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鄔培慧副主任醫(yī)師 中山一院 關節(jié)外科 腋杖的使用指引拐杖是下肢損傷或下肢疾患的患者常用的輔助工具,它能輔助人體支撐體重、保持平衡和行走,適用于單側下肢無力而不能部分或完全負重的情況,如小兒麻痹后遺癥、下肢骨折術后,或因髖關節(jié)置換、韌帶重建術后等。常見的拐杖有手杖、前臂支撐拐、肘杖、腋杖等,然而通過臨床上的觀察卻發(fā)現多數人都不懂得正確地使用拐杖。在下肢骨折病人術后的康復過程中,需要使用到一些拐杖,以上拐杖中,最常用到的是腋杖??墒且刚鹊氖褂?,并不像你想當然的那樣,跟平常走路一樣。腋杖應該怎么選擇?拄在哪側?行走時先邁哪條腿?如何用力?怎么上下樓?有哪些注意事項?首先是關于腋杖的選擇:最簡單的方法是用身長減去41cm現今的腋杖基本都是可調式的,那么如何調至合適的高度呢?1,合適的拐杖高度調節(jié)才能保證正確的用力方式,一般來說拐杖腋托應距腋窩下2 - 3個手指寬度,握柄高度為接近股骨大轉子的位置。2,其次,要養(yǎng)成正確的拄拐姿勢。身體直立,將拐置于小腳趾前外側約12-20cm處。將拐的腋墊貼于腋下兩側的胸壁肋骨處,肘關節(jié)適當彎曲,雙手腕關節(jié)中立位,用手臂的力量而不是用腋窩支撐身體,完成移動。使用方法的分類:根據患者損傷形式、程度不同,拐杖的使用方法主要分為以下幾種:1.單拐: 如果患者一側下肢損傷, 部分限制負重,采用單拐,連同健患雙肢,共“三點”支撐體重,完成步行過程。如果患者一側下肢損傷, 完全限制負重, 采用雙拐, 同健側肢體, 共 “三點” 支撐體重, 患肢懸空, 完成步行過程.三點步:患腿和兩側拐杖同時伸出→健腿伸出。適合于一側下肢障礙,患腿只能部分負重或完全不能負重使用,步行速度快,穩(wěn)定性好。2.雙拐: 如果患者雙側下肢損傷, 均部分限制負重,采用雙拐, 連同雙側患肢, 共 “四點” 支撐體重,完成步行過程.四點步:適用于無法以任何一腳支撐身體全部重量者兩點步:適用于腿部無法支撐重量,但肌肉協(xié)調,平衡好,臂力強者一側拐杖→對側腿→另一側拐杖→另一側腿,此為四點步。步行速度稍慢,但穩(wěn)定性好,近似于自然步態(tài),熟練后可以將一側拐杖與對側腿同時交替前行,此為兩點步。3.患腿負重程度分級:不負重:即患腿不受力,也就是保持你的患腿離開地面;輕負重:可以用腳趾點地來維持平衡;部分負重:可以將身體部分體重分擔到患腿上;可忍負重:將大部分體重甚至所有重量負擔到患腳,能忍耐即可;全負重:完全負重,且無痛。那么到底怎樣正確使用呢?從坐位到站起:1, 在準備站立前,先確定椅子或床是否穩(wěn)定牢固;2, 健腿支撐在地面上,身體向前移動到椅子或床的邊緣;3, 將雙拐并攏合在一起,用患腿一側的手握住拐杖手柄,健側的手扶住椅子扶手或床緣;4, 兩手一起支撐用力,同時健腿發(fā)力站起,保持站穩(wěn)。注意:在開始行走之前,先確保已經站穩(wěn),然后再將拐杖分置身體兩側。拄拐行走:1、 將雙拐支撐在雙腳兩側的前方,保持身體平穩(wěn);2、 兩個拐杖腋墊貼于腋下兩側的胸壁肋骨處,不要用腋窩直接頂在拐杖上,用雙手支撐體重;3、 雙拐同時向前移動;4、 向前移動患腿于雙拐之間同一平面;5、 再向前擺動健腿,放在雙拐的前方;6、 不斷地重復,你就可以向前行走了(雙拐→患腿→健腿)。注意:行走過程中不要依靠在雙拐腋墊上。坐下:1、 身體慢慢向后退,直到健側的腿碰到椅子或者床的邊緣;2、 保持體重在健腿上,將雙拐并攏合在一起;3、 用患腿一側的手握住拐杖手柄,健側的手放到椅子或床緣上,然后彎曲健側膝蓋,慢慢坐下;4、 坐下過程慢慢來,始終保持雙拐放在椅子旁邊。注意:除非醫(yī)生允許你的患腿部分負重,否則下坐過程仍需保持你的患腿離開地面不受力。上下樓梯或臺階:如果臺階或樓梯有扶手,盡量利用扶手。將兩個拐杖合在一起,用遠離樓梯扶手一側的手握?。ㄈ鐖D所示);另一手扶住樓梯扶手,身體盡量靠近扶手;上下沒有扶手的樓梯:根據指導方法,兩手各持一拐杖,如同行走時一樣。具體步驟:I a. 