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衍菲副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yī)院 腫瘤科 自世界衛(wèi)生組織明確提出了癌癥的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的“三早”策略以來,癌癥的篩查和早診早治,已被公認為癌癥防控最有效的途徑。 根據國家癌癥中心發(fā)布的最新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惡性腫瘤發(fā)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癥,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癥。近10多年來,惡性腫瘤發(fā)病率每年保持約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 上海市抗癌協(xié)會和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最近推出2019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涉及的腫瘤防治科普知識從2018年的7個腫瘤擴展至14個。 該“推薦”在原來的肺癌、大腸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宮頸癌和前列腺癌七大男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甲狀腺癌、淋巴瘤、食管癌、皮膚癌、胰腺癌、膽囊癌和腦部腫瘤的預防和早診早治權威科普信息,涉及的腫瘤目錄擴大至14個。每個癌種科普信息包括:高危對象、篩查建議和預防建議。 一、大腸癌高危對象 1.40歲以上有兩周肛腸癥狀的人群; 2.有大腸癌家族史的直系親屬; 3.大腸腺瘤治療后的人群; 4.長期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 5.大腸癌手術后的人群; 6.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AP)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HNPCC)家族史的20歲以上直系親屬; 7.45歲以上無癥狀人群。 注:兩周肛腸癥狀指有以下任意癥狀持續(xù)兩周以上:大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等);大便形狀改變(大便變細);大便性質改變(便血、粘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篩查建議 1.40歲以上有癥狀高危對象,經兩周對癥治療癥狀沒有緩解者,應及時作肛門直腸指檢、大便隱血試驗(FOBT)檢查,任一指標陽性應進行腸鏡檢查,如FOBT陽性者經腸鏡檢查仍未示有異常,建議作胃鏡檢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2.40歲以上無癥狀高危對象,每年接受一次FOBT檢查,如隱血試驗陽性,則進一步腸鏡檢查以明確診斷。如FOBT檢查連續(xù)3次陰性者可適當延長篩查間隔,但不應超過3年。 3.年齡大于20歲的FAP和HNPCC家族成員,當家族中先發(fā)病例基因突變明確時,建議行基因突變檢測,陽性者每1-2年進行1次腸鏡檢查。如基因突變檢測陰性,則按照40歲以上個體進行篩查。 4.45-75歲無癥狀篩檢對象,每年接受1次FOBT檢查,每10年接受1次腸鏡檢查。 5.糞便或血液的多靶點基因檢測可能有助于篩查,糞便標本的證據更為充分,但由于價格較為昂貴,限制了其應用。 預防建議 1.運動可有效減少腫瘤發(fā)生,堅持體育鍛煉,避免肥胖; 2.健康膳食,增加粗纖維、新鮮水果攝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飲食; 3.非甾體類消炎鎮(zhèn)痛藥可能對預防腸癌有效,老年人可嘗試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可能減少心腦血管疾病和腸癌發(fā)生的風險,具體使用須咨詢醫(yī)生; 4.戒煙,避免其對消化道的長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二、乳腺癌高危對象 1.未生育,或≥35歲初產婦; 2.月經初潮≤12歲,或行經≥42歲的婦女; 3.一級親屬在50歲前患乳腺癌者; 4.兩個以上一級或二級親屬在50歲以前患乳腺癌或卵巢癌者; 5.對側乳腺癌史,或經乳腺活檢證實為重度非典型增生或乳管內乳頭狀瘤病者; 6.胸部放射治療史(≥10年)者。 注:一級親屬指父母、子女一級兄弟姐妹(同父母) 二級親屬指叔、伯、姑、舅、姨、祖父母、外祖父母。 上述情況均為乳腺癌高危因素,伴2條及以上因素時,應考慮為高危乳腺癌對象。 篩查建議 1.一般婦女 乳腺自查:20歲以后每月檢查一次; 臨床體檢:20-29歲每三年一次,30歲以后每年一次; X線檢查:35歲,拍攝基礎乳腺片;隔年一次乳腺X線檢查(鉬靶);>40歲,每1~2年一次乳腺X線檢查,60歲以后可隔2~3年乳腺X線檢查1次。 超聲檢查:30歲以后每年一次乳腺超聲檢查。 2.乳腺癌高危人群 鼓勵乳腺自查,20歲以后每年做臨床體檢1次,30歲以后建議乳腺核磁共振(MRI)檢查。 預防建議 1.健康生活方式,遠離煙酒,合理營養(yǎng),保持健康體重,堅持鍛煉。 2.適時生育,母乳喂養(yǎng)。 3.參加乳腺篩查,定期體檢。 三、宮頸癌高危對象 1.有多個性伴侶 2.性生活過早 3.HPV感染 4.免疫功能低下 5.