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志貴主治醫(yī)師 山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 推拿一科 “李大夫,我今天做了頸椎片子,報告上提示:頸椎生理曲度變直,這是怎么回事?該怎么治療呢?” 類似以上的問題,是我門診中經常會問到的。今天《好大夫在線》邀請山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李志貴醫(yī)生說說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的那點事。 如果說“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是異常病理結構的話。那么,我們正常的頸椎生理曲度又該是怎么樣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下面的圖 正常人的頸椎,一般情況下是有一個弧度的(如圖左),而當我們經常低頭看書、手機刷視頻,日久天長,頸椎局部周圍軟組織(韌帶、筋膜、肌腱)等長時間被動處于牽拉、高應力的狀態(tài),就會出現(xiàn)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的情況(如圖右)。 一、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的危害很多人有可能會這樣想,“頸椎曲度變直了,如果這樣它對會對人體造成哪些危害呢?” 實際上,人體脊柱的進化是一個非常漫長和智慧的過程,充滿就戲劇性。正常頸椎弧度(向前)的存在是為了適應人類直立行走的需要,頸椎生理曲度充當人體的減震器,比如我們跑步、跳躍時,頸椎的生理曲度會大大的減少頭顱重量在震蕩中對頸椎的沖擊力;反之,當我們的頸椎曲度(病理)變直后,頸椎缺少了減震作用,當我們再做跳躍、跑步等動作時,頭顱的重量就會直接沖擊到頸椎上,刺激椎間盤,進一步發(fā)展為反弓。 殊不知也會引起頸椎間盤突出,刺激神經、血管引起手麻、頭暈,壓迫脊髓回引起下肢無力等。 在臨床10多年中,我認為脖子細,頭大的人更容易引發(fā)頸椎曲度的異常,而脖子短,肩膀寬,頭顱適中得人確反而少,或者患頸椎病的概率較小,即使確診了通過中醫(yī)正骨手法、針灸等治療,癥狀緩解的也很快。 所以,頸椎生理曲度變直,臨床雖算不上是頸椎病的一種類型,但是,在頸椎X片上表現(xiàn)的確實一種病理形態(tài),尤其對于青少年來說,可能時頸椎病早期的病理改變。 二、為什么出現(xiàn)頸椎生理曲度變直?這不得不從我們頸椎周圍的肌肉、韌帶等軟組織談起。 舉個例子,我們的頸椎就像是一根“武漢辣鴨脖”,除了我們在X光片上看到的骨頭之外,周圍還有很多難啃又交雜著的肌肉、韌帶,主要分為三層: 淺層: 中層: 深層: 這些肌肉、韌帶,類似橡皮筋一樣維持著我們頸椎的正常生理曲度,但因為我們現(xiàn)在工作、娛樂、出行的方式發(fā)生了轉變,我們低頭的時間越來越長,所以,我們頸后肌群長期處于被動緊張的牽伸狀態(tài),而頸椎前肌群長期處于攣縮狀態(tài)。日積月累,頸后肌群超出了被拉長的極限,彈性降弱,頸后肌肉的力量減低,頸椎體后方肌肉張力降低的情況下,逐漸出現(xiàn)了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的問題。 三、我們該如何改變頸椎生理曲度變直呢?李醫(yī)生建議大家如果存在頸椎變直、反弓、紊亂、錯位等病理改變。 首先,平時不要長時間低頭,枕頭不要太軟,不要過高,避免外傷。 其次,增加頸部肌群鍛煉,頸部對抗拉伸,游泳等。 最后,如果出現(xiàn)頸部伴上肢麻痛,就可以通過正骨針灸等治療。 獲取更多脊椎資訊,您還可以關注李志貴醫(yī)生,查閱更多文章、咨詢病情。2020年06月09日