上樓梯(有扶手):1、 準備上樓時,移動身體靠近最底層的一格樓梯;2、 合并雙拐一手持握,另一側手扶住樓梯扶手,身體盡量靠近扶手;3、 兩手同時支撐,將健腿向前跨上一級樓梯;4、 體重保持支撐在健腿上;5、 再移動雙拐和患腿上到同一級樓梯;6、 不斷重復上樓。一格一格樓梯上,不要太急。I b. 上樓梯(無扶手):1、 準備上樓時,移動身體靠近最底層的一格樓梯;2、 兩手各持一拐杖,同時支撐,將健腿向前跨上一級樓梯;3、 體重保持支撐在健腿上;4、 再移動雙拐和患腿上到同一級樓梯;5、 不斷重復上樓。一格一格樓梯上,不要太急。注意:上樓時,如果有人協(xié)助,請他(她)站在身后保護。II a. 下樓梯(有扶手):1、 移動身體靠近待下樓梯的邊緣;2、 合并雙拐一手持握,另一側手扶住樓梯扶手,身體盡量靠近扶手;3、 一手扶住扶手沿向下,另一手握住雙拐移至下一格樓梯上,同時移動患腿向下;4、 雙手支撐穩(wěn)定后,再移動健腿下一格樓梯;5、 不斷重復下樓。一格一格樓梯下,不要太急。II b. 下樓梯(無扶手):1、 移動身體靠近待下樓梯的邊緣;2、 兩手各持一拐杖,將雙拐移至下一格樓梯上,同時患腿跟上;3、 雙手支撐穩(wěn)定后,重心下移,再移動健腿下一格樓梯;4、 不斷重復下樓。一格一格樓梯下,不要太急。注意:下樓時,如果有人協(xié)助,請他(她)站在你的前面保護你。切記:“好腿先上,壞腿先下。通過門口:請先確保大門有足夠的空間允許你的雙足和雙拐通過。打開門之后,先將靠近門一側的拐杖腳頂住大門,然后通過門口。安全提示:1.請正確使用拐杖, 確保不要將腋窩靠壓在拐杖頂部。 如果你感覺腋窩有麻木疼痛不適出現,請立刻改正拄拐方法。如果使用方法正確,但仍發(fā)現腋窩有受壓,可能是你的拐杖過長, 需要調節(jié)縮短2.確定你的拐杖有橡皮腳墊、厚墊肩托以及手柄。保證這些部件牢固,沒有松動, 沒有嚴重破損, 必要時需要更換3.如果你的雙手容易發(fā)生疼痛或者疲勞,可以在拐杖手柄上加厚襯墊4.避免在濕滑的地面行走。如果萬不得己,請盡量放慢腳步5.平鋪在地板上的地毯或者墊子容易滑倒, 盡量移開, 不要在其上面活動。拄拐活動時,請穿著有保護支持的鞋, 或者寧可赤腳也不要穿拖鞋6.建議使用腰包存放隨身物品, 方便拿取7.使用拐杖時, 拐杖柄可能會擦傷你手臂和胸壁間的皮膚??梢允褂脻櫮w水或者爽身粉防止皮膚磨損發(fā)炎8.沒有醫(yī)生或者治療師的允許下, 請不要用患腿站立支撐9.你的醫(yī)生或者治療師會告訴你什么時候可以負重,可以不用拐杖。2020年04月18日
48755
0
5
-
白露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深圳醫(yī)院 運動醫(yī)學科 “醫(yī)生,昨天我不小心把腳扭傷了。趕緊用紅藥油擦了擦,沒想到,今天更腫了,您給看看是不是骨折了?”經過拍片檢查后,未發(fā)現明顯骨折,主要是踝關節(jié)韌帶損傷。其實很多患者都是由于扭傷后沒有及時進行制動冰敷而加重損傷部位。 平時運動的時候扭傷踝關節(jié)首先最重要的還是當時的制動和冰敷,這兩點尤為關鍵。那么在制動和冰敷以后,我們要抬高患肢,減輕肢體的腫脹,在早期減少肢體的負重。 踝關節(jié)扭傷以后多久可以下地行走呢?這個其實挺復雜的事情,主要的取決于踝關節(jié)扭傷的嚴重程度,一般我們有幾個基本的判斷原則。 第一個,我們在受傷以后,腫脹并不是非常明顯; 第二個,我們在躺下或者坐著,患肢非負重的情況下,做踝關節(jié)的背伸和折屈活動,疼痛的并不是非常明顯。 第三個,我們在固定的情況下,在部分負重比如我們扶著拐杖或者扶著欄桿用這個腳踩地,疼痛也不明顯。 達到這三個標準以后,我們建議在佩戴護踝或者說打八字繃帶的情況下,可以嘗試下地行走。 這樣的話,按照我們踝關節(jié)扭傷的policy原則,早期的行走和活動,是對恢復有好處,防止關節(jié)的粘連,也在一定程度上的可以通過足底的肌泵作用減緩水腫。2020年03月31日
1969
0
1
-
