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1月22日
1462
0
0
-
2018年11月20日
4531
0
0
-
崔忠敏副主任醫(yī)師 北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 消化內科 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是消化系統(tǒng)疾病常見的病理組織學的改變。墻上的畫成一般只發(fā)生在食管,以及為了黏膜細胞而異型增生,可見于整個消化道的粘膜細胞當中。異型增生,以前也稱為不典型增生。那么現在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國際癌癥研究協(xié)會,已經把異型增生正式更名為上皮內瘤變,所以不典型增生,異型增生以及上皮內瘤變,他們是同一個概念。強化核異型增生與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他們是H巖的一個病變,點評科普短文,向您介紹了他們的概念,他們的診斷與治療以及他們與消化道惡性腫瘤之間的關系,希望您收聽我以后對你能夠有所幫助。2018年07月21日
60
13
25
-
宗華副主任醫(yī)師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胃腸外科 Q宗醫(yī)生今天我想做個腸鏡......什么?今天不能做?要預約?要準備?我今天都沒吃早餐啊......做腸鏡沒那么簡單!腸鏡不用說,宗醫(yī)生的粉都知道,是一種用來檢查結直腸內部的可視化儀器。它可以用來評估結直腸腫瘤,明確出血部位,或者診斷一些腸道的其他疾病。在做腸鏡之前需要做一系列的準備,不同的醫(yī)院準備的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為了清除腸道內的糞便,這樣腸鏡就能看清除腸道內的情況。因為這個腸道準備需要時間,做腸鏡本身也需要時間,所以一般情況不可能開了檢查單馬上就能做,多數都要預約等待。腸鏡檢查要做哪些準備?腸鏡的準備在檢查的前一周就要開始。前一周做腸鏡的前一周就開始要注意飲食。烹制好的蔬菜是沒問題的,但要避免下面這些食物:一些谷物類,包括糙米、燕麥片,以及小麥面包堅果類種子類,包括芝麻等整粒的玉米生的水果和蔬菜做腸鏡之前醫(yī)生還會建議停止使用一些會導致增加出血風險的藥物。比如降低血液粘稠度的藥物,像華法林、氯吡格雷,還有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像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通常這些藥物至少要停用三到七天才能做腸鏡檢查,其他的藥物是否要停用也要咨詢醫(yī)生。前兩天因為做腸道準備時要喝瀉藥,會大量腹瀉,丟失體內的很多水分。這兩天你需要多喝些水或者其他飲用品,以確保在腸道準備時不至于嚴重脫水。每天喝2000毫升的水可以避免出現脫水的情況。這兩天也不要吃橙子和紅色的食物,因為吃了這些食物后大便可能也是紅色的,不好辨別是不是有便血出現。前一天為了達到最好的腸道準備效果,最好在做腸鏡之前的24小時之內只進食清流食。這些清流食包括:肉湯咖啡或者茶,不能喝奶制品、豆?jié){等含有電解質的運動型飲料米湯、粥水、面湯等沒有渣的果汁這一天吃什么、喝什么很重要,搞不清楚的可以問醫(yī)生。醫(yī)生會開出口服的腸道準備藥物,一般都是導瀉的沖劑,主要是清潔腸道用的,服用這類藥物后會讓人頻繁的排大便,就像拉肚子一樣的排大便,直至腸道內沒有糞便殘留。具體哪些藥物,每個醫(yī)院可能有所不同,用法當然也不盡相同,具體藥物怎么用得聽醫(yī)生的。比如,有的是檢查前一天晚上就喝完所有的藥物,有的則是頭天晚上喝一部分,剩下的在檢查當天喝完。腸道準備可能會使人出現惡心、腹脹、口渴、頭暈等不適。一旦出現這些情況,最好停止服用導瀉藥物,觀察半小時,再慢慢飲用一些清流食,癥狀完全緩解后再開始恢復服用瀉藥。在做腸道準備的過程中,建議大家做好以下幾點:不要離廁所太遠褲子寬松,方便如廁喝完瀉藥以后要喝一些清水,用來去除口中的異味因為會頻繁的上廁所,可以在肛門周圍抹點凡士林,或者用嬰兒濕巾,減少肛門的刺激如果拉出來是清澈的,或者略帶黃色的清水,那么腸道準備就做到位了。如果平時就有便秘的問題,醫(yī)生一般會建議用一些軟化大便的藥物,保證大便容易排出。