有宮頸病變史的女性 篩查建議 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及以上的女性都建議進行篩查: 1.21~29歲采用宮頸細胞學檢查,連續(xù)篩查3年無異常后,每3年1次; 2.30~65歲采用宮頸細胞學檢查,連續(xù)篩查3年無異常后,每3年1次;或者高危型HPV與宮頸細胞學聯(lián)合篩查,連續(xù)篩查3年無異常后,每5年1次; 3.篩查結束時間:>65歲且既往多次檢查均示陰性,則結束篩查;若曾診斷為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病史者,再持續(xù)篩查20年,篩查頻率視病情定; 4.接受過子宮全切術的女性(無宮頸),且過去20年里未曾有CIN2、CIN3、原位癌或癌癥的女性,不需要檢查; 5.接種過HPV疫苗的女性,遵循特定年齡的建議(與未接種疫苗的女性一樣)。 預防建議 1.接種HPV疫苗; 2.不吸煙或戒煙; 3.安全與健康性行為; 4.及時治療生殖道感染疾??; 5.增強體質。 四、肺癌高危對象 年齡>40歲,至少合并以下一項危險因素者: 1.吸煙≥20年包,其中包括戒煙時間不足15年者; 2.被動吸煙者; 3.有職業(yè)暴露史(石棉、鈹、鈾、氡等接觸)者; 4.有惡性腫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 5.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彌漫性肺纖維化病史者。 注:年包:指每天吸煙多少包乘以持續(xù)多少年,例如20年包指每天1包持續(xù)20年或每天2包持續(xù)10年。 篩查建議 1.對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議行LDCT篩查。建議盡可能使用32層或以上多層螺旋CT進行肺癌篩查。掃描范圍為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CT掃描以后,根據病灶具體情況(形態(tài)、大小、邊界等特征),建議至??漆t(yī)院咨詢具體下一步診療計劃; 2.若檢出肺內結節(jié),根據結節(jié)不同特征,磨玻璃、亞實性、實性結節(jié)及多發(fā)結節(jié)的具體情況進行LDCT復查; 3.根據國情和效能以及我國人群特征,不推薦將PET/CT作為人群肺癌篩查的方法。 注:LDCT:低劑量螺旋CT 預防建議 1.不吸煙或戒煙; 2.對于有職業(yè)最露危險的應做好防護措施; 3.注意避免室內空氣污染,比如被動吸煙、明火燃煤取暖、接觸油煙等; 4.大氣嚴重污染時,避免外出和鍛煉; 5.有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者要及時規(guī)范地進行治療。 五、肝癌高危對象 男性35歲以上、女性45歲以上的以下人群: 1.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者; 2.有肝癌家族史者; 3.血吸蟲、酒精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4.藥物性肝損患者。 篩查建議 1.男性35歲以上、女性45歲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應進行篩查; 2.聯(lián)合應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臟B超檢查,每6個月篩查一次。 預防建議 1.接種乙肝疫苗; 2.慢性肝炎患者盡早接受抗病毒治療以控制肝炎病毒的復制; 3.戒酒或減少飲酒; 4.清淡飲食,減少油膩食物攝入; 5.避免發(fā)霉食物的攝入。 六、胃癌高危對象 凡有下述情況之一者,均系高危對象: 1.60歲以上人群; 2.中重度萎縮性胃炎; 3.慢性胃潰瘍; 4.胃息肉; 5.胃黏膜巨大皺褶征; 6.良性疾病術后殘胃(術后10年); 7.胃癌術后殘胃(術后6~12月); 8.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9.明確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 10.惡性貧血者 篩查建議 年齡>40歲有腹痛、腹脹、反酸、燒心等上腹部不適癥狀,并有慢性胃炎、胃粘膜腸上皮化生、胃息肉、殘胃、胃巨大皺褶征、慢性胃潰瘍和胃上皮異型增生等病變以及有腫瘤家族史的對象,應根據醫(yī)師建議定期作胃鏡檢查。 預防建議 1.健康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不暴飲暴食; 2.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3.減少食用生冷、辛辣、過熱、過硬的食物及熏制、腌制等高鹽食物; 4.戒煙; 5.少喝或不喝烈性酒; 6.放松心情,合理減壓。 七、前列腺癌高危對象 1.年齡>50歲的男性; 2.年齡>45歲且具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 3.年齡>40歲且基線PSA>1μg/L的男性; 具有以上前列腺癌高危因素的男性,需提高警警惕,必要時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對異常結果進行合理隨訪。 篩查建議 1.建議對身體狀況良好,且預期壽命在10年以上的男性開展基于PSA檢測的前列腺癌篩查,且在篩查前應詳細說明前列腺癌篩查的風險和獲益; 2.血清PSA檢測每2年進行1次,根據患者的年齡和身體狀況決定PSA檢測的終止時間; 3.對于前列腺癌高危人群應盡早開展基于血清PSA檢測的篩查; 4.不建議針對40歲以下男性進行人群篩查。 預防建議 1.