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腰痛也可追究疼痛性許莫氏結節(jié)
1什么是癥狀性許莫氏結節(jié)?一般來說,任何有神經末梢支配的腰椎結構都可能是腰痛的來源。常見慢性腰痛來源于椎間盤源性、小關節(jié)源性和骶髂關節(jié)源性。有一種終板病變同樣可引起慢性、難治性腰痛稱之為疼痛性或癥狀性許莫氏結節(jié)(PainfulorsymptomaticSchmorl'snodes)。2說說許莫氏結節(jié)許莫氏結節(jié)(SchmorlSnodes,SN)是指當椎體軟骨終板存在薄弱區(qū)域時,椎間盤的髓核組織可經薄弱處疝入椎體骨松質內,造成椎體內出現半圓形的缺損陰影,其由GeorgSchmorl于1927年首次定義,是行脊柱MRI時較為常見的病變之一,為椎間盤突出的一種特殊類型。3許莫氏結節(jié)MRI表現我們知道,正常成人髓核中無血管和淋巴管,所以血管化是髓核物質移位后的繼發(fā)過程。許莫氏結節(jié)在MRI上信號強度多數與間盤信號相同,少數低于相鄰髓核信號,可能與疝入的髓核脫水纖維化等繼發(fā)改變有關。許莫氏結節(jié)周圍低信號環(huán)可能與骨小梁增生硬化有關。高信號環(huán)可能與黃骨髓脂肪性沉積有關,也可能與疝入髓核的周圍有炎癥反應而呈現血管化狀態(tài),并致周圍呈現骨髓水腫反應有關。MRI檢查顯示急性許莫氏結節(jié)周圍可見椎體骨髓水腫可能與最近椎間盤進入椎板有關。4許莫氏結節(jié)CT表現CT表現為椎體上緣或下緣、邊緣清楚的隱窩狀壓跡,常上下對稱出現,其中心低密度為突出的髓核及軟骨,外周為反應性硬化帶。軟骨內髓核突入和骨小梁的接觸區(qū)可能覆蓋透明軟骨?;虼嬖陴奕宋镔|與骨小梁的直接接觸。骨內椎間盤疝入后,在鄰近骨髓內發(fā)生纖維化和硬化反應。5許莫氏結節(jié)的發(fā)病率在一般人群中較為常見,因各自檢測的方式(X線平片、CT、MRI)、選取的節(jié)段范圍及診斷為許莫氏結節(jié)的標準不同,以及研究對象(性別、種族、社會階層)的不同,其發(fā)病率也有著較大的差異(5%~70%)。國內SNs相關報道,顯示其發(fā)病率為11.9%,中國南方的普通人群發(fā)病率為16.4%。舒高,翟明玉,馬鵬飛.許莫氏結節(jié)在腰腿痛患者中的分布特點與腰椎間盤退變之間的關系[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17,25(3):10.在性別方面,男性許莫氏結節(jié)發(fā)生率要高于女性,這可能與男性勞動強度普遍高于女性,其終板需承受更大的壓力,從而存在更大的退變及破損風險有關。大多數的許莫氏結節(jié)的發(fā)病主要以L1/2、L2/3為主,其中L1/2水平是發(fā)病率最高??赡芘c位于胸、腰椎的過渡區(qū)承受較大的應力有關。,隨著腰椎前凸角度的增大,后方的關節(jié)韌帶復合體所承受的壓力負荷也會逐漸增大,一般來說,L3/4、L4/5、L5/S1小關節(jié)所承受的平均負荷要高于L1/2、L2/3。6病因先天發(fā)育問題,如椎體血管發(fā)育異常導致終板營養(yǎng)供應受限,使得終板較正常變得薄弱,最終使髓核突入椎體。隨著年齡增長,終板逐漸退變,從而形成薄弱點,導致髓核突入椎體。兒童時期有椎體骨折病史的患者,該節(jié)段形成SNs的概率將會明顯增加。其他因素,如急慢性外傷引起終板破裂,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骨發(fā)育不良、腫瘤、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骨質疏松、骨軟化和椎間盤感染等病理性因素引起。創(chuàng)傷、椎間盤退行性病變、代謝或腫瘤性疾病也可以導致軟骨終板或軟骨下骨的減弱,形成類似許莫氏結節(jié)病變,但這些病變通常見于年齡較大的群體。