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玻璃體混濁,日常怎樣注意防止“網脫”
趙峪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5月31日1095
0
6
-
“玻切“術后患者的面向下體位
玻璃體切除手術,簡稱玻切,是眼科治療玻璃體視網膜疾病的一個非常重要而常用的手術,是恢復許多玻璃體視網膜疾病患者的視功能的重要手段。 在玻璃體切除手術用于治療視網膜脫離及黃斑裂孔等疾病時,手術后往往需要患者保持面向下的體位。筆者在此跟大家談談有關面向下體位的一些相關知識。 1. 為什么要保持面向下等特定的體位? 主要有以下的理由:因為這些患者在手術中眼睛里面使用了硅油或者氣體。而硅油和氣體均比水輕,而視網膜位于眼睛的后部,所以,面向下體位就能充分利用硅油或者氣體向上的浮力頂壓視網膜,使視網膜更好的貼附復位;其次,面向下體位,可以使炎癥性的產物(相當于手術過程及手術創(chuàng)傷產生的一些垃圾)更好的從前面排除;再次,對于沒有同時做白內障手術的患者,可以更好的維持晶狀體的透明性,延緩白內障的發(fā)生。 2. 面向下體位如何實現(xiàn)? 可以是面向下的俯臥在床上。也可以是坐著,然后面向下的趴在桌面、臺面等物體上。還可以是面向下的站立或者行走著(相當于低頭看路)。 3. 面向下體位需要保持多久? 根據(jù)不同的原發(fā)疾病,需要區(qū)別對待,對于特發(fā)性黃斑裂孔手術患者,如果裂孔很小,裂孔直徑在400微米以下,最快的患者可能24小時內,裂孔就閉合了。這種情況下,堅持面向下一周的時間就足夠了。這樣的情況,同樣適用于比較小的后極部裂孔的視網膜脫離患者。而對于嚴重的眼外傷視網膜脫離患者、或者嚴重的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導致的視網膜脫離的患者,由于病情嚴重,這樣的情況至少需要3周左右的時間。然后根據(jù)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延長時間。對于其他情況,一般來說,2~3周時間的面向下體位基本都可以了。 為了平衡治療效果與患者面向下體位給患者帶來的許多不適,請需要面向下體位的患者一定要堅持至少一周,最多三周左右的面向下體位啊。 面向下體位就好比是給患者進行勞動改造一樣,主觀接受的心態(tài)越好,每日堅持做的越到位,手術的最終效果也就越好。 祝所有的患者都能找回清晰的世界。
內蒙古林業(yè)總醫(yī)院眼科2021年05月23日4912
2
4
-
滲出性視網膜脫離,滲出解決了,脫離自然就恢復了。
趙峪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5月04日887
0
2
-
出現(xiàn)視網膜脫離,應該怎樣就醫(yī)
趙峪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4月03日866
0
2
-
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治療須知
4段語音 共209秒吳榮瀚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3月12日4020
1
16
-
檢測眼壓,預防“視網膜脫離”
趙峪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3月12日725
0
0
-
復發(fā)性視網膜脫離的治療須知
3段語音 共154秒吳榮瀚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3月06日5874
15
23
-
300多萬“大數(shù)據(jù)”告訴你白內障手術與視網膜脫離之間的真相
白內障手術是眼科最常見的內眼手術。視網膜脫離是白內障手術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一旦發(fā)生便可引起視力急劇下降甚至最終導致視力喪失。上海愛爾眼科醫(yī)院眼底科李文生根據(jù)李文生教授團隊在內的17個國內外最新研究結果,在3,178,530白內障手術眼中發(fā)生視網膜脫離的眼數(shù)為12,378,因此我們得出在不考慮觀察時間長短的情況下,總的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為0.39%。李文生教授團隊在1998年~2008年十年之間回顧研究了13,625眼白內障手術以后視網膜脫離發(fā)生情況。結果表明正常人白內障手術以后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為7.3/萬;高度近視眼白內障手術以后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為65/萬;高度近視眼白內障手術以后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為37/萬。相關結果發(fā)表在美國Ophthalmology雜志以及中華醫(yī)學雜志等權威國內外刊物上。該研究不僅是國內外高度近視眼白內障手術以后觀察時間最長、樣本量最大的真實世界研究,同時也是在國際上首次闡明了正常人白內障手術以后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高度近視眼白內障手術以后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以及高度近視眼白內障手術以后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情況,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什么是白內障手術及視網膜脫離白內障手術(特指目前主流的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是眼科最常見的內眼手術,大多數(shù)人也會認為它只是一個眼科小手術,似乎很簡單。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中國每年大概要完成400~500萬例白內障手術,全世界每年大概要完成1000萬例以上的白內障手術。視網膜是眼睛感受光刺激的最重要組織。作為白內障手術以后最嚴重并發(fā)癥之一的視網膜脫離(retinal detachment,RD),一旦發(fā)生后便可引起視力急劇下降并最終導致視力喪失。