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博副主任醫(yī)師 空軍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 骨科 現代人頸腰椎蛻變的速度比以往要快得多,頸、腰椎疾病的發(fā)病率也比以往要高。其實這與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密切相關。積極的治療能夠有效的緩解病痛,然而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對于頸腰椎疾病治療方面的知識很多人了解的并不全面專業(yè),今天我們針對這一問題專門采訪了第四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脊柱外科廖博教授,希望通過廖教授的回答對大家有所幫助。問:什么樣的病人適合做頸腰椎疾病的手術?脊柱外科廖博教授回答:先說頸椎?。寒敵霈F脊髓型頸椎病和神經根型頸椎病時就需要考慮手術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是這條神經根出現問題,脊髓型頸椎病是這個管道整個神經、脊髓全部出現問題,包括身體以下胸部、腹部、大腿等等,出現走路來回晃,腳踩在地下像踩棉花一樣的感覺,保持不了平衡。 總的來說當出現麻木、疼痛、無力、靈活性變差、走路不穩(wěn)、踩棉花感等癥狀時就要考慮頸椎病并且手術。下來是腰椎?。寒敵霈F腰骶部、臀部、大腿后側、小腿部放射性疼痛,如果邁腿、走路、活動時出現小腿部的疼痛、麻木就要考慮腰椎間盤突出要考慮手術。腰椎管狹窄:出現間歇性跛行癥狀,也就是走上100米、200米腿就會困、無力疼痛,休息后會緩解,這時是患者椎管狹窄、缺血的表現,需要考慮腰椎管狹窄考慮手術治療。問:脊柱外科在治療頸腰椎疾病方面有哪些優(yōu)勢?脊柱外科廖博教授回答:在治療時患者可以選擇階梯性的治療:保守治療、藥物治療、理療再加上椎管內藥物的注射和后期微創(chuàng)和開放手術。 大家認為傳統的脊柱外科是開放式的手術居多,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和大家對脊柱外科更加深入的認識,現在慢慢總結出一套微創(chuàng)的技術。 微創(chuàng)手術優(yōu)勢:更加舒適圍手術期比較短效果等同開放手術的效果術中出血也會比較少切口比較小 微創(chuàng)手術技術:主要有入路微創(chuàng)和“靶向”微創(chuàng)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輔助的技術:顯微鏡、內鏡、這些技術以及術中C臂、O臂、導航等的設備應用技術。頸椎前路手術在顯微鏡下操作,這樣就可以說是一個“靶向”微創(chuàng)腰椎運用通道技術,通道技術就像我們現在乘坐的高鐵,通過通道直達手術部位,快速完成路徑,找到病灶。而椎間孔鏡只用切7MM的切口就可以完成原來要切十公分的椎間盤、椎管狹窄的手術。問:為什么要重視頸腰椎疾病的治療?脊柱外科廖博教授回答:頸椎病、腰椎病是退變性疾病,通常是老年病。但是近幾年由于電子設備的普及開始年輕化,通常發(fā)病年齡在35歲以后,頸椎、胸椎、腰椎會發(fā)生退變,有十大病理因素(骨質增生、小關節(jié)的肥大、小關節(jié)增生等等)會導致椎管內的神經產生壓迫、刺激等等。而神經本身就是一個很嬌貴的組織,在所有的組織中只有神經細胞是最難再生的,所以脊髓損傷嚴重的話就不可再生,生活中大家一旦出現涉及到神經方面的癥狀時(腿麻、胳膊疼等等)希望能夠早期的治療。對于頸腰椎疾病需要進行對癥治療,出現以上典型癥狀要到脊柱外科及時就診,讓專業(yè)的脊柱外科醫(yī)生給出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如果已經存在手術指征(三個月保守治療無效、進行性肌力下降、對病人產生生活質量下降)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問:如果頸腰椎疾病患者不積極治療會產生什么后果?脊柱外科廖博教授回答:如果患者選擇不治療或晚治療,就會出現把神經久壓后再減壓,會形成神經壞死,會影響肢體功能,造成嚴重后果。2021年07月22日