7經典許莫氏結節(jié)的形成過程許莫氏結節(jié)主要是由于終板本身的異常,或椎體軟骨下骨的異常引起的。軟骨終板減弱可能與發(fā)育有關,如脊索退化殘留凹陷、骨化間隙(ossificationgap)的存在、營養(yǎng)血管的形成、髓核膨脹異常的壓力或特殊病變的存在,特別是青少年駝背,這些特征見于兒童.成年后消失,這就解釋了這一病變多見于兒童的原因。當椎體終板退變時會破壞椎間盤的營養(yǎng)通路,引起椎間盤退變,退變的椎間盤對鄰近終板進行機械壓迫變薄,椎體終板的薄弱區(qū)域會導致終板面生物力學發(fā)生改變,當應力達到臨界值時,終板開始向下塌陷進入松質骨內。隨著應力的進一步發(fā)展,薄弱的椎體終板將無法承受突入的髓核的壓迫而發(fā)生斷裂,應力學改變致使終板進一步損傷,椎間盤向應力學方向突出,即椎間盤髓核組織經破裂的軟骨終板突入相鄰的椎體松質骨內。許莫氏結節(jié)的形成過程表明了其與腰椎間盤退行性變的關系密切。許莫氏結節(jié)普遍存在于健康的成年人椎體上,且常分布于下胸椎及腰椎區(qū)域,通常并無明顯癥狀且無需特殊治療,在臨床工作中往往因其他原因在行脊柱的影像學檢查或體檢時發(fā)現。然而,少數許莫氏結節(jié)也能引起下腰痛等癥狀,稱為癥狀性許莫氏結節(jié)。對于癥狀性許莫氏結節(jié),尤其是經保守治療仍無法緩解的,臨床上手術方式較多。8與腰椎間盤退變的相關性許莫氏結節(jié)的發(fā)生率與年齡相關,即在老齡患者中高發(fā),而椎間盤退變也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進展。許莫氏結節(jié)在椎間盤膨出和骨贅形成的患者中發(fā)生率最高,提示其和輕中度的椎間盤退變關系密切。椎間盤突出中許莫氏結節(jié)的發(fā)生率較低,髓核向纖維環(huán)突出和向終板突出均能夠有效地降低椎間盤內壓力。椎間盤的營養(yǎng)通道主要依靠終板和纖維環(huán)的滲透途徑,而終板又在其中占主要地位。許莫氏結節(jié)的出現,破壞了軟骨終板和骨性終板結構,影響了椎間盤正常的營養(yǎng)通道和力學環(huán)境,從而可能加速椎間盤退變。雙側終板均發(fā)生許莫氏結節(jié)的椎間盤退變程度明顯重于僅單側終板發(fā)生許莫氏結節(jié)的椎間盤。將許莫氏結節(jié)分為“急性炎癥水腫期”結節(jié)(T1加權像呈低信號、T2加權像呈高信號)和“非急性期”結節(jié)(T1加權像呈高信號或低信號、T2加權像呈低信號)。9許莫氏結節(jié)的治療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患有許莫氏結節(jié)的人與正常人群相比,其可能有更大的概率發(fā)生腰痛。對于許莫氏結節(jié)引起的下腰痛,多數都能通過服用消炎鎮(zhèn)痛藥、臥床休息及腰圍保護等保守治療緩解,甚至很多情況下可以自愈。但部分患者即使經過了上述治療,癥狀仍無法緩解。對于這些保守治療無效者,應考慮進行手術治療。目前,報道較多的治療癥狀性許莫氏結節(jié)的手術方式包括椎體融合、椎體成形術及交通支神經阻滯等。
王祥瑞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9月28日233
0
2
-
腰疼的時候睡覺一定要保持三個習慣,避免一個姿勢
腰疼的人越來越多,很多甚至晚上都睡不好。腰疼的時候怎么睡覺才能預防腰越來越疼呢?為大家介紹腰疼時睡覺的三個健康習慣和一定要避免的一個姿勢!三個健康習慣一、正確姿勢上下床睡覺前后應該保持正確上下床姿勢的習慣,避免因此導致腰疼加重。上床睡覺的時候應該堅持:坐在床邊,臀部位置與上半身保持直立,抬起起雙腿,身體緩慢貼近床面,適當調整姿勢。仰臥位緩解疼痛仰臥能夠維持腰椎正常曲度,是最推薦的睡覺姿勢。仰臥睡覺的時候可以在雙腿腿彎處墊上一個枕頭,以維持腰椎生理曲度。不僅能減輕疼痛,還能在短時間內緩解疼痛。腰部墊一個小枕頭也能夠幫助維持腰椎曲度。三、側臥位緩解疼痛側臥時,雙腿彎曲呈“嬰兒”式可以緩解疼痛。側臥時,同樣可以在雙膝處墊個枕頭,保持臀部、骨盆和脊柱對齊,并減輕肌肉緊張。側臥時,最好適時左右交替,避免一側時間太長導致肌肉僵硬、疼痛。避免一個姿勢腰痛的人群,睡覺的時候一定要避免趴著睡。趴著睡,也就是俯臥位,腰椎難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曲度,導致腰部肌肉緊張和疼痛加重。如果其它姿勢實在難以入睡,可以在骨盆和下腹部下放一個枕頭。總結腰疼時上下床一定要保持正確姿勢睡覺姿勢一次推薦為仰臥>側臥>俯臥腰疼的時候不到萬不得已不要采用俯臥合理利用枕頭有助于緩解腰部疼痛
