到處求醫(yī)問藥,病情反反復復。半年前自老家江西來西安探親,因水土不服致使原有腹痛癥狀加重,情志不暢或飲食不當、天氣變化則出現(xiàn)腹瀉,瀉后痛減,經人介紹前來尋求針灸治療。安軍明主任醫(yī)師診斷婁女士為腸易激綜合征。遂給予針灸治療,選取中脘、天樞、關元、足三里、上巨虛、三陰交、太沖等為主穴,針灸治療一次,婁女士的腹痛癥狀即明顯緩解,對針灸治療贊不絕口。那么,針灸何以治療腸易激綜合征?一起來聽聽安軍明主任醫(yī)師怎么說。安軍明主任醫(yī)師介紹到,腸易激綜合征是臨床常見病,以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糞便性狀改變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持續(xù)存在或間歇發(fā)作。腸易激綜合征屬于祖國醫(yī)學“泄瀉”、“腹痛”、“便秘”的范疇。病因多為情志不調、飲食不潔、寒冷刺激或勞倦過度等造成肝脾腎功能失調。病機為肝氣郁滯、脾虛失運、濕阻或熱結中焦、脾腎陽虛、中寒不運而致大腸傳到功能紊亂,傳導失職,從而出現(xiàn)腹瀉、便秘、腹痛等癥狀。安軍明主任醫(yī)師針灸治療腸易激綜合征時,選取的天樞穴為足陽明胃經穴、大腸募穴,是大腸經氣所聚集之處,為升清降濁之樞紐,針刺天樞穴具有疏調腸腑、理氣通便、止瀉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療各種腸病。足三里穴為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合治內腑”針刺足三里可健脾和胃、調理大腸、疏通經絡,既能補虛瀉實、也可清熱溫寒。天樞穴主疏泄,足三里穴主調補,一瀉一補,一腸一胃,調理腑氣,通絡止痛,既體現(xiàn)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又體現(xiàn)了“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規(guī)律。三陰交穴為足太陰脾經穴,足三陰經的交會穴,針刺三陰交穴能疏調肝、脾、腎三經經氣,有健脾養(yǎng)肝強腎之功效。太沖穴為肝經原穴、輸穴,具有疏肝理血、疏經通絡止痛之功效。以上諸穴同用,既能改善腹痛、腹瀉癥狀,又可改善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的失眠、抑郁、焦慮等癥狀。稿件來源:針灸推拿康復科?閆釗稿件審核:針灸推拿康復科安軍明2022年05月06日
850
0
0
-
黃玉紅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大一院 消化內科 一、概念腸易激綜合征(IBS)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胃腸疾病,以腹痛、腹脹或腹部不適為主要癥狀,排便后癥狀多可改善,常伴有排便習慣(頻率和/或性狀)的改變,缺乏臨床常規(guī)檢查可發(fā)現(xiàn)的能解釋這些癥狀的器質性病變。有證據表明IBS與胃腸道動力異常、內臟高敏感、腦-腸軸互動異常、腸道感染、腸道微生態(tài)失衡、精神心理障礙等因素有關。二、分型臨床根據糞便性狀可將IBS分為以下四大類型:1、腹瀉型:至少25%的排便為松散(糊狀)糞或水樣糞,且硬糞或干球糞<25%;2、便秘型:至少25%的排便為硬糞或干球糞,且松散(糊狀)糞或水樣糞<25%;3、混合型:至少25%的排便為硬糞或干球糞,且至少25%的排便為松散(糊狀)糞或水樣糞;4、不定型:患者符合腸易激綜合征的診斷標準,但其排便習慣不符合上述三型中的任何一型。三、腹痛特點IBS的主要癥狀是腹痛、腹脹或腹部不適,腹痛有以下幾個特點:1、腹痛性質不劇烈,一般為隱痛;2、腹痛部位不固定,呈游走性疼痛,以臍周或下腹部多見;3、進食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腹部受涼、情緒波動可誘發(fā),排便或排氣后可緩解;4、一般發(fā)生在白天,晚上不會腹痛,極少有睡眠中痛醒者;5、同時會伴有大便習慣的改變,有者腹瀉,有者便秘,有者腹瀉便秘交替;6、腹痛反復發(fā)作,多年病史無明顯加重趨勢,一般不伴有發(fā)燒、便血、乏力、體重下降等器質性疾病相關癥狀;7、往往會伴有精神方面的癥狀,比如失眠、緊張、焦慮、抑郁等。四、羅馬Ⅳ診斷標準診斷IBS缺乏金標準,目前尚無特異診斷方法,主要依患者癥狀進行評估。診斷前反復發(fā)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適癥狀出現(xiàn)至少6個月,最近3個月內每周發(fā)作至少1天,伴有以下兩項及兩項以上:1、與排便相關;2、排便頻率改變;3、糞便性狀(外觀)改變。