張俊峰主治醫(yī)師 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骨科 踝關節(jié)扭傷是最常見的運動損傷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是由踝關節(jié)的結構特點決定的,易發(fā)人群包括運動員,經常參加運動的普通人群,舞蹈、雜技演員,愛穿高跟鞋的女性等。分為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和陳舊性踝關節(jié)扭傷。 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 常發(fā)生在各種運動中,主要因外傷等原因造成踝關節(jié)側面韌帶等軟組織損傷。 臨床表現: 多發(fā)生在外踝。傷后依次出現外踝疼痛、腫脹、局部膚溫高,踝關節(jié)活動受限,不能正常負重和行走。根據韌帶損傷程度和臨床癥狀分為三級: 1.輕度:韌帶輕微損傷或無損傷,踝關節(jié)相對穩(wěn)定,局部疼痛腫脹; 2.中度:韌帶部分撕裂,踝關節(jié)不穩(wěn)定,關節(jié)周圍有中度疼痛腫脹、局部壓痛,靜態(tài)時踝部也感疼痛,屈伸功能明顯受限; 3.重度;韌帶斷裂,疼痛劇烈,稍動劇痛,局部皮膚呈紫褐色,關節(jié)輪廓模糊不清,踝關節(jié)不穩(wěn)定,關節(jié)活動度明顯喪失。 治療:通常情況,輕中度損傷采取保守治療,重度損傷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保守固定或手術修復治療。 陳舊性踝關節(jié)扭傷 通常在急性期處理不當或不足,或功能鍛煉不及時,遺留局部疼痛等癥狀;也有沒有明顯外傷史,但踝關節(jié)部位長時間疼痛的現象,都成為陳舊性踝關節(jié)扭傷。 臨床表現:踝關節(jié)側面疼痛,長時間隱痛、鈍痛、酸痛以外側居多;行走不穩(wěn)定,尤其在不平整的路面行走困難;踝關節(jié)彌漫性輕微腫脹、局部壓痛;關節(jié)僵硬,容易發(fā)生習慣性踝關節(jié)扭傷;踝關節(jié)功能受限。 治療:多采用傳統(tǒng)中醫(yī)保守治療為主。《浮針治療觀點》 病理變化: 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是局部肌肉及其肌腱、韌帶、筋膜在受到扭轉外力后發(fā)生損傷,引起急性滲出、出血等。 我們發(fā)現,陳舊性踝關節(jié)扭傷都與小腿患肌密切相關。 治療: 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輕、中度):發(fā)病24小時以內,不易浮針治療。24小時以后,可以采用浮針治療。我們認為,在踝關節(jié)韌帶等軟組織扭傷后,出現出血、滲出等炎癥反應,局部炎性物質波及鄰近肌肉,而肌肉隨之病理性緊張,形成患肌。患肌的形成原本是機體為了讓踝關節(jié)得到充分休息的保護性反應,以免加重病情,可是,在踝關節(jié)休息的情況下,患肌就需要處理,使疼痛得到緩解。一般沒有韌帶撕裂傷的患者效果很好。 陳舊性踝關節(jié)扭傷:多為沒有及時治療與休息,形成的患肌長久不能消除所致。通過浮針治療,消除患肌,疼痛緩解或消失,為關節(jié)修復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 主要患肌:腓腸肌、比目魚肌、腓骨長肌、腓骨短肌、脛骨前肌、趾長伸肌等。 醫(yī)囑: 1.治療后10-20天內少走路,尤其不能穿高跟鞋走路。 2.運動前做好熱身活動,運動時可佩戴護踝相對固定踝關節(jié),避免再次受傷。 3.重視臨床治療的同時,注重踝關節(jié)功能訓練。 浮針治療病例 四川(常年居住鄭州中牟) 患者:祝啟珍女士、54歲、個體。 主訴:右側踝關節(jié)損傷六年長年拄拐。 現病史:六年前無明顯原因出現右側踝關節(jié)腫脹,同時伴走路時疼痛,未去醫(yī)院就診,自購一些外用和口服類跌打損傷的藥物,腫脹漸漸消退,但仍出現走路時踝關節(jié)疼痛的感覺,以外踝和前部為甚,為進一步診斷治療特來我所。