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帆主治醫(yī)師 中日醫(yī)院 推拿科 啊,是由于面神經的問題而導致的,那么。 這個呢,就是面神經,第七對顱神經,那么這個。 看他的走形,它是通過這個。 一個骨性的孔。 那么從顱腔里走出來的? 把這個枕骨去掉枕骨,然后再看。 念神經。 你神經。 這個藍的,從這個角度可以看見從顱內穿過這個骨性的孔,然后再出來,出來,然后看這個藍的,它整個的這些分支。 都分支在面部,這分在面部,那么相應的呢,它這個藍色的分支所支配的這個這個肌肉,如果說是這個藍色的神經出現(xiàn)問題,那么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呢,就會出現(xiàn)問題,然后感覺呢,也會出現(xiàn)問題。 那么出的是什么問題呢?由于一些外界的刺激,內外陰的作用吧,使這個走形外孔中的這個面神經啊,它就腫的,它就水腫啊,所謂腫呢,用俗話說它就變胖了,它就變大了,但是呢,它走形的這個孔,這個骨性的孔,它是骨性的呀,它是骨頭啊,它不變大,就好像你這個一個人越來越胖,但是你你身上穿的這個骨頭的這個隱呢,還是原來一樣,那么就開始擠你,那么這個面神經呢,腫大,然后受到這個骨性的孔的擠壓呢,然后時間長了,它呢,就會神經就會受損,那么受損以后呢,面癱就是后期了,當它開始剛開始腫的時候,是2020年08月31日
963
0
1
-
王新宇副主任醫(yī)師 航天中心醫(yī)院 中醫(yī)科 周圍性面癱是面神經自面神經核以下?lián)p傷引起的體征總稱。導致周圍性面癱的病因可以包括:面神經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Bell麻痹(Bell’s palsy);醫(yī)源性面癱,是指醫(yī)源性的面神經損傷,多由中耳、乳突和顳骨部位的手術造成;顳骨骨折,顱腦外傷多伴有顳骨骨折。因為解剖位置的特點,一般都可導致面神經損傷,引起周圍性面癱。臨床針灸治療的面癱主要是屬于面神經炎的范疇。解放軍總醫(yī)院針灸科幾十年來共治療了幾千例面神經炎患者。經過幾代人的總結與摸索,總結了一套面神經炎的治療方法。其主要內容包括:1.依據面神經支配區(qū)域的解剖定位來組成針灸處方面神經的支配區(qū)域包括:前額區(qū):主要包括的肌肉有枕額肌,蹙眉肌,屬面神經的顳支,完成提額紋動作;眼輪匝肌,屬面神經顳支和顴支,完成眨眼和閉眼的動作。鼻周圍主要是提上唇鼻翼肌,屬面神經頰支;口角周圍主要有:淺層的口輪匝肌、提上唇肌、顴小肌、顴大肌、笑肌、降口角肌,分別歸屬于面神經的頰支、顴支、下頜緣支,完成閉口、提上唇、開大鼻孔、使口角向外、向下等動作;中層包括提口角肌和降下唇肌,歸屬于面神經頰支,完成上提口角和降下唇動作;深層包括頰肌和頦肌,歸屬于面神經頰支和下頜緣支,使唇緊貼牙齦和前送下唇。針對面神經支配肌肉的分布,共設計了五對十個穴。分別是:前額區(qū):穴位1:陽白水平向中線平移0.5厘米,穴位2:懸顱與絲竹空連線的中點。面頰區(qū):穴位3:即上迎香,穴位4:在迎香穴水平向外0.5厘米。穴位5:巨髎穴向外移0.5厘米,穴位6:顴髎穴向外移0.5厘米,穴位7:地倉穴水平向外2毫米,穴位8:穴位4與穴位7連線中點;下頜區(qū)域:穴位9和穴位10:在口角和目外眥分別向下引垂線,與口角下1厘米平行下頜緣引一弧線的兩個交叉點。五對穴位涵蓋了面神經所具備的主要表情運動機能,對面神經支配的大肌肉群進行獨立的,針對性的刺激。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興奮癱瘓的肌肉,另一方面也可以把不同肌肉之間的聯(lián)動效應降至最低。2.采用電刺激選擇電針刺激儀的斷續(xù)波。上述穴位1、2,穴位3、4,穴位5、8,穴位6、7,穴位9、10共五組,分別涵蓋面神經的五大支配區(qū)域。通電后見相應支配肌肉的強直性收縮。每次三十分鐘。