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病反應在中醫(yī)學中稱為“瞑眩反應”,是指人的體質或身體機能由不好轉好,或人體在排除毒素時(如藥品、食物中農(nóng)藥、人工添加劑、飼料中的荷爾蒙、抗生素、人體產(chǎn)生的廢物等殘留)身體的反應,所以又稱為排毒反應或者調整反應。瞑眩一詞最早來源于《尚書·說命篇上》:“若藥不瞑眩,厥疾弗瘳。"意思是說一個病重的人,如果在服用完中藥之后,沒有出現(xiàn)不舒服的現(xiàn)象,那就不能徹底治愈這個病。瞑眩,是令人憤悶之意,也就是不舒服。排病反應是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短期不適癥狀的表現(xiàn),通常是發(fā)生在治療初期。是暫時性的,不是每一個人都會發(fā)生,也不是只發(fā)生一次。排病反應并不是治療的副作用,而是治療過程出現(xiàn)的正?,F(xiàn)象。少則一兩天,多則幾個星期甚至數(shù)月,每個人出現(xiàn)的輕重程度也不相同。中醫(yī)學認為,產(chǎn)生排病反應的原因是:治療后激發(fā)了人體的正氣,與病邪進行斗爭,正邪交爭過程中,正氣在向外驅邪,排出廢物,通過人體組織液,血液,最終通過人體泌尿、大腸、以及皮膚表面將廢物排出的過程所產(chǎn)生。廢物在排出的過程中,經(jīng)過血液、尿液、大便、汗液,當其中廢物的濃度增加,人體會在短期內有不適感的產(chǎn)生。認識排病反應很重要,比如身體通過正確的方法治療已經(jīng)好轉,開始排病,由于不理解這是屬于身體的好的反應,以為是疾病復發(fā),就會認為這種方法沒有效果甚至起了反作用而放棄。如何判斷身體不適癥狀不是身體惡化而是身體好轉而出現(xiàn)的瞑眩反應呢?要看自己是否精神旺盛,身體有勁了。人的身體都有一定的修復調整功能和自愈能力,排病反應,就是由病態(tài)向健康態(tài)過渡過程中身體內部正邪斗爭的效應。排病反應是我們人體正氣在向外驅邪過程中出現(xiàn)的階段性反應。病邪通常會通過我們與體外相通的的五官孔竅、皮膚等途徑排出我們的身體。常見排病反應有:1鼻:鼻涕、噴嚏多、頭痛、昏昏欲睡、鼻血2.口:口腔潰瘍、口干、口臭、咳嗽、痰多、3.眼:目紅癢、分泌物多4.耳:耳內癢、分泌物多5.咽喉:紅腫、干痛6.頭暈頭痛、頭部沉重、頸肩酸緊、血壓升高7.感到心跳明顯或心跳加速、胸悶想深呼吸,數(shù)分鐘內即消失8.氣:腹脹、打嗝、噯氣、放屁、臭9.水腫:顏面、手足輕微浮腫10.關節(jié)酸痛,甚至出現(xiàn)紅斑11.皮膚:多汗、紅疹、紅斑、瘙癢、濕疹、痤瘡、蛻皮12.飲食:口干多飲、多食易饑或食欲不振,甚至嘔吐13.小便:次數(shù)增加、量多、色黃、甚至灼熱、夜尿、尿血14.大便:次數(shù)增加、量多、色暗、臭;便秘、便血、痔瘡15.睡眠:困倦多寐,不易難、眠淺易醒、睡不沉16.內分泌系統(tǒng):血糖突然較高、甲狀腺激素波動,T3/T4值呈現(xiàn)鋸齒狀上下而逐步趨向正常值(會影響睡眠、食欲、心跳、情緒、眼球肌肉)、女性月經(jīng)周期及量(女性有一、二個月月經(jīng)量大或不規(guī)則,排出多余經(jīng)血)17.多年前久病復發(fā)針灸后出現(xiàn)排病反應不要害怕。我們應該認識到,排病反應并不是治療的副作用,而是治療過程出現(xiàn)的正?,F(xiàn)象。少則一兩天,多則幾個星期甚至數(shù)月,每個人出現(xiàn)的輕重程度也不相同。這說明針灸治療激發(fā)了人體的正氣,與病邪進行斗爭,正邪交爭過程中,正氣在向外驅邪,所以不必過于緊張,好好休息即可,給正氣更多的支持以促進身體的修復,平穩(wěn)度過排病期。
第23屆全國針灸臨床學術交流會 發(fā)言稿(2018.7.29)2018年7月27~30日,我赴寧夏銀川參加了中國針灸學會臨床分會2018年會暨第23屆全國針灸臨床學術交流會,并受大會邀請,以《五行針灸與治神》為題做了大會發(fā)言。 “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保ā鹅`樞· 本神》)“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臟已定,九候已備,后乃存針?!保ㄋ貑枴?寶命全形論)這些被我們針灸專業(yè)的人奉為經(jīng)典的綱領性名言雖耳熟能詳,但究竟什么是神?如何治神?這樣的疑問卻困擾了我很多年。 這些問題在有些人眼里也許根本不成其為問題,我聽到過太多帶著不屑的回復“什么神不神?