避免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 2.減少高動物脂肪的食物攝入,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增加蔬菜水果攝入; 3.避免過于辛辣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造成前列腺的過度充血; 4.日常生活中多飲水,勤解尿。避免憋尿、久坐不動; 5.建議適度體育運動。 八、甲狀腺癌高危對象 1.童年期頭頸部放射線照射史或放射線塵埃接觸史者; 2.由于其它疾病,頭頸部進行過放療的患者; 3.有分化型甲狀腺癌(DTC)、甲狀腺髓樣癌或多發(fā)性內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發(fā)性息肉病及某些甲狀腺癌綜合征(如Cowden綜合征、Carney綜合征、Werner綜合征和Gardner綜合征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有血緣關系); 4.甲狀腺結節(jié)>1cm,且結節(jié)生長迅速,半年內增長到1cm以上; 5.甲狀腺結節(jié)>1cm,伴持續(xù)性聲音嘶啞、發(fā)聲困難、伴吞咽困難或呼吸困難,并可排除聲帶病變(炎癥、息肉等); 6.甲狀腺結節(jié)>1cm,伴頸部淋巴結腫大; 7.降鈣素高于正常范圍者。 凡有上述情況之一者,均系高危甲狀腺癌對象。 篩查建議 1.甲狀腺篩查要同時進行功能檢查和形態(tài)檢查。 2.一般人群 目前沒有用于甲狀腺癌早期檢測或常規(guī)篩查的標準試驗。 臨床頸部體檢:20-29歲每2~3年1次,30歲以后每年1次。 頸部超聲檢查:30歲后每年1次(包括甲狀腺、頸部、鎖骨上)。 3.甲狀腺癌高危人群 頸部超聲(包括甲狀腺、頸部、鎖骨上)檢查,每年一次。 4.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結束時,建議分別進行一次頸部超聲檢查。 預防建議 1.避免頭頸部放射線照射和放射性塵埃接觸史; 2.健康生活,合理飲食,增加運動; 3.合理疏導情緒不良。 九、淋巴瘤高危對象 1.放射線照射史或放射性塵埃接觸史者; 2.感染及慢性炎癥患者; 3.免疫功能低下,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器官移植史者。 篩查建議 1.一般人群 臨床體檢,每2~3年1次。 2.高危人群 臨床體檢,每年1次。 3.上述臨床體檢包括以下項目: ①外科體檢:淺表淋巴結和肝臟脾臟觸診; ②B超檢查:淺表淋巴結、肝臟脾臟和腹腔淋巴結; ③血常規(guī)。 預防建議 1.避免放射線照射和放射性塵埃接觸; 2.健康生活,加強運動等體育鍛煉; 3.積極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慢性炎癥; 4.合理疏導情緒不良。 十、食管癌高危對象 年齡>40歲,并符合下列任一項危險因素者: 1.來自我國食管癌高發(fā)區(qū); 2.有上消化道癥狀,如惡心、嘔吐、腹痛、反酸、進食不適等癥狀; 3.有食管癌家族史; 4.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變; 5.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如吸煙、重度飲酒、頭頸部或呼吸道鱗癌等。 篩查建議 食管癌高危人群 普通內鏡檢查,每2年一次; 內鏡檢查病理提示輕度異型增生,每年1次內鏡檢查; 內鏡檢查病理提示中度異型增生,每半年1次內鏡檢查。 預防建議 1.不吸煙或戒煙; 2.少量飲酒或不飲酒; 3.合理飲食,多食用新鮮水果蔬菜; 4.增強運動,保持健康體重。 十一、皮膚癌高危對象 具備下述高危因素者,均系皮膚癌高危對象: 1.經常暴曬與紫外線照射; 2.長期接觸化學性物質,如瀝青、焦油衍化物; 3.患有慢性潰瘍、經久不愈的疤痕,瘺管、盤狀紅斑狼瘡、放射性皮炎等; 4.曾患有皮膚癌; 5.持續(xù)增大或近期生長明顯的胎記; 6.足底、掌心等易接觸摩擦部位長痣。 篩查建議 臨床體檢,每年一次。 有高危因素者,由專業(yè)的醫(yī)生進行皮膚檢查,包括痣、胎記或其他色素異常區(qū)域,記錄顏色、大小、形狀或質地的變化,必要時進行活檢。 預防建議 1.定期皮膚自查(以尺比對,拍照備用); 2.戶外做好物理或化學防曬,避免暴曬; 3.足趾或皮膚色斑勿自行反復修剪或弄破; 4.合理飲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十二、胰腺癌高危對象 40歲以上,伴有下述任意1項者(第6項因素會增加胰腺癌風險,但一般不做篩查): 1.有胰腺癌家族史、糖尿病史; 2.有長期吸煙、飲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飲食史; 3.無明顯誘因的中上腹飽脹不適、腹痛,出現(xiàn)食欲不振、乏力、腹瀉、消瘦或腰背部酸痛等癥狀; 4.慢性胰腺炎反復發(fā)作者,尤其合并胰管結石的慢性胰腺炎;主胰管型粘液乳頭狀瘤、粘液性囊性腺瘤,實性假乳頭狀瘤患者,有血清CA19-9升高者; 5.無家族遺傳史的新近突發(fā)糖尿病患者; 6.有幽門螺桿菌(HP)陽性、口腔牙周炎史者。 篩查建議 1.上述對象以CA19-9等腫瘤標志物的血檢結果結合腹部CT、MRI進行篩查,B超也能提供相應的幫助; 2.上述人群尤其是有家族史者和已有胰腺病變者每年一次CT或MR檢查。 預防建議 1.戒煙、控酒; 2.提倡清淡、易消化、低脂肪飲食; 3.多食禽類、魚蝦類食物,提倡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如青菜、白菜、蘿卜、西蘭花等; 4.提倡戶外有氧活動; 5.為防止良性病變惡化,有胰管結石、導管內粘液乳頭狀瘤和囊性腺瘤或其他胰腺良性病變患者應及時就醫(yī)。 