每日一次。3.在發(fā)病一周內,可酌情減小電量,僅見肌肉輕微收縮即可。這套方法可以用來診斷面神經炎的病情程度,也可以用來判斷面神經炎的預后。在患者第一次就診,可針對三大區(qū)域即前額、面頰、下頜選取穴位電刺激,如果出現(xiàn)標準的電反應,即相應肌肉出現(xiàn)生理功能大幅度收縮,預后較好。一般均在14-20次治療后痊愈,不會出現(xiàn)任何后遺癥狀。378例Bell's 麻痹均取得非常滿意療效,平均療程為23.2±3.1天(4例病情變化患者不在統(tǒng)計之列)。26例hunt's 綜合征也獲得滿意療效。如果沒有出現(xiàn)標準的電反應,只有肌肉的小幅度收縮,則療程略長,但也完全痊愈。如果肌肉沒有任何反應,電量加大后,患者只出現(xiàn)局部疼痛,始終沒有肌肉收縮,則面神經損傷較重,只有治療出現(xiàn)電反應才能判斷預后。出現(xiàn)電反應的時間越長,預后越難判斷。部分病例可能會出現(xiàn)后遺癥,例如努嘴雙側不對稱;用力裹牙時,患側眼裂變小等,但不會出現(xiàn)明顯的肌肉聯(lián)動,更不會出現(xiàn)面肌痙攣。最新的實驗證明,神經電刺激是可以縮短損傷軸突修復出芽時間,經皮電刺激可以明顯改善面神經損傷的癥狀,對電極的擺放、電流強度、刺激的波形及時間均對面神經損傷的預后產生直接影響。我們也發(fā)現(xiàn),針刺的進針深度、患者顱骨形狀、表情肌的厚度均對電反應產生影響,直接影響療效。有觀點認為電針面癱的治療是有害的,在神經末梢,相當于給電線加直流電,無論如何也看不出傷害。至于電針后出現(xiàn)肌肉興奮度增高則更應該是神經損傷治療的一部分,不會出現(xiàn)所謂的聯(lián)動與痙攣。也有部分醫(yī)生認為我們的電刺激太多,因為面神經在面部本身就有四大分支,針對每一支刺激決定了電極刺激組數。一直以來,針對面神經炎的針刺治療始終不能規(guī)范,文獻報道的方法多達十余種。即使是規(guī)格較高的對照研究的治療方法也值得商榷。針灸治療面神經炎的配穴、針刺的手法、針灸治療介入的時機、針灸治法的選擇等非常混亂,嚴重違背了當今醫(yī)學所倡導的循證醫(yī)學的主旨,也極大的阻礙了針灸在面神經炎治療中的應用,對針灸治療面神經炎的有效性產生懷疑,很多方法更給病人帶來傷害。2020年07月12日
9700
2
33
-
王景副主任醫(yī)師 空軍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 功能神經外科 生活中,有些人的面部肌肉會震顫或抖動,經常會不由自主,尤其在緊張時或是重要的時刻,癥狀更嚴重。面部神經性疾病主要包括面肌痙攣、面癱等。我國面神經疾病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很多人在過度緊張、疲勞時會出現(xiàn)面肌痙攣。臨床上,面肌痙攣的發(fā)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全球統(tǒng)計的年發(fā)病率大概為十萬分之三,中老年人發(fā)病較多。而老百姓熟知的面癱,好發(fā)于20-50歲的青年,且男性多于女性。妊娠女性發(fā)病率較普通女性高,尤其是產前2周至產后2周。糖尿病患者發(fā)病率是普通人群的4-5倍,7%-10%患者有家族史。面肌痙攣疾病的發(fā)病原因:臨床常見壓迫面神經的責任血管主要為小腦前下動脈、小腦后下動脈、以及椎動脈根據統(tǒng)計,血管壓迫所占比例達到80%以上;另外一個原因還有占位病變,我們也稱繼發(fā)性面肌痙攣??赡苁切g中由于沒有好的解剖角度而沒有發(fā)現(xiàn)血管或者在處理腫瘤的時候已經將血管推移了。此外,也有在面神經周圍發(fā)現(xiàn)動靜脈畸形、動脈瘤以及蛛網膜囊腫的情況出現(xiàn)。還有其他一些原因到目前還不是很清楚。面肌痙攣發(fā)作時患者通常是無意識的,不自主的出現(xiàn)面部肌肉抽搐。