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JVS: 經頸動脈血運重建術 PK 動脈內膜切除術
JVS:經頸動脈血運重建術PK動脈內膜切除術——單中心分析提示,與經頸動脈血運重建術(TCAR)相比,動脈內膜切除術(CEA)可改善遠期結局vs.TIPS:?最后附TCAR?圖文介紹一項大型單中心分析發(fā)現,盡管兩種手術在圍手術期臨床結局方面相當,但與經頸動脈血運重建(TCAR)相比,頸動脈內膜切除術(CEA)與晚期卒中/死亡發(fā)生率降低相關。在《血管外科雜志》(JournalofVascularSurgery,JVS)上,AliAbuRahma(查爾斯頓地區(qū)醫(yī)學中心/西弗吉尼亞大學,查爾斯頓,米國)和他的同事也得出結論,兩年后CEA產生的再狹窄率(≥80%)略低——盡管這種差異沒有達到統計學顯著性。作者最初指出,多項注冊研究(主要是在血管外科學會[SocietyforVascularSurgery,SVS]血管質量倡議[VascularQualityInitiative,VQI]內進行的研究)比較了TCAR、CEA和頸動脈支架置入術(carotidarterystenting,CAS)的早期結局和1年結局。然而,沒有大型單中心研究報告這些手術之間的晚期臨床結局,因此,他們進行了一項回顧性分析,比較了TCAR和CEA的中期結局。他們的研究分析了從查爾斯頓地區(qū)醫(yī)療中心(CharlestonAreaMedicalCenter)的TCAR監(jiān)測項目(TCARSurveillanceProject)收集的患者數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了比較,隨后與接受CEA的患者進行了傾向性匹配。查爾斯頓地區(qū)醫(yī)學中心/西弗吉尼亞大學,查爾斯頓,米國作者指出,兩組患者在同一時間段接受了相同醫(yī)師的治療。分析的主要結局是:圍手術期卒中/死亡和晚期卒中/死亡率的組合,次要結局包括卒中/死亡/心肌梗死(MI)、顱神經損傷(CNI)和出血的組合。采用Kaplan-Meier分析評估患者的無卒中、卒中/死亡以及≥50%和≥80%的再狹窄率。在637例患者中,共分析了646次手術(404次CEAs和242次TCAR),AbuRahma及其同事發(fā)現:盡管TCAR患者有更多的高危標準,包括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腎衰竭,但兩組之間的頸動脈介入適應證無顯著差異。AliAbuRahma作者報告:在30日圍手術期卒中(分別為1%vs.2%)、卒中/死亡(1%vs.3%)或嚴重血腫(2%vs.2%)發(fā)生率方面,CEA和TCAR無顯著差異。然而,CEA組的早期CNI發(fā)生率(5%)顯著高于TCAR組(1%;p=0.0138)。此外,2年時的后期隨訪分析顯示,CEA的結果優(yōu)于TCAR,因為前者的卒中發(fā)生率較低(分別為1%vs.4%;P=0.0273)、卒中/死亡(8%vs.15%;P=0.008)和再狹窄≥80%(0.5%vs.3%;p=0.0139)。AbuRahma及其同事進行了傾向匹配分析,納入了242例CEA和242例TCAR,結果發(fā)現:在卒中發(fā)生率(CEA,1%vs.TCAR,2%)、卒中/死亡率(CEA,2%vs.TCAR,3%)和CNI發(fā)生率(CEA,3%vs.TCAR,1%)方面,圍手術期結局大致相似。然而,他們后來的隨訪分析再次顯示,CEA組的卒中發(fā)生率為1%,而TCAR組為4%(p=0.0615);CEA組卒中/死亡率為8%,而TCAR組為15%(p=0.0345)。最后,作者還注意到,與常規(guī)分析相比,傾向匹配后再狹窄≥80%的發(fā)生率略有差異,CEA組的發(fā)生率為0.9%,TCAR組為3%(p=0.099)。他們補充說,這種差異被認為沒有統計學意義,兩種手術之間≥50%的再狹窄率也沒有統計學意義的差異。研究者指出:在傾向匹配分析中,CEA和TCAR具有相似的圍手術期臨床結果。然而,CEA在晚期卒中/死亡率方面優(yōu)于TCAR,并且兩年時≥80%的再狹窄率略低。干預的類型,CEA和TCAR,應該取決于危險分層-解剖和/或生理。附1:原研究概要經頸動脈血運重建(TCAR)已被實踐作為頸動脈內膜切除術(CEA)和經股動脈支架置入術的替代方案,特別是在高?;颊咧小=涱i動脈血運重建(TCAR)最近,米國老年醫(yī)療保險和醫(yī)療補助服務中心(CentersforMedicareandMedicaidServices)在血管外科學會血管質量倡議(SocietyforVascularQualityInitiative)TCAR監(jiān)測項目中擴大了TCAR在標準手術風險患者中的覆蓋范圍。