當天在做腸鏡之前,醫(yī)生會詢問你腸道準備的情況,是不是已經排干凈大便,是不是拉出的是清水或淡黃色水樣便。開始時醫(yī)生會大致介紹檢查的過程,一般也會有護士和麻醉醫(yī)生,有什么疑問可以咨詢他們。護士在你手上打針輸上液,用來做腸鏡時輸入必要的藥物。接著麻醉師通過輸液針把麻藥注入血管,你就會睡著了。當然你還是能自主呼吸,只是處于深睡眠狀態(tài),在腸鏡操作的過程中不會有不適感。腸鏡通過肛門插入直腸,開始檢查大腸內部粘膜情況,如果發(fā)現異常,比如發(fā)現了息肉,醫(yī)生會做活檢,或者在允許的情況下直接切除息肉。在腸道準備非常充分,腸道內很干凈的情況下,醫(yī)生會盡可能的深入近端的腸管,直到小腸和大腸連接的部位。檢查完成后,醫(yī)生會將腸鏡從腸道內拉出,麻醉師停止注入麻藥,患者很快就蘇醒了。醒來后你可能會有些困倦,或者感到站不穩(wěn),所以整個的檢查過程中,都需要有人一直陪著你,直到送你返回家中。腸鏡檢查的結果檢查完后,醫(yī)生會告訴你有什么發(fā)現,會很快出具一份腸鏡的報告。但如果檢查過程中做了活檢,報告就要等幾天才能出得來,醫(yī)生會交代清楚回來取報告的時間。如果腸鏡發(fā)現了腫瘤,醫(yī)生會建議進一步的治療,可能需要在腸鏡下做治療,甚至要做外科手術。腸鏡的風險腸鏡一般都很安全。最危險的并發(fā)癥是腸穿孔,穿孔時腸道的內容物會進入腹腔,這是很危險的。如果發(fā)生穿孔了,可能需要外科手術才能修補好穿孔部位。其他的可能風險包括活檢或者息肉切除部位的出血。有些人會在腸道準備期間或者腸鏡過程中出現不適感。宗醫(yī)生雖然腸道準備有些辛苦,但這也是為了能夠更確切的檢查腸道。如果腸道準備不好,檢查時看不清楚,醫(yī)生有可能會建議做好腸道準備后再次檢查。所以,還是堅持按醫(yī)生囑咐的方法做好腸道準備吧。如果檢查過程中真的在發(fā)現了腫瘤,一定要按照醫(yī)生的囑咐進一步處理。這么多人都在轉發(fā),為什么你不能是其中一個?文丨宗華 圖丨源自網絡2018年07月13日
28720
1
1
-
尤鵬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科 癌癥已經成為全世界人類的最大致死原因,而中國大陸的癌癥發(fā)病率已經處于世界首位。肺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食管癌等成為中國人患病最多的癌癥,并呈明顯上升趨勢。癌癥如果發(fā)現較晚,治療就會非常困難,預后亦會很差,因此,早期防治非常重要。因此我們談談如何防治胃腸道早癌。 一.早期預防: 胃癌與幽門螺旋菌感染、不良生活行為及生活習慣密切相關。鹽腌、煙薰、油炸、烘烤的食物含有3,4-苯并芘等強烈致癌物質,變質發(fā)霉的食物可產生黃曲霉素,有強烈的致癌作用。吸煙、過度飲酒、愛吃過咸過熱食物、進食速度過快、進食不規(guī)律等都有增加誘發(fā)胃癌危險性。 結腸癌發(fā)病的主要原因包括遺傳因素、高脂肪食譜和纖維素攝入不足、結腸的慢性炎癥等,有結腸息肉者結腸癌發(fā)病率顯著高于無結腸息肉者。因此,從預防角度來說,應當改變這些不良飲食習慣,油膩、動物脂肪及甜食要少吃。多吃些富含維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質、纖維素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包括大蒜,洋蔥、香菇、肉類)、水果。情緒對腫瘤的發(fā)生有重要影響,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增加體育鍛煉能使機體免疫及神經系統(tǒng)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能有效的防止癌的發(fā)生及進展。 二.早期發(fā)現: 很多人都會詢問:“我的癥狀是不是得了胃癌?。俊?,遺憾的是早期胃腸癌沒有任何特異癥狀,一但出現便血、黑便、體重下降等報警癥狀都提示已到了進展期,也就是大家經常說的中晚期。臨床上經常見到因一些不適來檢查而發(fā)現早癌,而這些不適與早癌無關。胃癌的發(fā)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 ,我國40歲以上人群胃癌發(fā)生率顯著上升, 因此建議以40歲為胃癌篩查的起始年齡。約1 0%的胃癌表現為家族聚集性。