另外面肌痙攣疾病在發(fā)作時候不會產生疼痛感。只是在一側面部肌肉會發(fā)生痙攣性的抽搐。而且面肌痙攣發(fā)生會有導致患者視力下降的可能,后期發(fā)展患者就會有形似“面癱”的癥狀出現(xiàn)。所以面肌痙攣也是導致面癱疾病出現(xiàn)的一個很主要原因。面肌痙攣疾病調查誘因過度的情緒反應,或者異常的刺激都會觸發(fā)患者發(fā)生面肌痙攣。一般來說,絕大數情況下,面肌痙攣患者不會發(fā)展成為面癱,因為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起因也不同,面肌痙攣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責任血管壓迫神經及腦干所導致的,面癱主要是由于面神經走形區(qū)域內出現(xiàn)的病毒感染這類原因所導致,但是隨著疾病的不斷發(fā)展,可能會導致左右兩側顏面部的情況不同,同時,一部分患者在接受針灸或肉毒素的治療,這種治療方式的主要目的就是對面神經的一個輕微破壞以及封閉,所以可能會導致輕度面癱,一般而言面肌痙攣不會發(fā)展成為面癱。2020年06月16日
1140
0
0
-
陳國強主任醫(yī)師 民航總醫(yī)院 神經外科 面癱也稱面神經麻痹是以表情肌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的一種常見病。面癱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人士,其中以中青年居多,往往是面部吹風受寒或鼻咽耳部出現(xiàn)疾病時,使面部神經的血管發(fā)生痙攣,導致面神經缺血、水腫而發(fā)病。面癱在我國屬于多發(fā)病、常見病。年齡、性別無差異,任何年齡、季節(jié)均可發(fā)病。該病起病突然,多在3天左右達到高峰。夏天絕大多數人患者屬周圍神經性面癱。周圍性面癱除了口角歪斜外,常見的還有刷牙漱口時口角漏水、不能吹口哨、吃飯時病變的一側腮部與牙齒之間會夾有食物,額紋消失,不能皺眉,眼裂增大,眼睛不能閉合或者閉合不全,閉目時眼球向外上翻轉,下眼瞼外翻,流淚,鼻唇溝變淺等癥狀。引起面癱的病因很多,“受風”在現(xiàn)代病因學中并不存在,受風受涼僅是誘因,正常情況下只要不是長時間對著空調、風扇一直吹,一般不會引起面神經炎癥,不會面癱。夏天室外高溫炎熱,人出汗后,回到家馬上打開空調猛吹,很容易感冒。因為此時毛孔完全打開,還來不及閉合,容易讓體溫急劇下降,誘發(fā)感冒等病癥。用空調或電扇時,如果直接對著頭頸部吹,頭皮溫度下降,反射引起腦血管收縮,腦血流也隨之減少,對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老人,嚴重時可誘發(fā)腦中風。吹空調或電扇會引起面癱往往是因為疲勞等引起機體的抵抗力下降。寒冷刺激造成血管痙攣使神經缺血、水腫、受壓、神經功能失用而致面癱,涼風只是個誘因。面癱病情輕重只與水腫的程度相關,與哪種因素引起無輕重對應關系。不是說,受風的面癱就輕,而病毒感染的面癱就重。中耳炎引起面癱不容忽視,如果感染控制不好,炎癥反應侵蝕面神經,遷延時間長,導致神經出現(xiàn)不可修復的損傷。外力壓迫面神經或外傷損害面神經等也會導致面癱發(fā)生。另外,一些美容手術也可損傷面神經分支導致面癱。但夏天因吹空調引起面癱患者占絕大多數。2020年05月09日
1569
0
1
-
