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賈鈺華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 中醫(yī)內科 一、腫塊結節(jié)要重視,三招可以初判斷 身體某部位出現腫塊結節(jié),第一個可能會想到的就是腫瘤。但也不必恐慌,腫塊結節(jié)不一定就是癌癥,它可以是非腫瘤性的(比如炎性包塊),也可能是良性腫瘤。對于腫塊結節(jié),我們可以對它做一個初步的判斷: 一看大小。越小的結節(jié)從概率上越傾向良性,當然也不是絕對的,因此要注意隨訪復查;如果結節(jié)超過1cm則更要重視。除了大小本身,大小的變化趨勢和速度也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持續(xù)增大特別是增大迅速的結節(jié)傾向惡性可能,要特別重視。 二看質地。質軟或囊性腫塊,傾向于良性,質硬、固定或實性腫塊,傾向惡性可能,但淋巴瘤的腫大淋巴結摸起來質韌。 三看邊界和活動度。良性腫瘤通常邊界清,活動度較好;惡性腫瘤多數邊界不清,與周圍組織往往粘連或融合,活動度較差。 二、持續(xù)疼痛非外傷,切忌只用止痛藥 多數人都經歷過疼痛,出現疼痛大家的第一個反應往往是用止痛藥,這其實會掩蓋病情,應該先想一想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身體某個部位出現非外傷導致的、原因不明的持續(xù)疼痛,應去醫(yī)院查明原因。 三、長治不愈久咳嗽,止咳更要去查因 大家對咳嗽見怪不怪,也不會太重視。有的人遇咳止咳,其實更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咳嗽的病因。對于久治不愈的咳嗽或痰中帶血,尤其是長期吸煙者,應警惕肺癌等的可能。 四、不明原因總發(fā)燒,癌癥可能是元兇 出現發(fā)燒,我們首先要想的是什么原因導致的發(fā)燒,如果發(fā)燒原因不明,且持續(xù)存在,要警惕癌癥可能,盡早進行相關檢查。 五、莫名消瘦和疲乏,根因或許在癌癥 如果沒有主動進行減重煅煉,也沒有刻意節(jié)食,體重卻不明原因下降或進行性消瘦,或伴厭食、乏力、易疲勞等,要查明原因,消瘦和疲乏也可能是癌癥的表現之一。 六、沒有外傷卻出血,警惕癌癥找上門 非外傷性異常出血,比如,便血或嘔血,要注意排除腸癌、胃癌可能;咳血、痰中帶血要警惕肺癌;不規(guī)律陰道出血或非月經期出血,可能與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婦科腫瘤有關;無痛性血尿或伴排尿困難,小心泌尿系腫瘤;非外傷鼻出血注意排除鼻咽癌可能。 七、消化異常持續(xù)在,莫要大意當胃病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多數人只是短暫一過性的,如果消化不良持續(xù)存在,或伴反酸燒心,上腹悶痛不適,不要想當然認為是一般的“胃病”,要警惕胃癌或食管癌等的可能。 八、吞咽食物梗阻感,盡早就醫(yī)找原因 如果進食時有胸骨后悶脹感或胸骨后面的燒灼感,胸骨后疼痛,或者感覺食管內異物感,尤其是進行性加重的吞咽食物梗阻感,要警惕食管癌、喉癌等的可能。 九、聲嘶持續(xù)難恢復,喉返神經受侵壓 短暫的聲嘶可能很多人都曾有過,但如果聲嘶難于恢復持續(xù)時間較久,要警惕喉癌、肺癌等侵犯或壓迫喉返神經的可能。 十、大便習慣性狀變,小心腸癌已上身 大便習慣、次數或性狀發(fā)生改變(比如大便外形變細、大便帶膿、血、粘液等),或便秘與腹瀉交替,要警惕大腸癌,應盡早到醫(yī)院檢查。 十一、白斑乃是癌前病,增大灼癢疑癌變 口腔粘膜白斑、女性外陰或男性陰莖龜頭白斑迅速擴大伴灼癢感,應注意排除癌變。 十二、黑痣增大色改變,黑色素瘤有可能 黑痣很多人都有,但如果黑痣突然增大、或邊緣變得不規(guī)則、或顏色發(fā)生改變、或出現破潰出血、或灼癢疼痛、痣上原有的毛發(fā)脫落,要懷疑黑色素瘤可能。 