一些注冊研究(主要來自米國血管外科學會血管質量倡議[SocietyforVascularSurgeryVascularQualityInitiative])比較了TCAR與CEA或經股動脈支架置入術的早期和1年結局。目前尚無大型單中心研究報告晚期臨床結局。該研究比較了TCAR和CEA的中期臨床結局。方法該研究回顧性分析了在米國查爾斯頓地區(qū)醫(yī)學中心/西弗吉尼亞大學納入的TCAR監(jiān)測項目患者的數據,并與同一時期由同一醫(yī)師進行的CEA患者的數據進行了比較。主要結局指標為:圍手術期卒中/死亡和晚期卒中/死亡。次要結局包括卒中、死亡、心肌梗死、顱神經損傷(CNI)和出血的復合結局。采用傾向性匹配法進行結局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評估無卒中、卒中/死亡以及≥50%和≥80%的再狹窄。共納入646例(637例患者),其中CEA404例,TCAR242例。兩組頸動脈介入治療指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然而,TCAR患者的高危標準更多,包括高血壓、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腎衰竭。CEA組與TCAR組相比,在30d圍手術期卒中(1%vs2%)、卒中/死亡率(1%vs3%;P=0.0849)或嚴重血腫(2%vs.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CNI發(fā)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CEA組為5%,TCAR組為1%;P=.0138)。晚期隨訪(2年),CEA組和TCAR組的卒中發(fā)生率分別為1%和4%(P=.0273),卒中/死亡發(fā)生率分別為8%和15%(P=.008),≥80%再狹窄發(fā)生率分別為0.5%和3%(P=.0139)。匹配242個CEA和242個TCAR后,圍手術期卒中率為1%vs2%(P=.5037),卒中/死亡率為2%vs3%(P=.2423),CNI率為3%vs1%(P=.127)。晚期隨訪時,CEA組的卒中發(fā)生率為1%,TCAR組為4%(P=0.0615),CEA組卒中/死亡發(fā)生率為8%,TCAR組為15%(P=0.0345)?!?0%的再狹窄率CEA組為0.9%,TCAR組為3%(P=0.099)。CEA組與TCAR組6、12、18和24個月無卒中率分別為99%、99%、99%和99%vs.97%、95%、93%和93%(P=0.0806);卒中/死亡分別為94%、90%、87%和86%vs.93%、87%、76%和75%(P=.0529);≥80%的再狹窄率分別為100%、99%、98%、98%和97%、95%、93%、93%(P=0.1132)。在一項傾向匹配分析中,CEA和TCAR具有相似的圍手術期臨床結局。然而,在晚期卒中/死亡的發(fā)生率方面,CEA優(yōu)于TCAR,并且2年時≥80%的再狹窄發(fā)生率略低,但這一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附2:TCAR附:經頸動脈血運重建(TCAR)經頸動脈血運重建(Transcarotidarteryrevascularization,TCAR),是一種新的頸動脈介入治療方法,將頸動脈切開術與血流逆轉相結合(導管技術+血流重建技術),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栓塞(中風)的可能性,進行頸動脈狹窄病變的治療。該術式由米國血管外科專家EnriqueCriado教授(MidMichiganHealth)和DavidChang教授(O'ConnorHospital)共同發(fā)明并推廣。術中醫(yī)生從病人的頸部做小切口介入,之后用途中神經保護系統產品接通動脈的血液流動,這實際上是逆轉血液從大腦經頸動脈流出,用導管將血液引出身體。接著通過可以收集松散脫落斑塊的篩網過濾血液。最后,血液通過病人腿根部的股靜脈重新返回病人的身體。由于在術中,頸動脈內血流方向是反向的,也就是由大腦經頸動脈和導管引出身體,經過濾后再由腿部的靜脈返回身體,因此術中不會發(fā)生頸部動脈斑塊破裂脫落的微小栓子隨正常情況下的正向血流流入大腦內導致中風的情況。直到支架放置完畢,然后將恢復頸動脈內正向血流,向大腦供血。附3:最新資訊GenesisMedTech將在中國銷售SilkRoadTCAR裝置近日,SilkRoadMedical(絲路醫(yī)療,公司名)與Genesis醫(yī)療科技集團宣布簽署獨家分銷協議,將絲路醫(yī)療的經頸動脈血運重建(TCAR)核心產品引入中國,Genesis為中國提供商業(yè)團隊和分銷網絡。TCAR裝置包括Enroute經頸動脈神經保護系統和Enroute經頸動脈支架系統。兩家公司表示,TCAR已被證明可以降低中風、死亡、心肌梗死和顱神經損傷的風險。