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康復指南
慶陽市人民醫(yī)院骨三科 楊君 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康復方案(術后>=2周) 注意事項: 1.被動屈膝練習每天上午一次,按計劃中的時間一定要忍痛達到要求的角度。每天下午伸膝練習一次,練習屈膝和練習伸膝之間要相隔半天。 2.屈膝和伸膝練習后立刻冰敷15-20分鐘。平日如發(fā)現(xiàn)腫脹和疼痛可每隔2小時再次冰敷。 3.關節(jié)活動度(屈、伸)練習每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如屈曲角度長時間(>2周)無進展,則有關節(jié)粘連可能,故應高度重視,堅持完成練習。 4.關節(jié)的腫脹會伴隨整個練習過程,腫脹不隨角度練習及活動量增加而增加即屬正常現(xiàn)象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復正常腫脹才會逐漸消退。腫脹的突然增加應調整練習,減少活動量,嚴重時應及時復診。 5.如出現(xiàn)關節(jié)疼痛劇烈并伴有發(fā)燒現(xiàn)象請及時詢問大夫。 床上體位擺放及訓練 (1)術后患肢擺放于伸直位,枕頭墊于小腿及足跟下,以抬高患肢預防腫脹。 (2)踝泵練習:5分鐘/組,1組/小時。此練習對于預防腫脹及深靜脈血栓,促進患肢血液循環(huán)具有重要意義,應認真練習。 (3)股四頭肌及腘繩肌等長收縮練習:應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做。大于300次/日。 (4)側抬腿:各方向10-15/組,2-3組 術后2周 (1) 髕骨松動術:每方向20次,2—3次/日。 髕骨的活動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膝關節(jié)的活動度。因此關節(jié)活動度受限時,可先行髕骨松動術,再進行屈伸練習。以手指指腹或掌根推住髕骨邊緣,向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緩慢用力推動髕骨至極限位置。髕骨活動靈活者無需進行,一般每方向10-20次,2—3次/日。 屈膝進角度練習 1.仰臥垂腿,用2-3公斤的重量,肌肉放松,靠沙袋的重量自然下垂10-15分鐘。(保持此角度稍事休息,進行坐位抱膝練習) 2.坐位抱膝 坐位,雙手抱踝,使足跟緩慢接近臀部,至感到疼痛處保持10分鐘,待疼痛減輕后繼續(xù)加大角度。開始前測量足跟與臀部間距離,逐漸使距離縮短至與健側腿角度相同。此練習應循序漸進,切忌盲目冒進或畏痛不前。適用于早期屈曲約110-130°范圍。 可通過足跟與臀部之間的距離間接評價膝屈曲角度,動作正確的前提下足跟距離臀部越近即屈曲角度越大。 上述動作結束后冰敷15-20分鐘 3.屈膝力量練習 屈曲進角度練習之后(冰敷后),膝關節(jié)疼痛感明顯減輕后就開始練習(如右圖)。30秒/次,休息3-5秒,10次連續(xù)進行為一組,練習2組,組間休息1-2分鐘。(也可以俯臥位勾橡皮筋代替) 4.增加膝關節(jié)靈活性練習:滾球 伸膝練習 1. 被動伸展練習:在踝關節(jié)處放一毛巾卷,保持膝關節(jié)處于伸直狀態(tài)(膝關節(jié)下懸空),剛開伸膝時會感到膝關節(jié)后方被牽拉得非常難受,不可收縮肌肉對抗,應完全放松,如果仍受不了,可稍加休息(2分鐘以內)后繼續(xù),持續(xù)至30分鐘。(可負重1-2Kg,如右圖) 上述動作結束后冰敷15-20分鐘 2. 伸膝力量練習(***非常重要***):如下圖解,任選一種進行練習 使用沙袋等為負荷(1-2Kg,每周遞增0.5公斤)(將腿踢起保持10秒,放松10秒),30次/組,組間休息30秒,3-4組連續(xù)。隨肌力水平的提高,以絕對力量的練習為主。選用中等負荷(完成20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20次/組,2-4組連續(xù)練習,組間休息60秒,至疲勞為止。 3. 站立位前后弓箭步(雙腿依此進行,間隔5分鐘)練習伸膝肌力(***非常重要***)(該動作在上述動作結束后10分鐘后練習):要求同上 4. 提踵(抬后腳跟):要求慢起慢落,重復30次。 術后4周: (1) 開始靜蹲練習: 上體正直,靠墻站立,雙足與肩同寬,足尖及膝關節(jié)正向前方,左右腿均勻分配體重,緩慢下蹲至無痛角度,調整腳離墻的距離,使膝一直垂直于足尖下蹲角度≤90°,即下蹲角度小時距離墻近,下蹲角度大時距離墻遠(左圖)。膝屈至90°內的無痛及可控制的最大角度保持一定時間為1次。此練習主要加強大腿前側肌群肌力,鍛煉股四頭肌,提高膝關節(jié)控制能力及穩(wěn)定性。保持2分鐘/次,間隔5秒,5次/組,2組/日。 力量增強后可抬起健側腿,把重心完全移動至患腿單腿靜蹲(右圖)。此練習可更好地加強患腿大腿前側肌群肌力,鍛煉股四頭肌,盡快糾正健側患側腿之間力量的差異。 (2) 臺階前向下練習: 面向地面,背向臺階站立于一層臺階上,上體正直,患腿單腿站立,健腿向前伸出(左圖)?;纪染徛露字两⊥茸愀兀ㄓ覉D),再緩慢蹬直至完全伸直。力量增強后可雙手可提重物為負荷或在踝關節(jié)處加沙袋為負荷。要求動作緩慢、有控制、上體不晃動。此練習主要強化下肢在運動中的控制能力,并且是上下臺階等日常生活必須動作的功能性練習。一般為20次/組,組間間隔30秒,2-4組連續(xù),2-3次/日。 步行及步態(tài):術后四周如果在持助行器走路過程中無明顯搖晃及不穩(wěn)的情況發(fā)生,可于健側手拄拐杖步行,要求邁步自然有力,遵照重心由足跟—足外側緣—4、5跖骨---第一跖骨—大腳趾順序。 日常生活是最好的訓練,希望您能在日常生活中摸索發(fā)現(xiàn)更適合您的鍛煉方法,祝您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