事實上也是這樣,大多數(shù)人只要一聽到視網膜脫離,就會感覺天都塌下來啦,似乎又是一個談虎色變的眼睛疾病。但是白內障手術以后的視網膜脫離到底跟白內障手術有沒有關系、有多少關系,不管在業(yè)內外都是一個剪不斷、理還亂的話題,我用近20以來的國內外研究數(shù)據(jù)來告訴你真相吧。目前白內障手術與視網膜脫離大數(shù)據(jù)研究現(xiàn)狀首先,由于要回答這樣的問題需要涉及到大樣本、長時間的觀察才能說明問題。我們來分析包括我團隊在內的17個國內外最新研究結果。這些研究樣本量最小1793白內障手術眼(下同),最大的為2,680,167眼。在6000眼以下的有1個研究(1793),在6,000~10,000眼之間的有7個研究(分別為6521、6352、9398[不同時間三次發(fā)表] 、9388、9184),在10,000~100,000眼之間的有6個研究(分別為11,098、12,222、13,625[李文生團隊數(shù)據(jù)]、18,065、24,846、61,907),在100,000~3,000,000眼之間的有3個研究(分別為180,114、202,226、2,680,167),這些樣本量加起來有3,225,296眼。同樣,這些研究觀察時間最短為6周,最長為10年。觀察時間在6個月以下的有3個研究(對應樣本量91,070眼),6~12個月的有4個研究(對應樣本量416,584眼),12~24個月的有4個研究(對應樣本量41,766眼),48~120個月的有4個研究(對應樣本量26,931眼),所以有明確觀察時間的樣本量為576,357眼,也就是在3,225,296眼中的26,48,939眼是沒有明確觀察時間的。同時,在3,225,296眼中有3,178,530眼有對應的視網膜脫離眼數(shù)為12,378眼(研究中有18,582眼對應的視網膜脫離眼數(shù)缺失),因此我們可以得出在不考慮觀察時間長短的情況下,總的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為0.39%。因此需要說明的是,因為樣本量小于1000眼和觀察時間短于12個月的數(shù)據(jù)說服力有限(不納入),但是擴大樣本量和延長觀察時間又會損失一些數(shù)據(jù),所以下面所有的數(shù)據(jù)都不是一個百分之百準確的數(shù)據(jù),但肯定是一個有說服力的證據(jù),可以說相當于是一個真實世界的研究結果。白內障手術以后發(fā)生視網膜脫離的危險因素有哪些?其次,我們來看一下白內障手術以后發(fā)生視網膜脫離的危險因素有哪些?根據(jù)國內外研究結果,白內障手術以后發(fā)生視網膜脫離的危險因素有:手術中并發(fā)癥、手術醫(yī)生的技術水平、手術以后是否需要打后囊膜激光、病人是否有高度近視眼、白內障手術眼是否做過視網膜脫離手術、視網膜脫離手術對另眼視網膜脫離的影響、是否有外傷、性別、年齡、系統(tǒng)性疾病以及種族等等都有關系。正常人是否會發(fā)生視網膜脫離?很顯然,要回答上面的問題,我們首先要清楚正常人不做白內障手術的時候,是否會發(fā)生視網膜脫離,如果會發(fā)生的話,其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是多少。根據(jù)我們團隊和國外研究,正常人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為1~2/萬,正常人黃斑裂孔發(fā)生率為14/萬,正常人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為0.027~1.45/萬。請大家特別注意一下,正常人中有一類特殊的群體就是高度近視眼,其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為正常人的10倍,所以其發(fā)生率為10~20/萬。正常人(包括高度近視眼)白內障手術以后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又是多少?我們搞清楚了正常人不做白內障手術時的視網膜脫離發(fā)生率以后,就可以探討這些人做了白內障手術以后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又是多少。同樣根據(jù)我們團隊和國外研究,正常人白內障手術以后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為23~38/萬(比正常人自然發(fā)生率1~2/萬高);正常人白內障手術以后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為7.3/萬(比正常人自然發(fā)生率1.45/萬高)。很自豪,這是我團隊回顧了10年時間里13,625眼白內障手術以后視網膜脫離發(fā)生情況而得到的結論,同時也是在國際上首次拿到了正常人白內障手術以后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為7.3/萬。就如我上面提到的高度近視眼,其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為正常人的10倍,所以其發(fā)生率為10~20/萬。所以我們非常關注的高度近視眼做了白內障手術以后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又會是多少呢?同樣根據(jù)我們團隊的研究,高度近視眼白內障手術以后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為65/萬(比高度近視眼自然發(fā)生率15~20/萬高);高度近視眼白內障手術以后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為37/萬(比正常人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離(MHRD)發(fā)生率1.45高)。同樣這兩個數(shù)據(jù)也是我們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報道,到目前為止,沒有查到其他相關數(shù)據(jù)報告。上述相關結果發(fā)表在美國Ophthalmology雜志以及中華醫(yī)學雜志等權威國內外刊物上。