1524
1
2
-
2020年05月14日
898
0
2
-
崔文瑤主任醫(yī)師 遼寧省腫瘤醫(yī)院 疼痛舒緩科 落枕是日常常見的癥狀,相信很多人都有過落枕的經歷,早上起來發(fā)現(xiàn)脖子酸酸軟軟,動憚不得使人備受折磨,這可能是落枕的癥狀。 方法/步驟 1 落枕概念及3種造成落枕的原因 落枕,即急性頸部扭傷,主要表現(xiàn)為起床后的頸部疼痛和活動受限,常見肩背部的彌漫性疼痛。屬于急性頸部肌肉損傷的一種,也可能由于椎體的錯位。 常見的造成落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種: 1) 受涼 ← 頸椎周圍溫度較低時,肌肉會自動收縮產生熱量,但肌肉持續(xù)收縮會產生軟組織損傷,造成頸椎疼痛和活動度受限 2) 枕頭過高 ← 使人在睡眠時也處于上交叉體態(tài),導致頸椎出現(xiàn)問題 3) 長期處于同一個姿勢 ← 長時間維持在一個姿勢下,頸椎周圍的肌肉保持持續(xù)緊張的狀態(tài),造成頸椎肌肉前后的失衡,易引起損傷。 為什么我們要格外強調頸深屈肌呢? 頸深屈肌和我們的頸椎穩(wěn)定有著重要的關系,如果損傷會引起頭部的定向能力。頸椎橫突附近還有著交感神經節(jié),這些對于我們來說都非常重要。如果頸深屈肌受損,可能會導致行走于這些肌肉之間的交感神經卡壓。產生耳鳴、眩暈、視覺模糊以及惡心。 并且頸椎的穩(wěn)定性就降低了很多。所以它的損傷與否能決定落枕的頻率。 2 頸深屈肌的解剖、功能和損傷原因 ▼ 解剖 位于頸椎前方,咽后壁深處。分為頸長肌、頭長肌、頭前直肌、頭外側直肌,附為頸椎椎體胸椎椎體。和頸椎橫突的前結節(jié)上。 ▼ 功能 是頸部的穩(wěn)定肌,當然也有一部分運動的功能。屈曲、側屈、同側旋轉(少部分) ▼ 損傷原因 1) 上交叉綜合征 當我們的頭長期處于探頭的位置上,頸椎被迫變直。這個時候頸深屈肌是短縮的,但也是無力的,即短而無力。 如果頸深屈肌受傷,頸椎的穩(wěn)定性就降低了很多。所以它的損傷與否會影響落枕的頻率。 2) 揮鞭型損傷 是一種特殊的頸椎、頸髓損傷,指由于身體劇烈加速或減速運動而頭部的運動不同步,致頸椎連續(xù)過度伸屈而造成的頸髓損傷。 3 頸深屈肌損傷的4大典型癥狀 1) 頭暈、頭痛 頸深屈肌如果長期處于過度被拉長狀態(tài),為了維持頸椎的穩(wěn)定,會發(fā)生急性攣縮,導致頭暈、頭痛。 這種狀況易被誤認為是腦震蕩,但其實是不一定的。在受到巨大外力沖擊時,頸長肌、頭長肌過度拉長。發(fā)生損傷,病人后續(xù)發(fā)生的一些癥狀其實是由于頸椎引起的。 除此以外,頸深屈肌損傷還會導致下列問題: 2) 吞咽障礙 頸深屈肌損傷會影響頸椎的穩(wěn)定性,由于頸深屈肌位于頸椎正前方,上面是咽喉后壁,頸深屈肌痙攣后會觸碰到咽后壁,產生吞咽障礙。 患者出現(xiàn)頸性吞咽障礙,可能有以下兩個原因: ①結構性原因:患者去照X光時,可能會顯示頸椎椎體前緣出現(xiàn)骨刺,直接壓迫食管,出現(xiàn)食管壓迫型頸椎病,顯示出上述問題的吞咽障礙,該類型患者仰頭時可能出現(xiàn)咽部不適感。頸椎曲度增大,頸椎會碰到咽部,產生咽部不適感。 ②功能性原因:頸椎前面的肌肉,主要是頸深屈肌出現(xiàn)緊張短縮,引起了喉體的上下移動產生吞咽的困難。該類型患者X片可能會出現(xiàn)頸椎椎體前緣骨刺,也可能不出現(xiàn)。老感覺嗓子嗆咳,有異物感,不舒服。不爽利。(可能是頸深屈肌攣縮所引發(fā)的癥狀) 3) 交感型頸椎病 頸深屈肌也可能引起交感型頸椎病。 交感型頸椎病往往會表現(xiàn)出頭暈、惡心、嘔吐。