廖博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9月27日210
0
0
-
老年人腰疼要當心前列腺癌骨轉移
門診經常碰到從骨科轉來的腰疼的病人,也有腰疼脊柱骨折手術后來看泌尿外科門診的病人,還有腰疼以為是腎結石的病人,大都是老年男性病人。1.骨科轉來的腰疼的病人是因為磁共振檢查發(fā)現腰椎或胸椎有腫瘤,懷疑轉移腫瘤,然后做全身檢查發(fā)現前列腺也有腫瘤可能,轉來泌尿外科門診。2.脊柱骨折手術后的病人,因為術后病理提示轉移腫瘤,來源于前列腺,檢查前列腺特異抗原(PSA)大于1000ng/ml,來泌尿外科門診進一步治療。3.腰疼懷疑有腎結石的病人來泌尿外科門診,檢查沒有發(fā)現腎結石,但發(fā)現前列腺有問題,前列腺特異抗原(PSA)升高,進一步前列腺穿刺檢查發(fā)現前列腺癌,全身骨掃描提示腰椎有轉移病灶。當然還有其他情況。但凡遇到上面提到腰疼的老年男性病人都要警惕前列腺癌骨轉移的情況。晚期前列腺癌容易出現骨轉移,早期沒有明顯癥狀,待到骨頭破壞引起骨折、神經壓迫,出現疼痛癥狀才引起病人的注意。這也提醒老年男性要每年檢查前列腺特異抗原(PSA)、前列腺B超,不要因為排尿正常而疏忽健康體檢,前列腺癌早期沒有明顯癥狀,和良性前列腺增生表現差不多,雖說前列腺癌是“懶癌”,但只有發(fā)現早,治療及時才能活得久。
顧正勤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9月21日322
0
3
-
“封閉針”是“良方”還是“毒方”?到底能不能打?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會出現頸肩腰腿痛,去醫(yī)院就診時部分醫(yī)生會建議行封閉治療改善疼痛,患者聽到封閉這個詞時會產生懼怕心理,會覺得“封閉針”千萬打不得,那“封閉針”到底是“良方”還是“毒方”呢?今天一起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封閉針”是從局部麻醉演變而來的一種治療方法,將局麻藥和激素類藥物的混合物注入疼痛部位,以達到消炎鎮(zhèn)痛的目的,目前廣泛應用于骨科、疼痛科,其中局麻藥一般是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其中之一,激素類藥物一般是倍他米松、曲安奈德及甲潑尼龍等其中之一,局麻藥的作用為神經阻滯,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激素類藥物具有抗炎、抗過敏和抑制免疫反應等作用。創(chuàng)傷小、見效快、療效好、反應輕?!胺忾]針”常用于頸肩腰腿痛等慢性軟組織疾患,如頸肩腰背部肌肉勞損、肩周炎、網球肘、高爾夫球肘、鵝足滑囊炎、腱鞘炎、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腰背部筋膜炎、跟腱炎、足底筋膜炎等。封閉針并不具有依賴性,激素一般在大劑量、長時間使用后才會產生依賴行,封閉針使用的激素量較小,且絕大多數頸肩腰腿痛患者一次或幾次封閉治療后,癥狀完全消失且不再復發(fā),如需多次注射,注射時間間隔至少大于2周。極少會出現過敏反應,所以行封閉針治療患者建議操作完成后平臥休息15分鐘后再離開;極少數女性病人會影響當月月經;因劑量較小,基本不會引起骨質疏松癥。注射部位皮膚破潰病人;局部或全身感染病人;凝血功能障礙病人;封閉針總體來說是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治療方法,可幫助絕大多數病人解決慢性軟組織疼痛,是個值得信賴的良方,但治療過程中一定要規(guī)避禁忌癥、注意治療的頻次及藥物劑量,以免帶來不必要的副作用。