李志鵬副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大一院 神經外科 大部分面癱患者一定是這樣的經歷:睡醒后發(fā)現(xiàn)患側面部肌肉運動減弱或消失,在刷牙時口角漏水,照鏡子發(fā)現(xiàn)嘴歪了,這個時候非常害怕,我自己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我應該怎么辦?今天讓我一講把它講透。一旦出現(xiàn)了嘴歪的現(xiàn)象第一時間自己要看一下嘴歪一側皺眉時有沒有額紋,眉毛是不是運動自如,如果患側額紋存在,眉毛也能自如活動,只是眼睛以下半側的肌肉不能運動,這叫中樞性面癱(面神經核上癱),提示面癱的病因部位在顱內面神經核以上的腦組織內。反之一側面部全部肌肉運動減弱或消失叫周圍性面癱(面神經核下癱),提示面癱的病因部位在面神經核及以下的面神經纖維中。中樞性面癱主要原因是腦血管意外。周圍性面癱的病因最常見的是感染和外傷。周圍性單側面癱是最常見的病變類型。日常生活中這種突如其來的周圍性面癱基本上都是由于面神經的病毒感染引起的,最常見的就是bell面癱又稱特發(fā)性面癱也叫面神經炎。在這里告訴所有患者朋友們一個常識,bell面癱在發(fā)達國家和非洲等醫(yī)療條件落后的地區(qū),自愈率幾乎一樣,這個疾病在不用任何藥物的情況下在3周左右都會自己痊愈,自愈率在百分之八十五左右。說明這個病用不用藥效果幾乎沒有區(qū)別。而在中國確達不到這個治愈率,基本在百分之七十五左右,為什么呢?這里我不推薦患者朋友扎針灸(任何形式),針灸的針對面神經末梢也是損傷會導致神經瘢痕,我們手術中都會見到,電生理檢測也會證實這個現(xiàn)象。我總結一下這個病就目前國內外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出現(xiàn)這種情況要第一時間要去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神經內科或耳鼻喉科,確診bell面癱后,要正規(guī)用藥,抗病毒、激素、營養(yǎng)神經等2-3周。期間密切觀察面癱癥狀恢復情況,每周要完善面神經電圖,肌電圖及F波檢查,如果你是幸運兒(百分之八十五)三周左右完全恢復恭喜你。沒有恢復的建議盡早行面神經減壓術,因為炎癥導致面神經水腫位于顱骨骨性管道中持續(xù)受壓導致神經缺血,變性、壞死。我是神經外科醫(yī)生,十二對顱神經我最了解,視神經減壓、面神經減壓我們團隊都做,就Bell麻痹而言,當你出現(xiàn)面癱癥狀時面神經的真實損傷程度基本就確定了,如果你是損傷特別嚴重的即使做了面神經減壓手術也不會有效果(占百分之五),這部分病人將來只能靠神經移植來治療。如果損傷中等程度,做面神經減壓手術會阻止由于骨性束縛導致的繼發(fā)性損傷,同時減壓后面神經血運改善藥物也會有部分作用針對原來的中等程度損傷,面神經在原有的中等程度損傷基礎上會有所恢復(但是恢復是有限的,這也是為什么國內一些面神經專家讓你自行評估面神經功能量表,用了一段時間藥物和理療你自己感覺面部沒什么明顯變化,但自己評估的量表分數提高了,就是因為這種恢復是很細微并有限的。就像我們腦血栓的病人發(fā)病時一側肢體癱瘓了,在過幾年你會發(fā)現(xiàn)他能走,但走的非常費勁、不可能完全恢復是一個道理)這樣的病人(占百分之十)。這百分之十的患者是非常痛苦的,逐漸會出現(xiàn)面癱的后遺癥面肌的萎縮和攣縮會導致面部凸凹不平,面部不對稱以及肌力不均衡,面神經再生過程中會出現(xiàn)面肌的聯(lián)動。后遺癥主要靠藥物、理療、康復訓練、面部整形等方式改善,連帶運動輕微的可以應用肉毒素,嚴重的可以考慮手術??傊姘c的治療既不是錦上添花,也不是雪中送炭,應該是努力改善,放低標準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追求完美只會自添煩惱,?;颊吲笥褌冇袀€好心態(tài)。2020年04月05日
4617
0
5
-