以下癥狀未列入診斷標準,但對診斷有支持意義,包括:⑴排便頻率異常:每周排便少于3次或每日排便多于3次;⑵糞便性狀異常:干球糞或硬糞,或糊狀糞/稀水糞;⑶排便費力;⑷排便急迫感、排便不盡感、排黏液及腹脹等。五、診斷IBS需要做哪些檢查亞洲共識推薦的檢查包括全血細胞計數、紅細胞沉降率、血液化驗、C反應蛋白、甲狀腺功能、大便潛血、寄生蟲和艱難梭菌感染篩查,以及結腸鏡檢查等,以排除器質性疾病。我國IBS共識指出對有報警征象的患者,要有針對性地選擇進一步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報警征象包括:年齡>40歲、便血、糞便隱血試驗陽性、貧血、腹部包塊、腹水、發(fā)熱、體質量減輕、結直腸癌家族史等。六、治療IBS的治療目標:緩解癥狀、防止復發(fā)、改善生活質量、恢復患者的社會功能。主要表現(xiàn)在改善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兩方面。1、IBS患者的飲食指導國內外多個IBS指南共識推薦低FODMAP(低發(fā)酵、低聚糖、二糖、單糖和多元醇飲食)飲食用于改善IBS患者的癥狀。2、對于便秘型IBS患者運動或可受益運動可以改善IBS患者的總體癥狀。來自健康志愿者和患者的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可以預防胃腸道癥狀,并且與結腸傳輸時間成反比關系。運動對便秘患者具有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益處,但對其他癥狀如腹痛、腹瀉,總癥狀評分或生活質量卻無益處。3、藥物治療1)解痙劑:可有效改善IBS的腹痛癥狀,常用藥物有匹維溴銨、奧替溴銨、馬來酸曲美布汀等,不良反應可能加重便秘癥狀。2)滲透性瀉劑:可在以便秘為主的IBS患者中增加排便次數,緩解便秘癥狀。常用的有聚乙二醇和乳果糖,不良反應可能增加腹脹癥狀。3)止瀉藥:可在以腹瀉為主的IBS患者中減少排便次數,緩解腹瀉癥狀,常用的有洛哌丁胺,不良反應有便秘、腹脹等,需謹慎選用。4)胃腸動力藥:通過促進胃腸蠕動改善腹脹、便秘癥狀,常用的有鹽酸伊托必利、莫沙比利、琥珀酸普魯卡必利等,不良反應可能加重腹痛癥狀。5)促分泌劑:可用于改善便秘型IBS患者的整體癥狀,包括腹痛、腹脹和便秘,常用的有利那洛肽、普卡那肽和魯比前列酮等。6)益生菌:可通過調節(jié)腸道菌群來改善黏膜完整性并恢復腸黏膜屏障功能,可緩解IBS患者的總體癥狀。雖然多項薈萃分析提供了一些益生菌對IBS具有有益作用的證據,但并非所有益生菌都表現(xiàn)出了有益作用。7)中醫(yī)治療:針灸能改善部分患者癥狀和焦慮抑郁狀態(tài),按摩推拿可促進胃腸蠕動,改善便秘癥狀。8)心理治療:有證據表明IBS是腦-腸軸互動異常疾病,精神心理因素在IBS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到關鍵作用。國內外多個IBS指南共識指出抗抑郁焦慮藥可用于IBS的治療,可改善IBS患者的整體癥狀。此外,美國指南和韓國指南均推薦了心理治療,包括認知行為治療、放松治療、催眠治療等用于改善IBS患者的癥狀,IBS的心理治療總體來說在改善IBS患者的癥狀或生活質量方面具有與藥物治療相似的療效。七、預后雖然IBS的病程比較長,也會反復發(fā)作,但愈后一般較好,大多患者在一年內癥狀消失;腹部癥狀持續(xù)的患者預后較差,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影響工作、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有嚴重心理障礙、病程長、既往有手術史者提示預后不良,需要在心理科醫(yī)生指導下系統(tǒng)治療。2022年05月03日
2688
1
20
-
2022年04月01日
843
0
0
相關科普號

李鎮(zhèn)偉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鎮(zhèn)偉 副主任醫(yī)師
普寧華僑醫(yī)院
肛腸科
772粉絲13.2萬閱讀

李玉琴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玉琴 主任醫(yī)師
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
胃腸內科
160粉絲0閱讀

孫大龍醫(yī)生的科普號
孫大龍 主治醫(yī)師
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
消化內科
1267粉絲8.8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