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可誼主任醫(yī)師 北京協和醫(yī)院 骨科 腰椎管狹窄癥實際上是影響中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常見疾病,很多老年人辛苦一輩子,退休后卻發(fā)現自己得了腰椎管狹窄癥,經常腰腿痛,走遠路就走不動,甚至買個菜、做個飯都受到很大影響,退休后的幸福生活往往成為泡影。關愛家里的老人,讀一下余大夫寫的腰椎管狹窄癥系列文章,可以讓你能更好地在父母面前展示孝心。關注醫(yī)生的文章,可能不會讓你有八卦的樂趣,但卻能真正幫助到你的親人。因為用心,所以專業(yè)。得了腰椎管狹窄癥有什么表現?大多數腰椎管狹窄癥患者都有長期腰背痛,伴有臀部及大腿后部的疼痛,甚至放射至小腿和足部。起初時疼痛不很重,有肌肉疲勞感,稍微休息或更換體位后可以好轉。隨著病情的發(fā)展,疼痛的位置可逐漸下移到小腿的外側,常伴有感覺異?;蚓植柯槟靖?,甚至有的病人會陰部有麻木,脹熱感和針刺樣感覺,少數病人有性功能及大小便障礙。腰椎管狹窄癥病人的典型表現是間歇性跛行。所謂間歇性跛行,就是患者走了一段路后(通常為數百米,嚴重時可為數十米),出現一側或雙側腰酸、腰痛、下肢麻木、無力,以至跛行,但蹲下或坐下,休息數分鐘后,上述癥狀即可緩解或消失,然后患者又可繼續(xù)行走,再行走一段路后,又出現上述癥狀,不得已,需要再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如此情況反復出現。因為在這一過程中,跛行間歇性出現,所以稱為間歇性跛行。間歇性跛行的表現可逐漸加重,即能堅持行走的距離越來越短,需要休息的時間越來越長。余大夫解讀:腰椎管狹窄癥屬于腰椎間盤退行性疾病的一種,同時往往有小關節(jié)的骨質增生,在退變過程中還可能伴有腰椎的不穩(wěn)。椎間盤的退變、小關節(jié)的骨質增生以及腰椎不穩(wěn)等因素都可以引起腰部的疼痛。一旦腰椎管狹窄嚴重到一定程度,則可以引起神經根的壓迫,從而出現下肢的放射性疼痛,此時疼痛可以到小腿、足部,伴有肢體麻木、發(fā)涼感等。間歇性跛行則和馬尾神經受壓有關,在行走一段距離后馬尾神經的缺血加重,而休息后則可以緩解,這種表現有點類似于心絞痛,冠狀動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滿足心臟的血供,但一旦過度勞累或者生氣,心臟的負荷增加,則出現癥狀。兩者的共同點就是都是人體管道系統(tǒng)隨著年齡出現狹窄、老化,以至不堪重負。如何判斷是否真有腰椎管狹窄癥?腰椎管狹窄的特點是病人主訴多,而醫(yī)生體格檢查時往往沒有什么發(fā)現,就是所謂的主訴多,體征少,并不是說這些病人沒有體征,只要仔細檢查,是會有所發(fā)現的。一般說腰椎管狹窄的病人年齡偏大,病變部位常有壓痛,椎旁肌可有痙攣,特別是腰不能向后伸,為本病的重要體征。如果懷疑有腰椎管狹窄時,可拍攝腰椎正側位片,此時可清楚顯示腰椎形態(tài),椎管大小,骨質增生情況,特別是側位相可見到明顯增生骨刺突入椎管內。為進一步明確診斷,腰椎CT掃描、核磁共振可以更清楚地顯示椎管狹窄程度、部位等。余大夫解讀:任何疾病的診斷都離不開仔細的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病史采集就是要了解這種疾病對患者造成了哪些痛苦,體格檢查就是醫(yī)生通過一些物理的方法如基本的望、觸、動、量等方法和一些專門的手法來判斷是否具有某種疾病。