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前嚴重的頸椎后縱韌帶骨化導致脊髓型頸椎病,上肢疼痛、麻木、無力上舉活動受限,局部肌肉萎縮伴下肢踏棉感。治療中完善相關化驗檢查,全麻下行后入路脊柱內鏡下椎板切除術治療后治療后100天雙上肢疼痛消失,麻木明顯改善,肌力恢復正常,下肢踏棉感消失。
由于工作原因近來需要長時間的通勤,聽著同行趕路人的家長里短,也是豐富生活的一味調劑。在一次不經意的聊天中,一位朋友說到自己已經86歲高齡的奶奶1個月前得了帶狀皰疹(我們當地稱為蛇盤瘡)。在皮膚起皰后疼痛尚能忍受,問題是皰疹消退后,原皰疹區(qū)域出現了不間斷的疼痛和麻木感,還會有螞蟻爬來爬去的感覺。這種難以言表的痛苦沒有隨著皰疹病情的好轉而減輕,反倒是逐漸加重,已經嚴重的影響奶奶的睡眠。每日都無法正常休息,奶奶開始因為疼痛、煩躁而不斷的發(fā)脾氣,家人們都十分的著急,眼看家里的天都要塌了。通常作為吃瓜群眾的我都會選擇聽而不語,但是這位朋友的描述迅速刺激了我的職業(yè)敏感性。奶奶的病情迅速的讓我聯(lián)想到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若她真的不幸罹患了這種頑疾,在沒有及時得到正規(guī)的治療的情況下,很容易發(fā)展為慢性難治性的神經痛,并且會伴隨終身。簡而言之,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由于病毒具有親神經性,感染后可長期潛伏于脊髓神經后根神經節(jié)的神經元內,當抵抗力低下或勞累、感染、感冒時,病毒可再次生長繁殖,并沿神經纖維移至皮膚,使受侵犯的神經和皮膚產生強烈的炎癥。皮疹一般有單側性和按神經節(jié)段分布的特點,有集簇性的皰疹組成,并伴有疼痛;年齡愈大,神經痛愈重。本病好發(fā)于成人,春秋季節(jié)多見。發(fā)病率隨年齡增大而呈顯著上升。帶狀皰疹是一種自限性疾病。皮膚的皰疹通常在1-2周的時間自動消除,但是如果疼痛嚴重卻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大約有10%的病人會發(fā)展為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這種痛苦被稱為天下第二痛,近來的研究表明,疼痛的最佳的治療窗口期是發(fā)病的6-7以內,一旦錯過治療時機,常常會發(fā)展為終身疼痛,難以治療。在臨床治療中,不乏難以忍受痛苦而自殺的患者,可見此病之害甚于虎!為了能夠讓奶奶得到及時的治療,我給這位朋友詳細的講了一遍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發(fā)病過程和最終結果,讓她明白奶奶目前正處在治療的黃金窗口期,千萬不要錯過,否則很可能會抱憾終身。幸而朋友果斷將奶奶帶到門診,經過當面診斷后果然確診為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在給予相關藥物治療后,當天夜里奶奶睡了一個大大的好覺,第二天迎來了久違的神清氣爽。一家人終于撥云見日,喜上眉梢,朋友特意在微信中感謝我醫(yī)術高明。俗話說,醫(yī)治有緣人。多虧了這位孝順的孫女才讓老人家避免了終身痛苦,也希望廣大朋友們在碰到此類問題的時候及時就診,擺脫這餓虎般疾病的困擾。
總訪問量 361,549次
在線服務患者 747位
科普文章 47篇
領導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