而頸深屈肌就位于頸椎椎體前方。交感神經正好位于頸深屈肌的前方。所以頸深屈肌的損傷,可能會觸碰交感神經結。引起交感神經過于興奮。 當然頭長肌、頸長肌趨于短縮,也會造成頸椎曲度的變直,嚴重的甚至會造成頸椎反弓,可能會觸碰到交感神經,卡壓到交感神經,產生不同的癥狀,包括耳鳴、眩暈、視覺模糊以及惡心。 4) 頸源性高血壓 有高血壓癥狀,可能無論如何治療,打針、吃藥。并不一定能使血壓降下去?;颊甙橛胁弊硬贿m的反應。當患者去醫(yī)院治療脖子后也會發(fā)現(xiàn)血壓變低。其實這是跟我們的頸部前方,頸動脈竇有關的。 總結:頸深屈肌損傷產生癥狀 1) 頭部歪斜(頸深屈肌含有豐富的本體感受器有關) 2) 頸部疼痛 3) 反復落枕 4) 吞咽困難和咽喉腫塊感 5) 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或反曲2020年04月25日
5110
0
0
-
2020年04月13日
1372
0
2
-
任樹軍主任醫(yī)師 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骨傷科 脖子酸痛,經常頭暈,偶爾還惡心、想吐不舒服,這大概是“低頭族”最常見的癥狀了。常常這樣也不放心啊,去醫(yī)院拍個頸椎的片子吧,結果一看,生理曲度變直。這是什么鬼?嚴重不?能治得好嗎?一堆問題向醫(yī)生拋過來。不急,咱們慢慢聊聊這個不大不小的問題。頸椎的構造了解一下人的頸椎由7節(jié)椎骨組成,每節(jié)椎骨之間由前方的椎間盤和后方的小關節(jié)相連,另外椎骨周圍特別是頸后部有很多的肌肉把它們連接在一起。正常情況下,我們的頸椎骨連在一起會形成一條向前突出的曲線,就像是一張向前拉開的弓,而頸后部的肌肉就像是弓弦。形成這樣的曲線,或者稱為“生理曲度”,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人的脊柱共有四個生理性彎曲,其中胸椎和骶椎的曲度是與生俱來的,而頸椎和腰椎的曲度卻是我們生長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與四足行走的絕大部分脊椎動物不同,人類是直立行走的。如果沒有頸椎、腰椎和胸椎、骶椎相反弧度的相互平衡,我們的重心是后移的,極易跌倒。由于直立行走,從足底向上傳遞的沖擊力必須被盡可能的抵消掉,否則會對脆弱的大腦造成嚴重的傷害。這些緩沖機制包括足弓、椎間盤等,而脊柱曲度的變化也能吸收部分沖擊力,如同彈簧一般。那為什么會出現(xiàn)生理曲度變直呢?頸椎生理曲度的維持,主要是靠頸椎間盤前寬后窄的楔形角度以及后方肌肉的弓弦牽拉。所以這兩個靜態(tài)和動態(tài)因素出現(xiàn)問題,就會導致頸椎生理曲度減小、消失甚至向后突出(反弓)。年輕人的椎間盤雖然有一些老化,但還不到引起臨床癥狀的程度,更常見的原因是頸后部肌肉的勞損、無力。這一病因非常簡單:智能手機看多了!長時間的低頭看東西,會讓我們頸后部的肌肉持續(xù)處于緊張狀態(tài),日積月累,跟我們跑完八百米的小腿酸痛一樣,這些肌肉會出現(xiàn)痙攣、充血、水腫、無菌性炎癥、萎縮、瘢痕形成,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就是頸后部、肩部酸痛。長此以往,會讓我們的頸椎間盤和關節(jié)處于不正常的受力狀態(tài),加速它們的老化過程,引發(fā)神經根型、脊髓型頸椎病。所以生理曲度變直并不是一個疾病,我們可以看做是身體發(fā)出的一個警告信號:大兄弟,大妹子,別再老盯著手機刷朋友圈了。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頸椎?1改變不良姿勢是第一步。