中國血管外科專家指出:有相當多的證據表明,TCAR為有癥狀的頸動脈狹窄患者或有解剖或手術風險的患者提供了優(yōu)勢。絲路醫(yī)療首席執(zhí)行官ChasMcKhann表示:這項協議代表著我們?yōu)槿虬ㄖ袊趦鹊母嗷颊咛峁〦nroute神經保護系統和支架輸送系統,朝著擴大TCAR治療的覆蓋范圍邁出了有希望的第一步。我們很高興能與GenesisMedTech合作,GenesisMedTech是醫(yī)學技術領域受人尊敬的領導者,他與我們分享了TCAR在預防中風方面的潛在影響。Genesis醫(yī)療科技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WarrenWang補充指出:TCAR在中國的普及無疑標志著我們?yōu)榛颊邘韯?chuàng)新治療的又一個里程碑。我們將與絲路醫(yī)療一起,致力于讓更好的醫(yī)療服務更容易獲得,改善患者的護理和結局。
呂平醫(yī)生的科普號2024年03月13日39
0
0
-
關于頸動脈斑塊的基本知識
01什么是頸動脈斑塊?頸動脈斑塊是指動脈內層的膽固醇、鈣鹽、纖維蛋白等物質在血管壁內逐漸沉積形成的一種病變,會導致血管狹窄或阻塞,進而影響血液供應。最常見的斑塊形成部位是頸動脈,也可以出現在冠狀動脈、腎動脈、顱內血管和下肢動脈??梢院唵蔚貙㈩i動脈斑塊類比為水管中的垃圾,就像水管里面的淤泥和樹葉堆積一樣,或水管里的油脂,導致水流減緩,影響水的正常流通,形象地稱為“血管阻塞王”。02頸動脈斑塊的危害有多大?頸動脈斑塊的危害因患者的病情而異,對于一些較輕的病例,患者可能完全沒有任何癥狀,而一些嚴重的病例可能很快就會引起中風等嚴重后果。頸動脈斑塊可以直接造成頸動脈狹窄、頸動脈閉塞,斑塊破裂或脫落后會引起血栓形成,從而阻塞血管,使血液無法到達大腦,導致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和腦梗死。腦部急性與慢性供血不足,可能導致癱瘓、失語、認知障礙,甚至危及生命。03我患頸動脈斑塊的幾率有多大?根據中國衛(wèi)生健康統計年鑒數據,2019年中國成年人頸動脈斑塊患病率為13.5%,60歲以上的中國人頸動脈斑塊的患病率約為20%,這一比率相比于世界其他地區(qū)是較高的。如果加上顱內動脈狹窄,這個比例會翻倍。頸動脈斑塊的發(fā)生率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一般來說,隨著年齡增加,發(fā)病率會增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三高),頸動脈斑塊的發(fā)生率會增加。04看頸動脈斑塊的火眼金睛是什么?診斷頸動脈斑塊可以通過超聲檢查、計算機斷層掃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磁共振血管壁及斑塊成像等影像學檢查。頸部超聲波檢查是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在不侵入性的情況下,對頸動脈斑塊進行大致的觀察和評估。CTA與MRA可以提供血管管腔信息,是否頸動脈斑塊是否全并有狹窄;對斑塊的具體性質及是否穩(wěn)定,磁共振檢查具有獨特的價值。05我為何就有了斑塊?頸動脈斑塊是由于脂肪、膽固醇和其他物質在血管壁內堆積形成。這些物質在血管內膜下部和中膜層積聚,形成稱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結構。在脂代謝紊亂大環(huán)境下,血管炎癥與血管損傷處,斑塊首先出現,之后會逐漸增大。造成頸動脈斑塊的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以及遺傳因素等。對于某些人來說,年齡也是頸動脈斑塊的風險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也可能導致斑塊的發(fā)生,如高脂飲食、吸煙、缺乏運動、睡眠較少和壓力過大等。06拿什么來拯救你,我的斑塊?發(fā)現了頸動脈斑塊如何管理?1、首先,要對斑塊進行評估,是否存在影響血供的嚴重狹窄(狹窄程度),以及斑塊是否穩(wěn)定(斑塊的易損性),如果斑塊造成中重度狹窄,同時斑塊不穩(wěn)定,就應積極考慮手術治療。如果狹窄程度為輕度,同時斑塊穩(wěn)定,就不需手術治療,只需加強斑塊的管理。2、尋找斑塊形成危險因素并注意管理,是最重要環(huán)節(jié)。其次,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煙限酒、健康飲食、控制體重和定期運動等,這樣才能有效地減緩斑塊的進展,預防卒中發(fā)病。3、最后根據醫(yī)生建議進行積極干預(他汀藥物治療、手術治療)。
劉愛華醫(yī)生的科普號2024年03月11日848
0
1
-
血管斑塊怎么樣消除?