該研究不僅是國內外高度近視眼白內障手術以后觀察時間最長、樣本量最大的真實世界研究,同時也是在國際上首次闡明了正常人白內障手術以后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高度近視眼白內障手術以后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以及高度近視眼白內障手術以后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情況,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白內障手術方式對視網膜脫離的影響上面的白內障手術方式都是超聲乳化的手術方式,目前越來越多的眼科醫(yī)生采用目前最先進的飛秒白內障手術方式,那么大家可以猜一猜如果采用這種最先進的白內障手術方式,其手術以后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是增加還是減少呢?新加坡的學者研究證明飛秒白內障手術以后的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為10/萬(比正常人自然發(fā)生率1~2/萬高,但是比做常規(guī)的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以后的視網膜脫離發(fā)生率23~38/萬低)。白內障手術并發(fā)癥及視網膜脫離的其他影響因素除了以上這些重要結論以外,關于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和視網膜脫離之間的關系,我們還需要知道以下這些有趣的內容:第一、手術中并發(fā)癥主要包括后囊膜破裂和/或者玻璃體脫出的情況下,大多數(shù)報道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是明顯增加的,其發(fā)生率可以從后囊膜破裂3個月時的42倍一直保持到4年時的4倍;如果只有后囊膜破裂,沒有玻璃體脫出時視網膜脫離發(fā)生率較伴有玻璃體脫出時低。第二、在白內障囊外摘除時代,多數(shù)研究認為手術以后打后囊膜YAG激光會增加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特別是在高度近視的情況下,但是到了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時代,沒有大樣本研究發(fā)現(xiàn)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以后打后囊膜YAG激光會增加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第三、白內障手術眼若做過視網膜脫離手術,其白內障手術以后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是增加的;一眼視網膜脫離手術以后對側眼發(fā)生白內障手術以后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也是增加的。第四、男性和女性視網膜脫離發(fā)生率之比為:1.5:1~2:1,白內障手術以后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男性比女性高1.72~3.39倍。第五、60歲以下白內障手術以后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是年齡大于80歲患者白內障手術以后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的40倍。第六、高血壓對白內障手術以后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沒有影響,但是糖尿病會增加白內障手術以后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第七、從人種上看,高加索人視網膜脫離發(fā)生率最高,亞洲人居中,非洲人最低。第八、在總人口中,右眼視網膜脫離發(fā)生的風險高于左眼。重要結論及建議總之,不管是正常人還是高度近視眼,也不管是采用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還是采用飛秒激光白內障手術,白內障手術以后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都不到1%,因此可以說白內障手術是一種非常安全的手術;飛秒激光白內障手術的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比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以后的視網膜脫離發(fā)生率低,可能是飛秒激光白內障手術尚未被認識的一個優(yōu)勢。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大樣本(超過1000眼)、長時間(超過1年以上)的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不管采用什么樣的白內障手術方式,一個成功(無并發(fā)癥)的白內障手術會增加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率。因此,可以說一個成功的白內障手術可能不會增加發(fā)生視網膜脫離的可能性。但是在白內障手術中后囊膜破裂的情況下,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機率會增加。特別是對高度近視眼,不管是否做不做白內障手術,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機率都是增加的。所以一個高度近視眼做了成功的白內障手術以后還發(fā)生了視網膜脫離,都是高度近視眼視網膜本身變性惹的禍,而不是由手術醫(yī)生引起的。對患者來說,為了盡可能地降低白內障手術以后視網膜脫離發(fā)生的可能性,需要找到一個高水平、并發(fā)癥少的白內障手術專家給自己做手術!不過大家別擔心,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視網膜脫離,只要及時就診及手術,總的來說視網膜脫離還是有95%以上復明的機率。參考文獻:[1]Mitry DCD, et al. The epidemiology and socioeconomic associations of retinal detachment in Scotland: a two-year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0;51:49638.