在這個基礎上醫(yī)生會有一個初步的臨床印象,然后再通過一些輔助檢查如血的生化檢驗、影像學檢查來進一步確診,從而做出臨床診斷。疑有腰椎管狹窄癥的病人也是這樣的流程,醫(yī)生首先詢問病史、體格檢查,懷疑本病時,可以拍攝腰椎正側位X線片,了解是否有明顯的腰椎退變,在這個基礎上,再申請腰椎CT掃描或者核磁共振,進一步確診是否有腰椎管狹窄癥。附加題問:腰椎管狹窄癥走路不能走遠路,但是騎自行車卻不受影響,這是怎么回事?答:腰椎管狹窄癥有一個特點,患者往往在長時間站立不動或者伸腰時出現癥狀,但是改變體位,如將身前屈或蹲下或彎腰行走,癥狀即減輕或消失,病人常喜歡保持彎腰的姿勢。這是因為腰椎在伸直或后伸時,由于黃韌帶的突入,會造成椎管容積的變小,加重了壓迫程度;而前屈時椎管容積往往增加,癥狀改善。騎自行車時,腰部前屈,一定程度改善了腰椎管狹窄的壓迫,所以患者騎車不受影響,但卻不能長時間走遠路。不過余大夫在臨床工作中發(fā)現,現在騎自行車的老人是越來越少了,所以也很少這么問病人了,但這個問題表明任何的臨床現象背后都有它的機制,一個好的醫(yī)生應該勤于思考,善于總結。余可誼大夫,北京協和醫(yī)院骨科副教授。專業(yè)擅長:脊柱外科,主攻脊柱畸形和脊柱微創(chuàng)手術,擅長脊柱側彎、脊柱后凸、腰椎管狹窄、腰椎間盤突出、腰椎滑脫、頸椎病、脊柱骨折、脊柱腫瘤等脊柱疾病治療,曾在美國接受系統(tǒng)的脊柱側彎治療培訓,近年來致力于開展脊柱微創(chuàng)手術,包括各種脊柱內鏡手術、通道輔助微創(chuàng)手術等。出診信息北京協和醫(yī)院東院普通門診周一、三上午。特需門診周三下午。國際醫(yī)療部門診周五上午。微信公眾號:搜索“余可誼大夫”新浪微博:@余可誼大夫2014年04月04日
5929
0
0
-
鐘招明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 脊柱骨科 腰椎管狹窄癥是指因原發(fā)或繼發(fā)因素造成椎管結構異常,椎管腔內變窄,出現以間歇性跛行為主要特征的腰腿痛疾病。見于中年人以上者,男多于女。常見病因包括 先天性發(fā)育異常,脊柱退行性病變,脊柱滑脫性,外傷性,醫(yī)源性等。常見臨床表現包括:(1)長期反復的腰痛,疼痛性質為酸痛或灼痛,有時可放射至下肢,多為雙側,可左、右腿交替出現癥狀,可不受咳嗽,打噴嚏等腹壓影響,少部分患者可有下肢麻木發(fā)冷,無力,肌肉萎縮,大小便障礙。(2)間歇性跛行,主要表現為當站立行數百米后,出現一側或雙側腰腿痛、麻木、無力并逐漸加重以至跛行不能行走,下蹲或坐臥休息數分鐘后癥狀緩解消失,又可繼續(xù)行走,原因與直立行走時,椎管內壓力增高,血管受壓,神經缺血有關。2013年02月20日
8081
0
2
-
2012年06月25日
3531
0
0
-
2012年05月05日
5717
0
1
-
任磊主任醫(yī)師 北京電力醫(yī)院 骨科 腰椎管狹窄癥的癥狀可以持續(xù)多年,隨著時間的推移,癥狀逐漸緩慢加重,出現上述癥狀之前的站立時間或者行走距離逐漸縮短。嚴重者,病人可能就只能站立不到五分鐘,或者行走十來步就會出現癥狀而不能繼續(xù)行走。腰椎管狹窄癥的病人不能長時間站立工作,不能長時間逛商場,不能長時間散步。盡管由于腰椎管狹窄癥的病人不能長時間站立或行走,但在彎腰時往往不出現癥狀。