把電腦屏幕墊高,最好是平視,舍得花錢的話買個屏幕支架。盡可能的少低頭,打麻將打半個小時起來歇會,換換手氣。2枕頭不宜過高。晚上睡覺的枕頭不宜過高,原則上跟一個豎起來的拳頭一樣高就可以了,一定要使頸后部受到支撐,頭略微后仰。枕頭只是在我們睡覺時讓頸部肌肉盡量得到放松,而不是像白天一樣繼續(xù)受傷害。各種頸椎保健枕都號稱能改變生理曲度,實際上只要你在脖子后面塞個東西都能改變平臥時的曲度,站起來之后一樣回到原來的樣子。3頸后部肌肉鍛煉很重要。教您兩招可以有效緩解頸部軟組織勞損的方法,每天堅持抽時間做一做,有效!①靠墻站立,背對墻壁,用頭盡量向后頂墻;②雙手抱住后腦勺,讓頭盡量向后頂,與雙手的力量相對抗。同時,打打羽毛球,游游泳,也是對頸椎有益的鍛煉。2020年04月13日
3721
0
1
-
李維新主任醫(yī)師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神經外科 上周,為大家講了不同姿勢對腰椎的壓力,和什么坐姿腰椎的受力最小等等知識,受到大家好評。這次,再為大家講講低頭不同角度下頸椎的受力,希望大家看完后改掉自己的不良姿勢,保護好自己的頸椎。 頸椎病與錯誤的用頸姿勢: 頸椎病是一種退行性疾病,原來是老年人群常見疾病,但是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青壯年也開始受頸椎病的困擾,甚至門診時還遇到了患頸椎病的小朋友。 空軍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神經外科李維新教授解釋:退行性疾病通俗的講,就是人到老年身體及各部位的臟器都逐步開始衰老、退化,相續(xù)出現(xiàn)一些退行性病變,這里面也包括頸椎病。那為什么會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年輕人,甚至是兒童身上呢?與錯誤姿勢有很大關系!一般來說,低頭時頸椎間盤的壓力最大,頭頸豎直時頸椎間盤的壓力較小,而臥床時椎間盤壓力最小。但是現(xiàn)在因為工作、學習、電子產品娛樂等等,大家經常性地伏案、低頭。 以玩手機為例,低頭不同角度,頸椎受壓不同:(正常成人頭部重約為5 kg) 從圖中,可知: 1、頸部挺直時,頸部壓力為4.5~5.5kg(但大部分人不管是坐姿還是站姿時,都很難做到); 2、頭部彎曲45度時,頸椎壓力22千克; 3、頭部彎曲60度時,頸椎壓力27千克(差不多是一個大約六、七歲的普通兒童的體重!) 所以,許多醫(yī)生建議患者或頸椎不好的人群遠離手機,少低頭等等。其實,這對于頸椎健康人群也很重要,但少玩手機大部分人都很難做到。從圖中,可知: 根據(jù)《中國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2019半年大報告 》數(shù)據(jù)顯示:雖然時長增速有所放緩,但用戶平均每天花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間近6小時!(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終端基本上都是大家平時常玩的智能手機、平板等等。) 隨著5G網(wǎng)絡到來、互聯(lián)網(wǎng)與科技發(fā)展,不玩手機基本上不可能實現(xiàn)。不如我們看看用什么姿勢玩手機,可以對頸椎的傷害小一些。 那該用什么姿勢玩手機呢? 站著與坐著玩手機的正確姿勢:1、不要把手機屏幕正對著眼睛; 2、手機應向下傾斜45°左右,眼睛俯視15°-20°左右,也就是水平線稍微下來一點的地方,這樣可以維持頸椎正常的生理曲度; 3、頭部不能太過于低下,眼睛與手機保持30-50厘米的距離; 4、挺直脊椎,微微后仰,可以減少對脊椎的壓力,避免脖子酸、肩痛等情況; 5、最好看完30分鐘左右活動一下頸部或者站起來伸展下身體。 