那不是學醫(yī)的人該考慮的問題。身體有病找醫(yī)生,心理有問題去做心理咨詢,靈魂的問題歸上帝管。你就說哪難受扎哪管用,別扯那些玄而又玄沒用的?!? 事實上,確實有一部分人是這樣對待針灸的。引經(jīng)據(jù)典時一套,實際面對患者時是另一套,毫不猶豫地割裂和拋棄。這個世界并非這么簡單的,古人早就說過:“小針之要,易陳而難入,粗守形,上守神。如果我們不甘于僅僅停留于“粗守形””這個層面,自然會要深入地思考,追求上守神的境界。 對于“治神”這個問題,針灸專業(yè)教材中是從“安神、守神、調神”幾個角度來講解的,具體來說分為以下兩個階段: 1、針灸前的準備階段:要求醫(yī)患雙方均要使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保持神志安和。所謂“持針之道,欲端以正,安以靜?!?“患者之精神治,則思慮蠲,氣血定,使之信針不疑,信醫(yī)不惑,則取效必宏,事半功倍也?!? 2、針灸治療操作階段:要求醫(yī)患雙方均要排除雜念,專注于針灸,不為外界刺激所干擾。醫(yī)生要“神無營于眾物,靜志觀病人,無左右視也。義無邪者,欲端以正也。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氣易行?!?待患者神志安定時,方可施針未安勿刺,“凡刺者,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氣隨。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同時還強調醫(yī)患雙方均要有“得氣”感,所謂“刺之要,氣至而有效?!?。此外,常用到的治神穴主要有幾大類。 然而,理論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 在這個集體浮躁焦慮的時代,神被擾動的人越來越多,針灸臨床每每可以遇到很多軀體化障礙、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驚恐發(fā)作等各種心境障礙的患者。他們通常以各種軀體癥狀為主訴來針灸科就診,用常規(guī)針灸治療,往往很難深入,纏綿難愈,有的患者甚至自殺離世。每每遇到這樣的患者,我總會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鹅`樞》有云:“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說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一次次臨床碰壁之后,回過頭來看經(jīng)典,又讀到了《靈樞· 通天》篇。 在被奉為《針經(jīng)》的《靈樞》中,為什么要拿出這么一大篇,將人根據(jù)筋骨氣血不同分為五態(tài)?在那個惜字如金的簡櫝時代,古人不會用文字記錄廢話。那么古人在這本針灸專著中提出五態(tài)人辨識,對針灸臨床的意義何在?《小針解》中指出的“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氣有余不足”,與《通天》篇中的五態(tài),又有什么樣的關心呢?在苦苦思索,探索治神之法的歷程中,七年前,我遇到了五行針灸。 “刪繁就簡三秋樹”,拋開紛繁復雜的癥狀群,剝開外周的枝枝蔓蔓,直指內心深處,愿更多有緣人能受益于五行針灸這一深刻而又深情的針灸法門!
神燈已經(jīng)點亮,指引通向天國的道路,愿您在那里安寧!今天是大舅的頭七。心中總感覺有些恍惚,上個周六還在大舅床前,給他艾灸。灸完后,血壓升到了90/60,人也緩過些精神,拉著大舅冰涼枯瘦的手,邊跟他聊天,邊幫他按摩。大舅說:“京京,你的手真暖和……” 大舅的手也曾是這樣的溫暖。正是這雙溫暖的大手,帶著我走上了醫(yī)學之路,在我43年的人生旅途中,每個關鍵的時刻,都曾溫暖地牽引過我,給我勇氣和力量。但現(xiàn)在,他是這么地蒼白、冰涼、枯瘦,氣血已經(jīng)流失殆盡,唯有精神還那么頑強地在支撐,還有很多難以割舍的人和事,讓他戀戀不舍。 大舅在協(xié)和工作多年,小時候我對醫(yī)院的記憶很多都是跟協(xié)和有關的。我在協(xié)和醫(yī)院出生,托大舅的福,著名的婦產(chǎn)科專家林巧稚還到病床前看我媽,抱過我。上小學后,我在圖書館借的第一本人物傳記就是《林巧稚傳》,也許冥冥中有些事早已注定。上小學前,生了幾場大病,經(jīng)常跟著舅舅去協(xié)和看病。在那幾棟如迷宮一般的老樓里轉來轉去,每每總是有些忐忑,也有些害怕,總覺得有些陰森。