十三、膽囊癌高危對象 1.慢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結石越大風險越高); 2.長有膽囊息肉(直徑超過1厘米,特別是單發(fā)、寬蒂息肉)者; 3.瓷化膽囊或膽囊萎縮者; 4.膽胰管匯合異?;蛳忍煨阅懝苣夷[患者; 5.膽囊腺肌癥患者; 6.慢性傷寒感染人群; 7.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人群; 8.炎癥性腸病人群; 9.合并糖尿病人群。 篩查建議 1.高危人群:建議每6個月行血清CEA、CA199和肝膽B(tài)超檢查; 2.一般人群:建議每年行血清CEA、CA199和肝膽B(tài)超檢查,尤其是女性。 預防建議 1.超過1厘米的膽囊息肉、超過1厘米的膽囊腺肌病患者,建議限期行膽囊切除術;有癥狀的慢性結石性膽囊炎、膽囊萎縮、瓷化膽囊以及小于1厘米的膽囊腺肌癥病患者,建議盡早行膽囊切除術。 2.按照篩查建議進行定期體檢。 十四、腦部腫瘤高危對象 腦部腫瘤的十大早期信號: 1.頭痛,常常清晨發(fā)作,較劇烈,起床輕度活動后逐漸緩解或消失; 2.噴射狀嘔吐; 3.視力模糊,視覺障礙; 4.精神異常,常常有興奮、躁動、憂郁、壓抑、遺忘、虛構等表現(xiàn); 5.單側肢體感覺異常,痛覺、溫覺、震動覺減退或消失; 6.幻嗅; 7.偏癱或踉蹌、醉酒步態(tài); 8.耳鳴、耳聾,多在打電話時,一耳聽到,另一耳聽不到; 9.巨人癥; 10.幼兒發(fā)育停止。 篩查建議 重視腦部腫瘤的十大早期信號,需要到神經科或相關科室(眼科,耳鼻咽喉科,神經外科等)進一步檢查。 以上是肺癌、大腸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宮頸癌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淋巴瘤、食管癌、皮膚癌、胰腺癌、膽囊癌和腦部腫瘤等14個惡性腫瘤的預防和早診早治權威科普信息,希望每一個人更夠重視健康,科學合理的做好早期篩查!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2020年05月12日
1519
0
1
-
陸培華副主任醫(yī)師 無錫市人民醫(yī)院 腫瘤科 1、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是從胎兒及結腸癌組織中發(fā)現(xiàn)的一種糖蛋白胚胎抗原,屬于廣譜性腫瘤標志物。CEA在惡性腫瘤中的陽性率依次為結腸癌(70%)、胃癌(60%)、胰腺癌(55%)、肺癌(50%)、乳腺癌(40%)、卵巢癌(30%)、子宮癌(30%)。2、甲胎蛋白(AFP)AFP是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最佳標志物,診斷陽性率為60%~70%。血清AFP>400μg/L持續(xù)4周,或200~400μg/L持續(xù)8周者,結合影像檢查,可作出原發(fā)性肝癌的診斷。3、癌抗原125(CA125)CA125存在于上皮卵巢癌組織和病人血清中,是研究最多的卵巢癌標記物,在早期篩查、診斷、治療及預后的應用研究均有重要意義。CA125對卵巢上皮癌的敏感性可達約70%。4、癌抗原15-3(CA15-3)CA15-3可作為乳腺癌輔助診斷,術后隨訪和轉移復發(fā)的指標。對早期乳腺癌的敏感性較低(60%),晚期的敏感性為80%,轉移性乳腺癌的陽性率較高(80%)。5、糖類抗原19-9(CA19-9)CA19-9是一種與胃腸道癌相關的糖類抗原,通常分布于正常胎兒胰腺、膽囊、肝、腸及正常成年人胰腺、膽管上皮等處。檢測患者血清CA19-9可作為胰腺癌、膽囊癌等惡性腫瘤的輔助診斷指標,對監(jiān)測病情變化和復發(fā)有很大意義。6、癌抗原50(CA50)CA50是胰腺和結、直腸癌的標志物,是最常用的糖類抗原腫瘤標志物,它又是一種普遍的腫瘤標志相關抗原,而不是特指某個器官的腫瘤標志物。7、糖類抗原242(CA242)CA242是與胰腺癌、胃癌、大腸癌相關的糖脂類抗原。血清CA242用于胰腺癌,大腸癌的輔助診斷,有較好的敏感性(80%)和特異性(90%)。肺癌,肝癌,卵巢癌患者的血清CA242含量可見升高。8、胃癌相關抗原(CA72-4)CA72-4是目前診斷胃癌的最佳腫瘤標志物之一,對胃癌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其敏感性可達28%~80%,若與CA19-9及CEA聯(lián)合檢測可以監(jiān)測70%以上的胃癌。9、鐵蛋白(SF)鐵蛋白升高可見于下列腫瘤:急性白血病、霍奇金病、肺癌、結腸癌、肝癌和前列腺癌。檢測鐵蛋白對肝臟轉移性腫瘤有診斷價值,76%的肝轉移病人鐵蛋白含量高于400μg/L,當肝癌時,AFP測定值較低的情況下,可用鐵蛋白測定值補充,以提高診斷率。10、前列腺特異抗原(PSA)PSA是由人前列腺上皮細胞合成并分泌至精漿中的一種糖蛋白,PSA主要存在于前列腺組織中,女性體內不存在,正常男性血清中PSA的含量很低,血清參考值<4μg/L;PSA具有器官特異性,但不具有腫瘤特異性。診斷前列腺癌的陽性率為80%。良性前列腺疾病也可見血清PSA水平不同程度升高。11、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前列腺癌血清PAP升高,是前列腺癌診斷、分期、療效觀察及預后的重要指標。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PAP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高。12、β2微球蛋白(β2-MG)臨床上多用于診斷淋巴增殖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及多發(fā)性骨髓瘤。