由于騎車是彎著腰的,因此,典型的病人雖不能長時間站立和平地行走,但可以在騎車時毫無癥狀,因此不少癥狀較輕的腰椎管狹窄癥中老年患者一出門就騎車或騎一輛小三輪車,不得已而只能"以車代步";另外,由于上山或者上樓是彎著腰的,而下山或下樓是挺著腰的,因此,腰椎管狹窄癥的病人可以非常輕松自如地上山或上樓,而下山或下樓卻非常困難;老年人喜歡小孩,抱小孩時是挺著腰的,也就是說腰椎處于后伸狀態(tài),而背小孩時腰是處于向前彎曲狀態(tài)的,因此患有腰椎管狹窄癥的老年人抱小孩時,于誘發(fā)上述下肢放射性麻木疼痛下肢的癥狀,至無法抱小孩,而背著小孩走很遠的路可能都可以毫無癥狀;同樣,患有腰椎管狹窄癥的中老年人干活時懷里抱著一大堆的東西易于誘發(fā)上述癥狀,而用肩背部扛著卻可以非常輕松,能夠行走很遠距離。一般意義上的腰椎管狹窄主要是指腰椎神經根椎管的狹窄,多數發(fā)生在下腰椎,也就是腰3至骶1節(jié)段。目前認為,其主要原因是由腰椎退變后所致的退變性腰椎滑脫、退變性腰椎不穩(wěn)定而引起,多見于中老年人;腰椎峽部不連也可出現腰椎滑脫,多見于青壯年,但往往也是到了中老年期,由于腰椎的退變,才引起腰椎神經根椎管的進一步狹窄,從而引起相應神經損害的癥狀。腰椎神經根椎管狹窄后,既可以由于腰神經根椎的直接受壓;也可以由于腰椎神經根椎管狹窄后,導致局部靜脈回流障礙,而引起相應腰神經根的缺血。這樣兩種機制的共同作用,可以出現相應腰神經根功能障礙的相應癥狀,這就稱為腰椎管狹窄癥。腰椎管狹窄癥的發(fā)病基礎大多是腰椎的退變老化,因此多見于中老年人。由于腰椎在直立或后伸狀態(tài)下,腰神經根不易受壓或缺血,而在屈曲狀態(tài)下,腰神經根易于受壓或缺血。因此,腰椎管狹窄癥患者在長時間站立、行走或長時間保持腰部后伸姿勢時,容易出現癥狀;而在腰部彎曲時不易出現癥狀,或者出現癥狀后能在腰部彎曲時緩解癥狀。因此,腰椎管狹窄癥的癥狀很有特點,頗具戲劇性。雖然這種病被稱作"腰椎管狹窄癥",但大多數病人并沒有腰痛。脊柱外科醫(yī)生將上面所描述的典型的病人下肢間歇出現的疼痛麻木而導致的跛行,稱之為 "神經源性間歇性跛行",其它可以導致"間歇性跛行"癥狀的疾病還有脊髓型頸椎病或胸椎管狹窄癥引起的"脊髓源性間歇性跛行",以及下肢血栓性脈管炎所導致的"血管源性間歇性跛行",其臨床癥狀與腰椎管狹窄癥所致的"神經源性間歇性跛行"是不一樣的。2012年02月26日
11518
1
1
-
王祥瑞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疼痛科 很多老年人在行走過程中會出現一側或雙側腿部突發(fā)酸脹、疼痛,導致走路跛行,嚴重者會影響行走。這種癥狀往往反復出現,困擾著很多老年人的生活。醫(yī)學上稱這種情況為間歇性跛行,就是病人在不走路的時候沒有明顯的不適,但一走路患病下肢就會出現酸脹不適感,以致不得不停下來休息,休息一段時間后這種不適感消失,又可以繼續(xù)走路。嚴重程度我們通常用跛行距離和緩解時間來判斷輕重。跛行距離是從走路開始到出現疼痛時的行走距離,嚴重的病人走50~100米就可以出現明顯的不適和疼痛。疼痛緩解時間是指出現疼痛后,經過休息疼痛緩解,從疼痛到不痛的這段時間稱之為疼痛緩解時間。一般病人的緩解時間為2~5分鐘。隨著病情的加重,行走距離越來越短,而休息期越來越長。扶車彎腰行走出現較晚甚至不出現。引起間歇性跛行的原因很多,大多數跟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疾病有直接的關系,因此,找出間歇性跛行的真正原因才是治療的關鍵。下面簡要介紹一下引起間歇性跛行的常見原因和相應的處理方法。腰椎椎管狹窄癥常見于中年人以上者,男多于女,患者主要癥狀是長期反復的腰腿痛和間歇性跛行。