李柯柯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9月12日745
0
0
-
腰背部肌筋膜炎——腰背部疼痛的常見原因
韓奇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9月11日312
0
5
-
突然“閃到腰”了可怎么辦?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小意外:搬重物用力過猛,急轉身或久坐后起身彎腰,突然感到腰部劇烈疼痛、被迫彎向一側、無法伸直且難以動彈。遇到這樣的情況,人們通常稱之為“閃腰”,其醫(yī)學術語叫作急性腰扭傷(急性腰肌勞損)。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了解人體腰椎的結構。人體共有五個腰椎,每個椎體之間都有“彈性減震裝置”——椎間盤,椎體周圍還有一些韌帶和肌肉組織。椎間盤、韌帶、肌肉的活動,共同維持著腰的穩(wěn)定,并使腰部能靈活自如地完成前俯、后仰、側彎等動作。若腰部突然運動或發(fā)力,腰椎周圍的這些組織未能做出迅速反應,配合身體運動,或者患者腰部肌肉力量欠佳,拉伸幅度超過肌肉、韌帶的極限時,便易出現腰部軟組織拉傷,甚至發(fā)生肌肉撕裂、韌帶斷裂等情況。部分患者在發(fā)生急性腰扭傷的當時可無明顯不適,而在次日出現腰部疼痛,翻身、起床困難等癥狀。哪些人容易閃到腰?腰部是人體的中點,支撐著人體上半身的重量,也是日常生活和勞動中活動最多的部位之一,因此很容易受傷。生活中,高強度的勞動者、老年人等容易閃到腰。由于現在久坐的人越來越多,年紀輕輕就經常閃腰的人也不少。像長期伏案工作或站立的人群、體力勞動者、肥胖者、司機等都屬于容易腰肌勞損、閃腰的人群。這是因為體力勞動者腰部負荷常常容易超過正常體力限度,會使肌肉強烈收縮,從而發(fā)生損傷。而平常鍛煉較少的人腰背肌的力量是不夠的,肌肉沒有足夠的肌力去維持穩(wěn)定,那么搬運重物姿勢不正、用力不當,或腰部活動范圍過大時,就容易受傷。閃腰后如何處理?01盡快躺下閃到腰后應盡快躺下,減少肌肉筋膜組織的受力或腰椎的壓力,使疼痛緩解。對于較嚴重的扭傷應該臥床休息至少5-7天。02冷敷用塑料袋包住冰塊,外裹一層薄毛巾,或直接用毛巾浸涼水,敷在疼痛部位,可以直接減輕疼痛,更重要的是冷敷可使毛細血管收縮,減少肌肉筋膜組織出血。冷敷每1-3分鐘換一次毛巾,連續(xù)5-10次即可。敷的時間不能過長,否則會影響血液的正常循環(huán),適得其反。03不可按揉急性期不可盲目按揉,否則會加重肌肉筋膜組織出血,或造成椎間盤損傷。04熱敷48小時后,損傷的毛細血管已經止血,此時可改為熱敷。熱敷可促進淤血的吸收和血液循環(huán),使軟組織盡快修復。05理療疼痛痙攣癥狀改善后,可以適當地做一些理療,加快傷情康復。理療的方式很多,有手法復位、紅外線、局部按摩、針灸以及中藥外敷等,應視個人情況而定。06用藥臥床休息時可外用止痛解痙、止血消腫膏劑(如扶他林乳膏、云南白藥噴霧劑等),但注意皮膚有破損時不能使用。必要時,可加服消炎鎮(zhèn)痛及神經營養(yǎng)藥物。另外,對于劇烈運動(如打羽毛球、踢足球、搬重物等)時發(fā)生的閃腰,很難自己恢復,建議到醫(yī)院就診。部分素材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
陳賓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8月16日206
0
0
-
最常見的“下腰痛”,其實并不簡單