十三、自發(fā)病理性骨折,惡性腫瘤破壞骨 沒有明顯外力或僅有輕微外力作用,很容易就發(fā)生的骨折,可能是病理性骨折,應警惕骨惡性腫瘤。青少年如果出現非外傷性關節(jié)處疼痛腫脹,要注意排查白血病。 十四、潰瘍傷口久不愈,或是癌癥搗的亂 如果皮膚傷口或潰瘍持續(xù)不愈,要警惕皮膚癌可能??谇粷兒艹R?,但如果長時間持續(xù)不能愈合,應警惕口腔癌可能。 十五、男性乳房異常變,莫要羞澀早就醫(yī) 盡管男性乳腺癌極少見,但如果男性乳房異常增生長大或出現其他異常變化,要警惕男性乳腺癌可能,盡早到乳腺??凭驮\。 結語:以上這些表現,并非特異性的,不能簡單地對號入座,只是提醒你要重視,應到醫(yī)院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診斷。另外要注意的是,癌癥早期甚至晚期都可以沒有任何癥狀,因此推薦適齡人群或某些腫瘤高危人群主動進行篩查。2020年03月28日
11042
1
60
-
李斌主治醫(yī)師 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 胃部腫瘤科 如何避免康復過程中的復發(fā)和轉移是病友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這就需要我們十分注重康復生活,不僅要做到生活規(guī)律健康,在飲食方面也需特別注意,還需要患者配合科學的運動增強身體素質來與癌癥對抗。在康復的生活中,出現什么樣的情況,病友們需要十分警惕,立馬就醫(yī)呢?1、體重下降癌癥是一種慢性的消耗疾病,腫瘤細胞在生長的過程中會肆無忌憚的掠奪人體攝入的營養(yǎng),營養(yǎng)滿足不了自己,還要侵蝕正常組織的營養(yǎng)為自己所用,腫瘤就像一個強盜。因此病人體重下降是癌癥常見的體征之一。但是病人通過治療后,體重應保持平穩(wěn)。如果在較長時間內又出現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就應檢查有無腫瘤復發(fā)的可能。2、不明原因疲乏腫瘤是一種消耗性疾病,同時導致人體新陳代謝紊亂,因而疲乏是其特征性表現之一。當康復患者出現一段時間的不明原因疲乏無力時,應高度重視,排除腫瘤復發(fā)轉移的可能。策略:可以回歸健康生活和工作,但一定注意避免過度勞累。3.不明原因發(fā)熱腫瘤病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發(fā)熱現象,這在臨床上稱為“癌瘤熱”。腫瘤組織壞死,瘤體侵入腹腔神經叢,腫瘤代謝物進入血流,腫瘤腦轉移等,均可引起發(fā)熱。較長時間發(fā)熱是很多腫瘤的臨床表現,也是人體免疫力低下的表現。如果康復患者排除其它生物學(細菌病毒等)發(fā)熱因素,應該高度懷疑腫瘤的復發(fā)。策略:及時查明發(fā)熱原因,對癥下藥,避免出現嚴重情況。4、疼痛征象腫瘤患者往往有轉移病灶,病痛非常明顯。一般多見于骨轉移、腦轉移。瘤體直接浸潤神經組織,或較大的瘤體壓迫了體內管腔,都可引起組織壞死和產生炎癥,出現疼痛征象。骨轉移癥狀骨轉移的患者最常見,也是最早出現的癥狀是骨頭疼痛。早期患者會出現間歇性的疼痛,且較輕,臥床休息后可以得到化解。隨著轉移灶擴大,疼痛加劇,且表現為持續(xù)性疼痛。還有一個常見癥狀為病理性骨折。椎骨的病理性骨折表現為椎體變形,塌陷,骨髓壓迫癥狀,患者可以察覺到神經根痛或者感覺障礙。當病變發(fā)展到脊髓時,脊髓受壓迫會引起截癱。此外,患者還伴有低熱,乏力,貧血,消瘦,食欲減退等癥狀。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晚期患者發(fā)生病理性骨折,尤其是表現為脊柱骨折時,常被誤診為老年骨質疏松所致的骨折。5、淋巴結腫大患者通過治療后,應關注自身各部位的淋巴結是否腫大??山洺z查淋巴系統(tǒng),防患于未然。