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文舉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中山醫(yī)院 結(jié)直腸外科 我國居民常見八大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 來自 常文舉醫(yī)生一、結(jié)直腸癌 (腸鏡檢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普外科常文舉高危對象1. 45歲以上無癥狀人群;2. 40歲以上有兩周肛腸癥狀(指有以下任意癥狀持續(xù)兩周以上:大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等); 大便形狀改變(大便變細);大便性質(zhì)改變(便血、黏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3. 長期患有潰瘍性結(jié)腸炎的患者;4. 大腸癌手術(shù)后的人群;5. 大腸腺瘤治療后的人群;6. 有大腸癌家族史的直系親屬;7. 診斷為遺傳性大腸癌(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jié)直腸癌(HNPCC))患者的直系親屬,年齡超過 20 歲。篩查建議1. 符合1~5的“一般人群”篩查: (1) 大腸癌篩查從 45 歲開始,無論男女,每年 1 次大便隱血(FOBT)檢測 ,每 10 年 1 次腸鏡檢查,直到 75 歲; (2) 76~85 歲,體健者、預期壽命在 10 年以上者,可繼續(xù)維持篩查; (3) 85 歲以上,不推薦繼續(xù)篩查。2. 符合 “ 有大腸癌家族史 ” 直系親屬篩查: (1) 1 位一級親屬患有明確高級別腺瘤或癌(發(fā)病年齡小于 60 歲)、2 位及以上一級親屬患有明確高級別腺瘤或癌(任意發(fā)病年齡),40 歲 開始(或比家族最小發(fā)病者發(fā)病年齡小 10 歲開始)篩查,每年 1 次 FOBT 檢查,每 5 年 1 次腸鏡檢查; (2)有一級親屬家族史的高危對象(僅 1 位,且發(fā)病年齡高于 60 歲): 40 歲開始篩查,每年 1 次 FOBT 檢測 , 每十年一次腸鏡檢查。3. 符合 7 的“遺傳性大腸癌”家族成員篩查:對 FAP 和 HNPCC 患者家族成員,當家族中先發(fā)病例基因突變明確時, 建議行基因突變檢測。 (1) 基因突變檢測陽性者,20 歲以后,每 1~2 年進行 1 次腸鏡檢查 ; (2) 基因突變檢測陰性者,按照一般人群進行篩查。4. 關(guān)于篩查方法推薦: (1) FOBT 檢測 + 問卷調(diào)查是篩查主要手段,證據(jù)充分; (2) 血液的多靶點基因檢測可能有助于提高篩查準確度,價格較為昂貴; (3) 有條件者,可聯(lián)合糞便和血液方法進行篩查。預防建議1. 運動可有效減少腫瘤發(fā)生,堅持體育鍛煉,避免肥胖;2. 健康膳食,增加粗纖維、新鮮水果攝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飲食;3. 非甾體類抗炎鎮(zhèn)痛藥可能對預防腸癌有效,老年人可嘗試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可能減少心腦血管疾病和腸癌發(fā)生的風險,具體使用須咨詢醫(yī)生;4. 戒煙,避免其對消化道的長期毒性和炎性刺激。二、乳腺癌 (推薦乳腺超聲或者鉬靶射線)高危對象1. 既往有乳腺導管或小葉不典型增生或小葉原位癌(lobularcarcinoma in situ,LCIS)的患者。2. 既往30歲前接受過胸部放療。3. 有明顯的遺傳傾向: (1) 家族(包含一級、二級親屬。一級親屬指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同父母);二級親屬指叔、伯、姑、舅、姨、祖父母、外祖父母)中有 BRCA1/BRCA2 基因突變的攜帶者; (2) 家族中有乳腺癌者,發(fā)病年齡在 45 歲前; (3) 家族中有 2 人患乳腺癌患者(1 人雙側(cè)或 2 個單側(cè)),發(fā)病年齡在45~50 歲; (4) 家族中有 2 人或 2 人以上患乳腺癌、或卵巢癌、或輸卵管癌、或原發(fā)性腹膜癌患者; (5) 家族中有男性乳腺癌患者; (6) 曾患有乳腺癌、或卵巢癌、或輸卵管癌、或原發(fā)性腹膜癌者。篩查建議1. 一般婦女 (1) 40 歲之前不推薦篩查; (2) 40 歲開始篩查,推薦每 1~2 年進行 1 次乳腺 X 線檢查; (3) 對致密型乳腺(乳腺 X 線檢查提示腺體為 c 型或 d 型)推薦與 B 超檢查聯(lián)合; (4) 70 歲以上,體健者、預期壽命 10 年以上者均建議維持篩查,每 1~2年 1 次乳腺 X 線檢查。2. 乳腺癌高危人群 (1) 推薦 40 歲或更早開展乳腺癌篩查; (2) 每年 1 次乳腺 x 線檢查; (3) 每 6~12 個月 1 次乳腺超聲檢查; (4) 每 6~12 個月 1 次乳腺體檢; (5) 必要時每年 1 次乳腺增強核磁共振 MRI 檢查。預防建議1. 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遠離煙酒,合理營養(yǎng),保持健康體重,堅持鍛煉;2. 適時生育,母乳喂養(yǎng);3. 參加乳腺篩查,定期體檢。