下腰痛是指下背、腰骶部及臀部的疼痛,是骨科患者常見的癥狀。每年因“下腰痛”就診的患者約占骨科門診患者的一半。下腰痛只是一種癥狀,亦可以說是一種綜合征,而不是疾病的名稱。下腰痛的發(fā)生與腰骶椎及周圍結構相關。腰骶椎及周圍結構腰椎和骶椎是承受人體負重最大的部位,它們將腰部以上軀體的重量,包括背重物或運動所產生的應力轉移至骨盆和下肢。腰又是人體活動范圍最廣泛的部分,有屈曲、伸展、左、右側彎及旋轉等。這兩種因素綜合在一起,使得腰椎成為最易受到損傷的部位,特別是慢性損傷病變。骶椎因已融合在一起,雖然承受的重量比腰椎大,但由于不活動,故受損傷的機會少。維持腰椎穩(wěn)定的基本解剖結構和運動單位是兩個相鄰的椎體和其間的椎間盤以及在后的一對小關節(jié),即“三關節(jié)復合體”。三足鼎立是最穩(wěn)定的裝置,維持和支持這種結構的是前縱韌帶、后縱韌帶、椎間盤的纖維環(huán)(其纖維與該兩韌帶及髓核相連)。關節(jié)突的穩(wěn)定靠關節(jié)囊和韌帶維持,連接各椎板間的堅韌和富有彈性的黃韌帶在椎板前方加強了脊柱的穩(wěn)定性。在脊柱的后方,有強大的肌肉及筋膜等。肌肉組織是保持骨與關節(jié)、韌帶等不受損傷的重要結構。在椎管的中央有脊髓,其末端大多終于腰1水平,后成為終絲止于骶2~3部分,在終絲兩旁有脊神經根組成的馬尾。脊髓外有腦脊液及硬膜,硬膜與椎骨之間的間隙稱為硬膜下間隙,其間有脂肪、靜脈以及神經組織。不同下腰痛的特點與腰椎神經分布密切相關。在腰椎神經從硬膜發(fā)出后,通常是脊髓發(fā)出的脊神經根要下行一個節(jié)段后再通過椎間孔發(fā)出。因此腰4~5椎間盤突出通常壓迫的是腰5神經根。在神經根出硬膜處到椎間孔之前的一段骨性通道稱側隱窩,內有堅厚的黃韌帶外側部分,并與小關節(jié)的關節(jié)囊纖維相通連。在這過程中,神經根可因為椎間盤突出、側隱窩里骨贅增生、小關節(jié)突炎癥所產生的骨刺等而受到壓迫。腰椎的血供來自腹主動脈→髂內動脈→骶外側動脈,再發(fā)出較小的前后動脈進入椎間孔并與神經根伴行,最后參與脊髓前、后動脈。靜脈的分布與動脈相對應,在硬膜外間隙及椎間孔等部位相當豐富,并與脊髓、神經根、椎旁靜脈叢等靜脈有巨大和豐富的吻合支。在這些血管壁內有游離的神經終端及無髓鞘神經叢,有傳導痛覺的功能。在小關節(jié)的關節(jié)囊、椎體的骨膜、筋膜的附著點、前與后縱韌帶,尤其是后縱韌帶,硬膜及硬膜外脂肪,均有小的神經末梢,而髓核及纖維環(huán)的深部纖維無神經支配。如這些神經終端因局部炎癥性反應、水腫及腫脹所刺激,還會產生化學致痛物質,進一步使血流量增加而加重疼痛。如果患者沒有明顯的筋膜、肌腱、韌帶及肌肉結構撕裂的證據,產生腰痛的部位往往就在后縱韌帶及小關節(jié)囊等處。脊神經的前、后根出椎間孔后匯合成脊神經,然后分成前支和后支,下腰部各脊神經前支匯合成坐骨神經,后支又各分為內、外側支,分別支配骶棘肌和所屬皮膚區(qū)。前段分出以前,另外分出一小支與交感神經分支聯合組成返神經,又稱竇椎神經或脊膜返支(圖103-1,圖103-2)。此返神經支配椎間小關節(jié)、韌帶、脊膜和椎間盤的纖維環(huán)后部。Hitlgch將生理鹽水注入椎間盤,可以產生特征性的下肢放射痛,但如局部注入麻醉藥物,疼痛可以不產生。用高滲鹽水注入纖維環(huán)會產生下腰痛,但注入淺表韌帶,則只產生局部疼痛。注高滲鹽水入小關節(jié)囊則產生臀部疼痛。這說明下腰痛與竇椎神經有關。脊神經后支受到刺激時,可反射至前支而產生疼痛,稱之為牽涉痛,又稱感應痛或反射痛。前支(包括脊神經根)受刺激時,引起該神經根組成的周圍神經(如坐骨神經等)分布區(qū)的疼痛,稱放射痛。牽涉痛與放射痛的部位可能相同,但其病變部位不同。??圖1 脊椎的關節(jié)和韌帶結構?椎間盤=軟骨板+纖維環(huán)+髓核圖2 返神經的起源病因引起腰痛的原因很多,可以是腰部本身,特別是脊柱疾病所引起,也可以是由于腰部以外的臟器病變所致。1.腰部本身的疾患(1)損傷性:①軟組織損傷:韌帶、肌肉、筋膜等的急慢性損傷、腰椎間盤突出癥等;②骨與關節(jié)的損傷:骨折、脫位、腰椎后關節(jié)紊亂病等。