如頸下三角區(qū)(頸部、下頜、鎖骨窩)、腋窩、腹股溝等部。這些淋巴區(qū)域是腫瘤轉移的重要途徑,一旦發(fā)現腫大,應立即就醫(yī)。有可能出現淋巴轉。策略:出現淋巴轉后,立即治療,可手術可放療具體與主治醫(yī)生討論方案,避免進一步擴展。6、出血征象出血也是腫瘤病人常見的癥狀之一。腫瘤體壞死往往會引起局部小量出血,但若腫瘤體侵蝕周圍的血管,則會造成嚴重的大出血。常見的有嘔血、黑便、陰道流血、尿血、流鼻血、痰中帶血等。提醒:有些靶向藥會導致部分患者少量鼻腔出血,這是靶向藥的副作用,不與這類出血歸為一談。7、阻塞征象體內任何管腔內的腫瘤體增大,都會引起管腔變化,最常見的是管腔狹窄,更有甚者會造成管腔阻塞。如食管內腫瘤增大,會造成進食時吞咽困難、打噎甚至阻塞等;氣管和咽喉腫瘤增大,會壓迫氣管和咽喉部神經,從而出現氣短和聲音嘶啞、語不出聲的征象。8、包塊的出現實性腫塊、邊界不清、推不動、質地較硬這通常是惡性腫瘤、或轉移灶的出現,必須到??漆t(yī)院檢查排除惡性腫瘤的復發(fā)。處在康復階段的患者,一定要時刻注意調節(jié)生活規(guī)律。如果出現以上8種表現,請立即就醫(yī),作進一步檢查,排除腫瘤的復發(fā)和轉移。即使確定為復發(fā)和轉移也不要過于害怕,及時發(fā)現及時治療對于腫瘤的復發(fā)和轉移的治療也有重大的意義。2020年03月24日
2218
0
9
-
韓鴻彬主任醫(yī)師 河科大第一附屬醫(yī)院 胃腸腫瘤外科 一 什么是胃癌 胃癌是指源于胃黏膜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主要是胃腺癌。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居消化道腫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在國內有的地區(qū)已居全部惡性腫瘤死亡原因的首位。男女發(fā)病之比為2.3:1-3.6:1.任何年齡均可發(fā)生,大多發(fā)生在中年后,以50-60歲最多,30歲以前較少見。 二 為什么會得胃癌? 胃癌的發(fā)病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包括吸煙、不良的飲食習慣、慢性萎縮性胃炎、幽門螺旋桿菌、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長期心理狀態(tài)不佳、特殊職業(yè)風險、長期暴露于有害致癌物質、地域因素,地質水源等含致癌物等等。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可降低胃癌的發(fā)生。 經常使用霉變食品、咸菜、腌制煙熏食品以及過多攝入食鹽,可增加危險性。長期使用含硝酸鹽較高的食物后,硝酸鹽在胃內被細菌還原成亞硝酸鹽,再與胺結合生成致癌物亞硝胺。 此外,慢性胃炎及胃部切除者胃酸分泌減少有利于胃內細菌繁殖。老年人因泌酸腺體萎縮常有胃酸分泌不足,有利于細菌生長。胃內增加的細菌可促進亞硝酸鹽類致癌物質產生,長期作用于胃黏膜將導致癌變。 三、什么是胃癌的癌前狀態(tài)? 胃的癌前狀態(tài)包括癌前疾病與癌前病變。 癌前期疾病是指與胃癌相關的胃良性疾病,包括:1慢性萎縮性胃炎;2胃息肉;3殘胃;4良性胃潰瘍,胃潰瘍本身并不是一個癌前狀態(tài),但潰瘍邊緣的黏膜則容易發(fā)生腸上皮化生與惡變。 胃癌前病變是一病理組織學概念,是指較正常組織或其他病理改變更容易發(fā)生癌變的組織病理變化。癌前病變包括:1腸型化生;2異型增生。 四、胃癌的早期警告信號? 大部分的胃癌在早期都是無特異性癥狀的,而存在與胃炎相似的癥狀,例如中上腹部的飽脹、隱痛,反酸噯氣的增多,食欲的下降,進食梗咽感等等,這些癥狀往往會被患者忽略;隨著疾病的發(fā)展,即會出血惡心嘔吐、納差乏力、消瘦等消耗癥狀,伴腫瘤出血時,還會伴有嘔血、黑便,腫瘤侵犯腹膜后神經組織時還可出現后背疼痛;而至中晚期,就會出現腹水、腫瘤性腸梗阻、惡液質等全身癥狀。 