[2]Poulsen CD, et al. Epidemi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retinal detachment surgery at a specialized unit in Denmark. Acta Ophthalmol, 2016; 94:54855.[3]Sasaki K, et al. Epidemi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in Kumamoto, Japan. Graefes ACExp Ophthalmol, 1995; 233:7726.[4] 1a Cour M, et al. Macular holes: classification, epidemiology, natural history and treatment. Acta Ophthalmol; 2002; 80:579587.[5]苗培健, 李文生等. 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聯(lián)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后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離發(fā)生的相關因素分析.中華眼底病雜志, 2011;27:360362.[6] Smiddy WE, et al. Retinal detachment rate after vitrectomy for retained lens material after phacoemulsification. Am J Ophthalmol, 2003;135:183187.[7]Petousis V, et al. Risk factors for retinal detachment following cataract surgery: the impact of posterior capsular rupture. Br J Ophthalmol, 2016; 100:14615.[8]Lin JY, et al. Analysis of factors correl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seudophakic retinal detachment--a long-term study in a single medical center. 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2013;251:45965.[9]Ramoa M, et al. Biostatistical analysis of pseudophakic and aphakic retinal detachments.Semin Ophthalmol, 2002; 17:206213.[10]Szijrt Z, et al. Pseudophakic retinal detachment after phacoemulsification. Ann Ophthalmol, 2007; 39:1349.[11]Alio JL, et al. The risk of retinal detachment in high myopia after small incision coaxial phacoemulsification. Am J Ophthalmol, 2007;144:938.e2.[12]苗培健,李文生等. 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聯(lián)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后視網膜脫離發(fā)生的相關因素分析.中華醫(yī)學雜志,2009;89:24622467.[13]Wensheng Li, et al. Phacoemulsification complication. Ophthalmology, 2010; 117(6):1275.e1-3.[14] Qureshi MH, et al. Retinal detachment following cataract phacoemulsification-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Eye, 2020;34(4):616-631.[15] Chee SP. Clinical outcomes in the first two years of 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cataract surgery. Am J Ophthalmol, 2015;159:714719.
李文生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2月24日3166
0
1
-
臨床中的“裂孔性視網膜脫離手術”
裂孔性視網膜脫離臨床上稱之為“孔源性視網膜脫離”,通常需手術治療,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手術大體上分為內路手術和外路手術。 無論進行哪種手術,術中或術后都會出現(xiàn)一定手術的并發(fā)癥,即手術風險存在。術中常常出現(xiàn)的風險有術中出血,尤其是嚴重爆發(fā)性脈絡膜出血,一旦出現(xiàn)爆發(fā)性脈絡膜出血患者術后視力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有眼球萎縮的情況。 術后常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也是術后風險,有術后的炎癥反應、術后眼壓控制不好,以及術后視網膜再次脫離的可能性。所以孔源性視網膜脫離手術治療后為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患者需定期來門診復查,在眼科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視力、眼底、眼壓檢查,減少并發(fā)癥的影響。
齊穎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2月22日1208
0
1
-
視網膜脫落的原因以及治療原則是什么?