疼痛性質為酸痛或灼痛,有的可放射到大腿外側或前方等處,多為雙側,可左、右腿交替出現癥狀。當站立和行走時,出現腰腿痛或麻木無力,疼痛和跛行逐漸加重,甚至不能繼續(xù)行走,休息后癥狀好轉,騎自行車無妨礙。病情嚴重者,可引起尿急或排尿困難。部分患者可出現下肢肌肉萎縮,以脛前肌及伸 肌最明顯,肢體痛覺減退,膝或跟腱反射遲鈍,直腿抬高試驗陽性。但也有部分患者主訴多,沒有任何陽性體征。病因: 由于在腰椎管已有狹窄的病理基礎上,因直立時椎體及神經根的壓力負荷增大,再加上行走時下肢肌肉的舒縮活動進一步促使椎管內相應脊神經節(jié)的神經根部血管生理性充血,繼而靜脈瘀血以及神經根受牽拉后,相應部位微循環(huán)受阻而出現缺血性神經根炎,從而出現腰腿疼痛、下肢麻木、無力等癥狀,當患者蹲下、坐下或平臥休息后,神經根的壓力負荷降低,消除了肌肉活動時的刺激來源,脊髓及神經根缺血狀態(tài)得以改善,因此癥狀也隨之減輕、消失。再行走時,再度出現上述癥狀,再休息,癥狀再緩解,如此反復,交替出現,形成了間歇性跛行。它是腰椎管狹窄癥的主要臨床特點之一。1.神經源,又可分為馬尾神經性、腰神經根性和脊髓性(1)馬尾神經源性間歇性跛行:是腰椎主椎管狹窄或腰椎椎管內占位性病變所致,累及多數馬尾神經,在走行時馬尾神經負荷增加、需氧增加、神經血管擴張而導致的擠壓加重和缺氧功能障礙,出現下肢較廣泛的功能障礙。(2)神經根性間歇性跛行:多發(fā)生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或側隱窩狹窄癥。單條神經根受壓缺血、缺氧及炎癥導致的疼痛,致被迫停步休息。(3)脊髓源性間歇性跛行:由脊髓病因所致的間歇性跛行專題報道較少,頸胸退變性疾病壓迫脊髓,使供血障礙、缺氧所致。步行時出現胸、腹或下肢的束帶感,以致不能行走,待休息幾分鐘后又可繼續(xù)步行。此類病人有錐體束征表現,平時走路即有步態(tài)不穩(wěn),或足底踩棉花感,想到此癥時容易區(qū)別。早期錐體束征不明顯,在出現間歇性跛行期查體可發(fā)現。鑒別的意義在于頸腰都出現狹窄時,如何確定病變部位。大體上頸椎管狹窄以產生錐體束征為主,下肢麻木無力,但不痛;腰椎管狹窄屬周圍性損傷,以疼痛及腱反射降低為主。MRI可提供診斷。2.血管源性下肢動脈血管閉塞:血管性者疼痛特點:以足為主,夜間更重。老年人易患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等老年病,還有些人常年吸煙,這些原因均可導致下肢血管內形成粥樣硬化斑塊,引起下肢動脈血管狹窄、閉塞,在運動時遠端肢體缺血引起局部疼痛,行走不便。血管性間歇性跛行,在疾病早期,患肢會出現發(fā)涼、麻木、疼痛,尤其是當患者行走一段路程后,小腿或足部肌肉會發(fā)生脹痛或抽痛,如果繼續(xù)行走,則疼痛會進一步加重,最后被迫止步。休息片刻后,疼痛迅即緩解,而行走疼痛又復出現,隨著病情的發(fā)展,行走距離逐漸縮短,止步休息的時間也增長。隨著病情發(fā)展,動脈供血不足逐漸加重,最后引起肢體嚴重缺血,即時在靜息狀態(tài)下仍會疼痛不止,且呈持續(xù)性疼痛,常常固定于肢端,伴有皮膚淤斑、紫紺等,稱為靜息痛。由于疼痛劇烈、經久不息,夜間尤甚,肢體抬高時加重,下垂時疼痛可稍減輕?;颊叱H找骨ケё愣?,徹夜不眠,有時將患肢垂于床邊,以減輕疼痛。本病后期還可出現缺血性神經炎表現,肢體出現觸電樣、針刺樣放射性疼痛,或伴有肢體麻木、發(fā)癢、蟻行感等。