發(fā)病以來精神好,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體健,無藥物過敏史,無痛風史,無飲酒史。 體格檢查:T36.5度,BP128/80mmHg,P75次/分、R12次/分。跛行步態(tài),精神可,營養(yǎng)中等,咽不紅,扁桃體不大,氣管居中,甲狀腺未觸及,胸郭對稱,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羅音、心界不大,心律齊,心率75次/分。未各瓣膜區(qū)未聞及病理雜音、肝脾未及。腹部平坦,腸鳴音5次/分。右側踝關節(jié)外側有貼過膏藥的痕跡,有壓痛、皮膚不紅。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浮針專科檢查:右側脛骨前肌(+++)、腓骨長肌(+++),腓腸?。?++)、比目魚肌(+++)、內收肌群(++++)。 臨床診斷:1、右側陳舊性踝關節(jié)損傷2、頸肩綜合征 治療經過: 2019.8.25一診:使用帶有麻藥涂層的一次性使用浮針治療,右側脛骨前肌,腓肌長肌,腓腸肌、比目魚肌和內收肌群進行處理,并配合再灌注活動,即時效果非常明顯,治療結束時患者疼痛減輕70%。囑回家后注意休息,少走路。 2019.8.30二診:患者感覺踝關節(jié)疼痛明顯好轉,右側小腿和踝關節(jié)外側沒有牽拉的感覺,繼續(xù)處理上述患肌,治療結束時患者可以棄拐行走,踝關節(jié)及小腿部無任何疼痛感。囑回家后嚴格遵醫(yī)囑。注意休息,保暖。 2019.9.3三診:已無任何不適,檢查僅內收肌和脛骨前肌稍有緊僵硬滑感,再次用浮針治療一次,結束時患者連叫真的是“神針,神針”。 此患者經過三次治療基本達到臨床痊愈。囑回家注意休息??梢灾饾u增加行走時間。 討論:在治療陳舊性踝關節(jié)損傷的病例,一定要做好踝關節(jié)以及下肢主動和被相關患肌充分灌注治療,同時擴大尋找患肌的范圍,順藤摸瓜,除惡務盡,一次把患肌盡量處理干凈。這個病人因為害怕吃藥,所有治療過程未使用任何藥物,采用排他性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充分體現的浮針的綠色,安全,速效的特點。今后會逐漸完善相關治療視頻,以及治療后患者長期療效評價,愿更多有相關需要治療的患者因此技術而受益終身,早日恢復患者健康正常生活。 踝關節(jié)扭傷是最常見的運動損傷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是由踝關節(jié)的結構特點決定的,易發(fā)人群包括運動員,經常參加運動的普通人群,舞蹈、雜技演員,愛穿高跟鞋的女性等。分為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和陳舊性踝關節(jié)扭傷。 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 常發(fā)生在各種運動中,主要因外傷等原因造成踝關節(jié)側面韌帶等軟組織損傷。 臨床表現: 多發(fā)生在外踝。傷后依次出現外踝疼痛、腫脹、局部膚溫高,踝關節(jié)活動受限,不能正常負重和行走。根據韌帶損傷程度和臨床癥狀分為三級: 1.輕度:韌帶輕微損傷或無損傷,踝關節(jié)相對穩(wěn)定,局部疼痛腫脹; 2.中度:韌帶部分撕裂,踝關節(jié)不穩(wěn)定,關節(jié)周圍有中度疼痛腫脹、局部壓痛,靜態(tài)時踝部也感疼痛,屈伸功能明顯受限; 3.重度;韌帶斷裂,疼痛劇烈,稍動劇痛,局部皮膚呈紫褐色,關節(jié)輪廓模糊不清,踝關節(jié)不穩(wěn)定,關節(jié)活動度明顯喪失。 治療:通常情況,輕中度損傷采取保守治療,重度損傷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保守固定或手術修復治療。 陳舊性踝關節(jié)扭傷 通常在急性期處理不當或不足,或功能鍛煉不及時,遺留局部疼痛等癥狀;也有沒有明顯外傷史,但踝關節(jié)部位長時間疼痛的現象,都成為陳舊性踝關節(jié)扭傷。 