三、宮頸癌 (常規(guī)婦科體檢 宮頸涂片可以覆蓋)高危對象1. 有多個性伴侶者;2. 性生活過早者;3. 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者;4. 免疫功能低下者;5. 有宮頸病變史的女性。篩查建議已婚或有性生活史 3 年及以上的女性都建議進行篩查:1. 21~29 歲采用宮頸細胞學檢查,連續(xù)篩查 3 年無異常后,每 3 年 1 次;2. 30~65 歲采用宮頸細胞學檢查,連續(xù)篩查 3 年無異常后,每 3 年 1 次;或者高危型 HPV 與宮頸細胞學聯(lián)合篩查,連續(xù)篩查 3 年無異常后,每 5 年 1 次;3. 篩查結(jié)束時間:> 65 歲且既往多次檢查均示陰性,則結(jié)束篩查;若曾診斷為高度鱗狀上皮內(nèi)病變(HSIL)病史者,再持續(xù)篩查 20 年,篩查頻率視病情定;4. 接受過子宮全切術(shù)的女性(無宮頸),且過去 20 年里未曾有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CIN)2、CIN3、原位癌或癌癥的女性,不需要檢查;5. 接種過 HPV 疫苗的女性,遵循特定年齡的建議(與未接種疫苗的女性一樣)。預防建議1. 接種 HPV 疫苗;2. 不吸煙或戒煙;3. 安全與健康性行為;4. 及時治療生殖道感染疾病;5. 增強體質(zhì)。四、肺癌 (推薦低劑量CT)高危對象年齡> 40 歲,至少合并以下一項危險因 素者:1. 吸煙≥ 20 年包(年包指每天吸煙多少包乘以持續(xù)多少年,例如 20 年包指每天 1 包持續(xù) 20 年或每天 2 包持續(xù) 10 年),其中包括戒煙時間不足15 年;2. 被動吸煙;3. 有職業(yè)暴露史(石棉、鈹、鈾、氡等接觸者);4. 有惡性腫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5.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彌漫性肺纖維化病史。篩查建議1. 對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議行低劑量螺旋 CT篩查。建議盡可能使用 64 排或以上多排螺旋 CT 進行肺癌篩查。掃描范圍為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基線CT 掃描以后,根據(jù)病灶具體情況(形態(tài)、大小、邊界等特征),建議 至??漆t(yī)院咨詢具體下一步診療計劃;2. 若檢出肺內(nèi)結(jié)節(jié),根據(jù)結(jié)節(jié)不同特征,磨玻璃、亞實性、實性結(jié)節(jié)及多 發(fā)結(jié)節(jié)的具體情況進行 低劑量CT 復查;3. 根據(jù)國情和效能以及我國人群特征,不推薦將 PET/CT 作為肺癌人群篩 查的方法。預防建議1. 建議戒煙;2. 有職業(yè)暴露危險的人群應做好防護措施;3. 注意避免室內(nèi)空氣污染,比如被動吸煙、明火燃煤取暖、接觸油煙等;4. 大氣嚴重污染時,避免外出和鍛煉;5. 有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者要及時規(guī)范地進行治療。五、肝癌 (常規(guī)體檢的血和腹部彩超可以覆蓋)高危對象男性 35 歲以上、女性 45 歲以上的以下任一人群:1.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或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2. 有肝癌家族史者;3. 血吸蟲、酒精性、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4. 藥物性肝損患者;5. 遺傳性代謝病患者,包括:血色病、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癥、糖原貯 積病、遲發(fā)性皮膚卟啉癥、酪氨酸 血癥等;6.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7.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篩查建議1. 男性 35 歲以上、女性 45 歲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應進行篩查;2. 聯(lián)合應用血清甲胎蛋白 (AFP) 和肝臟 B 超檢查,每 6 個月篩查 1 次。預防建議1. 接種乙肝疫苗;2. 慢性肝炎患者應盡早接受抗病毒治療以控制肝炎病毒的復制;3. 戒酒或減少飲酒;4. 清淡飲食,減少油膩食物攝入;5. 避免發(fā)霉食物的攝入。六、胃癌 (胃鏡檢查)高危對象凡有下述情況之一者,均系高危對象:1. 60 歲以上;2. 中度及重度萎縮性胃炎;3. 慢性胃潰瘍;4. 胃息肉;5. 胃黏膜巨大皺褶征;6. 良性疾病術(shù)后殘胃;7. 胃癌術(shù)后殘胃(術(shù)后 6~12 個月);8.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9. 明確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10.惡性貧血;11.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jié)腸癌(HNPCC)家族史。