根據我國國情和胃癌流行病學,以下符合第1條和2~6中任一條者均應列為胃癌高危人群 ,建議作為重點篩查對象:(1)年齡40歲以上, 男女不限;(2)胃癌高發(fā)地區(qū)人群; (3)幽門螺旋菌感染者;(4)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 手術后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癌前疾?。?(5)胃癌患者一級親屬;(6)存在癌其它高危因素(高鹽、 腌制飲食、 吸煙、 重度飲酒等)。做為高危人群要提高警惕啊。胃癌篩查方法有血清胃蛋白酶原檢測、胃泌素17、上消化道造影、胃鏡等。內鏡及內鏡下活檢是目前診斷胃癌的金標準。 對于結直腸癌的篩查,國內多項結直腸癌篩查研究均選擇50歲作為篩查的起始年齡。先確立一般風險人群和高風險人群,分別給予不同的篩查方案。有以下任意一條者視為高風險人群:① 大便潛血陽性。② 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病史。③ 以往有腸道腺瘤史。④ 本人有癌癥史。⑤ 有排便習慣的改變。⑥ 符合以下任意2項者:慢性腹瀉、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慢性膽囊炎或膽囊切除史、長期精神壓抑,有報警信號(便血、體重下降等)等。大家可對照上述標準,如有符合,要積極到醫(yī)院篩查。全結腸鏡檢查是早期診斷結直腸癌和結直腸腺瘤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可以早期發(fā)現和治療結直腸癌前病變及早期癌。 三.早期治療: 早期胃腸癌的治療方法包括內鏡下切除和外科手術,根據病情醫(yī)生會做出最佳選擇。與傳統(tǒng)外科手術相比,內鏡下切除具有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恢復快、費用低等優(yōu)點,且療效相當 ,5年生存率均可超過90%。因此,國際多項指南和本共識均推薦內鏡下切除為早期胃腸癌的首選治療方式。 只大家能重視起來,改善不良生活習慣,早期、定期篩查,胃腸道早癌是可以得到早期防治的。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消化科 尤鵬 本文系尤鵬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bdsjw.cn)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2017年12月14日
5100
3
12
-
顧紀明主任醫(yī)師 江南大學附屬醫(yī)院 胃腸腫瘤外科 胃腸道癌癥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據統(tǒng)計,在中國胃癌的發(fā)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居第一位;大腸癌發(fā)病率占第三位,死亡率居第四位;老百姓往往談“癌”色變。隨著社會工業(yè)化進程的加快、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胃腸道腫瘤發(fā)病群體由中老年人向年輕化發(fā)展的趨勢。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提出的防治戰(zhàn)略是:1/3癌癥可以預防,1/3癌癥如能早期診斷可以治愈,1/3癌癥可通過減輕痛苦而延長壽命,那么如何來做到針對胃腸道腫瘤的早診、早治,甚至預防呢? 四十歲剛出頭的王先生有“慢性胃炎”的毛病,平時工作及應酬實在忙,每當胃部不適時都是吃上幾天藥店買的“制酸片”應付,幾年來都未到醫(yī)院正規(guī)檢查過,一次與朋友聚餐飲酒后發(fā)現大便發(fā)黑,這才去大醫(yī)院檢查,結果胃鏡和CT檢查診斷為:胃癌晚期,妻子獲悉后猶如晴天霹靂,痛苦萬分。與此類似,今年將要退休的李老伯很多年前就有便秘,一般都五到七天才會解一次大便,發(fā)病早期曾到醫(yī)院檢查過一次,平時將就著服用“果導片”或用“開塞露”解決大便,最近幾個月來,他開始便秘和腹瀉交替發(fā)生,且伴有大便帶血。去醫(yī)院就診,診斷結果一出來,讓在場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結果顯示,李老伯直腸下端距肛門口約5cm有一個腫瘤,病理診斷為直腸腺癌。 