臨床表現:踝關節(jié)側面疼痛,長時間隱痛、鈍痛、酸痛以外側居多;行走不穩(wěn)定,尤其在不平整的路面行走困難;踝關節(jié)彌漫性輕微腫脹、局部壓痛;關節(jié)僵硬,容易發(fā)生習慣性踝關節(jié)扭傷;踝關節(jié)功能受限。 治療:多采用傳統(tǒng)中醫(yī)保守治療為主。《浮針治療觀點》 病理變化: 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是局部肌肉及其肌腱、韌帶、筋膜在受到扭轉外力后發(fā)生損傷,引起急性滲出、出血等。 我們發(fā)現,陳舊性踝關節(jié)扭傷都與小腿患肌密切相關。 治療: 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輕、中度):發(fā)病24小時以內,不易浮針治療。24小時以后,可以采用浮針治療。我們認為,在踝關節(jié)韌帶等軟組織扭傷后,出現出血、滲出等炎癥反應,局部炎性物質波及鄰近肌肉,而肌肉隨之病理性緊張,形成患肌?;技〉男纬稍臼菣C體為了讓踝關節(jié)得到充分休息的保護性反應,以免加重病情,可是,在踝關節(jié)休息的情況下,患肌就需要處理,使疼痛得到緩解。一般沒有韌帶撕裂傷的患者效果很好。 陳舊性踝關節(jié)扭傷:多為沒有及時治療與休息,形成的患肌長久不能消除所致。通過浮針治療,消除患肌,疼痛緩解或消失,為關節(jié)修復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 主要患?。弘枘c肌、比目魚肌、腓骨長肌、腓骨短肌、脛骨前肌、趾長伸肌等。 醫(yī)囑: 1.治療后10-20天內少走路,尤其不能穿高跟鞋走路。 2.運動前做好熱身活動,運動時可佩戴護踝相對固定踝關節(jié),避免再次受傷。 3.重視臨床治療的同時,注重踝關節(jié)功能訓練。 浮針治療病例 四川(常年居住鄭州中牟) 患者:祝啟珍女士、54歲、個體。 主訴:右側踝關節(jié)損傷六年長年拄拐。 現病史:六年前無明顯原因出現右側踝關節(jié)腫脹,同時伴走路時疼痛,未去醫(yī)院就診,自購一些外用和口服類跌打損傷的藥物,腫脹漸漸消退,但仍出現走路時踝關節(jié)疼痛的感覺,以外踝和前部為甚,為進一步診斷治療特來我所。發(fā)病以來精神好,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體健,無藥物過敏史,無痛風史,無飲酒史。 體格檢查:T36.5度,BP128/80mmHg,P75次/分、R12次/分。跛行步態(tài),精神可,營養(yǎng)中等,咽不紅,扁桃體不大,氣管居中,甲狀腺未觸及,胸郭對稱,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羅音、心界不大,心律齊,心率75次/分。未各瓣膜區(qū)未聞及病理雜音、肝脾未及。腹部平坦,腸鳴音5次/分。右側踝關節(jié)外側有貼過膏藥的痕跡,有壓痛、皮膚不紅。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浮針??茩z查:右側脛骨前肌(+++)、腓骨長?。?++),腓腸?。?++)、比目魚?。?++)、內收肌群(++++)。 臨床診斷:1、右側陳舊性踝關節(jié)損傷2、頸肩綜合征 治療經過: 2019.8.25一診:使用帶有麻藥涂層的一次性使用浮針治療,右側脛骨前肌,腓肌長肌,腓腸肌、比目魚肌和內收肌群進行處理,并配合再灌注活動,即時效果非常明顯,治療結束時患者疼痛減輕70%。囑回家后注意休息,少走路。 2019.8.30二診:患者感覺踝關節(jié)疼痛明顯好轉,右側小腿和踝關節(jié)外側沒有牽拉的感覺,繼續(xù)處理上述患肌,治療結束時患者可以棄拐行走,踝關節(jié)及小腿部無任何疼痛感。囑回家后嚴格遵醫(yī)囑。注意休息,保暖。 2019.9.3三診:已無任何不適,檢查僅內收肌和脛骨前肌稍有緊僵硬滑感,再次用浮針治療一次,結束時患者連叫真的是“神針,神針”。 此患者經過三次治療基本達到臨床痊愈。囑回家注意休息??