李圣耀醫(yī)生的科普號2024年03月06日157
0
1
-
四十歲頸動脈斑塊,吃他汀,有停藥的希望嗎?什么情況才能停藥?
沈成興醫(yī)生的科普號2024年03月05日68
0
0
-
頸總動脈閉塞
治療前左側頸總動脈閉塞,左側頸內動脈開口部重度狹窄,左鎖骨下動脈閉塞。術前CT灌注左側前循環(huán)大片低灌注區(qū)(綠色區(qū)域)治療中復合手術的方式,頸總動脈、頸內動脈內膜斑塊剝脫,結合頸總動脈開口段支架成型,小創(chuàng)傷,完成完全的血運重建。術中同期完成鎖骨下動脈閉塞開通。治療后治療后3天恢復良好,復查血管通暢,CT灌注評估可見術前的低灌注區(qū)完全消失。
韓金濤醫(yī)生的科普號2024年03月03日96
0
4
-
頭頸部血管強化檢查CTA
謝非醫(yī)生的科普號2024年03月03日44
0
1
-
頸動脈斑塊真的很可怕嗎?
小張最近體檢發(fā)現頸動脈長斑塊了,憂心忡忡,生怕自己稍微用力轉頭就讓斑塊掉下來了,所以都不敢轉脖子了。但頸動脈斑塊真的這么可怕嗎?什么是頸動脈斑塊?當我們發(fā)現頸動脈斑塊后我們又該注意什么呢?斑塊全稱為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斑塊的形成與很多因素有關,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煙、肥胖、不健康生活方式等,眾多危險因素使得動脈內膜受損、脂質沉積、平滑肌細胞增生等,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形成。頸動脈超聲檢查是目前臨床中篩查頸動脈斑塊的一種檢查方法,一方面可以判斷頸動是否有動脈硬化斑塊、斑塊的大小,是否造成了頸動脈狹窄,同時也可以判斷斑塊的穩(wěn)定性。頸動脈超聲檢查可顯示頸動脈血管壁三層結構:內膜層、中膜層以及外膜層,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多發(fā)生在內膜與中膜之間。正常頸動脈血管壁光滑,內中膜分界清晰。當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時,會導致內中膜層融合增厚(≥1.0mm),當其厚度≥1.5mm就可以稱為斑塊了。隨著斑塊的逐漸增厚,會導致血管內管腔逐漸變細,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頸動脈狹窄。超聲上根據管腔內殘余原始內徑比、血流充盈情況、血流動力學變化等綜合分析后界定頸動脈狹窄程度:輕度狹窄(小于50%)、中度狹窄(50-69%)、重度狹窄(70-99%)以及閉塞(100%)。當頸動脈出現狹窄并引起腦供血不足時,就可能會出現肢體發(fā)麻無力,走路不穩(wěn)、言語不利等腦卒中的癥狀。一般情況下,在出現重度狹窄(70-99%)才會引起腦供血不足。那么為什么有的人沒有達到重度狹窄也會出現相應癥狀呢?這個時候就不得不說一下斑塊的穩(wěn)定性了。以前的觀點通常把斑塊分成了兩種:“軟斑塊”和“硬斑塊”來評估斑塊穩(wěn)定性。既往認為有鈣化的斑塊就是“硬斑塊”也就是穩(wěn)定斑塊,而低回聲的斑塊多認為是“軟斑塊”也代表不穩(wěn)定斑塊。但隨著超聲醫(yī)生對斑塊的認知水平提升,目前已經不單純通過將斑塊分為軟硬兩種情況來代表斑塊的穩(wěn)定性了。隨著對斑塊形態(tài)學的了解不斷加深,我們發(fā)現很多存在鈣化的斑塊如果合并大的脂質核心也可能不穩(wěn)定,而對于沒有鈣化的斑塊如果纖維帽比較厚那也可能是個穩(wěn)定斑塊。所以我們現在評估斑塊會根據斑塊形態(tài)學、回聲特性等分為易損斑塊和穩(wěn)定斑塊。真正的易損斑塊才會更容易引起斑塊破裂甚至脫落,最終導致腦卒中的發(fā)生。因此即使頸動脈沒有達到重度狹窄的程度,如果存在易損斑塊,那也可能會引起臨床癥狀。穩(wěn)定的頸動脈斑塊是和血管壁緊密相連的,日常生活或者適當的運動不會輕易導致斑塊的脫落,相反,適當的有氧運動會改善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有益于健康。