臨床診療工作中,不乏遇到這樣的病例,失去了寶貴的“早診早治”機會,付出的代價則是不言而喻的,如5年生存率的降低,復發(fā)轉移率的增加、晚期梗阻、疼痛、消耗、惡液質的出現,死亡的臨近等等,因此胃腸道腫瘤的早期發(fā)現就顯得非常重要。對于患者來說,需要警惕身體出現的一些不良信號,才能做到早診、早治。平時要注意消化系統(tǒng)的一些不適癥狀,尤其是反復出現的,或者是本身患有的慢性疾病,癥狀出現改變的,醫(yī)學上稱作是癌前病變的,如胃癌的癌前病變有:①慢性萎縮性胃炎、②胃息肉、③殘胃炎、④惡性貧血胃體有顯著萎縮者、⑤少數胃潰瘍;結直腸癌的癌前病變有:①慢性潰瘍性結腸炎、②結直腸腺瘤。 胃癌的早期癥狀不是很明顯,所以很多人都容易將胃癌的癥狀和胃潰瘍的癥狀相混淆,那么如何來正確區(qū)分這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疾病,然而在臨床表現上往往有許多相似之處,尤其是"潰瘍型胃癌"呢?為了不致貽誤病情,不僅醫(yī)生應該掌握區(qū)分兩者的本領,就是病人最好也要了解一些有關的知識,以便提高警惕,盡量做到癌癥的早期發(fā)現,早期治療。事實證明,只要細心觀察,胃潰瘍與胃癌還是可以區(qū)分的。年齡與病程胃潰瘍多見于青壯年,90%的病人均有上腹痛,而且呈周期性發(fā)作,每次疼痛可持續(xù)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然后有一定時期緩解,之后又再發(fā)作,常遷延多年。而胃癌多見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早期胃癌一般無明顯不適,但一經出現上腹痛等癥狀,便呈進行性加重,病情發(fā)展較快,病程短。從疼痛的規(guī)律性來說,胃潰瘍的疼痛多與飲食關系密切,即餐后半小時開始,疼痛持續(xù)幾個小時,有燒灼感,其后逐漸消失,直到下次進食后再次發(fā)現上述節(jié)律,服堿性藥物疼痛可以緩解。胃癌的疼痛無規(guī)律性,與進食無關,進食后疼痛可加重,也可減輕;疼痛性質不定,可以是鈍痛或劇痛,常有飽脹感。 結直腸癌的早期癥狀可有腹脹、不適、消化不良癥狀,而后出現排便習慣的改變和大便帶血,多數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多、糞便不成形、排便前可有輕度腹痛,稍后即可有黏液便或黏液膿性血便。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良性疾病如痔瘡、肛裂、腸息肉、痢疾、結腸炎、胃潰瘍等,也常會出現大便帶血而容易與結直腸癌相混,造成迷惑,據統(tǒng)計中,直腸癌病人早期被誤診為痔瘡的不在少數,其實雖同是大便帶血,但實際上有所區(qū)別。結直腸癌患者因腸道梗阻會腹脹、腹痛,癌腫破裂時,大便會帶膿血,且糞、血相混。但痔瘡、肛裂、腸息肉患者的糞便并不與血相混,而是附著在糞便的表面,而且血色鮮紅或相對新鮮。胃潰瘍病人的大便與腸炎病人有顯著差別,往往排黑色或柏油樣大便。除糞便不同外,相伴癥狀也不一樣。結直腸癌病人排黏液濃血便的同時,排便習慣會改變,時而腹瀉,時而便秘。這是因為癌腫的生長影響了腸管的正常生理功能,一會痙攣,一會收縮所致。而痔瘡患者排便時肛門可見突出物,醫(yī)學上稱為痔塊脫出。肛裂患者往往疼痛明顯,排便時肛門灼痛感。腸息肉患者腹部不痛。痢疾病人會發(fā)燒,腹痛里急后重,即有便意著急上廁所但又總覺拉不盡。潰瘍病人伴有上腹部長期性、周期性疼痛和經常噯氣、反酸及惡心嘔吐。 雖然,從“癥狀”上來要求非醫(yī)學專業(yè)的老百姓早期發(fā)現腫瘤,要求高了些,但現代醫(yī)學科技的發(fā)展,越來越方便的各種檢查手段的使用為提高了強有力的保證;社會物質條件的發(fā)達,生活質量的提高,要求健康來保證,只要廣大患者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就可以向預防的目標邁進,如飲食注意、糾正不良習慣,少食腌熏煎炸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戒煙戒酒,保持精神愉快,避免抑郁等等;一旦出現上述不適癥狀,及時至醫(yī)院就診,目前先進的檢查手段幾乎無任何痛苦,如無痛電子胃鏡、電子腸鏡、超聲內鏡,X線雙重對比造影、CT檢查,大便隱血試驗、腫瘤指標化驗,以及最新的PET/CT顯像技術可多維立體地顯示全身異常代謝病灶及其解剖結構,為早期發(fā)現腫瘤提供了現代化的最先進手段。相信,只要醫(yī)患雙方共同努力,腫瘤早診、早治的目標已不難實現。(胃腸腫瘤外科 顧紀明 )2011年05月09日