其水平與腫瘤細胞數量、生長速率、預后及疾病活動性有關。此外,根據此水平還可用于骨髓瘤患者分期。13、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NSE為烯醇化酶的一種同工酶。NSE是小細胞肺癌(SCLC)的腫瘤標志物,診斷陽性率為91%。有助于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鑒別診斷。對小細胞肺癌的療效觀察和復發(fā)監(jiān)測也有重要價值。神經母細胞瘤,神經內分泌細胞瘤的血清NSE濃度可明顯升高。14、細胞角蛋白19(Cyfra21-1)Cyfra21-1是細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是非小細胞肺癌,特別是肺鱗癌的首選標志物。與CEA和NSE聯(lián)合檢測對肺癌的鑒別診斷,病情監(jiān)測有重要價值。15、鱗狀細胞癌抗原(SCCA)鱗狀細胞癌抗原(SCCA)是從宮頸鱗狀上皮細胞癌組織提取的腫瘤相關抗原TA-4,正常人血清含量極微<2.5μg/L。SCCA是鱗癌的腫瘤標志物,適用于宮頸癌、肺鱗癌、食管癌、頭頸部癌,膀胱癌的輔助診斷,治療觀察和復發(fā)監(jiān)測。16、核基質蛋白-22(NMP-22)膀胱癌時大量腫瘤細胞凋亡并將NMP22釋放入尿,尿中NMP22可增高25倍。以10kU/mL為臨界值,對膀胱癌診斷的敏感度為70%,特異度78.5%。對浸潤性膀胱癌診斷的敏感度為100%。2020年05月12日
1404
0
0
-
趙大春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 病理科 轉自 協(xié)和醫(yī)學雜志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病理科趙大春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病理科趙大春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腫瘤內科 葛郁平 醫(yī)生將為您解疑——關于血清腫瘤標志物的那些事兒……1 什么是腫瘤標志物?腫瘤標志物是癌細胞或體內其他細胞響應癌癥或某些良性疾?。ǚ前┬裕顩r而存在或由其產生的物質。他們由正常細胞和癌細胞共同產生,癌細胞產生的量更高,可用于鑒別腫瘤與非腫瘤或健康個體。這些物質可存在于腫瘤細胞和組織中,也可以進入血液和體液(胸水、腹水、腦脊液等)中,因此可根據其血液或其他體液中的測出而考慮腫瘤的存在。2 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都有哪些項目?以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為例,可以檢測的血清腫瘤標志物主要有如下16項:3 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有何意義?腫瘤標志物檢測對于已經確診癌癥的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主要用于療效評估、復發(fā)監(jiān)測以及預后評估;而對于篩查腫瘤、診斷惡性腫瘤的意義較小,多數僅能作為參考,其結果通常需要和其他檢查(病理活檢、影像學檢查)結合起來,以診斷癌癥。4 血清腫瘤標志物升高就是得了癌癥?不一定!腫瘤標志物并非癌癥患者所特有,也可發(fā)生于非腫瘤性疾病甚至健康個體。大部分腫瘤標志物對于腫瘤的診斷僅限于輔助診斷價值。5 某種血清腫瘤標志物升高就是患了某一種腫瘤嗎?不一定!一種腫瘤可以出現(xiàn)多項腫瘤標志物升高;同樣,一項腫瘤標志物升高也可見于不同的瘤種。目前沒有發(fā)現(xiàn)可以揭示任何類型癌癥的“通用”腫瘤標志物。6 腫瘤標志物升高在什么情況下需懷疑存在癌癥?(1)數值成倍升高:至少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2)進行性升高:多次檢測數值越來越高。(3)同時合并多項腫瘤標志物升高:2 項以上。7 普通人健康體檢時發(fā)現(xiàn)腫瘤標志物升高了怎么辦?首先,要心態(tài)平和,腫瘤標志物升高不一定就是得了癌癥;其次,要盡快找腫瘤??漆t(yī)生就診,提供相關病史,由醫(yī)生來決定是否進行下一步影像學或病理學檢查。目前絕大多數癌癥的確診需要借助活檢病理。再者,掌握常規(guī)判斷,提高自我辨識能力。如僅是數值的輕度升高(10%~20%、2倍以內),特別是單個腫瘤標志物的輕度升高,則無需過度緊張,多數只需在1~2個月后復查即可;如果數值持續(xù)升高,則需要懷疑腫瘤性疾??;如果是數值的上下波動,則一般為良性病變或健康狀態(tài),觀察即可。8 腫瘤治療期間或休療過程中發(fā)現(xiàn)血清腫瘤標志物升高,是否意味著腫瘤復發(fā)或進展?不一定!腫瘤標志物有時會出現(xiàn)“反跳”現(xiàn)象,即病情穩(wěn)定但血清腫瘤標志物明顯升高。所以,對于病情評估,血清腫瘤標志物僅僅作為參考,一般還是以影像學檢查(CT,MRI、PET/CT等)為準。9 確診癌癥的患者,何時需要檢測血清腫瘤標志物?(1)在診斷時,需通過檢測血清腫瘤標志物評估疾病嚴重程度和估計預后。(2)評估對治療(如手術、放療、化療、靶向等)的反應,這也是腫瘤標志物最重要的用途。此時,需要通過定期、連續(xù)測量,觀察腫瘤標志物的水平隨時間變化的情況。(3)休療期間定期隨訪中,可以幫助盡早發(fā)現(xiàn)疾病復發(fā)或進展,以便提前干預。總之,作為癌癥診斷、治療和預后判斷的重要輔助工具,科學認識并正確應用腫瘤標志物,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戰(zhàn)勝癌癥。2020年05月11日
2582
0
5
-