篩查建議年齡> 40 歲有腹痛、腹脹、反酸、燒心等上腹部不適癥狀,并有慢性胃炎、胃黏膜腸上皮化生、胃息肉、殘胃、胃巨大皺褶征、慢性胃潰瘍和胃上皮異型增生等病變以及有腫瘤家族史的對象,應根據(jù)醫(yī)師建議定期進行胃鏡檢查。預防建議1. 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結(jié)構(gòu),不暴飲暴食;2. 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3. 減少食用生冷、辛辣、過熱、過硬的食物及熏制、腌制等高鹽食物;4. 戒煙;5. 少喝或不喝烈性酒;6. 放松心情,合理減壓。七、前列腺癌 (查血,常規(guī)體檢會覆蓋)高危對象具有以下前列腺癌高危因素的男性,需提高警惕,必要時進行有針對性的 檢查,對異常結(jié)果進行合理隨訪。1. 年齡> 50 歲的男性;2. 年齡> 45 歲且具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3. 年齡> 40 歲且基線 PSA>1 μg/L 的男性;篩查建議1. 建議對身體狀況良好,且預期壽命在 10 年以上的男性開展基于 PSA 檢測的前列腺癌篩查,且在篩查前應詳細說明前列腺癌篩查的風險和獲益;2. 血清PSA檢測每2年進行1次, 根據(jù)患者的年齡和身體狀況決定 PSA 檢測的終止時間;3. 對于前列腺癌高危人群應盡早開展基于血清 PSA 檢測的篩查;4. 不建議針對 40 歲以下男性進行人群篩查。預防建議1. 避免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2. 減少高動物脂肪的食物攝入,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增加蔬菜水果攝入;3. 避免過于辛辣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造成前列腺的過度充血;4. 日常生活中多飲水、勤解尿,避免憋尿、久坐不動;5. 建議適度體育運動。八、食管癌 (做胃鏡)高危對象年齡 >40 歲,并符合下列任 1 項危險因素者:1.來自我國食管癌高發(fā)區(qū)(我國食管癌最密集區(qū)域位于河北、河南、 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南側(cè),尤 以磁縣為著,在秦嶺、大別山、 川北、閩、粵、蘇北、新疆等地 也有相對集中的高發(fā)區(qū));2.有上消化道癥狀,如惡心、嘔吐、 腹痛、反酸、進食不適等癥狀;3.有食管癌家族史;4.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變;5.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如吸煙、重度飲酒、超重、喜食燙食、頭頸部或呼吸道鱗癌等;6患有胃食管反流病(GERD); 7. 有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篩查建議食管癌高危人群:1. 普通胃鏡檢查,每兩年 1 次;2. 內(nèi)鏡檢查病理提示輕度異型增生,每年 1 次內(nèi)鏡檢查;3. 內(nèi)鏡檢查病理提示中度異型增生,每半年 1 次內(nèi)鏡檢查。預防建議不吸煙或戒煙;少量飲酒或不飲酒;合理飲食,多食用新鮮水果蔬菜;增強運動,保持健康體重;不食用燙食或飲用燙水。常醫(yī)生最后點評和總結(jié):如果單位給你進行每年的常規(guī)體檢,您需要認真配合完成常規(guī)項目,再次基礎(chǔ)上,增加如下項目:低劑量胸部CT(每年/次)、胃鏡和腸鏡(3-5年/次)、腹盆腔增強CT(3-5年/次)、頸部及甲狀腺超聲(1年/次)、女性乳腺超聲(1年/次)。就可以大概率完成以上常見8大腫瘤的篩查,從而有效遠離居民常見惡性腫瘤!?。?!2021年03月17日
6282
15
39
-
2021年03月11日
938
0
0
-
2021年03月10日
1161
0
0
-
2021年03月09日
939
0
0
-
2021年03月09日
2902
0
3
-
蔣小華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肛腸外科 人們“談癌色變”,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大多數(shù)癌癥患者就醫(yī)時已是中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對多數(shù)腫瘤來說,“早發(fā)現(xiàn)”意味著治愈的機會,而科學地進行癌癥篩查是早期發(fā)現(xiàn)癌癥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那么, 什么人需要篩查?高危因素有哪些?有哪些篩查方法?上海市抗癌協(xié)會聯(lián)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發(fā)布了2020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覆蓋了20種常見惡性腫瘤的高危人群、篩查方法及預防建議。 (一) 大腸癌 高危對象 1. 45 歲以上無癥狀人群; 2. 