梢灾饾u增加行走時間。 討論:在治療陳舊性踝關節(jié)損傷的病例,一定要做好踝關節(jié)以及下肢主動和被相關患肌充分灌注治療,同時擴大尋找患肌的范圍,順藤摸瓜,除惡務盡,一次把患肌盡量處理干凈。這個病人因為害怕吃藥,所有治療過程未使用任何藥物,采用排他性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充分體現的浮針的綠色,安全,速效的特點。今后會逐漸完善相關治療視頻,以及治療后患者長期療效評價,愿更多有相關需要治療的患者因此技術而受益終身,早日恢復患者健康正常生活。2020年03月24日
2859
0
0
-
楊廣君主治醫(yī)師 甘肅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 康復骨科 大家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呢,經常有人會因為路面不平或者不小心踏空而導致踝關節(jié)扭傷,我們俗稱的崴腳。 由于處理不當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或者遺留慢性踝關節(jié)疼痛。 那么作為我們自己再回歸女生第一時間該如何處理呢,第一,我們要立即停止活動,不要嘗試著去活動,以免加重病情,必要時呢,用支具固定我的踝關節(jié)。 第二呢,我們要冰敷每兩小時一次,每次15分鐘左右,不要熱敷。 不要擦紅花油或者活血類的藥物,不要揉搓第三呢,要加壓包扎,就是我們俗話說的產品啊。 第四,要抬高患肢使踝關節(jié)呢,高于我們的心臟水平。2020年03月21日
965
0
2
-
相大勇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 創(chuàng)傷骨科 有傷呢,我們可以把它分為急性期和慢性期兩類,那么對于急性期的踝關節(jié)扭傷,我們一般呢是講究的是現在講的是叫大米療法就是呃,我們用四個英文字母來代替那么首先呢就是需要一個是休息,就是我們要用上以后一定要這個不要再去做事情啦,你要再去工作,那么肯定呢,呃,我們組織愈合需要一個良好的一個環(huán)境需要自動所以呢,休息是第一位的,那么第二個呢,就是在急性扭傷的時候,我們的組織會有出血的現象,那么出血呢,它就會有腫脹,局部會有發(fā)紅,發(fā)熱呃,那么這些現象呢,我們就需要針對性的處理,那么第一個呢,就是要把腳要抬高的抬高的目的就是要促進一個是減少我們這個組織的出血,他的這個壓力減少,所以出血會降低那么減輕水腫。 的這種情況也會降低疼痛的這個程度,那么第二個呢,就是用冰敷,因為冰呢,是可以降低我們的這個局部的溫度可以用來止血,所以局部的水腫和這個損傷的程度呢,也會降低那么最后一個呢,就是加壓爆炸,我們要對這個損傷的部位,然后通過繃帶啊,或者是使用輔具來進行一定的加壓,他的目的呢,也是讓局部的出血能夠得到控制,減輕水腫,呃,減少這個活動的范圍能夠起到一個止痛和這個消腫的,這樣的一個目的,所以早期的處理呢,我們2020年03月20日
2508
1
22
-
相大勇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 創(chuàng)傷骨科 有傷呢,我們可以把它分為急性期和慢性期兩類,那么對于急性期的踝關節(jié)扭傷,我們一般呢是講究的是現在講的是叫大米療法就是呃,我們用四個英文字母來代替那么首先呢就是需要一個是休息,就是我們要用上以后一定要這個不要再去做事情啦,你要再去工作,那么肯定呢,呃,我們組織愈合需要一個良好的一個環(huán)境需要自動所以呢,休息是第一位的,那么第二個呢,就是在急性扭傷的時候,我們的組織會有出血的現象,那么出血呢,它就會有腫脹,局部會有發(fā)紅,發(fā)熱呃,那么這些現象呢,我們就需要針對性的處理,那么第一個呢,就是要把腳要抬高的抬高的目的就是要促進一個是減少我們這個組織的出血,他的這個壓力減少,所以出血會降低那么減輕水腫。 的這種情況也會降低疼痛的這個程度,那么第二個呢,就是用冰敷,因為冰呢,是可以降低我們的這個局部的溫度可以用來止血,所以局部的水腫和這個損傷的程度呢,也會降低那么最后一個呢,就是加壓爆炸,我們要對這個損傷的部位,然后通過繃帶啊,或者是使用輔具來進行一定的加壓,他的目的呢,也是讓局部的出血能夠得到控制,減輕水腫,呃,減少這個活動的范圍能夠起到一個止痛和這個消腫的,這樣的一個目的,所以早期的處理呢,我們2020年03月20日