(2)退行性骨關節(jié)病:椎體邊緣及關節(jié)突邊緣有骨唇狀增生、椎間盤變性及骨質疏松等(老年性、失用性)。(3)先天性畸形:隱性脊柱裂、腰椎骶化與骶椎腰化、半椎體畸形、腰骶關節(jié)突排列方向不對稱等。(4)姿勢性:脊柱后突(駝背)、脊椎側彎、腰椎過度前突等。(5)炎癥性:脊柱結核、化膿性脊柱炎、強直性脊柱炎等。(6)腫瘤:原發(fā)性或轉移性骨腫瘤。(7)營養(yǎng)性與中毒性:如骨質軟化癥、氟骨癥等。(8)骨骺?。喝缱刁w骨骺炎等。2.內臟疾患(1)消化系統(tǒng)疾患:消化性潰瘍、胰腺癌、直腸癌等。(2)泌尿系統(tǒng)疾患:腎盂腎炎、腎結石、腎周圍膿腫等。(3)婦科疾患:盆腔炎、盆腔腫瘤、子宮脫垂等。(4)后腹膜腫瘤。(5)血管性疾患:如腹主動脈瘤侵蝕脊柱等。3.神經系統(tǒng)疾患蛛網膜炎、蛛網膜下腔出血、脊髓瘤、神經纖維瘤,因神經疾患而引起的肌肉麻痹或痙攣所造成的脊柱側彎,以及神經癥等。發(fā)病機制腰痛的原因很多,本節(jié)僅闡述由于軟組織損傷或退行性病變所引起者。一般認為于腰部軟組織的急性或慢性勞損、腰椎椎體退行性病變以及姿勢性疾患和畸形,會造成脊柱功能平衡失調,腰部肌肉、筋膜、韌帶、關節(jié)囊、滑膜等組織充血、腫脹、增厚及纖維化,刺激或擠壓腰脊神經后支的分支或返神經,于是產生了腰痛。而腰痛又造成了保護性肌緊張及肌痙攣,再進一步發(fā)生腰肌及其附著組織的被牽伸與部分撕裂。組織變性、微血管受壓,繼而產生化學致痛物質反過來加重腰痛。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使腰痛不斷嚴重而使治療困難。癥狀下腰痛的癥狀,可以是單純局限于腰部的疼痛,也可以向臀部或下肢放射。其性質為酸痛、脹痛、鈍痛或刺痛,腰部常有沉重感或困脹感。大多數的疼痛為隱痛,少數患者則可劇烈如刀割、撕裂或折斷樣?;颊叱2荒芫米玖⑸孕谢顒雍筇弁捶炊鴾p輕,但行走較多或站久后疼痛又加重。急性發(fā)作的疼痛可使患者不能入睡、翻身,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不少患者訴說清晨時被痛醒,這可能是因睡眠時肌肉的保護性痙攣得到解除,使關節(jié)、韌帶受到了應力或輕微損傷所致。少數患者有消化不良、食欲缺乏、惡心、嘔吐、頭暈、失眠、記憶力減退等神經官能性癥狀。體格檢查:·?在急性病例常有明顯的腰肌痙攣,腰不能活動,一動即痛,壓痛點常廣泛及模糊。慢性腰痛患者的體征差異和變化甚大,輕者腰部活動不受限或輕度受限,肌痙攣不明顯。常在許多特定部位可以找到壓痛點,并以此來作出診斷,如第3腰椎橫突處的壓痛是第3腰椎橫突綜合征的表現;棘突上壓痛為棘上韌帶損傷;棘突間的壓痛提示為棘間韌帶損傷;腰骶關節(jié)壓痛常表示有腰骶部扭傷;骶髂關節(jié)處的壓痛,考慮為骶髂關節(jié)或韌帶的損傷等(圖3)。少數患者,直腿抬高試驗可為陽性。X線檢查大都無特殊意義的發(fā)現,但可見腰椎生理性前突消失、腰椎椎間隙狹窄以及椎體有唇狀增生等。診斷最重要的是明確腰痛的原因。應注意重點盡早明確腫瘤、感染、馬尾綜合征、骨折及腹主動脈瘤等嚴重疾病。?圖3 常見腰痛的壓痛點?治療方法有多種多樣,但沒有一種肯定有效的方法。對于急性發(fā)作的患者,應給予短期休息及消炎止痛藥物,如非甾體抗炎藥、膏藥及活血化瘀的中藥等。對于慢性腰痛患者,可給予理療、按摩、推拿、針灸等治療。有局限性壓痛點的局部封閉,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注射的位置必須要準確,包括部位、深度、方向、范圍等,否則達不到效果。1個痛點注入醋酸曲安奈德0.5ml+2%利多卡因2~5ml,最多不應超過3個痛點,每周1次,2~4次為一療程,不宜多用。不宜口服激素類藥物。治療慢性腰痛最重要的方法還是鍛煉腰背肌,加強肌肉的力量,減輕韌帶、筋膜及脊椎后關節(jié)的應力載荷。所以太極拳、練功十八法、腰背肌醫(yī)療體操等均是良好的方法。對于支架及腰圍等輔助措施,在急性期可以短期應用。