那時大舅家就安在醫(yī)院的老護士樓,踩著嘎吱作響的木地板上,總是躡手躡腳,怕把哪塊給踩塌了,小心翼翼地跟在大舅身邊。記得有一次大舅問我:“想不想將來當醫(yī)生,也來協(xié)和?”我斷然拒絕:“不想。這里太陰森了,我害怕?!爆F(xiàn)在,那些當年令我感到陰森恐怖的老樓都成為受保護的文物了,一段段往事卻依然歷歷在目,大舅領著我穿梭在老樓中的感覺還依然那么真切,在里面行走多年的大舅卻已去了另一個世界。 高考報志愿時我并不想學醫(yī)。但家人一致認為我適合學醫(yī),讓我只能在醫(yī)學院校里挑。當時已經(jīng)調到部里的大舅問我:“京京,你為什么不想學醫(yī)?你的性格很適合當大夫,相信大舅的眼光,不會看錯的。”我說:“我害怕,那些刀子、剪子、血糊糊的,想著就嚇人?!贝缶苏f:“那就學中醫(yī)吧。坐那給人號號脈、開開藥,你不害怕了吧?”于是,我的第一志愿就被填上了“北京中醫(yī)學院”。命運啊,就在那一瞬間,借大舅之手將我的人生確定了方向。 大舅是個樂觀、正直、勤奮、樸素的人。他自幼身體較弱,多年被各種病痛折磨,做過大手術,常年服用很多藥物。但他總是笑對人生,對自己承受的苦難輕描淡寫,稍微好一點,又廢寢忘食地撲在工作上。即使做完大手術住院期間,躺在病床上還在跟來探視的同事談工作。有時我們在旁邊,真想勸那些人別說了,讓大舅歇會兒,可大舅總說:“沒事,沒事,我挺好的,不用擔心!”怎么會沒事?那朗朗的笑聲背后要有強大的精神在支撐著!小時候不理解,長大后,發(fā)現(xiàn)自己也是在工作中這樣全身心地投入,才發(fā)現(xiàn)我和大舅這兩個摩羯座真的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正如星座書上描述的“摩羯座的人生85%都是在工作中度過的”,想想還真像。 大舅常告誡我:“作人要謙虛、謹慎、低調,每一步都要扎扎實實,什么時候都不能驕傲自滿,我們知道的太少,未知的太多,醫(yī)學的道路永無止境,要不斷地刻苦學習,在實踐中學習,跟周圍的人學習,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沒有勤奮和刻苦,沒有堅持和毅力,不可能有所成就?!睂W醫(yī)苦,本科5年,碩士3年,博士3年,我也是趕得寸,衛(wèi)生部出臺的新的考試,如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考試、職稱以考代評等等我都趕上了。跟主持這些工作的大舅抱怨:“為什么要搞出這么多新的考試,這不是變著花樣折騰人嗎?以前畢業(yè)就是醫(yī)師,到年頭就能評職稱,現(xiàn)在倒好,要考這么多門課才行,學個醫(yī)怎么這么累。”大舅說:“衛(wèi)生專業(yè)技術崗位責任重大,社會通用性強,且關系公眾利益,加強準入制度,勢在必行,也是與國際接軌。以考代評,評聘分開,是衛(wèi)生事業(yè)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促進衛(wèi)生專業(yè)技術人才從‘單位人’向‘社會人’轉化,有利于人才的流動。你這么年輕,多考幾次試怕什么?多復習復習,知識更牢固?!笔前?!拜這些考試所賜,知識確實牢固。聽大舅跟別人夸過:“我們京京,什么考試,都沒難住她,都是一次順利通過!這孩子,學得就是扎實。”但其實心里最怵頭的就是考試,這輩子,也不想再參加任何考試了! 除了學習,大舅還常常教導我:“做事要有人情味,但也要有自己的原則,觸碰底線的事不做,要有勇氣堅守自己的底線。對待長輩領導要尊敬,少說話,多做事,不必刻意逢迎。對待比自己弱小的人,要態(tài)度更好,能幫一把,幫一把。要記得別人的好……”直到上個周六,大舅還在提醒我:“你越是職稱高,越要謙虛謹慎,小心再小心,工作上千萬不能出差錯,醫(yī)生一點小錯,在病人身上就可能鑄成大禍。你名氣越大,來找你看病的人,病情就越復雜,期望值也越高。技術上要精益求精,態(tài)度上要和顏悅色,盡可能多安撫解釋。想想病人那么痛苦,你多說一句,他們可能心里就能舒服很多。我觀察了,你在這方面做得還不錯,就是自己辛苦了。你也人到中年,也得注意身體!中醫(yī)本來就難學,你還要給外國人講中醫(yī),這種跨文化的傳播,難度就更大,但意義也更大,好好努力吧!”彌留之際,大舅還在叮囑我這些。大舅,您放心吧,我會好好在醫(yī)學這條路上不斷前進,做個好醫(yī)生,不負您這么多年對我的言傳身教! 七日已過,大舅,您安心的走吧。這一世的結束意味著下一世新的開始,愿您在天國不再被病痛折磨,少一些痛苦和辛勞,多一些快樂和安逸。 2017年11月19日含淚追憶