五胃癌的篩查 包括超聲檢查、內鏡超聲檢查、CT、磁共振等,雖然胃癌篩查有多種方法,但是纖維胃鏡或電子胃鏡結合病理檢查是發(fā)現和診斷早期胃癌的最佳方法,因此對于有發(fā)生胃癌傾向的高危人群應盡早進行胃鏡篩查,以便發(fā)現早期病變,盡早治療。 六、胃癌的治療手段有哪些? 很多患者生了胃癌立即六神無主,不知所措,怎么治療?生了胃癌千萬不能輕信偏方延誤了治療時機,一定要接受規(guī)范化治療,即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性治療: 01手術治療:外科手術是治療胃癌的主要手段,只要患者體質條件許可又無遠處轉移,皆應力爭切除、力求根治。 02化學療法:主要用于胃癌患者術前、術中、術后和晚期胃癌或其他原因不能手術者。 03內鏡治療:早期胃癌患者可采用內鏡治療術。 04放射治療:應用加速器進行放射治療對胃癌有一定的療效,多用于綜合治療,可延長患者存活時間。 05免疫治療:除免疫增強劑的局部應用外,尚可全身應用免疫增強劑,如干擾素、白介素等以提高患者對癌腫的免疫能力,延長患者生命。 七、胃癌的治療效果怎么樣? 得胃癌了,病人還能活多長時間,這也是平時工作中家屬最關心的問題之一。胃癌可分為早期胃癌及進展期胃癌。早期胃癌的術后五年存活率可高達90%以上,進展期胃癌經過手術根治性切除后,五年存活率一般在15%-50%不等,取決于腫瘤浸潤程度、惡性度差異以及手術根治程度等因素。因此,早期發(fā)現、早期治療是提高胃癌存活率的唯一保證。 八、胃癌術后如何飲食? 胃癌手術后初期,為了適應消化道重建的現狀,飲食應注意逐漸過渡,從稀到稠,從量少到量多,應選擇清淡易消化、高能量和高蛋白食物?;颊邞B(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進食時間規(guī)律,定時定量進餐,堅持少食多餐,以每天5~6餐為宜。主食與配菜應選軟爛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千萬不可暴飲暴食。 胃癌術后,胃的研磨功能缺乏,所以牙齒的咀嚼功能應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當患者進食較粗糙不易消化的食物時,更應細嚼慢咽。胃手術后糞便排出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增多,可導致三大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障礙。因此,胃癌術后應補充高熱量、高蛋白飲食,選擇易消化、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的食物(如雞蛋、魚、蝦、瘦肉、豆制品等)。胃切除術后常見由于鐵缺乏導致的貧血。因此,術后每日膳食中要注意適量增加鐵含量高的食物,如菠菜、茄子、黑豆、金針菇、黑木耳、發(fā)菜、桑葚、葡萄、桃子、紅棗,還有肝臟類、紅肉類、海鮮類等。胃癌術后的患者由于內因子的分泌減少,導致維生素B12和葉酸吸收障礙。維生素B12的主要食物來源為肉類、動物內臟、魚、禽、貝殼類及蛋類;花生、菠菜、豆類、動物內臟中含葉酸的含量比較高,積極補充可預防惡性貧血。此外,胃切除術后常伴有維生素D缺乏,進而影響鈣的吸收,食物中的維生素D主要存在于酵母和蘑菇,動物肝臟、蛋黃、奶油、干酪等動物性食物以及含脂肪多的魚和魚卵。必要時也可在醫(yī)師指導下口服維生素D制劑補充維生素D。 九、胃癌術后如何隨訪? 一般術后3年之內,每3個月隨訪復查一次;術后3~5年,每半年隨訪復查一次;5年之后,每年隨訪復查一次,直至終身。每次復查應進行血液生化檢查、腫瘤指標檢查,同時推薦胸部、腹部CT檢查,一般建議每年復查一次胃鏡。2020年03月23日
1439
0
0
-
2020年03月23日
1355
0
0
-
2020年03月20日
948
0
1
-