因血管閉塞引起間歇性跛行的患者需要去醫(yī)院抽血檢查血脂、血糖、血黏度等,同時做四肢血管的多普勒動靜脈血流超聲檢查,必要時做動脈造影。防治上,首先,要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戒煙;積極治療相關慢性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避免長時間站立,不交叉雙腿,不穿過緊襪或彈力襪。規(guī)律地活動,促進患肢側枝循環(huán),增進肌肉功能。每天走路8~10次,每次步行至出現跛行止,休息到癥狀消失,然后再行走,逐漸延長步行距離。同時早期口服阿司匹林、西洛他唑,或者是進行靜脈輸注前列地爾等藥物溶栓治療;晚期應根據病變的部位及嚴重程度,選擇建立血管旁路、血管內植入支架等手術治療。神經源與血管源性的區(qū)別:1.神經性間歇性跛行足背動脈搏動良好,血管性間歇性跛行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2.神經性間歇性跛行下肢可有節(jié)段性感覺障礙,血管性間歇性跛行為襪套式感覺障礙。3.神經性間歇性跛行步行距離隨病程延長而逐漸縮短,血管性間歇性跛行則不明顯。4.動脈造影檢查,神經性間歇性跛行動脈良好,血管性間歇性跛行可顯示動脈腔狹窄區(qū)。股骨頭壞死老年人常見的外傷、過量應用激素等均可引起股骨頭缺血,造成壞死。患者的表現為腹股溝部、大腿內側和膝關節(jié)疼痛,很少累計小腿以遠;劇烈活動后疼痛加劇,引起跛行,休息后癥狀緩解。伴隨的癥狀有腿外展、內旋受限、不能下蹲、肌肉萎縮等。早期治療以限制髖部受力,限制劇烈活動為主;口服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如芬必得、扶他林;口服活血化瘀藥物,如復方丹參等;必要時行股骨頭減壓術或髖關節(jié)置換術。2012年02月04日
11289
10
22
-
2011年11月13日
7753
0
0
-
2011年09月29日
7741
2
4
-
蔣盛旦主任醫(yī)師 上海新華醫(yī)院 脊柱中心 步行困難,步行后下肢疼痛麻木 你最近是否總感覺自己不能走長距離的路呢?或者稍運動一下就感覺到下肢乏力、麻木、疼痛及酸脹感呢?如果你符合這些癥狀,你很有可能患上腰椎管狹窄癥?;佳倒塥M窄癥的病人常常是步行幾十米就搞到腰腿痛、下肢麻木酸脹感,需要休息一會才能緩解,繼續(xù)步行。再走,再疼痛,再休息,但騎自行車幾小時也不會感到疼痛,這是腰椎管狹窄癥的典型表現,也可能在勞累,外傷及感冒等情況下誘發(fā)或者加重這些表現,嚴重的可能影響日常生活甚至休息睡眠。隨著年齡增加,大多數患者的癥狀逐漸惡化。從原先走半小時后感雙下肢疼痛酸脹到后來只能步行10多分鐘,從原來幾個月發(fā)病一次,到現在的幾個星期甚至幾天就發(fā)作一次。如果腰椎管狹窄導致的神經壓迫沒有得到治療,就可能引起下肢功能的喪失,也可以導致大小便與性功能障礙。其它疾病可引起類似的癥狀,如血管性疾病。此時你需要到脊柱外科??崎T診就診,您的醫(yī)生可幫助您確定您的癥狀是否由腰椎管狹窄或其它原因引起的并制定治療方案。新華醫(yī)院骨科周四上午腰腿痛頸肩痛??崎T診主要診斷與治療腰椎管狹窄癥。什么是腰椎管狹窄癥,病因是什么呢? 腰椎管狹窄癥是腰椎椎管、神經根管、側隱窩或椎間孔退行性變,導致骨性或纖維結構形態(tài)和容積異常,單一平面或多平面的一處或多處管腔內徑狹窄,引起神經根、馬尾及血管受壓而出現臨床癥狀,臨床癥狀以間歇性性跛行為特征,也就是步行幾十米,感到腰酸、腿痛、下肢麻木酸脹感,需要蹲下來休息一會才能得到緩解,繼續(xù)步行。