1730
0
1
-
2021年07月10日
381
8
32
-
付強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北部) 脊柱外科 專家介紹:付強,主任醫(yī)師,博士生導師,教授,醫(yī)學博士,上海市科技啟明星,2018年10月人才引進至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yī)院,擔任脊柱外科主任及微創(chuàng)中心主任。1994年起在上海長征醫(yī)院脊柱外科專業(yè)從事脊柱外科,1999年獲得長海醫(yī)院骨外科博士點授予的首位博士學位,是長海醫(yī)院脊柱外科創(chuàng)建者之一。成功完成6000余臺各類脊柱手術。在國內較早開展了骨質疏松癥外科微創(chuàng)成形術、脊柱內鏡、經皮椎間孔鏡、脊柱微創(chuàng)管道、脊柱微創(chuàng)拉鉤等微創(chuàng)新技術。2021年05月27日
1451
0
0
-
2021年05月26日
300
0
0
-
李維新主任醫(yī)師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神經外科 談到頸椎病比較嚴重的危害,就是壓迫神經和脊髓,那么頸椎病壓迫神經根和壓迫脊髓,有什么不同?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類比為回答“神經根型頸椎病和脊髓型頸椎病有什么不同?”.下面,我們讓空軍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神經外科脊柱組李維新主任為大家講解。 神經根型和脊髓型頸椎病,壓迫部位不同 事實上,頸椎病只是統稱,下面還細分為許多類型,神經根型和脊髓型是其中比較常見的兩種。那分型是如何分的呢? 頸椎病是由于退行性改變或者繼發(fā)病理性改變壓迫到神經根、脊髓、椎動脈、交感神經等等出現的一組臨床綜合征。因為頸椎受壓的結構不同,產生不同的相應臨床癥狀,分為不同類型的頸椎病。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最常見的一型,是壓迫到竇椎神經和相應節(jié)段的頸椎神經根而產生的相應臨床癥狀。 脊髓型頸椎病是最危險的一型,是由于各種原因對脊髓造成壓迫刺激,產生相應癥狀。 神經根型和脊髓型頸椎病,癥狀不同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特點為上肢為主,以手、肩、頸部的癥狀為主。比如手、胳膊的麻木、無力、疼痛等等。 脊髓型頸椎病除了上肢癥狀之外,還有下肢癥狀。不是疼痛、麻木、也不是無力,主要是運動的遲緩,或者是肌肉僵硬。比如下樓梯的時候要扶著東西,走路時有腳踩棉花感等等這樣的下肢癥狀。 神經根型和脊髓型頸椎病,治療方式不同 脊髓型頸椎病更加緊迫,因為它壓迫脊髓,所以一旦診斷為脊髓型頸椎病時就要盡快進行外科手術減壓。 而神經根型頸椎病需要外科減壓的情況僅僅是出現肌肉萎縮或者出現非常劇烈疼痛難以忍受的時候,才考慮外科處理。大部分都可以通過保守治療的方式,來進行治療。2021年05月08日
4325
2
16
-
劉辰君主治醫(yī)師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 脊柱外科 因最近剛結束了在廣州為期一周的脊柱微創(chuàng)內鏡手術的培訓,加上以前在門診和病房接觸的病例,跟大家談一談對脊柱內鏡的一些認識和看法,說的不對的地方請多指教。 目前脊柱微創(chuàng)手術在全國開展的如火如荼,手術范圍涉及腰椎、頸椎甚至胸椎,做到了“無孔不入”,老百姓對微創(chuàng)接受度也“極高”,在門診幾乎所有病人都要問一句“我這病能做微創(chuàng)手術嗎?”但關于脊柱微創(chuàng)手術,還是有很多方面需要特別說明一下。 