2020年03月20日
1151
0
1
-
董劍宏主任醫(yī)師 山西省腫瘤醫(yī)院 消化微創(chuàng)外科 大家好。 我們怎樣做才能夠早期發(fā)現胃癌呢。 早期我也大多沒有癥狀。 或者只有一些不太明顯的癥狀,所以要做到早期診斷是比較困難的。 我國早期胃癌的發(fā)現率大約是10%左右。 目前最可靠的診斷手段就是做胃鏡和活檢,這是診斷胃癌的一個金標準,特別是針對早期胃癌,他有95%的確診率。 另外螺旋體檢查它可以評價未來病變范圍,局部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是判斷婺源術前臨床分析的一個首選方法。 所以我們針對40歲以上的高危人群,每半年到一年應該定期到醫(yī)院做檢查,尤其是做衛(wèi)生檢查。 我是董醫(yī)生關注健康,關注我讓你了解更多的未來之時。2020年03月20日
971
0
2
-
符濤副主任醫(yī)師 中日醫(yī)院 普外科·胃腸外科 胃癌的癥狀有哪些福濤,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胃腸腫瘤中心主治醫(yī)師胃癌會有哪些癥狀呢,胃癌之所以可怕就在于早期的胃癌往往是沒有任何癥狀的可能是以逐步的隱痛或者進食后的不適感為主要表現,當腫瘤繼續(xù)進展發(fā)展到中期或者晚期的時候癥狀可能會比較明顯,其中最典型的兩個癥狀就是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此外的話就是腹部的疼痛癥狀沒有進行任何特別的減肥或者其他內分泌疾病的情況下,如果在短期體重明顯的下降超過十斤20斤胃癌發(fā)展到了晚期的時候癥狀可能會非常的明顯,并且難以忍受,對于消化道系統(tǒng)腫瘤最好的檢查方式是做內窺鏡檢查明確地發(fā)現腫瘤存在的部位,并且在胃鏡下抓取活檢來進行確診,還需要進行一些輔助檢查,對于很多沒有疾病史的朋友可以進行腫瘤的篩查。2020年03月15日
2275
4
28
-
翟升永副主任醫(yī)師 濰坊市人民醫(yī)院 胃腸外科醫(yī)學中心 大家好,我是腫瘤科的翟醫(yī)生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感覺肚子有點脹,有點惡心,想吐,還吐不出來,有的時候會有雜氣呃逆,有時候還有反酸肚子還有灼熱感。 大家通常都會到藥店或者說診所當中買一點胃藥,哎,確實也好了,但有時候這些癥狀恰恰也是早期胃癌的一些表現,這就好比一個爛蘋果,我們服了威爾以后表面有一層保護膜,但蘋果會繼續(xù)腐爛不會變好的。 那么,哪些人,我們需要去進行復查,胃鏡,哪些人需要吃胃藥呢,比如說您日常生活工作不規(guī)律,作息不規(guī)律應酬比較多喝酒比較多,吸煙比較多家族當中,直系父母。 親屬當中有胃癌的這些患者,因此您患癌癥的概率就相對說比較高,建議您在每年的體檢當中,就要進行復查胃鏡,即使沒有40歲以后我們也要復查胃鏡兒,當出現這些現象的時候,我們建議您更不要進行一次胃鏡的復查,而大部分人會告訴我,我年輕不會得癌癥的,其實我們在臨床工作當中最年輕的有15歲患胃癌的上至80歲高齡都有,因此。 隨著我們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患癌癥的低齡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因此我建議大家有高風險癌癥病史的人,生活不規(guī)律的作息不規(guī)律的飲食不規(guī)律的人再出現上次上述癥狀的時候一定要到醫(yī)院去復2020年03月14日
707
0
1
-