翟升永副主任醫(yī)師 濰坊市人民醫(yī)院 胃腸外科醫(yī)學中心 大家好在我們臨床工作當中腫瘤患者在治療結束以后往往需要定期的復查,而在復查的時候呢,有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腫瘤指標在不斷的升高而做的一些影像學檢查CT等卻沒有發(fā)現(xiàn)明顯的異常,那么我們這個時候呢,往往會建議患者去做一個pad CT目前在醫(yī)學方面是相對頂尖的一個檢查,而這個檢查呢,呃,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微小的轉移灶,還有一些其他的局部的復發(fā)的一些情況,但是呢,好雖好雖好,但是這個檢查呢,需要自費你比如說在北上廣地區(qū)可能需要接近1萬塊錢兒,在濰坊地區(qū)呢,需要6000多塊錢,因此呢,很多患者及家屬由于經濟原因可能卻沒有選擇,從而錯失了去早期發(fā)現(xiàn)一些復發(fā)或轉移的一些地方啊,從而錯過了最好的治療時間而延誤了病情,因此,建議大家呢,在出現(xiàn)這些情況的時候盡量選擇做派特CT。2020年05月08日
1029
0
1
-
王穎軼主任醫(yī)師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 腫瘤內科 上篇給大家介紹了腫瘤標記物的基本概念,那么在五花八門的腫標報告中,不同的腫標分別傳達著何樣的信息?絕大多數標記物對癌癥的診斷能力較低,因為與大量良性疾病重疊,對早期疾病敏感性(腫瘤指標升高的人群中確診為癌癥的占比)較低[1],腫瘤標記物升高,卻沒有患上癌癥,是完全可能的,下面介紹常用的腫瘤標志物的過程中也會一一闡釋。01CEA(癌胚抗原)一項分析得出結論CEA診斷結直腸癌的匯總敏感性僅為46% [2]。其他如CA19-9等等常規(guī)腫瘤標志物敏感性都不高于此僅0.30。CEA升高的非癌癥原因包括胃炎、消化性潰瘍、憩室炎、肝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以及任何急性或慢性炎癥狀態(tài)。吸煙者的CEA水平明顯高于非吸煙者[3]。平均吸煙者(7.16 ±1.04 ng/ml) 對比非吸煙者(2.15±0.68 ng/ml)。因為吸煙是個長期慢性的損傷。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SCO)腫瘤標志物專家組推薦,不應將血清CEA等任何其他標志物用作結直腸癌的篩查或診斷性檢查[4]。歐洲腫瘤標志物工作組也有類似推薦。02CA125(糖蛋白性癌抗原125)在多種良性疾病中,CA125也會升高,包括子宮內膜異位癥[5]、子宮肌瘤肝硬化伴或不伴腹水[6]、盆腔炎性疾病等,甚至約1%的健康女性血清CA 125升高,而且隨著月經周期發(fā)生波動[7]。其實原理很簡單,就是腹腔或者胸腔皮細胞尤其是內皮損傷導致,月經、排卵也都可以。平均CA 125水平進一步隨種族和吸煙狀態(tài)而異(非白種女性和當前吸煙者中較低),并且隨著年齡增長而升高[8]。03AFP(甲胚抗原)AFP通常由胎兒卵黃囊和其他器官產生,在正常成年男性的血清中基本檢測不到[9]。血清AFP的正常上限值為低于10-15μg/L。很多組織在惡性變后可恢復產生這種癌胚蛋白的能力,但是血清AFP濃度高于10,000μg/L的情況幾乎僅見于非精原生殖細胞腫瘤或肝細胞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升高的發(fā)生率隨臨床分期的進展而增加,I期(早期)非精原生殖細胞腫瘤患者的發(fā)生率為10%-20%,而播散性(晚期)則發(fā)生率為40%-60%[9]。對于肝癌,患者就診時血清AFP水平與腫瘤大小及范圍相關[10]。一項納入22例伴有肝硬化原發(fā)性肝癌日本研究,腫瘤直徑小于3cm,隨訪長達37個月,但未對患者進行治療[11]。腫瘤直徑大于3cm,血清AFP水平趨于升高;腫瘤直徑超過5cm時,患者血清AFP水平會逐漸增至1000ng/mL至10,000ng/mL之間。而且AFP水平增長率與超聲顯示的腫瘤形態(tài)顯著改變同時發(fā)生。若肝硬化或乙型肝炎患者出現(xiàn)血清AFP升高,則應關注是否已發(fā)展為原發(fā)性肝癌。對于高風險患者,血清AFP超過500μg/L則具有診斷意義,對于篩查患者,血清AFP處于更低水平時也可以被診斷出原發(fā)性肝癌[12]。血清AFP持續(xù)升高的肝硬化患者發(fā)展為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的風險高于AFP值波動或處于正常水平的患者(一項報告顯示風險分別為29%、13%和2.4%)[13]。血清AFP假陽性升高(非腫瘤原因)可見于肝損傷如肝硬化、肝炎、藥物或酒精濫用。與酒精性肝病患者相比,病毒性肝炎可能引起更高的血清AFP升高[14]。因為AFP是胎兒產生,因此血清AFP升高也可見于妊娠期。04CA19-9(糖蛋白性癌抗原19-9)首先CA 19-9需要存在Lewis血型抗原(一種糖基轉移酶)才會表達。Lewis陰性表型個體估計為人群的5%-10%),因此CA 19-9水平不是有用的腫瘤標志物。另外,CA19-9的敏感性與腫瘤大小密切相關。CA 19-9水平對小腫瘤的敏感性有限[16]05CA72-4(糖蛋白性癌抗原72-4)胃癌患者的血清CA72-4水平會升高,但其敏感性和特異性(就是腫瘤指標不高的病人中真正病理排除癌癥的比例)較低,不能作為胃癌的診斷性檢查。在日本的一項研究中,CA72-4對早期胃癌的陽性率僅有2.3%(低于CEA、CA19-9),對晚期胃癌的陽性率37.5%(高于CEA、CA19-9),CA72-4在晚期、浸潤型、入侵到T3(漿膜層)或者更深的癌癥中有更高的陽性率,并在腹膜轉移的胃癌患者中,有50%的陽性率(高于CEA、CA19-9)。在CEA、CA19-9、CA72-4三者中,最佳組合是CEA和CA72-4,陽性率達到53.6%。