40 歲以上有兩周肛腸癥狀(指有以下任意癥狀持續(xù)兩周以上:大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等);大便形狀改變(大便變細);大便性質(zhì)改變(便血、黏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 3. 長期患有潰瘍性結(jié)腸炎的患者; 4. 大腸癌手術(shù)后的人群; 5. 大腸腺瘤治療后的人群; 6. 有大腸癌家族史的直系親屬; 7. 診斷為遺傳性大腸癌(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jié)直腸癌(HNPCC))患者的直系親屬,年齡超過 20 歲。 篩查建議 1. 符合1~5的“一般人群”篩查: (1) 大腸癌篩查從 45 歲開始,無論男女,每年 1 次大便隱血(FOBT)檢測 ,每 10 年 1 次腸鏡檢查,直到 75 歲; (2) 76~85 歲,體健者、預期壽命在 10 年以上者,可繼續(xù)維持篩查;(3) 85 歲以上,不推薦繼續(xù)篩查。 2. 符合 “ 有大腸癌家族史 ” 直系親屬篩查: (1) 1 位一級親屬患有明確高級別腺瘤或癌(發(fā)病年齡小于 60 歲)、2 位及以上一級親屬患有明確高級別腺瘤或癌(任意發(fā)病年齡),40 歲 開始(或比家族最小發(fā)病者發(fā)病年齡小 10 歲開始)篩查,每年 1 次 FOBT 檢查,每 5 年 1 次腸鏡檢查; (2)有一級親屬家族史的高危對象(僅 1 位,且發(fā)病年齡高于 60 歲): 40 歲開始篩查,每年 1 次 FOBT 檢測 , 每十年一次腸鏡檢查。 3. 符合 7 的“遺傳性大腸癌”家族成員篩查: 對 FAP 和 HNPCC 患者家族成員,當家族中先發(fā)病例基因突變明確時, 建議行基因突變檢測。 (1) 基因突變檢測陽性者,20 歲以后,每 1~2 年進行 1 次腸鏡檢查 ; (2) 基因突變檢測陰性者,按照一般人群進行篩查。 4. 關(guān)于篩查方法推薦: (1) FOBT 檢測 + 問卷調(diào)查是篩查主要手段,證據(jù)充分; (2) 血液的多靶點基因檢測可能有助于提高篩查準確度,價格較為昂貴; (3) 有條件者,可聯(lián)合糞便和血液方法進行篩查。 預防建議 1. 運動可有效減少腫瘤發(fā)生,堅持體育鍛煉,避免肥胖; 2. 健康膳食,增加粗纖維、新鮮水果攝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飲食; 3. 非甾體類抗炎鎮(zhèn)痛藥可能對預防腸癌有效,老年人可嘗試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可能減少心腦血管疾病和腸癌發(fā)生的風險,具體使用須咨詢醫(yī)生; 4. 戒煙,避免其對消化道的長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二) 乳腺癌 高危對象 1. 既往有乳腺導管或小葉不典型增生或小葉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LCIS)的患者。 2. 既往 30 歲前接受過胸部放療。 3. 有明顯的遺傳傾向: (1) 家族【包含一級、二級親屬。一級親屬指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同父母);二級親屬指叔、伯、姑、舅、姨、祖父母、外祖父母)】中有BRCA1/BRCA2 基因突變的攜帶者; (2) 家族中有乳腺癌者,發(fā)病年齡在 45 歲前; (3) 家族中有 2 人患乳腺癌患者(1 人雙側(cè)或 2 個單側(cè)),發(fā)病年齡在45~50 歲; (4) 家族中有 2 人或 2 人以上患乳腺癌、或卵巢癌、或輸卵管癌、或原發(fā)性腹膜癌患者; (5) 家族中有男性乳腺癌患者; (6) 曾患有乳腺癌、或卵巢癌、或輸卵管癌、或原發(fā)性腹膜癌者。 篩查建議 1. 一般婦女 (1) 40 歲之前不推薦篩查; (2) 40 歲開始篩查,推薦每 1~2 年進行 1 次乳腺 X 線檢查; (3) 對致密型乳腺(乳腺 X 線檢查提示腺體為 c 型或 d 型)推薦與 B 超檢查聯(lián)合; (4) 70 歲以上,體健者、預期壽命 10 年以上者均建議維持篩查,每 1~2年 1 次乳腺 X 線檢查。 2. 乳腺癌高危人群 (1) 推薦 40 歲或更早開展乳腺癌篩查; (2) 每年 1 次乳腺 x 線檢查; (3) 每 6~12 個月 1 次乳腺超聲檢查; (4) 每 6~12 個月 1 次乳腺體檢; (5) 必要時每年 1 次乳腺增強核磁共振 MRI 檢查。 預防建議 1. 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遠離煙酒,合理營養(yǎng),保持健康體重,堅持鍛煉; 2. 適時生育,母乳喂養(yǎng); 3. 參加乳腺篩查,定期體檢。 (三) 宮頸癌 高危對象 1. 有多個性伴侶者; 2. 性生活過早者; 3. 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者; 4. 免疫功能低下者; 5. 有宮頸病變史的女性。 篩查建議 已婚或有性生活史 3 年及以上的女性都建議進行篩查: 1. 21~29 歲采用宮頸細胞學檢查,連續(xù)篩查 3 年無異常后,每 3 年 1 次; 2. 