趙峪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2月20日974
0
3
視網膜脫落相關科普號

田蓓醫(yī)生的科普號
田蓓 主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yī)院
眼底病科
3289粉絲6.3萬閱讀

李繼鵬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繼鵬 主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yī)院
眼底病科
3214粉絲8.2萬閱讀

劉堃醫(yī)生的科普號
劉堃 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北部)
眼科
1786粉絲1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封康 副主任醫(yī)師北醫(yī)三院 眼科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62票
視網膜脫落 55票
黃斑裂孔 52票
擅長:眼底病,黃斑病,眼外傷,后鞏膜加固術,黃斑劈裂,青少年近視防控,高度近視及防控手術,病理性近視及手術治療,屈光性眼病,白內障,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頑固性干眼癥的治療,伴有眼底病的復雜白內障手術治療。 高度近視:后鞏膜加固術,黃斑兜帶術,黃斑扣帶術。 眼底病:眼底出血,玻璃體出血;視網膜脫離,視物不清、黑影遮擋;視網膜靜脈阻塞(RVO);眼內炎,視力急性下降;視網膜血管炎;玻璃體渾濁;高血壓視網膜病變,高血壓和妊娠高血壓;視網膜變性,眼前黑影飄動、飛蚊癥、閃光感。 黃斑?。焊黝慄S斑水腫、黃斑出血、黃斑前膜、黃斑裂孔、黃斑變性,視物變小、視物變大、顏色改變;老年黃斑變性,息肉樣脈絡膜視網膜病變(PCV),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CSC),黃斑區(qū)新生血管。 眼外傷:各類眼球外傷,包括眼球穿通傷、破裂傷、眼內異物、爆炸傷、鈍挫傷、外傷性晶體脫位、外傷性白內障,外傷后視物變形、重影、眼前黑影飄動、視力下降,外傷后低眼壓、外傷后高眼壓。 糖尿病眼?。禾悄虿∫暰W膜病變,診斷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有糖尿病家族史。 高度近視:近視大于等于600度,病理性近視,黃斑新生血管、黃斑出血,視網膜劈裂,視網膜脫離,眼前黑影飄動、閃光感。 白內障:老年性白內障、外傷性白內障、晶體脫位。各類常規(guī)及復雜白內障的手術治療(白內障超聲乳化聯(lián)合人工晶體植入術,白內障囊外摘除術)。 眼視光:兒童眼視光,青少年及成年眼視光,各類術后屈光狀態(tài)。配鏡矯正,離焦鏡,OK鏡。 干眼癥:鞏膜鏡的驗配。 -
推薦熱度4.8吳榮瀚 主任醫(yī)師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yī)院 眼底病科
視網膜脫落 38票
黃斑裂孔 19票
白內障 12票
擅長:擅長治療各種難治性玻璃體視網膜疾病,特別是多次復發(fā)視網膜脫離、術后未閉合黃斑裂孔、黃斑巨大裂孔、復雜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高度和超高度近視黃斑劈裂(裂孔)、黃斑前膜、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離、PCV、出血性視網膜脫離41g微針溶血、晶體脫位、玻璃體混濁、復雜白內障、各類黃斑病變、眼外傷二期處理及飛蚊癥治療。 -
推薦熱度4.4王瑩 主任醫(yī)師天津市眼科醫(yī)院 玻璃體視網膜治療中心
視網膜脫落 11票
黃斑裂孔 7票
白內障 6票
擅長:各種眼底病的治療。黃斑變性,各種原因引起的黃斑水腫及高度近視黃斑疾病的治療。無痛微創(chuàng)玻璃體視網膜手術治療視網膜脫離、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裂孔、黃斑前膜、高度近視黃斑病變、玻璃體積血等眼底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