在臨床確認復發(fā)前,有時CA72-4會先于其他兩項標志物升高[17]。只有CA72-4陽性可被認為是腫瘤復發(fā)的特異性預測[18]。06CA242(糖蛋白性癌抗原242)在胃腸道惡性腫瘤患者中,CA242的敏感性與CA724和CA19-9相仿,也在44%左右。CA242的升高常見于膽管癌(68%)和胰腺癌(63%),總的準確率對于CEA和CA72-4是66%,CA19-9和242是71%。CEA、CA19-9、CA72-4聯(lián)用比單用準確性高[19]。07NSE(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小細胞肺癌(SCLC)患者血清NSE明顯增高,60-81%小細胞肺癌病例NSE濃度升高。盡管NSE濃度與轉移部位或腦部轉移沒有相關性,但是與臨床分期如疾病進展有很好的相關性。NSE的診斷敏感性達80%,特異性達80%~90%,而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并無明顯增高,故可作為SCLC與NSCLC的鑒別診斷。因為細胞免疫化學的研究結果揭示,NSE高特異性的定位于神經元和神經內分泌細胞。雖然NSE的異常表達并不是真正構成SCLC的早期診斷指標。但是,最重要和最有意義的是,NSE活性水平改變同SCLC的臨床過程和臨床分期呈具有良好的相干性。因此,血清NSE檢測對SCLC的監(jiān)測病情、療效評價及預測復發(fā)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血清NSE增高還可見于神經母細胞瘤、少數NSCLC、甲狀腺髓樣癌、嗜鉻細胞瘤、轉移性精原細胞癌、黑色素瘤、胰腺內分泌瘤等[20]。08Cyfra21-1(細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這是一種水溶性細胞角蛋白,主要分布在肺泡上皮,是由細胞角蛋白19的兩個單克隆抗體組成,廣泛分布在正常組織表面。在惡性上皮細胞中,激活的蛋白酶加速了細胞的降解,使大量細胞角蛋白片段釋放入血,使血清中Cyfra21-1含量升高。Cyfra21-1對各型肺癌診斷的敏感性依次為:鱗癌>腺癌>大細胞癌>小細胞癌。另外,Cyfra21-1對其他腫瘤,如侵襲性膀胱癌、頭頸部、乳腺、宮頸、消化道腫瘤均有一定的陽性率。2020年05月07日
3434
1
8
-
翟升永副主任醫(yī)師 濰坊市人民醫(yī)院 胃腸外科醫(yī)學中心 大家好,今天呢,和大家聊一聊如何早期發(fā)現(xiàn)胃癌疫情期間上班,現(xiàn)在還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我們已經接診了四例青年胃癌患者朋友年齡都小于35歲,仔細追問他們的病史呢,不難發(fā)現(xiàn)一些共性的癥狀,比如說上腹部老是感覺這種保障沒有饑餓感,有的時候會經常的出現(xiàn)反酸呃逆膈氣,有的時候呢,會感覺我們胸部這種隱隱作痛感誤以為是自己心臟不好,還有一些朋友呢,呃,在吃完飯以后或者說是空腹的時候,在固定的時間點老是感覺上腹部出現(xiàn)這種隱隱作痛的感覺,因此有這些癥狀的朋友呢,建議大家可以到就近的醫(yī)院去做一個胃鏡,大家千萬不要以為做胃鏡很痛苦,其實做無痛胃鏡全麻以后感覺不到很多的不適感,另外呢,也不要把它當成胃炎自己吃點藥就過去了,總的來說呢,有上述癥狀的朋友還是建議大家及時就診好,謝謝大家。2020年05月06日
878
0
0
-
2020年04月30日
2014
0
4
-
劉序主治醫(yī)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 普通外科 癌癥篩查是一種更專業(yè)、針對性更強的體檢方式。哪些人要做,要做哪些項目,怎么做,都是有講究的,這也正是其與一般健康體檢的根本區(qū)別所在。 1.肺癌篩查:千萬記住用CT X光片檢測肺癌,由于其分辨率低,因此檢出率比較低,如果胸部X光片檢查診斷是肺癌,臨床常常就已經到晚期了。 2.乳腺癌篩查:千萬記住用乳腺鉬靶 有些人認為CT是萬能的,其實并非如此。當CT用于乳腺癌檢測時,存在靈敏度不高,對乳腺的特異性也不強的劣勢。另外,還有一些地方會用紅外線檢測乳腺情況,這個也不推薦,因為紅外線檢測不是按國際標準的,機器的性能差、靈敏度低、誤差大,并且醫(yī)生的主觀判斷強,不推薦這個方法做檢測。 3.宮頸癌篩查:千萬記住用TCT 很多人一說檢查宮頸癌,首先想到的是HPV檢查,其實HPV是對病因的檢查。真正有效檢查宮頸癌的是TCT檢查。 4.前列腺癌篩查:千萬記住做PSA篩查 專家指出,腹部彩超查不出早期的前列腺癌,甚至連確診作用都沒有。篩查前列腺癌,最好的檢查就是PSA前列腺特異性抗原!50歲以上的男性,用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項目來排查前列腺癌。PSA價錢更加低廉,是早期篩查前列腺癌特異性的最方便、敏感的方法。 5.食管癌篩查:千萬記住做內鏡檢查 提到食管癌,很多人都不知道該做什么檢查。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內鏡檢查。 6.胃癌篩查:千萬記住做胃鏡檢查 胃癌的篩查主要是胃鏡檢查,其他方法檢出率都很低。 7.結直腸癌篩查:千萬記住做腸鏡檢查 結直腸癌篩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腸鏡檢查。在很多體檢中,很多人最不愿意做腸鏡,往往會忽略。 8.肝癌篩查:千萬記住甲胎蛋白+B超 很多人體檢時都會選擇做腹部B超,以為這樣可以查出肝部問題,其實很容易漏診。2020年04月25日
2405
0
0
-