30~65 歲采用宮頸細胞學檢查,連續(xù)篩查 3 年無異常后,每 3 年 1 次;或者高危型 HPV 與宮頸細胞學聯(lián)合篩查,連續(xù)篩查 3 年無異常后,每 5 年 1 次; 3. 篩查結(jié)束時間:> 65 歲且既往多次檢查均示陰性,則結(jié)束篩查;若曾診斷為高度鱗狀上皮內(nèi)病變(HSIL)病史者,再持續(xù)篩查 20 年,篩查頻率視病情定; 4. 接受過子宮全切術(shù)的女性(無宮頸),且過去 20 年里未曾有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CIN)2、CIN3、原位癌或癌癥的女性,不需要檢查; 5. 接種過 HPV 疫苗的女性,遵循特定年齡的建議(與未接種疫苗的女性一樣)。 預防建議 1. 接種 HPV 疫苗; 2. 不吸煙或戒煙; 3. 安全與健康性行為; 4. 及時治療生殖道感染疾??; 5. 增強體質(zhì)。 (四) 肺癌 高危對象 年齡> 40 歲,至少合并以下一項危險因素者: 1. 吸煙≥ 20 年包(年包指每天吸煙多少包乘以持續(xù)多少年,例如 20 年包指每天 1 包持續(xù) 20 年或每天 2 包持續(xù) 10 年),其中包括戒煙時間不足 15 年; 2. 被動吸煙; 3. 有職業(yè)暴露史(石棉、鈹、鈾、氡等接觸者); 4. 有惡性腫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5.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彌漫性肺纖維化病史。 篩查建議 1. 對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議行低劑量螺旋 CT(LDCT)篩查。 建議盡可能使用 64 排或以上 多排螺旋 CT 進行肺癌篩查。掃描范圍為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 基線 CT 掃描以后,根據(jù)病灶具體情況(形態(tài)、大小、邊界等特征),建議至??漆t(yī)院咨詢具體下一步診療計劃; 2. 若檢出肺內(nèi)結(jié)節(jié),根據(jù)結(jié)節(jié)不同特征,磨玻璃、亞實性、實性結(jié)節(jié)及多 發(fā)結(jié)節(jié)的具體情況進行 LDCT 復查; 3. 根據(jù)國情和效能以及我國人群特征,不推薦將 PET/CT 作為肺癌人群篩查的方法。 預防建議 1. 建議戒煙; 2. 有職業(yè)暴露危險的人群應做好防護措施; 3. 注意避免室內(nèi)空氣污染,比如被動吸煙、明火燃煤取暖、接觸油煙等; 4. 大氣嚴重污染時,避免外出和鍛煉; 5. 有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者要及時規(guī)范地進行治療。 (五) 肝癌 高危對象 男性 35 歲以上、女性 45 歲以上的以下任一人群: 1.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或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 2. 有肝癌家族史者; 3. 血吸蟲、酒精性、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4. 藥物性肝損患者; 5. 遺傳性代謝病患者,包括:血色病、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癥、糖原貯 積病、遲發(fā)性皮膚卟啉癥、酪氨酸血癥等; 6.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 7.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 篩查建議 1. 男性 35 歲以上、女性 45 歲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應進行篩查; 2. 聯(lián)合應用血清甲胎蛋白 (AFP) 和肝臟 B 超檢查,每 6 個月篩查 1 次。 預防建議 1. 接種乙肝疫苗; 2. 慢性肝炎患者應盡早接受抗病毒治療以控制肝炎病毒的復制; 3. 戒酒或減少飲酒; 4. 清淡飲食,減少油膩食物攝入; 5. 避免發(fā)霉食物的攝入。 (六) 胃癌 高危對象 凡有下述情況之一者,均系高危對象: 1. 60 歲以上; 2. 中度及重度萎縮性胃炎; 3. 慢性胃潰瘍; 4. 胃息肉; 5. 胃黏膜巨大皺褶征; 6. 良性疾病術(shù)后殘胃; 7. 胃癌術(shù)后殘胃(術(shù)后 6~12 個月); 8.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9. 明確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 10. 惡性貧血; 11. 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jié)腸癌(HNPCC)家族史。 篩查建議 年齡> 40 歲有腹痛、腹脹、反酸、燒心等上腹部不適癥狀,并有慢性胃炎、胃黏膜腸上皮化生、胃息肉、殘胃、胃巨大皺褶征、慢性胃潰瘍和胃上皮異型增生等病變以及有腫瘤家族史的對象,應根據(jù)醫(yī)師建議定期進行胃鏡檢查。 預防建議 1. 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結(jié)構(gòu),不暴飲暴食; 2. 