1、脊柱微創(chuàng)手術,特別是腰椎椎間孔鏡手術,能夠治療諸如腰椎間盤突出癥、神經根型頸椎病等常見病,較傳統開放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的優(yōu)勢,作為病人,特別是年輕病人心理接受度更高,但微創(chuàng)并不是固定的某種術式,而是一種理念,所有基于“減少病人手術創(chuàng)傷”的合理手術方式都可以被稱為微創(chuàng)手術。 2、沒有一種手術方式是萬能的,所有的手術有效的前提是選取正確的手術適應證,通俗的說也就是用對的手術治療了對的病人。盡管現在微創(chuàng)手術技術適應證越來越寬,但對諸如胸椎管狹窄癥、脊髓型頸椎病和重度腰椎管狹窄癥等,還是需持謹慎態(tài)度。 3、盡管脊柱微創(chuàng)技術源于歐美,但目前在亞洲國家,比如中國和韓國最火,相對而言,在歐美醫(yī)生和患者的態(tài)度會更謹慎一些。 4、內鏡手術創(chuàng)傷小,但正因如此,受限于手術路徑和視野,很多椎管狹窄的問題解決的并不徹底;還有,因為頸椎和胸椎管內是脊髓,一旦損傷后果嚴重,所以采取內鏡手術更應謹慎;臨床上脊柱微創(chuàng)手術的并發(fā)癥并不少見。所以建議大家還是去正規(guī)大醫(yī)院的脊柱外科就診,脊柱微創(chuàng)手術醫(yī)生之前需要積累大量開放手術的經驗,一來對解剖掌握的更好,出問題概率低,二來如果微創(chuàng)手術拿不下來,還有開放手術做后手。 總之,脊柱外科醫(yī)生一直致力于通過最小的創(chuàng)傷為病人解決最大的問題,脊柱微創(chuàng)手術是潮流是趨勢,近年來確實發(fā)展的很好,希望病人能與醫(yī)生一起正確認識和使用內鏡手術。以后會定期更新關于脊柱內鏡手術的文章跟大家分享。2021年05月01日
3292
3
17
-
疏龍飛主治醫(yī)師 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四醫(yī)院(無錫院區(qū)) 神經外科 給大家介紹一種全麻下脊柱內鏡新技術------單側雙通道內鏡技術(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相比較于椎間孔鏡單通道技術,它用全麻做,對于怕疼的病人來說,手術中不需要經過恐懼與痛苦的過程,全程麻醉,無痛苦感,安全舒適。手術操作中需要建立一個內鏡的觀察照明通道和手術器械操作通道,且兩者完全獨立分開,所以操作器械不受尺寸限制,操 作空間大,效率高,創(chuàng)傷小,可以快速有效地解決脊柱方面的疾病,由于操作空間充分,不但可以在鏡下進行椎間盤髓核切除術,還可以進行鏡下椎管減壓,椎間融合固定等操作。因此該技術適用于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神經根性頸椎病、椎體滑脫不穩(wěn)等疾病的治療!2021年04月17日
14951
0
0
-
段平國主任醫(yī)師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骨科 上周,段平國博士團隊為一位年輕頸椎病患者成功實施了椎間孔鏡頸椎后路椎間盤髓核摘除微創(chuàng)手術(鑰匙孔技術,Keyhole)?,F簡要介紹下這個微創(chuàng)手術患者的病情及治療經過。 患者36歲,男性,因頸項部不適伴左上肢疼痛麻木3個月入院。 現病史:3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頸項部不適,伴有左上臂、前臂疼痛,前臂麻木,1個月前出現左拇指和食指麻木、乏力。 體格檢查:頸項部無明顯壓痛、叩擊痛,左上肢臂叢牽拉試驗陽性,左拇指、食指及虎口區(qū)皮膚感覺減退,四肢肌力、肌張力正常,Hoffmann征陰性,Babinski征陰性。 輔助檢查:MRI提示C6/7椎間盤向左后突出,壓迫硬脊膜和左側神經根 入院診斷:神經根型頸椎?。–6/7) 病情分析:1、患者主要癥狀是左上肢的疼痛和麻木,無下肢乏力和踩棉花感,體征和癥狀相符,無病理征,結合影像資料,明確診斷為神經根型頸椎病,且責任節(jié)段位于C6/7。 