躺著玩手機的正確姿勢: 最佳姿勢: 仰臥。仰著頭玩,而且不要直視手機,手機向下傾斜45度左右。這樣對身體的每個部位都很合適,是對健康影響最小的方式。同理,我們伏案學習、工作時: 1、也要盡量保持正確的坐姿,保持頸部直立,使頭部獲得有力支撐; 2、可以調節(jié)電腦顯示屏高度,桌椅高度等幫助你端正姿勢; 3、不要長時間低頭或頸部前傾著坐著; 4、合理安排時間,勞逸結合,1小時左右就活動活動; 5、平時加強鍛煉,適度地做一些鍛煉能很好地鍛煉頸部肌肉。2020年04月09日
5984
0
6
-
王剛副主任醫(yī)師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瘡瘍血管外科 1蹺二郎腿/下肢靜脈曲張對健康成年人來說,蹺二郎腿并不會嚴重影響健康,作為一種保持舒適的坐姿,沒問題。但是,存在下肢靜脈曲張的人不要蹺二郎腿。因為這個動作會壓迫局部靜脈,讓血液回流不暢的情況更加嚴重,從而使小腿脹痛。另外,蹺二郎腿可能會造成腰背不適。你想,這個姿勢會讓骨盆旋轉、髖關節(jié)緊張,長期這樣,肌肉力量不平衡,就容易讓脊柱側彎、并引起腰背疼痛。建議:原本就有下肢靜脈曲張、腰背不適、深靜脈血栓等問題的人,不要蹺二郎腿。2久坐/腿腳腫、下肢血栓美國糖尿病學會2016版指南中明確指出:所有人都應該減少久坐時間,特別是避免久坐超過90分鐘。有項研究顯示:每天坐著看電視1~2小時的人,得糖尿病的可能性比看電視在1小時以內的人高9.2%。另外,久坐還容易導致腿腳腫、下肢血栓形成,加速脊柱老化。久坐危害大,最好的辦法是多運動,最好每隔半小時就起身活動活動。建議:換一個容積小的杯子喝水,水喝完了,就會起身去接水。這樣既活動了筋骨,又能多喝點水,一舉兩得。3低頭玩手機/傷頸椎當一個人不低頭的時候,脖子只需要承擔頭部的重量(大約4~5公斤),很輕松。當一個人低頭時——低頭15度時:頸椎會承受約12公斤壓力。低頭30度時:頸椎會承受約18公斤壓力。低頭60度時:頸椎會承受約22公斤壓力。生理狀況下的頸椎,有一個略向前傾的生理弧度。會讓頸部前后的肌肉過度屈伸。建議:用手機時,脖子放松,不要低頭,把手機舉到與眼睛平齊的高度比較好,看書寫字時,也是一樣。4彎腰抬重物/傷腰椎當人彎腰搬重物時,要不所受的壓力,會是正常站立時的 2 倍還多,時間長了,腰椎可是在受不了。錯誤的姿勢會讓腰椎和肌肉受到過分牽拉和擠壓,很不舒服。建議:對老友們來說,無論是搬箱子還是撿起地上的紙,都不建議直接彎腰,而是采用腰挺直、下蹲再撿起的動作。平時也要注意坐姿。5頻繁爬樓梯/傷膝蓋每上一級樓梯,我們膝關節(jié)軟骨面將承受超過體重4倍的壓力。所以,在骨關節(jié)科醫(yī)生看來,每次爬樓梯,其實都是對膝蓋關節(jié)軟骨面的壓迫和磨損。要知道,關節(jié)軟骨是沒有血供的,受到損害后很難修復。建議:膝關節(jié)穩(wěn)定性相對比較好的朋友,平時的爬樓,只要不過量,也不用太為此焦慮。但體重較重,或年齡較大且已經存在膝關節(jié)疼痛、退變的情況的朋友,應該盡量避免爬樓梯,就更不要爬山了。如果要運動,建議選擇快走、游泳、太極拳等項目,對膝蓋負擔不會太重。另外,運動時,選一雙緩沖性能好的穩(wěn)定的運動鞋,也很有必要。6趴著睡覺/壓迫局部神經、眼球這個睡姿,會導致手臉發(fā)麻、酸痛,時間久了,還可能造成局部神經麻痹。而且,這個動作還會壓迫眼球、影響呼吸。建議:有條件的話,躺在床上或沙發(fā)上或躺椅上睡。靠在辦公椅上瞇一會兒也可以。如果你一定要趴著睡,最好墊個軟一點兒的小枕頭,同時解放你的胳膊和臉。現(xiàn)在市面上的U型頸枕,也是個不錯的選擇。7長時間大便/肛門疾病大便時間長,腹壓高,直腸腔也一直處于高壓力狀態(tài),容易造成一個叫做「肛墊」的結構下移,引起痔瘡、脫肛、肛裂等等。建議:大便的時間盡量控制在三五分鐘之內,有便秘的問題,及時處理解決。最好不要帶著書、手機進廁所。日常生活中看似小小的舉動,卻可能與健康又大大的聯(lián)系2020年04月08日