腰椎管需要治療嗎?有哪些治療方法? 首先要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的脊柱外科??漆t(yī)生進行正規(guī)的治療,不可盲目亂投醫(yī),即增加了經濟負擔,又沒有得到正確的指導,甚至可能耽誤病情,誤診誤治,導致嚴重不良后果,只有在正規(guī)醫(yī)院里的??漆t(yī)生才能給你提供準確的診斷,正確及時的處理,目前大多數腰椎管狹窄癥早期可采取保守治療,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等。藥物治療包括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如西樂葆、怡美力、扶他林與芬必得,有助于減輕炎癥反應降低疼痛,神經營養(yǎng)類藥物如彌可保等。如果癥狀重的,長期反復發(fā)作的進一步檢查詳細檢查是必要的,專科醫(yī)生會根據你的臨床癥狀、影像資料與全身情況等進行全面綜合分析,為你制定詳細的適合你病情需要的治療方案。有的患者自認為醫(yī)生不就是會開這幾種藥嘛,我自己買點用一下不就可以了嘛,其實不然,扶他林、芬必得等止痛藥長期使用是不可取的,因為這些藥物在沒有正確指導下可能導致胃腸道潰瘍,產生不良后果,此外這些治療方法都是對癥的治療,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沒有從根本上緩解受卡壓的神經根和脊髓,需要定期復查。如何預防腰椎管狹窄癥? 隨著年齡的增長,引起腰椎管狹窄癥的退行性改變就會發(fā)生,因此,沒有有效的措施可以預防腰椎管狹窄癥。但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積極鍛煉腰背部肌肉可能有助于減緩引起腰椎管狹窄癥的退行性改變的發(fā)生與進展,進而減緩腰椎管狹窄癥的發(fā)生。同時平時避免受寒冷和潮濕,避免勞累、彎腰拾物及腰部外傷。腰椎管狹窄癥有沒有必要手術,手術治療效果如何? 患上腰椎管狹窄癥的病人保守治療后癥狀不緩解或甚至加重、或大小便功能進行性出現障礙,為避免長期受壓的神經組織變性壞死導致截癱,需要手術治療,根據影像學的檢查結果采取不同的手術方法。手術治療的目的是去除壓迫神經組織的結構,這樣的手術稱為腰椎減壓手術。 新華醫(yī)院脊柱外科已經成功開展腰椎減壓手術已近2000余例,手術及術后1年的隨訪期間無一例發(fā)生嚴重的并發(fā)癥,99%患者對療效滿意,癥狀緩解明顯,有部分患者是專程從港臺地區(qū)來我院診治。蔣盛旦博士門診時間:周四上午腰腿痛頸肩痛??崎T診門診地點:新華醫(yī)院門診3樓3號診室2011年08月07日
3931
0
0
-
2011年05月19日
4699
1
1
腰椎管狹窄相關科普號

黃振飛醫(yī)生的科普號
黃振飛 主治醫(yī)師
江蘇省人民醫(yī)院
骨科
193粉絲10.2萬閱讀

易端醫(yī)生的科普號
易端 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
疼痛醫(yī)學中心
1777粉絲58.1萬閱讀

陳超醫(yī)生的科普號
陳超 主任醫(yī)師
天津市天津醫(yī)院
脊柱外科
2506粉絲8.7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