但當存在重度狹窄或易損斑塊時,應注意避免劇烈活動等行為,因為劇烈活動會導致血壓升高,引起的血流動力學的驟然變化,因而有可能導致缺血性卒中的發(fā)生。所以,即使是患有不穩(wěn)定斑塊,我們的日常生活及動作也不會輕易造成斑塊的脫落,像小張那樣只要發(fā)現斑塊就不敢轉頭的情況是不可取的。我們只要有針對性地預防,那么頸動脈斑塊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對于輕度狹窄的患者或者斑塊比較穩(wěn)定的患者,可一到兩年進行一次頸動脈超聲檢查;而對于患有易損斑塊的患者或者存在頸動脈中-重度狹窄的患者而言,還是需要提高警惕,盡量半年到一年復查一次頸動脈超聲檢查,并嚴格遵從醫(yī)囑服藥,控制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做到對腦卒中的有效預防及治療。
劉然醫(yī)生的科普號2024年02月29日2523
0
3
-
頸動脈斑塊,到底要不要吃藥?醫(yī)生帶您看超聲報告定治療方案
咱們體檢經常查出“頸動脈斑塊”。因為頸動脈很表淺,它是全身血管的“窗口”,它的硬化斑塊的程度往往反映全身血管的情況?!邦i動脈斑塊”該怎么看?哪些是嚴重的信號?有了斑塊該怎么辦?根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篩查與臨床管理專家共識》的核心提示,帶您一起看血管超聲報告。一看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如果IMT沒超過1.5毫米厚,這只能說明內膜增厚,還不能說是斑塊,這種風險就很低。如果IMT在2.5毫米以上,這個斑塊就屬于“高?!钡募墑e。在1.5-2.5之間,屬于中危。二看頸動脈狹窄的程度。只要頸動脈斑塊引起了狹窄在50%以上,就屬于“極高危”。三看斑塊的性質。斑塊是否有潰瘍,是否是低回聲或者無回聲斑塊等,這些也是危險層次較高的表現。只有等回聲或者強回聲為主的斑塊,才屬于比較穩(wěn)定的斑塊,低回聲或者無回聲,以及混合回聲的斑塊,說明斑塊不穩(wěn)定,隨時會有破裂的可能性,所以這些斑塊都屬于相對不穩(wěn)定的類型。報告中提示的高危險斑塊除了上述的特征以外,還有其它高危的表現,比如低回聲暗區(qū)面積較大,大于10平方毫米,斑塊內有明顯的新生血管,斑塊內出血,斑塊表面有“微栓子“等,這些也都說明是高危的斑塊。指南也明確指出,斑塊的高危特征越多,說明風險越高,越容發(fā)生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針對斑塊的危險程度,咱們治療時也有所區(qū)別:對于“極高?!暗陌邏K,血管管腔狹窄50%以上的斑塊,至少需要同時服用他汀類抗動脈粥樣硬化、穩(wěn)定斑塊,聯合阿司匹林抗栓治療,預防血栓的形成。對于危險程度較低的斑塊,血管堵塞50%以下,如果心血管危險因素較少,可以口服他汀類抗動脈粥樣硬化,而不需要阿司匹林抗栓治療,具體情況需要有??漆t(yī)生評估后決定治療方案。對于高危斑塊至少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在2.6mmol/L以下,而對于極高?;颊?,能控制在1.8mmol/L以下最好。還有一點很重要,到底哪些人可以不吃他汀類降脂藥?需要具備3個條件:一是沒有心血管病史,也就是沒有冠心病、腦卒中、外周血管狹窄、糖尿病等,同時您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3.4mmol/L以下.二是頸動脈斑塊并沒有引起頸部血管的明顯狹窄。三是斑塊的性質穩(wěn)定,沒有咱們前面描述的“高危特征”,比如低回聲、無回聲、混合回聲、潰瘍、出血、新生血管等。#關于頸動脈斑塊#
儀征市中醫(yī)院科普號2024年02月23日281
0
2
-
近2億人有頸動脈斑塊!專家:改善斑塊,9條基本處理原則!