尹麗俠主任醫(yī)師 松原市中醫(yī)院 乳腺科 原創(chuàng) 沈琳 人衛(wèi)約健康 很多人在體檢后,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體檢報告上顯示腫瘤標記物升高。腫瘤標記物是什么?升高就意味著身患癌癥嗎? 如何看待腫瘤標志物升高 腫瘤標志物是指腫瘤細胞在生長、發(fā)展甚至遷移的過程中產生并釋放到人體的化合物或機體本身對腫瘤細胞做出反應所產生的物質,它們具有一定的特異性。當機體產生腫瘤時,血液、細胞、組織或尿液等體液中的某些腫瘤標志物就可能會相應地升高。 常見腫瘤標志物有哪些 腫瘤標志物有很多,下面給大家舉3個最常見的例子 癌胚抗原(CEA) CEA升高主要見于結腸癌、直腸癌、胰腺癌、胃癌、肝癌、肺癌及乳腺癌等,其他惡性腫瘤也有不同程度的陽性率;良性腫瘤、炎癥和退行性疾病,如結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胰腺炎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甲胎蛋白(AFP) AFP在原發(fā)性肝癌中特異性很高,陽性率達70%。 如果患者有乙型肝炎病史、肝臟有包塊、AFP>400ng/ml且持續(xù)1個月,即可診斷為肝癌。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絕大部分也會出現(xiàn)AFP升高,但不會超過400ng/ml. 婦女妊娠時,血清AFP也會升高。 前列腺特異抗原(PSA) PSA具有器官特異性,但不具有腫瘤特異性,診斷前列腺癌的陽性率為80%;良性前列腺疾病也可見血清PSA水平不同程度升高。 單純通過腫瘤標記物升高就斷定患上癌癥是不靠譜的。腫瘤標記物是很重要的檢查,但最大的意義也就是給醫(yī)生提供參考,并非意味著患者一定患癌了。2020年04月24日
991
0
0
-
周曉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北部) 胸外科 我們首先看一下什么是腫瘤標志物? 從字面上理解,一種特殊的分子,是某種腫瘤特有的,當這種標志物出現(xiàn)后,就標志著腫瘤可能在身體里出現(xiàn)了。 腫瘤標志物在正常身體里不出現(xiàn),或含量少。 如果一旦出現(xiàn)某種腫瘤,這種腫瘤標志物的含量就會大大增加,醫(yī)生可以根據這些腫瘤標志物的檢測結果追蹤到腫瘤在位置,還有監(jiān)測腫瘤治療的效果。 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胸外科周曉醫(yī)生在此提醒大家注意: 一:腫瘤標志物輕度升高了不是一定代表得了腫瘤! 因為,正常組織里也可能升高。比如對應肝癌的甲胎蛋白AFP除了肝癌會大幅升高外,活動性肝炎、肝硬化,甚至是孕婦都會升高。但是一般升高幅度不會太大。 那么有人要問了,腫瘤升高也會有一個過程,也會從低慢慢升高,低了也不能排除不是肝癌???對了,我們檢測到輕度升高了,怎么辦? 一就是馬上去做個影像學檢查,看看CT、MR能不能檢查到肝癌。 二就是定期復查了,過一兩個月再檢測,繼續(xù)升高升高幅度大也許就是惡性了,那就一定要去做影像學檢查了,如果低了,那就定期復查了。 假如復查緩慢的升高,但是影像學沒有見到腫瘤,那我們就需要定期復查影像學檢查,因為如果腫瘤標志物持續(xù)升高,有可能腫瘤在緩慢生長,只是還小,還沒被發(fā)現(xiàn)。 二:腫瘤標志物不高不代表一定沒有腫瘤! 那如果腫瘤標志物可以給我們提示,那我們檢查到高了再去做影像學檢查唄。那也不行,因為很多確診腫瘤的其腫瘤標志物并不高。 三:不是每一種癌癥正好對應一個標志物! 體檢發(fā)現(xiàn)腫瘤標志物升高,到底靠譜嗎? 一種癌癥會對應好幾個標志物,一個標志物可能會對應好幾種癌癥。 比如看上表臨床上很常用的CEA同時會在膽管癌、宮頸癌、食管癌、結直腸癌、肺癌等多種癌癥里都有升高。 對一種腫瘤單個標記物的敏感性或特異性往往偏低,不能滿足臨床要求,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提倡一次同時測定多種標志物,以提高敏感性和特異性 很少剛好有一一對應的。相對來說,AFP對應肝癌,PSA對應前列腺癌對應性強一點。 四:腫瘤標志物臨床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評價預測治療的效果,預測復發(fā)。 比如癌癥治療后,原來很高的腫瘤標志物下降到正常了,表明治療效果好,但是復查一段時間后又再回升了,可能就預示著快復發(fā)了。 所以,每個療程的腫瘤治療不能每次都復查影像學檢查,但復查標志物可以讓我們大概預測治療效果。 所以周曉醫(yī)生提醒大家: 1、假如我們體檢時發(fā)現(xiàn)腫瘤標志物輕度升高,比如不超過1.5倍,可以定期復查,或者行相關的影像學檢查; 2、假如復查腫瘤標志物持續(xù)升高,建議復查影像學及其他檢查有無惡性腫瘤情況; 3、假如既往有腫瘤病史,正常一段時間后重新升高,警惕腫瘤復發(fā); 4、假如有腫瘤家族史,發(fā)現(xiàn)標志物升高,完善相關檢查排除腫瘤。 5、假如體檢腫瘤標志物明顯升高,比如2倍以上,可以到腫瘤科??崎T診就診尋求更多的專業(yè)建議。2020年04月23日
2351
0
0
胃癌相關科普號

黃錦宇醫(yī)生的科普號
黃錦宇 副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胃腸腫瘤外科
437粉絲2.3萬閱讀

王保祥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保祥 主治醫(yī)師
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
健康管理中心
786粉絲36.2萬閱讀

劉光偉醫(yī)生的科普號
劉光偉 主任醫(yī)師
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脾胃肝膽病科
1502粉絲56.5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