1474
0
2
-
王洪立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骨科 經常有朋友咨詢,頸椎X線上頸椎曲度消失/變直、反屈,要不要緊?門診上,更會經常遇到年齡雖不大,但頸椎曲度不佳的個體。這種情況究竟是否嚴重?需要如何從戰(zhàn)略上、戰(zhàn)術上進行理性對待?1. 頸椎曲度消失/變直,是怎么回事? 頸椎曲度消失/變直,是頸椎X線檢查報告上的常用形態(tài)學描述性用語。正常個體的頸椎具有凸向前方的生理彎曲(頸椎前凸),該角度大約在20°-50°,平均在40°左右。 與上述正常數(shù)值范圍相比,如果頸椎前凸角度在0°-20°,一般描述為頸椎前凸不良/不佳、前凸角度變小;如果在前凸角度為0°或向后成角小于10°,通常會描述為頸椎曲度消失/變直、輕度后凸;如果頸椎向后成角大于等于10°,即納入到形態(tài)學上的頸椎后凸畸形的概念范疇(下圖,頸椎正常生理前凸與不同的頸椎曲度異常)。2.出現(xiàn)了頸椎曲度消失/變直,還能恢復嗎? 頸椎曲度消失/變直,甚至是反屈/反弓發(fā)生的原因眾多,根據(jù)發(fā)生的原因不同可以初步分為保護性、姿勢性、退變性、先天性、特發(fā)性等類型,其中保護性、姿勢性、退變性較為常見。 對于因頸部慢性疲勞或輕微外傷等因素出現(xiàn)頸部酸痛者,頸部肌肉可能處于一定痙攣狀態(tài),此時進行頸椎X線檢查??沙霈F(xiàn)了頸椎曲度消失/變直,此種類型屬于保護性,后續(xù)隨著頸部疼痛癥狀的緩解,頸椎前凸大多可逐漸恢復。對于長期伏案、低頭族的頸椎曲度消失/變直一般屬于姿勢性,如糾正不良姿勢、輔以針對性頸項部肌肉鍛煉,頸椎前凸大多也可以恢復。 而對于退變性的頸椎曲度消失/變直,根據(jù)退變的嚴重程度,可以分為4級(下圖,頸椎曲度異常分為1-4級),其中1級和2級屬于退變早期,頸椎間盤高度尚無明顯降低、椎體前后緣及關節(jié)突關節(jié)未發(fā)生明顯增生、頸椎被動活動度尚處于正常范圍,此階段如接受合適的干預(規(guī)律的頸項部肌肉鍛煉、糾正不良姿勢、適當理療/牽引、選擇合適的枕頭高度和睡眠姿勢),頸椎前凸尚有恢復的可能;而對于伴有嚴重退變的3、4級頸椎曲度異常,則基本上屬于不可逆狀態(tài)。3.為什么戰(zhàn)略上不可藐視?頸椎曲度消失/變直的潛在影響與危害 頸椎曲度消失/變直可導致頸椎生物力學出現(xiàn)明顯異常。正常個體的頸椎負荷,30-40%由前方的椎體和椎間盤進行承載,60-70%由位于后方的關節(jié)突關節(jié)等后結構承擔。頸椎曲度消失/變直將顯著增加前方椎間盤所承受的負荷,從而導致椎間盤退變加速、從而大幅度增加椎間盤突出、骨贅增生、神經壓迫、韌帶鈣化/骨化等病理狀態(tài)的發(fā)生率,最終會導致頸椎病的發(fā)生,即長期的頸椎曲度不良(消失/變直、反屈/反弓)是頸椎病明確的發(fā)生危險因素。 同時,頸椎曲度消失/變直會明顯增加頸部后方肌肉、韌帶等結構的牽拉應力,從而出現(xiàn)頸部酸痛不適(某種意義上,頸部酸痛與頸椎曲度消失/變直可互為因果,頸部酸痛會導致頸椎曲度消失/變直的出現(xiàn),而頸椎曲度消失/變直又會反過來加重頸部酸痛)。有研究顯示,頸椎曲度不良者(頸椎前凸角度小于20°)的頸痛發(fā)生率是頸椎曲度正常者的18 倍,由此可知頸椎曲度消失/變直(頸椎前凸角度為0°)發(fā)生頸部酸痛的概率會更高。而且由此引起的酸痛癥狀,有時并不局限于頸后部,向上可累及頭枕部、向下可至肩胛區(qū),甚至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頭暈、短暫性視物模糊等癥狀(下圖,女性,28歲,X線上不僅提示頸椎曲度消失/變直,而且伴有枕部牽張骨贅形成,可推測該個體大概率存在枕項部慢性酸痛不適)。2020年04月07日