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 3. 減少食用生冷、辛辣、過熱、過硬的食物及熏制、腌制等高鹽食物; 4. 戒煙; 5. 少喝或不喝烈性酒; 6. 放松心情,合理減壓。 (七) 前列腺癌 高危對象 具有以下前列腺癌高危因素的男性,需提高警惕,必要時進行有針對性的 檢查,對異常結(jié)果進行合理隨訪。 1. 年齡> 50 歲的男性; 2. 年齡> 45 歲且具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3. 年齡> 40 歲且基線 PSA>1 μg/L 的男性; 篩查建議 1. 建議對身體狀況良好,且預期壽命在 10 年以上的男性開展基于 PSA 檢測的前列腺癌篩查,且在篩查前應詳細說明前列腺癌篩查的風險和獲益; 2. 血清PSA檢測每2年進行1次, 根據(jù)患者的年齡和身體狀況決定 PSA 檢測的終止時間; 3. 對于前列腺癌高危人群應盡早開展基于血清 PSA 檢測的篩查; 4. 不建議針對 40 歲以下男性進行人群篩查。 預防建議 1. 避免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 2. 減少高動物脂肪的食物攝入,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增加蔬菜水果攝入; 3. 避免過于辛辣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造成前列腺的過度充血; 4. 日常生活中多飲水、勤解尿,避免憋尿、久坐不動; 5. 建議適度體育運動。 (八) 甲狀腺癌 高危對象 凡有下述情況之一者,均系高危甲狀腺癌對象: 1. 童年期頭頸部放射線照射史或放射線塵埃接觸史; 2. 由于其他疾病,頭頸部進行過放療; 3. 有分化型甲狀腺癌(DTC)、甲狀腺髓樣癌或多發(fā)性內(nèi)分泌腺瘤病 2 型(MEN2型)、家族性多發(fā)性息肉病及某些甲狀腺癌綜合征 ( 如 Cowden 綜合征、 Carney 綜合征、Werner 綜合征和 Gardner 綜合征等 ) 的既往史或家族 史(有血緣關(guān)系); 4. 甲狀腺結(jié)節(jié)>1 cm,且結(jié)節(jié)生長迅速,半年內(nèi)增長到1 cm以上; 5. 甲狀腺結(jié)節(jié)>1 cm,伴持續(xù)性聲音嘶啞、發(fā)聲困難、伴吞咽困難或呼吸困難,并可排除聲帶病變(炎癥、息肉等); 6. 甲狀腺結(jié)節(jié)>1 cm,伴頸部淋巴結(jié)腫大; 7. 降鈣素高于正常范圍;8. RET 基因突變。 篩查建議 1. 甲狀腺篩查要同時進行功能檢查和形態(tài)檢查; 2. 一般人群目前沒有用于甲狀腺癌早期檢測或常規(guī)篩查的標準試驗。臨床頸部體檢:20~29 歲每 2~3 年 1 次,30 歲以后每年 1 次。頸部超聲檢查:30 歲后每年 1 次(包括甲狀腺、頸部、鎖骨上); 3. 甲狀腺癌高危人群頸部超聲(包括甲狀腺、頸部、鎖骨上)檢查,每年 1 次。 4. 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結(jié)束時,建議分別進行 1 次頸部超聲檢查。 預防建議 1. 避免頭頸部放射線照射和放射性塵埃接觸史; 2. 健康生活,合理飲食,增加運動; 3. 合理疏導不良情緒。 (九) 淋巴瘤 高危對象 1. 放射線照射史或放射性塵埃接觸史者; 2. 感染及慢性炎癥患者; 3. 免疫功能低下,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器官移植史者。 篩查建議 1. 一般人群臨床體檢,每 2~3 年 1 次; 2. 高危人群臨床體檢,每年 1 次。 3. 上述臨床體檢包括以下項目: (1) 外科體檢:淺表淋巴結(jié)和肝臟脾臟觸診; (2) B 超檢查:淺表淋巴結(jié)、肝臟脾臟和腹腔淋巴結(jié); (3) 血常規(guī)檢查。 預防建議 1. 避免放射線照射和放射性塵埃接觸; 2. 健康生活,加強運動等體育鍛煉; 3. 積極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慢性炎癥; 4. 合理疏導不良情緒。 (十)食管癌 高危對象 年齡 >40 歲,并符合下列任 1 項危險因素者: 1. 來自我國食管癌高發(fā)區(qū)(我國食管癌最密集區(qū)域位于河北、河南、 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南側(cè),尤 以磁縣為著,在秦嶺、大別山、 川北、閩、粵、蘇北、新疆等地 也有相對集中的高發(fā)區(qū)); 2. 有上消化道癥狀,如吞咽困難、惡心、嘔吐、 腹痛、反酸、進食不適等癥狀; 3. 有食管癌家族史; 4. 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變; 5. 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如吸煙、重度飲酒、超重、喜食燙食、頭頸部或呼吸道鱗癌等; 6. 患有胃食管反流病(GERD); 7. 有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 篩查建議 食管癌高危人群: 1. 普通內(nèi)鏡檢查,每兩年 1 次; 2. 內(nèi)鏡檢查病理提示輕度異型增生,每年 1 次內(nèi)鏡檢查; 3. 內(nèi)鏡檢查病理提示中度異型增生,每半年 1 次內(nèi)鏡檢查。 預防建議 1. 不吸煙或戒煙; 2. 少量飲酒或不飲酒; 3. 合理飲食,多食用新鮮水果蔬菜; 4. 增強運動,保持健康體重; 5. 不食用燙食或飲用燙水。2021年03月08日