898
0
3
-
相大勇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 創(chuàng)傷骨科 別扭傷以后呢,其實很多人呢,他對于這個手術的一個顧慮呢,就是它的恢復時間的問題,因為很多人其實都是有工作,如果是恢復時間比較長,那么他這個呃,需要可能需要施工去進行一些這個呃,換關節(jié)的手術,那么對于微創(chuàng)手術呢,恢復時間相對是比較快的,我們一般的習慣呢,就是在手術以后我們會呃固定兩個星期就是使用石膏或者是支具呢,固定兩個星期讓組織呢,有個初步的愈合,然后過了兩個星期以后我們就建議患者或者建議我們的病友啊,來使用行走靴就是可以下地行走的,這樣的特殊的靴子就可以下地行走了,這個時候呢,大家就可以這個重返工作崗位,所以我們一般的這個呃,可能需要休息的時間大概就是兩周左右。2020年03月19日
1155
0
2
-
俞永林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骨科 跑步圣經發(fā)布時間:03-1302:56腳踝是跑者最容易出現傷病的部位之一。由于腳直接接觸地面,腳踝不斷地受到來自地面的沖擊力。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多種情況會導致腳踝受傷。跑步雖然是兩條腿在跑步,但它屬于單腿運動,因為每一次邁步只有一條腿在支撐著身體,也就意味著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支撐腿上。雖然身體的穩(wěn)定性不只是由腳踝來決定的,但腳踝受到沖擊力最直接。腳踝的傷病絕大部分屬于重復使用性傷病,也就是跑步時頻繁的讓腳踝感受到壓力所導致的。也有可能是由于跑鞋的破舊,對腳踝的保護力度不夠而導致受傷。這些都屬于慢性傷病。而像扭傷或者拉傷則屬于急性傷病,比較常見的是腳過度內旋,導致腳踝的韌帶部分或全部拉傷。跑者遭遇腳踝疼痛之后,最好是咨詢外科醫(yī)生或者理療師,根據疼痛的原因和狀況采取針對性的治療。一般情況下,如果疼痛是逐步惡化的,很大可能是過度使用性傷病,通過休息、冰敷、調整訓練計劃等方式就可以治療。如果跑者腳踝出現腫脹,站立時劇痛,采取冰敷、休息等方法也不見效的話,說明傷病比較嚴重。但是并非不可治療,只要嚴格按照理療師的方法,都能盡快痊愈恢復跑步。在預防方面,跑者在平時需要加強腳、小腿、臀部和核心的肌肉力量,它們是生物力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對身體的穩(wěn)定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都得到加強之后就能減輕腳踝的壓力2020年03月13日
1714
0
0
-
劉子桃主治醫(yī)師 廣東省中醫(yī)院 骨科 大家好,我是廣東省中醫(yī)院骨科劉子濤醫(yī)生崴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簡單的崴腳,可能休息一兩天就沒事了,但是嚴重的崴腳,可能會有骨折,甚至需要手術治療,所以拐角之后要不要到醫(yī)院拍一個X光片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 那我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種簡單的判斷拐角后有沒有骨折的辦法。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拐角后容易骨折的四個部位。 第一個部位就是內踝就是我們腳踝內側凸起來的地方,這個位置。 