3183
0
2
-
鄧幼文主任醫(yī)師 湘雅三醫(yī)院 脊柱外科 頸肩腰腿痛是影響人們工作、生活的最常見疾患之一,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數(shù)據(jù)顯示,腰腿痛已成為困擾全世界約10億人的常見病。上世紀80年代,歐美發(fā)達國家流行病學調查顯示,80%以上的人群,會在人生不同階段,因為腰疼而求助于脊柱外科醫(yī)生。隨著中國社會的進步,白領人群占比擴大,工作生活休息娛樂等方式的改變,頸肩腰腿痛早已成為各大人群的常見困擾因素。尤其國粹“麻將”進一步的推波助瀾,使得頸肩腰腿痛的發(fā)病率更是遠超西方國家,并呈持續(xù)增長趨勢和年輕化趨向,更由于其反復發(fā)作,越發(fā)影響廣大人群尤其是科技工作者的生活與工作。 在過去農耕時代和工業(yè)文明早期,屬于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多發(fā)生在50歲以上的人群。但是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伴隨著電腦、智能手機的普及,患有頸肩腰腿痛的人群也在逐漸增長,缺乏運動的年輕人患病的幾率也大大增加。而且,信息化智能化的進一步發(fā)展,白領和科技工作者社會占比越來越高,該人群更是長時間處于屈頸低頭和久坐工作狀態(tài)的為主,再加之生活中也時刻被智能手機鎖定,頸肩腰腿痛發(fā)病率越來越高,且越來越年輕化。 那么,究竟什么是頸肩腰腿痛?包含了哪些疾病?為什么會發(fā)生?如何預防?嚴重時要怎么治療呢?我們將就這些問題分篇給予解答,本篇解答前3個問題。 什么是頸肩腰腿痛? 疼痛,是一種不愉快的主觀感受和情感體念,是與感覺、情感、認知和社會維度相關的痛苦經歷,疼痛常伴隨有組織損傷或/及潛在的組織損傷。疼痛首先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性的反應,引起警覺。身體某個部位出現(xiàn)疼痛,常常是疾病的一個信號。疼痛的性質包括:酸痛、脹痛、針扎樣痛、刀割樣痛、撕裂樣痛、電擊樣痛、螞蟻叮咬樣痛等等。疼痛的性質常??梢宰鳛獒t(yī)師或患者自已判斷疾病的可能原因。疼痛的厲害程度常由視覺模擬評分(VAS)來判定,即0分是無痛,10分是最嚴重的疼痛,1-3分是輕度疼痛,不影響睡眠;4-6分是中度疼痛,影響睡眠;7-10是重度疼痛,10分屬于無法忍受的最嚴重的疼痛。7分以上的疼痛應緊急去醫(yī)院,10分的疼痛屬急癥,必須處理。長期的疼痛影響睡眠、情緒,導致抑郁。 頸肩腰腿痛臨床最常見,主要表現(xiàn)為酸痛和脹痛,主要是肌肉的急慢性勞損和脊神經受到機械的或化學的刺激。頸肩腰腿痛涉及很多疾病,是一組疾病的統(tǒng)稱,常見的頸肩痛有:頸椎病、落枕、肩周炎、肩袖損傷等等;常見的腰腿痛有:腰椎間盤突出癥、腰背肌筋膜炎、急性腰扭傷及慢性腰肌勞損等等。 那么什么是頸肩腰腿痛呢?頸和肩、腰和腿,畢竟是幾個不同的部位,為什么大家喜歡把它們放到一起來說呢。是約定俗成的,還是它們之間的疼痛有某些必然的聯(lián)系?頸肩腰腿痛一詞不是一種病,而是許多種疾病所共有的一種癥狀和主訴。 為什么會發(fā)生頸肩腰腿痛? 頸肩腰腿痛絕大多數(shù)是由于不合理用腰不科學用頸,導致脊柱椎間盤退變、脊柱小關節(jié)病變或附屬的肌肉韌帶軟組織等病變引起的,以疼痛麻木為主的,一系列癥候群。