791
0
2
-
2021年03月07日
3780
4
19
-
段飛副主任醫(yī)師 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脾胃肝膽病科 幾天前一位50歲的男士在我們內(nèi)鏡中心做了胃鏡檢查,報告出來了:胃竇局灶性萎縮,個別腺體腸化。心中十分害怕:“難道我要得癌癥了,我要死了...”臨床上有很多被診斷為腸化的病人為此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甚至有的人為此而得了抑郁癥。那么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真的一定會得胃癌嗎?能不能治好呢?腸化(IM),是胃粘膜腸上皮化生的簡稱,萎縮性胃炎發(fā)生后,胃粘液分泌就會減少,為彌補粘液分泌不足,胃黏膜層會進行自我修復,用杯狀細胞來分泌粘液,因這些細胞與小腸和大腸的杯狀細胞相似,故稱腸上皮化生。簡單說,就是胃粘膜上長出了本該在腸道的細胞,也就是長錯了地方,它第一沒有發(fā)生異形改變,第二,它還是基本正常的細胞形態(tài),雖然人們說它是“癌前病變”,但其實基本上它還算個好孩子,僅僅是進錯了門。實際上腸化非常常見,研究顯示,腸化的胃鏡檢出率均達25%~37%。2014年,我國慢性胃炎協(xié)作組在全國16個城市33個內(nèi)鏡中心聯(lián)合開展調(diào)查,共檢查胃病患者8 892例,其中23.6%的患者存在腸化。腸化之所以被稱為“癌前病變”,是因為:1、胃黏膜腺體內(nèi)的增殖中心受到致癌因子刺激后,其未分化細胞發(fā)生基因突變,腸型基因開放,向著腸型細胞分化。若細胞繼續(xù)向不良方向發(fā)展,分化愈來愈差,最終發(fā)展為胃癌。2、隨著胃黏膜腺體的萎縮或壁細胞數(shù)量的減少,黏膜壁細胞破壞、腺體萎縮、胃酸分泌減少,胃內(nèi)pH值升高,誘導腺體頸部干細胞向腸黏膜方向分化,最終發(fā)生異型增生、胃癌。但是這個過程非常緩慢,發(fā)展為異型增生大約需要10-15年時間,有的甚至終生都不會發(fā)生進展。來源:胃腸病。Vx@zhongyiduanfei2021年03月04日
1451
0
0
-
2021年03月04日
2743
0
0
-
譚文勇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深圳醫(yī)院 腫瘤科 專家簡介:譚文勇,男,南方醫(yī)科大學深圳醫(yī)院腫瘤科科主任、主任醫(yī)師,碩士生導師。國內(nèi)知名腫瘤內(nèi)科專家,廣東省杰出青年醫(yī)學人才、深圳市實用型臨床醫(yī)學高級人才。擅長對惡性腫瘤的診治特別是肺癌、乳腺癌、頭頸部腫瘤、胃腸道腫瘤等的診斷和治療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腫瘤診療的理念是最大程度控制腫瘤同時,也需要將治療毒性反應降低到最低程度。在國內(nèi)較早提出腫瘤心臟病學的理念,因此獲得廣東省和深圳市科技進步獎三項。2月27日17時,著名香港演員吳孟達因肝癌去世。一星期前,吳孟達被曝肝癌病重,入院腫瘤科治療,而好友也透露,住院期間,吳孟達就曾和來探望的好友坦言自己每天都遭受著病痛折磨,感覺很辛苦。無數(shù)網(wǎng)友為其祈福,期盼他能夠戰(zhàn)勝病魔,早日康復。只是沒想到噩耗來得這么快,肝癌無情地奪去了這位陪伴我們童年的好演員。很多朋友擔心,不知什么時候癌癥就找上門來了,更害怕一旦患上癌癥,必死無疑。其實,這些想法多少有點片面,對于癌癥防治,我們?nèi)源嬖诤芏噱e誤觀點。雖然近幾年癌癥高發(fā),但患上癌癥并非就等于領(lǐng)取了死亡通知書。全球1/5的人在一生中會患癌癥。但“1/3癌癥可預防,1/3癌癥可治療,1/3癌癥可根治”,防治癌癥的主動權(quán)可以掌握在我們每個人自己的手里。今天就來告訴你癌癥篩查是什么,并為高危人群整理一份篩查清單。什么是癌癥篩查?癌癥篩查是指在有癥狀之前進行體檢,以期發(fā)現(xiàn)某種疾病,如果受檢者發(fā)現(xiàn)早期癌癥或癌前病變,可以進行早期干預,以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癌癥篩查應用于臨床,常具備以下幾個優(yōu)點:有效性及特異性,可以相對靈敏地發(fā)現(xiàn)某種癌癥以及癌前病變;安全性,沒有明顯副作用;可操作性,經(jīng)濟方便,可以用于大量人群的篩查。在此基礎(chǔ)上,還需要有幾年研究數(shù)據(jù)的支持,如何解讀篩查結(jié)果,制定篩查頻率,以及治療方法。體檢前,專業(yè)醫(yī)生會仔細詢問受檢者的身體狀況、生活習慣、既往病史和家族遺傳史等,再根據(jù)受檢者的具體情況選擇相應的檢查項目,常做的篩查項目主要包括:常規(guī)項目、影像診斷、內(nèi)鏡檢查、腫瘤標志物檢查等。全人群高發(fā)癌肺癌高危人群:50歲以上,吸煙≥30包年或45歲以上,吸煙≥20包年;長期被動吸煙者(基本每天接觸,超過20年);有石棉、鈹、鈾、氡等接觸的職業(yè)暴露史;有其它肺部疾病,支氣管擴張、肺結(jié)核、慢阻肺或慢性肺纖維化病史;有惡性腫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篩查方法:高危人群每年一次胸部低劑量螺旋CTX線的劑量較低,對人體損害較小,分辨率又足夠。