12212
0
2
-
王晏美主任醫(yī)師 中日醫(yī)院 肛腸科 一位給別人看了一輩子病的醫(yī)學專家當被確診為直腸癌晚期時悲痛地說:“我要是早對便血引起重視,就不會這樣了”。事實上,兩年前在他剛出現便血時如果不當痔瘡去治,而及時做相應檢查,及時手術,完全可以有更好的結果。 其實,又何止這位醫(yī)學專家,這樣的教訓臨床還有許多,許多人都認為便血只不過是痔瘡,忍忍或用點藥就過去了,沒必要去“大動干戈”。 忽視便血的最直接后果是使許多疾病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腸道腫瘤就不用說了,以便血為主要表現的直腸或結腸息肉,本來是良性的,一些人由于拖延日久,結果發(fā)生惡變。就是痔瘡,也不應忽視,因為出血到一定程度會導致貧血,這不僅給身體造成嚴重損傷,還給痔瘡治療增加難度。 便血是不下數十種肛門及消化道疾病的信號,我們可以根據便血的方式、多少、顏色及伴隨癥狀綜合分析作出自我判斷,以便對它們作出及時合理的處理。 大便呈柏油狀或呈黑色,出血部位多在于上消化道,也就是說,胃和十二指腸出血的可能性居多。如果血色紅,則多是下消化道疾病出血。但如果上消化道出血量較大時,由于血液在消化道停留時間短,血色也可以是紅的,這一點需要注意。 痔瘡是便血最常見的原因,這種便血發(fā)生在排便過程中或便后,血色鮮紅,血與糞便不混和,呈點滴而下,也有噴射而出,出血量可大可小,可以自止,有些還呈現出一定周期性。一些患者在排便用力怒掙時,有小腫塊由肛門內向外凸出,但無肛門疼痛。肛裂引起的便血在臨床也較常見,血色鮮紅,滴出或手紙擦血,與痔瘡不同的是常在排便后有肛門劇烈痛疼。 腸道腫瘤中,直腸癌由于位置較低,其引起的便血與痔瘡出血最為相似。便血呈鮮紅色,成滴狀附于大便表面,但大多在血中或便中混有粘液和暗色血塊,并伴有惡臭,呈持續(xù)性,在晚期伴有肛門直腸下墜和全身消瘦,大便次數增加,出現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根據這些可以初步與痔瘡加以區(qū)別。 直腸息肉,兒童便血多由這種疾病引起。息肉引起的便血,血色鮮紅、無痛、血與大便不混合,一些患者在大便的表面帶溝槽,息肉生長到一定長度可隨大便脫出肛門外。 潰瘍性結腸炎、痢疾等病也可引起便血,此類大腸炎性疾病引起的便血多半混有粘液或呈膿血便,并伴有下腹痛、發(fā)熱、便頻及里急后重等癥狀,成年人多見。 此外,一些比較少見的疾病,如腸傷寒、腸結核、腸套疊等,也會有便血的癥狀發(fā)生。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凝血機制紊亂、膠原病、尿毒癥以及某些少見的傳染病如鼠疫、斑疹傷寒等,都會出現便血。但在這些疾病中,便血僅僅是全身出血的一部分,便血的同時,會有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現象,因此,鑒別起來并不困難。 依據便血的特點和癥狀完全準確作出自我判斷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最好是再結合結腸鏡檢查,這樣可以使診斷更準確,以便盡早治療。本文系王晏美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bdsjw.cn)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2008年01月16日
12551
3
7
腸腫瘤相關科普號

楚瑞閣醫(yī)生的科普號
楚瑞閣 主任醫(yī)師
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
腫瘤科
895粉絲154.2萬閱讀

白海玉醫(yī)生的科普號
白海玉 主治醫(yī)師
榆林市第五醫(yī)院
外科
157粉絲10.4萬閱讀

王晏美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晏美 主任醫(yī)師
中日友好醫(yī)院
肛腸科
9587粉絲477.8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