頸動脈,顧名思義,就是位于頸部位置的動脈。在我們脖子兩側,用手就可以摸到它在“跳動”,全身的血液都會流經這里。頸動脈相較于其他大動脈較窄,靠近頭頸部會有一個“Y型”的分叉,分叉處會承受更多壓力,如果血液有雜質頸動脈更容易產生斑塊。所以,頸動脈也被很多醫(yī)生稱為“反映全身動脈血管情況的‘窗口’”。60歲以上,幾乎人人都有頸動脈斑塊!跟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樣,頸動脈斑塊是一種“老年性疾病”,受年齡影響非常大。2017年一項發(fā)表在《中國循環(huán)雜志》的中國慢病前瞻性研究分析顯示,中國有1/3成人存在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據2020年Lancet子刊上發(fā)表的一項研究數據,2020年全球有近20億人頸動脈粥樣硬化,估算我國有2.7億人有頸動脈粥樣硬化,2億人有頸動脈斑塊。相關調查顯示,我國40歲以上的人群中,頸動脈斑塊的檢出率超過40%;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確診為腦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的病例,頸動脈斑塊的檢出率接近80%;而60歲以上的人群中無一斑塊的幾乎沒有。那么,對于這個“不痛不癢”的頸動脈斑塊,我們究竟該怎么辦呢?頸動脈篩查,按這三步走!由于無創(chuàng)、操作簡便、準確性高、可重復性好,超聲已經成為頸動脈斑塊篩查的首選檢查方法。第一步,根據厚度診斷為IMT增厚或斑塊形成動脈管壁由內向外分內膜、中膜、外膜三層。其中內膜和中膜疊加在一起的厚度能被超聲準確地測量,稱為內-中膜厚度(IMT)。IMT增厚被認為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表現,提示潛在斑塊的形成。依據現行的診斷標準:IMT<1.0mm為正常;IMT在1.0~1.5mm為內-中膜增厚/動脈粥樣硬化;IMT>1.5mm為斑塊形成。如果體檢報告只提示頸動脈IMT增厚,并不需要過分緊張,因為頸動脈本來就是一個自然老化的過程。年齡越大,發(fā)生的概率就越高,80歲以上人群,80%有IMT增厚。?第二步,評估頸動脈斑塊穩(wěn)定性根據斑塊的形狀、表面是否光滑和內部回聲進行綜合評價,斑塊可以分為易損和穩(wěn)定斑塊兩種。穩(wěn)定斑塊:也稱為硬斑塊,已經鈣化變硬,表面有一層比較厚的纖維帽,不容易破裂繼發(fā)血栓。這種斑塊一般通過不斷長大的方式造成血管狹窄、堵塞,影響大腦供血。但成長速度不快,誘發(fā)腦卒中的風險相對較小。第三步,評估斑塊所致頸動脈管腔狹窄程度斑塊越大,狹窄程度越嚴重,也就越危險。如果頸動脈斑塊較小,血管狹窄50%以下,無大腦缺血癥狀,血脂在正常范圍內,一般不用擔心??筛鶕€人情況考慮是否需要治療,具體請遵醫(yī)囑;如果頸動脈斑塊較大,血管狹窄50%以上,可能出現斑塊破裂或大腦供血不足,需要藥物治療,并嚴格控制危險因素;如果頸動脈斑塊大,血管狹窄達到70%,一定會對腦供血產生明顯影響,此時即便沒有癥狀,也需積極治療,甚至需要考慮手術。
劉愛華醫(yī)生的科普號2024年02月12日2183
0
3
-
最怕的“有主見”的患者