長期佩戴可使腰肌進一步萎縮,所以應當避免。?引起下腰痛的最常見疾病?1.急性腰扭傷多發(fā)于青壯年。常發(fā)生于腰部突發(fā)性的活動以后,如彎腰提重物時姿勢不正確、重心離軀干過遠;幾個人抬重物動作不協調或一人突然失足;腰部活動范圍過大造成腰部軟組織過度牽拉或撕裂等。腰扭傷主要累及肌肉及韌帶,傷后立即出現腰部劇痛,不能做任何動作,腰部有撕裂或折斷感,受傷次日往往疼痛更重。檢查發(fā)現腰肌痙攣呈板樣強直,患者不愿做任何動作,壓痛點大多在骶棘肌處,但較廣泛而模糊,直腿抬高試驗大多陰性。治療以休息為主,平臥硬板床,配合以消炎止痛藥物,壓痛點可用局部封閉等,但往往需數天才能減輕。好轉后在腰圍外固定下離床活動,逐步開始腰背肌鍛煉。在急性期不宜做理療和推拿等治療。2.腰肌勞損患者常無外傷史,一般認為是經常發(fā)生的輕微性損傷逐漸積累所致,也有少數患者是起源于急性腰扭傷。長期的彎腰工作,工作時姿勢不正常或處于特殊體位,做費力的工作,往往會引起腰痛。其特點是癥狀輕,勞累后加重,休息后減輕,疼痛性質常為隱痛、鈍痛或腰無力。檢查時??捎休^明顯的壓痛點,多在骶棘肌處、髂嵴后部或骶骨后面,有時有多處壓痛點。治療以理療、推拿為主,壓痛點可做局部封閉,并進行腰背肌鍛煉。對于某些患者如能糾正工作時的不良姿勢,可能更為有效。?3.棘上和棘間韌帶損傷棘上韌帶是指附著在胸、腰、骶椎棘突上的韌帶(在頸部則稱項韌帶)。在脊柱屈曲時,棘上韌帶處于最外層,最容易被暴力所傷,使部分韌帶纖維撕裂或自棘突上被輕微掀起。久之即發(fā)生剝離及斷裂,局部產生創(chuàng)傷性炎癥反應,到后期可見小血管壁增厚、神經纖維變性甚至鈣鹽沉著。棘上韌帶損傷好發(fā)于胸5~8及腰2~4等,壓痛點往往極為明顯和固定于棘突之上,而其他部位無壓痛。病變棘突可能因韌帶有炎癥而稍腫,較其他棘突略為隆起。疼痛于彎腰時加重,伸展時減輕。治療以局部封閉療效較佳,再配合前述的治療方法。在個別患者,各種療法無效時,可以做棘突切除,但術后腰椎的穩(wěn)定性要受影響,故不宜輕易采用。棘間韌帶損傷:棘間韌帶是棘突之間的韌帶,在棘上韌帶的深面,其作用為防止脊柱過屈。由于腰部活動時棘間韌帶各層纖維互相摩擦及耗損,日久易引起退變,再加上外傷,亦可發(fā)生斷裂。臨床表現為腰痛及棘突間的壓痛。但有人認為此病常與腰椎間盤突出癥并存,此時癥狀就比較復雜。一般依據棘突間的壓痛就可以作出診斷,也有人建議作棘間韌帶造影,但較難推廣。治療亦以局部封閉為主,如完全撕裂者可做韌帶切除及局部脊柱融合術。?4.第3腰椎橫突綜合征第3腰椎位于5個腰椎的中心,活動度較大,其兩側橫突往往亦較粗較長。橫突上有腰大肌和腰方肌的起點,并有腹橫肌、背闊肌的深部筋膜附著其上,為承受和傳遞力量的重要部位。腰部和腹部肌肉強力收縮時,此處受力最大,容易自附著點上撕裂致傷。肌肉損傷后所產生的創(chuàng)傷性炎癥反應可造成骨質增生,也可以刺激鄰近的神經纖維而產生腰痛。臨床表現為腰痛和第3腰椎橫突處的明顯壓痛點,有時直腿抬高試驗可陽性,但一般加強試驗陰性。治療以局部封閉為主,無效時可進行手術治療。常用的手術方法有橫突肌肉剝離、橫突切除、腰背筋膜撕裂修補及皮神經切斷術等,但手術指征應從嚴掌握。?5.臀上皮神經損傷在下腰痛的患者中,臀上皮神經的損傷占有重要的位置。臀上皮神經為腰1~3脊神經后支的外側支,在髂嵴上方穿過背肌而分布于臀部皮膚。在腰部負重活動尤其是身體左右旋轉時易使此神經在髂嵴下方一段受傷,傷后使神經本身及周圍軟組織發(fā)生充血、腫脹,當彎腰和坐位時背部皮膚緊張,加重了上述變化。另外,臀上皮神經的炎癥刺激通過脊神經后支傳入中樞,造成下肢的反射痛?;颊叱8醒考跋轮弁?,但部位較深且模糊,慢性病例的神經本身變粗大,甚至可以捫及,局部常有明顯的壓痛。治療原則如前述,局部封閉是較有效的手段。對無效者可手術探查,切除髂嵴上、下的臀上皮神經。?6.梨狀肌綜合征在下腰痛中也占一定的比例。由于此癥的患者下肢痛較明顯,常與腰椎間盤突出所致的坐骨神經痛相混淆。梨狀肌分布于小骨盆的內面,起始于骶椎2~4的前面,然后通過坐骨大孔進入臀部形成狹細的腱止于股骨大轉子。