此外,很多專科的疾病會引起腰痛,泌尿外科、腎病內科、婦科、血管外科、血液內科、風濕免疫科疾病等等。 頸肩腰腿痛也與脊柱功能密切相關。年輕人,上班一族、伏案工作,電腦前的長時間工作,玩手機,打麻將,不良的姿勢與生活娛樂習慣,肌肉長期慢性勞損,頸胸腰椎脊柱老化變形,結構與功能發(fā)生改變,是現(xiàn)代人頸肩腰腿痛最常見的原因。椎間盤突出癥導致神經受壓,引起神經支配部位的疼痛,根據(jù)受壓的程度不同,表現(xiàn)的癥狀有輕有重。老年人,骨質疏松、脊柱、關節(jié)、神經肌肉軟組織退變導致勞損常出現(xiàn)全身多部位疼能不適,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除此之外,可能潛在的嚴重疾病如癌癥、多發(fā)性硬化、結核引起的病損等,也必須警惕。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頸肩腰腿痛呢?對比病因分析,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長期久坐、伏案工作。臨床上常見的頸肩腰腿痛與日常生活中的不良體位有密切的關系,長期久坐、伏案工作會造成頸肩腰部及骨盆肌肉和韌帶緊張,使脊柱和骨盆失衡,成為引發(fā)病痛的原因。 過多地使用空調、風扇,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明顯減少。使肌肉痙攣、小血管收縮、淋巴回流減慢、軟組織血液循環(huán)發(fā)生障礙,產生無菌性炎癥,從而產生頸肩腰腿痛。尤其是軟組織病變嚴重的病人,有時吹了穿堂風、坐在涼的凳子上時間沒多久就犯病。 工作緊張、休息睡眠明顯減少。 應酬多、高脂飲食、過度肥胖等。肥胖加重了關節(jié)面的負擔,使得關節(jié)結構加速磨損、老化,引起變形性關節(jié)炎,而頸椎較為脆弱,因此發(fā)生病變的可能性較高。肥胖者往往因為肥胖不愛活動,長期保持一個姿勢坐著,同時體重的增加也加重了身體的負擔,易出現(xiàn)腰背部的勞累。 不恰當?shù)慕∩?。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步熱衷于塑造完美的體型,健身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很多健身姿勢和動作不當往往會導致肌肉的急性或慢性損傷,造成頸肩腰腿痛。 如何判斷頸肩腰腿痛是否與脊柱病變有關? 有沒有什么簡單的辦法來判斷自己的頸肩腰腿痛是不是脊柱椎間盤和其它附屬結構病變引起的呢?脊柱及其附屬結構引起的疼痛,多跟脊柱活動有一定的關聯(lián)。2020年03月24日
2243
1
4
-
2020年03月19日
1080
0
3
頸椎病相關科普號

楊輝亮醫(yī)生的科普號
楊輝亮 主治醫(yī)師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
骨科-脊柱外科中心
70粉絲388閱讀

謝宏彬醫(yī)生的科普號
謝宏彬 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
成形外科(整形外科)
1655粉絲63.4萬閱讀

李良滿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良滿 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骨科
873粉絲8427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