田艷濤主任醫(yī)師 醫(yī)科院腫瘤醫(yī)院 胰胃外科 被確診為早期胃癌,醫(yī)生卻說恭喜他?我有一位很久沒聯系的老朋友張林,突然有一天,他連續(xù)給我打了四個電話,語氣激動、聲音顫抖,而且四個電話都在反復說著同一個問題。原來,張林無意中查了個胃鏡,沒想到竟然被診斷為早期胃癌。 看到老朋友如此慌張,我就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了這樣一句話:“你檢查出早期胃癌,我要恭喜你哦”。張林聽完這句話非常驚詫,甚至認為這是幸災樂禍。但這句話真的不是在和他開玩笑。 因為在咱們國家,能夠早期發(fā)現胃癌的患者,只有差不多15%左右,而大多數的人查出胃癌時,幾乎都是中晚期。 這主要是兩個原因造成,一是胃癌在早期幾乎沒有癥狀能夠表現出來,所以很難察覺到;二是老百姓對胃癌的篩查并不重視,很少有人能夠像張林這樣,主動去做個胃鏡檢查一下。 為何到中晚期才會有癥狀?胃癌很兇險,大多數患者都是到了中晚期才會覺得胃脹、惡心、燒心、嘔吐的癥狀,所以張林能在早期發(fā)現真是“不幸中的萬幸”。您知道為什么胃癌一般發(fā)現較晚嗎?其實,這與腫瘤的大小、侵犯的深度以及腫瘤長的位置都有很大的關系。 腫瘤可以長在胃的任何位置。但相比之下它最喜歡長在胃竇這兒,在胃竇發(fā)生腫瘤的患者能夠占到40%。腫瘤第二偏愛的就是胃體,有約30%的患者是在這個位置長的腫瘤,張林的腫瘤就是長在了這兒。 還有一個部位,腫瘤也很喜歡駐扎,就是賁門。就是老百姓老念的“噴門”!其實人家不叫“噴門”,而是“賁門”,別搞錯了!有20%的患者,腫瘤是長在了賁門上頭。 到了醫(yī)院,醫(yī)生會借助CT和磁共振檢查給腫瘤這家伙“相相面”,看看它長得多大、侵犯的深度、長在了胃的什么位置、有沒有往全身“跑”。 胃壁一共分為六層,由外及里一共分為六層。依次是黏膜層、黏膜下層、斜肌層、環(huán)肌層、縱肌層、漿膜。 如果通過檢查發(fā)現,腫瘤侵犯到了黏膜層和黏膜下層,就還尚屬早期;若腫瘤侵犯到了更深的位置(斜肌層、環(huán)肌層、縱肌層、漿膜),甚至發(fā)生了全身多處臟器的轉移,就已經是中晚期了。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吃得太撐、太飽的時候,胃會脹得很難受很想吐。而當腫瘤長到足夠大的時候,比如長在了胃竇,隨著腫瘤越來越大,胃竇這個部位原本的空間就會變得越來越狹窄,甚至完全占據了胃竇的所有空間,造成胃里有一大堆消化不掉的食物無法排空下去,所以到了中晚期胃癌就會出現胃脹和嘔吐。 其實,張林那時也并沒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覺,只是無意中做了一次胃鏡檢查,結果發(fā)現了這個致命隱患,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后來通過微創(chuàng)的內鏡黏膜剝離手術,50分鐘就切除了他的腫瘤。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胃癌如果能夠在早期就被發(fā)現,治療并不棘手。經過科學的治療都會有非常好的預后。(摘自《你不了解的胃癌》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田艷濤,子琳 著,夢寒 圖)2020年03月11日
3848
1
4
胃癌相關科普號

黃鑫醫(yī)生的科普號
黃鑫 副主任醫(y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胃腸外科一病區(qū)
6粉絲6757閱讀

王保祥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保祥 主治醫(yī)師
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
健康管理中心
786粉絲36.2萬閱讀

孫大龍醫(yī)生的科普號
孫大龍 主治醫(yī)師
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
消化內科
1267粉絲8.8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