肝癌高危人群:年齡40~69歲;患有乙肝、丙肝,或攜帶乙肝、丙肝病毒者;血吸蟲、酒精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者;有肝癌家族史;藥物性肝損傷患者。篩查方法:男性35歲以上、女性45歲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應每6個月篩查一次。進行聯(lián)合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臟B超檢查,如發(fā)現(xiàn)異常應進一步做增強CT檢查。結(jié)直腸癌高危人群:年齡45~74歲;有家族史,包含其他惡性腫瘤病史乳腺癌,和大腸癌;曾患腸道息肉或家族性腸病的人;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慢性膽道疾病史或膽囊切除史;出現(xiàn)腹痛、便血等癥狀。篩查方法:45歲開始,每5年一次,可以選擇肛門指檢、大便潛血或結(jié)腸鏡檢查。胃癌高危人群:年齡45歲以上;長期生活在胃癌高發(fā)地區(qū);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中度不典型增生的等胃癌前疾病的患者;有可能致胃癌的不良生活習慣,經(jīng)常吸煙、喝酒、高鹽飲食的患者;有胃癌家族史。篩查方法:一般人群40歲開始,建議每5年一次做精細放大胃鏡檢查,這是胃癌早期篩查金標準。有胃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應根據(jù)醫(yī)師建議每兩年一次做胃鏡檢查。女性高發(fā)癌乳腺癌高危人群:年齡45歲以上;有50歲前患乳腺癌的一級親屬;有對側(cè)乳腺癌史或經(jīng)乳腺活檢證實為重度非典型增生或路線內(nèi)乳頭狀瘤病者;攜帶有乳腺癌致病性遺傳突變。篩查方法:月經(jīng)結(jié)束后5-7天,可以進行乳腺自查。45歲后每1~2年進行一次彩超檢查,高危人群可每1~2年做一次乳腺鉬靶攝片檢查。甲狀腺癌高危人群:童年期有頭頸部放射線照射史或放射線塵埃接觸史;由于其他疾病進行過頭頸部放療;有分化型甲狀腺癌(DTC)、甲狀腺髓樣癌等既往史或家族史;甲狀腺結(jié)節(jié)大于1厘米,且結(jié)節(jié)生長迅速,半年內(nèi)增長到1厘米以上;碘的攝入量過低或過高。篩查方法:高危人群建議每半年至一年做一次查體和頸部超聲檢查。宮頸癌高發(fā)人群: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的女性;曾出現(xiàn)HPV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有宮內(nèi)己烯雌酚暴露史,或曾因?qū)m頸上皮內(nèi)瘤變2、3級,子宮頸原位腺癌,子宮頸浸潤癌接受過治療的女性。篩查方法:每3年進行一次宮頸細胞學檢查,或每5年一次的HPV篩查;如果細胞學與HPV篩查都是陰性,可改為每5年一次;大于65歲且既往多次檢查均示陰性,不需篩查;若曾診斷為高度鱗狀上皮內(nèi)瘤變病史者,再持續(xù)篩查20年,篩查頻率視病情定。男性高發(fā)癌食管癌高危人群:年齡40~69歲;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如喜食腌制、煙熏食品,喜食過燙食物、剩飯;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等上消化道疾?。挥惺彻馨┘易迨?;長期居住在食管癌高發(fā)區(qū)。篩查方法:每1-3年進行內(nèi)鏡檢查。前列腺癌高危人群:年齡50歲以上;長期患有慢性前列腺炎;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篩查方法:直腸指檢,可每年一次;超聲檢查;高危人群可每兩年進行一次前列腺抗原(PSA)檢測。其實癌癥并不可怕,只要我們選用適當?shù)姆绞皆绾Y查,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就可以使得癌癥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也是我們保障健康最經(jīng)濟最有效的策略。2021年03月03日
4473
1
7
胃癌相關(guān)科普號

謝志強醫(yī)生的科普號
謝志強 副主任醫(yī)師
銀川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腫瘤外科
61粉絲9108閱讀

常文舉醫(yī)生的科普號
常文舉 副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
結(jié)直腸外科
4690粉絲15.4萬閱讀

王保祥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保祥 主治醫(yī)師
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
健康管理中心
786粉絲36.2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