2、該患者年輕,36歲,影像資料無頸椎失穩(wěn),盡可能保留患者的頸椎活動度,同時為解除患者神經根性癥狀,選擇C6/7椎間盤髓核摘除微創(chuàng)手術是最佳選擇。 診療經過:全麻下實施椎間孔鏡下頸6/7后路椎間盤髓核摘除術(鑰匙孔技術,Keyhole)術中體位及手術過程術中情況術后情況:術后患者左上肢疼痛癥狀明顯緩解,術后第1天即可佩戴頸托下地活動??破招〗Y:1、椎間孔鏡下實施后路頸椎椎間孔切開術即keyhole技術,已經成為脊柱微創(chuàng)領域的尖端技術。但不是所有的頸椎病都可以通過這項手術技術來治療。2.Keyhole技術適應證。主要適用于單節(jié)段神經根型頸椎病,有相應的根性癥狀,相應的節(jié)段有影像學偏外側椎間盤突出?;蚬琴樞纬?、鉤椎關節(jié)增生導致椎間孔狹窄。但是對于多節(jié)段神經根減壓存在爭議。3.相比于頸椎前路椎間植骨融合術(ACDF)這一開放手術,Keyhole技術的優(yōu)勢在于:神經根充分暴露及減壓,不需要經過前路重要的組織結構,且該技術為非融合技術,不影響相鄰節(jié)段,對頸椎后方韌帶復合體的損傷較小。4.椎間孔鏡下keyhole技術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需要嚴格把握適應證,術者在進行該手術前應具有熟練的開放手術技術基礎,并能嫻熟的掌握椎間孔鏡及高速磨鉆的使用技巧。2021年04月16日
5481
0
4
-
宋滇文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南部) 骨科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指由于頸椎間盤、椎間關節(jié)退行性改變累及相應節(jié)段頸神經根而出現根性壓迫或刺激的相應癥狀和體征。其退行性改變的病理特征主要為頸椎間盤退變突出、相應節(jié)段椎體后緣骨贅形成或鉤椎關節(jié)骨質增生等。神經根型頸椎病發(fā)病多為單側,亦可為雙側,多見干40-60歲人群,以長期伏案作業(yè)、機動車駕駛員及長時間低頭等不良姿勢者多發(fā)。多數患者的自然病史具有自限性,癥狀可自行緩解。通?;颊叩呐R床表現---癥狀有以下幾種:特征性癥狀為單側或雙側沿神經根支配區(qū)的上肢麻木和(或)放射痛;頸部疼痛和發(fā)僵常為最早出現的癥狀, 還可伴有肩部肩胛內側緣或胸背部疼痛, 頸部活動咳嗽咳痰及深度呼吸時可使疼痛加重;頸部活動時可有彈響感;上肢自覺沉重,無力,有時持物墜落;可有血管運動神經的癥狀(如手部腫脹感),晚期可有肌萎縮及肌束顫動 ;當患者出現以上相關臨床癥狀時,我們可以通過X-ray,CT,磁共振,肌電圖一些輔助檢查來判斷頸椎的病變。X-ray病變節(jié)段椎間隙變窄, 椎體上、下緣及鉤椎關節(jié)部骨質增生或形成骨贅;側位片可見頸椎序列改變;過伸、過屈側位片可有頸椎不穩(wěn)定;雙斜位片可見頸椎椎間孔骨質增生或變窄。CT可以顯示病變節(jié)段椎體后緣、鉤椎關節(jié)骨質增生或骨贅形成以及是否存在后縱韌帶骨化情況。MRI病變節(jié)段椎間盤退變突出, 后縱韌帶、黃韌帶增厚,椎體后緣、鉤椎關節(jié)骨質增生或骨贅形成,一側或雙側神經根及部分硬膜襄受壓,可伴有脊髓局部高信號改變。肌電圖(electromyography)對于MRl提示多節(jié)段病變患者,有助于明確責任神經節(jié)段;并有助于與其他神經病變相鑒別。同時,也可以對患者進行體格檢查、來判斷和定位神經根病變的情況。其中,體格檢查包括:臂叢牽拉實驗,壓頸試驗/椎間孔擠壓試驗 。臂叢牽拉實驗:一手扶持頸部做對抗,另一手將患肢外展,反向牽拉,若有患側上肢放射痛或麻木者為陽性壓頸試驗/椎間孔擠壓試驗:患者頭略后仰或偏向患側,用手向下壓迫頭部,患側上肢出現放射痛者為陽性根據影像學資料和查體的情況來定位神經根受壓迫的部位。頸5神經根:感覺區(qū)域從頸部向外至肩峰,再向下至上臂外側。頸6神經根:感覺區(qū)域為頸部并放射至肱二頭肌和前臂外側,再至手背部和橈側手指,包括拇、食指。頸7神經根:病變以中指麻木和疼痛為主要標志,并與頸5、頸6共同支配拇、食指。