李志鵬副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大一院 神經外科 各位患者朋友們大家好,由于新冠病毒疫情的原因,手術暫停了很長時間,有很多患者朋友在好大夫平臺上咨詢了面肌痙攣和三叉神經痛治療上的相關問題并預約手術,大家基本上閱讀過我的患教文章后對這個病自己就有了一個很清晰的認識,對如何治療自己也心中有數。但期間遇到好幾例面癱患者四處求醫(yī),沒有得到及時、正規(guī)、有效的治療,今天我就想把面癱這個病就目前階段國內外治療方式以及效果上做一個全面的總結介紹,所有內容都是我自己通過這些年得專業(yè)學習、文獻閱讀、臨床工作、術后效果歸納出來的精髓和重點,也是作為一名專業(yè)面神經醫(yī)生在這個疾病上的認知,讓面癱患者不再迷茫,及時得到正確的治療。面癱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面神經損傷(面神經興奮性下降),病因包括52%患者為感染(Bell麻痹最常見、Hunt綜合征等),23%為外傷性,12%為手術損傷造成,12%為腦血管意外,1%為先天性, 周圍性單側面癱是最常見的病變類型,中樞性和雙側面癱較少見,98%患者單側面部受累。周圍性面癱典型癥狀口角下垂、鼻翼下垂、下瞼外翻、額紋消失、眼瞼閉合不全。中樞性面癱病因在面神經核以上,周圍性面癱病因在面神經核以下。 一旦出現(xiàn)了面癱癥狀,第一時間是要找病因,如果是感染引起的需要對癥用藥,如果在用藥3周無明顯效果時需要完善面神經電圖和肌電圖以及F波檢測,確認面神經損傷程度,如損傷程度大于百分之九十建議早期行面神經次全程減壓術,如果是外傷導致的面癱一定要找到顱底骨折壓迫面神經的部位進行減壓手術,以上都是對面神經進行減壓,之后面癱恢復需要的是面神經的自我修復過程。如果錯過了上面的手術時機或者是面神經直接完全損傷,建議面癱后兩年內越早越好(兩年內面部肌肉失神經支配后還沒有完全萎縮)行面神經的替代手術,替代手術就是用其他神經和面神經吻合,用其他神經的功能替代面神經的功能(包括副神經-面神經吻合、舌下神經-面神經吻合、咬肌神經-面神經吻合、健側跨面神經吻合等等)。如果面癱時間超過兩年面部肌肉萎縮即使做了神經吻合手術萎縮的肌肉也無法獲得動力,只能應用肌肉瓣+神經和血管蒂的移植手術(股薄肌瓣、背闊肌瓣、胸小肌瓣),充填面部萎縮肌肉的空間并模仿面部肌肉運動。 面癱的治療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在我上面講的3個階段對應不同治療方式的同時,面癱的治療目的第一位是要保持面部正常的靜息對稱,面部肌肉張力的恢復是靜態(tài)對稱的基礎,第二位的是恢復口、鼻、眼周的正常肌肉功能。上述所有手術都是為了達到這兩個目的同時后期還要靠各種整形方式來維持這個動態(tài)的的平衡。第三個目的就是實現(xiàn)協(xié)調的面部運動,這主要靠后期的功能鍛煉以及中樞皮層的重構,這是個相對漫長的過程。所以面癱的治療非常復雜,對不同要求的患者我們的治療方式是不同的,所以面癱的治療是及其專業(yè)的,中國醫(yī)科大學顱神經疾病專業(yè)組(CMU-CND)為你提供最專業(yè)的治療。2020年03月29日
3580
1
8
-
王林主任醫(yī)師 航空總醫(yī)院 神經外科分院 常見引起周圍性面癱的病因包括Bell面癱(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急性周圍性面癱。病因有著涼、受風、感冒等誘因,造成面神經營養(yǎng)血管痙攣導致神經缺血或病毒感染,又稱急性特發(fā)性周圍性面神經麻痹)、耳帶狀皰疹引起的面癱(Ramsay-Hunt Syndrome)、顳骨骨折、腫瘤、中耳炎及手術損傷等。 周圍性面癱:病灶同側全部顏面肌肉癱瘓、眼瞼不能充分閉合、口角下垂、抬眉受限、額紋變淺或消失、眉毛較健側低、瞼裂變大、眼淚時有外溢、示齒或笑時口角向健側牽引、口呈斜卵圓形、說話發(fā)音不清楚,吃飯挾食。如果損害發(fā)生在腦橋下部至莖乳孔段,還可能伴隨味覺喪失,淚腺和涎腺分泌障礙,聽覺改變等臨床癥狀。2020年03月18日
1249
0
0
-