第二個就是舟骨結節(jié)的地方大概在我們主攻最高點,再往上一點,用手指觸摸可以摸到一個骨頭凸起來,第三個點就是我們的外踝。 就是外側凸起來的地方。 第四個就是第五折骨基底部我們原則足的外側慢慢的往回摸,在這個地方能摸到一個凸起。 如果不小心崴腳了,我們就要重點檢查這四個部位可以用我們的大拇指原則,骨頭凸起的地方,由遠端沿著他的后緣輕輕地往上按壓到六個厘米的位置,這個時候我們要注意我們的手指一定是要按在骨頭上面的來感覺到有沒有骨的壓痛。 如果這四個點任何一個點有股的壓痛,再加上我們不能負重行走。 那就有可能發(fā)生了骨折,這種情況就建議大家到醫(yī)院去拍一個X光片,明確一下,如果這四個點都沒有2020年03月11日
1281
0
4
-
崔冠興副主任醫(yī)師 山東第二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 關節(jié)外科 踝關節(jié)扭傷是生活中常見外傷,大部分經過規(guī)范保守治療可以自愈,但仍有少數患者出現慢性踝關節(jié)疼痛、腫脹、不穩(wěn)感,不時地發(fā)生習慣性崴腳。 怎樣處理才能減輕痛苦,恢復的更好? 一、是否立即拍片:渥太華踝關節(jié)原則壓痛和步行對判斷有無骨折具有重要參考意義。若下圖所標記的四個區(qū)域之一有明顯壓痛且不能連續(xù)行走4步以上,需盡快前往正規(guī)醫(yī)院拍X片檢查。 二、緊急處理:POLICE原則1、Protect保護:避免或停止引起損傷的任何活動或動作,受傷部位靜止休息,支具或石膏保護,免受二次傷害。 2、Optimal Loading適當負重:制動或支具保護2-3周后逐漸增加負重,一定要適當。 3、Ice冰敷:<48~72小時,間歇性冷敷(每間隔2-3小時冷敷20分鐘)??!外傷后一周內避免揉搓和熱敷??! 4、Compression加壓:彈力繃帶包裹適當加壓受傷關節(jié)減輕腫脹滲出。 5、Elevation抬高:墊高患肢至高于心臟水平,促進靜脈和淋巴回流。 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外傷后血液高凝狀態(tài),加之患肢制動,血流緩慢,增加了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較大栓子脫落形成急性肺栓塞危及生命。故患者需要樹立血栓風險意識,牢記:制動的是受傷踝關節(jié),鼓勵同側髖,膝,跖趾關節(jié)正常屈伸活動!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也是Police原則中強調早期活動的因素之一。 康復訓練:活動度、力量、本體感覺2-3周拆除支具后,逐步恢復踝關節(jié)活動度、力量、柔韌性,本著循序漸進,逐漸負重的原則,利用數月至半年時間,逐步恢復踝關節(jié)正常運動功能。常見康復動作有:跟腱拉伸,抗阻練習,本體感覺訓練等,如下圖。 上述各種康復訓練,10秒每次,10次每組,10組每日,不引起踝關節(jié)腫痛前提下,根據自身耐受情況,適當增減活動量。 手術治療系統(tǒng)保守治療失敗,損傷嚴重,存在明顯不穩(wěn)、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建議正規(guī)醫(yī)院足踝外科或運動醫(yī)學科手術治療。2020年03月08日
3414
3
7
踝部扭傷相關科普號

康慶林醫(yī)生的科普號
康慶林 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
骨科-手與修復重建科
1萬粉絲299.8萬閱讀

皮彥斌醫(yī)生的科普號
皮彥斌 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
運動醫(yī)學科
7661粉絲4.2萬閱讀

吳華醫(yī)生的科普號
吳華 副主任康復師
嘉興市第二醫(yī)院
康復醫(yī)學中心
480粉絲4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