梨狀肌穿過坐骨大孔時把血管、神經分成兩部分,梨狀肌上孔有臀上動、靜脈和臀上神經,梨狀肌下孔有陰部神經、股后側皮神經、坐骨神經、臀下皮神經臀下動靜脈。梨狀肌的主要功能是使大腿外旋,往往在下肢外展、外旋或由蹲位站立時,會使梨狀肌拉長或過牽而損傷。這種損傷可為急性,也可為慢性。損傷后所產生的炎癥反應一方面可造成梨狀肌本身的保護性痙攣,另一方面又可對血管和神經產生刺激和壓迫而產生癥狀。?大部分患者均有肩扛重物或在蹲、站位時下肢“扭閃”的外傷史,少數患者僅有夜間受涼史。患者自覺患肢變短、走路跛行。腰臀部痛或一側臀深部的酸脹,并向下肢放射,小腿外側皮膚發(fā)麻。嚴重者臀部疼痛如刀割,徹夜不能入睡,兩下肢屈曲,生活不能自理,走路時身體半屈曲,鴨步移行步態(tài),而且當腹內壓增高時疼痛加重。檢查時可見患側臀肌萎縮,在梨狀肌位置上可捫到高起或條索狀物,伴有明顯壓痛,梨狀肌彈性變差,堅韌有痙攣。直腿抬高試驗可以陽性,但超過60°時反而減輕,這一點可除外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急性期以休息、局部封閉及中醫(yī)手法推拿為主,慢性期患者如癥狀不能緩解或反復發(fā)作,可以采用手術治療。
吳志偉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8月13日320
0
0
-
不同位置的腰痛代表不同的疾病
江偉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8月13日75
0
0
-
超哥還是我,股骨頭大的,我現在膝蓋和腰疼,如果我現在不保髖的話,隨著時間推移,會不會把膝蓋和腰弄壞了?
沈超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8月12日47
0
0
-
盤源性腰痛,如果孔鏡,射頻效果均不佳,是否可以通過盤內麻醉或l2神經根阻滯來緩解腰痛
趙文星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7月28日46
0
0
腰痛相關科普號

張建新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建新 主任醫(yī)師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
微創(chuàng)骨科
101粉絲17.7萬閱讀

呂錚醫(yī)生的科普號
呂錚 康復師
醫(yī)生集團-北京
線上診療科
4331粉絲146萬閱讀

葉添文醫(yī)生的科普號
葉添文 主任醫(yī)師
海軍軍醫(yī)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骨科
1384粉絲6.4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榮兵 主治醫(yī)師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頸腰損傷科
頸椎病 192票
腰椎間盤突出 145票
腰痛 48票
擅長:頸椎病、腰間盤突出癥、椎管狹窄、腰椎滑脫、膝關節(jié)退行性關節(jié)炎、神經系統(tǒng)疾病、各種急慢性軟組織損傷,痙攣性斜頸,慢性頭痛, -
推薦熱度4.9王祥瑞 主任醫(yī)師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疼痛科
疼痛 72票
帶狀皰疹 27票
腰痛 22票
擅長:腰背痛,頸肩痛,會陰痛,胸痛,帶狀皰疹痛及后移痛,糖尿病性疼痛,術后疼痛治療 -
推薦熱度4.8李欣同 醫(yī)師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推拿科
腰椎間盤突出 51票
頸椎病 45票
腰痛 39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