頸8、胸1神經根:主要支配手內側4、5指以及前臂尺側的感覺,范圍與尺神經相同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診斷標準:存在定位性神經根性壓迫表現,典型的根性癥狀和體征, 且范圍與頸脊神經根所支配的區(qū)域一致。X線及CT檢查提示由于頸椎退行性改變而形成神經根周圍的骨質增生或骨贅或椎間孔狹窄表現;MRI檢查提示神經根受壓。臂叢牽拉試驗或壓頸試驗陽性。除外肩周炎、胸廓出口綜合征、網球肘及頸椎骨實質性病變(如TB、腫瘤等)等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治療方式:(一)非手術治療適用于診斷明確癥狀較輕或出現時間較短者,為手術治療的基礎 。1.頸部制動:癥狀較輕或站立活動時應佩帶頸托制動;癥狀較重或臥位休息時推薦平臥硬板床制動并使用低硬枕,治療期間應盡可能臥床,并減少坐位時間及屈頸動作,時限為1-3周2.物理治療(選擇性推薦):持續(xù)枕頜帶牽引、針炎治療、紅外線頻譜照射等改善癥狀3.藥物治療 (有助于急性期減輕神經根型頸椎病引起的癥狀,建議時限2周)①非甾體類消炎鎮(zhèn)痛藥(NSAIDs)、COX-2抑制劑、阿片類止痛藥物NSAIDs, COX-2②神經營養(yǎng)藥物③肌肉松弛劑(選擇性推薦)④脫水藥物(選擇性推薦)⑤類固醇類藥物(選擇性推薦)⑥活血化瘀類中藥(選擇性推薦)4.心理治療:對于病程較長者應予以重視,必要時予抗抑郁治療。(二)手術治療當出現以下情況時需進行手術治療,手術適應癥有:①頸肩痛明顯, 疼痛、麻木向一側或雙側上肢放射持續(xù)8周以上經保守治療無效者, 或患者明確要求;②頸肩痛及上肢的麻木、疼痛反復發(fā)作半年以上,嚴重影響工作、生活, 近期加重者;③有明顯上肢放散痛、麻木, 并伴一側肌肉萎縮及肌力下降,影像學檢查顯示病變節(jié)段頸椎間盤突出或椎體后緣、鉤椎關節(jié)骨贅形成壓迫神經根或硬膜囊者,或病變節(jié)段明顯椎間不穩(wěn)定者。如有頸椎不適,請及時來醫(yī)院就診。宋滇文教授專家門診時間:每周一、三、四上午;門診地點: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松江院區(qū))門診D區(qū)三樓D21診室。2021年03月16日
4594
0
3
-
郭乾臣主任醫(yī)師 天津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 骨科 女性,35歲 “頸肩部痛伴左上肢放射痛麻木5月余,加重1周” 長期伏案工作,低頭看手機,高枕等不良生活,頸椎長期過負荷。既往經常頸肩部痛,肩胛間區(qū)痛。本次發(fā)病,左側頸肩部痛、伴有肩胛間區(qū)明顯疼痛,放射至左側上臂、影響睡眠和工作。VAS評分8分。經康復、理療、用藥等治療,癥狀不緩解。 術前影像學檢查: 頸椎5-6節(jié)段間盤疝出,壓迫sh神經根和硬膜囊;頸椎曲度不良合并bu不穩(wěn)。 治療:頸椎前路減壓內固定植骨融合術(ACDF);術后疼痛消失,3天帶頸托下地,出院。 術前影像 術后影像 我是天津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脊柱外科郭乾臣醫(yī)生,具有豐富的頸椎病診治經驗,頸椎手術技術嫻熟;致力于頸椎病患者的標準化治療和康復;找我就診請通過“科瑞泰Q醫(yī)”APP預約門診!2021年01月03日
1759
0
4
相關科普號

張小平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小平 主任醫(yī)師
空軍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
骨科
764粉絲6539閱讀

余可誼醫(yī)生的科普號
余可誼 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yī)院
骨科
6420粉絲177萬閱讀

蔡子軍醫(yī)生的科普號
蔡子軍 主治醫(yī)師
上饒市人民醫(yī)院
骨科
55粉絲8103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