王林主任醫(yī)師 航空總醫(yī)院 神經外科分院 面肌痙攣和面癱是不同的疾病,面癱是面神經受損害的癥狀,面肌痙攣是面神經受刺激的癥狀。首先其臨床表現(xiàn)不一樣,面癱是面部肌肉癱瘓導致的一系列癥狀,眼瞼不能充分閉合、口角下垂、抬眉受限、額紋變淺或消失、眉毛較健側低、瞼裂變大、眼淚時有外溢、示齒或笑時口角向健側牽引、說話發(fā)音不清楚,吃飯挾食。而面肌痙攣是眼瞼和面部肌肉陣發(fā)性的不自主的抽動導致眼裂變小、嘴角向患側歪斜,發(fā)作間期和正常人一樣。(面癱使面部表情肌活動減少或喪失,而面肌痙攣使面部表情肌活動亢進)其次病因不一樣,中樞性面癱常見的病因面神經核上行通路任何部位受到損傷引起,最常見部位是內囊,可能的病因是腦梗塞、腦出血或顱內腫瘤等。周圍性面癱的疾病包括Bell面癱、耳帶狀皰疹引起的面癱(Ramsay-Hunt Syndrome)、顳骨骨折、腫瘤、中耳炎及手術損傷等。面肌痙攣99%的病因是血管壓迫面神經根部引起的。治療方法也不一樣。面癱的治療方法很多,例如藥物,手術治療,康復治療。面肌痙攣唯一可以治愈的方法是顯微血管減壓術。2020年03月13日
1069
0
0
-
2020年02月27日
1064
0
0
-
張艷宏副主任醫(yī)師 中醫(yī)科學院針灸醫(yī)院 針灸科 面癱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發(fā)病不受年齡限制,男女老幼均可見,而且一年四季均有可能發(fā)生,冬夏季多見。如果面癱病長期不愈,或伴有并發(fā)癥,通常會引起患者的心理情緒障礙。所以,做到早察覺、早就醫(yī)對面癱病的治療非常關鍵。 1.面癱都有哪些表現(xiàn)? 面癱,是面神經受損所引起的面部肌肉癱瘓,俗稱口僻,口眼歪斜。通常起病較急,發(fā)病之初可有面部輕微疼痛、麻木,或耳后部疼痛,進而出現(xiàn)眼裂增大,眼瞼閉合不全,患側鼻唇溝變淺,口角向健側歪斜,刷牙、飲水、進食功能受限。部分患者可以出現(xiàn)味覺減退,聽覺過敏。一般是單側起病,且右側多見。 2.引起面癱的原因都有哪些? 面癱,分為兩大類: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和中樞性面神經麻痹。 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如果是急性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一般都是患者受風著涼引起,所以平時生活細節(jié)需要注意,比如夏季開窗通風、吹電扇、吹空調,或是起居習慣,晨起洗頭洗澡,頭發(fā)未干即出門,或是飲酒后受風,或是長期工作壓力大,身體疲勞,抵抗力下降等,均有可能引起面癱。另外,臨床上還有一種機械損傷后所致的遲發(fā)性面神經麻痹,如面神經的炎癥、腫瘤、血管病變和外傷累及面神經而導致繼發(fā)性或癥狀性面神經麻痹。 中樞性面神經麻痹,大多因腦血管意外或腦腫瘤和腦外傷引起,最大特征是額紋和眼裂兩側大致對稱,皺頓、揚眉和閉合時,兩側大致相等,另外可伴有一側肢體癱瘓。也就是病變多發(fā)生于口角,眼睛和額紋正常,這是從外觀上初步判斷面癱病是否伴有腦血管病的依據之一,確診時還需要進一步檢查頭顱CT或核磁。所以,一般來講,如果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飲酒等腦血管病發(fā)病誘因,或患者年紀較大,多通過頭顱掃描幫助確診是周圍性面癱還是中樞性面癱。 3.面癱患者平時生活需要注意哪些? 面癱病發(fā)病不受年齡限制,男女老幼均可發(fā)病,有部分患者對面癱病有易感性,也就是不只一次發(fā)病。所以平時生活習慣和護理就很重要。避風寒,清淡飲食,注意休息,如果眼瞼閉合欠佳,睡覺時可以戴眼罩,眼干流淚,可以適當用眼藥水。平時做面肌訓練,如睜眼、皺額、吸吮、翹嘴唇、開口笑、提嘴角、吹口哨、噘嘴唇、拉下頜等動作。 4.面癱病多長時間能完全恢復? 面癱病分為四期,急性期(發(fā)病1~7天),靜止期(發(fā)病 8~14天),恢復期(發(fā)病15天~3個月),3個月以上為后遺癥期。 