今天在網絡平臺接診一例頸動脈重度狹窄患者咨詢,建議患者頸動脈血運重建手術??墒腔颊叻捶磸蛷蛷牟煌嵌仍儐柨煞袼幬镏委?,我也不止三次從不同角度解釋了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適應癥,以及手術治療的必要性。最終患者卻以“醫(yī)生說是先天性的,不用先做手術,讓吃藥觀察”結束問診。我真不知道這是哪位“醫(yī)生”說的,但是我肯定這不是張楠醫(yī)生說的!回顧患者病史,5年前初次發(fā)現頸動脈狹窄的時候,因為程度輕微,的確更適合藥物治療,但是患者卻一直“斷斷續(xù)續(xù)”吃藥?,F在頸動脈狹窄程度加重了,吃藥已經不能解決全部問題了,患者卻又寄希望于“堅持吃一段時間”。對于頸動脈狹窄病變,如果是輕-中度的,可以通過規(guī)范的藥物治療和行為方式的改變控制病情不再進展;如果已經達到重度狹窄,就要通過血運重建手術來改善腦灌注,降低腦梗死風險了。也許“有主見”的患者需要的并不是醫(yī)生的建議,而是醫(yī)生對其“主見”的肯定??墒亲鳛獒t(yī)生,基于治病救人的情懷,最怕的就是“有主見”的患者!如此,只能為您祈福了……
張楠醫(yī)生的科普號2024年02月05日126
0
0
頸動脈狹窄相關科普號

高鵬醫(yī)生的科普號
高鵬 主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
神經外科
7574粉絲9萬閱讀

仲曉軍醫(yī)生的科普號
仲曉軍 副主任醫(yī)師
浙江省榮軍醫(yī)院
神經外科
19粉絲1.2萬閱讀

李華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華 主任醫(yī)師
東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
神經內科
1.4萬粉絲25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王濤 主任醫(yī)師北醫(yī)三院 神經外科
頸動脈狹窄 405票
頸動脈體瘤 287票
腦動脈瘤 8票
擅長:腦血管病(頸動脈狹窄、頸動脈體瘤,頸動脈閉塞、頸動脈支架置入后再狹窄、頸動脈狹窄合并冠脈狹窄、煙霧病、腦動脈瘤、腦血管畸形、頸動脈顱外段動脈瘤等)、腦腫瘤(腦膜瘤、垂體瘤、膠質瘤)、腦外傷、脊髓椎管內腫瘤、先天性畸形(腦積水、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功能性疾病(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等手術。尤其擅長頸動脈內膜斑塊切除術(CEA),在頸動脈狹窄手術治療方面走在國內前列,頸動脈CEA手術,頸動脈手術包括大量復雜、高危頸動脈手術、外院轉診的疑難手術、同期頸動脈內膜切除術聯合冠脈搭橋術、巨大頸動脈體瘤切除術、顱外段頸動脈動脈瘤手術等。 -
推薦熱度4.6陳飛 副主任醫(yī)師宣武醫(yī)院 神經內科
頸動脈狹窄 192票
腦梗塞 128票
腦血管病 36票
擅長:缺血性腦血管病,腦梗死,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的藥物治療以及介入支架治療;房顫,卵圓孔未閉導致的腦栓塞;頸動脈狹窄,椎動脈狹窄,鎖骨下動脈狹窄,大腦中動脈狹窄,基底動脈狹窄的支架治療。 頸動脈斑塊,高脂血癥的強化治療。 頸動脈閉塞,椎動脈閉塞,大腦中動脈閉塞,基底動脈閉塞,煙霧病,夾層等腦血管閉塞的造影評價 急性腦梗死的取栓,溶栓治療 -
推薦熱度4.3高鵬 主任醫(yī)師宣武醫(yī)院 神經外科
頸動脈狹窄 141票
腦梗塞 43票
腦血管病 29票
擅長:腦血管病的外科和介入治療,包括:缺血性腦血管?。B內外血管搭橋術、急診腦卒中取栓、顱內支架置入術、頸動脈狹窄支架、頸動脈內膜剝脫、鎖骨下動脈和椎動脈支架等);出血性腦血管?。B內動脈瘤夾閉術、栓塞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