急性期的正確有效治療對面癱的預后非常重要,延遲治療時間越長,療效越差,后遺癥越明顯,雖然也能改善癥狀,但完全治愈比較困難。原因是單側面神經因非特異性感染造成長期水腫壓迫神經纖維的損傷脫髓鞘病變已經不可逆。 面癱病的恢復程度與發(fā)病的嚴重程度有關,不同程度的失神經支配恢復時間不一樣。一般來講,無失神經支配者,恢復時間3-6周;部分失神經支配者3-6個月;完全失神經支配者,一年以上或不能治愈。 5.面癱病的后遺癥都有哪些? 難治性面神經麻痹,指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患者經過3 個月治療后仍留下的后遺癥,如眼瞼下垂,口角歪斜,面部肌肉萎縮或痙攣,是臨床頑癥之一。頑固性面癱,一般占到30%的患者,遺留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如面肌痙攣、聯(lián)動癥。聯(lián)動癥具體可以表現(xiàn)為,當病人瞬目時即發(fā)生病側上唇輕微顫動;示齒時,病側眼瞼不自主閉合,或閉目時病側額肌收縮;更有在進食咀嚼時有病側眼流淚(鱷魚淚征),或顳部皮膚潮紅,局部發(fā)熱,汗液分泌等現(xiàn)象(耳顳征)。 6.面癱病需要激素治療嗎? 面癱病通常采取神經營養(yǎng)藥及B族維生素,如果有病毒感染可用抗病毒藥物治療。 對沒有禁忌癥的病人可以使用糖皮質激素短期治療。激素治療通常在發(fā)病1周以內,這是面神經炎癥、水腫急性進展階段,使用激素沖擊治療,72小時之內效果最佳。激素的使用劑量和減量標準,需要聽取專業(yè)醫(yī)師意見。 應該注意的是,激素并非適用于每一個患者。如果面癱已經超過一周,神經水腫高峰已經過去,用激素意義不大。另外,對于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腫瘤患者、嚴重骨質增生患者,結核病患者和感染未控制的患者都要非常謹慎,注意激素的副作用。 7.面癱病什么時候采用針灸治療合適? 這個問題不同醫(yī)師,尤其中、西醫(yī)師之間認識有差異。個人認為,建議針灸治療早介入,針灸治療在面癱病的不同病程,針刺的穴位、手法是不同的,急性期針灸治療,有助于疏通面部經氣,促進面部血液循環(huán),提高神經興奮性,加速面神經管水腫的吸收。 8.還有哪些治療面癱的方法? 中藥內服,可以改善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態(tài),養(yǎng)血和血,祛風通絡,通過中醫(yī)師辨證論治取效。另外,還有割治、埋線、穴位注射、藥物貼敷等,具體有待于患者的治療意愿和個人治療感受來選擇可接受的療法。 最后,還是那句話,得了面癱,您一定不要著急,這個疾病病程比較長,恢復程度因人而異,心理情緒障礙也會延緩病情恢復。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盡可能早恢復,減少或避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2020年02月10日
2241
0
2
面癱相關科普號

祝東升醫(yī)生的科普號
祝東升 主任醫(yī)師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醫(yī)院
整形美容科
930粉絲445.7萬閱讀

劉元奇醫(yī)生的科普號
劉元奇 副主任醫(yī)師
蒙陰縣人民醫(yī)院
康復科
51粉絲1.7萬閱讀

韓維舉醫(yī)生的科普號
韓維舉 主任醫(yī)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一醫(yī)學中心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771粉絲2.5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